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中文媒体言论集 – (2022年08月21日)

东方日报(评论)

*杜新宝:观众水平的确是个问题*

“花城舌战”的辩论员说脏话一事热度已消散,看回过去几周,评论文章几乎都围绕在讲脏话这一点上谈。我上一篇谈的是辩论员的台下逻辑素养,这一篇谈至今没人提出但值得讨论的一点,就是观众的水平。

根据报道,“花城舌战”的最佳辩论员是由现场观众投票选出的。大家必须分辨的一点是,辩论员之实力是一回事,辩论员之被支持可以是另一回事。要现场的观众都能做到根据辩论员的实力投下一票,这大概是过高的要求,对逻辑有所掌握的人大概都知道这是为什么。

辩论员的实力,当然受他所说的内容是否扎实、丰富、切题等影响,但很关键的一点是他有没有自己完整、清晰的理论架构,以及他是不是能够恰当回应对方的理论架构。

一般观众有看结构的逻辑思维能力吗?观众经常看见的是辩论员忙着针对事实材料的攻守,很少有人会看事实材料如何被组织成符合立场的架构的。就拿网上针对张永庆校长的回应文章来说,文中提厌女、仇女、父权,都是大概念,给人感觉就是此人处在进步时代、关注现代观念等等。

但是,这些概念被置入文章中的根据是自己一厢情愿认定别人有这些观念和立场而发展出来的,自己的认定一旦出问题,整篇文章的结构就都是虚的。看不见这一点的人就会扯厌女、仇女、父权,搞不好再一来一往下去的话其他什么民主、中华文化的“大伞概念”全都会被拉扯进来在虚的结构上添血肉。 各位认为观众之中,有多少个百分比是有这样的高度(根据逻辑思维能力看理论架构)去冷静观赏一场辩论赛的,还是更多的是根据某个精彩攻守,某个笑点,某次掌声或某个气势所构成的深刻印象投票的?

大家可以亲自做个实验。有机会出席小学生的武术比赛的话,你不妨“混”入观众席中,听听家长如何评论他们的孩子及同学们的比赛表现的。经常家长的评论和裁判的评论水平会相差很远。你有没有经过武术训练影响你的关注点是否到位。家长经常注意的是参赛员的衣着是否亮丽、步入会场时是否有气势,整个套路演完是否让人感觉良好等来评论说这位有机会夺杯、那位强,但比赛结果常常会令他们大跌眼镜。如果有人认识当裁判的教练的,赛后去和他们聊聊,你就会发现,裁判更着重的是每个动作的要求是否做足,比如做弓步的时候,前腿有没有屈成直角。有一天若由观众投票决胜负的话,结果必然会让裁判深感无奈。

有人说讲脏话是潮流,但潮流未必都是好的,因此不必凡事随潮流动。现在的潮流是赛事评分都要让观众参与评分,敢情初衷是为了让观众有参与感,却没想到随后却影响不小。相信许多人曾经收过请求,为你没有观看过的朋友的讲演比赛、亲戚孩子的歌唱比赛等投票。歌唱比赛中,得票率高的不知真是唱功好还是人际网络强大。

有的人相信观众能够做到中肯评分。在“花城舌战”事件中,就有网民问得铿锵有力,说“如果我崇拜麦克乔丹,就等于我支持赌博?我喜欢马丁路德金,就代表我喜欢嫖妓?我喜欢披头四,是不是我就每天在抽大麻?”举赌博、嫖妓、抽大麻这些大错为例,当然好坏相对地容易分得清,但他们的一些小习性、偏见、时代局限,你可能就会因为他们是你崇拜、喜欢的人而有意无意间一并认同。在投票选最佳辩论员方面,不妨让观众不只选,还须提出辩论员的具体表现为理由,那样就不难看出有多少是值得上述网民维护的。

把以上的要点延伸,大家不难自行看出,视频、电影、舞台表演、文章、教育活动等,只要你想符合观众的口味和水平,你就必须搁置某些自我要求,比如写文章,要点不能太多,太多的话一般读者无法捉到文章主旨。物理学家霍金的科普读物《时间简史》中只有一个物理方程,因为在被劝告之下他清楚知道,只要多置入一个方程,书本的销量就会下挫一半。这则小故事带出的道理说的不是单一现象。如果你的能力的确比一般人强并且又想顾及观众的话,你的作品或活动要是点击率高、流量高、反应热烈的话,要清楚分辨,到底是观众达到了你的水平,还是你达到了观众的水平。

大家可能已注意到,我已把观众变成是广义的词。学生相对于老师,也算是观众。在大专,讲师的教学表现由学生评估,评估结果构成讲师的加薪和升等的一个因素,不达标的还得见系主任听劝。如果评的是某讲师是否乐于和学生讨论功课,那么学生的回馈可以听一听。如果评的是讲师是否能把抽像的概念讲得具体,我看还是请同行来评会比较好。每个学期同样的问卷,一般学生连题目也已懒得再读,就凭对老师的一般印象填写。有的老师为学生庆生,教书不怎么样,却得了杰出教学奖,这类事不少,成了大家见怪不怪的莫名其妙。

有时不是戏演得好,只是台下观众只懂得鼓掌。观众水平的确是一个问题。
www.orientaldaily.com

 

林艾萱:为婚礼扛一身债值得吗?

最近本地的社交媒体广传一名医生鲁斯雅妮的帖文分享,这是一则关于网上广传根据学历的聘金价码表,即从小学到博士的聘金是介于3000令吉至1万5000令吉;双学士或硕士学历,聘金更是介于1万5000令吉至2万令吉。

这名医生在帖文上指出,一般上是男方给聘金,但若女方要求的数额太高,导致男方欠债累累,是否值得? “若男方要借钱,不是说明他没有钱,为何还要逼迫呢?”

婚礼是我们人生中的大事,举办一场婚礼,从求婚戒指、婚戒、聘金、过大礼、迎娶新娘仪式到婚宴,事先都必须储蓄一笔钱才可行,与购买房子的头期几乎是一样的。而如今通货膨胀,一桌酒席都是四位数起跳,办个十桌酒席都是五位数以上,这笔庞大的数额并非人人扛得起,若加上大笔聘金,分分钟都必须借贷结婚。

每个人都希望有一个体面且梦想中的婚礼,但因为一场婚礼散尽千金,是否真的值得呢?曾经有一则香港媒体的新闻,有一名女生悔不当初哭诉,因为要豪办一场豪华婚礼,好让自己在姐妹淘们面前更加有面子,而导致他们夫妇欠下一屁股债,险些要破产!这名女生表示因为想要体面婚礼,借50万的贷款也要把婚礼办得体面,最终因为难抵债务困扰而求助。

曾经笔者身边也有一名友人,也曾因为面子硬生生将婚礼派场搞大,请柬到处派,然而因为并不与人熟悉,导致很多收到请柬的“朋友”仅是意思给个红包并没出席,导致她必须扛下婚宴的庞大费用而铤而走险盗用公款,最终被公司发现而被解雇。

很多人办婚礼都抱着“一辈子就一次”的心态,想要给自己一个难忘的瞬间,然而一场婚礼来者都是亲朋戚友,或者对你当下的豪华排场感到“哗然”,当婚礼曲终人散后,有多少人还记得新娘的礼服有多漂亮,食物多好吃,排场多豪华?婚礼的豪华或者感动的只有你自己。

也有不少新生代的人,都喜欢到国外拍摄婚纱照,请最好的化妆师摄影公司陪同,无论是婚纱金饰都要最好的,这些费用都是数万起跳,如果有这样的经济能力是无可厚非,然而若没有这样的“派头”,却仅为了充面子或可以贴在社交媒体让人称羡,曲终人散后,吃苦的就是自己。

因结婚欠债的个案并不罕见,在马来西亚也有一些借“个人贷款”结婚的年轻人,在一场豪华婚礼无力还债而必须上AKPK信贷咨询与债务管理机构进行债务重组。
他们真正的苦日子就是在结婚后,一对新人本该幸福展开新的人生,却因为一场婚礼,没钱开始新生活,着实令人唏嘘。

婚礼仅是两人结婚的一个开始,婚后的生活素质更重要,结婚是一种当下的仪式感,但婚姻是一辈子的。做任何事但凡涉及到金钱,都该量力而为,没必要为了虚荣心或是面子问题,举办风光的世纪婚礼。

把钱省下来好好过一个有素质的婚后生活或计划未来,对你的家庭有着更大的意义,因为真正的幸福是从内心愉悦和家庭生活素质衡量。梦再大,也请不要为了这个一刹那的梦想,让自己在接下来的日子连粥都吃不上,切记,为了结婚而扛债,苦的只有你自己。
www.orientaldaily.com

 

祁毓里:我的香港恩人岭南派画家潘淑俊

1987年春,右手肘挂着光鲜西装外套,落魄的我蹒跚地走在香港维多利港的人行步道上。不知所措,正是我当时最贴切的形容词。走着走着,最后我决定硬着头皮拨个电话给大学学姐黄丁丁(岭南画派第三代传人潘淑俊的女儿),要求一晤。

那一刻的我,在过去的21天里,投宿佐顿道与弥敦道之间某廉价旅店,每晚只吃路边摊的一碗“鱼蛋面”,早餐和午餐只以原本要带回台湾送朋友的巧克力充饥。事缘三星期前,我兴高采烈地与一位朋友从台湾飞到香港,要办台湾居留签证,作为在台湾工作所需。

正如《易经》所说,一阴一阳之谓道,有阴必有阳、有正必有反、有吉必有凶;极乐(飞龙在天)的那一刻拿捏不好,就是悲剧(亢龙有悔)的开始,反之亦然。到了香港后才发现,因为在台湾逾期居留几天,我无法顺利办得回台签证,必须提出在台担保人待查证后,才可重新申请签证。

来港前,我打的如意算盘,及所带只足一周的生活费,瞬间成了梦魇。后来朋友(诗人赵绍球)取得签证,给我留下一些钱便飞回台湾,我却滞留在港。进退不得的困境,让我茫无头绪。

每天近响午从下榻的昏暗小旅店下来,循着弥敦道迳自走到尖沙咀的维多利港,再返回或在周边闲逛不消费,成了我消磨时间的方式。晚上,呆在房中,看电视之馀,我也在路上接到的传单空白处,以文字宣泄种种无奈和苦楚。此外,我也时不时致电追问签证下落,虽然明知这趟旅程无法达成。

我的处境宛如热锅上的蚂蚁,却苦无出路。由于一直走动,皮肤长期受到压迫和摩擦,脚底下长了一颗鸡眼。有一次,手提西装正走着,竟被满脸疑虑的警员叫住,查看护照盘问一番。穿着短袄的旅店老板,见我长时间呆在房里,都不忘在我出门时用广东话抛出酸酸的一句:“系入边孵蛋啊(在里面孵蛋呀)?”

