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对印尼华裔总会改选换届看法(上篇)
印尼华裔总会(INTI)成立22周年之际,正逢第五届理监事届满改选,作为印尼华裔一分子,我想表达自己的看法。
在华人社会中,似乎历来都是“上去容易下来难”,上台永远是荣耀的,掌声随之响起,下台不免黯然神伤,离群索居。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中华民族的弊端,在这方面,我称赞西方社会,上去下来不当一回事。总统届满下台,或重操旧业当律师,或回到大学再任教,都不成问题。
为什么东方人届满下台,就被当成一件不光彩的事,好像很没有面子?其实如果你有精彩的演出,就该有无悔的谢幕。体面下台,同样是荣耀的事。
印尼华裔总会不是一般的华社组织,它从名称的界定上,已包含印尼华裔族群每一位成员,无论你愿不愿意,是不是成员,都是它的一分子。而其他华社组织,只包含华裔的局部。
作为华裔的一分子,因而就不能不关注华裔总会的发展与走向,也有资格与责任发表自己的看法,“不在其位,亦谋其政”。因为当它发生问题时,每个华裔都脱不了关系。我之所以要出来说话,就是基于这个原因,我不想探讨或干扰任何具体工作。
一棵椰树三个华侨
由于华裔总会的特殊性,让它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印尼各个地方,即使是在天涯海角的华裔,都愿意加盟其中。借由这个平台,为这个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国家,尽一分力,发一分光。
这个社团名称所代表的是印尼其中一个族群,印尼主流社会也不能不正视它的存在,因此华裔总会做了很多事,不仅仅是在黄德新任内,成立22年间都是如此。大家有目共睹,华裔总会始终站在帮助友族、维护华裔同胞利益的最前沿。
华裔总会由华贤汪友山发起,他是爱国主义者,当初动议发起成立这一组织,是因为觉得华裔作为印尼公民一分子,要对国家承担自己的责任。我认同汪友山的看法,作为华裔一分子,既然选择做印尼公民,就要对这个国家有承诺,对这个国家有一份责任感。
南洋这片热土,是华人华侨主要聚集地,一直流行一种说法,“有一棵椰子树,就有三个华侨。”
从血统上来说,我们是华人后代,这是永远不会改变的事实。作为印尼华裔,我们以中华民族一分子为傲,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文化是我们的使命;我们为祖籍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和平崛起、和平统一而振奋。但作为这片土地的移民,我们早已落地生根,并且效忠于我们的祖国——印度尼西亚,自然要关注我们共同生存的环境。
印尼华社组织无论以什么形式出现和存在,都要秉持这样一种理念。尽管每位华裔的社会身分不同,所属省份、所处环境不同,但都要视为印度尼西亚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都要履行一个公民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美国所谓中国崛起会危害到世界,是极其荒谬与别有用心的说法。中国和平崛起,而且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西方列强当年崛起靠的是侵略与殖民,印尼也深受其害。
正如最近印尼总统佐科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通电话时所说,“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中国各领域发展都取得成功”,并且“为包括印尼在内的地区国家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印尼希望学习借鉴中国有关经验”。
促进印中友好有责
印尼是亚洲南部的大国,中国是亚洲北部大国,两个大国友好相处共同繁荣,不仅有利于亚洲和平稳定,也是对世界和平稳定、经济发展的贡献。我们作为印尼华裔公民,有责任促进印中友好,为两国经贸发展牵线搭桥。
作为印尼公民,我们讲好印尼故事,中国公民讲好中国故事,彼此之间并不抵触。这两个故事有一个共同点,都是为了人类的繁荣昌盛,为了地区的和平发展。
