马来西亚中文媒体言论集 – (2022年12月25日)

东方日报(评论)

林艾萱:灾难后的疗伤

重大灾难后,面对生命的无常发生,人们常会觉得悲痛恐惧,尤其是一些突发的意外事故,可能是很多人一生中最难言的终生创伤。

意外最难过的,就是本来开开心心的去玩,却突然死神半路拦截,生命骤然逝去,对死者是一个遗憾,对家属更是很大冲击,家再也圆不了。

我们从报纸上看到一些灾难的新闻都觉得悲伤难过,更何况是面对着生离死别的人,在面对灾难及意外这个课题上,不管是新闻工作者,或者是纯粹看新闻的读者,我们或者要学习的是如何表达转达悲剧的信息,及表达我们的悲伤。

峇冬加里营地土崩事件在年末给我们带来太大的震撼,看到一个又一个家庭的破碎,人命伤亡,在悲痛之馀,我们或者应该学习的是如何表达这个悲伤,尤其是社交媒体发达的今天,人们可以轻易在网络上表达看法,要学习如何避免对受害者家属造成第二次的伤害。

有些看法及意见虽看似有条有理,比如说要露营的人要学会基本露营知识,露营不该带幼儿之类,雨季就不该去这些地方等等,露营就该去有执照安全的地方,这些话语及评论在灾难发生后,或者都可能在无意间伤害到他人及受害者。

没有人想意外发生,无论是去露营者或者是营业者,露营的目地就是为了游乐及体验,出外多多少少都有风险,但没有人会预料到意外几时发生,悲剧发生后,对幸存者及家属心理会投下很大的阴影及剧烈的悲痛,而现场见证者,救灾人员,甚至是报道新闻的记者,也会承受精神及救灾压力,尤其是在黄金时间的救援时段。

灾难发生后,很多人都会面对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一些家属甚至会因为自责而产生严重的内疚感,而经历及目睹灾难后死伤严重的人,更可能会带来一辈子难忘的创伤,这些都可能需要心理专业人员的协助及辅导。

因此,有关单位需要为这些家属及受害者提供一些专业心理辅导的服务,以帮助干预及调适心理,让他们能有效表达内心的恐惧及忧郁。研究显示,重大灾害后精神障碍的发生率为10%—20%,在灾难发生之后,亲身经历悲剧或突然面对亲人的伤亡,都会在灾难后产生一些身心反应,而其中的一系列心理反应如果过于强烈或持续存在,就可能导致精神状况。

在近二十几年以来,全世界在各大灾难的救援活动之中,无论大小的灾难,很多国家都会把灾后心理辅导列为其中一项正式的医疗救助手段和项目,目标人群包括遇难者家属、幸存者、目击者,及外围人群,包括救援人员、官员、记者、遇难者同事等。

灾难无法避免,但我们或许可以通过一些干预的疗伤政策,将接下来可能会发生的伤害降到最低,给处于灾难深渊中的心灵一线光明及鼓励的力量,帮助他们走过人生最难熬的关卡。
www.orientaldaily.com

 

郑荣信:最被商业化的节日

一到十一月尾,全球各地的商场都会换上红彤彤的圣诞装饰和播放圣诞音乐。就算不到酒店大厅火或商场,踏入小型商店时也可以看到圣诞树,有的为了添加冬天的下雪氛围,还会以雪花布置一番。

在美国,单单圣诞树的销售额可以达到20亿美元。除了圣诞树,由美国天后玛丽亚·凯莉(Mariah Carey)在1994年录制的圣诞流行歌曲《圣诞节我想要的只有你》,28年间为她进账6000万美元,更成为音乐串流服务平台Spotify最受欢迎的圣诞歌曲之一。其实该歌曲完全没有传递圣诞真正的意义,只不过是另一项的商业炒作。

随着圣诞节应运而生的还有圣诞老人。就连圣诞老人的装饰为什么是红色与汽水巨头可口可乐有关,也是一种商业宣传的产物。对于圣诞老人的来历,众说纷纭,但是可以肯定圣诞老人与圣诞真正的意义毫无关联。商家们充分利用圣诞老人的形象让人们认为“没有礼物就不是圣诞节”,催谷销售额。在童话故事里,圣诞老人从烟囱投入礼物的画面的确可以为小孩带来期待,但这都是被扭曲的圣诞。

根据美国全国零售联合会的统计显示,疫情并没有影响美国人在假日的开销,再加上有了网络的加持下,销售额不跌反增。在2019年美国的假日销售额录得7773亿美元,相较2021年上升8.2%。随着冠病已经被列为地方流行疾病及边境开放,全世界最繁忙的陆路关口之一的新柔长堤挤得水泄不通。单从来返两地的车流量足以看出人流转化为消费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是巨大的。除了可以收到圣诞礼物的小孩,最开心的当属赚到眉开眼笑的商家。

商业化圣诞节带来的问题

早在16世纪中期,英国国王爱德华六世的牧师休·拉蒂默(Hugh Latimer)就沮丧地表示:在圣诞节的十二天里,人们对基督的不敬,比其他所有的十二个月都要多。不论是从基督教信仰或是社会学角度,本来神圣的节日却沦为嘈杂喧嚣的街头游荡。在西方国家,醉汉和变装者都会到酒吧狂欢后在街上游荡闹事,衍生各种社会问题。平安夜也不再平安,在大马平安夜当晚的罪案问题甚至因飙车造成的意外也值得关注。

从环境保护来说,圣诞节所需砍伐的圣诞树也会加剧全球暖化的问题。在2020年,法国波尔多市市长以环保为由宣布,市政厅将不再设置一棵巨大的年度圣诞树。身为环保分子的他直接说不想看到枯树的伫立。试想想,不论是商场还是家家户户每一年要更换的圣诞树,的确对环境造成伤害,只用一次的圣诞树尤其造成浪费。其实人们可以选择循环使用圣诞树或以盆栽代替,一样可以达到过节的气氛。

为了送礼而造成的心理压力则是另外一个问题。在1993年,明尼苏达大学的研究员发现季节性礼物的成本和收礼者在考虑交换和情感价值后对礼物的重视程度之间的差异时,造成了“无谓损失”。他认为,虽然送礼物可能会让一些人开心,但这是“一种分配资源的糟糕方式”。在佳节互赠礼物不失为好事,但是只要是存着感恩的心送,同时收礼的人也一样感恩,那一定会是一份好礼物。

真正的意义

《圣经》中以赛亚书9章6节记载了:因有一婴孩为我们而生,有一子赐给我们,政权必担在他的肩头上。他名称为奇妙、策士、全能的神、永在的父、和平的君。换句话说,圣诞的真正意义是正面的,即传扬信、望和爱。耶稣诞生的地方是以色列的伯利恒,位于现在的亚洲,与一般上的人把圣诞理解为西方节日有出入。其实,圣诞节源自东方。不管商家再想尽办法地商业化圣诞也无法改变其真正的意义。有没有收到礼物或是礼物是否贵重都不是重点,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常常怀着感恩的心,任何时候都把爱换作行动为身边的人带来温暖。
www.orientaldaily.com

 

杜新宝:小学的技能 尼采的才能

许多人都被规劝过不要和人比较,不要比薪水、福利和待遇,不要比男女朋友谁帅谁美,也不要比丈夫妻子谁有本事谁贤淑,因为人比人会气死人。但身不由己,邻家孩子的考试成绩总要探一探,才知道自己的孩子表现到底算不算好。新年期间团圆饭、同学会,寒暄、叙旧、吹水中,能不比吗?

不比较确实能解除一部分的不开心。人家的薪水高是人家的福气,只要对自己的薪水感觉满意就行,这不管是不是自我安慰,总之就不失为让自己心理好过些的一种方法。

但是,不管你怎么回避,人是不能不比较的。看到比较的坏处之馀不要看不见比较之必须。进屋时感觉光线不足,那是和屋外光线充足的比较结果,很自然地发生。今早提起公事包上班时感觉沉重许多,那是和昨天提公事包的经验比较的结果,几乎是无意识地进行。静下观照自己的日常思维,不难发现比较其实就是思维免不了的一部分。

比较作为过程是思维的一部分,作为工具是一项思维技能,其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只有运用效果之优劣的区别。难道负责发薪的职员,整天就只因知道那么多人的收入比自己高而必然闷闷不乐吗?尼采说“爱和恨不是盲目的,而是被他们自己携带的火焰所蒙蔽。”,说的就是同样一个道理,虽然内容不同。

尼采这句话本身就是以比较为基础,才能辨别爱和恨本身和它们所携带的炽热火焰所促成的结果非同一回事。爱是人灭之不去的纯洁感情,但爱常常在跨出第一步后就会被人处理得面目全非。用同样的角度看,恨也是人之常情,社会道德规范要你没有恨,是违反天性,其实他们理应要的是你懂得处理好自己内心的恨。

我们曾经饥饿,我们不曾因饥饿不慎吃了不卫生的食物而否定饥饿。我们都心生过爱和恨,却会因爱得不当或恨得过火而否定爱和恨。显然,分辨前者比分辨后者容易。另外,我们一早就能清楚区别各人薪水之高低,但我们即便中年了也难分辨爱和恨及其火焰的各别责任。分辨是以比较为基础的,比较作为一项思维技能必须常用,才不至于只能令人不快而帮助不了我们管理好自己或看清事理。

哲学家常能善用比较这一思维技能把观念说得清楚、深刻。海誓山盟经不起考验不只成了丰富的文学、电影材料,从立誓到淡忘仍然还是每个人无法不走一遍的人生路径。为什么会这样?当解释不了,我们就用人性说明。

尼采通过对爱的感情和爱的举动的细腻分辨提供了一个深刻得多的答案:“人们可以承诺行动,但不能承诺感情,因为后者油然而生,无法掌控。 承诺永远爱、永远恨或永远对某人忠诚的人,是在承诺一些他无法掌控的事情。他可以承诺那些通常是爱、恨或忠诚的结果的行动,但这些行动也可能来自其他动机。同一个行动可以源自不同的动机。因此,承诺永远爱一个人其实意味着:只要我爱你,我就会向你提供爱的行动;如果我不再爱你,你将继续从我这里得到同样的行动,即便是出于其他动机。你在心中仍然会有错觉,认为爱是不变的,仍然是一样的。”

只是,根据尼采的说法,若立下的海誓山盟针对的是爱的行动而不是爱的感情,必然罗曼蒂克少了几分,对方不知肯不肯?