在会面地点,我硬着头皮向潘淑俊借了一笔飞回马来西亚的机票钱,她不加考虑立马应允。两星期后,签证发下来,我又仓促地从马来西亚飞回香港,与黄丁丁见面还钱并道谢,也在我较前送给她相形见绌的画上落款盖章。

黄丁丁的妈妈是岭南派水墨画家潘淑俊,那是我较后赫然发现的。虽然第一天抵港时,她一家三口(包括父亲黄冠)带我们到豪华饭店享用烤乳鸽作洗尘,我并不知潘淑俊竟是岭南画派第三代传人之一。

潘淑俊早年师从岭南画派第二代传人赵少昂,并被收为义女。潘淑俊擅长花卉翎毛、用色鲜艳。她告诉我,年轻时她是运动员,有一回乘船到大陆参加比赛却遇上祝融,幸免活了下来。她爽朗笑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岭南画派,指的是岭南一带水墨画家的独特画风。赵少昂、关山月、黎雄才及杨善深是岭南画派第二代画家。岭南画派强调“折衷中外,融合古今”,创始者是高剑父、高奇峰及陈树人。他们三人都曾留学日本,学过日本画,在艺术上主张“折衷东西方”。

据知,高剑父于1906年在日本游学期间,追随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担任同盟会广州支会会长。辛亥前后,广东的多次举义,他可说每役必与。辛亥革命后,他和亲弟高奇峰等于1912年发行《真相画报》。两年后,他们离开东瀛返回上海创立“岭南画派”,献身美术教育。一代宗师高剑父认为,现代水墨画与古画主要的分别,“不应该只在形式,而应该在思想上”。

岭南画派的特色是:(一)布局重视空白;(二)用笔注重骨法——不同笔法,如中锋、侧锋、偏锋、卧锋、推笔、拖笔、逆笔等,使画面有反传统效果;(三)画面赋色艳丽——受到西洋印象派的影响,注重光的表现,赋色艳丽;及(四)背景着色渲染——这是革新的水墨画,因自唐朝王维提出“画道之中,水墨为上”后,水墨便取代了色彩,并影响尔后的画家。

1984年,潘淑俊与胡昌硕曾在星加坡中华总商会举行联合画展。数年后,潘淑俊也在吉隆坡开画展。我当时已经回到南马工作。见报后,特与朋友赶往展出地点。惜抵达时已过3点,她和友人外出下午茶。我只好在出席册上留下名字,待了一会便离开。不久,就听闻她全家移居加拿大。

近日,我无意间在网上得悉, 80出头高龄的她,已于7年前在温哥华往生。时空瞬间转移,在香港困顿求助无门,她不假思索对我伸出援手的画面,宛如昨日再现眼前。高挑庄重、鼻头上的一颗黑痣、豪爽的个性和脱困之恩,是她留给我最后的记忆。
www.orientaldaily.com

 

雷子健:龟来了穿凿附会

马来半岛中文地名,有一些固源自先民智慧,惟也有一些穿凿附会,把不相干的事拉在一起,硬把讲不通的或不相干的道理、事情硬扯在一起进行解释。其中一个是雪兰莪滨海区的适耕庄(Sekinchan),还有一个即是本期要说的柔佛古来(Kulai)。

古来没有问题,问题是邻近新山的古来最初唤作“龟来”, 1924年英殖民官员J. V. Cowgill胪列的柔佛中英文地名表便记述Kulai为“(口龟)来”。一个坊间最流行说法,早年古来河逢雨成灾,大批水龟上岸蔚为奇观,久而久之便称此地 “龟来”。古来文史工作者邓国先提及,古来河盛产鱼,尤其水鱼与龟类, “龟来”这地名也由此而来,每次河水泛滥,就有数以百计的水龟,从河里往街市方向爬去。

作者杨善勇亦称,早年称作海南港下港之古来,河道不通逢雨成灾,水涨上岸,河里的水龟,随之一一浮现。杨善勇并引述古来海南先民符志民回忆,“街道的海南人,都赶来凑热闹,跑到河边观赏这幕奇景……因为居民发现许许多多的水龟,于岸上水边爬行,觉得稀奇可爱,彼此不约而同,喊叫龟来了龟来了(海南话guilai guilai),日久成俗,索性将此地名以龟来了。”

古来人对“龟来了”的传说大多深信不疑。海南话里,“龟”与“古”同音,早期这个“龟来”的开埠拓殖确与海南人有关系。根据邓国先,20世纪初,一名海南人在下港港边开设海南咖啡店,要喝海南咖啡就得到港边去,“海南港”之名就此而来。不仅如此,与古来一衣带水的士姑来(Skudai)也曾被唤作“实龟来”,可见一个地名火红之后会带起连锁效应。

早时古来火车站牌中文地名亦称之“龟来”,直至1980年代始拆除,至今似乎独剩离沙威新村不远的“龟来油枳种植公司”(Kulai Palm Oil Planting Co.)仍保留旧称。何以“龟来”后来变成古来?看似中文旧体字“龟”字笔划多又难写,所以华民把“龟来”简化成古来。

至今似乎独剩离沙威新村不远的“龟来油枳种植公司”仍保留龟来旧称。

龟来港19世纪末便开发

但“龟来了”毕竟或是美丽传说,也或是华民借用民间传说抚慰在异乡拚搏的心灵?说完了,“龟来”就是龟来了,若根据华民传统,乌龟一般寓意长寿、长长久久, 龟是属于吉祥四灵“龙、凤、龟、麟”之一,而且又是仁寿的象征,是避邪挡煞、消灾避害、镇宅纳财之宝。大批水龟从泛滥的古来河上岸,“龟来了”不就是一方吉祥地吗?

然而,即便大批水龟上岸曾是事实,但不能说明这就是“龟来”地名的起源。原来闽南、潮州、海南语系,把马来文的ku音多译成“龟”,所以龟咯、龟谷、龟来,甚至龟精之名就是这样来的,而粤、客语系则多把ku音译成“古”,诸如古来、古毛(Kubu)、古林(Kulim,现称居林)、古仔(Kuchai),甚至砂拉越古晋(Kuching)等。古来华民后以客家人居多,由 “龟来”演化成客家话“古来”亦属寻常。

2020年柔佛文史工作者张礼铭便相信“龟来”是音译,与传说中的“乌龟来”风马牛不相及,并称柔佛港契的档案资料也证实远在1880 年代就有Sungei Kulai(龟来港)这个马来地名。

1897年2月《叻报》在一篇柔属火警中提及“龟来港”,开头第一句便称:柔属龟来港于月之十六晚,忽兆焚如之祸,一时烈焰飞舞……该处有娼寮五间,闻起火之由系某娼寮火水灯炸裂所致。有人坚称古来1902年或1920年开埠,可是《叻报》1897年却已提及“龟来港”,可见古来至少在1890年代甚至1880年代已开发。所谓的“娼寮五间”,说明其时古来亦有一定规模。古来并非靠锡矿起家,反而是农业蓬勃发展,从最初的甘蜜、胡椒,到后来的胶园与黄梨业,古来在柔佛农业发展中走在前端。

Kulai这个马来地名又是怎么来呢?原来,Kulai是一种乔木,多生长在丛林边缘和丘陵的开阔地带。邱克威博士提出Kulai乃源自Pulai(埔来)的变异,他认为是闽南话”k 与p 相混”的特殊音变。此说其中两个依据,其一1928年林穆群《南洋群岛商埠考》提及,Pulai位置在柔佛之中南部新山之西北,居于埔来河畔;其二1932 年英殖民官员R. O. Winstedt提到,柔佛州火车沿线车站名称顺序为Renggam(令金)、Kluang(居銮)、Pulai(埔来)、Segamat(昔加末),按火车路线来断定这里的Pulai显然也是如今的“古来”。

2008年柔佛政府把古来更名古来再也(Kulai Jaya),数年后苏丹谕令重新用回古来这个历史名称。

邱克威此说独具创见,不过举证或有待商榷,其一Kulai并非居于埔来河畔,而是士姑来河畔,早在1882年的英殖民地图,已在古来一带标明Sungei Sekudai(士姑来河),其二所谓火车沿线车站令金、居銮、埔来、昔加末,显然是指从新山北上,可是古来不可能在居銮与昔加末之间,再者1913年马来半岛铁道图已标明Kulai火车站而非Pulai。

