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日报(评论)
侯显佳:不可忽略经济复原
为阻断新冠肺炎疫情扩散,本应在3月31日结束的行动管制令,已延长至4月14日。即便如摩根大通所说,疫情峰值在4月中旬到来,大家也仍需做好心理准备,峰值来临之后,行动管制令可能还会延长,直到每日确诊病例连续大幅减少。
在应对疫情扩散,政府逐渐收紧管制,圈定出热点地区实行严格封锁,新邦令金2个村镇和乌鲁冷岳双溪雷7个甘榜地区实行“封村”,吉隆坡一栋公寓大楼也“封楼”,采取强制彻底隔离,避免往外传播病毒的风险。同时,政府也将针对封锁地方的居民进行检测,期望能够最大化排查感染,得到尽快治疗。
卫生部总监拿督诺希山在3月25日称,目前大马一天可检测6000宗,为了控制疫情要进行大规模检测,卫生部的目标是从本周开始提升到1万6000宗检测。随着检测规模扩大,确诊病例可能会增加,但好处是能够区分出感染者,尽快送医治疗和隔离。
尽管各个国家应对新冠肺炎措施的程度有所不同,但均离不开封锁、隔离、保持社交距离、快速大范围检测和医治。这是一场与“看不见敌人”的战斗,大马政府必须快、狠、准,才能遏制疫情,大马何时能够重新启动,取决于多快战胜疫情。
控制疫情的同时,民生和经济政策也要循序跟进,平衡封锁和疫情冲击带来的“大出血”。既要控制疫情,又要减低经济损害,不仅要有短期内应急方案,还要部署长远的复苏政策,对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而言,都是治理能力和智慧的大考验。
国民联盟政府推出2500亿令吉的经济振兴配套,涵盖各个层面,但与其说是救市,更像是救民计划,B40获得最多照顾,M40群体也能享有援助金。
行动管制令后,经济活动近乎停摆,小商贩、临时工和自雇人士面临没有收入的困境,他们需要援助才能渡过,因此政府的经济振兴配套着重照顾这群人。
收入较低的打工族,除了可获得援助金外,也能够延迟车贷、房贷和高教贷款。政府也命令雇主在行动管制令期间,不准扣除员工薪水,暂时保住了员工日常生活开销的费用。
这些都属于解决燃眉之急的短期措施,从长远来看,政府应该还要有更多扶持中小企业的措施。现在中小企业,甚至大企业的生意都严重受挫, 若企业无法支撑而倒闭,薪水都支付不了,还酿成失业潮,全国上下将会非常艰难。
尽管政府祭出减轻雇主支付薪水负担的600令吉补贴计划,但在考虑要求雇主保留薪水的前提下,力度似乎有些不够,对许多中小企业来说,依然是不小的开销。除了工资补贴,如电费折扣、延迟缴税、延迟还银行贷款等,对中小企业来说均属于“小优惠”,没有实际的解压作用。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在下一个阶段,政府应要出台针对中小企业和商界的应急措施,加上大马还面临石油价格暴跌导致收入锐减的问题,制定行动管制令和疫情结束后的恢复措施非常关键,否则大马经济将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
梁洁莹:谢战“疫”中的战士
你知道吗?刚过的3月30日,其实是国际医生节。
话说美国佐治亚州一名麻醉医生克劳福德·朗(Crawford Long)为在1842年为一位摘除颈部肿块的患者,成功实施了第一例乙醚全麻。因此,他的妻子为了纪念这一成功,以3月30日作为庆祝日。
尽管很多教科书都视另一位医生莫顿(Morton)为现代麻醉学的开端,但无论是克劳福德·朗或莫顿也好,麻醉确实减少了病患的痛苦。正如莫顿的墓碑上所写的大意:麻醉让手术的疼痛被攻克,而科学也战胜了疼痛。
因此,经美国国会参众两院通过后,美国总统布什于1993年签署总统令,颁布3月30日成为美国的国家医生节(National Doctor’s Day)。在一些国家,患者会在这一天给医生送上一枝花来表达谢意。
惟,2020年的这一天,没有任何庆典,因为无数的医生毅然走在战疫前线,疲于奔命的与死神搏斗。这时候的医生们,不仅是要从死神手中抢救新冠肺炎患者的性命,而他们自己也在和死神打了无数回合的搏斗。
抗疫物资供应紧张
根据综合外媒报导,意大利国家医师联合会(FNOMCEO)在网站上不断更新逝世的医师名单;截至3月3月30日最新更新名单显示,已累计63位医生因感染新冠肺炎死亡,单是上周就有至少22名医生辞世。
不仅是意大利,世界各国都传出医生和护士确诊新冠肺炎病毒的消息。其中,一些是因社区感染、一些则是从国外感染的输入病例,但也有一些是在治疗病人的过程中感染的。
当然,我们都知道防护装备非常重要,但新冠肺炎目前处于全球大爆发的情况,很多抗疫物资供应非常紧张。也因此,一些医生被迫在欠缺完善防护装备下治疗病人,犹如没有防弹装备的兵士上战场一样。
意大利为欧洲疫情最严重国家,一些确诊新冠肺炎而死亡的医生曾在生前透露,他们在手套短缺情况下仍继续工作。此外,即使新冠肺炎并非一些医生的直接死因,但过劳却是他们殉职丧命的原因。
由于医疗资源短缺,一些医生和护士们被迫将防护装备留给最前线的同僚,并把他们的信任和生命交托给每一位病人和访客;但遗憾的是,并不是每一位病人和访客都以坦诚来回馈医护人员的信任,反之更陷医生和护士于险境。
在这场战疫中,医生和护士成了我们的战士。如果要我们的战士凯旋而归,除了感恩和感谢外,我们能做的就是对他们坦白不隐瞒,同时乖乖待在家,相信这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回馈。
陈仁杰:部长们,救国啦!
不知从何时开始,“救国”成为了政治口号!一个月前,从喜来登行动开始,为期一星期的政治大戏,最终在国民联盟政府成功筹组后拉下帷幕。紧接着下来,我们看见的是,一个总数为70人内阁阵容的出现。
或许是当初打着“救国”旗号的阵营内人才济济,新任首相秉持着“任人唯贤”的宗旨难以做出取舍,因此在“迫于无奈”之下才做出了这么一番决定。就像法国伟大作家雨果所说般,“我们的地位向上升,我们的责任心就逐步加重。升得愈高,责任愈重。权力的扩大使责任加重”。好不容易等到了准备大展拳脚、准备施展抱负、准备化身英雄拯救马来西亚的时候,偏偏遇上了百年一遇的病毒肆虐,“救国”部长们横溢的救国之情无处施展,心中的失落感在所难免。
于是,就发生了一种奇怪的状况,在报章媒体上,部长们出现的次数少之又少,有些几乎是不见踪影,以致于热心网民们在通过社交媒体寻找他们。其实,这不能责怪他们吧!事实上,新政府内也有部长还是属于L牌的行列,在处事方面稍欠火候。
部长选择退居“幕后”
有的通过社交媒体对空姐制服与同婚议题表关注,也对新型冠状病毒死亡率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陷入伐木环保课题中;有的则通过电视节目发表温水杀毒论,种种事件皆引起巨大争议,让人议论纷纷。
或许是看到同僚们的遭遇,或许是意识到说多错多,于是部长们个个选择退居“幕后”,甚至连卫生部的发布会上,很多时候我们只看到尊敬的卫生总监独撑大局,前线指挥工作也由他一手包揽,让不少民众误以为他才是卫生部长。在这段期间,部长们那满腹“创意爆棚”的“救国”点子确实不太实用,毕竟打败病毒才是当务之急,否则一再沦为众矢之的,失去颜面事小,反正“救国”部长们才不介意这些呢,他们担忧的是不能再继续成为部长施展所长,继续为国为民服务啊!
此外,网络上有人发起“捐出一日薪水挑战”以支援在前线作战的斗士们及需要帮助的贫困家庭,网民们也借机呼吁内阁部长们响应,甚至还发起了网上请愿书。这么有意义的活动,部长们怎么会拒绝呢,当然是在时隔数日后,由首相办公室发出文告宣布全体阁员扣薪两个月,薪水尽数捐给抗疫基金。
没想到,这就成为“救国”部长们打响“救国”的第一炮!希望还陆续有来,这样的实际行动,比起在社交媒体上以住家私人健身房、私人泳池为背景,呼吁民众待在家来得更有效!
杨善勇:星岛抗疫,是玩真的
面向新冠肺炎逞凶肆虐,国际大都会新加坡今后的处境,若在虎蹊。新加坡航空公司的文告所示宣布,正是这么一回事:新航和胜安航空旗下147架飞机,有138架因此停飞,酷航的49架飞机仅剩两架继续运作。
万一疫情持续,甚至加剧,新航预期必须开铡,再次削减航班。目前来看,文告说:超过90%原定4月底之前起飞的班机将会取消,因此连累公司之营运,思之自明,迨无异议。
经营一个国家,确实不易。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小岛的治理,也不例外: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建国总理李光耀如此这般走来,后面排队接棒的领导,自然亦步亦趋。
毕竟是个千金重的大家当。经济满目疮痍,市场噤若寒蝉,锱铢必较的新加坡政府不得不大手笔应变。接2月那一回接近200亿令吉的援助,3月跟着发出总值大约1500亿令吉的配套:当中500亿,来自储备金,余下1000亿,则为赤字。
说上来,每月发放国人的资助,不算什么;人命关天,为抗疫故,新加坡是玩真的,立马准备了1700亿令吉,占新加坡国内生产总值的11%,也几乎相等于马来西亚2020年财政预算的六成。
据此推算,救治600万百姓所需,新加坡的国库为每个人头备用3万令吉。琢磨这一系列数据,当可体会事情的非常严重,已经超乎大家的想像。何况,抗疫的投入,从会计的账本说,不算投资,而是烧钱;之后呢?
战争之时,只有眼前,往后的安排,应该怎样,还能怎样,全顾不上了。如果打不赢这一场战役,什么都不必说。只是往后的日子,将会如何,除了抠门,想必只有缝缝补补,将就将就了。
Terence Fernandez:振兴配套不应有歧视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许多方面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不管是危机的规模,人们对疫情后的经济衰退的担忧,而实际上,应对此次疫情的国民联盟政府是在疫情大爆发前一周才成立的。
无论如何,在国民联盟政府中,有经验丰富的政治人物和再度受委的部长,因此人们希望──一些人可能因此谨慎乐观,现任领导人知道他们在做什么。
就医药领域同行的反应而言,除了新任卫生部长拿督阿汉峇峇如憨豆先生(Mr.Bean)的喜感表现外,由卫生部总监诺希山领导的医疗团队在应对疫情和通报工作上都做得很出色。
或许阿汉峇峇的表现,是意图在这疫情局势下,提供点喜剧性抒解。毕竟,在危机中,健全的心理健康也是很重要的。至于如何确保货品供应链不受影响,让杂货商的商架上必需品不断货,我们尚未听到主管此事务的高级部长拿督斯里阿兹敏的说明。
但令人不安的是,有报导指因运输中断或安排的失当,导致一些易腐物品如水果和蔬菜被倾倒毁掉。
不过,另一名高级部长(国防)拿督斯里依斯迈沙比里的官员对此事快速的反应,而部长也再三保证,食品供应充足下,多少减缓了人们对政府不够积极的担忧。而首相宣布的2500亿令吉经济振兴配套则是毁誉参半。
赞扬原因,主要是因为这计划有照顾到弱势的群体──收入低于4000令吉者。在这样的艰难时期,直接给予底层民众现金援助,将确保他们仍然有能力购买到必需品。
国内贸易和消费事务部长拿督亚历山大也保证,其部门将努力确保物品价格不会高涨并防止商家趁机牟取暴利。更为关键的是,确保人们可买到必需品,尤其那些获得政府金钱援助的底层民众。
为了避免社会由于缺乏必需品和现金流中断问题,而陷入如意大利和西班牙的混乱局面,当局必须加强食品供应的安全和可及性,即使这意味着必须切断中介商,而动用国防部队来完成供应。
对许多人来说,暂停偿还贷款措施,的确减轻负担。现金的流动是很关键的。对中产阶层(M40)而言,其收入的40-50%,是用于偿还房屋及汽车贷款的。不过,对于这些介于社会上层(T20)和底层(B40)之间的中产阶级者,他们并没有从经济振兴配套措施中受惠。特别是自雇人士或私人界的雇员。
政府需发挥更大创造力
月薪8001令吉或以上者,将发现他们并没有在经济振兴配套中获得任何好处,但具有讽刺的是,他们缴纳的税款,将用于支付公务员和退休公务员的500令吉援助金。在这方面,政府需要发挥更大的创造力,以确保在经济振兴配套中,没有人遭到忽略。
在彭亨州双溪哥央(Sungai Koyan)区,每月8000令吉的收入,可说是过着富裕的生活。但是对于巴生谷的一家三口来说,这是一个挑战。别忘了8000令吉收入扣除公积金、所得税后。实得的大概是5500令吉。
各项经济报告指出,城市中产阶层,每月能存起来的不到所得的10%。在紧急情况下,这些存款无法给他们太多缓冲。
此外,暂停偿还贷款措施,并不包括信用卡债务。因此,当局是否应该给予信用卡持有人延后6个月至一年的无息偿还期,来帮助他们?还是允许银行收取复利,使到欠款人在6个月后,陷入债务之中?新任银行家财长可能需要对此讲解。或者至少是对私人界注资,以留住就业,这包括减免公司税,帮助企业在未来几个月至一年内,渡过此次难关。在向中小型企业提供的68亿令吉援助中,是有条件的,这包括需至少营运6个月和收入减少至少50%。
首相在经济振兴配套致辞中衷心地说,没有人会受到忽略。他说:“这可能不是您投选的政府,但这是一个关心您的政府。”他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在向这群人喊话。对于许多人来说,他们仍然需要更多的说服力。
国民联盟政府如果成功处理这一次公共卫生危机和随之而来的经济危机,使人们认为,这就是面对着危机中所需要的政府,这将有助于改善其在2月29日夺权后的声望,甚至延长其政治生命。
覃勓温:浅谈李光前企管模式及公益事业
李光前,新马著名儒商,南益公司创办人。1930年界经济萧条,他因为稳健发展也不搞市场投机,而与南洋大学倡办人——陈六使分别称雄星洲。值得一提的是,李陈二人的企管模式有很大差异。学者林孝胜如是分析:“南益公司(李光前)赶上时代,将企业组织,经营方法和企业管理现代化。而益和公司(陈六使)在这些方面却故步自封,与时代脱节。李光前有计划地培养继承人,懂得授权给管理层以及会用人。因此,南益能延续和发展”。
南益对职员的福利也值得一提。它采取终身雇佣制,除非职员舞弊营私或犯下严重错误,公司才会请职员自行离职。在这制度下,南益为了照顾老员工的退休生活,也让这些老臣每月领用半个月薪资作为养老金。有趣的是,它们还有“居者有其屋”的福利——南益以免息贷款方式,将三年的薪金总数额借给员工购买房子,让每一个南益职员都有自己的住房。李光前于1952年在新加坡设立李氏基金。1960年及1965年又分别在马来亚和香港设立分支机构,每年捐资为数可观的赞助发展科研、文教和慈善事业,尤其在教育方面。据李氏基金近年捐款资料(1992年—2015年)显示,受惠机构包括2005年新加坡国家图书馆6000万新元、2011年新加坡保健集团器官移植中心500万新元及2013年吉隆坡坤成中学500万马币不等。
此外,李氏基金的助人发给,也是不分种族的。李光前本人就曾在新加坡捐建了一所印度中学,在马来亚也捐建一所伊斯兰学院。其胸襟气魄,可见一斑。有一次他在接受《星洲日报》记者访谈时,就阐明了新马地区实行多元文化的可行,并否定“强迫文化”,认为“文化只能交流、互换,而强迫接受只能引起反感”,甚至还指出“星、马的教育设备,在东南亚可谓首屈一指,而位于东西方交通枢纽,融合阿拉伯、中国、印度及西方文化于一炉,宛如联合国之缩影,耳濡目染,源远流长,人物优越,世罕其匹”。如此不以小格局自居的思想,即便用于今日也不限过时。
聚集财富贡献社会
1967年,李光前不敌病魔逝世,享年75岁,而家属也按其遗愿举行了简单而不铺张的丧礼。当时,新马各大报章皆以巨大篇幅刊登其唁电及悼文。时任新加坡总理李光耀也在其唁电表示:“李光前先生是我们社会中受人尊重的一员,这不仅是因为他聚集的财富,更由于他对我们的社会进展所作的贡献,尤其在教育方面”。
出殡之日,穹苍落雨,层层相叠的乌云笼罩新加坡,但现场6000人的送殡队伍仍不改颜色,坚持送殡,场面悲壮。其逝世后的哀容,体现人们对他的无限敬佩与高度尊崇。
人物书写须有其回顾及前瞻。李光前对新马华教及公益事业贡献令人肯定。但除了增建校舍、常年捐助外,他是否曾为文化建设作出了播种的工作呢?