在我国高思维教育里,小学生需要学习各种不同的思维技能,包括判断、排列、联想、推理等等,比较是其中之一。懂得比较是一回事,能善用比较产生好的思维效果是另一回事。我国的教育有一个坏习惯,经常以为懂得就够,然后急着搜刮其他的以懂得更多,却不在意专注修炼,因此常产生轻蔑之意,说一句“我们的学生老早已学会比较”后就自以为是地心满意足。

小学生用的思维技能和哲学家如尼采用的思维技能其实都一样,小学阶段习得的思维技能最终能不能达到哲学家的高度,帮助人们在生活中看清自己和事理、减免不必要的烦恼,虽然无法保证,但初期就有的轻蔑之意肯定不会帮助你走得更远。
www.orientaldaily.com

 

雷子健:马泰双巴东勿刹

小小一个玻璃市州,并非很多人知晓有两个马泰边境关卡。尤其巴东勿刹(Padang Besar),新生代或许完全没有印象,但老一辈对巴东勿刹却留下许多回忆。1960至1980年代的巴东勿刹,曾经是马泰边境最繁华的小镇,当时前往泰南合艾(Hatyai)的马新游客几乎全由这里通关。可是,自从1980年代南北大道全线通车,旅游巴士改道吉打黑木山(Bukit Kayu Hitam)出境,巴东勿刹从此即被冷落。

此前写了数十个地名故事,当中有不少地名类似姐妹镇,如霹雳万里望与马六甲万里茂,但唯有巴东勿刹是名副其实的双城记。原来,马境玻璃市这个边陲小镇叫巴东勿刹,而对面泰境小镇亦唤作巴东勿刹,官方地名同样亦称Padang Besar,换言之有两个巴东勿刹。即连地名都一样,可见关系之密切,外地人首次来访,一个不察易起混淆,可能误以为马泰两国有领土纠纷。

1913年巴东勿刹连接新加坡的铁道通车,1918年泰国铁道亦连接至巴东勿刹,至今巴东勿刹仍是贯通泰国的两条铁道线之一,2015年从怡保至巴东勿刹的电动火车通车,马泰联营的穿梭列车也可由巴东勿刹直通合艾。根据S. Durai Raja Singam,巴东勿刹的火车站牌曾以六种文本告示地名:英文、爪夷文(马来文)、泰文、中文、泰米尔文、旁遮普文(Punjabi)。

2000年代笔者首访巴东勿刹,向当地父老探听,据称在300年前,巴东勿刹就已是个华、巫、暹罗人混居的边界重镇,那时这个地方叫做巴东占干(Padang Jangam),是吉打王国与暹罗沙敦府(Satun)的交界地。后来,地名改为巴东勿刹Padang Besar,大场或大草场之意。地名当然与这里马来人居多有关。若依种族比例,马来族占了一半,华民与泰民各占25%。

巴东勿刹这个中文地名,显然是闽南方言群的译音。在闽南话里,tang或dang的发音为“东”,职是之故但凡有Batang与Padang的地名,闽南话多唤作巴东、峇东或巴冬、峇冬,如雪兰莪的Batang Kali叫峇东加里,槟城威省的Permatang Tinggi叫峇东丁宜(早年华民口语把Permatang念作Batang)。而粤语方言群的称谓又不一样,他们多把tang或dang译成登,如雪兰莪的Serdang称为沙登,霹雳Matang则称作马登(惟闽、潮方言群仍称之峇东)。

在巴东勿刹约定俗成之前,1928林穆群《马来半岛商埠考》记之巴登勿杀,1928年徐雨郊/高梦云《南洋四州府华侨商业交通录》、1930年中文报《马来联邦铁路车行时间表》皆记之巴等无杀,1935年刘焕然《英属马来亚概览》记之巴冬勿杀,1932年马来半岛地势图记之巴丁不杀,1935年《侨民学校调查录》、1939年潘醒农《南洋华侨便览》皆记之巴东勿杀,1939年张礼千《英属马来亚地理》则记之巴登比沙。勿杀、无杀、不杀,虽然都是否定词,毕竟有个“杀”字不好看,后来便慢慢变成“刹”。

这两个巴东勿刹相隔不到一公里,中间地带是马泰两国的边境缓冲区。在当初国界概念模糊的年代,两个巴东勿刹本就一体,紧紧相贴,就如孪生兄弟一样。可是本地人,不论马来人或华民,习惯上都把泰境的巴东勿刹称为“暹卜干”(Siam Pekan),意为“暹罗镇”。很多到此一游的马来西亚人,只知泰境那边有个暹卜干,不知那个小镇亦称巴东勿刹。

有趣的是,泰境的Padang Besar,有时又被称作Padang Besa,即Besar少了一个r,有时却又唤作Padang Basa,甚至Padang Bezar之类的,据称依据泰语发音拼写。还有还有,泰国官方名称,有时直接简称为Padang,乘火车进入泰境首个官方告示牌,便标明Welcome to Padang(欢迎来到巴东),一家酒店中文也称作”巴东大酒店”。

南北大道全面通车,不但使巴东勿刹被冷落,暹卜干的风月亦被取代,只能无奈吟唱夕阳之歌。一间酒吧的妈咪酸溜溜告知:“暹卜干当红年代,丹诺(Dannok)根本还没人听过!”

没有到过巴东勿刹,不敢相信走私如此明目张胆,从巴东勿刹免税区范围望出去,走私客一个接一个,扛着白米越境而来,进出自如毫无顾虑,即便这两年情况似乎未变,时不时仍有执法当局捉获走私客的新闻。可是,走私集团避过风头后,春风吹又生照旧作业,正如盗版光盘的活动模式,你捉我躲,你走我卖。

玻璃市另外一个关卡是旺吉辇(Wang  Kelian)。马泰边境尤其玻璃市、吉打有不少带Wan字的地名,比如吉打的横港(Wang Pinang),玻璃市的旺慕(Wang Mu)等。Wang亦作Wan,而Wang即是钱,据说Wan也是泰南马来贵族的称谓。长期研究玻璃市岩洞的东欧学者Liz Price则称,悬崖或陡峭斜坡所环绕的冲积锡层,在当地被称为wangs。

Kelian是一种野生丁香树,霹雳最多类似地名。旺吉辇意为珍贵的野丁香树。其实,旺吉辇只是个小小马来甘榜,村屋零零散散并不集中,即连一条街道都没有。紧靠着泰境的另一边,则唤作旺柏南璋(Wang Prachan),“柏南璋”也是植物名,但其种类已难查考。

前后到访旺吉辇三次,首次到访是工作日,讶异发现水静河飞,想想也真奇怪,前不着店,后不着村,连一只小鸟也没有飞过,想不透何以在此设一个关卡?而后发现边境周日市集才是卖点,原来每逢周日旺吉辇可以自由通关,随意购物、尽情吃喝,不必签证,不必护照,甚至不必通行证,贸易市集像一条飞龙跨越两境吸引人潮前来。

周日市集壮观场面,果然吉隆坡也难得一见!马境贩摊长达二公里,泰境更达四公里,合共六公里,约莫600贩摊叫卖,难怪清晨七点已经停满大小货车和旅游巴士。所谓自由通关,当然附带条件,不能越出关卡范围五公里之外。可惜,自2015年在旺吉辇附近森林,发现贩卖人口罗兴亚族(Rohingya)的乱葬岗,基于安全考量周日市集被中止至今。

距离旺吉辇八公里的加基武吉(Kaki Bukit),早年是一个客家矿工聚居地。根据Liz Price,虽然最早记录在案的开采活动是1909年,但相信19世纪末华民便在此小规模采锡,尤其华民曾深入采锡的神秘“黑洞”,在各个岩洞采锡的矿工曾高达2500人。此“黑洞”马来人唤之Gua Kelam,华人以客家话俗称“暗窿”,是地下溪流经历好多个世纪的流动,才形成的石灰大岩洞。

一战之后,英国人也看中这里的锡藏,为方便开采和运锡,搭建18公尺高的木板人行道,贯穿全长370公尺的岩洞。由于地处隐蔽,在紧急状态时期,这里一度被马来亚共产党游击队占据。这个神秘暗窿,现已辟为旅游景点,木板人行道几经维修重建,通行安全。沿途可见光怪陆离的钟乳石,走到尽头,是个叫作旺当加(Wang Tangga)的小山谷,凉风习习,宛如世外桃源。
www.orientaldaily.com

 


星洲日报(言路)

李桑.新常态=同理心

疫情之后的复苏道路依然考验重重,但,人生旅途不一直是如此吗,曲折,如戏又无常!不如,继续向前,又知足常乐?
在冠病肆虐的两年多,悲伤或许多过喜乐。但追根究底,我们是否还是原来的模样呢?疫情下人们经历悲欢离合,各行各业面对支离破碎……现实是,全世界已经不一样。挨了憋了近三年,终于解封之后,我们该感激当下还有份工作,还可以旅行;当然啦,也可以继续唠叨,继续诉苦,再接着埋怨不休:为什么现在的人事物和服务品质,与疫前比较之下是那么地差那么的烂……

12月中旬,朋友在社交媒体上读到一则发牢骚的留言,内容大意是:一位旅客带着70位坐着轮椅的长辈去埃及游玩,结果她们玩得并不愉快,那是因为报名时旅行社营销员回答她说,埃及适合老人家,也无需多走路……结果恰恰相反。她的难为情还包括不好意思“拖累”了其余的旅客,因为长辈的不便,而牵连了大家。最后她总结写道:旅行社不要因为疫后对生意的渴望,而不择手段、欺骗糊弄客人云云!(应该不会是一般旅行社的生意信条吧?)

无论疫前疫后,带着父母去旅行是何等的有孝心啊,值得敬佩!将心比心,我们不难理解这位旅客的心情,的确是挺难受的。其实,除了当事人自我感受不好以外(想一想,是否也是自己没做好功课呢?),相信团友们都在埃及旅途上相处得很好,也玩得很愉快吧?

