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日报(评论)
林德宜:西方媒体反华推手
毫无疑问,西方英文媒体是煽动对中国崛起的恐惧和反华情绪的最重要推手。凭借数十年来在全球新闻媒体中的主导地位,西方主流媒体不仅为本国且为全世界的阅听众,设订和垄断了新闻议程和报导,尤其是在英语通用的地方。
西方媒体维护美国、英国、澳洲及其盟国的政治和经济利益角色,当然不是什么新鲜事。这是一个存在已久的事实,在冷战时期尤其明显。那时,我们每天可在印刷媒体和广播,电影和电视上,看到西方媒体对主要敌人,苏联和其他共产主义国家进行妖魔化。
这种媒体操纵有三个方面。首先是抹黑敌人并制造大规模恐惧和偏执狂。第二,是消解和压制任何国内或国际上,对敌人的同情或善意。第三是宣传西方民主制度的良好形象,捍卫反专制和压迫政权的自由和权利之价值观。
今天,西方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传播的文化帝国主义,直接剑直中国。这些媒体不仅包括属于媒体大亨梅铎的右翼报纸。诸如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卫报》,《华盛顿邮报》和《纽约时报》等所谓的独立或政治上较中立的媒体,也随之起舞走上攻击中国的路线。
与冷战时期相比,如今通过新闻报导对中国展开的攻击要复杂得多,除了有亲西方的政治立场外,最新一轮的宣传或偏颇的新闻与分析报导,还带有强烈的种族主义议程。美国特朗普政权最突出的特征之一,就是煽动情绪,以分化和强化文化和种族差异,以及对非白人的敌意。如今,美国,英国和其他西方主流媒体也拥护这作法,这也是为何西方社会当前会出现反华和仇恨亚裔情绪以及暴力浪潮。
含有政经议程
最近的两个新闻报导实例提醒我们西方媒体在报导中国时,含有的政治和社会经济真实意图。
第一则是大肆渲染中国长征5号B火箭碎片的报导,以警示世界,这是中国的不负责任和“不遵守”国际准则例子。
美国太空总署署长比尔·纳尔逊参议员对中国长征5号B火箭碎片事件就声明:“航天国家必须将重返地球的物体对地球上的人员和财产的风险降至最低,并最大程度地提高这些操作的透明度。显然,中国没有在处理本国太空垃圾上达到负责任的标准。”
无论是在发射火箭还是发动战争事件中,纳尔逊和其组织以及美国的其他组织,在指责其他国家未能遵守“负责任的标准”之前,应先好好照照镜子。
根据地球轨道追踪网站CelesTrak的分析员凯尔索(TS Kelso)的说法:“这不只是一个火箭残骸……因地球轨道上有许多不受控的火箭残骸”有关问题的严重性,可以通过CelesTrak上公开的数据了解。“在地球轨道上有2033个火箭残骸……这只是公开航天轨道上的数据,因为可能还有一些机密没有公布的。当然,这些残骸都不受控制。在2033个残骸中,546个属于美国,只有169个属于中国。”
西方媒体编辑人员采用的另一种常见策略是,尽量弱化或完全忽略可能对中国营造有利舆论的新闻。最近最引人注目的例子也许就是对中国新冠疫苗的报导。
从一开始,我们就看到西方媒体质疑中国研发的疫苗功效。同时,获中国提供疫苗的发展中国家领导人的正面回应或无法获得西方开发疫苗的新闻却被掩盖,或以分析报导的方式削弱中国疫苗功效的舆论。对于俄罗斯的“卫星-V”疫苗,也有类似的意识形态偏见。但是这些负面的报导,主要还是针对中国。
西方媒体没有客观地报导中国通过提供负担得起的疫苗来帮助穷国抗疫的重要性,反之是大力鼓吹沙文主义的言论,以让读者从质疑的视角看待中国和中国公司的每项举动。