1920年代的《南洋名人集传》却在记述中提及“马来亚柔属之埔来港”,据知柔佛港主时代并没有埔来港之称,会不会此埔来港指的是龟来港?如果Kulai乃源自Pulai之说成立,兴许曾有一段时日Kulai与Pulai两个地名共用?而若Kulai源自Pulai之说不成立,笔者认为还有一个可能,“埔来港” 或“居于埔来河畔”,有可能是指埔来河畔的江加埔来(Kangkar Pulai)。此地在港主时代有两条港,唤作顺天港与黄厝港,有可能华民亦称之“埔来港”。江加埔来据称1917年开发,有一条街市也相当热闹。

在成为古来之前,Kulai亦曾被称龟赖,1935年刘焕然《英属马来亚概览》也曾把古来称作“孤来”,1935年国民政府侨务委员会《侨民学校调查录》则称为“ 孤赖”,这两个地名显是客家话的对音。另外一个客家话译名为古乃。

还有还有,柔北拉美士(Labis)之名亦源自一种水龟,“龟”字地名看似柔佛中文地名特色?原来,Labis原称Kampung Paya Merah(甘榜红沼泽之意),由于长满一种水龟喜爱的河边草,20世纪初英殖民官员来到这里视察,洋人没有看过这种河龟( river terrapins),便问本地人此龟唤作什么,他们马上回应 “Labi-Labi”,英殖民官员称 “既然很多水龟,我们就依据英文惯称加一个s吧”,所以Labi-Labi变成了地名Labis!
www.orientaldaily.com

 


星洲日报(言路)

*陈利威.现代版卖猪仔是炎黄子孙最大的耻辱

卖猪仔是19世纪中叶,华工通过契约,到南洋殖民地贩卖劳力的历史词汇。另一个来自英语文献词汇是苦力。许多人的合约是被剥削的,薪酬需要扣除介绍费、南来的预付交通和日常开销,以及佣金。在极度恶劣和水土不服的环境工作及生活,不少人客死异乡。难以想象,在大中华区如此富裕的今时今日,居然出现了现代版的卖猪仔。

现代版的卖猪仔活动,大本营在东南亚的柬埔寨和缅甸,不过,一切的主导和肇因,已经不再是西方殖民的搜刮,大恶人和受害者主要是大中华区和周边国家的“炎黄子孙”。媒体的初步挖掘显示,一个横跨中港台澳黑帮的网络,以柬埔寨作为基地的跨境欺诈集团,通过人口贩卖、奸淫和杀害等无恶不作来获取人力资源,进行跨国电话诈骗和非法网络赌博等活动获取不义之财。

随着本地和近期台湾媒体的大力报道,揭露诈骗集团已失去人性,成为邪恶百倍的人蛇勒索兼器官贩卖集团。

相对历史中的卖猪仔剥削,这个现代版的卖猪仔有过之而无不及。首先,殖民时代的苦力,是在合法的矿场或农场工作,现代版猪仔从事的是欺诈勾当。其二,许多苦力面对薪资欺压和恶劣的生活环境,现代版猪仔虽活在民主国家却也遭到软禁、禁锢和酷刑,甚至割取器官售卖。

让我们看看这个诈骗集团大本营的缘起。柬埔寨的西哈努克港近年来有大量的投资资金涌入,加上开放的赌场政策,成为来自大中华各区的黑帮、亡命之徒和罪犯集聚地。黑帮也勾结当地贪腐的政客、高官和军警,合法或非法地从事赌博业。

他们的黑赌黄业务在冠病疫情的影响下陷入瘫痪,这也包括了中国的闭门政策,收入来源受到了致命的打击。黑帮开始转身为诈骗集团,从懂得华语的地区输入人力,形成跨境诈骗网络。经济活动的停滞和当地的贪腐,使这些黑帮变本加厉,从电话诈骗,演变为绑架勒索、人口贩卖兼器官活摘买卖的中心。

会讲华语本来是一种祝福,如今却是诈骗集团的主要对象。由中国犯罪分子主导的这个跨国网络,干尽坏事,不懂未来还会爆出什么更惨绝人寰的恶行。目前台湾和新马的中文媒体广泛报道,但它势必成为国际焦点,严重影响中国和涉及的东南亚国家声誉。炎黄子孙坑炎黄子孙,谁该为此清理门户?

这个庞大的跨国跨境犯罪网络,需要大中华区和东盟国家的合作。马来西亚华裔也是主要的受害者,目前国内主要依靠个别政治人物或民间团体,少量地拯救三几个受困的国人。虽然目前台湾警方积极行动,保护当地人。然而依靠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努力,并无法完全从源头解决,即使捉了一个主脑也会春风吹又生。因此大马当局应该更积极介入,协调东盟和大中华区的警方合作,以彻底铲除恶势力。

大马华社常常对中台矛盾感兴趣,为何不积极参与解决卖猪仔问题?放任卖猪仔罪行,是炎黄子孙最大的耻辱。

www.sinchew.com

*安焕然教授.中文系里的士大夫*

有“大马汉学第一人”之誉的郑良树老师,生前好几次跟我们后辈说,他是杂家。这不仅仅是谦称。杂驳而会通,那是传统士人的本色。郑老师研究的东西真的很杂,既有跨领域,也在学科方法上有整合,但他的“主治”和“兼治”之学,分得很清楚。前者是传统汉学研究,他在中文系的教学也以此为主干。后者则是其马来西亚华人本土研究,甚至还“业余”写写历史小说和散文,并嗜好丹青中国书画,其文其字其画,有其风格和风骨。

从郑老师身上,你可以发现他继承了传统中国士大夫的精神和雅兴,既有士大夫之博学通识,也是传统士人“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使命,再加之于大马华社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不安于古籍辨伪、战国策研究、商鞅韩非,经子研究,他还耗尽形神(这是郑老师晚年常感慨跟我说的)写那四大册的《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发展史》,也搞乡土历史、本地华人研究、潮学研究。其文章有严谨学术之考辨,亦常在字里行间(主要在乡土华人书写和华教史论述上)夹杂很多时评式议论的春秋褒贬之笔。其所以杂驳(却通博),当由此思路同理心之理解。这是自诩马来西亚华人知识分子一种“舍我其谁”很难以卸下的重任。旁人不理解这层“痛苦的使命”,是不会理解中文系学人的既务正业,却又“不安本分”做很多他想做的心迹。

在传统汉学和本土华人研究之间,作为马来西亚中文系的学者,正如郑良树老师生前所说的:“其实我也兼顾得好辛苦。不过,已经习惯了。”这是2005年南大教育与研究基金助理叶金辉访问郑良树,郑老师说的一句很让人揪心的话(文见〈国学、汉学与中文系的困境与反思──郑良树教授访谈录〉,收载于郑良树《马来西亚华社文史续论》)。

不过,郑良树老师在这篇访谈录也指说,本地中文系开设少数“本土风光”,那是可以接受的,但不好“喧宾夺主”。中文系课程要有主次、轻重之分。然而,他也指出今天中国大陆中文系存在的一些问题,那就是中国的中文系的课已经被其他科系挖空了,只剩下文学与语言两种。 虽然文学的课开设得精细,但“因为经史子部已经被挖空了,所以情况有些可怜。”

郑老师认为中文系所学,“表面上是文史哲分家,实际上还是打通的”。“实际上骨子里头应该合的。”而他理想中的中文系应是“中国文化学系”。他指说:“我们开办中文系,是要研究中国文学、哲学及历史等学问,通过这些研究,认识中国文化,吸收中国文化的精华,并以此作为建造华社以及大马社会的根基。这是我们创办中文系的目标和宗旨。”

说实在的,郑老师对于中文系的看法是很保守、很传统的。我也不全然认同。他的贡献大家看得到,但他的格局(尤其是本地华人史研究部分)也很明显,但那多少也是大马一代中文系学人的心迹。而本地大专中文系所教所学也的确很杂,承载的包袱和使命也太大了,格局也很明显。只是想说,能在本地办中文系已很艰难,评论者需有一份同理心。当然中文系学人也不好自视过高,更需意识自己的格局。

www.sinchew.com

 

林福炎教授.我国经济增长的盗贼:存货变化?