再想一想,这篇指名道姓又公开的“投诉”文,相对也毁了那位新进营销员服务的热枕与信心,她才入行不到几个月,也可能会因此被辞退。

疫情之后的旅游业与服务态度,真的如此不周到吗?那我们可有想过真正的原因?是业者“故意”不让它周到,还是周遭新常态使它“无法”如往常周到呢?还有那些咖啡店、餐馆、门市店、物流等等,总之一切需要人为服务的行业,就一定会面对“服务不周”的指责与谩骂。投诉后,有些人通常还喜欢加上一句:“疫前他们不是这样的!”为总结。

不仅如此,我还想说:就连公司脸书里的聊天栏,只要半天没回复一些“天大”的问题,无论是“下月3号的东京天气是几度?”,还是“从大马自驾到泰国,再从泰国自驾到缅甸、到寮国、到中国,要办理什么护照、证件又有什么注意事项吗?”等等,那我们肯定会被那无情又尖酸的留言持续地轰炸到体无完肤了!

有人说,不如多招聘吧?但很多店主异口同声的感叹:薪水调高30%、福利增加一倍,也没人问津,连外劳也没有!同时啊,新进人员以没有实战经验的居多……其实,不如,我们给彼此多一些时间去适应“新常态”,好吗?

事实上,就连荣获全球最佳航空的新航也被埋怨了一番。所谓的投诉,其实是:“要水,水还没来”,稍微怠慢了或忘了而已,乘客(可能并不是乘客,而是转述他人所说的)却指责新航变得傲慢、狗眼看低黄种人云云……我认为,这对新航不公道啊!也许,外人确实不太理解航空公司在疫情后面对的难言之隐,但的确是冷暖自知的重重障碍啊!

要知道,自2022年4月解封之后,新航是本区域最早投入载客服务的客运公司。据官方报道,截至今年12月份,新航已经恢复了接近75%的航班量(与2019年相比)。单11月份新航载客量已是240万人次。这意味着什么?新航恢复航班越多,其余的航空公司也会积极跟进,这能帮助机票价格直接的逐渐滑落!然而,那些飞机在沙漠上停放了两年多,疫后要让它们重新冲上云霄的话,难道就像是从车库把汽车开出来的那么简单吗?航空公司讲究的是乘客的安全再安全,明天就叫同样停飞两年的飞机师回来开飞机,载我们去台北去哥本哈根,我们愿意上机吗?同样的话一说再说:在缺乏飞机师、空服员、技术人员之下,空服员可能也得超时地不停工作,若说服务速度与素质因此有所下降的话,那是不得已的吧?现在,换我们能同理一下吗?再说啊,疫后飞机延误也是平常事,无计可施之下,我们不妨借此享受难得的“me time”喽,别再埋怨航空公司啦!

如今,各个国家的戴口罩令也逐步被解除,因此随时随地的“出走走出”又成了家常便饭事。只是,出门之前的我们,在心态上准备妥当了吗?出门后,我们的关注点是聚焦在原常态,还是新常态上呢?我们真的晓得,外面世界的一切皆已今非昔比了吗?还是,我们抱着想找回疫情之前的温度与态度呢?我要说的是,不管大事小事或未查明之事,情绪来了就在社交媒体上大发雷霆、刻薄批评,这恰当吗?我们常常说的换位思考呢,难道是因人而异的吗?

我也要说,疫情之后的服务业者,在服务与某些方面的确有错在先!但绝对不是一些人猜想的“不愁做、不认真做、乱乱做,变得‘号练’无比的那种‘新常态’”!事实上,我们都想尽快呈现疫前的服务品质,也极度期盼老顾客的回巢团聚。谨此,我们由衷地说:无时无刻不在纠正与改进,我们同业也谢谢大家的指教指正!

最后,无论是疫后,还是选举之后,大受影响的各行各业坦然面对现况,继续积极朝复苏之路迈进。纵然荆棘且不平坦,但一路上有着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客户们的互相打气扶持,彼此尊重,再难再窘总也会有重见明月之时。我们,共勉之!
www.sinchew.com

 

郑秉吉.路要自己走

最近公司安排了“荣休仪式”,欢送3位资深员工,他们在公司服务的年资分别为46年、38年和15年。他们皆是工作超过法定退休年龄,又多次延长服务合约的好员工。虽然他们的健康和精神状态还允许他们继续为公司做出贡献,而且他们也有意愿继续工作,但我们还是忍痛让他们退休。

表面来看,我们让还有能力贡献者退出团队似乎不明智,尤其是在员工短缺期间,我们更需要人才来加强组织的竞争力。

他们的接班人在短期来说,还不能独当一面,也无法完全取代离去的前辈。在工作方面,这些资深同事的离开会带来负面影响。

这群退休的同事在公司耕耘了三四十年,拥有丰富深厚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年轻的接班人岂可轻易取而代之?

我们早在多年前就开始安排新人跟旧人学习,希望能顺利传承。问题是工作能力强的旧人,不一定能够训练出好的接班人,而且旧人不轻易放手让新人搞砸自己千辛万苦创建起来的事业。有时即使放手让新人接棒,也不时在旁指导,无形中给第二代很大压力,因此两代之间常发生冲突。新人因无法承受压力,所以离职现象屡屡发生。

如果不忍痛让旧人离开,旧人依然主导其工作的职权,而新人永远在旧人的庇护下,如何能独当一面?当新人知道他们必须承担责任,他们就会想尽办法去完成任务。虽然在初期会屡犯错误,但是就是这些错误才能让他们吸取宝贵教训,唯有如此,他们才能茁壮成长。

无人是不可被取代的,经过一些时间的考验,我们就会发现这个道理是那么的正确。

因为旧人不愿改用新科技,仍沿用旧方法。在日新月异的时代,不求上进的旧人会被淘汰。往往新人更接地气,更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他们比旧人更能满足新一代消费者的需求。

经过30多年的努力,我发现我自己的领导思维也遇到瓶颈,公司的业绩只能停滞在3亿多令吉,而且利润已大不如前。如果企业要继续成长,我们必须由新领导人来带领。庆幸的是,我能在公司内部物色到合适的接班人,经过妥善安排,为他护航,让他和团队顺利接棒。

我的经验是,放手给接班人全权领导需要经过一段调整期,还好我很快就接受自己在公司的身份转换,我已经不是公司最重要的支柱的这个事实。

反而是一些干部还很难接受换人领导,当他们无法说服新人时就找我出头。为了加强接班人的威望,我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克制自己,不插手干涉新领导人的决策。这就像引导小孩学习骑脚踏车的父母,必须忍心让小孩跌倒,他们才能掌握骑脚踏车的技能。

我的接班人问我对公司的愿景有何期望,我说这个答案应该由你决定,只有这样你才更有热忱地迈开大步,走出自己的路。

我喜欢秀兰玛雅演唱的童歌——我会牵着你的手,但是路要自己走。有一天我会放手,因为路要自己走。失去方向的时候,记得抬头仰望清澈的天空,面对选择的时候,听听心底宁静的角落。
www.sinchew.com

 

孙天美.伊斯兰化,安华的难题

拜读了星洲日报副执行总编辑郑丁贤发表的〈伊斯兰化是不归路—安华的挑战〉(2022年12月23日《言路》版),很有感触。

首相安华领导的希盟获得较多的非马来人尤其华人的支持,却无法获得足够马来选民的支持。这也是希盟无法单独执政而必须在国家元首御令下,与其他政党联盟和政党组成团结政府的原因。安华若希望在下次竞选连任,无需再受制于其他意识形态回异的政党的掣肘,就必须取得足够的马来选民支持,希盟才能单独执政。要赢取这个群体的认同,安华别无选择,必须更加伊斯兰化。

此话怎么说?如今的年轻马来人,是在马哈迪首次担任首相时广泛实施伊斯兰化政策之下成长的。由于当时大马工业化经济快速起飞,来自乡下的中产阶级马来人开始产生身分认同危机,马哈迪因此决定加强马来人群体的伊斯兰思想,避免他们走入迷途,于是成立了伊斯兰发展局(JAKIM),取代原本隶属于首相署的伊斯兰事务组,推行各种宗教计划,同时津贴宗教学校、创建伊斯兰金融制度、广泛创建祷告室和清真寺等。当时的中产阶级马来人和他们的下一代,在方方面面都受到伊斯兰的照护,以致今天许多的马来人,在解读事情时都是透过伊斯兰的价值来理解和分辨好坏。

选前,伊党在Tik Tok上大量的推广政见,让在这个平台活跃、对政治不甚理解的许多马来人,认识了与他们有共同语言的政党(伊党和国盟),并把选票投给他们。至于当初透过各种国家政策推动和维护伊斯兰思想的相对温和巫统,反倒让伊斯兰价值充分融入生活的马来人感觉格格不入。试想,若连巫统也如此,主张世俗和自由化的公正党及希盟,当然更加不合格。

安华是70年代大马穆斯林青年运动(ABIM)的领导人,当年就是因为他的伊斯兰中心思想引起马哈迪的注意,并引他进入巫统走上政途。我们如今看到的安华,已与ABIM时代对伊斯兰充满激情的安华回异,如今的他已变得世俗化和自由化,但可以确定的是,安华对伊斯兰的坚定却从未褪色。因此他若要重夺伊斯兰话语权并非难事,对他却是一大考验。

在刚过去的大选,希盟在127个马来选区仅赢得16个议席,可是在28个华人选区却拿下27个议席。安华和希盟诸公很清楚,若要继续取得华人高度支持,大马的伊斯兰化绝对不能走向伊党的僵硬和保守;与此同时,若要取得马来人的支持,又得抢夺伊党的宗教话语权。安华若要两个族群兼得,必须寻得两大族群伊斯兰化的最大公约数。对华人而言,温和的伊斯兰化是能够接受的,问题是马哈迪用了30年时间,出乎他意料的培育出保守的伊党支持者,安华要扭转乾坤,却只有不到5年的时间,这并不是容易的事。

虽然现在每天通过主流媒体还是社交媒体,都看到安华在国家政策上正面的成绩单,打贪、省钱、政府效率、工作权样样都有,获得各族民众的好评,似乎安华接下来只要专注如何让马来人和华人同样满足的伊斯兰化即可。实则不然。但如同马哈迪说的,目前团结政府仍处于蜜月期,为了交出执政首100天的成绩单,团结政府中的各山头势力或已蠢蠢欲动但仍按兵不动。过了100天后安华的考验才真正开始,届时他既要协调团结政府中的各山头势力,还得治理国家和复苏经济,然后又要制定同时掳获马来选民和华人选民支持的伊斯兰化政策。三头蜡烛一起烧的安华,绝不会比2018年马哈迪的第二次任相来得轻松容易。
www.sinchew.com