学者胡兴容为此总结:“如果我们站在一个更高的位阶来作审视,将文化建设聚焦于提高群众对政经文教方面的认知,以及推动民间文化的传承,那么李光前在这方面也许是有所欠缺的。然而,我们在观察一种文化现象或社会问题时,事实上乃不能脱离历史时空发展的规律。李光前出身的年代从清末到民初,一直到经历两次世界大战,耗尽大部分人的时间与精力,能生存活命已属不幸中的大幸。对于基本的文化建设在吃饱穿暖尚成问题而未能解决之前,自然是无暇顾及的”。
因此,若说李光前除了教育之外,对文化建设工作没有重大的影响,出于历史原因也情有可原。
【独角兽】什么都能众筹?
身为众筹平台的经营者,早些年有很多朋友,或朋友的朋友,尤其是当需要资金的时候,见到我时总像见到浮木,都认为我能帮他们集资或解决财务上的难题。害我总觉得自己像是散财爷一样,被大家看待。
众筹平台是一个集资平台,也难怪大家会带着这样的心情和我互动。然而,是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众筹呢?众筹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即然是集资,那么也可以这样认为,几乎什么都能众筹。只是做为平台的我们,有各自的专注和法规。如果能按基本分类来理解,那么大家在寻求集资众筹平台时,也可以相对地找到更适合的管道和更有效地集资。
我们可以从集资/众筹的目的来理解基本分类。一般集资是为了解决财务困境,如果是公司的现金流问题,众筹后也能在短时间能还钱,建议可以选择债权众筹(也称P2P)。但若是公司要扩张,需要运营/行销资金,而且可能会有数次集资来大事发展,或短时间内没办法快速还钱的话,建议可以选择股权众筹(也称ECF)。这两类平台在大马都归证监会(Securities Commission)监管。
当然,也有可能有些朋友众筹只是单纯想要帮助一些有而要的人,那我会建议尸可以选择捐赠众筹(Donation Crowdfunding)平台。最有趣的,是一些朋友有一些想法,也能把Prototype(测试原型)做出来,只要能集资/众筹到资金便能量产,那么产品众筹(也称回馈众筹Reward-Based Crowdfunding)便非常适合了!
如果有这么多平台能协助,什么都能众筹,应该是真的啰?!
众筹是集资的好工具,主要是因为透过网路。而网络又是大家能经营粉丝(志同道合的人)的地方,因此一旦发起众筹活动,粉丝(即客户、准客户、认同理念的人、认同你的人等等)便成为成功众筹的关键。由此不难理解,选择对的平台后,众筹的成功与否,还得看看发起人过去经营粉丝的力度,经营得越好,成功众筹机会越高!
如果你也想众筹,什么都能,选好平台,经营好粉丝,众筹便在弹指间。
光华日报(言论)
新官废言/文:王孙文
电台每天都在报新冠肺炎,新冠肺炎,新冠肺炎,一天报了数百次,数千次吧!
相信有耳朵的人都听懂电台主持人的口语,新冠肺炎感染非常棘手,请大家务必远离人群,不要被它看上!
当大家都懂得政府的呼吁,首相的呼吁,国家元首的呼吁,还有天天出现银幕几次的诺希山,卫生部总监也苦口婆心在要求,不要外出,留在家里。
新政府或许没想到获得执政权后,就得面对残酷事实的挑战,全球都无法解决的新冠入侵。新上任的官老爷更莫名其妙,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我这个部长需要做什么?我这个副部长要处理什么?因为,部门的教科书没有写到新冠肺炎,更没有教新官如何解答记者提问,如何面对一大堆媒体的访问。
所以,事到如今,我们看到那几个部长站出来解答问题。当然,我们也懂得非常时期,是由国安理事会处理这些问题。可相关部门的部长,到底他们懂得自己应该做什么吗?
笑纹不是讽刺,而是遗憾还没领过部长薪金的他们,很不幸在此时面对了全球最恐惧的病魔。而且,全马人民对于新政府的厚望是失望和捉没球,到底这个政府要如何解决疫情的感染。
很多人在骂,换了政府,引来疫情。其实,这一场疫情大爆发与前朝细细相关,勉强地说,前朝没想到大爆发会是如此恐怖。
犹记得,几个前任部长、副部长都觉得不需要禁止大聚集,还觉得军警应该不需要站岗。可没想到,马来西亚的防范工作,竟然被不靠政府津贴的大城堡清真寺大集会给弄坏数字报告。
看到某特别报道,才发觉此城堡的宗教教育不跟政治挂钩,更不理你是谁?大家都是传教士,地位几乎都是一样的。他们在里头的三天两夜就是挤在一起睡、吃、学习教义。他们之间,还有些是不看手机,不看报纸,不听新闻。
这与新官的几位好相似,什么议题都牵扯宗教教义。什么事务,都得以教义来解读,或执行。对笔者来说,这些宗教坚持分子没有错,只能说与社会不挂钩,跟不到现实主义的马来西亚。
唉!笑纹不想叫新官捐出三月薪金,因为他们都不懂自己一个月会拿到几万块钱。不过,笑纹倒向呼吁朝野国会议员将三月津贴捐给卫生部新冠基金,让我们一起跟病魔开战。
而不是拿什么Milo (注:美禄)箱跟公众要钱,跟大家说政府的钱不够用。却委任了数十位的新官来开销人民的血汗钱。
卫生部长 你在哪里?/文:叶汉荣
今起又进入另一关键14天,阴暗地带被忽略的边缘人,如何求存?如何在黑沉沉陋巷,让阳光替自己开盏灯?
草木皆“病”,“明”的开不了工,“暗”的也惨淡。
这区廉价酒店和后尾路,是槟传统“炮场”,从早期辉煌到现代没落,若目标相中价码谈妥,便可你情我愿性交易。
一名身材样貌姣好、懂操简单华巫语的越南“小姐”感叹,过去14天她近零收入。
她说嫖客多为熟客外劳,禁令后大家不出门外劳开不了工,吃都成问题了!
想到家乡高利贷,母亲和女儿生活费,虽心慌但乐观的她自嘲说,形势所逼或不再卖肉,转行去餐馆洗碗。
流莺除面对取缔,嫖客源复杂,疫情飙高分分钟中招。
身经百战的她说,只要不被新冠相中,她会走出陋巷。
套用联理所说,手停口停,总好过:心脏停。
* * * * *
“我已几天没吃饭…”
游客禁足本地人不出门,三轮车厢空荡荡零收入。
光华感性记者朱嘉俊骆慧芬,除以同理心温馨报道,更发动同事各出10元,买饭给“人车伯”吃,薪水不高但义字当前,大家二话不说掏钱响应。
给他们大拇指,心手一致够侠义,28包鸡饭送到三轮车夫手上,那绝对是“最香的鸡饭”!
善举出街引关注,槟政府将人道援助,包括睡五脚基巴士站的街友。
人情味,地球软实力,最美力量。
* * * * *
没这道抗毒长城,更多生命将在新冠魔咒下停止呼吸。
通宵值班工作过劳,医护员倒在椅上呼呼入眠,有些直接躺在冰冷地上睡着。
一人道精神咖啡馆东主目睹这幕,每天送80杯免费咖啡,给前线员提神作战。
咖啡师朱锦程说,有天他送咖啡到集合点,接收者欢天喜地,“这是咖啡吗?医护员渴望你们的恩物呢!”他有种莫名感动,这是金钱难买满足感。
生意剧跌但老板豁达看待考验,为冲锋人做些事,这份诚意已远超一杯咖啡价值。
一个正念、一包鸡饭、一杯咖啡,虽微不足道却意义深长。
* * * * *
自变天敬业乐业的前卫长祖基菲里下台后,卫生总监诺希山就扛起严峻抗疫重担,果敢指挥属下作战,切断传播链,建方舱医院防更坏疫情。
看他一脸倦容仍频密开新闻会,冷静正面更新数据,熟络专业分析当前状况,有问必答。夜深人静他还在发推文,叫人钦敬。
卫生部是当下最忙碌最头痛部门,人人都在这时刻为国献力,人民不期然要登“寻人启事”,被温水烫伤后如人间蒸发,卫生部长阿汉峇峇你在哪里?
借问口罩何时有/文:书灵
日前,我到某药剂中心添购日用药物时,排在我前面的华裔中年男子对药剂师这么说,在新冠肺炎病毒的危害和超强传染的疫情下,我们还得坚持生活,必须采取预防措施,避免一切传播的可能,保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但普通人买口罩已经很难了,可以说是一罩难求,怎么买到口罩确实是个难题,价格更是五花八门。说到底,借问口罩何时有?