于冠病疫情管控的全面放松,我国今年第二季度的经济增长达8.9%的高水平,远远高于同年第一季度的5%增长率,也高于其他国家,例如新加坡的4.4%。首相更是高兴的宣布,第二季度的高增长显示国家经济正稳健复苏。

疫情以来,我国最高的经济增长是在2021年的第二季度(16.1%)。然而,这个双位数高增长是由于”低基数效应”(Low base effect),即相比于疫情以来最低的国内生产总值(2020年次季),而非实际的高增长。不同的是,我国今年的次季经济增长是与去年(2021年)次季的国内生产总值相比,是一个接近平均水平的合理比较基数。所以,相对而言,所计算出来的增长率反映了实际经济增长。

根据统计局报告,今年的次季高经济增长是由于消费、投资和国际贸易的增加,也就是所谓的经济增长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和贸易)所拉动的。经济增长反映一个国家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而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是基于四项不同的开支:家庭消费、企业投资、政府开支和净出口。当这四项开支增加,经济也会跟随着增长。

其中,企业投资分为两种,固定资产与存货投资(或称库存投资)。存货投资是由存货变化(Changes in inventories)所衡量。存货是指存放在公司仓库的原材料、产成品、半成品、在产品和商品。由于生产和销售之间有时间差异,市场需求变化比供给变化快,公司需要根据对市场需求的预期,投资存货以稳定销售,避免产品售罄,失去顾客。

存货变化可以是正值(Positive)或负值(Negative)。正值表示存货上升(投资增加),而负值代表存货下降(投资减少)。存货变动也可以分为计划性(Planned)与非计划性(Unplanned)。当一家公司预期市场销售额将增加,经济前景良好,该公司将计划(自愿)增加其存货。因此,计划性的存货增加可反映未来经济的强劲增长。

反过来说,如果当前市场销售不如之前预期的那么好,生产的商品多于销售出去的,未售出的商品被迫入库,存货上升。这种非计划性(强制)的存货增加反映了当前的经济不景,公司将减少生产,降价以去库存,经济将放缓。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存货变化可反映经济周期。

然而,由于存货变化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极低,例如在我国今年次季的国内生产总值中,存货变化仅占3%左右,微不足道。所以存货变化常常在经济报告和分析中被忽略掉。出乎意料之外的是,经济学研究却发现存货变化波动大,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存货变化就像一头披着“投资”羊皮的狼,隐藏在一个小角落,寻机窃取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以我国今年次季经济增长为例,如果我们将存货变化排除在经济增长计算之外,我国今年次季经济增长将从8.9%提高至10.41%。数据还显示,从去年的第三季度开始,我国存货变化不仅是正值,还持续大幅上升。

回顾疫情初期,全球供应链堵塞,供不应求,消费者都恐慌性抢购,存货崩溃,价格冲高。商家们争先恐后尽力补充库存。由于害怕不能收到足够数量的货物,商家们下单补货时,通常都会增加一定的数量,作为安全库存(Safety inventory),订单超过实际的需求。就这样,从下游零售商到上游供应商,这个安全库存量将呈几何级增长,越来越大,构成所谓的长鞭效应(Bullwhip effect)。就像一根甩起的长鞭,速度能量从根部开始传递,逐级积累,直到鞭子末梢,突破音障,达到超音速,发出音爆巨响。需求不足的信息在供应链上,就这样被逐级扭曲放大,价格暴涨,产生通胀。这是我们过去两年所经历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做出调整,供应链堵塞缓解,商家们之前所超订的货,源源不断送来,终结了供不应求的长鞭效应。曾是急剧下降的库存将大幅逆转,存货将迅速增加。同时,为了降通胀,政府财政收缩、升息,这将造成需求减少,供过于求的长鞭效应。需求的减少将在供应链上,被逐级扭曲放大,商家们将大幅减少订单,开始去库存,价格将开始下跌,通胀将变为通缩,经济复苏将变为经济萧条。在接下来的一年,我们很有可能将经历这一切。

以史为鉴,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大流行,当时在疫情中也产生供不应求的长鞭效应,高通胀。之后,为了降通胀,政府实施紧缩政策包括升息,导致了另一个供过于求的长鞭效应,经济复苏逆转为经济萧条。我国连续四个季度上升的正值存货变化,加上政府为降通胀而实施的紧缩政策,仿佛在预示着供过于求的长鞭效应即将开始,经济寒冬就在不远的转角处。政府万万不可忽视存货变化的数据信号。需知存货变化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虽小,但波动大,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影响,更可偷走我们的经济增长。

一个非常微小的变化可产生不容忽视的巨大结果。经济学中有个蝴蝶效应(Butterfly effect)的混沌理论(Chaos theory):一只在亚马逊河热带雨林中的蝴蝶,扇动了几下翅膀,这微小的扇动气流,两周后,形成了一场发生在美国的巨大龙卷风!
www.sinchew.com

 

**李桑.一挖一抢喽!

年轻的徐燊发:疫情前从事销售第二国产车;疫情期间自学研究冲泡传统海南咖啡,自成一格。疫中创业,自营传统咖啡店,一泡而红!

我前脚才踏进这家茶餐厅,声声“欢迎光临”、“welcome”就迎面而来,此起彼落,我心为之一振!疫情后,服务人员怎么变得那么有水准。乍看之下,这些冰室、粥店、爸妈食堂、火锅店、精品Café,还有入口杂货迷你专卖店,以及手机配件店等等等的工作人员,清一色都是十八廿二的青少年咧!就连本来充斥一大群外劳员工的传统咖啡店与熟食档口,也可看到不少本地青年,有些甚至亲手在冲泡海南咖啡、烹饪鸡丝河粉、煮咖喱面呢!

暂且不说他们是不是半工半读的在籍学生,重点是服务业的前线有幸能大量聘请如此朝气蓬勃的新生代,兼且懂得笑脸迎宾,这是新气象啊!当然,我同意这是件好事,也是咱们期待的多赢局面,特别是有股真正置身于古早老环境的味儿!

只不过,回到会议室时,高级主管却紧张兮兮地报告说:“我们有好几位员工被挖角了!”老板惊讶:“怎么会?团队们不是说了吗?在这儿,有前途有归属感啊!”主管赶忙更正:“但他们也认为‘钱途无亮’吖!”老板无奈再问:“那么,他们是被同行给挖角喽?”主管拿出记事本念着:“有四位去同行、三位将去网购公司、两位火锅店、其实还有我……也准备去邻国同行那儿咯!”老板无言以对,懵了!原来,本区域劳力市场,也正静悄悄的发起跨国跨业抢人战,而且抢得好凶好坦荡唷!

据公告天下的有,新加坡樟宜机场火急要人,一周只工作4天,薪水1万令吉……

看来,国会议员们的青蛙跳不无道理。事实上,疫情之后看似进入复苏阶段的现在,各行各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蛙蛙跨业”,乱跳乱叫窘境。最终,当然是价高者得!这下更可苦了原来的老板,公司资金与开销运作更因此雪上加霜。奈何这就是疫情后的“后遗症”,劳力短缺,到处带着高薪兼诚聘之心的挖角战,发酵了。

这一跳槽,薪水从2000变3000、3000变5000、4000变6000……变1万,根本没有一个标准指标,指明要人就是了。所以某某冰室的新人服务员可以从2400令吉起跳,有文凭的大学生起码3000令吉?这还没加上其他福利呢!是嘛,人家外劳已经有了最低的薪金保障,难道我们本地人不配享有更好的起跑点吗?

从事企业管理的老陈笑着分析:“疫情前,大马人的薪水本来就是有点太低,这才导致有些青年跑到外国去当马劳,或轻易被骗去柬埔寨当诈骗分子。另外,国内又从第三世界国家引进大批的廉价劳工,这情况本来就不太正常;但也无可奈何!现在,既然法定了最低基薪为1500,其实本地青年最低薪金应该得多个1000,这绝对是不以为过。更何况薪水高了,生活素质提升了,心情也好了,消费市场也活起来了。同时工作效率与服务品质也能因此随着变得更加的完好,所以才会有声声‘欢迎光临’吖!”

如今的老板们,该做的是提升产品附加价值,卖个好价,赚个好利润,再发个厚厚的奖金与花红。所以说嘛,老板们就别每天再喊什么成本高、水涨船高、什么生意难做;这时代是该与薪并进、与员工共存共荣啦!

哎呀呀,我本来想多聊有关旅行社与酒店业的当下困境,可是经老陈这一分析,我想还是选择与年轻人并进,共创心高峰吧!只不过,老陈没提到消费者能不能接受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事实,因为老百姓最终得为这些高昂的成本买单啊!众所周知,当前物价已经随之涨了15-50%不等;看来,增加的薪水部分,根本不足以应付通货膨胀的速度。事实是,大家似乎都陷入了左右上下的好几难!

没错,旅行社的确终于见到了曙光!只不过,纵然旅行团卖价也起了30%以上,但机票酒店巴士餐饮价,还有人工费同样全都跟着爆涨,导致利润反被切掉了至少5%。幸而,余下的团队们依然处在斗志高昂情怀满溢的氛围,原来,大家都为了能重振江湖,而奋斗不息,干巴爹着呢!

而这一刻,那位一直都坚持坚定坚强的老板,回到办公室对着电脑屏幕,发想着:别人挖我的人,我得马上去抢他们的人才对喔!哇哈哈,这有完没完的一挖一抢的,结果,有批人,可乐坏了啦!

P/s:为了高薪而跳槽,或转换跑道,这当然无可厚非,能理解。不过,是不是必须再再再次深思一下关于企业文化、公司远景愿景、还有工作性质与环境、同事关系。先聊一聊呗,可别急着交辞职信喔!

www.sinchew.com

 

冯振豪.找对焦点评论反跳槽法

朝野政党联手在7月28日表决通过反跳槽法修宪案,总共209名国会议员投下赞成票。朝野纷纷拍手叫好,认为这是我国去除投机政治的历史性一刻。

事实上,法案仍有许多美中不足的地方,大部分的论点都指出,本次修宪依然没有正视2020喜来登政变的源头,政党对民意代表的克责力也变相强化。

针对目前坊间提出的论点,笔者百分百的认同,毕竟能勾起民众对国会立法的关注已相当了不起,但市面上有些评论却有误导之嫌,评述方向已错焦。

第一,有很多人将反跳槽法跟喜来登政变挂钩。必须清楚的是,单凭一个偶发的政治事件就推动修法是非常不理智之举,情况就像打破一个饭碗就要装修厨房般。笔者认为,反跳槽法的焦点是对付选后变换党籍的议员,至少让他们是在正当合理的条件下跳槽,而不是把重心放在避免喜来登政变再次发生。

第二,议员遭开除党籍不属于跳槽是一项中性的条文,其成效取决于政党本身的党纪强度,并不像某些人恶意标签的“伪反跳槽法”。必须在此说明的是,民意代表应该具备更自由的表态环境,尤其是政府政策损及特定地区的偏好时(如莱纳斯稀土厂),国会议员受到连任的压力,比较会倾向选区民意而非党意,倘若议员因此遭党纪对付而丧失席位,显然是在漠视选区民意。为此,这项立法其实是确保民意代表有更友善的表达空间,而不是存心在削弱政党。再说,如果以盘割政党来换取就事论事的国会议员,像是阿莎丽娜、纳兹里、林立迎、蓝卡巴星、哈山卡林等,试问何乐而不为?难道任凭政党随意宰制民意才是政治正确?