 

陈利威.大马的明天会更好

相较几年前马哈迪任相的摇摆不定,我现在觉得,在安华的领导下,大马的明天会更好。好多人以一把还活在过去那22个月的“痛苦经验”,或者缅怀国阵执政时的“稳定美好时光”之尺,很负面地评价还只是开了一次国会会议的安华政府。年底到了,背负政治包袱的大马人,应该为内心的政治悲观和郁闷的心情来一场大扫除。

不像当年的蛮横,选民已经调整对新政府的期待,尤其是华社。回想2018年希盟上台后,由于是第一次执政,加上由异常固执的马哈迪当首相,而充满激情的支持者在背后摇旗呐喊,纷纷很急促地提出他们那些高得有点不切实际的要求和期待。

这一次,获得华社极高支持率的行动党,不只不力争内阁部长职,还处处表现得体和尽量低调。吸取了之前触动马来人不安的神经线之教训,火箭变得更圆融了。虽然让一些铁粉不满,不过,对于普罗大众,行动党的决定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至少一般人认可,维护安华政权的稳定是正确的选择。

更令人惊叹的是,华社内部经历了上一次的政变教训后,也出现了对于政治权力分配的反省,并在一些课题上愿意做出某种程度的退让。最值得一提的是承认统考课题。对于涉及华教的事件,一般上,华社总是出现很大的声浪,因为它是华人政治的一部分,但是这一次,华社内部竟然出现先把承认统考的目标放一旁的声音,既然已经等待多时,也不差再多等一等。

所以安华政府在学习,社会也在学习,因为大家知道国家虽然天然资源非常丰富,但也无法再次奢侈地持续政治不稳定。这是各个政党和民间的基本共识,这才造就了多元共存的团结政府。此外,由一个在朝多年,在野更多年的首相领航,还要去哪里找更好的人选。

多年的政治不稳定,已经让我国付出很大的代价,国力衰退,在各方面已经失去竞争力,一些领域已经或者就要被邻国超越了。80年代,甚至是90年代,国人还是有信心和新加坡竞争,现在看到的是,新国已经成为参考和仿效的例子多于竞争对手了。

处于后疫情时代,加上中美竞争的无可逆转,乌俄战争导致的粮食和能源危机,以及经济学者预测2023年世界经济将衰退,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又一个的未知数。面对外围环境的大变局,我们需要一个可以带领国家渡过难关的领导人,也需要可以制定未来10年、20年甚至50年发展蓝图的政治团队。

几个世代的政治纷扰,已经形成一些心理毛病了。在充满挑战的2022年即将结束之际,应该来个大清理。过去的那些政治积怨、多年的族群历史包袱和讨厌希盟的个人政治立场导致的心理不平衡,都暂时一一卸下吧!

希望大马明天会更好。别无选择了。
www.sinchew.com

 

饶兆斌.安华内阁对外事务之人事布局

传统上,内阁部门里有三个部门重点涉及国家的对外事务:外交部、国防部和贸工部。当然,其它部门也会有涉及和外国交流的事务,但重要性和根本性远远不及上述这三个部门。

从这次安华内阁的人事布局来看,有几点值得注意。首先,希盟作为这个团结政府里最大,并且也是安华直接领导的政党联盟,基本上对涉外议题没什么兴趣。在这个被迫走在一起的团结政府里,希盟必须和国阵以及其它政党联盟谈判,并争取它认为最重要的部门。外交、国防和贸工三大涉外部门都没有希盟领袖掌托,可见它们是希盟在谈判中可以轻易放手的部门。而且希盟的一线政治领袖当中,也没有多少人展现出对国际事务具有一定程度的深刻思考及兴趣。当然,西谚有道“所有政治都是地方的”(all politics is local),希盟力争掌握对内施政的重要部门以求在国内施政上有所政绩,可以了解。不过,标榜为国内最大改革势力的希盟,其对国际事务不应该如此轻视或缺乏兴趣。国家对外事务是任何政府的工作重点。在许多国家,外交部长是由重要领袖出任的。希盟在三大部门中,至少应该争取掌握其中一部门的正部长,这可以让希盟保持对涉外事务的高度关注和直接管理,并且也可以“训练”其政治人物处理和掌握涉外事务的能力。

第二,国阵囊括了这三大部门的部长职,但令人相对惊讶的是,国阵委任的三个部长当中,外交部长赞比里和国防部长莫哈末哈山都是地方州务大臣出身,也是属于没有丰富对外经验的政治人物。相对希盟,国阵作为长期在联邦层面具有执政经验的联盟,本应该储存着更多有能力掌握和有兴趣关切对外事务的政治领袖。国阵众政治人物里,曾担任过国防部长和外交部长的希山慕丁算是涉外事务经验比较丰富的。但希山慕丁在政治上属于失势者,不受巫统当权派以及安华等希盟领导人信任。除希山慕丁之外,国阵没有一个具有明显外交色彩的领袖,争取到外交部长职,却委任败选的赞比里出任。

第三,三个部门的副部长,除了贸工部副部长刘镇东外,其他两人也是明显不具备多大对外交流经验。刘镇东在希盟政府时代出任国防部副部长,期间主持了对我国国防和外交具有长期影响的《国防白皮书》的工作,同时也经常就国际议题发表观点和展开论述,可以说是比较关心国际关系课题的希盟从政者。其上司贸工部长,也就是前任财长东姑赛夫鲁,也具有一定的国际经验。贸工部可以说是配备得比较妥当的部门,而外交部和国防部的一二把手反而都是对外交国防事务毫无经验的新手。当然,在议会内阁制的传统下,阁员往往不必是某个领域的专业出身;议会内阁制更注重的是“通才”(generalist) 领导的原则。只是,对这一原则的强调也不应失之偏颇,造成大量“外行领导内行”的现象。

第四,安华的两位前任依斯迈沙比利和慕尤丁都是相对“内向”的首相,没有太多关注对外事务,因此这两任首相任内的外交部长有更大的发挥空间。相较之下,安华的国际人脉和视野明显强得多,多年来不断出现在各类国际场合并发表其对国际议题的看法和意见,而在缺乏精通对外事务的阁员的情况下,安华主导对外事务的倾向似乎会更明显和顺理成章。但是同时,安华领导着一个充满矛盾的团结政府,必须克服的国内议题非常繁多,他不见得会花太多时间精力去思考马来西亚的外交政策和布局。

因此,纯粹从人事布局来看,马来西亚的外交政策还是会以守成为主,不会有太大的调整或变化。而希盟和国阵分别都缺乏对国际事务关注的从政者,这对马来西亚面临日益复杂的地缘政治和国际政治局势,不见得是好事。国内各政党都应该更多的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素质的领袖。
www.sinchew.com

 

默里汉特.水灾再次暴露规划的薄弱

12月水灾是年度事件,可追溯到气象记录和记忆。去年的水灾被形容为“百年一遇的水灾”,但今年似乎超越了去年。

这些事件不能归咎于气候变化,并作为没有准备好的借口。每年的水灾是非常可预测的,记录显示每10或20年就会有极端气候发生。

10年一遇的水灾甚至比平均水平更极端,这导致了可怕的后果。连续降雨、沿河的水坝几乎达到其容量、砍伐或过度开发的山坡、缺乏规划和基础设施不完善以及排水系统不足导致了灾难的发生。

上周雪州峇冬加里发生的土崩就证明了这一点,这场悲剧夺走至少30条生命。峇冬加里事件暴露了官僚主义的惰性,没有检查相关公司是否遵守法律和土地规划条例。

被使用的土地处于在暴雨期间容易发生土崩的地区,而包括伐木在内的非法土地使用则破坏了稳定地面和土壤、防止泥石流的当地生态体系。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大马搜救队在救援土崩受害者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巨大的勇气,不惜牺牲自己的安全。

大雨预计将持续到年尾。玻璃市和吉打很可能会加入吉兰丹、登嘉楼、彭亨、柔佛和霹雳,成为遭受水灾袭击的州属。数万名灾黎已撤离家园 ,预计还会继续增加。由于汹涌的洪水冲击了水道附近的房屋,许多房屋遭受广泛的破坏。不幸的是,在登嘉楼,一名2岁女童在屋外失足掉进水里,瞬间被冲走并淹死。洪水吞噬了许多设施,如医院和超市,使它们在紧急情况下失去作用。

那些被安置在各个疏散中心的灾黎将在下周返回他们的家园并发现他们的房屋受到大面积的破坏,他们的财物也损坏,无法挽救。这些地区将出现健康风险,因为霍乱、伤寒和肝炎等水传播疾病可能会爆发。蚊子和蛇等水生害虫躲在被水淹没的房子里,等待着那些返回家园的灾黎。

今年的水灾是由于东北季风的低压造成长时间不间断降雨,在拉尼娜效应的影响下导致暴雨。

大马缺乏防洪研究,乡区和城市的地形都没有经过彻底的研究。因此,整个半岛没有洪水地图的“整体情况”,当地的防洪减灾基础设施是在临时基础上兴建的,而不是由专家制定的。

伐木、城市和工业发展、道路建设和农业活动,几十年来有增无减,使情况更加恶化。油棕种植园没有天然丛林那样的地面吸收效果。不幸的是,第12大马计划几乎没有为缓和水灾拨出资金,这些资金被绕过了,用于其他具有商业利益的基础设施项目。

大马的气候变化计划充斥了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经济的愿望,还有引进电动汽车,但对缓解洪水问题却非常沉默。水灾每年影响数十万大马人的日常生活。

许多气候活跃分子迅速将洪水的因果关系与气候变化联系起来,但没有提供多少解决方案。

大多数农业、城市、工业和基础设施项目缺乏必要的环境影响研究,以尽量减少洪水的影响。此外,由于土地问题是各州而不是联邦政府的责任,因此没有统一的水流管理方法。

水流管理不善是造成农田土壤质量普遍较差的主要原因,导致产量低。因此,缓解洪水问题的责任贯穿乡区发展、基础设施、农业和环境等部门。

在马来西亚,没有一个部门直接负责,使这个每年都会发生的危机处于责任不明确的状态。这种重点的缺失已经持续了几十年。

这就是改革应该做的事情。它是新政府关注影响大马人的真正问题的一个机会。
www.sinchew.com

 

*安焕然教授.华教落地生根的迷思*

华教,除了“消费”和“忽悠”承认统考课题,还有哪些是需要自我检讨的呢?