口罩是新冠肺炎疫情中最为迫切的防护物资,口罩短缺也是这次疫情中遇到的困难之一。突如其来的疫情,一时间闹得人心惶惶。不由将其和SARS相比,已证实会人传人。虽说会人传人,但只要大家做到知己知彼,并做好防范工作,就没有必要过于恐慌。
全球的口罩生产和出口有一半是中国。疫情之前的最大产能是每天2,000多万片。随着疫情蔓延,口罩的需求量爆发式增长,短期内供需矛盾明显。为此,中国已扩产5倍以上,并号召各界齐心协力,优先保障口罩企业用工、资金、物流、关键原辅料供应等需求,全力推动口罩企业开足马力生产,口罩的产量才增长到目前的日产逾1亿片,但供需依然不足。新冠肺炎疫情已扩散至全球100多个国家,许多国家已无法满足口罩需求。一些国家因口罩供需不足,已要求重复使用口罩。试问到底须要多少口罩才能解决口罩紧缺问题,满足人民的需求。
追根究底,当民众感到害怕焦虑时,他们就会争先恐后抢购口罩,有者更甚,倾向于“囤积”口罩,导致口罩销售暴增而缺货。无良商家更趁火打劫,囤积和抬高口罩价格,牟取暴利,大发“灾难财”。正当口罩产量不足,有些国家甚至还对口罩出口采取管制措施,使全球“口罩荒”加剧。
专家痛斥囤积口罩的人自私自利,他们的所作所为使口罩短缺的状况恶化,且较贫穷的国家更难遏制新冠肺炎疫情扩散,危害整个医疗保健系统。那些有真正需要口罩的人,却买不到口罩。有鉴于此,业者必须尽快增加供需,松绑出口管制,并采取措施打压囤积居奇。
世界医学协会表示,当今之计应重新思考口罩供需链问题,口罩生产不应依赖中国等少数国家。该协会希望各国政府能在主要市场设厂生产。与其一窝蜂“跟风”戴口罩,倒不如加强自己对新冠肺炎的认识,更注意个人卫生和健康状况,提高个人免疫力,并正确和更负责任戴口罩。
一起挺过第二阶段行管令
我国对抗新冠肺炎的行动管制令将于4月1日开始进入第二阶段,未来14天将决定全国人民参与的抗疫行动是否取得成效。
为了不让众人在行管令1个月的辛苦付出最终化为乌有,政府已经将行管令升级,除了更严格限制民众出入、缩短采购必需品时间,更加严厉的执法,将没有理由外出,还搞群聚者直接控上法庭,给予严罚,更对出现多宗确诊病例的地区进行封锁。
柔佛新邦令金两个甘榜,雪兰莪乌鲁冷岳双溪镭21至24英里两个原住民村及5个马来甘榜相继需要接受加强版的行动令管理,警方严阵以待在这些村庄和甘榜出入口设路障管制。
除了甘榜和原住民村,吉隆坡市区拥有502个单位,3200名住户的City One大厦,也因为出现17人确诊而被封锁,接受升级行管管理。
军警,民防部队与卫生局官员,周二上午也各别调动人手到场,将所有进出大厦的路段封起,住户不准离开该公寓,访客将不被允许进入。
双溪镭村庄和City One的加强版行管令期限都是到4月13日。当局说明,封村、封楼是让当局可以挨家挨户追踪病例,切断病毒的传播。
虽然这段期间,政府会给被禁止外出的居民供应食物,居民也获允许下单订购外卖食物。不过,除了食物供应,当局有必要给受影响居民更多的资讯,特别让居民的情绪得到安慰,让他们不会因为在这段时间,因为完全被禁止外出而陷入绝望和恐惧,影响心理健康。
在行动管制令进入第二阶段后,政府除了更严厉执法对付不听劝者,也不应该忽略居民的心理需求,提供更多的正面资讯,让大家都可以看到未来的希望。
禁足令,猫捉老鼠的游戏?/文:胡一刀
抗疫期间,本地两首改词创作,讽刺意味颇为吸睛。
其一,苏维胜唱的《隔离症候群》:“有人总是喜欢偷偷出去,希望mata没有注意,越危险越觉得有趣。”
其二,陆玟静唱的《他不懂你的话》:“叫你stay home呆在家,跑步怎么啦,健康你懂吗,谁家的爸爸?他不听你的话,他要喝茶,他坐到收档你吹得他涨吗?你不懂他的话,当他唱歌,又是他说可以去打包,搞到三餐都要往外跑,无端端又要被警察捉。”
禁足令已进入第二个14天。政府宣布了第二阶段行动管制,严厉实施行动限制或禁足令,便利店、超市、餐厅、油站及外送服务,限制在早上8点至晚上8点营业。
其实,人的适应能力还是很强的,在家呆一个月不出门会抽筋、会憋死吗?
胡一刀觉得尚可适应。或许,唯一不舒服是不能出门晨走,现在只能改在家里范围晨走,而且仍可保持每天走一万步呢。
然而身边朋友,大多处在一种无形的焦虑中,不出门就好像发了大病一样,甚至比得了新冠病毒更严重!胡一刀老家所在的新村,几乎不见有警队站岗或设障,起初还有朋友偷偷溜去晨走,果然是“越危险越有趣”?
而后大家都乖乖留在家里。很简单,随着警队宣布,即便住在围篱社区居民,到屋外跑步一样受对付,加上专科医生槟城公园跑步被控,晨跑友想不乖乖遵从都不行呗。
此前警队声称,行动管制之初,仍有10%人不遵从管制令,后来逐渐改善增至97%遵从。可是,何以被逮捕违反者却日有增加?比方单单329一天,便有828人违反管制令被捕。
不免狐疑,这些不能待在家的人,为啥漠视或挑战管制令,随心所欲出门无所事事游荡?莫非,偷偷溜出去,比偷情更刺激,比偷吃更有成就感?哎呀呀,不安于室的人,你吹得他涨吗?
于是,就像猫捉老鼠游戏,当警队设路障检查,他们就想法子躲开,但上的山多终遇虎,当场被捉包的奇形怪状,包括跑步、踢球、钓鱼、赌博、放风筝、训练鸟儿,甚至在海边庆生、树下抽烟、凉亭聚众喝酒都有。
一句话,违反管制令被捕的各族大有人在,除了一批116名聚在回教堂的祈祷者,还有前往清明扫墓的华人被控。
有某个疯传视频,是一骑摩托印裔大叔,警察问他晚上出来干啥,大叔答他必须喝酒之后才能睡觉。结果他被放行。
最神其中一人“带婴儿出来散步”,还有一人出来交食谱给朋友,结果被捕。你别笑,在槟城某渔村,一名在码头无所事事的渔夫,发现有警队突然前来检查,一时情急之下跳海逃走。
没有最神,还有更神。被警队拦截的违规者,不少以买粮、买药物为由推挡,有人每天出来只为打包一份咖啡,但有一人被识穿一天出门四次买粮,次数之繁即连站岗的警察都认出他了。
当然打包是被允许的,关键在有些人打包好了,与其他来打包的人站着吹水,似乎少讲两句会吃亏会抽筋。哎呀,再这样下去,全马有可能一律禁止打包,就如彭亨某些地方禁止那样。妖,这是大家想要的吗?
抗疫期间,违反管制令者,可在《刑事法典》阻差办公条文下被控,罪成可判监两年或罚款一万或两者兼施;又或在《1998年传染病防治法令》下被控,罪成可判监6个月或罚款一千或两者兼施。
然而你说他们怕吗?感觉上,很多人还是不怕,你看很多路上仍是车流,既然他们不怕新冠病毒,或许可以送他们上抗疫前线?
有一张疯传照片抨击“乱出门的人”,出门前先想好吃哪一样:一皇家咖哩饭、二医院餐、三元宝蜡烛!虽然有点毒,却反映大多网民意愿,支持管制斩断传染链,痛恨那些出门游荡的乱人。
即便是猫捉老鼠的游戏。可是,别幻想自己总是Tom & Jerry那只老鼠,一厢情愿以为猫永远捉你不到。说破了,你不过是过街老鼠。
一粒老鼠屎,搞坏一锅粥。切记切记。
中国报(评论)
陈丽玉:多功能老公
最近大家都没什么心情,就聊点轻松的吧。
比如说,现在由男士负责采购和买菜这件事。
政府规定,行动管制令实施期间,只允许“一家之主”单独出外采购日常用品,包括上巴刹买菜,所以,现在是男士们变成了“多功能老公”。
采购绝对是一门学问。
哪个超市有大减价、哪个巴刹哪一档的鱼肉菜比较新鲜、哪一档比较老实、哪一家杂货店老板会特别给你折扣、冷门的东西要哪里找……都是学问啊。
好了,很多老婆现在去不了买菜了,换老公上场,诸位老公又懂不懂这些学问呢?
结果网上就传出老公们,在采购期间打给老婆恶补的照片,传出笑话来。
老婆有列采购清单还好,老公就跟着清单去搜寻张罗,好像玩手机游戏的Mission一样,完成任务后,说不定会有成功感。
但慢着,完成任务是一回事,东西有没有买对又是另一回事。
这项任务殊不简单,如果你是新手的话。
比如说,老婆的清单其中一项 order写着:酱油一罐(超市)。酱油有分很多种,不是开玩笑,真的有人分不清“晒油”和“生抽”的。
本来老婆是要买生抽的,结果老公买回来的却是晒油, 然后跟老婆说,两个的瓶罐都是黑黑的嘛。
老婆清单的另一项order写着:豆腐(巴刹)。
老公在保持一公尺社交距离下,好不容易排队进到巴刹,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豆腐档口,马上直接转告老板娘老婆的order。
待遇不同
老板娘会细心的问,你是要日本豆腐、本地豆腐还是豆干?豆腐皮、豆腐卜要吗?平时没有采购经验的老公,就会开始怀疑自己对豆腐的认知。
可能整个档口,他比较有信心不会搞错的,只有豆芽。
除了猪肉鸡肉比较简单,但也还有分肉的部位,鱼啦、菜啦都有很多种;比如说姜,就有分老姜、生姜、黄姜。
叫老公买生姜,却买了黄姜回来,弄到老婆手黄黄,弄完一边洗手一边洗你。
当然,每个老公完成任务回到家,待遇是有不同的。老夫老妻的,当老婆看到生抽变晒油,就会开始施展“音波功”,碎碎念到外太空去。
如果是新婚燕尔的小夫妻,老婆看到豆腐变豆干,不会念你之余,还会给你爱的鼓励,然后把原先的豆腐菜谱转为“豆干飨宴”,你一口我一口,几sweet。
戴美清:小老板望梅不止渴
芙蓉办事处高级记者
首相慕尤丁宣布“关注全民.提振经济”配套时举出“凯雅大婶”(Makcik Kiah)例子,让人民“凯雅”(kaya)了吗?
总值2700亿令吉的经济配套,有一半用作人民福利,有人欢喜有人愁,中小型企业已发出怨声。政府没有对症下药,扶助身历危机的老板们。
政府号称分配1000亿令吉支持商业和中小型企业,却没有具体地化解业者所面对的危机,许多中小企业就算望梅也止不到渴,反而已开始伤风咳嗽,再没有药止咳,牵连的将是百万人民的饭碗。
中小型企业在马来西亚经济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占国内生产总值36%,就业市场超过50%,新冠肺炎风暴对该领域造成的冲击,在行动管制令之前已经开始,而管制令的实施进一步勒紧业者的咽喉。
政府近日出台的经济配套,更像大选预算案,对人民的短期利益投入太多的心思,却对人民长期饭碗顾虑的太少,倘若有一半中小型企业支撑不下去,失业浪潮冲击甚广。
走回旧路
面对新冠肺炎这项全球挑战,企业或人民都有责任与政府共度时艰,政府该做的是对抗疫工作到位,防止医疗崩溃,因为全民更希望疫情带来的动荡尽早结束,让人回归正常生活。
凯雅大婶拿了7864令吉,可以支撑2个月的生活,那只是灾难时期的安慰与短暂的快乐,国家原本就有了扶贫政策,振兴经济配套对目前情况只是锦上添花有余,雪中送炭未至,况且在管制令期间,人民基本上对粮食的需求已有所调节,多派钱多购物,对控制疫情没有好处。
在这场重大灾难疫情中,政府似乎错过了引导人民与国家共度危难的机会教育,走回国阵爱派钱的旧路,还把人民的饭碗推到了悬崖。
邱仁杰:欣见警民关系更紧密
发展警民关系,是各国和地区警队的要务之一,香港警察架构下,就设有警民关系主任职位。
良好警民合作关系,能令警务工作更有效率。社区警务的推行和落实,提升了警民之间的信任度,警民关系的加强,令警务工作更能切合人民需要。
反之,如果警民关系破裂,人们不相信警察或仇警,就会严重威胁到国家安全,警队的警务政策,就不能有效落实。
要建立全方位与经得起考验的警民关系,是有一定的挑战和难度,例如当一个国家或地区出现激烈政治漩涡时,警民关系就会受到冲击。
事实上,政治和社会矛盾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会影响警民关系,这种例子,在一些国家或地区都有例可循,例如香港。
我国警队也曾在处理净选盟集会的执法行动时,受到同样的政治漩涡冲击。
此外,如果不能为群众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出现警队纪律操守问题等等,则警队的自身问题,都会对警察形象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伤害了群众感情,疏远了警民关系。
最近我在思考着新冠肺炎疫情下的警察与人民的关系,报章和网络上,有各种各样和许许多多感人的警民互动暖心之举。种种个案,反映出了在危机时刻,人民仍然对警队存在信任。
我注意到的新闻个案就包括:(3月19日)值勤警员没口罩,华裔女子即时送上半盒口罩、(3月21日)居民体恤响应号召,口罩挂门前捐巡警、(3月23日)缺货买不到口罩,男子送警员口罩值勤、(3月25日)“你买不到,我送给你!” 警察贴心赠口罩、(3月27日)“警要买车后座医用手套,贴心司机:我送你”等。
带来契机
这种警民关系和谐互动,有助提高前线警察部队的士气、提振精神、当警民都同心,有了广大群众的信任,危机管理工作才能有效。
而且,这些警民关系和谐个案,为日后研究我国的警民关系政策,提供了参考价值,也对日后政府和警方在制定警民关系政策或新的警务理念时,提供参考个案。
如果善用这些个案研究,这也许能为日后推动和促进更好的警民和谐关系发展,带来契机。
疫情过后,警队有必要认真分析这些个案,并逐步消除影响警民关系的不利因素,努力提高群众对警察的满意度,这对加强警队建设和建立密切警民关系,至关重要。
高佩瑶:你有正确丢弃口罩吗?
新冠肺炎自爆发以来的4个月间,大家忙着治疗患者、寻找感染源、防堵传染扩散……另一波环境灾难也悄悄酝酿。
上周起,社交媒体上开始流传蔚蓝海洋飘散口罩的照片,日台媒体报导口罩乱丢街头的新闻,手机群组也涌现口罩污染的讨论,担心口罩废弃成为防疫一大缺口。尽管如此,我国媒体却处理低调,政府无暇兼顾,而最该关心的环境部更完全没有声音。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终于受不了了,于上周发布文告,呼吁全球政府正视口罩污染人类健康及环境的问题。该署强调,废弃口罩应归类为高传染性医疗废弃物,严格按照《巴塞尔公约》的〈友善环境生物医疗及健康照顾管理指南〉处理,即在收集、储存、运送及丢弃至焚烧的整个过程中,以严密独立的方式管理,避免混杂其他垃圾增加交叉感染的风险。
有人听到了吗?中国作为疫情爆发最早、口罩消耗最多的国家,采取医疗垃圾规格专门处理,例如武汉在社区各处设置“废弃口罩专用收集箱”;北京在各街道“单独收集”,并开出重罚严惩随地乱丢口罩行为。
我们呢?电视每天重复着某主播教授如何正确戴口罩的宣导影片,最后请大家将用过的口罩由内往外折,再放入塑料袋中丢弃。某英文报上周访问了固体废料管理机构总监,也教民众把用过的口罩由内往外折,再用纸巾或纸张包起丢弃!但丢去哪里?没人告诉我们,结果大家都乖乖的将之当成一般垃圾丢进垃圾桶。可以想像吗?在已难以追踪病源的此刻,病毒可以在口罩上存活6到9天,我们的处境如何?