毫不意外的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最近批准中国的国药集团新冠疫苗,列入“紧急使用清单”,并没有获得西方媒体的关注,有关新闻只放在毫不起眼的位置。联合国这项决定意味著中国疫苗将纳入针对发展中国家的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COVAX),这将使全球数百万人受惠。这也将是一个潜在改变格局的举动,特别是对于无法负担西方疫苗所需的昂贵冷藏基础设施投资的低收入国家而言。
西方媒体对疫苗的粗暴双重标准导致一位国际专家看不过眼就发言支持中国疫苗。澳州新南威尔士大学的麦克劳斯(Prof. McLaws)教授,在对于澳洲是否会接受接种中国科兴和国药集团疫苗的国人回国的新闻报导中指出,对于许多人质疑中国疫苗缺乏同行评议的数据,这是没有根据的,甚至用她的话说,这是一种“科学种族主义”。
必须强调的是,麦克劳斯教授并不是西方媒体普遍报导中意识形态上偏颇的“专家”。她是一位享誉全球的流行病学家,也参与多项新冠肺炎的项目,这包括世卫组织属下针对新冠肺炎预防感染、控制预备、准备和应对的突发卫生事件规划专家谘询委员会。她也是世卫组织全球疫情警报和反应网络的协调人,并且在澳洲的一些公共卫生组织中发挥著重要作用。
尽管在西方也有一些具有公正,没有政治偏见的科学家和新闻工作者,试图对与中国有关的许多事态发展进行更平衡的评价和分析,但对于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来说,当下和可预见的将来,他们都不得不与充满敌意,意识形态和种族歧视的西方大众媒体共存。
庄太量/郑荣信:通货膨胀到底是好还是坏?
最近,除了加密货币,“通货膨胀”这个热词占据各大财经报道的版面,可谓当红不让。随著以美国和中国世界两大经济体因新冠疫情好转经济步入复苏阶段,投资者对通货膨胀的担忧也逐渐增加。
其中一个衡量的指标,就是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该指数用来衡量一篮子固定商品和服务价格的百分比变化,以反映生活成本。这些商品和服务可被分为12个类别,当中包括食品和非酒精饮料、交通、酒精和烟草、医疗、服装和鞋子及通讯等等。
消费者物价指数是每个月发布一次的,然而当前月份所发布的数据是上个月份的,以此类推。负责相关数据的部门将会把最新的消费者物价指数和上一年同期的做比较,如果最新的指数对比去年的有上升就表示通货膨胀,反之就是通缩。
经济学上,通货膨胀泛指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普遍上涨的一种货币现象。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顾名思义就是由于生产成本的增加而导致的商品和服务总供给的减少,这和目前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有关。疫情使到大宗商品的供给面受影响,进而推高许多生产商的原料价格。
另一方面,需求拉动型通胀则是由经济扩张、政府支出增加或海外经济体增长引起。以美联储针对疫情增印钞票和发放的援助以及一些一些国家疫情好转而发生报复性消费为例,这些活动都会引发通货膨胀。毕竟,这一次疫情的影响是空前的使到世界上主要经济体几乎无一幸免,各国政府纷纷祭出宽松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
有鉴于通货膨胀攸关消费者的购买能力,所以不仅是投资者,平民百姓和政府都关注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常被经济学家称作影响经济的两个恶魔。那么,两者之间,哪一个更可怕?