大马华教走到今天,在肯定和感怀前人之奋斗、勇气和辛劳,再回看当下,很明显华教意识在新生代社群早已涣散。华教活动的场合,常是一眼望去白发苍苍,诚有后继无人之叹。

为什么?或许有以下“不太中听”的迷思。

其一,华教前辈的相续过世,华校新进的校董很多缺乏基本的华教意识,不知华教前辈兴学办校的初衷为何。甚至曾有校董问过我:“林连玉是谁?”“林连玉是不是反政府的?”

这些校董很多只是在个人事业上有点成就,因华社华团“社交网的关系”出了点钱,被拉进或主动进入华校董事会,大抵是为其社会地位和社交人脉加分,却未必有华教意识。有些校董甚而爱以自己公司经营模式和经验来“评估”学校,这本是好事。但若是在缺乏华教意识下拿其所谓现代企业经营,硬套在华校学府的日常运作,成了斤斤计较的功利导向,导致那些原本在华校最珍贵的“为公”、“为教育”而不求回报、真诚回馈社会的华教情和华教精神渐渐涣散,像这样的“搞”华教还有多大意义?

其二,华教领导人的素质问题。就个性和能力上,我是个“做事的人”,却不适合当“领导”,本不当对这些华教校董和领导指指点点。但若要我讲华教领导人的素质,只想说:“诚信”和“担当”最重要。道理何其简单。没了这两要素,讲再多的领导术和企业经营,都是虚的了。

其三,跟前述又是另一极端的是,一些自命为“华教斗士”的,其华教意识形态简单化、教条化也就算了,却常把这些僵化的意识形态沦为党同伐异的斗争工具,而且内斗的手段真让“一般人”不敢恭维。在中国已成“过去式”的文革批斗招术竟然还在大马华教界里屡试不爽。对外嘶喊却发声无力,然华教内斗却从不停息,把精力尽在此内耗上而乐此不疲。搞得华教团体和华教人士四分五裂,对事也对“人”的批斗,一些所谓的“华教斗争”究其因,可能只是很莫名其妙的意气之争。

这几年的华教节,林连玉基金会邀我写点东西。可是我竟“挤”不出什么“创见”,又不想“讲历史”。原因无他,面对这些年来华教的内部分裂,真让人沮丧和失望。华教内部的包容、协商、沟通的途径和耐性,似乎全然没有了对话的空间。请问:这是理念问题?路线问题?还是“人”与话语权的问题?

其四,有些华教课题,本应是理性探讨的,但当话题被情绪化挑起,很多时候变成只能“定调”的不容讨论。稍有与华社民粹不同调者则被打为汉奸走狗。尤其是面对伊斯兰课题和马来文课题,更是如此。孰不知这样的“纯华人”视角,可能放在更大的马来西亚主流社群里,是更易引起族群撕裂和刻板化的悲剧。例如小学马来文课本的爪夷文事件,已经很难在华社里理性从语言文化遗产的角度,认真好好谈现代马来文与爪夷文的关联问题。

以上华教的迷思,不见自省,而是更为恶化。当下华教的落地生根,相较前辈所走的路,着实令人堪虞。

如今,我们的国家都已是在国家元首劝告下,为稳定政局,重整经济而组成“团结”的“联合政府”,过去的嘴斗文斗恶斗的,酸人酸到极至无线上纲的,现在都可以公开道歉,暂时放下党派仇怨。政客们都可以做到这样了,“不同斗争路线”的“华教志士”为什么就不能放下内斗的执念,重新集成日渐涣散、势弱的华教团队,以共同面对更严峻的挑战呢?
www.sinchew.com

 

*达祖丁教授.释放善意的圣诞礼物*

在我一年一度配合圣诞节所撰写文章中,我再次借鉴大马基督徒弟兄们交换礼物的概念。虽然我去年写了关于交换礼物的精神教训,但今年我想讨论的礼物不是用彩色纸张包装华丽的东西,而是理解、同情和宽容的善意话语。

第15届大选后,我注意到有两组群体迅速成形,并开始拆散马来西亚。一组群体认为自己属于占多数的种族和宗教,并散布诽谤、不友善、不真实的言论,将不属于其种族和宗教的大马人描绘成敌人、贪污分子以及与犹太人和美国中情局有联系。这些大马人用这样的信念为由来“保护”他们的种族和宗教,来对抗未经证实的不同种族和宗教的人的贪污、不道德行为和欺诈。

我很同情这些人。他们对自己的宗教没有足够的了解,不知道真主会考虑到他们所说和所想的一切,并要求他们在来世证明这一切,当他们悲惨地失败时,他们将获得审判。这些人不能寻求宗教老师的帮助,他们从那些老师那里学到了他们扭曲的宗教形式,也不能寻求具有同样扭曲观点的抖音网红的帮助,因为他们也将接受相应的审判。愿他们都得到应有的审判。

我今日的专栏并不寻求改变这些种族主义者和偏执者的心,因为他们的心态早已根深蒂固。

不,我不会和那群人打交道。我所关心的是另一群体,这个群体中的公民长期以来一直希望看到大马叙事转变为更加富有同情心、尊重他人、接受差异和人人享有法治的方式。虽然我也有这样的愿望,但我发现这群大马人一直在说最不友善的话,显示出无知和傲慢,因为他们利用言论自由反对新政府、新首相和新内阁。

我以前不曾听过这群大马人嘴里说出如此不友善的话,比如“显然我们有一名不合格的部长,她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这位部长上任不到3日,就已经不得不面对这种在社交媒体上匿名发表的评论。

试想一下,对一个刚刚开始工作的人的能力作出判断是否公平?如果我们在他或她工作的第三天对他或她这么说,被投诉者会怎样?你真没用,什么都不懂!请好好想一想。

然后还有人抱怨说,新首相上任后正在走回头路或U转。这些人在说什么呢?什么U转?简单来说,这是一个团结政府,而不是希盟政府,所以所有宣言都需要与这个脆弱的新联盟中的伙伴党重新争论和辩论。这样也无法理解吗?这种不宽容的态度让我怀疑当我们有这样的公民时,大马是否值得一个好政府。

然后,我读到的另一个不友善的说法:“哎呀,为什么委任她为部长,没有教育学位,要如何治理啊?”

首先,部长们不需要成为其职责范围内的专家。曾经有一位经验丰富的政治人物来到我工作的公立大学办了一场关于领导力的讲座,并就此作出解释。“你们认为谁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卫生部长?马哈迪医生还是没有医学背景的人?”他问我们这些拥有博士头衔的学者,他指的是敦马哈迪。作为天真的学者,我们都回答:“当然是马哈迪医生啦。”他笑着摇了摇头。他说,错了,马哈迪医生会成为最差的卫生部长。当我们难以置信地问及原因时,这位政治人物回答说,部长们最好对他们的部门了解不多,这样他们就会听取实际的工作和专家的意见,也会对该领域有一个大致的看法。

他解释说,如果马哈迪医生是部长,他可能会只听自己的意见,不相信专家,并对每个决定进行最细致的管理,从而破坏专业的工作关系。领导者必须能够管理资源,并在听取讨论后决定行动方案,而不是一直做单方面的决定。

当我听说新任教育部长是一位40岁出头的年轻专业人士时,我立即上网搜索了她的家庭历史,发现她有6名小孩。这对我来说已经很好了。大多数部长往往是孩子已经成年的老顽固,他们已经忘了把孩子送进学校的所有考验和麻烦。

我自称教育专家,因为我让5名孩子上过公立学校、私立学校、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所以请给新任教育部长一个机会啦,不要以为你什么都懂。

在这个圣诞季节,我想请我的公民同胞们送出友善的想法和鼓励之词。暂时假装我们并不了解一切。假装我们也不是什么专家。假装年轻的部长们是我们的子女,正在尽力做对我们有益的事情。我们能给他们所有人一个机会吗?

如果我们确实有顾虑,我们能不能先克制几个月?当我们最终说出这些担忧时,要表明我们有一颗善良的心,并提供建设性批评的话语,而不是像发酒疯的人那样发出充满污蔑和怨恨的抱怨。不要这样啦。善意不需要我们花钱,说出慷慨的话也不需要花钱。我们的语言反映了我们的心。善良的话语反映了一颗善良的心。

把我们的内阁部长当作我们的亲属,甚至把自己放在他们的位置上。我们会对自己或我们的亲属那么不友善吗?想一想吧。

圣诞快乐,马来西亚!
www.sinchew.com

 

郑丁贤.当了官,是不是都会变笨?

我不禁想问,当一个人做了官,是不是会变笨了?

登嘉楼州务大臣阿末山苏里神隐多日,不见人影;在这期间,登州发生近年来最严重水灾,超过3万人被疏散,家园泡水,许多地区也断水断电,苦不堪言。约一个星期之后,水退了,灾情缓解,山苏里才现身。

原来,水灾时他出国去了。他没有说明去了哪里,不过,他也没有否认指他去纽西兰度假的传闻。他告诉大家,他是在第一波水灾之后,才启程出国,没有料到会有第二波水灾。他也表示,他在国外的时候,一直留意灾情,心系灾民。

在众多伊党领袖当中,山苏里是被看好的一个,政界知道他是哈迪的参谋,称他是伊党的脑袋。但是,做了大臣,他没有变得聪明,看来也不像更爱民。

所有人都知道,年底时分,东海岸逃不了水灾,一次水灾之后,陆续有来,可能更严重。我错了,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山苏里大概不知道;所以,他在关键时候出国度假去了。

他可以说,他不在的时候,有其他州领袖和机构可以行使救灾工作。这不是一个有担当的领袖应有的做法。作为一州之首,在人民痛苦的时候,你却去寻欢作乐;在人民最需要你的时候,你却没有和人民站在一起。而且,11日水灾来袭,正是他启程之日;即使他已经人在纽国,也应该终止行程,搭乘下一班飞机回来,而不是继续游山玩水。

山苏里之后公开道歉,这是他惟一做对之处,但伤害已经造成。我倒是想看几个月之后的州选,登州人民是否会原谅他,继续支持他!

x x x x

经济部长拉菲兹应该是智商很高的人,我和他见面交谈的经验,告诉我这一点。

不过,他刚告诉国人说,如果鸡肉价格很高,消费人就应该减少吃鸡肉,这可以逼使商家减价。

他的智商(IQ)是不是下跌了50点?或许,拉菲兹想用简单的比喻,来向平民百姓解释经济学的供需原理,需求少了,价格就会下跌。

但是,供需原理不适用于民众的基本需要,譬如鸡肉,因为它是必需品,不是替代品。鸡肉,以及市场上短缺的鸡蛋,是最便宜的蛋白质来源,而人体不能缺少蛋白质,这让鸡肉和鸡蛋难以被取代;不可能叫消费人改吃更贵的牛肉和鱼类吧!