如何减少环境冲击?
另一个大问题,是庞大的口罩废弃为环境带来的沉重负担。试想想,一个三层式医疗口罩只能戴4小时,每人每天至少丢弃2个,加上包装的塑料袋,那全国3000多万人的废弃量是个多可怕的数字啊。更何况,医疗口罩的主要材料是不织布和布纤维,都是需要百年才能自然分解的聚丙烯塑料。大家如果没有忘记,去年政府可是卯足劲推行减塑运动啊!口罩再这么丢弃下去,眼看就要功亏一篑!
可是,口罩真的不能回收再用,在这防疫关键时刻,该如何减少环境冲击?我们不能不用,但可以试着减量。例如,依据感染风险程度佩戴不同类型的口罩,将能过滤病毒的医疗口罩留给感染高风险群,像医护、老人、体弱者、孕妇、记者及必须曝露在人群中工作者等,其他大部分民众佩戴可清洗及重复使用的布口罩,夹层加上滤材,这样就能大大减少口罩的使用了。
更重要是,减少与他人接触,口罩使用的机会就更少。所以,为了自己,为了环境,最实际做法还是:Duduk diam-diam di rumah。
孙天美:为什么一定要李正皓和关键时刻道歉
台湾东森新闻台时事节目“关键时刻”的嘉宾李正皓,在节目中对马来西亚在新冠肺炎的防疫做出不实说明,在马来西亚网友、媒体和政治人物的压力下,终于在3月30日,连同主持人刘宝杰在节目中向马来西亚人道歉。
有些朋友对此事嗤之以鼻,认为小题大作;有人说他早已不看“关键时刻”,大家不需要对嘉宾说的话太在意;也有人调侃说马来西亚网友对李正皓的抗议,无端捧红李正皓。所以,为什么一定要李正皓和“关键时刻”道歉?
新闻节目的责任之一,是传达正确的新闻。世界很大,没有任何一个人有能力接触到全世界,所以我们靠新闻来了解世界。这当中,很多阅读人会因为他们对认同的节目和新闻工作者,产生“专家”的印象,轻易相信对方;当然有学者主张阅听人必须有能力判断媒体人所言孰为真假,可是独立思考的前提需要大量阅读,在如今生活节奏飞快的社会,我们并没有多少时间读书。因此,新闻更不该为了争取收视率和发行量,疏于查证或报导及制作哗众取众、非为真实的消息,扭曲大家对这个世界的认识。
要求道歉是必要的
在YouTube有200万订户,每则视频动辄数十万计的“关键时刻”,对全球华人社会有很大影响力。当然,任何人都有选择看或不看任何媒体的自由,不过若有媒体做出荒诞不经的新闻或论点分析时,则不应视若无睹。在网际网路发达的现在,我们已步入全球性公民社会。我们或没有能力查证所有媒体做的所有新闻是否荒腔走板,但对于我们切身的报导则有能力做出某种程度的把关,只有我们勇于揪出媒体的重大错失,才不会成为散播假新闻的帮凶。
如果此次事件马来西亚没有全民不分种族的站出来捍卫事情真相,先不用说收看节目的观众,被误导马来西亚在疫情防治上已经失败;试想那些在国外因故无法回来的马来西亚人,收到朋友转发的李正皓片段时,会有多么担心在马来西亚的家人。因此要求李正皓和节目道歉是必要的,不只是为了澄清新闻的错误,也是为了让对方知道,没有查证的新闻对所有人造成的伤害,包括他们自己。当然,也是要为知道这一事件始末之人,设下一个勇于检举错误新闻(或假新闻)的榜样。
刘永山:不要杀掉会生金蛋的鸭子
国盟政府推出第二个经济振兴配套,简称爱民经济配套,大撒2500亿现金。实际境况是,政府只不过派发250亿令吉现金,这包括时任临时首相马哈迪上个月宣布的200亿令吉配套,剩余的都是贷款和豁免赋税的账面金额。
我不明白为何此次配套对中小企业的着墨并不多,以致中小企业业者现在不再是怨声载道,而是骂声四起,甚至连媒体的报导也无法承载所有他们的怒骂声。
有多位经常在平面媒体对外发言的中小型企业头头,数天前在社交媒体面谈直播,对此次配套的批评比希盟还要苛刻。
然而他们的怒骂并非没有道理。配套中最引人瞩目的就是中低收入的家庭或受雇人士可获现金补贴,然而许多中小企业认为发放的方式就是一个幌子。
员工如果要享有这笔现金补贴,雇主必须先先预支这笔钱,然后跟政府征领,条件是雇主必须证明其收入在一月份下滑50%。
这个也是另一个幌子。到底收入下滑50%是以哪一个月份做比较?雇主即使预支了这笔钱给员工,可是过后他们要花多少时间才能向政府领回这笔钱呢?
为何要以一月份为准呢?马来西亚的疫情在一月份根本没有发酵。一月份正值开学和筹备农历新年,商家小贩如何会收入下滑50%呢?
因此,许多中小企业认为这个配套中看不中用。超过98%企业是中小型企业,其中76%是微型企业,20%中小企业是女性当家,将近90%企业从事服务领域。中小企业也是马来西亚最大的雇主。马来西亚的GDP也是由中小企业撑起半边天。
换句话说,协助中小企业等同于协助马来西亚雇员和女性。
对谁都不是好事
马来西亚经济研究院预测,今年国民生产总值将会倒退2.9%,即负2.9%,我国预料将失去240万个就业机会,其中67%是非技术性就业机会,平均家庭收入也将锐减12%以及消费支出锐减11%。
该院也估计政府每延长两个星期的行动管制令将导致国民生产总值萎缩3%到4%。国际燃油价格持续跑低,国油的派钱能力肯定大大折扣。
马来西亚经济研究院建议政府让消费税以更低的税率重新上路。
这个药方让人相当担忧,国阵政府推行6%消费税被批评体无完肤,不是因为消费税的本质,而是缺乏透明度的退税机制。
现在掌管政府的有一部分是国阵回锅的部长。他们当政下的透明度又会有多高呢?
不管是国阵政府还是希盟政府,政府一向以提供资金援助的方式来直接协助中下阶层人民。今次政府何不破天荒第一次直接为中小型企业送金送银?须知中小型企业宛如会生金蛋的鸭子,如果他们倒闭或裁员,雇员失去工作,政府失去税收,这对谁都不是好事。
甄子曰专栏:控了W医生后
W医生被控,让人意外。
全案进入司法程序,不宜评论,但公道话还是要提一提。
时间往前推,当时,限制令伊始,一片混乱,许多大小事,政府一时都说不清,与当下情况大大不同。
初期,教育应当大于教训;后期,更多指示出台,管制令各种限制,已清清楚楚又明明白白,这时,教训就要大于教育,尤其对明知故犯,把限制令当耳边风者,当罚该罚无异议。
W医生是在3月19日,也就是管制令实行隔天,独自在公园跑步,被执法员劝告回家时,双方发生争论。
坦白说,看过现场视频的人,不难理解,社会的积怨(族群/地位/教育等)是从何而来。
朋友直言:“难怪XX人有时很讨厌X人。”这话当然有不对之处,却是许多人看了视频之后的心声。
若以W医生案为“祭旗”标准,执法单位有得忙了。
那些把限制令当“先吃令”、群聚祈祷、举家回乡的人,同样阻差办公,同样涉嫌播毒,一堆“W医生们”排队上法庭,长过巴刹人龙。
非常时期
警方已疲于奔命,司法资源也是有限的,应当把力气用在对的地方。
大马不是警察国,这对警方不公平,警方已经很累很忙了。
对老百姓也不公平,社会向来追求的是公平正义。
洪伟翔:席卷大马的李正皓之乱
上星期,一位名不经传的台湾政治人物及电视“名嘴”,在节目上说了大段造谣污蔑我国新冠肺炎疫情严重、抗疫不力的说辞,而使得这远在千里之外的事情在我国炸开了锅。
李正皓先是拿一个演习视频来看图说故事,抹黑我国连逮捕匪徒都要全副武装带上口罩(影射我国人人都可能已被感染),还说我国疫情已严重到非政府可控制,不止医疗资源严重不足,还说遗体已多到来不及处理,只能随便路边埋一埋。
事实上,他作此结论的所谓“证据视频”,其实是我国首位疫情逝世者被埋葬的录影,不止所有人遵守伊斯兰教规也全副装备,且埋葬地实是在墓园而非路边,由此可见李正皓信口雌黄的严重程度。
请“名嘴”填满空档
如此弄虚作假、毫无根据、进而严重贬低了我国防疫努力和真实情况的评论,在传到马来西亚后,即刻就让全国人民同仇敌忾。李正皓的面书也马上涌入许多愤怒的大马人,有者对其言论进行反驳、指正,也有人谩骂辱骂攻击他,令其本来不太多人留意的面书专页,在一天之内就增加了数十万个评论,蔚为壮观。
其实李正皓不过是一个小到不能再小的小人物,虽说是政治人物,却从来没有中选过,在今年头的立委选举中,其在新北市第八选区的参选成绩更是差劲,仅获得约6%选票而低票落选,这样的成绩放在我国,可是连按柜金都保不住啊!
此外,其经常上电视讲话的“名嘴”身份,在台湾更是普遍至极。盖因台湾有许多类似《关键时刻》这样的谈话性节目,因节目制作成本低,只要在棚内录制再请几个通告费台币数千(马币数百)的所谓“名嘴”上来谈话、争论、吵架,就能填满一到两个小时的空档。所以这样的节目和名嘴,在台湾根本就是多不胜数啊!
正因为此类节目在台湾非常多,加上台湾社会尤其在言论之上极度自由,为此基本上这些名嘴在节目上都口无遮拦,不管是外星人、宇宙之谜等内幕,还是著名政治人物的前世今生(还煞有介事地请灵媒来谈前世),使得此类节目的公信力本就极低。因此可以说,对大多数台湾人而言这些节目不过都是当笑话或娱乐节目来看,根本就不会放在心上。
团结全马国民能量
因此真的不必太将这小人物的言论放在心上,除了可以去纠正、点出及要求他道歉外(李正皓在30日晚已在电视上正式道歉),实不必太放在心上,更不应上纲上限牵扯到整个台湾或其他台湾人,如此不单只显得小题大做,更表现出对人不对事、心胸狭隘和不理智的一面。
李正皓已经正式道歉,此事也该告一段落。但比较令人意外的是,这“李正皓之乱”竟成了羽球之外又一个团结全马国民的能量,大家不分种族、宗教、肤色、政治观点,一致接力到李正皓的脸书专页对其进行炮轰批评,进而迫使李正皓最后真诚道歉,说不感动真是骗人的。
真心祝愿我国各族人民在往后都能如此精诚团结,一同为国家的未来而努力,由此则是国之大幸啊!
神仙难自救──取自网络
众神仙在天庭聚集开例会:
玉皇大帝问:很久没有见千手观音,有没有他消息?
回答:他仍未洗完手啊……
玉帝再问:四面佛在哪?
答:他不够口罩啊……
玉帝又问:二郎神哪里去?
答: 他找不到第三只眼的保护镜呀……
玉帝甚为不悦,说:还有谁未到?
答:关公面红疑似发烧,自我隔离中……唐三藏取西经后未能入境……
玉帝再问:阎罗王那边情况怎样?
众神仙答:只有他仍然未封关。
玉帝问:为何何仙姑,铁拐李那几条水都不见人影呢?
答:八仙多过四个人聚集,给人捉了。
最后玉帝无可奈何宣布休会至少14天至另行通知。
星洲日报(言路)
郑丁贤.幸亏我活在马来西亚
台湾人李正皓的眼里,马来西亚形同末世;国家进入戒严状态,警察到处抓人;医院缺乏装备,医护人员用垃圾袋充作防护衣;冠病死者多得来不及火化,只能在路边挖坑乱葬。
如果活在这样的马来西亚,老天,我等命休矣!
当然,马来西亚不是这样的。李正皓发觉了,也道歉了。这里没有向他继续追究的意思。
现实中,活在马来西亚的我,过得还可以。行动管制进入13天,我遵从指示,留在家中,冇穿冇烂。我看看周围的亲朋戚友,十之八九和我一样,安然无恙。
当然,大马也有本身的问题。到目前为止,冠病疫情还在延烧,全国实施行动管制,经济受到重创。
但是,这是一个非常时期,也是全球性的灾难,作为世界的一分子,我们无法不受波及。
世界面临浩劫,没有一个国家是绝对安全的;然而,说实在话,活在马来西亚,还算是幸运的。
我不想用意大利和西班牙的悲剧做比较,也无须以印度和印尼的危机四伏来自我安慰。
就以世人认为最安全的美国和英国为例子吧。
上个星期,当英国和美国疫情转为严重,所有还留在英国、美国的大马学生,以及侨民,纷纷抢购飞机票,要尽早回到大马。
即使机票已飙高到天价,他们也忍痛接受,然后冒着机场和机舱感染的风险,毅然回国。
原因很简单,他们知道马来西亚比英国,以及美国更加安全。
英国首相约翰逊,我不确定他是小丑还是大策略家,不过,他之前采取的“佛系抗疫”,确实吓坏正常人;他准备让60%的人民感染,以期产生抗体,让冠病不能为害。
但是,计算一下,一旦60%人口感染,如果死亡率是4.4%(全球平均率),英国将有200万人死于冠病,这比大英帝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多了4倍。
况且,如果冠病抗体届时不来,问题就更加严重。
留英大马人看到约翰逊的豪赌,赌的是人命,哪有不胆颤心惊的;即使约翰逊之后U转,宣布全英居家隔离,但疫情已经扩散,留英大马人还是放下学业和工作,赶紧回马。
美国情况更加危急。特朗普为了竞选连任,害怕影响经济,同样采取佛系抗疫政策。加上美国人天性爱好自由,许多人不愿接受隔离之束缚,以至交差感染,结果疫情跃升全球之冠。
特朗普也收紧隔离措施,但是,情况已经难以乐观。他自己估计,如果美国死了10万人,那是可以被接受的数目。
留在美国的话,你会觉得安全吗?