允许议员不因丧失党籍而丢失议席,对政党是一种考验而非伤害,议员在国会的表现决定在党鞭的约束力,还有个别政党对异己的接受度。因此,讲求集体主义的民主行动党决定在来临9月召开特别大会,以迅速修订党章,清楚规范民意代表在议会厅能做和不能做的事。而党纪强度较弱、党内民主较高的公正党,对派系相对有包容度,因此反应较缓慢甚至不以为意。

再来,马来西亚各党的选区提名皆由党中央拍板,党主席掌握生杀大权,足以决定党员的生涯规划。换言之,政党可在大选前封杀不听话的“小拿破仑”,主张修宪是弱化政党的“伪反跳槽法”显然是在哗众取宠。至于说议员在国会跟党意作对,那就是出在政党本身的内部问题,跟反跳槽法没有太大关联。

第三,很多论者并未提及反跳槽的执行面。反跳槽法规定,政党在选后加入联盟、更换联盟,组织新联盟、与他党合并等不适用于跳槽定义,然而,本案又说明议员退党视同跳槽,而国阵、国盟和希盟应该被认定为政党还是联盟?如果归类政党的话,成员党退盟可能被理解成“某群国会议员集体退党”,按照修宪规范,退盟的政党应集体辞职,悬空所有议席。有基于此,关于议员、政党和联盟的认定仍存疑虑,各党、内政部和社团注册局有必要深入讨论此问题,向公众厘清判定的基准,避免制造混淆。

以上是笔者对反跳槽法的看法,无论如何,反跳槽法以超过三分二表决,提呈上议院核准修宪,绝对是马来西亚政治发展的一次划时代胜利,虽说有其漏洞和偏颇的地方遂招致诟病,可是,国会议员的职责就是专注立法,而不是选区服务,国会议员的首要工作是贯彻民意,以民意作为推动立法的根据,持续修订各类法案,从而确保国会制定的政策符合人们的期待。

谈论政治不仅是从法律面切入,而是要具备更多的理论与常识论述政治课题。笔者认为,就路径依赖理论(path dependency)而言,今天落实一个有瑕疵的反跳槽法案,就注定我国的议会民主和政党政治,走向更为建制化、制度化的途径,所以,民主化是一条漫长且一步一脚的改革之路,只有威权独裁政体才有能力一步到位。那些指反跳槽法的通过是“伪改革”者,很明显是对民主化的一知半解之流。
www.sinchew.com

**郑秉吉.退休四步曲

大家都知道在退休前得做好财务准备,以确保在退休后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来“安享晚年”。其实我们也要多做一个准备——退休的心理建设,否则可能会出现初老适应失调现象。根据数据显示,很多初老在退休后因为无法适应退休生活而陷入严重的忧郁。

一般来说,人生最后阶段的岁月占了人一生中的30%,这么漫长的重要日子,如果没有好好做规划则无法发挥第三人生的潜能,让日子过得有意义。

在退休前,即便在职场上有出色的工作表现,事业有一番成就,但这并不表示有能力在退休后操控自如。退休后的第三人生需要的是不同的能力、知识和心态。我们在事业上驾轻就熟的能耐,也是经过多年的磨练,所以当我们踏入第三人生之初难免会面临挫折和不适应的过程,所以必然须经过磨练才能找到安身立命之处。

迈入第三人生,我们会面对全然不同的挑战和困难,它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在一场TEDx Talk,来自加拿大的赖利莫尼思博士(Dr Riley Moynes)分享了退休4阶段的进程。

他称第一阶段为假日阶段。刚刚退休时,每天睡到自然醒,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没固定的生活规律。对很多人来说,这个时期很自由、轻松又没压力,这是最理想的退休生活。但这蜜月期很快就会过去,快则3个月,或长达一年的时间沉浸在蜜月的快乐中。接着这些刚退休者会发现“无所事事”生活的新鲜感消失了,苦闷开始浮现。

这就步入第二阶段,他们发现他们会失去5种东西:生活规律、个人身份、关系、人生目标和权力。以往在职场时,每天都有固定的生活步调,上班下班、运动、社交和休息都有固定的时段。如今失去了生活规律。以前在公司有身份地位和同事及同行关系,退休后这些身份和关系也随之烟消云散。退休后没有了生活目标就像行尸走肉,权力的失去更是可以理解。这5种东西的消失会让人难以适应,甚至会造成焦虑、恐惧和忧郁。这是大家最不想要的退休状态。

要脱困就必须寻找新的方向,这就是第三阶段的寻索和探讨。

退休者会开始思考如何让生活变得有意义,比如自己想要什么、喜欢什么,而自己的核心能力又是什么。他们会不断地去尝试新东西,如:有人会写回忆录、升学、学新手艺、发掘新的爱好、学习另一种语言、分享经验、投入公益活动等。他们会不断摸索,如果找不到喜欢的,他们会回到第二阶段的苦闷日子。

不是所有的人皆可以成功进入第四阶段,这是让人最有满足感而有成就的阶段。在这阶段,他们将把个人所长发挥得淋漓尽致,同时也不断优化自己的价值。阅历丰富的人可以选择去协助年轻人创业或辅导年轻人经商,或参与非盈利团体,扮演活动策划和推动的角色。

利用我们在人生第二阶段积累的知识、能力、人脉和经济能力去发挥更大的功能,利他行为往往会带来持久和富足感。这也带来新的活力和推动力让退休日子过得宽心愉悦。

处在第四阶段的人将会重拾在第二阶段所失去的5种东西。虽然不在职场上,但新的场域让他们恢复固定的生活规律、建立自己新的身分和关系、有了新目标。因为付出和贡献也让我们感受到自我价值的意义。

当我发现我的母校墨尔本大学召唤有经验的校友当年轻毕业生的教练时,我义不容辞报名了。我希望凭自己的社会阅历可以为年轻人指点迷津,少走冤枉路。

让自己继续有用,自我价值就提升了!

www.sinchew.com

 

赛富丁.钟声响起

这是我于8月6日在拉惹阿末阿米努拉(Raja Ahmad Aminullah) 最新着作《钟声响起:新一代的时间》推介礼上发表演讲的节录。

拉惹阿末是一名法学士,但他更愿意成为一名诗人、作家和文化人物。他不只是写作,他还是一名社会运动人士。

“钟”在这里的意思是一个警钟。关于国家的命运的警讯。

他的书以9个短语开头和结尾:生病、恶心、疲倦、无聊、厌倦、烦人、背信弃义、歪曲和背叛。

为本书写序的阿都哈林阿里荣誉教授形容这是“人民呐喊的清单”。这本书讨论了几个困扰人民的事情,即腐败、妥协的精英、白象计划。作者认为政治空间不是为了建立个人的财富,而是为了坚持一种崇高的斗争。作者提出了一些需要采取的关键点,即加强我们社会团结的两个伊斯兰原则。

作者也讨论了学术和教育问题。作者梦寐以求的是搭建公共知识分子与言论和创作自由的舞台,以便使人民变得聪明。作为所有人的指南,作者引用了伟大人物的信息,例如最早的四位伊斯兰哈里发,伦德拉和爱德华萨伊德。这本书最重要的部分是关于国家的未来方向。在作者眼中,未来是属于新一代,他对新一代充满信心。

然而,他对老一辈的观点感到愤怒:“……关于这个社会问题的谈论,往往被60后、70后、80后,甚至90后的那一代所主导。来自新一代的声音常常在这些讨论中被淹没。然而,对于老一辈来说,新一代似乎根本不存在。这两个部分似乎存在于平行宇宙中。” 我1000%同意!