通货紧缩
相较于通货膨胀,通货紧缩更不受欢迎。试想,当消费者预期物价在未来会下降就不会在现在进行消费。他们会倾向于延迟消费,即等待物价下跌时才购买。
举例而言,当消费者知道冰箱明年会更便宜,就不会现在买。假设一个经济体所有的人都在等待捡便宜货,该经济体肯定会面临消费大跌的窘境,厂商没有任何收入也不会继续投入生产。日本就是面临通货紧缩最典型的先进经济体。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日本陷入失落的三十年,足以见得通货紧缩的不良影响。
另一方面,过高的通货膨胀对世界上任何经济体都是一种祸害。通货膨胀也能反映出货币持有者对该货币的信心。津巴布韦在2019年面临恶性通货膨胀(hyperinflation)高达500%。该国所发行的100兆津巴布韦元钞票是世界上最大面额的。
更严重的是由于印刷两页钞票的成本远超过钞票的面子,所以该国最后只印一面的钞票,另一页则是白纸。打个比方如果印刷面值10令吉的纸钞需耗费的成本高于10令吉,那就不值得印了。恶性通货膨胀反映了人们对该货币乃至该国政府和中央银行毫无信心,钞票形同废纸。须知增印钞票不等同于增加财富。当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提高货币供应时,其国民并不会因此而变得富裕。
全世界大部分经济体通货膨胀的波动在1980年后大致低于5%,1980年之前的波动相对大。为了应对通货膨胀,纽西兰中央银行于1990年率先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inflation targeting)。世界主要中央银行如英国中央银行、美联储、欧洲中央银行和日本中央银行也纷纷尾随在后采取通货膨胀目标制。
反映经济的好坏
采取其措施的中央银行会参照其通货膨胀预测,如果通货膨胀高于所设定的目标就会升息或降低货币供给等货币紧缩政策。通过相关措施,通货膨胀会保持稳定在0到5%之间。当通货膨胀维持在合理的范围在内,人们预期未来的物价会上升而进行消费。
通货膨胀率是一项很重要的经济数据。通货膨胀率除了反映经济的好坏以外,当它被拿来利率作比较时,也能反映资产价值。比方说,储蓄的利率为0%,通货膨胀率为2%,这意味著把钱拿到银行储蓄的人不但不能拿到利息,其购买力也会被通货膨胀蚕食。
针对通货膨胀的课题时,诺贝尔得主密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曾把增加货币供给而引发的通货膨胀比喻成酗酒。他指出,开始喝酒或开始印太多的钞票时,好的效果首先出现。坏的影响只是后来才出现。
总而言之,通货膨胀的波动比通货膨胀更值得关注。美联储在决定利率时,通货膨胀只是其中一项指标而已,美联储还会参照反映劳动市场的就业率和其他宏观数据。事实上,通货膨胀是经济活动的结果,而不是驱动经济的因素。
丘淑霖:扭曲的吃苦文化
最近,台湾一名七岁男童上柔道课时,疑似遭教练和学长重摔20多次导致重创送医,最终宣告脑死,恐成为植物人。孩子在训练过程中,曾经数次倒地求饶,甚至一度呕吐,但教练仍不为所动。无论是有心或无意重伤,涉案者相信难逃法律责任。https://www.orientaldaily.com.my/news/international/2021/04/24/407224
这类“地狱式”训练其实也常见于我们周遭,只是当它没有造成严重伤亡时,大家都不以为意。网络上可以看到不少视频,有年幼的孩子被逼著做高难度拉筋锻炼、小女孩边练奏琵琶边哭丧著脸,大人们还给他们点赞转发。
“吃苦文化”在华人社会尤其显著。从小我们就被教育“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只要能吃苦,黄土变成金”。从“宝剑峰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到“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裤少伟男”,生活“注定”要经过磨难、吃尽苦头,才能有所作为。但我们是否误解了吃苦的本意呢?
成年人希望孩子从吃苦中得到启发,激励他们奋发向上、不轻言放弃,但不该本末倒置,让吃苦变成主轴,而忽略了教育本身。过程中必须协助孩子培养能力,再循序渐进地调整难度,进而从解决困难中,提升技能和自信心。
反之,一味地制造困苦的环境条件让孩子去克服,就像把他抛进大浪席卷的海中,期待他从溺水挣扎的经验学会游泳,殊不知日后可能造成心理阴影,甚至当下就已经没顶身亡。过度的困境不仅削弱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也会造成精神压力、加深挫败感,不利于人格发展。
除了学校和家庭教育,“吃苦文化”也存在于成人世界。一些公司或组织会以员工是否愿意“吃苦”来评估他的素质,而变相地剥削员工,如设下不合理的工时或工作量、以不当的言语训诫斥责等。员工为了保住饭碗,很多时候只能默默承受,或最终选择离职跳槽。
从古至今,由苦难中崛起、从磨难中成才的故事,总是特别动人、尤其励志。刻苦耐劳是律己的美德,但我们是否更常用以规范他人,甚至以权威施压呢?切勿以自认为高尚的理念和行为,来合理化给他人造成的压力和伤害!