英国、美国和欧盟的医疗体系虽然先进,但是,由于缺乏警戒,疏于防备,以至没有事先筹医疗资源。如今缺乏医疗人员、床位、检测试剂、呼吸辅助器;而一般人民也买不到口罩和消毒液,难以防身自保。
相形之下,大马情况不仅不是李正皓形容之糟透恶极,相反的,大马的医疗体系和医务人员,乃至于政府的应对,以及民间的自律,都显出相对优势。
事实上,两个星期来,大马确诊人数尽管上升,但没有大规模的爆发。而冠病死亡率不到1%, 低于全球平均数4.4%。
检测是抗冠的第一道防线。大马的检测能力短期内显著提升,迄今已经超过3万人检测,每百万人口的人均检测率是482人,高于许多欧洲国家。
而根据诺希山的宣布,大马即将有能力提供超过6000个冠病床位,足以应付疫情进入高峰期的需要,这个数目也超过大部分国家。
世界卫生组织也已遴选大马为研发治疗冠病药物的国家之一,这是基于大马拥有良好的医学设施和人员,有能力进行这项研究。
世界面临劫难的此刻,幸亏我们活在马来西亚。当然,大马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抗疫还是艰巨挑战;这些都必须要我们全体的努力,更要感恩和协助医疗团队和前线的工作同胞,一同建立一个相对安全的保护网。
社论.抗疫不可让百姓挨饿
行动管制令期间确保每天三餐温饱是人们的基本需求,这可从即使行管限制人们活动范围,菜市场、超市等依然每天出现人潮,可见一斑,人们都为三餐并为购买口罩等用品而忙碌。然而,在你我周遭一些我们平时忽略的角落,存在许多生活艰辛的贫困家庭、露宿街头的流浪者、安老院和孤儿院的弱势老人及儿童,还有那些在前线抗疫的人员,也同时缺乏各种物资,包括日用品、口罩和食物等等。他们需要我们的援手,希望我们在满足自己的同时,不会忘记他们同样需要各种物资。
所幸许多弱势群体和家庭并没有被忽略,在这段期间,许多非政府组织及善心人士不断为弱势群体筹集食物和日用品,让他们同样可以渡过难关。非政府组织及善心人士提醒,相对有能力的人,可以有安全的居所隔离,相对干净的水源和充足的食物,但是弱势群体就没那么幸运,他们暴露在危险当中,很容易染病,所以我们若有能力就应该向他们施以援手。
还有在前线为我们与病毒抗争,照顾所有病患的医务人员,他们在分秒必争,没有时间为自己准备食物,同样需要我们的支持和打气。星洲日报基金会就与亚洲厨房合作,为前线医务员送三餐。我们能够为医务员做得不多,也不想为他们添麻烦,但尽了绵力就是对医务员最好的回报。
然而,由于太多非政府组织和自发的善心人士在行管期间到外头派送物资,政府为了安全起见,减少社交接触,禁止非政府组织和善心人士这么做,他们必须把物资交给政府单位收集和派送。政府此一措施引起许多非政府组织不满。一些非政府组织批评政府仓促做宣布,导致他们收取了大量物资,如今无处安放,最后可能损坏,造成浪费。
非政府组织透露,他们向社会福利局询问能不能够接手物资,事实是福利局根本就没有能力接手,更没有地方处理这些物资。有非政府组织建议政府,在政府准备好接管社会物资援助前,应允许非政府组织继续发物资尤其是食物给弱势群体。他们认同政府在疫情严峻之际,减少类似行动的必要,也认同加强协调和精简化可提高物资派送的效率和安全性。唯政府应该有妥善的安排。
我们认为,政府不得己下不允许民间自行派送,那么就应该设立资源中心,让民间和非政府组织筹集食物和必需品能妥善交到中心,由政府通过志愿警卫和民防部队派发,协助弱势群体。政府目前的安排不周,以及程序上的漏洞,已经让物资被一些不负责任的人士所骑劫,占为己有,让非政府组织和善心人士的心血白费,更可能导致弱势群体无法及时获取援助。
我们因此建议由有公信力的非政府组织去主导与分配物资,协助政府援助弱势群体,而福利局只是扮演协调与人力运送的工作,以确保没有任何群体会被遗忘,并且在疫情中被置于险境之中。
周本兴.过度重情,无法儆效尤
纵观我国疫情,在东盟国家中高居不下,国防部高级部长说,警察和军方起初动之以情好心劝导,但随着民众冥顽不灵,将不得不采用极端手段,大幅度逮捕,提控上法庭,以儆效尤。
不过,随着触法的人数倍增,防长有意让执法人员向违法者开罚单,会不会本末倒置?
根据笔者执业经验,许多人并不怕被开罚单,他们抱持的心态是反正被saman,罚款了事而已。之后,马照跑,舞照跳。因此这样的新措施,会不会起着显著的效果? 其实答案显而易见。
因此,开罚单了事,无助于人们在家里“生蘑菇”,反而会用钱设法解决问题,不可取也。
民众反而更怕乱出门会被逮捕,再被控上法庭,延扣3或4天,让他们感受感受lock up的滋味,这才会起非常的阻吓作用,不再敢跟风。
另外,在这个非常时期,我们的一些执法人员,也许看到印度警察乱鞭之下,必有良民的作法,而仿效之。印度警方的新闻和视频疯传,观者褒贬不一,这是涉嫌滥权还是不得已的手法?
倘若一不小心,鞭打死人或导致人受伤,执法人员情理法归何处? 蓄意谋杀?蓄意伤人?
因此,内政部和防长必须切切留意,新出来的标准作业(SOP),必须涵盖情理法。
在情,通融? 在理,变通? 在法,严厉? 这些必须考量许多因素,从整体性来看。
从目前确诊人数的倍增来看,我想,法占首位,接着是理,最后是情。
打个比方,倘若大城堡宗教集会者,将病毒传染给他人,会触及什么法律?
刑事法典第269条文,阐明任何人非法或疏忽下传播任何伤及生命的疾病或这人应该知道或有理由相信会传播这种疾病,罪成可被判坐牢长达6个月或罚款,或两者兼施。
第270条文又阐明,任何人非法或疏忽下传播任何伤及生命的疾病,这人在恶意((malignant)下, 传播这种疾病,罪成可坐牢长达2年或罚款或两者兼施。
因此第270条文的刑罚比较重,因为当事人恶意明知有疾病还要传播给人。第269条文刑罚则较轻,也许当事人是在无知下传播疾病。
再者,若在1988年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法下被提控。第12条文的内容和刑事法典第270条文大同小异,他可在第24和25条文下遭受刑罚,罪成可坐牢长达 2年或罚款或两者兼施;再犯,罪成可坐牢长达5年或罚款或两者兼施;若持续再犯,另加每日罚款RM200。卫生总监或任何授权执法人员,也可以在此法令下开罚单,不超过1000令吉。
由此可见,若在1988年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法下被提控,刑罚比较严重。
不过,我们没有看到大城堡宗教集会者现身检验的人被提控。
虽有法,可是政府却把情放在首位,这是不是导致还有5000多人,完全不理会政府的动之以情。政府这种的方式,可行吗?
李昱龙.你准备好迎接市场大洗牌吗?
因生产超级吸尘机随后发明无扇风扇而闻名于世的Dyson公司,最近以其高效能电动马达技术,竟然在短短的10天之内,研制出名为CoVent的人工呼吸器。这部可以快速批量生产的人工呼吸器,只需经过相关的测试,即可投产及交付,将在防疫方面发挥关键作用。这是一则振奋人心的消息,也是一则非常无奈的消息,因为需要依赖人工呼吸器的,大多是病情非常严重的患者。值得一提的是,Dyson并没趁火打劫大发灾难财,反而宣布将捐出5000部呼吸器用于国际救济。
人们常说,一部智能手机和互联网,几乎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学习、娱乐、工作及消费常态。没想到,一场突发疫情,竟然加快了这场颠覆世界的步伐,而且牵涉层面更广泛,全世界都皆因旧有模式力有未逮而开始探索新模式。抗疫期间,人们纷纷转向在家办公、网络教学等各种互联网服务,Netflix和YouTube皆调降串流视频画质,以避免大量居家隔离的网民播放网络娱乐视频造成网络拥挤而影响了关键网络服务素质。
全世界目前最为关键的需求之一,当然是互联网服务和网络连接服务。人人皆有权拥有公平及开放的互联网服务,也许将成为《世界人权宣言》30条文以外的最新条文。我大概可以预见,谁率先掌控及部署5G通讯技术,谁就可占尽先机,提升竞争力和经济实力。行动限制令实行期间,政府为国民提供总值6亿令吉的免费互联网服务,还额外注资4亿令吉以扩大网络覆盖范围,以维持电讯网络的稳定和品质,肯定是明智之举。不过,此举是否影响政府原定于今年第三季度发放5G执照,并预计明年才推出的5G商用及民用计划?还有,惨遭重创的工商界,是否还有能力为5G做好准备?
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我们惟有期望全世界的公共机构和企业,拥有足够的资源施展应变能力,为社会带来福利。既然个人无法主导外界的应变,善用高科技加强自我应变能力,似乎是目前唯一的选择。首先,我们必须意识到,破坏和颠覆已经发生,即便是疫情消失,再也无法逆转到以前吃香喝辣、想飞就飞的丰盛人生时代。问题是,我们是否能自我调整以适应一切近乎断舍离的简朴生活?
疫情击垮少数大体制大系统,世界趋向个人主义时代,人们不可能一直依赖应对能力渐渐力不从心的中央大体制提供辅助和资源。顺势而起的共享经济模式,带动了自媒体、网红主播、网络零售小店家、脸书直播拍卖、送餐、外卖等个体经商模式,为自力更生者提供了新机会。疫情过后,社会次序和经济市场极可能重新洗牌。如果你和你的事业不幸被卷入淘汰漩涡之中,现在开始借助科技创意之利准备救生衣,也许还有一线生机。
张翠萍.那一包军人递来的菊花茶
马来西亚因对抗新冠肺炎疫情而落实全国性行动管制令,今天(3月29日)已迈入第12天。
3月的这个星期天午间,也许有人正因呆在家里而烦躁想夺门而出,也或许有人正在烈日当空之下,紧守岗位就为了想要阻止多一条生命被无情病毒给带走。
这一幕不是凭空幻想,正是我今天的任务:跟随内政部长韩沙再努丁巡视执法单位所设路障的情况。在30多摄氏度下,所有前线人员包括部长、警方、军人、交警和被安排在帐篷内避炎阳的媒体们各司其职,度过这看似短暂又漫长的半小时。
作为一名开车者,过去执法人员在路上设置路障的情况并不罕见,一般真正摇下车窗与执法人员一问一答可能仅是区区几秒就能继续踩上油门前进,然而,今天身入其境与执法人员一起看着一辆辆车子停停走走,却让我有深切体会。
眼前的他们穿着长袖长裤制服、戴着帽子、口罩、手套,甚至还有军人胸前需要配上沉甸甸的枪支,而我仅仅是戴着口罩、穿着短袖棉质T恤配牛仔裤、呆在帐篷内不出10分钟已开始大汗淋漓,戴着口罩对于一个常年居住在热带国家的人来说连呼吸都不便,此时此刻真的让人好想迅速离开,能让我打消此念头的就是眼前这些默默无名的执法人员们。
车子来了,车子又走了,户外阳伞是他们仅有的遮荫工具,连吹来的风都是热的,但他们还是一一关切着来了又去的车中人,究竟去向何方又为何而去。
在旁观察他们的我并没料到晒红的脸颊和不经意的拭汗动作竟也引起其中一位执法人员的关心,对方从冰桶里递一盒冷菊花茶给我,我本不想在此时拿走他们更加需要的冰饮,但对方告知这是民众捐赠给前线工作者,因此我也趁机接受民众的委托,履行我的记者义务,希望多与对方寒暄,将他们的心声透过文字传达给民众。
执法人员透露,他们以轮班制24小时执法,每一轮有6人执勤,无论晴天或雨天都要准时报到,以确保在这个非常时期只有真正有需要者才能外出。
他举例,有位阿姨载着孩子要从哥打白沙罗到首都市去,被询及外出的用意时,却被告知为了送餐给亲戚,让他大感无奈。
他认为,这理由有些牵强,因此向当事人解释其亲戚或可在住家附近的餐厅购买食物或日常用品,最终执法人员要这名当事人回家,在前线的他认为若每个家庭为了送餐给亲戚而外出,那行动管制令就无法奏效,情况也无法获得改善。
近期,在网络流传针对执法人员的各种负面假新闻并不少,不少人对他们有刻板印象,然而,在这场人类史上的浩劫之下,他们的辛酸又有谁人而知呢?面对天气变幻莫测,时而炎阳,时而倾盆大雨的情况下,长时间感受口罩带来的闷热感,逐一向外出人士循循善诱又是多少人能办到的?