部长还引用数据说,外食是生活成本上升的最主要部分,因为人们继续在外用餐,餐饮业者把食物卖得愈来愈贵,导致生活成本不断上升。

看似有理,其实大错。

自煮当然比外食便宜,如果每个家庭成员都自备伙食,带食物到学校和办公室,可以省下一笔外食费用;但是,如果大家都这么做,那么,大部分的路边摊、小吃店、餐馆,肯定都要门市萧条,准备关门大吉。而大马经济的最大领域,就是餐饮服务业,大街小巷和购物商场,最多的摊口和店面是餐饮服务。它提供人们用餐的需要和乐趣,也雇用了众多的厨师、服务员、店长和送餐员。如果这个领域崩塌,数十万盘生意将结束,百万人会失业,经济成长要掉几个百分点。况且,如果大家都得把时间花在厨房,那么,本份工作的时间和绩效肯定得打折扣,这不符合经济学的分工和专长原理。

经济这门学问,其实是环环相扣。不能因噎废食,说鸡肉贵了不吃鸡,也不能看表象来下处方,指外食贵了就不在外用餐。当然,我们都知道物价上涨带来的痛楚,然而,要解决通胀问题,绝对没有容易的途径。

这让我想起国阵时代,阿末马斯兰担任副财长时,大学生抗议伙食费太高,难以负担。马斯兰回答说:“如果外食费用高,那你们应该自己下厨啊!”他甚至不去了解,校园宿舍是禁止开伙煮食的。

我们当然不希望拉菲兹的智商,跌到马斯兰的水平。部长还是得多用脑筋,而不是嘴巴。

www.sinchew.com


南洋商报(言论)

【灼见】“民主政治”的软肋/游侠

上世纪八十年代, 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浪潮席卷全球, 虏获不少信徒, 大家似乎认为,唯有通过“资本主义自由市场”及“民主选举”制度,才能根本解决国家“治理”问题。当时苏联根据苏维埃社会主义模式进行高度中央集权管理,国内经济完全依赖军工业支撑,同时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太空争霸;由于其国内经济发展不平衡,卢布贬值,通货膨胀,引发民怨四起,经济面临崩溃,最后导致苏联解体。由美国主导的西方社会莫不欢欣鼓舞,高呼是“资本主义自由民主”的胜利!

“资本主义”走向极端

经媒体大力吹捧,资本主义自由民主思想遍地开花,被世界各国奉为圭臬,前仆后继的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人民群众也欣然接受通过“选举”,来彰显人民做主的“民主制度”。

在百花齐放的年代里,“资本主义”在不少国家创造了无数“资本家”,他们无限制的剥夺了不少国家资源、剥削劳动人民的血汗成本,控制了社会成本(菲律宾四大政治家族个别组成财团被指控制了菲律宾70%的土地),严重造成贫富不均甚至影响整个国家的政治体制与其行政立法(美国军工企业提供无限的竞选基金,控制了美国的行政立法)。

“民主制度”也正面临严峻的考验,我们的世界是由不同族群、宗教与文化所组成,政治形式上门派纷立,分左右两派,政教合一制,党军治国制,两党制甚至多党制等等,因应了当地国情,产生了不同的政治体制。

一个立国246年,参加过134场战争,颠覆了全球27个“不听话”国家的政权,只有区区16年没有参与战争的国家,并不能由他所推动“美国价值”说了算。

美国主导的北约,破坏协议,屡次扩张,支持乌克兰东部亚速营(新纳粹份子)屠杀俄罗斯族人,导致俄乌战争,冻结及没收俄罗斯主权投资基金和私人财产达3300多亿美元;美军仓促落跑阿富汗,并没收阿富汗国库基金30多亿美元。

围堵中国,捏造“中国威胁”论,制造“台海威胁”,威迫利诱掏空盟友台湾高科技产业(台积电)迁移到美国,重现当年日本半导体被击垮的场景。

发动贸易战,对中国商品征收重税,以“威胁国安”为由,制裁中国企业,美国政府种种行为,无一不是其军工业寡头在操作,在世界各地制造纷争,破坏和平以达到他们售卖军备及获取其国内巨额“国防预算”的目的, 更可悲的是,美国破坏自己一向强调的“资本主义自由市场”规律。

“民主政治”的陷阱

用“选举”及立法保障“言论自由”、“人民集会和结社自由”,来体现人民有权的现象,但却也造成社会不稳定的源头。在网络流通的今天,利用“网军”制造假新闻带方向模糊焦点,成立各种名堂的“非政府组织”来达成个别的政治议程,人民群众一时也难以分辨哪一个是“真民意”。

每5年一次选举或者为防止贪污滥权把连任期限制不能超过两届,都无法使执政者作长期施政规划,使政策无法延续,国家的发展方向也因此而受到限制,他们只能作5年规划,更多的是把精力投入打好“选战”以延续政权,因此衍生出“民粹政治”,把政治作“企业化”管理,随时随地观察市场上的变化,利用媒体文宣去讨好民众,抹黑对方甚至人身攻击(台湾选举即是榜样)。

民主政治体制无法造就高瞻远瞩的政治家;引领新加坡走向富强之路的已故总理李光耀无可否认是一位政治家,但他可是从挟“民主”实行一党独大而出现。

民主政治的极致就是“民主独裁”,挟着“民选民意”基础,干预立法、司法,任人唯亲,中饱私囊,贪婪的黑手无限扩张。

脱序的民主政治过程会造成社会、国家意识的分裂,政党政客为固守其基本盘或争夺对方支持者,不惜用尽一切手段来分化宗教文化、族群以达其目的,这是我们目前看到的民主现状。

落实“民主政治”

“民主制度”的理性与能力,视乎人民群众教育普及性,18岁的选民族,他们的决定会随着长辈与网络媒体的改变而改变, 不要忽视网络媒体无远弗届的能力,它滋养着一群在虚拟世界找到“自我满足”的人群(举例:现实中你画一坨大便,没有人会欣赏,把它放到网络上,反而会招来千百个点赞,那种满足非笔墨能形容)。

国家要长治久安,谋求永续发展,就要从教育着手,高中时就要安排一门“政治”课,不是为了洗脑或宣传政绩,而是客观理性分析分享我国的历史进程,世界各国不同的政治体制,教导学生去阅读“君主论”、“国富论”、“资本论”等等。

以上都是我一些“乌托邦”的想法,点个赞,让我沉沦在虚拟世界吧!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

 

【灼见】岁末回顾动荡一年/胡逸山博士

又到了年终假日时段开展,是回顾过去一年的时候了。话说今年开年时,坦白说,大家心里可能也没有个底,不知当时略为“好转”的冠病疫情会否会再爆发,而且会否如之前的几波疫情冲击般,一波比一波凶猛,杀伤力有增无减,令人毛骨悚然。

疫情冲击民众举白旗

然而,当时受到严重冲击的,也还不只关天的人命损失,还有一穷二白的经济。说到穷,在那之前,本地有一些尤其是超低收入、无固定工作者,抑或在疫情期间被炒鱿鱼的,已然穷到没东西吃,需要在家门口举白旗来“投降”,向广大社会求助了。

而社会大众也还是很有爱心的,可负担得起者不分族群地向有需要的人士派发大大小小的食物包裹,以及其他救援物资,令人动容。

基于当时如此悲惨的社会经济状态,无论是有关当局抑或社会大众也坦白说顾不得那么多了,即便疫情还没完全消退,也就逐步地开放之前的行动管控了,让一片萧条的社会经济得以喘一口气。

大家逐渐学会所谓的“与病毒共存”,而幸好当时病毒的主要变种也从杀伤力超强的Delta,转为症状相对温和的Omicron,各行各业方得以重新振作起来。

大选热国盟异军突起

与此同时,也许部份因为大家得以见面、也就得以当面洽谈各种政治阴谋举措了,所以今年本地的政坛也就再次的热了起来。大家当时心里所揣测的,也还是“几时会大选?”