www.orientaldaily.com
郭朝河:疫情时代下的明白人
想起一件事,心有戚戚焉。 还记得新冠肺炎刚在武汉爆发,中国政府宣布封城,禁止所有人民出入时,身边不少人看见新闻后,不约而同地说——封得好,免得病毒出来害人。
当时,全球仍是一片繁华,到处都是欣欣向荣的景色。尽管,10年一度的经济循环周期,从2008年美国次贷全球风暴后,拖了近2年都还看不见暴风眼,这理当是个很明显的警惕线索。
荣景下横空跳出一个新病毒,加上有地域距离关系,每个人看待中国发生的事多了抽离,才会把话说得客观轻松。
“长痛不如短痛。这样做,才能保障更多人的生存利益。” 旁观者说的话,听起来虽残忍,却最真实。因为事不关己,才能完全撇开主观情感因素,把事情看得完整,而非纠结在某个小点。
可是,当旁观者被拉入成为当局者,有了具体环境的感受后,你会发现,观点可能就会完全转换。这时,情绪往往会跑赢理智,再多的逻辑分析,都比不上一时涌上来的怒气、恐慌或难过。
这就是人性。
想像一下,“你赞成大马政府像中国对待武汉一样,还没完全压制病毒前,就不许开城!”这个问题,丢给大马以外的人士回答,我相信绝大多数都会点头。因为对他们来说,这是别人的事,很容易权衡得失。只要病毒不要继续往外扩散,所有严厉的政策都该执行。
但对大马人来说,就算要赞成,恐怕内心也要经历太多纠结。
严格封锁 纠结什么?
若真的严格封锁,我的工作怎么办?公司会不会倒闭?要如何采购食物与日常用品呢?封锁期间,能否像中国政府那样,透过政府单位派发食物呢?若真的有必要外出或跨境,宽限的条件是什么?
政府也有纠结——我国真的还有条件执行严格封锁的政策吗?国库扶持经济再生的能力到哪里?若国库不给力,挽救民意的方式是什么? 所以,MCO3.0执行得坑坑巴巴,政府的决策魄力与果断固然令人摇头,但实际上摊开整个经过,你会发现很多事就藏有当局者身在其中,受到情绪压力干扰,而无法一刀切割的无奈。
执政者如此,人民也是。具体的人,都有具体的难处。
回归大马疫情现况,看似准备走向“印度式人间炼狱”状况,但退一步来看,虽不算太好,但也称不上太坏。 抗疫一年多,若将确诊案例变成曲线图,至今已能画出三段高峰,即吉隆坡清真寺万人大集会、沙巴州选与目前的新波段。
前两阶段已谈了多次,我反而想针对新波段来谈。 很多人以为,近期确诊数字创下新高,都归咎在开斋节的错。这固然是一个原因,但并非是事实的全部。
看回记录,在3月29日,新增确诊数字一度掉到3位数。但好景不长,4月初新增数又维持在4位数,并在月中后突破2000人。之后,政府在上周宣布MCO 3.0,一下子宣布长达4周的管制政策,动机很明显,就是为了开斋节。 因此,开斋节后两周,新增确诊数绝对还是会维持在高峰,5月底时甚至破万也不无可能。而这两周的数字基本上都会高空盘旋,6月才会是这波抗疫期的新节点。
当然,MCO 3.0的确隐含政治议程。在疫情影响各行各业与人心时,对很多人来说,唯有“回家”才能找到活下去的力量。 我常说,跨州跨境不一定就会感染病毒,躲在家也不一定真正安全,一切回归到防疫的完善,但前者风险肯定比较高。
错过控制疫情黄金期
前景不明朗,现状很纠结。在这种情境下,辱骂政府实际上毫无意义,加上目前已错过控制疫情的黄金期,无论什么新政策推出,总会有人站在不同角度吐槽。
我只站在解决问题的角度。说得更白,大家都是成年人,很多事其实不需要政府来教,你我都知道应该怎么做。
政策并非是疫苗,无法真正遏止病毒传播,它只能尽量平衡著经济与生命之间止损点。能真正做到停止病毒散播,并非是耳提面命的国家政策,而是你自己的防疫意志力。
相信我,暴怒下看待疫情,只会无形中增加人心与经济活动的成本。越能抽离情绪,心平气和看待人类发展史的前因后果,你不仅能安然度过这波危机,甚至在疫情结束后,就可迅速在新时代下找到安身立命的新位置。
愿MCO 3.0是所有当局者最后一次任性的纪念。
www.orientaldaily.com
刘华才:抗疫靠自己,请留守在家!