《诗经》有言,“周虽旧邦,其命惟新”。自古以来,中国都不会因循守旧,当今更是如此,改革开放40余年,还在不断地深化改革。真可谓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
印尼华裔总会成立22周年之际,应学习我们的祖籍国,不断反思,自我革新,不要让自己演变成保守势力,阻碍社团的发展与壮大。
原标题: 对印尼华裔总会改选换届看法(下篇)/翁俊民
印尼回教士联合会(NU)总主席沙伊德·阿基尔·希罗伊,去年12月在《罗盘报》发表文章《向中国求学问》。文章开篇便引述先知穆罕默德圣训,“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何况是我们华裔人士本身。
华裔总会换届改选,堪称一个时代的交接。若是年届八旬,仍然留恋不去,不免会成为人们的笑谈,让薪火相传沦为一句空话。这方面的正反例子,举不胜举。
数十年前,西方社会嘲笑前苏联是老人政治,如今风水一转,西方国家盟主美国却也成为老人政治。特朗普70岁当选总统,换一个新总统更老,拜登以78岁高龄登上大位。年龄不饶人,拜登搭乘总统专机时连续跌跤,演讲时一再说错话,忘记自己刚任命的国防部长名字。 网友留言都表现出同情心,称总统的年龄实在太大了。
数年前,敦马哈迪医生以92岁高龄当选马来西亚首相也震惊世界。有人说,这是对3000多万马来西亚人的嘲讽,不仅似乎暗示国中无人,也显示这个国家对未来发展根本没有准备好。
与此相反,新加坡副总理王瑞杰今年满60岁,即向总理李显龙请辞第四代团队领军人物,宣布不会接替李显龙出任总理,让更年轻的人上去。他说:他们还可以做10年,10几年,我已经没有办法了。这才是一个国家领导人的风范。
中国早年也有老人政治现象,随着数十年政治体制改革,执政团队完全实现年轻化。如今召开全国性代表大会,北京整个人民大会堂内朝气蓬勃。中国也因此做到了领导人政权交接有序,国家政策具有连续性与稳定性。
由于工作关系,我经常接触到来自中国银行界的同行,他们大多40来岁,学历高,知识面广,见识多,头脑敏捷。从他们身上你就知道中国的发展潜力有多大。
我不禁想到自己。20年后,我差不多90岁,届时我还在办公室接待、签字,大家认为我的公司会有前途吗?可能明后年我就交棒给孩子了,这样公司才有希望。
印尼华裔总会不是老人俱乐部,你给我面子,我给你面子,这不是面子问题,而是要为华裔生存空间布局与付出。如果你不想这个国家再出现排华现象,华裔人士就要出来做一些事,向印尼友族证明,我们不是过路客,我们跟你们一样,对这个国家有义务,和所有印尼人一样,同呼吸,共命运。
从这个高度来认识华裔总会,你就会懂得,该退就退,该让就让,要有这个度量与见识。“推贤让能,庶官乃和”(《尚书》),不要为一人之爽,而让大家都不爽,贪图位置,有百害而无一利。
选择在人生巅峰时期,激流勇退,必将赢得人们的尊敬。在这方面不妨学学中国春秋时期的政治家范蠡。范蠡辅佐越王勾践,复国灭吴,成就霸业,之后便功成身退,美名传世。
未来方向与理念
最后我还要强调四点,有关华裔总会未来的方向与理念。
第一,为全印尼华裔说话。既然这个社团采用“华裔”的名称,就要站在整体华裔人士的立场,争取华裔的合法权益,布局谋篇从大部分华裔角度出发,而非个人角度。它不是一个小团体,不是少数人,它代表全印尼每一位华裔人士。
第二,成立分会要为当地居民带来益处。这个社团不是老人联谊会,不是喝咖啡聊天的地方,而要助益于当地人,让华裔融入主流社会。要与当地军政官员、社区领袖、慈善团队保持密切联系,建立多重人脉关系。
第三,杜绝“有将无兵”现象。华裔总会的构成并非只是刊登在报纸上那几十个成员,都是“将军”,没有“士兵”。为了给位置、给面子,巧立名目,什么资深荣誉主席、名誉主席、资深顾问、顾问、专家委员,名目越来越多,名单越来越长,看得人眼花缭乱。作为一个有活力的团体,一定要吸纳更多会员,这个团队才有战斗力。
第四,让年轻人上去。我希望未来在新任总主席带领下,华裔总会能够吸纳更多新鲜血液,团队构成要实现年轻化,尤其是地方领导人,年龄不要超过60岁,这样才有朝气有活力。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让我们从唐朝诗人刘禹锡的诗句中,看清和把握世界潮流,在后疫情时代,以更加执着与乐观的态度迎接美好的明天!
作者:翁俊民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 言论 2021年4月29日和30日 图:和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