当时,算是主导联邦执政联盟的国阵,在之前不久的马六甲与柔佛州选大获全胜,也是当时执政联盟里的一员的国盟,以及反对党希盟方面几乎可谓溃不成军。所以主导国阵的巫统里的主流派,尤其是该党主席阿末扎希与前首相纳吉,都希望得以乘胜追击,一鼓作气地赢得全国大选,所以便不断施压时任首相依斯迈沙比里,要后者尽快解散国会、宣布大选。

而依斯迈沙比里也深刻了解,自己不是巫统主流派的首相首选,即便巫统在大选狂胜,自己也未必能继续当首相,所以便一味拖延大选日期。

后来连纳吉也因为与一马丑闻有关的案件被终审定罪而锒铛入狱了,依斯迈沙比里方慢条斯理地,终于宣布大选了。

但选举的结果却不是之前所预测的国阵大胜,而是三大政治阵营皆未能过半,国阵成绩最差,国盟反而异军突起,成绩标青。

后来在经过令人惊心动魄的磋商后,由希盟、国阵再加上东马的一些大小党派共组联合政府,安华也终于得以圆其首相梦了。至于政局是否就会从此平静下来,那也还不好说。

俄乌冲突英女王驾崩

国际上今年的头号大事当属也是年初就开始的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事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纷纷在武器、物资、财务上声援乌克兰,但就是不与俄罗斯正面直接冲突,只通过乌克兰来与俄罗斯打所谓的代理人战争,以免引发会令全人类生灵涂炭的核子大战。

在英国,在位70年的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也在今年驾崩,王储登基为英王查理三世。对于好几代世人来说,英女王简直就是英国的长期象征,而当下英国也迎来了第一位亚裔的首相,其历史意义也是极为重要的,可作为其他多元族群国度的典范。

对这些多元族群的国度来说,少数族裔的权益有否受到尊重、维护,这与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发展程度,也是息息相关的。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

 

【灼见】信任动议通过以后/黄子诚

国会重开,政府首先就在下议院提呈信任动议,以证明拿督斯里安华获得足够议员支持,出任首相。随着动议通过,国内政局短期内预料将趋向稳定,现有政治版图也不会出现太大的改变。

然而,如果要说这就已足够确保安华可以做满5年,似乎言之过早。未来国内政局依旧充满变数。现在的政局稳定,完全出自于政党联盟的西瓜效应。只要有联盟撤回支持,随时会出现崩盘状况,政府再次倒台,并非不无可能。

巫统党选州选或迎变数

半年内就需举行的巫统党选,将会是第一个变数。现有的国阵支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主席拿督斯里阿末扎希博士倾向支持希盟。虽然现在他看似依然主导巫统,但面对巫统史上最失败大选成绩,党内基层的反扑力量不容小看。一旦巫统主席换人,那么新的领导班子会否还继续支持现有政府,还是一个未知数。

另外,半年左右就要举行的6州选举,将会是希盟国阵现有合作模式的一个考验。未来半年的时间,正好给希盟国阵时间磨合及谈判,要如何合作,议席如何分配将会是考验。

而当中最具挑战的就是森美兰州,这是国盟最有可能攻陷的州属,因此希盟国阵必须卯足全力,避免国盟继续扩张领土。但是,这又是个国阵和希盟都认为自己有把握能够赢下的州属,要如何合作,而之后又会否出现扯后腿的问题,值得关注。

万一6州选举成绩差强人意,国阵和希盟的基层将肯定出现反弹,动摇现有的合作模式。两大阵营合作,几乎可以肯定不会出现一加一等于二的效益,反而可能激怒各自的中坚支持者,导致两头不到岸。到时,国阵离开团结政府,就更加有合理性。

虽然如此,安华要做好做满,其实也并非处于被动。团结政府当务之急,就是说服选民,自己是个高效、有能力、可以解决问题、改善经济的执政团队。只要人民感受到政府的能力,就不会吝啬给予支持。

专注治理国家稳定政局

有了高支持率的背书,要发动任何政变,就会少了民意基础。喜来登政变,就一直被国盟以民怨合理化。

把专注力放在治理国家,是稳定政局的最佳方案。2018年后,敦马哈迪医生发动的一系列政治攻击,反而激发了国阵的斗志,进而反扑,与国盟通过喜来登政变,推倒希盟政府。安华如果重蹈覆辙,以各种手段对付国阵或是国盟里的土团党和伊党,难保不会历史重演,促使这些政党被逼急了,发动反击。如果真的出现这种情况,那将是希盟咎由自取,怨不得人。

通过了信任动议,安华现在手握一副好牌,但前路依然坎坷,能否完成任期,考验的就是他的政治经验和智慧。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

 

【灼见】大马王室具中庸思维/亦鸣

国家元首苏丹阿都拉陛下可说是中庸思维之首,其他州苏丹或统治者也具有相同的思维。他们虽然都是回教徒,但对于回教政治化,却保持抗拒的心理。

他们不断劝请人民别陷入极端主义思想中,尤其别被极端宗教思想所荼毒。最近霹雳苏丹纳兹灵莎殿下,就呼吁政府采取行动,制止任何一方通过言论或行动来煽动人民的情绪,可见国家元首与其他州属苏丹都有同感。

国家元首是全国回教领袖,苏丹则是各州回教领袖,陛下与各州殿下都对最近的政治走向极端宗教主义,而有所感触。由于许多人民受到极端宗教主义的熏陶,正倾向这种政治局势发展,将让大马陷入无可挽回的深渊。

霹雳殿下呼吁政府采取行动,来制止这种倾向继续蔓延,可见王室发现国家正要陷入这种危机。

若政府无法采取行动来制止极端宗教政治化,那么国家民主体制将会变质,将来大马将变成宗教治理国家,而失去民主的真谛。

王室捍卫中庸以及民主精神,是令人尊敬的,政府应该立马聆听国家元首与苏丹的劝谕,以免人民被荼毒太深而无法挽回。

不论是人民公正党或国阵的领袖,都推崇民主自由的精神,但他们面对宗教化的政党,似乎有点束手无策。他们想推崇民主,但不少人民却逆道而行,倾向支持以宗教为主的政党。这种选择虽然也是民主的产物,但将来若政权落入这些政党手中,大马被认为最终将会以宗教来治国。

突出中庸马来人形象

马来人对于捍卫宗教是坚决的,多数马来人都拥有强烈的宗教信仰理念,但他们所具有的宗教意识形态是中庸的。这个中庸宗教色彩就是王室所推崇的信仰形式,当这种宗教意识形态面对极端宗教意识形态,就形成了中庸与极端的对立。若是极端宗教意识崛起,即使马来统治者也无法阻止,毕竟执政者是通过民主方式争取政治地位的。

马来社会突然对政治上有所转变,是因为害怕他们的权益受到威胁,他们认为公正党与巫统不能保护他们的权益。作为团结政府内的成员党,就必须强调推崇保卫马来权益的措施,以便能够安抚马来人的情绪。

如今团结政府与王室是站在同一条阵线的,他们都突出中庸马来人的形象,来推动对国家有利的政策。

“绿色浪潮”的侵袭不但困扰社会,若是这股力量冲击社会,将让人忐忑不安。政府在维护社会安宁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因此团结政府在形势上必须取得平衡的发展,这样马来社会才会觉得政府有能力继续捍卫马来人的权益。

国家元首与各州苏丹高瞻远瞩,深知团结人民的重要性。这些具有开通思维的统治者的劝告是恰当的,也让国人肃然起敬,庆幸有之,这让非回教徒看到马来回教徒的包容、公平和诚恳。希望王室的劝告,能够把高昂的情绪降温,让全体大马人朝向塑造一个中庸团结的社会迈进。(文章来源:南洋商报)

 

【灼见】看灾难新闻应适可而止/一愚

土崩悲剧震惊全国,灾区惨状让人怵目惊心。而幸存者惊惶,罹难者家属、亲友的悲伤,也让人鼻酸。不过,观看灾难新闻应适可而止,以免影响自己的正常生活。

面对远方的灾难是新时代的课题。以往信息不发达,人们一般只知道附近发生什么事,远方的灾难再巨大再恐怖,外人不知道就等于不存在。于是大家只关注自己和周遭亲友,未曾将远方其他人的遭遇放在心上。

偶尔事过境迁之后,得知远方的故事,但也只是故事,一般不会将远方的事件当成身边事务关心。

记取教训调整制度

不过,新时代就不同了。我们知道韩国严重踩踏事件、印尼地震或火山爆发,中国疫情正在爆发。了解其它国家地区的灾难,或为本地检讨改进的契机。比方踩踏事件致使大众认知,人群过度聚集非常危险,个人可以提高警觉,少去或提早离开。官方亦可在规划大型活动时,提升安全维护。

从这一方面看来,理解远方的灾难,对于提升自己和本地的安全,确实有所助益。

当然,本地发生的重大灾难事件,更是牵动人心。土崩悲剧引发各界关心,是否应限制雨季的户外活动,以及山林保育的老问题等等。

官民若能记取灾难的惨痛教训,促成相关制度调整改进,以便日后人们能安全地从事户外活动,不失为亡羊补牢。

然而,大量的相关报道,是否打扰了幸存者和罹难者家属?他们需要好好休息,逐步消化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带来的不幸,将是一段痛苦的过程。

讯息太多且杂乱无章,假使搅扰了情绪就不太好,身边之人或须协助提醒,身心调养更重要,不必得知太多新闻讯息。

多照顾家人亲友

不可讳言,多数人其实与土崩悲剧无关,也帮不上忙。再说有些事知道即可,未必非得亲眼见到,无须刻意观看灾难瞬间的影像,徒然让自己饱受惊讶。

除非另有专业需求,否则一般人不必对灾难、搜救过程等等了解至钜细靡遗。更不必为了发表高见,与网民论战之类。至于散布假消息、批评罹难者等等,那就更等而下之。

网民不妨相互提醒,至少安静一点,别添乱。

芸芸众生适度观看灾难新闻就好,不须把远方的灾难当成自家事务一样关心。好好过自己的日子,多多照顾身边的家人亲友,这才是最重要的。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

 

【灼见】拉菲兹的咖啡逻辑/东之盈

经济部长拉菲兹说,对抗通货膨胀必须是集体努力,他以自己只会花3令吉左右购买咖啡,绝对不会购买10或11令吉的咖啡喝。

拉菲兹喝咖啡的逻辑,绝对不是年轻人的倾向。若是鼓励年轻人到咖啡店喝拉菲兹认可的咖啡,那年轻人宁愿转喝其他饮料。看来拉菲兹与年轻人的思维脱节了。

鼓励年轻人不喝贵咖啡,绝对不是解决年轻人钱不够花的问题。年轻人崇尚喝贵咖啡,认为才能显示年轻人的状态。普通咖啡店可以看到长者在喝咖啡,但甚少会有年轻人光顾这些旧式咖啡店。

年轻人的习惯是与时俱进的,才会让有生意头脑的商家推动这门生意。许多新式咖啡馆如雨后春笋,就是想赚年轻人的钱,而年轻人相当愿意购买比较贵的咖啡。

大马市场已经迈向国际化,这些国际性品牌商家涌入大马,已经改变了年轻人的生活习惯。这些年轻人跟随外国人的步伐,就是向往这种外国式的生活习惯,若是完全被改变,他们将难以接受。

若是每个人都听从拉菲兹的话,那么这个已经被开拓的市场岂不是会崩溃?