如今国内疫情高居不下,濒临失控迹象,确诊数字没有最高,只有更高。民众理应继续紧守标准作业程序,配合政府的防疫指南,多体谅配合,尽快切断新冠病毒传播链,疫情才有望缓和下来。
新冠病毒疫情已肆虐年逾,至今尚未有好转,政府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再度落实全国行管令,尽管有许多人会受到影响,但这是无可避免的。防疫靠全民,大家千万不要松懈气馁,应当加强防疫,同时也请体谅执勤人员,配合防疫指南。在未来,人类可能必须与病毒共存,民众也要学习如何在新常态下继续生活。
政府为了体恤商家与还给人民自主管理的生活,已经逐步放宽各种管制。然而,在刚过的开斋节,或许是因为这种报复性的解放,人民误以为已经战胜了病毒,亦或出现了抗疫倦怠感,开始逐渐放松甚至放纵。我理解,要长期保持自律甚至高紧绷的状态,是极度不容易的事情。特别是行动管制令限制了每个人的娱乐,社交甚至宣泄压力的管道。
但这囤积的风险让我国的确诊人数以平均每天都超过4000宗的趋势,如今更直达6000大关,再一次的飙升,让我国在短短的一两周内,就超过两百人需要呼吸器,ICU病房更是一床难求,医疗体系已经面临饱和。对此,我呼吁全民再度配合和警惕自己,病毒真的不曾消失,甚至都埋伏在不同的社区,都极有可能就出现在你最好的朋友、同事、甚至是伴侣身上。
切记,别心存侥幸,更别以为年轻就没事。因为这病毒的变种已经通过年轻人的社交活动,逐步走入社区,殃及年迈的亲人。我实在不想大家失去身边最重要的人。
我也呼吁民众,不要忽视逐日严重的新冠疫情,尤其医院加护病床爆满下,病患治疗过程受严峻挑战,这或将影响康复率。卫生部总监丹斯里诺希山每天的媒体汇报绝不是危言耸听,我们应该认真看待这一波的疫情,病毒威胁确实就在我们的周遭,任何时候或地点,都有染疫的风险。
不要有侥幸心态
也正如诺希山所说,我们现在每一个人都是“前线人员”,保护好自己及家人是最基本要做的。抗疫要靠自己,若没要事,请留守在家。若有事要出门办理或在职场上班者,需确保时刻都戴口罩、勤洗手、以及保持身体距离;身体有不适或相关症状,也务必立即求医。不要带著侥幸的心态到处蹓跶,尤其现在病患人数多,ICU病床紧张的情况下,进到医院的治疗过程,肯定会很严峻。
我呼吁民众配合卫生部定制的防疫SOP,同时遵守行动管制令3.0,共同在这危急时段切断病毒传染链,官民合作来压低新增确诊曲线。
为了进一步控制疫情,我认为政府应该探讨全面MCO的必要性,但首先,进行大规模的筛检还是必须的,特别是针对60岁以上的乐龄人士进行免费筛检。基于近期涉及老人的确诊病例是明显的增加,我相信此举可以提升防疫效果。一般上,年长一群,他们的免疫力比较弱,如果不幸感染病毒,情况会比一般人来的危急。我们可以看看香港和中国大陆,都是在重点区进行大规模筛检,所以才成功地控制疫情。
若需要民政党的协助,我们都愿意在这个非常时期,在能力范围内给予任何协助。民政党在防疫的立场上是超越政治立场的,因为这是关乎人民的健康安全考量,只要关乎民众利益的,我党都会全力以赴去做,共同打败病毒。
www.orientaldaily.com
光华日报(言论)
【香江评论】港如何打造文艺交流中心
文/ 香港经贸商会会长李秀恒
自国家“十一五”规划首设港澳专章以来,其后的三个五年规划都延续了这个做法,而在三月份通过的“十四五”规划中的《港澳专章》,除了巩固以往对香港的定位之外,又进一步赋予香港重要的国际枢纽角色,当中就包括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
硬件设施逐步完善
正如特首在《施政报告》中承诺,政府将锐意发展文化和体育,提升香港成为令人向往的国际大都会。博物馆及艺术馆一旦落成之后,市民及游客都有机会在香港轻易欣赏到世界级的艺术珍品,有助提升城市的整体文化品味及形象。
从西九文化区内展现当代视觉艺术文化的M+和呈献中国艺术文化珍品的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可见特区政府对推动文化发展的确有很大的决心。政府在硬件方面的支援可谓不惜工本,定能为文化艺术品提供一流的展览场地,但笔者认为,软件配套亦不容忽视,尤其若能与商业相结合,才能真正推动文化艺术在港发展。
需要重视文艺产业