我们的命运取决于新一代。世界面临的三大挑战之一是技术进步,它带来了许多好处,尽管也存在人类问题。

今天,我们生活在两个世界中,即实体生活和数字生活。我这一代中的许多人对数字生活感到不舒服。但我的孩子这一代不仅感到舒适,而且他们是推动数字生活的人。未来,我这一代人或多或少会舒服一些。

我们可以为此争论很长时间。但是,在第15届大选的根本上,许多人都梦想着一位能够与新一代合拍的首相。
www.sinchew.com


南洋商报(言论)

 

【灼见】人口负增长与产业链外移/魏开星

中国与美国不管是竞争还是对抗,总之双方你来我往,近期都在步步升级。可当今世界“两强”有一点却是殊路同归:两国都反对或限制堕胎。

美国最高法院今年6月24日推翻了1973年罗诉韦德案判决,女性堕胎权不再受宪法保护,全美估计有超过半数的州将禁止和限制堕胎。美国反对堕胎,说是要保护宪法赋予的“生命权”;而中国限制堕胎,则是出于人口增长的需要。

限制堕胎促进生育率

中国国家卫健委网站8月16日宣布,要求各地政府采取措施,减少人工流产,以促成增加生育、提高人口数量的目标;并指出这些政策对于中国的长期人口平衡至关重要。这与过去实施“一胎化”政策期间通过强制的方式对妇女实施堕胎的做法形成了强烈对比。可见,中国内地人口问题的严重性和增加人口的急迫性,均超过了人们的想象。

2021年中国内地人口出生率是1.16,在全球排在生育率最低的少数国家之列,大大低于人口稳定增长所需要的2.1;减去死亡人口数量后,内地总人口仅比上年末增加48万人。人口数字显示,内地今年的新生儿数量将降至有记录以来的低点,从去年的1060万婴儿降至1000万以下,比2020年减少11.5%。

中国内地的人口趋势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大转折。今年7月,联合国发布的《世界人口展望2022》报告提出,中国最早可能在2023年出现人口负增长。8月,国家卫健委在《求是》杂志发文,指出内地总人口增速明显放缓,“十四五”期间将进入负增长阶段。

中国内地在计划生育时代,痛感“人口爆炸”对社会、经济及民生的压力,恨不得一夜之间将人口增长的势头遏制住;而当经济发展起来后、出生率出现下降时,面对人口负增长,从政府到学界却异常地紧张。为何会产生如此自相矛盾的极端情绪?归根到底与陷入“人口红利”的迷思有关。

须走出“人口红利”迷思

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内地迅速进入高速的经济增长,而且这种增长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直到2010年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专家往往将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的原因之一,归到“人口红利”。于是,从政府到学界至今还念念不忘“人口红利”,似乎没了“人口红利”,中国经济就是“世界末日”。

其实,人口负增长是无法避免的趋势,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不利之处在于,劳动力减少及年龄结构老化;有利之处在于,引发劳动密集型向资本、知识、科技密集型转变,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和经济持续增长。

为此,中国内地必须走出“人口红利”的迷思,面对人口负增长几乎是不可逆的现实,谋求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因此,内地在“人口数量红利”消失的状态下,可做的是如何增加“人口质量红利”,即提供劳动力的生产力,提高生产效率。靠什么?唯一的出路是科技。

同时,不能在人口劳动力绝对数上死磕,而应该在相对数上挖掘潜力,比如,农村剩余劳动力再就业、延长退休年龄、提高劳动力素质、职业化培训等等。

区域合作首选东南亚

中国内地如此在意“人口红利”,在于要维系制造业大国的地位。谈起中国制造业,内地常常将“中国是联合国公布的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国家”挂在嘴边。这种满足感恐要放弃。在人口负增长下,随着劳动力绝对数量的减少,维持大而全、小而全的工业门类似乎不现实。中国制造业最终要走上高端化,必然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必须放弃一些门类与工种。否则,只能是制造业大国而成不了强国。

与此相关的情形是,产业链外溢是“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挡不住也拦不住。随着劳动力的成本升高,内地应着眼于全球化、区域化合作;引进外劳,展开区域化产业分工。从区域融合、文化相近、距离适中等因素考量,东南亚始终是中国展开区域化合作的首选;而且中国与东盟1+10机制、自贸区升级版及RCEP等,都为此创造了基础。

南洋商报言论

 

【灼见】多元化的好处/吴浚生博士

同一个物种,个体之间有可能存有很多基因的差异。这种情况代表这个物种的遗传多样性很高,原因是这物种的基因存在大量突变,导致个体许多方面的差异,最直观的就是外观的不同。

物种的遗传多样性会影响其适应环境的能力。一个物种为了更好地在其环境中生存,其基因比例会发生变化。这叫做适应。古人有云:“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低遗传多样性意味着物种内基因的等位基因种类有限,因此个体之间没有太多差异。 而这意味着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比起多样性高的物种会比较低。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当年在爱尔兰发生的大饥荒。当年,马铃薯从南美洲引进欧洲时,由于其相对的高产量和丰富的营养,许多欧洲人对之趋之若鹜,纷纷改种马铃薯。然而,为了产量,人们只选择引进了产量最高的品种,而在爱尔兰的品种更少。

1845年,据说是一艘来自美国的船只带来一种引发土豆枯萎病的真菌。这种病害可以使土豆变黑,直接在地底下枯死。而爱尔兰的马铃薯全部都没有抵抗真菌的基因,几乎所有马铃薯都腐烂、枯萎。

其实,在马铃薯的发源地,印第安人大多会在同一块田中同时种植不同品种的马铃薯。如此虽然产量变低,但是若有真菌病毒来袭,总有一些品种可以存活下来。

通过互动吸取独特养分

这其实和投资组合效应同一个道理。也许一年,一个品种表现不错,而另一年则换成另一个品种产量更高。多元化的投资组合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并且较高几率提供更可靠的回报。更多元化的组合,更有能力承受全球经济局势的变化,将投资完全崩溃的风险降至最低。

笔者寻思,多元化在孩子的教育中,是否也有这个好处呢?

在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通过评估26所学校的4302来自不同种族的学生,发现在最多元化的环境中和不同族群同学有许多互动的学生,他们会感到更安全,更少被欺负,更少觉得孤独。也因此,他们会更主动地去寻找跨种族的互动。

笔者认为,通过更密切的互动,孩子兴许能够从不同的群体中吸取独特的养分,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素养。这和同化完全不同——如果全部人都说同一种语言,吃同一种东西,只是长得比较不一样,那就不是多元化了。

而且,那实在是太过无聊了。

多元化是否能令孩子收益更多?笔者想来,应该是的。也许我们应该更加珍惜多元化的土壤,使其能长出更多姿多彩的花草树木。

南洋商报言论

 

【灼见】民主决堤 巨人陨落/蔡元评

美国民主和共和两党恶斗白热化,国会盛行“否决文化”,议题一端上桌,各方就准备找茬,我否决你,你否决我,把必须即时解决的国事置之脑后。国会殿堂戾气满满、硝烟弥漫。

美国把欧洲搅乱后,转向台海,赶场踢馆,企图制造纠纷,转移国内的压力。

镜花水月的破脚本

佩洛西亵玩台湾,余波未息,紧接而来的是美国官场大内讧。日前,联邦调查局(FBI)突袭前总统特朗普住所,强行取回特朗普秘密带走的十几箱“绝对机密”文件。这次行动是美国建国以来,首次由公权力机关对卸任总统寓所破天荒的搜查。

特朗普怒斥FBI趁其不在,撬开保险柜,强行“搜家”,是对美国卸任总统“最卑鄙与史无前例的暴行”和 “最高级别的政治迫害”。目的不外是民主党利用司法武器,阻止他参加2024大选,他扬言“将继续为伟大的美国人民而战”。

共和党领袖麦卡锡轰司法部“政治恶行已到了无法容忍的地步”,他誓言,大选夺回众议院控制权后,将立即对司法部展开反调查。一些共和党议员扬言要废了FBI,一些则率领支持者打着旗号,呼喊着“内战2.0”之类的狂热口号在特朗普门前聚集。

在共和党“抱团护短”的同时,民主党人则忙着撇清与此次“史无前例”的搜查关系。白宫装出一贯的滑溜溜口吻——拜登根本事先并不知情,消息是从媒体报道上得知!一如佩洛西窜访台湾时的版本。

讨伐卸任领袖,通常在“开发国家”才会上演。“发达”如美国出现这种事体,等于是给自以为高人一等的政府,响亮的自掴了一巴掌。特朗普搜家事件,潜藏了美国政治表面光鲜,里头生蛆的败象。摊开在国际社会前面的,是白宫金玉其外败絮其中,镜花水月,美式民主的破脚本!

高档挑战美国元素

美国巨人累了,也开始僵化,许多关键的元素落后;更麻烦的,是出现了犟牛中国,挑战其依凭统领全球的军事与科技力量。

中国军事工业开上了快车道,技术突围。陆基的东风导弹性能高档,蔽日穿云。海军建设斐然,自建航空母舰;各种新型驱逐舰、护卫舰完全国产,技术冲向世界顶端。空军淘汰三、四代旧战机,实现了五代机的制造和量产。解放军战力足以突破第一和第二岛链,武统台湾。

中国海军迅速崛起,美军出现被超越的压力。中国各类新型战舰陆续亮相,最受关注的是055万吨级的驱逐舰。055突破了大型舰艇总体设计、信息集成、总装建造等关键技术,装备了最尖端的信息感知,以及对地、对海、对空,攻击与反导的强大作战能力,被称为航母编队的“带刀侍卫”。

空军现代化有目共睹。最近10年,旧战机换装,全球最先进的第五代歼-20隐形战斗机亮相。大型运输机运-20出列,开始编队飞往国外。不过,解放军亟需突破飞航发动机的制作;这颗“心脏”一直制约着中国飞机的推力。这个短板必须补强,才能直追全球第一的美国空军。

中国军事高档进阶,对美国是个难忍的高压。除此之外,中国在许多方面一步一脚印的超前,例如工业产能、国际贸易、人才培训。高科更是咄咄逼人,高铁、5G、航天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北斗导航系统、无人机、超级计算机、量子通信、基建隧道挖掘的盾构机等,都走在第一线。多元的发展,使美国踢馆中国,拉拢盟友“反中”越来越吃力,也越来越没底气。

小人物推动时代巨轮

英国历史小说家福莱特经典作品《巨人的陨落(Fall of Giants)》,生动地描绘了人类世代的轮转。

小说以一战时期为背景,鞭辟入里的描摹国际形势以及民众情绪。文称,历史过道中,不仅只有大人物或贵族在起作用,所有的小人物也同样的推动着巨轮前行。“巨人”忙于划分阵营、互相攻伐,最终的收场是“陨落”。而弱势却清醒的一方,在民众反省,群策群力下,纷纷登台扭转干坤,巨变诞生了高效的政治体制。故事有如顾炎武《日知录》:“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当今的“发达国”纷纷扰扰,国民普遍的对政府不信任,国家领袖民粹浓烈,说话颠颠倒倒,甚至语无伦次。美国官官相斗,政治出现了各种的窟窿。英国也不遑多让,首相约翰逊被迫辞职,日本前首相安倍被枪击丧生。没有一个西式民主大国,以绝对的多数票执政,民主决堤, 巨人陨落。

在此刻的转捩点上,期盼传统政客改弦易辙是奢望,唯有民众觉醒,以选票弯道超车,才有望拨云见日。

国家须“大人物”和“小人物”同步;胜利,须准备披荆斩棘!

