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大巴  先管制人

巴士不比车子安全

若以巴士和普通车子的体型相比,巴士乘客遇上意外而造成的伤害程度,往往理论上比车子来的更低。但是,被看作体积庞大“更安全”的巴士却越来越不安全。惊闻台湾一起“游览车史上最严重意外”的噩闻,中国辽宁省的陆客团前往台旅游间发生火烧车意外,造成全车人数罹难,26人当场被烧成焦尸死亡,直叫人不寒而栗。加上台湾今年3月的苏花公路游览车与拖板车对撞火花延续,网络上两岸键盘打手指尖交锋激烈,偏激言论四起,大陆网友纷纷在微博留言:“台湾观光品质真糟糕,谋杀观光客”等等,令台湾旅游业蒙上层层阴影。

 

长途巴士安全同样亮起红灯

这起事故,令人马上想起了国内近期两件与巴士相关的新闻,周内在南北大道265.8公里处,发生长途巴士因制动器出问题而连撞10车事件,造成2名女子受伤。肇祸的巴士被曝曾接获63张触犯各种交通条例的叠叠罚单,依旧如常上路。经过官方调查,当机立断做出严重的惩罚以儆效尤,该巴士公司执照和所持有的26张巴士准证被吊销。

另一起被曝巴士司机视生命于无物的事件则是有两名长途巴士司机拿乘客的性命来开玩笑,从瓜拉登嘉楼出发前往隆市路途中,在巴士行驶中“二人换岗驾驶”。他们向乘客大胆展示了自己的“技长”,仿佛会迎来全车的掌声。殊不知,车上的乘客冒了一把冷汗,身体感受到巴士内降至零点的温度。相信乘客在随后的路途中,内心不断求神拜佛,虔诚祷告安全无恙。司机的危险行为,换来的是吓破胆的乘客经验,换成外国旅客对大马的公交负面印象。

 

执法形同虚设  乘客更加胆虚

谈起巴士经历,相信大马人都为之麻木,国内巴士发生意外以及人命损失的惨剧却频频见报,心理可不是滋味。巴士是公共交通系统重要的一节,反映出国内整体交通的表现和人员素质,不得不受广泛关注。

交通部及大马陆路公共交通委员会时不时公布系列的交通措施,承诺在执法时更加严厉,以确保长巴搭客的安全。然而,全国1万3242辆注册巴士当中,其中31%巴士并未前往电脑验车中心进行检验程序。也难怪公众无法向上诉苦,因为执法者都有苦难言。有时候,有了“指令”,却偏偏没有“执行”;有“行动”,却没有“效率”,这已经成为大马的常态。

一些已经付诸的法案如“停止夜间长巴运行”、“强制巴士安装时速限制器”、“司机的健康与心理状态机制”和“死亡路段加强安全研究”并未采取严厉执法,“楼梯洪亮声响”却不见执法者落实下来;反之,“长巴安装黑箱”更是随后取消,全国超过七万辆的巴士都有份成为“黑巴”。

 

从源头下手

外国游客不解为何大马国内乘客都逆来顺受?事关大马交通管理制度错综复杂。举例,司机若要投诉遭业者强迫开车,必需向向人力资源部投诉,而不是陆委员会。此乃国内执法困难的冰山一角,民众、司机、巴士所属公司、交通部、陆路局,相互指责,成为没完没了的避实就虚体制。投诉素来无望,而且本土文化一切听天由命。民众只好寄托明天,盼有关当局能协调一致,正视根本问题。

悠然记得2013年8月,大马史上”最严重车祸”,一辆旅游巴士在云顶山失控坠落60米深的山谷,造成33人死亡。该拯救工作先锋145人,加上各拯救单位包括警方、民防局及医务人员,共约450人进行搜救工作,人数却是巴士乘客的九倍;但是巴士的乘客生命,却交由1名司机的手上。其实没有一个人原意,甚至不敢想,自己的旅途抵达点为 “绝命终结站”。

终于等到一个好消息,政府规定2015年后生产的新巴士,都必须安装时速限制器,以“慢速行使”来解决巴士意外事故。当局认定“速度可以杀人”才是罪魁祸首,“大巴失足”成因众多,推本溯源以人为疏忽为首要,只要司机的状态获得妥善处理,各种超速、打瞌睡、酒驾、吸毒和机件欠修等,都可以通过“人为控管”一举数除,避免更多意外。凡事谨慎,小心使得万年船。这种釜底抽薪解决缠夹不清的始末原由方式,应该给予掌声。

文/张延友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