一来,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拥有零关税、无出入口限制、法律制度完善、物流便捷、货币自由兑换、服务业高度发达等优势,发展成文艺作品交易中心的条件已经十分成熟。而一旦与商业挂钩,大众对文化作品、艺术品的兴趣则会增加,从而增进认识,了解背后的文化底蕴,提升全民的文化艺术修养。
二来,众多商业化的文艺活动,例如展览、拍卖等,将会为很多高水准的文化艺术从业者等提供绝佳的交流平台,为香港汇聚一众文艺人才,从而提升香港的整体文化氛围,进一步推动艺术品鉴赏、文物修复、文化历史教学等高增值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来,希望一个行业蓬勃发展,最好的方式就是培养新血为其注入活力。目前香港的青年人经常抱怨机会不足、出路有限。而在产业化的过程中,香港将会需要大量文化艺术从业专才,从事高增值的文化行业。文化艺术并非一定是“高岭之花”,文艺从业者亦并非不食人间烟火,无论是从事创作的作家、画家、设计师、摄影师,或是从事产业支援专业服务的鉴证师、策展人等,若能在文艺产业中切实看见自己的创作有市场、收益可观,才能更全心投入文化艺术创作,吸引更多年轻人进入行业,推动本港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
从旅游业著手发展
以邻近的深圳为例,深圳的文化产业最早便是由旅游业开始,在90年代中就提出“文化旅游城市”口号,成功培育出一批集文化、娱乐、科技于一体的主题公园项目。今天“锦绣中华”、“民族文化村”、“世界之窗”、“东部华侨城”等主题公司,已经成为深圳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柱。
香港的文化艺术水平其实并不低,但缺少日常生活中市民、游客频繁接触到的“平民化”品牌,颇有曲高和寡之感。香港作为中西文化交汇之地,在未来需要重新思考作为旅游城市的吸引力,以应对未来重新恢复的国内及国际游客。以往,不少人来港旅游都是单纯为了购物,此类消费者黏性不强,较易流失,亦导致本港旅游、零售业抗风险能力不足,容易受到社会运动、疫情等因素的影响。
特区政府和业界应该充分发掘社区内的潜力,配合市区重建策略,将香港特色的电脑节、书展、动漫展乃至其他展览与本地特色建筑(如古物、古迹等)相结合,将商贸文化品牌不断发扬光大的同时,推动地区性、民众性、消费性文化产业进一步深化发展。
www.kwongwah.com
【社论】提防疫情大骗局
科学丶工艺及革新部长凯里昨日披露,槟州政府之前所接获的疫苗献议其实是一项诈骗。
从其公布的细节,我们可以知道,诈骗者的对象不只是槟城,还有凯里的部门,或许还有更多未被揭发的单位。
凯里指出,经过当局的调查显示,无论是中国科兴疫苗公司,都指不曾与这献议公司有所接触;而献议公司自称来自香港,惟香港并没有该公司的纪录;凯里更指似乎并没有人知道献议人杨智光(译音,Yong Chee Kong)的存在。
而槟州政府也促相关公司尽速出面澄清献议一事。
疫苗献议公司的动机,凯里指迄今并不清楚,惟在这疫情肆虐期间,类似的诈骗手法其实并不让人感到惊讶,总有不法之徒唯恐天下不乱,为名为利,不顾他人生死,趁乱捞一笔。
新冠疫情肆虐迄今已接近两年,疫情不但没有放缓,大部分国家的疫情甚至有逐渐迅猛之势,我国即其中之一。
在这一情况之下,目前唯一的对策就只有疫苗,在长时间受到疫情的折磨下,许多人都身心疲累,也对疫情感到不耐烦,因此更会轻易受到他人的蛊惑,上了疫苗诈骗的当。
我们也不可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不能否认有些疫苗的献议,其实是出自真心。
除了疫苗的真心献议,许多州属也都愿意提供疫苗的接种,惟要防止国人对疫苗接种感到困惑,联邦政府的确有必要与州政府及献议方进行协调,在让各造协助政府加速疫苗接种的同时,进行疫苗统一管理,发出疫苗准证,避免国人混淆或甚至受骗的案件发生。
国家的疫苗接种计划龟速,迄今只有约200万人接种疫苗,当中近80万人接种两剂疫苗。惟凯里指他仍有信心,我国可在年杪达至群体免疫的目标,目前最大的问题是疫苗的来源,他指在接下来的月份,疫苗会相继运抵我国。
人们往往在疫情紧张的时候,更不会排斥疫苗的接种。
随着各国陆续开始投入疫苗的生产,疫苗的来源在未来将不成问题,最大的问题是,我们是否能守到哪个时候?