政治人物所推崇的政治理念是节俭,然后告诉年轻人不可挥霍无度,必须过着绑紧腰带的作法,一起面对拮据的经济。

年轻人却认为,只要国家领袖推崇良好的政策,国家经济就会逐渐复苏,他们将能赚更多的收入,然后再花费更多的钱,市场经过一番循环,就会变得坚韧无比。

应带年轻人冲破经济枷锁

不论是拉菲兹的咖啡理论,或者是首相拿督斯里安华的袜子理论,都是在表达政治人物的生活没有奢侈。他们懂得通过撙节措施来控制自己的开销,但看来年轻人是不会学习拉菲兹去喝便宜的咖啡,也不会学安华穿便宜的袜子。他们崇尚名牌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政治人物难以改变他们的心态。

现代年轻人崇尚高品质食物、穿着与用品,吃的、穿的与用的,都属于名牌,对于便宜的东西是不屑一顾。

政府必须加快本身的步伐,带领年轻人冲破经济枷锁。虽然节省是美德,但若是社会变得毫无生气,停留在落后的阶段,那么生活在市区的年轻人必然变得更消极。

年轻人喝贵的咖啡,具有开创新气象的象征,年轻人是以自我喜好为衡量标准,是不会计较东西多贵,只要快乐至上就好。拉菲兹想享受阿伯在咖啡店喝的咖啡,是一种想过着写意生活的倾向,年轻人那里会喜欢呢?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

 

【灼见】中澳建交50年·两国关系再出发/魏开星

这几年中美由合作多于竞争,转为以竞争为主,甚至前者被美国视为最大的战略对手,于是,美国的一些盟友也选边站,以至于对华关系纷纷变调。其中中英、中加、中澳关系表现得最为明显。而中澳关系恰恰是最不应该受到外部干扰而陷入低谷的。

中澳不应是对手

从地缘政治讲,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澳洲是大洋洲的最大国家,两国并无历史问题/领土纠纷及文化冲突。中澳虽属亚太国家,但体量相差悬殊。澳人均GDP虽然位居全球第10,其经济总量却少于中国江苏省;人口也不过2500万,只相当于中国上海市的规模。可见,中澳不是势均力敌的对手。

从经贸关系看,中澳的互补性极强。澳洲是个资源丰富及第一第二产业都很发达的国家。澳洲靠贸易立国,其出口的农畜产品,如牛肉、奶制品、水果、小麦等,几乎都是中国国内稀缺的;其矿产品,如铁矿、锂矿、铜矿等等均为中国工业发展所必需;其工业制品,如葡萄酒也在国际市场上拥有较强的竞争力,深受中国消费者欢迎。

相比之下,中国却较少拥有在澳国市场上不可替代的东西。可见,在中澳双边经贸中,澳方占据非常有利的地位。

从地理与文化上审视,澳洲是中国人移民、留学、旅游的首选地之一。澳洲地处南半球,地广人稀,是个很宜居的国家;而且堪培拉与北京的空中航线距离不过8000公里;也就是两三个小时的时差;关键是澳洲以白人社会为主,为英联邦的成员之一,官方语言是英文。这几点都构成吸引中国人前往的因素。

与拥有14亿人的中国市场如此临近,对澳洲而言简直是得天独厚。可是自从会讲中国话的总理陆克文下台以来,澳洲政坛对华关系来了个大逆转,其中尤以上届莫里森政府为甚。中澳关系转坏的始作俑者确确实实是澳方。

中澳关系转坏原因

其内部原因在于,澳洲政客在国际尤其是美日等国渲染的“中国威胁论”中对号入座,以“中国威胁论”作为攻击对华友好的政敌武器;久而久之,对华友好成了“政治不正确”;而反华则成为时髦,成了“政治正确”;政党、政客为了上台、为了选票,一方面制造“中国威胁论”,另一方面则迎合某些反华的团体、利益阶层及个人。

其外部原因在于,上届美国政府为了应对中国,时任总统特朗普推行“印太战略”,试图在广泛的印太地区,抗衡中国的影响力,压制中国的崛起。在“印太战略”中,澳洲是其中重要的一环。从地理上说,澳国土横跨印太两洋,扼守太平洋及印度洋的交通要道,其地理位置正契合“印太战略”的题中之义。从盟友关系来说,澳是“五眼联盟”(美英加澳新)的成员之一,是美方在亚太的可靠盟友。

基于上述种种,美国在“印太战略”中构建了几个框架,都有澳洲的位子。一是“四国机制”,美日印澳四边,澳洲有其一;二是美英澳安全战略联盟“奥库斯”(AUKUS),澳洲是三角之一。

在“印太战略”框架之内,澳洲试图加速本国的军事化进程,这正中美方的下怀。于是,美国宣布转移核潜艇技术给澳方,协助其建造8艘核潜艇,以便在未来可能的印太冲突中冲锋陷阵。这对于人口仅2500万的国家而言,无异于难以承受之重;同时,势必将南太这片纯净的海洋及岛屿国家升高核战争威胁。

建交50周年是契机

面对中国崛起及在区域中的影响日盛,中澳两国不能凭借相互依赖的经贸往来、人文交流,共同缔造一个双赢、稳定、相互信赖、彼此友善的双边关系吗?起码从中方看,这种意愿是很强烈的。12月21日是两国建交50周年的正日子,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澳洲总督赫尔利和总理阿尔巴尼斯互致贺电。阿尔巴尼斯还在《澳洲人报》上发表署名文章加以纪念。澳方外长黄英贤应邀访华,双方并举行新一轮中澳外交与战略对话,落实两国领导人峇厘岛会晤达成的共识。

中澳是否有机会消除前几年的隔阂,化解这几年的坚冰,重新导正两国关系的方向,引领双方往来从低谷反弹?外界将拭目以待!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

 

【灼见】美刀头舔蜜私吞台积电/蔡元评

刀头舔蜜出自《佛说四十二章经》,指贪财求利,不顾后果。舔:用舌头接触东西或取东西。甜不足一食之美,但有截舌之患,比喻利少害多。

2022年台湾大事并非地方大选,民进党一败涂地,而是台湾皇冠企业,台湾积体电路公司 (台积电)搬迁美国,包括整场设备、机器、人员和家属,连根拔除!

一声令下连根拔起

12月6日,美国总统拜登出席台积电在亚利桑那州新厂开业仪式, 体现了就近控制台积电,围堵中国半导体技术的一个关键回合。拜登兴奋地发表谈话,指台积电在凤凰城工厂制造的,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芯片,为苹果公司iPhone和MacBook加增实力,从而“改变游戏规则”。并称,台积电迁美,代表“美国制造业复兴”。他宣布:“美国制造回来了”!

彭博社报道,台积电将从《芯片与科学法案》中获得数十亿美元的补贴 —— 拜登今年8月签署了一项法案,为美国半导体公司提供530亿美元的激励措施。消息称,台积电准备投资400亿美元建厂,一跃成为美国最大的境外直接投资。

迁厂仪式除了拜登出席外,还有苹果、美光科技、英伟达等CEO,共约900名政商界人士。台积电出席的,包括创始人张忠谋和董事长刘德音。

美国总统高调介入台积电,究竟是什么一回事?

半导体芯片是所有电动产品的大脑、中枢神经。没这片迷你芯片,各种大大小小的东西:飞机、汽车、电脑、手机和人工智能的产品都得停摆。

芯片制造流程分为设计,代工和封装测试三阶段。从设计到封装,必须进过许多性质不同的公司,严格按照流程分段完成。设计与代工封测一条龙的公司主要包括英特尔、德州仪器。负责设计的高手,则是著名的海思和高通。台积电是代工和封装测试的佼佼者。

台积电芯片制作非常先进,拥有全球首屈一指的技术团队。苹果、华为和小米等手机都依赖其芯片。台积电虽举足轻重,但技术停驻在半导体生产链上的代工环节上,而且作业完全受美国控制;因为芯片设计、制造、封装等许多技术都由美国提供。还有一种内核的专利掌握在美国手中,那就是光刻机。芯片制造离不开光刻机,而使用光刻机必须美国许可。

台积电由祖籍浙江宁波,美国籍的张忠谋在1987年创办。台积电的股东中,80%是境外的,只有20% 掌握在台湾人手中。而这80% 的股份中,美国又占大部分。

花旗银行是最大的股东,持股比例20%。前6大股东中,美国占了3家。此外,台积电的前10大客户中,美国就占了7家。张忠谋本人占股不足8%。

精英弃走台湾失魂

2021年,台积电营收568亿美元,全球企业排名225;利润212亿,高达37%;员工6万5000人。目前台积电市值估计3954亿美元,是全球排名13的“最有价值”公司。

白宫连根拔起台积电,摇身一变“美积电”;台湾、美国、中国各有情绪。

美国是大股东,有话语权,要咋办就咋办,无可厚非。芯片从设计到封装全套系列,完全由美方创建,台湾只提供芯片制作的一个段落;准确的说,是高级代工。美国又是最终产品的主要买主,为此,台积电完璧归赵,入情入理!

台湾这边,则是“高损”了!有如手臂被人挖了一块肉,其痛无比。台积电是台湾公司营收的老二,仅次于排名第一的鸿海。前者营收2146亿美元,遥遥领先台积电的568亿;但台积电利润高达212亿,是最赚钱的企业,绝非鸿海的49亿能相提并论。

台积电不但是全球芯片代工的首席,而且产能庞大,光是一家出口额就高达台湾出口的12%;并且人才济济,集中了全台精英。台积电目前研发3纳米尖端芯片的代工技术,工艺登峰造极,无人能出其右。台积电不仅仅贵为“台湾之光”,而且战略意义重大,更不说它带动的上下游工业发展;对整个台湾企业精神,乃至于社会人文都产生巨大的引力。

白宫心知肚明,知道中国正全力开发芯片;从设计到光刻机一条龙作业,水到渠成,指日可待。万一台积电落入中国手中,那可不得了。

美国先发制人,大刀阔斧,召回战略性生产线,对围堵中国是必然的措施。即便各界对美国产生横行霸道,“刀头舔蜜私吞台积电”的形象,权衡利弊,又如何!

中国对整个事件无可置喙,只能鼓励自己奋起,加速追上。

台湾精英搬迁美国,是乐意或无奈,只有本人了解。肯定的,高官厚禄,国魂飞九霄云外,视他郷为我郷,许多人都过不了这一关。

这不就是千千万万移居海外华夏人的苍凉!?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