握着手上的冰冻菊花茶,感动的是还有人了解前线人员的苦楚,无论是执法人员、媒体和待在家中的人儿,我们都是这场“战疫”中不可或缺的“疫”分子,面对疫情的残忍,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遵从指示,不给前线人员添加更多的工作负担,才能期盼世界雨过天晴,打败肆虐人间的冠状病毒病。
郭健平.可怜的老板
首相慕尤丁上周五通过电视直播宣布配合新冠状病毒疫情的经济刺激配套。许多人对首相讲稿的撰稿人赞赏有加,说首相演讲的用词简单易懂。说实在的,确实简单易懂,但另外一个原因是,内容都是派钱,听的人都竖起耳朵,小小的杂音都很难混得进去。
平日国防部长也一直苦口婆心规劝人民待在家里,就有人冥顽不灵的继续在街上溜达,国防部长的言语也不难懂,但要不要听进去,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政府派钱这件事,是好的,唯一不好的,据说要在4月杪才发放第一期的拨款。要月尾才拿到钱,还有一个月要挨。本来储蓄不多的低收入者,可能也已经面临如他们老板目前每天睡不着的“现金流”问题。
现金流问题,用比较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你懂钱是你的,将来也会来到你的户头,但是现在就是来不到,但你又有钱要支出,户头却没有钱,所以现在出现负现金流。”
月尾才发放援助金,4月头要支付房屋租金,4月头到4月尾要买食物,但是口袋没有钱,虽然又明知道4月尾钱一定进来,这就是远水救不了近火的道理。
老板们也是面对同样的困境,但是员工不想去理,只要老板依旧准时发薪,不可以减薪(因为政府说老板不可以扣薪,不可以扣年假),自己在家里拿老板的薪水,和政府的援助金,袋袋平安,等行动管制结束后,又可以继续上班领薪水。
但是老板就可怜了,社会永远假设有本事的人才当老板,政府也假设老板可以自己解决问题,所以老板没有获得援助,工钱、租金、买机器的供款全部要继续跑,收入却是零。更坏的是,如果有顾客拖欠债务,在行动管制结束后也没有能力偿还,本来预期的现金流也没有了,不久,可能一家又一家的中小企业相继倒下去,导致失业率提升,社会问题才将真正开始。
2008年的金融危机,各国政府相继援助大企业,因为大企业“大到不能倒”,如果一个大企业倒闭了,几千人失业,连带效应是倍增的。
这次的新冠状病毒疫情,却教会了我们相反的道理,“小而精致”,反而能挨得过危机的。
我们来看一个例子,不好意思,又举我比较熟悉的电商领域。我们假设一个网卖家,3年前创业,因为业绩蒸蒸日上,再也不能过那种自己拍照、上传商品、脸书广告、设计文案、设计平面图、自己发货、自己订货等的日子,所以就胆粗粗的请了一个书记、平面设计师和处理包裹的员工,每个月扣除所有员工的工资、办公室租金等,可能还有四五千块的现金流。
年轻人本来就比较敢面对风险,所以这个年轻老板开始想了更多扩展生意的点子,但是不幸的,行动管制令来了。虽然网卖还是可以进行,但是如果这个年轻人卖的不是必需品,现在这个时间点,有消费意愿的人越来越少。收入变少,必要开销却没有减少,以这个企业的现金流来看,目前已经“半条命”,如果行动管制再延长,结束的那一天,公司可能倒闭了,还要负一大堆的债务。
相对的,如果一个比较“胆小”的网卖家,宁愿生意做小一点,也坚持自己做完全部工作,所以坚持不请人,那么现在这个时期,虽然收入急剧减少,但因为不用养员工,所以晚上还是会有好眠。
太平盛世时,不愿扩大营业的“胆小”老板,常常被指责不敢冒险、不相信别人、不懂团队的力量等。那么现在这个情况,我们反而要怪罪那个进取的年轻人,“没那么大的头要戴这么大的帽子吗?”
他们每天在课本和网上学习到的,就是创业要进取,要扩充。如果不是疫情肆虐,可能再过一阵子,他们已经是大家羡慕的企业家。怎么现在大家又跑来怪罪他们“太过进取”?
整个经济配套,政府基本上完全忽略了,甚至只字不提租金和薪水这两个敏感的议题,可能这是最难处理,也最容易得罪人的。但如果这两个重要议题放任让市场机制去决定,疫情过去后,如果中小企业走不到那一天,另外一场灾难才将开始。
长此下去,年轻人还敢创业?
徐晓芬.管好自己的心
第一阶段的行管令终于结束了。两个星期前,还不知道这14天里会发生怎样的局面呢!虽然今天起又会是另一个14天第二阶段的行动管制令的开始,但加强版的行管令没有太大的约束(除了新邦令金和双溪镭),百姓还是可以做好防备地出门采买(只限一人并实行社交距离),只是店家缩短了营业时间。换句话说,晚上8时之后,全部允许营业的商店都必须关门。
回头看看过去14天里,你做了什么?你的生活有哪些变化?你又在这段期间有哪些领悟?得与失之间该怎样权衡?看看你的脸书朋友的贴文。那里的故事可多呢!
朋友B在家待久了,在某个早上贴文写道:很想上班!结果招来“别身在福中不知福”、“你以为我们这些要上班的很轻松吗”、“你不要开玩笑啦”之类的回复。有的语带轻松,但也有轻蔑、嘲弄意味的。网络在这几乎人人都待在家的期间变得拥挤,却也容易发生事端。酸民没有因此减少,假消息越来越多,唯恐天下不乱者,没有因此忏悔。
人不是完人,也终究不是圣人。总有键盘手喜欢主宰他人的生活,也有些极端主义者不允许他人踏入雷池,一句不合,断绝情谊。古人说得好: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时刻正是人性面对考验之时。人在面对未知时会觉得特别焦虑和敏感。一个小小的举动,寥寥几个字也会戳到其痛楚。
了解了他人为何会有这种想法时,在同理了别人之后,就不会有互相撕咬的局面了。网络少了剑拔弩张,尤其接下来电信公司每天会免费给予用户1GB上网数据一直到行管令结束为止,网络用户可要善用它,宽容以对,而非继续游走网络制造事端。平时太庸扰,非常时期我们需要的是一颗澄明的心。行动受管制,我们也该管一管自己的心。网络需要更多清明者,大家才能喘一口气。
看看大自然吧!冠状病毒病肆虐各国,因为人类停止了生活的齿轮,大自然才得以喘息,威尼斯河底清澈重现、野生动物重新出没、白云在蓝天舒展的慵懒姿态尽收眼帘,是大自然的另一种收获,也是人类自省的时候。在眼前的是脆弱、自私,还是坚强、奉献、无畏,非常时期一览无遗。
行动管制令将病毒封印,抗疫防疫绝对不可掉以轻心。
第一阶段的14天已过,感谢每一个前线站岗的你和他,还有自己。接下来的这14天,还是会成为过去。不要吝啬地给自己一个鼓励和赞美。工作虽然停摆,但是生活的引擎依旧转动。虽然不容易,但是不会是绝境。
上个星期的某一天,我发现在我家阳台上的那一盆被长期忽略的左手香,竟然长出了许多嫩芽,越发绿得傲娇。绝处逢生,我是这么相信着。
李桃李.历史上瘟疫的防范措施
历史上曾经发生多场瘟疫,造成人畜死亡惨重。而当时也有一些简单的防范措施,对于当今来言是简单很多了。
许平等着《平等的回忆》就叙述了大约在上世纪1910年代底发生在福建同安地方的“老鼠症”,据说病源来自老鼠死后,病菌传染到人类,其一位身强力壮的堂兄,好端端的忽然暴毙,其母十分惊恐,一家人匆匆忙忙投奔邻乡的表亲处,表亲乐意接受,无奈乡里群众坚决反对由瘟疫区逃来者,于是翌日他们又匆匆回去家乡,是夜其母就患上疫病,腿部长出一粒肿瘤且发高烧,乡里落后无医生,经过廿多个小时的挣扎就去世。
这是简单的“封锁”,避免疫区者把病菌带过来。我国华人也有死人不可入村或入屋的风俗,这也是担心在外的亡者是患上传染病,而把病菌带进村里或家里来。
大约在1913年,霹雳太平等地也爆发老鼠症。曾经做过田野调查,口述者说,路上行人稀少,棺材也不够,改以木板钉制简单棺木收殓死者,后来木板也不够,最后以草席包裹草草埋葬。人们相信蒜头能够杀菌,就把蒜头捣碎,以毛巾包裹复盖着口鼻才出门。一些人家煮了凉茶置于门外,让路人饮之解暑去疫,这时候友族同胞也学会了吃这些解暑食物,如胖大海等。而英国红毛人不顾各民族的死活,先将他们的官方家人移到太平山上居住避开疫区。
由此可见,早期没有口罩时,这种以毛巾包蒜头遮盖口鼻的是口罩的雏形。人们也懂得煮凉茶来解暑,英国人更是懂得避开疫区是最安全的。
除了人类,早期禽畜的疫病也是有对应的防范措施。1936年底,槟城过港威利斯省爆发猪瘟,槟城参政司及兽医官下令禁止猪只运出口,以提防传染。太平政府兽医部了解闽侨养猪者多,恐不知猪瘟流行之厉害而被传染,故命令太平福建会馆将瘟疫灾情转达给福建人养猪户,必须将猪只关禁在猪寮里面,不可任意放出户外,若有不遵从者,猪只出走将会被枪毙或开出传票,决不徇情。(南洋商报。1936年12月1日)昔年养猪户常把猪放出溜达,当发生猪瘟时,政府就严禁放养,违者会枪毙该猪只或开罚单。无论是针对人或禽畜,避免外出是最安全的。
纵观早期的防疫指南,避开疫区,出戴口罩,待在家里,就是最好的防范措施!
刘惟诚.遗漏中小企业,刻意的?
政府上周五(27日)宣布高达2500亿令吉的“关怀人们振兴经济配套”,受惠群体从一贯的B40群、在职和退休公务员,进一步扩大到M40群,希望尽可能让最多人从中受惠,以保障他们在行动管制期间的生计。当然,对大多数的雇员来说,这项宣布无疑是及时雨,因为这能保持他们的购买力,至于政府,则期望这笔钱能够继续活络由内需经济建构的市场,避免市场陷入一潭死水的窘境。
不过政府资源始终有限,所以尽管这项援助配套是以“不遗漏任何人”(tiada golongan tercicir)为前提,但依然有一些群体,还是无可避免地被遗漏,比如,中小企业。尽管政府也有为后者提供了45亿令吉援助基金,但这主要是以低息贷款的方式发放,其实属于未来运营成本,惠及层面有限。这会否是政府刻意而为?是,但也不是。这确实是刻意的,因为我国政府的经济操作从马哈迪(首次任相的)时代开始,就是采取以消费引领市场的内需模式。
在这样的模式下,政府需时刻确保“政府有开销、民间有消费”,来维持货币流通和体系运转。这种模式的优点,就是可以将外围因素,即来自海外的金融或经贸冲击减至最低,运作起来也比较容易,所以一直以来都是政府操办经济时的核心主义。但其缺点也很可怕,因为政府必须确保大部分民众都具备一定程度的消费力,如果没钱花就必须透过提高政府行政和发展开销的方式,提高民众的消费力,避免内需经济崩溃,进而提高国库开销和财务赤字。
所以,为了确保内需经济能够继续运转,政府必须在这个关键时刻维持民众的消费力(当然,这么做也能够“顺便”争取选民支持),而从政府“以消费引领市场”的逻辑上看,只要民众拥有消费能力,就能够保障和带动商企。换而言之,这是一个由下至上的反向配套。因此,说政府是刻意忽略中小企业,也不完全对,因为以民众消费力优先的概念,一直以来都是政府概定的逻辑。
当然,我对政府扩大对国人的各种援助是很赞同的,因为很多国人确实在这场疫情中受到巨大的冲击,其生计已然受到影响,所以在这个关键时刻提供人民援助是政府的责任,既是人道考量,更是维持社会秩序的举措。然而,这里我所想到的问题是,这套反向的概念和逻辑放在这个全球新冠疫情大爆发的时刻,是否能够对因为行动管制和疫情爆发所导致的经济、金融与社会冲击,起着全面且决定性的缓解作用,甚至稳住现有的经济与社会秩序?
我们参考一下其他国家的经济振兴配套。除了针对民众的个人和家庭援助,各国也启动了商企救助措施:美国25日宣布的2兆美元援助配套中,有25%是援助受到重创的行业,包括中小企业;韩国24日宣布计划加码注入中小企业的贷款援助,从原有的5.5兆韩元扩大到29.1兆亿,也同时为小型企业提供12兆援助;澳洲23日宣布向中小企业发放10兆澳元现金援助,并特设贷款便利高达400亿;英国18日为中小企业推出定期融资计划(TFSME)。
这些国家的巨额拨款,按人口和经济规模分摊后其实也不多,所以依然不是一个皆大欢喜的配套,但却初步涵盖了大部分民众和工商界所面对的困境,以减税、现金等方式保障生产链、就业率,也得以稳住国内的经贸、社会活动。
众所周知,我们目前所面对的,是过去未曾经历的,而病毒席卷全球的情况和规模,也是前所未见的。在这种情况下,政府若只采用过去透过派钱来维持民众消费力的传统方式来“振兴经济”,这长期的缓解效果恐怕将极之有限。
这次疫情的破坏力过大,冲击不但直接,且速度还很快,没有一个行业能独善其身,而且,以钱滚经济的传统模式需要时间才能发挥作用,并“回向”给商企。以当下的经商环境,一些中小企业在首轮行动管制中已承受严峻的资本压力,他们恐怕等不到“回向”的一天,所以我更担忧的是,政府若再不加大中小企业的援助,包括税务豁免、融资津贴,在疫情笼罩的氛围下,我们或许很快就会面对新一轮的裁员潮,而这最终结果必将动摇现有的经济与社会秩序。
陈芳龙.浩劫后,経济“梦幻泡影”!
“对抗冠状病毒病,人类不会是赢家!”我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灭绝这个体积只有0.1至0.3微米的非生物过程(病毒不是细菌,所以没有生命),人类必须付出极大的代价。
这如同一场战争,先是隐藏(形同谍报战),然后快速爆发、全球蔓延、死亡带来恐慌、各国纷纷锁国封城、大多数行业受创、产业间供应链中断、企业栽员、百姓收入遽减、股市崩盘、政府必须同时拨付钜额预算解决经济灾难和民生问题,各方的努力必须撑到“疫苗”问世量产,但世界卫生组织(WHO)说,这是一年半以后的事!
对抗新冠肺炎的“战争”结朿后,接踵而来的是染病者的后遗症、丧失亲人者的心理创伤、撑不住的企业倒闭潮、高失业率、民不聊生造成高犯罪率(甚至引发政治暴动)、各国GDP呈现负成长、全球经济进入大萧条。之后,各国必须花很多年的时间从泥淖中走出来!