我国确诊病例昨日冲破了6000大关,未来可能会冲破更多大关,在等待接种疫苗的同时,国人需遵守防疫标准作业程序,如今更要加上防范疫苗的诈骗。
www.kwongwah.com
雪州可以,为何槟城不能?/ 文:方志伟
槟州政府在抗疫路上不但慢半拍,而且遇到任何问题都直接推卸责任给中央政府,不是表示等待卫生部的指示,就是等待国家安全理事会的决定,本身没有主见,更妄论主动采取防疫措施来保护槟州人民。
槟州政府控诉中央政府今年2月不接受私人公司要捐献给槟州政府的中国科兴(Sinovac)疫苗,更突显了槟州政府的散漫态度,令槟州人民大失所望。
槟州首席部长曹观友召开记者会指出,槟州政府今年2月接获私人公司的献议,愿意捐献200万剂科兴疫苗给予槟州政府,替槟州人民进行接种。当时,中央政府因为同一个月将开始在全国展开疫苗接种计划,并放眼为80%国人免费接种疫苗,所以卫生部认为槟州政府暂时无需考虑私人公司的疫苗献议,而且,科兴疫苗当时尚未获得卫生部的批准。
结果,槟州政府也就直接省下功夫,完全放手让中央政府去处理疫苗接种工作了。即使不久后,药品监管局批准在大马完成灌装的中国科兴公司新冠疫苗有条件注册,曹观友也没有再度提出申请。
直到最近砂拉越获批自行购买新冠肺炎疫苗,雪兰莪也推出SELangkah手机系统,让州内企业公司登记自费购买疫苗,槟州政府不断被人民质疑能力,曹观友倍感压力了,才又跳出来说曾经有私人公司要捐献疫苗给槟州政府。
可是,曹观友拿着旧文件出来讲话,又有什么意义呢?如果他真的有心保护槟州人民的生命安全,就应该在科兴疫苗于今年4月获得卫生部的批准后,再次提出申请,或每个月向卫生部追问结果,以便早日获得私人企业捐献的200万剂科兴疫苗。
不仅是疫苗事件,槟州政府在其他防疫措施上也显得非常消极被动,比如槟州工业领域不断爆发感染群,州政府却没有采取更为严厉的职场安全措施,只说等待中央政府指示,让经济前线人员曝露在风险中。早前槟州数间老人院先后爆发感染群,让人感到担忧,可是州政府至今也没有采取任何保护人民的行动。
同样的,雪州政府主动在每个社区展开大规模筛检,槟州政府又做了什么?