南洋商报言论

 

【灼见】“双重标准”是否不需付出代价?/霍咏强

8月12日,现年75岁的拉什迪在纽约州西南部的肖托夸学院举办讲座,现场慕名而来的听众约有2500人。就在拉什迪登台后,主持人对他作介绍之时,一名在美国出生、24岁的年轻男子马塔尔冲上讲台,他身穿黑衣对拉什迪大叫大喊,同时挥舞尖刀对他发动袭击,连带主持人也在混乱中轻伤,拉什迪随后被空运至医院接受治疗,情况一度严重。

拉什迪被刺杀的事件震动世界,同时也因其背后复杂的宗教因素迅速分裂了舆论场。美国总统拜登称,感到“震惊与悲痛、所有美国人和世界各地的人们一起,为他的健康与身体恢复而祈祷”。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称,他对这次袭击感到震惊,“对语言的回应绝不是暴力”。行将退任的约翰逊说:“他在行使我们应该永不停止捍卫的言论自由权利的时候被刺伤,令我感到震惊。”

应获与苏莱曼尼相同对待

拉什迪遇袭在媒体上是一片声讨声音,伊朗的冷漠反应被视为卑鄙;然而,“拉什迪该不该死?”笔者的态度很简单,他应该得到和苏莱曼尼同样的对待;如果拉什迪不该死,苏莱曼尼也不该死。如果苏莱曼尼该死、拉什迪也该死。

苏莱曼尼是谁?就是在2020年被美国用无人机炸死的伊朗将军,被西方视为伊朗的军方领袖,时任伊朗革命卫队少将,遇袭身亡后被追封为中将。

拉什迪是印度裔英国作家,1988年出版小说《撒旦诗篇》而声名大噪,该书批评回教的不公平,因为虚构了穆罕默德的部分生活,被认为亵渎了这位回教先知,因此被伊朗前宗教领袖霍梅尼在1989年签发教令“法特瓦”追杀,还为追杀拉什迪的任务设立了300万美元的赏金。

回教徒对这本书的抗争不仅威胁着拉什迪,还连带和出版及翻译这本书的人员身上。1991年,《撒旦诗篇》的日文版翻译五十岚仁被刺死,同年,意大利文版翻译卡普里奥罗亦遇袭受重伤。1993年,土耳其文版翻译阿吉兹涅辛在土耳其下榻的旅馆遭到暴民纵火,更因而造成37人死亡的事件。同年,该小说的挪威出版商尼加德在居所外被枪击3枪身受重伤。

不过,显然由英国转往美国后一直得到充分保护,这些恐怖事件没有发生在拉什迪身上,他也不愿意因为这个“追杀令”而影响到自己的正常生活与交流活动。所以,拉什迪照常出席了在肖托夸学院的演讲,在活动中遇袭。

政客消费言论自由

相比下,拉什迪虽然伤势严重但能够治愈,欧美政客已经迅速借用事件来“消费”人权和言论自由;苏莱曼尼的运气就没那么好,他在导弹攻击下几近尸骨无存,特朗普还为此洋洋得意,不过当时欧洲政治领袖除了英国继续毫无保留地支持美国以外,尽皆沉默,全世界更呼吁伊朗“保持冷静”。

既然言论自由、表达自由受到保障和颂扬,拉什迪得到世人的支持,那选择工作肯定是苏莱曼尼的个人自由,更何况作为军人,他的工作只有一个目标,就是保卫国家,更令人讽刺的是他在到访伊拉克而遇袭,原因是要讨论稳定中东局势。

现实是拉什迪遇袭在媒体上是一片声讨声音,伊朗的反应被谴责;但苏莱曼尼之死,媒体却要伊朗保持冷静。如果因为拉什迪遇袭,我们要声讨暴力,那苏莱曼尼遇害,我们也要、甚至更要向暴行说“不”!而拉什迪的遇刺,除了霍梅尼的追杀令外,它会否和苏莱曼尼被击杀有关?不断反复挑起仇恨、难免要付出代价?

抹黑对手罔顾事实

美国反复地蔑视和否定公平的行事标准,在缺乏证据下,对竞争对手作出不公平的打压行为,会否引火烧身?事实上,不难发现美国内部已经败坏了。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最近特朗普被调查违反总统守则,庄园被搜之后引发的连串事件,包括FBI总部甚至被抗议的人群围堵,甚至是枪手袭击、结果导致死亡事件;这种事件,在特朗普上台前,我们能想常在美国发生吗?这是不是特朗普的问题?过去,美国罕有出现不理智的个人崇拜行动……但现在竟然有人因为“特朗普被调查”而围堵FBI大楼,还作出攻击,变成近似黑社会“开片”?

美国一再对竞争对手抹黑,一再在毫无证据下指责其他国家,自然同时令国人相信只要自己的“想法合理”,就可以毫无理智地抗争,这种态度和香港的黑暴全无分别,所以欧美政府同样要为罔顾事实的态度付出代价。

如果美国政府认为苏莱曼尼该死,那严格来说拉什迪比苏莱曼尼更该死。当这些政客认为拉什迪为言论自由表现勇气的时候,抚心自问,到底挑衅是不是一种勇气?当然,笔者绝不认同暴力,但相比下,抵抗是一种勇气,但挑衅肯定不是!

南洋商报言论

 

【灼见】别歧视我们的脑/周若鹏

艺人艾成在台湾轻生的悲剧,激起我对心理健康的省思。出事后媒体追踪其面簿动态,形容他“情绪波动大”,然而这仅是非专业臆测,倘若在悲剧发生以前艾成能获得专业辅导,会不会就有转机了呢?

精神病被污名化

时事节目主持人约翰奥利弗最近探讨美国心理保健的情况,心理病患往往会被贴标签、受歧视,因此许多人讳疾忌医;但就算他们愿意主动求医,也未必能找到心理医生,因为这方面的专才严重不足,过半心理医生无法接受新病人,也有过半的人无法及时得到心理咨询。美国无疑在各方面都比我国先进,如果连他们也这么困难,我们又如何呢?

我身边有些人精神状态并不稳定,有者终日妄想有人跟踪,有者过度偏执;一些人行为异常,比如说每分钟发几则面簿动态,但据知都没有寻医,理由有几个,最主要的是精神病被污名化:我抑郁是因为心灵不够强大吗?我是弱者吗?因此拒绝承认自己需要帮助。

病患拒求医,亲友也不知如何规劝,渐渐把病患边缘化置之不顾,以至病情恶化。就算愿意求医,这里也像美国那样不易找到合格的心理健康工作者。

据马来西亚医疗国际组织所述,每1万名国人就应该有一个精神科医生,以此推算我国需要3000名精神科医生,但至今只有479名。

而且由于心理健康意识不高,社会需求有限,心理健康工作者只能集中在市区,分布非常不平均,郊区居民要求医也甚不方便。此外我国还面对人才外流的问题,合格的医生和辅导员宁可去更成熟的欧洲国家工作。尽管我国政府津贴医疗费,病患也很可能找不到医生。

我国一般医疗保险也不承保心理治疗,心肝脾肺肾都能保,唯独歧视你的大脑。马来西亚精神病学协会赞助人丹斯里李霖泰曾呼吁保险公司把心理治疗也列入受保项目,但除非民众普遍觉醒,市场有强烈要求,否则保险公司不会轻易妥协。

心理治疗不受保

时代进步了,如今我们知道心理问题不是什么可耻的事。大脑和其他器官一样,都有可能失衡生病,病从浅中医,及时治疗可以救命。关心个人病患固然必要,但这是不够的,我们还得改善整个大环境,让更多人了解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同等重要。民间组织力量有限,为此政府必须带领推动。

最近通讯及多媒体部副部长拿督查希迪批评指出马新社弊端的记者叶诗妮精神有问题,林冠英指责扎希迪说他才应该做精神检查。唉,这条路还长着呢。

南洋商报言论

 

【灼见】战舰是依斯迈的契机?/黄子诚

濒海战舰丑闻的发酵,对我国政治产生了微妙的变化。这个涉及价值近百亿的国防项目,在付费了超过一半的预算,6艘战舰一艘都还没完工,很自然的,一定有人要负责。而谁又会被拖下水,很有可能会对我国未来政治产生关键影响。

这个丑闻,开始之际,还是国阵掌权时代。当时的掌权者,肯定无法抽身。而当中最重要的人物,莫过于时任首相拿督斯里纳吉,以及时任国防部长拿督斯里阿末扎希。这两人无论怎么辩护,都无法完全与这个丑闻切割。而这两人,现在也已经是多宗官司缠身,要将精力完全放在处理濒海战舰丑闻上也没有可能。