本文且分两阶段论述。其一、病毒蔓延时;其二、病毒结束后!
先说其一、病毒蔓延时。
目前,除了中国已经“暂时”控制疫情,“重灾区”的美国和意大利感染人数已经超越中国,分别达到14万1000宗与9万8000宗;而用多项加权指数求出的全球疫情最严重的西班牙,确诊者也来到8万宗。
不到一个月前的3月1日,美国和西班牙分别只有69人和74人确诊。所以也难怪特朗普当时还有条件跋扈傲慢,只是他没想到“病毒”比他更不讲道理,他错过了防疫黄金时机,30天的时间,美国染病者爆増2043倍。在第一回合的遭遇战中,他被这个“看不到”的对手打了个落花流水,苦了百姓、企业和股民,
截至3月30日,全球确诊病例超过72万例、总死亡人数突破3万4000例,患者死亡率4.7%。从美、意、西班牙的案例,已经告诉各位,新冠病毒感染率惊人,这不只是“滚雪球效应”,而是活生生的“蝴蝶效应”(开始时相关条件的微小变化,最终会形成系统性的巨大连锁反应)出现在现实生活中!
前面的举例和数据,是要提醒吊儿郎当的国人,若想掉以轻心,那么请先把美国在30天内,病毒爆增2043倍的“蝴蝶效应”(或者给个新词“特朗普效应”)记在脑里,原来“巴西雨林中一只蝴蝶拍一拍翅膀,一个月后还真的会在美国徳克萨斯州引发一场大风暴!”
至于大马,在卫生总监诺希山全心投入下,疫情虽然未获控制,但至少没有大爆发。截至3月29日的确诊人数2470人,较3月1日的14宗增加176倍,死亡人数也攀升到35宗。预计短期间内确诊人数应该会一直以三位数穏定增加。
诺希山希望新冠肺炎的确诊者最终能停留在5000例,但参加大城堡宗教大集会,还有五千多人尚未出面“自首”受检,成了不定时炸弹!这群不道德者,政府应该下达最后通牒,强势逮捕,除判重刑外,染病自负治疗费用。要不然全民的抗疫努力会因此前功尽弃,而他们却领取政府救济津贴,继续散播病毒!
由于医疗技术进步,这场病毒的肆虐,应该不会重演1918年至1920年间,“西班牙流感”大流行造成5000万人死亡的悲剧!但我担忧全球在这场抗疫战中,会因忽略了4颗未引爆的不定时炸弹,即印度、印尼、巴基斯坦、孟加拉国,而最终功败垂成!
这4国人口依“世界人口时钟”,截至3月30日合计超过20.5亿,占全球人口26.6%。但4国至今合计3954人确诊,死亡人数160,这个数据您相信吗?排除这4国,依人口比例,全球每10万人有12.7人确诊,而这4国每10万人只有0.19人确诊,仅为全球平均值的1.5%,真的连鬼都不信!
但是世卫组织有什么动作?是否应该启动救援机制,协助加强检测,谭德塞这回别再后知后觉了! 不过也可能这4国百姓基因隠藏秘密,果真如此,谭徳塞更应该勇敢的去4国走一趟,说不定“疫苗”就在他们身上!
再说其二、病毒结束后。
如果你我的运气够好,有幸躱过这场浩劫,那么就有机会体验一下何谓“经济大萧条”?这和“经济不景气”,完全是两码事。经济不景气我们见多了,我就举个“经济大萧条”的例子。儿时,祖母曾经告诉我,1930年左右,橡胶价格突然暴跌,每担(百斤)只卖两元。长大了,我才知道这是源于美国的经济大萧条!
1929年10月29日美国华尔街爆发股灾,随着而来的是经济大萧条,美国人均收入、国家税收、企业盈利、商品价格全面下挫,国与国之间的贸易锐减50%,失业率攀升到25%、千万人成了街头乞丐、银行挤兑造成2万家银行倒闭(当时美国有很多小型银行)、华尔街道琼工业指数重挫90%……。
这场灾难席卷全球,对当时已开发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造成毁灭性打击。各国的工业生产、商业运作、建筑工程几乎停摆!由于没有工业的需求及民间消费力下降,除了工业,初级产业中的农畜渔牧业、矿业、伐木业等,全部受到牵连。
经济大萧条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日本和德国都是觊觎邻国物产而兴起战争的念头!
大部分国家的经济直到二战结束后方得以复苏,这次事件,不同经济学者对大萧条的成因有完全不同的解释,总之各说各话,但终究和政府的政策和对市场的管控机制有关,这和冠状病毒的肆虐不是并行线,所以会有交叉点!
前文已经提到,冠状病毒病肆虐的时间越长,对全球的产业和经济造成的冲击越严重。各位冷静的思考一下,在这段期间(或许延续到年底)国内外有那一种行业幸免于难?只要病毒不除,封城锁国继续、工商农业同时停摆,时间一久,全球一、二、三级产业必将灭顶,恶性的,连锁反应的结果,不是GDP衰退几巴仙,而是更严重、影响时间更长的经济大萧条!
时光彷佛回到1929年10月的华尔街股市大崩盘的情景,当时的病毒是“贪婪和乐观的假象”,虽然和“新冠状病毒”的病源不同,但可能会有共通的结果!
这场战争,无论如何,人类不会是赢家!
詹雪梅.因冠病回归原点
行动管制令开始迄今14天,接近半个月被关在家里,不少人说快待疯了。这一待,失去活力,失去乐趣,彷佛家就是个囚牢。每天早上和晚上不能到咖啡店里报到,吃盘面,喝杯咖啡,和三五老友车车大炮,对不少男人而言简直生不如死。苟延残喘了14天, 最殷切盼望的,还是什么时候可以去暖一暖咖啡店里的椅子, 留下自己誓死不灭的热情。
当大家开始在社交媒体晒居家的一日三餐照,有了那么一点居家饮食的风潮时,也有一些男人“觉悟”炫耀说,关了14天,开始慢慢养成在家吃早餐的习惯,大有立地成佛的姿态。可是,在家吃早餐原本是自然不过,我们的先辈不都是在家吃下一天三餐吗?怎需要靠一场冠病隔离才来慢慢养成习惯?又怎会在冠病“强行居留”多日后依然觉得在家吃顿早餐如此痛苦不堪?什么时候开始,我们连一起在家吃饭的基本家庭生活都没了?
在紧张忙碌的生活节奏里,一家人各忙各的,各吃各的,在外工作、吃喝、玩乐一天,入夜回家时,也许一家人都已入睡,谁都没见着谁。第二天一早又是各奔东西,一整天不碰头,不见面。 虽是一家人,同住一屋檐下,可是一星期里照面,交谈的时间加起来也许远不及半小时。
我们总会不自觉地对朋友、同事、同学很包容、客气,对家人的忍耐却少如细丝,经不起吹一口气。和同学、同事、朋友,日日相对不觉烦,和家人待在一起半天,就开始越看越讨厌,更别说是半个月了。如果老觉得和家人相处无趣至极,觉得家人不如朋友,冠病正好是个最佳检测剂,测试并让我们看清谁才是最终可以相依偎的,想想我们求的是什么。想想在必须隔断舍离,只能选择“必需”时,谁才是可以留在身边,谁才是祸福与共的生命共同体。
是谁让我们习惯,并认为离开家“往外求”,吃外食,在外消遣,追求生命中可有可无的奢侈品是正常的?我们真正需要的其实不多,不外是一日三餐,有屋瓦可遮阳挡雨,有一床可安 眠。活着,真正的需求不多,开销也不大。如果都能放下匆忙的脚步回到简单的家庭生活里,不必给自己和伴侣和孩子太多的压力,要求少一些,简单些,日子并不难过。
回到,回到最初的起点和原点。若家并不是最后的归宿,不是最平安、喜乐的园地,当许多浮华不过是过眼云烟时,还有什么是最重要的?
林方彪.防疫之路漫长
首相宣布行动管制延长14天后,隔天,传出某地塞车的消息。众人开车出门当然不利防疫,但相信大家理解这样的心情。多日居家隔离,不少人闷坏了,却获得行动管制延长的坏消息,太多情绪需要纾解,出门绕一绕,至少缓解郁结之气。然而,防疫尚未成功,全民仍须配合。
冠状病毒病改变了世界,有人称之为社交病毒。各国陆续锁国封城,且频频向人民呼吁,减少人际接触,在公共场合增加社交距离等等。由于疫情太过吓人,即使日后趋缓,心有余悸的人们,或许很难回到疫情爆发之前的人际互动,依然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这对国家社会造成什么影响,拭目以待。
冠病是真正的全球化,疫情全球蔓延,确诊、死亡人数居高不下,让人胆颤心惊。而欧美先进国亦沦为重灾区,张罗医疗物资早已自顾不暇,无力援助公卫、医疗较不发达的国家,让人有些失望。以目前看来,欧美的防疫,似乎没比中国更有效进步。纵使某些国家地区的疫情相对缓和,惟仍绷紧神经,担心入境人士带回病毒,又怕某处成为破口,瞬间引爆疫情。此刻,没有轻松安适的国家。
众所周知,马来西亚疫情爆发源于大城堡宗教集会。重提并非谴责主办单位或出席者,而是提醒大家必须记取教训,近日大规模的群聚,都可能引爆下一波疫情。官方虽说将依4月初的疫情发展,决定是否核准斋戒月市集。但以眼前每日确诊超过百人,且部份大城堡出席者仍未出面检测看来,4月疫情可能仍是高峰,斋戒月市集、斋戒月群聚的开斋晚餐,以及随后的开斋节,或许得被迫改变形式。就像华社领袖号召今年不扫墓一样,在疫情面前,大家都失去了正常生活的权利。
不过,就因防疫之路漫长,人人积郁难解。为了鼓励人民配合防疫,官方或可考虑放宽一点点个人的行动,比如独自运动、散步,让人民稍稍纾解身心,以免有些人没染上冠病,却引发其他身心疾病。或开放家长带小孩散心,准许一大一小在附近走走,家长很难让稚龄的孩子明白,为何这段期间完全不能出门。但聚餐、联谊、打球之类仍严格禁止。之前高官倡议在家运动,乍听是个良善的建议,然而部份人民住处狭小,未必能做什么运动。让有需要的人士,个别出门晒晒太阳走动走动,有助维持身心健康。防疫固然是要务,不过只要坚守禁止群聚,应该不会成为疫情破口。
官方或可允许某些行业有限度营业,如五金行。部份家庭可能借此大扫除、油漆家里等等,或须添购工具。让人民有事可做,总是比较好。且为了维持日常用品供应,部份间接的工商业,不妨有限度开放营运。防疫固然优先,但也不能让国计民生太过损伤。
吴恒灿.百粲之马中疫记(十一)
2020年3月26日,星期四,哥打白沙罗,艳阳天
管制令第九天。
我在3月20日《疫记》第五篇说过,那些参加大城堡传教集会的外劳难民,由于没有身分地址,又不出来自首检验,警方只好全囯寻捕。
昨天,突击检查吉隆坡士拉央批发市场,是吉隆坡最大蔬菜水果鱼肉批发市场之一,才发现10名外籍劳工曾参与大集会,马上缉捕隔离14天。
我的天,我以为还有几百名百劝不听的大集会出席者,是躲藏在家,谁知道还公开在批发巿场上工作。
这段时间,凡到过批发市场的人仕,个个恐慌不已,这批反抗疫分子,害人害己。
警方也收到居民投诉,一批孟加拉外劳,在大厦顶层聚集祈祷,也是一个自杀行为。警方应该找他们算账。
还有,看到印尼视频,家属拒绝院方按照疑似冠病死者的方式处理遗体,硬要带回家,打开尸袋净身,还吻别遗体才下葬。一大群痛哭的家属围绕遗体。这段视频,流传很广,但愿检测报告出来不是确诊,要不然,我真为印尼人民担忧。
我还看到一个报道,很值得让还想出门趴趴走的违疫敢死队看看。一位被美国誉为“病毒猎手”的教授,名字叫利普金教授(Walter Ian Lipkin)。他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感染与免疫中心主任,也是著名的传染病学专家。他最近确诊感染了冠状病毒。
他说:“如果病毒能感染我,它就能感染任何人。”
连他是传染病学专家如何聪明防疫都中招,这个例案,可以就地取材,当一个活鲜鲜的警惕例子,让违疫分子想想在这个管制令时刻,自己还到处趴趴走,你会本领过传染病专家吗?他这么利害都中招,你又是什么东西?
2月4日,一个多月前,马来西亚派出专机,从中国武汉天河国际机场撤侨,总共107名侨民及家属顺利回国。
今早9时59分,我们又成功撤离旅居意大利的81名大马公民回家。
昨天,558名滞留在印度的大马公民也顺利回归祖国。
所有回囯公民必须按照卫生部的规定自我隔离14天。
还有许多滞留疾情重灾区的我囯人民,都纷纷想回囯避难。已经有许多中国朋友,好心召我回云南、南京、重庆避难。问题是,不能出门,何况所有地方都还未真正“清白”,留在家中,就是上策。
在所有撒侨行动中,我有一位家乡好朋友,历经辛苦,漂泊环球,将近一个月,3月24日下午才回囯。他的故事是有惊无险。他是苹果旅游集团执行主席李益辉(笔名李桑)。
我在3月22日下午与他联系,他和我说:“邮轮正朝着巴西里约热内卢港(Port of Rio de Janeiro)航行。”
这是一艘南极之旅法囯游轮,载着325名各国乘客,包括16名的马来西亚公民,于2月28日从阿根廷乌斯怀亚港(Ushuaia port)启航,3月13日由于乌拉圭蒙得维的亚(Montevideo)宣布封城令,被迫滞留南大西洋。
该游轮接着前往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港(Buenos Aires port),本来预计3月16日登岸,但随着阿根廷政府宣布封城令,再次无法登岸。他们已经在邮轮上第24天,根据李桑的㳺记,“我们已经航行了9100公里;另外加上飞航里数,目前总共是28970公里。 假若邮轮真的航向欧洲的话,那将会是项横跨纵贯5大洲,总共55500公里的单一旅游壮举,破世界纪录”。
疫情蔓延速度之快,造成李桑像难民一样,到处被拒绝上岸,是始料不及的。
我在写《马中疫记》,特别留意其他写疫情日记的人物。我整理一下,有三个人的日记引起我的注意。
第一,刚刚发表的锺南山《战疫60天全记录》,从1月8日写到3月21日。日记简要,直接写处理疫情重点。许多人看后,热泪盈眶,对这位中国首号抗疫老人家心中有太多感激感动。
第二,美国公民Peter Hessler(何伟)写的《成都feng城日记》,发表在《纽约客》新刊。
住在成都封城45天,他观察细腻和视野开阔,用外国人的思维角度,写下了独特的中华文化与外国文化冲突下,又能从世界大同与其接轨的和合日记。他可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会写外卖、居委会、淘宝、卫健委、送货员的外国作家。
许多中国读者看了他的日记,感觉到平时普通再不过的杂碎小事,原来外国人是以不同的观点耒看我们,感到很有趣新鲜,很受欢迎。
第三,《方方武汉日记》,原名汪芳,江苏南京人。她的日记在中囯引起天翻地覆的争论。有人说真实而富有力量,洞察却不失分寸。有人说方方造谣传谣的多,是垃圾病毒。
我以平常心阅读,分析其中的资讯,了解中国人民反对与支持的内心世界。
今天,暂时不报确诊病例,明天加一加,看看是否是意大利走向,或者是顶峰曲线下滑。
在家,就是防疫!医院,正在抗疫!出门,就是违疫!