巫统派系斗争浮出台面

如果现在掌权的还是希盟,那么毋庸置疑,这个丑闻肯定将会被无限放大,希望可以将其打造成另一个犹如一马发展公司的重量级丑闻,进一步打击国阵。但现在掌权的,是国阵巫统的拿督斯里依斯迈沙比里。表面上看来首相将会因此进退两难,但其实运用得当,不仅将可以稳住首相宝座,更可以挑战巫统主席一职,巩固自己的实权与地位。

虽然大家都来自巫统,但巫统现在的派系斗争却已经日益浮出台面。以依斯迈沙比里为首的官职派,在面对以纳吉扎希为首的法庭帮,虽然是掌握了政府资源,但一直都处于被动状态。而唯一可以翻转这一切的,就是让他们两个形象再度破产,让人们,尤其是巫统党员,再度想起2018年他们如何因着一马丑闻,让国阵一夜下野。濒海战舰丑闻就有潜力发挥这个效益。

依斯迈沙比里的优势,就是本身并没有直接参与这个计划。因此,这个丑闻如何发酵,估计对他的打击将会有限。这让他有了透明处理的底气。如果他能够抵抗巫统内部压力,专业处理这个丑闻,而不是再度官官相护,把问题扫到地毯下,这将对他树立起廉洁打贪的形象起到正面作用。这也会有助与改善人民对国阵的普遍观感,让人们感觉到国阵的改变,不再是由2018年前的核心领袖领导。

拨乱反正延续首相生涯

依斯迈沙比里的最好做法,就是成立皇家调查委员会,让调查独立进行,政府则是保持不干预的立场。如果真的要做,那么就要探讨机制,避免此类事件再度上演。买贵买错,已经不是大马政府的新鲜事,但绝对不应该发生。依斯迈沙比里如果能够拨乱反正,那将会是他留下的一大政治遗产。而他的首相生涯,也有望得以延续。

但如果,依斯迈沙比里因着党内部压力,将这个丑闻大事化小,让其草草了事,那他将失去一个证明自己能力的机会。如果处理不当,而大选又短期内举行,那对他的执政团队将会是一个打击。在野势力也会有了攻击他的武器,更可能打击国阵胜算。如果一不小心断送政权,那他将会成为国阵的千古罪人,政治生涯也会到此结束。

所以,濒海战舰是一个契机还是危机,依斯迈沙比里的处理方式,将会决定一切。

南洋商报言论

 

【灼见】珍惜独中统一课程的价值意义/林国安

日前,教育部高级部长拿督莫哈末拉兹在一项国会书面答问揭示了政府不承认独中统考的根本原因:华文独中采纳董总研制的课程,以中文为主要教学语言,而独中统考也未遵循国家教育政策;有关国家教育政策是“通过一个国家教育系统来实施的,该系统以国语为主要教学语言,实施国家课程并为学生准备参加共同考试”。

承认独中统考遭遇教育政策的掣肘,内蕴政治、种族等意识形态,乃意料中事。教育部高级部长的国会答问还反映了“独中课程”与“国家课程”之间存在关键分歧事实,值得关注探讨。

笔者曾就承认独中统考事探讨“独中课程需要‘国家化’吗”的问题(参见2017年1月24日《南洋商报》教育副刊),本文拟进一步申论“独中课程”的价值意义,为今天独中教育改革发展,提供更为坚实的理据。

民族语文教育奇葩

“独中课程”实质称为“独中统一课程”,源于50年前那场波澜壮阔的“华文独中复兴运动”。1973年《华文独中建议书》为“谋求完善统一步骤”,“积极使独中能完成巩固及发扬母语教育的地位及功能”,提出独中办学的“四大使命”与“六大方针”,并确立“独中统一课程”与“独中统一考试”体系,作为贯彻有关办学使命与方针的战略部署。

关于“独中统一课程”的建制,强调“必须以华文为主要媒介,为了配合客观环境之需要,适当加强国语教学,以便能够掌握沟通各民族思想感情所需的共同语文;同时为了适合全世界客观环境的需要,亦须加强英文教学”。

独中统一课程建制以来,就是秉持民族主体特性,兼顾国内外客观环境需要的“独立性”和“包容性”,有别于国家课程的“单一性”和“同质化”取向,蔚为民族语文教育奇葩。教育部高级部长国会答问承认独中统考议题,提及独中统一课程,想必对它的特质也有所理解与尊重吧?

体现独中教育核心价值

独中统一课程依附于华文独中,为独中育人提供重要支撑,深刻体现独中教育核心价值,具体包括4个方面:一是“母语人权”。独中统一课程母语教学优势,是学生学习发展、开发民族群体智力、构建正确价值观、促进身分认同、维护民族基本权利的重要基础。

二是“自主精进”。独中统一课程的开拓与发展,体现独中教育自力更生,自我精进,追求至善的精神。

三是“多元和谐”。独中统一课程坚持民族文化主体性,也尊重多元社稷,包容文化多样性与差异性,吸纳东西方文化精粹,发展全球视野、多元和谐、国际理解情怀。

四是“卓越创新”。独中统一课程追求卓越,锐意创新,为独中教育领航、永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独中教育核心价值将明确学科课程标准以先进教育理念,将独中教育目的方针具体化,建立培养目标与课程发展的关联,适切回应“独中教育培养什么人”和“独中课程教学如何培养人”的时代课题。

内蕴文化哲学意涵

华文独中立足多元民族文化社会,基于“胸怀本土,放眼世界”,“弘扬民族文化,尊重多元社稷”的情怀,统一课程建设要求坚持民族文化主体性,也要助力跨文化教育内涵式发展。诚如1973年《华文独中建议书》所言:“独中统一课程应以我国客观环境之需要为原则,更应尽量保留和发扬华族的文化遗产,配合当前国家原则的意识,进而创造多元种族的文化,同时亦应达到全世界中等教育之一般水平,亦符合发展中国家多元种族的共同利益,而且具备最富时代精神之知识。”

高瞻远瞩,体现课程发展的深厚文化哲学意涵,放之今日教育情境,对发展学生民族文化自信、身份认同、差异文化包容、多元文明互鉴、国际理解价值观,仍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50年来,独中统一课程风雨兼程,迎向形形色色的挑战,以有限的人力和资源,克服种种时空局限,撑起民族语文教育一片蓝天,与国家课程同存共荣,作育英才,弥足珍惜啊!

今天,独中教育教学工作者实宜守正创新,深化对母语教育教学的科学理论研究与实践验证,减免“双轨”“多轨”办学对母语教育教学优越性的冲击;加强独中统一课程校本化与学生学习的适切性;同时慎防别有居心者变质独中统一课程的阴谋,诸如蓄意更改“独中统一课程”的称谓、以翻译国家课程取代独中课程、把独中数理课程教材翻译为英文实行数理英化教学等等,削弱独中统一课程价值意义的伎俩。

南洋商报言论

 

【灼见】新马来阵线雷声大雨点小/杨村镇

已步入97岁高龄曾二度拜相的敦马哈迪医生,依然不甘寂寞,不但准备东山再起,以拯救马来人为口号,还联合多个马来政党,组织“祖国行动”新马来阵线,并向国人宣布角逐120国席。

如果由马哈迪主导的新马来阵线在第15届大选中胜出,马哈迪将三度拜相,前无古人。问题是马哈迪有机会吗?他还能得到马来人支持吗?

马哈迪目前是祖国斗士党主席,一个弱小马来政党的领导人。马哈迪成立的新马来阵线,成员觉有土着权威党、泛马回教阵线及印裔穆斯林国民联盟,成立的目的是要拯救马来人及维护回教徒宗教权利,实际上,最大目标是对付巫统并取而代之。

马哈迪二度拜相,当他出任第4任首相时,掌控中央政府长达22年之久。如果马来人在长达22年的岁月中,仍然未能脱贫,在各发展领域还是落后,证明马哈迪无能,言行不一。

在22年马哈迪领导期间,一般马来家庭依然未能在推行的固打制及国家经济政策中受惠,反之,朋党主义猖獗,裙带关系蔚然成风,许多高官的亲朋戚友成为最大受惠者,而中下层马来家庭特别是乡区一群依然被忽略。

华社另一个梦魇

现在,马哈迪又高喊他掌权时代的偏激口号,说要拯救分裂中的马来人、要解决马来人贫困问题及捍卫回教徒的宗教权益,与在华人社会心中的中庸治国理念遥不可及。不少华裔选民认为,如果让新马来阵线大胜而执政中央,那是华人社会另一个梦魇的开始。

导致马来社会大分裂,马哈迪个人不能逃避责任。马哈迪离开巫统之后时,创立土团党。当他在土团党失势时,又成立祖国斗士党。有人甚至指哪里有马哈迪,那里就有分裂。马哈迪从创立土团党至祖国斗士党及现时又组新马来阵线,不只拯救不了马来人,只有造成马来社会更大的分裂。

马哈迪或以为自己是挽救马来人的救世主,在马来社会中还有巨大影响力,可以呼风唤雨。实际情况又如何?马哈迪任相22年,不曾真正关心及协助贫苦的国人包括马来人在内摆脱贫困,却归咎国内华人太有钱,是大马华人掌控了大马经济命脉。作为国家领导人竟然颠倒黑白,这叫当初支持他的国人后悔莫及!

公正党党魁安华说得对,如果马哈迪真的是帮助马来人,早就帮了!

南洋商报言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