南洋商报(言论)
害惨数百万日光族/黄子
向来没有开伙,一日三餐都是打游击;杂饭、粉面等等,虽然吃厌了,毕竟还可换印度餐嫲嫲餐,将就将就。
新首相宣布行动管控指令当天,没有积极采购,只买了些罐头面包快熟面,两星期大限未满,已吃到鲁智深的淡出飞禽走兽齐出了;如今因大城堡1万6000名传教士大集会等交叉大感染,唯有再延两周。
一来是巧妇难为,因为食材太过有限;二来,根本就是拙夫,向来君子远庖厨,烹饪技能超低。两个星期的管控,抱怨的是东西难吃。
大难当前,媒体上还不太易看见,M40的月光族、B40中的日薪群体以及数百万外劳的困境。
当然,一般外劳因为勤奋工作,相对之下,其收入比本地一些人,穏定丰厚多了;外劳到杂货店或便利店采购米粮等用品,到夜市买蔬菜水果,都是大袋大袋扛回去,一次采购,至少维持一星期;反观本土的一些人,一天的粮食一天买,最廉价小咸鱼几尾、蕃茄一颗、马铃薯两个、蕹菜四条;这些人,即使宣布戒严3天而非行动管制,他们也无力采购3天粮食。当中有些是散工,日薪;有者七日三工半,钱到手即入口;有者是无所事事,长期依赖救济金。总之,一样米养百样人。
外劳大手笔采购
如今4周行动管控指令,长期不工作或没工作或不能工作,依靠政府或救济金,没问题,一切如常,就像吃皇家饭者,即使发生饥荒,照样有饭可吃;就像毛主席的大跃进、文革时期,千万人饿死,被投入大牢者反而衣食如常。最大问题者,是非技术劳工,日薪计,有劳有得,所得不多,仅够糊口,同时也不善理财。因为许多老一辈的华裔寡妇,单单替人洗衣做家务,就可以培育七八个孩,有些成为专业人士。这样的成功故事,很多。
为了更多人的生命,再延两周,对国家经济雪上加霜,也是无可奈何。
专家推算240万人将因此失业,最令人担心的,不是76%国人只能支撑失业3个月,而是当中的日光族和月光族。4个星期没收入,数以百万的日光族吃什么?
教会机构开始筹款,粮援面临断炊者,可人多地广分布散,人力物力十分有限,势必顾此失彼,难以周全。盼望有更多团体也投入支援,共赴时艰。
一些不怕死的人,害我们吃到嘴巴淡出飞禽走兽,那不是大问题;不怕死的人,害死数百万日光族断伙,那才阴公。
“暗中来”埋尸纯属虚构/卢彦中
还记得曾轰动一时的“暗中来”事件吗?
网上谣传文冬计票中心发生停电事件导致选情翻盘,最后证实了这是项假消息。
最近,发表了“暗中来”埋尸和“医护人员把塑料袋当防护用品用”等不实言论的台湾时事评论员李正皓,就是从网上听说了关于大马防疫情况的假消息,进而在新闻节目中胡言乱语;事实上,这分别只是回教的土葬仪式和防疫演习罢了。
就像早期的“大马人是住树上”和这起“暗中来”埋尸等扭曲大马的言论,消息来源都是从网上道听途说的,完全没任何事实根据;由于遭到大马网民留言炮轰,李正皓知道惹出祸了,就在网上和节目一再公开道歉。
既然是时事评论新闻节目,那就必须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要判断新闻真伪,不断的进行搜寻及求证才是,不该让邀请的嘉宾随意发表扭曲事实和不经求证的言论。
这“胡言乱语”的李某人应该放弃当时事评论员,转行当小说家或影视编剧更适合他,也不会浪费他“天马行空”的才华;至少在写小说或剧本时,他可以自由发挥,写完了只要注明“以上内容纯属虚构”就不需负上言论不当的责任了。
分享反变恶意传播
在这网络资讯爆炸的年代,网络为我们带来了便利,不过“假新闻”也充斥在网络里,所以一个不小心,你的分享反而变成恶意传播。
所谓“谣言止于智者”,我们网民要提醒自己不要轻易相信未经验证的消息,也不要轻易传播来自非官方或不具权威网站的消息;如果误信和传播了假消息,到时必会落得被网民炮轰的下场,严重的话甚至会陷入牢狱之灾。
最后与大家共勉这句话:“不懂时,别乱说;没话时,就别说。”
严打“百毒不侵”产品/许国伟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黄巾起义,几乎推翻了东汉帝国。
起事者之一的张角,据记载就有一手符水治病的本事。
他创立太平道,用治病来传教,他画了符咒焚化后灰烬倒入水中,让病人喝下,宣称能治病驱瘟避疫。
结果,还真有不少人病好了。
有人认为,张角的治病手法,是古老的“祝由科”做法。
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心理及精神暗示的治疗手法,你很相信这符咒有效,仿佛就给心灵灌足“鸡汤”,精神也妥妥的,于是充满正能量,积极向上生命很美好,人也健康了。
民间信仰中,其实也有不少求符咒来驱瘟避疫的,多少也有这精神作用存在。
虽说现今科学昌明,但不少人对精神乃至信仰的力量也是深信不疑。
前阵子看到一个台湾的新闻,有个人向法师求避瘟符。
原因是,因为全家要去日本旅行,可当时日本的疫情很严重;这个人因为不舍得旅费泡汤,就向法师求避瘟符,好让整团人能照样去旅行。
法师听了都傻眼了,好心劝对方别去了,但对方就是不听,坚持不能亏掉旅费。
最后,法师只好画了避瘟符给他。
不知道最后这个人全家有没有照样去日本旅行,但新闻里法师的一段话,说得很好。
“宗教的力量都会有用,但最强大的力量,还是要从自身做起。”
因为,天助自助者,不待在家还一直往外跑,跑去人多群聚的地方,又不戴口罩不洗手不保持安全距离,就算贴满符咒,也难保百毒不侵。
应对付为产品背书者
现在网络上也出现了一款比符咒更厉害的产品,就是一个宣称能抗疫的挂卡。
这款在网络上吹得神乎其乎的产品,连卫生总监诺希山都不得不说几句提醒大家的话了。
他劝告大家购买前,还是需要先确保产品通过卫生部的审核。
一张挂卡就能抗疫,就能百毒不侵,信不信就在个人选择。
就像“祝由科”的理论一样,你很相信这挂卡有效,仿佛就给心灵灌足“鸡汤”,精神也妥妥的,以为自己就能百毒不侵。
毕竟,就像那位求避瘟咒去旅行的人一样,如果他认为有了癖瘟咒就能到处趴趴走,去到疫情旅行都不怕,那么会不会也有人以为有了抗疫挂卡就什么都不怕,能到处趴趴走?
如果有人因为相信了,使用这类产品,结果被感染了,进而导致疫情扩大、蔓延。那么,为这类产品站台背书打包票的人,是不是也要负上法律责任?
显然,卫生部不能只是提醒及劝告,必须要采取雷霆手段了。
疫情当前,不当愚人/林煌达
最近几周,冠病疫情的假消息和阴谋论如同冠病导致的死亡人数般不断攀升,显然已成了除对抗病毒以外的一大挑战。
这些充满恶意及挑衅意味的贴文,无疑使得各方应对疫情的工作更显艰难,也为世界各地的民众带来恐慌与疑虑。
眼下有许多关于冠病的虚假消息在全球广泛传播,然而就在中美两国针对病毒源头的说法各执一词之际,亦有不少类似台湾时评人李正皓这种缺乏实证精神的伪专家,在各大媒体平台上频频发表高见。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Sputnik)声称,冠病是由一位来自拉脱维亚聪明绝顶的生物学家与药剂师所发明;至于某名与克里姆林宫关系密切的人士也透露,该病毒的制造者是英国军方实验基地波顿当实验室(Porton Down)。
此外,俄罗斯第一频道亦在近期晚间黄金时段的新闻节目中,将冠病与美国总统特朗普相互挂钩,并直指美国情报机构或制药公司谋划了此次的疫情;有趣的是,也有欧盟的媒体指出,其实是俄罗斯利用了这股全球性的疫情散播假新闻,企图扰乱西方社会的安定。
自今年年初冠病爆发以来,即有不少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型内容农场,开始在各国之间播撒“不信任”的种子,持续传播与冠病毒相关的误导性信息,削弱人们对其他国家及世界组织的信任,加剧人类公共卫生的危机,且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威胁。
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虚假消息,正无孔不入地通过各种渠道与方法渗透人们的生活,成为了对抗世界秩序的有力工具。就像现今蔓延、扩散的病毒一样,这类有目的性的虚假宣传无法在短期内被完全消灭,故各界也须为攻打持久的信息战做好准备。
目前,中国、美国,乃至世界全球的科学家皆在为打击病毒共同努力;然而,挑起种族歧视、煽动仇外情绪、散播恶劣谣言,则让人们在深入了解病毒、研发抗菌疫苗、寻求解决方案等方面带来了诸多不必要的麻烦与阻碍。
像对付病毒一样对付假消息在全民抗疫期间,所有人都必须接收正确无误的资讯,方能有效地保护自己和他人。为了向抗疫人员表示尊重,谷歌今年也停止发布与愚人节相关的信息与彩蛋,直接省略了今年的“四月玩笑”。
一般来说,人们爱在愚人节以各种方式开玩笑,并宣告那些成功被捉弄的对象为“愚人”;虽说此类恶搞多无恶意,且以轻松娱乐为主,然而,基于人们的玩笑性质各异,有些玩笑因开得过大而引起他人不悦,甚至还彼此产生误解。
勿轻信“内幕”
随着国内疫情日趋严重,各渠道的假消息也像决堤洪水般涌现,近期更流传“吃水煮蛋抗冠病”、“4月1日起全面戒严”、“中国专家建议戒严抗疫”、“大马食品严重短缺”等假信息,让众人议论纷纷。
正所谓谣言止于智者,若想不让假消息像病毒般传开,最好的方法即是像对付真正的病毒那样对付它,别让这些假消息有丝毫传播的机会;尤其在当前疫情肆虐的敏感时期,任何关于冠病的错误信息都是极具感染力的致命之物。
如今,网络上充斥着各种惟恐天下不乱的伪资讯,搞得大家人心惶惶。因此,人们务必时刻保持批判思维、客观精神和理性态度,切勿轻信在WhatsApp或微信群组中流传的“内幕”,更别随意转发或分享未经证实的小道消息,以讹传讹。
旅游业命在旦夕/南洋社论
为期28天的行动管控期已来到一半,这个为了将人留在家中的指令会不会再度延期,眼下还说不准,不过,除了手停口停一族,很多人开始想念可以出外劳动的日子;没有收入还得伤脑筋支付雇员薪资的老板,同样个个坐立不安。
行动管控期间,交通、食品和药物以外的商业活动,几乎全部停摆,当管控令宣告落幕的时候,各行各业该如何迈开艰难的第一步,现在就必须未雨绸缪,而政府的援手将会是业者重新开业时的及时雨,甚至是救命丹。
首相丹斯里慕尤丁3月27日公布的第二经济振兴配套,中小企业被忽略了;自誉为“关怀全民”的有关配套,同样只字未提在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中饱受打击的旅游业,大马旅游同业协会(MATTA)主席拿督陈国良对此深感失望,周一(30日)发文告促请政府对业者多加关注。
正如陈国良所言,我国原有350万人从事旅游业,为大马国内生产总值贡献15.2%;因此,从现实的角度审视,政府关照旅游业,某程度上等于是照顾国家的财库,亦有助于稳住国家的经济发展。
老实说,旅游业是各个国家都不轻言放弃的无烟工业,管理得当,它就是一个可用来吸引大量外汇的摇钱树,而同样重要的是,跟这个行业环环相扣的业者,层次异常广泛。
上至飞机在天上飞的航空业,下至在旅游景点摆摊的街边小食,加上相关的陆路和水路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和文娱,旅游业牵连甚广;业务兴旺时,这些业者一荣俱荣,相反的,市道一转坏,也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业者如骨牌般一一倒下,无从幸免。
冠病之下,旅游业有其最不幸的一面。首先,病毒来袭之初,旅游业首当其冲、应声而倒;而等到瘟疫离去,最后一个站起来的行业,恐怕也是旅游业。
就算行动管控令撤销,相信会有一段颇长的时间,人们在作业之余,不选择轻易外出;在此艰难时刻,没有政府伸出的援手,恐怕旅游业将难逃浩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