砂拉越州政府打算把自行购买的疫苗免费分配给私人医院,以加速砂州的疫苗接种计划,并放眼在8月底前完成70%的疫苗注射目标。槟州政府呢?现在还在等待私人公司捐献疫苗。
槟州政府如果关心槟州子民,是可以想出很多办法来防疫,正如砂拉越和雪州政府,可惜看来槟州政府并没有保护人民的意愿,只是一直在躲避责任。因此,槟州的民众只能自求多福,严格遵守行动管制令3.0的防疫SOP,少出门,多洗手,戴口罩,一起努力斩断病毒传染链。
www.kwongwah.com
当加护病房人满为患/ 文:黄子诚
近日大马新冠疫情越来越紧张,不止确诊人数不断攀升,政府医院人满为患,隔离中心就连停车场也被改造让病人入住。最让人担忧的是,加护病房床位接近饱和,显示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已经无法在承担新冠病患带来的额外压力。
其实不是每个新冠肺炎病患需要入住加护病房,病患大多属于无症状或轻微症状者。如果进入加护病房,死亡率就会从小于2%的平均点,提升至接近20%,这绝对不是大马独有现象,也不是医护人员努力不够,而是新冠肺炎的疾病所演变出来的真实情况。一旦需要到加护病房治疗,意味着病人被影响的不仅仅是肺部,可能其免疫系统和其他身体器官也受到影响。这是为什么病人病情会急速恶化,死亡率也会大幅度提升。
当第一波疫情席卷大马时,大家所倡导的压平曲线,基本上就是为了避免出现加护病房不受负荷的情况出现。一旦加护病房无法容纳所有新冠重病患者,或是呼吸辅助器不够使用,病人的死亡往往就不再是因为病情恶化那么简单,而是因为某种程度上无法获得适当及足够治疗。这些病患,都属于死得不应该,也不值得。
要减少加护病房病人,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减少患病人数。现实是,疾病会把一部分病人推向重症。虽然经过将近一年半,我们对新冠肺炎的认知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但到现在为止,依然没有100%有效治疗新冠肺炎的药物面世。目前使用的,很多都是用来控制病情而已。也就是说,很大程度上,医疗团队是在与病毒赛跑,跑得赢,就可以减低恶化风险;跑慢了,病人病情就会急转直下,需要加护治疗,甚至死亡。
最让人担忧的是,我国目前的新冠确诊率依然偏高,被检测的,有超过5%确诊,这意味着,在社区还未被检测的确诊病例大有人在。每日颁布的确诊人数,不能完全反映我国新冠疫情的严重性。只要检测数量提高,确诊数量也会随之飙升。由于无法第一时间获得诊断,因而导致病情到确诊时已经恶化,那么肯定又会加剧加护病房负担。这是在国外已经上演的情况,我国很不幸的,已经开始朝这个方向前进。
我国这一波病情,与第一波最大的不同,是目前已经进入社区传播阶段。当大部分确诊病患无法找出感染源,意味着新冠病毒已经在大家身边,不只局限于某个感染群,或是与某个回国旅客有关。当病毒已经进入社区,要加以控制就不再像第一波那么简单。这是为什么,无论如何努力,我国的确诊病例就是高居不下。
当身边的亲戚朋友一个接一个染病,大家担心的就是自己会不会成为下一个。其实更值得担心的是,到底谁会成为需要加护病房的那一个。
当政府因为各种考量而已经没有能力颁布更加严谨的行动管制令时,可以确定的是,此次疫情将会花更长的时间,精力还有金钱来控制。当病情越拉越长,对公共卫生体系的负担将会越重,尤其是现阶段爆炸性的确诊人数,绝对是在挑战着加护病房的承担能力。唯一可以改善整个情况的方法,就是全民合作,遵守一切新冠肺炎标准作业程序,并且更加照顾自己的个人卫生,戴口罩,勤洗手,减少非必要的外出,唯有如此,才能有效降低确诊人数,以便能够达到压平病情曲线的目标,减低加护病房需求。
www.kwongwah.com
当爱已成往事/ 文:郑文辉
自冠状病毒肆虐以来,每天不论你是打开电视还是报纸,触目惊心的新闻是全世界的疫情,又多少万人触诊、又多少千人死亡,天天如此;初看时惊心动魄,再看时忧心忡忡,现在看时好像看股市指数,麻木不仁了!
近日翻开报纸,突有一则软性轻松的新闻映入眼帘;——那就是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和妻子梅琳达宣布离婚,结束27年的婚姻。他们还表明己就如何分配财产达成协议。这当然是国际的花边新闻,一时读起来轻松多了,虽然不是一则喜讯,但总比一天死多少人,火葬场暴满等恶心新闻舒爽的多了!
65岁的比尔盖茨是全世界第四富豪。根据彭博亿万富翁指数,他的资产约有1460亿美元。他和妻子梅琳达于2000年设立的“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是全球最大的慈善基金会,两人离婚后将继续是该基金会的联合主席和信托人。
两人在近日各自在推特上发表联合声明说:“我们不再认为彼此可在人生的下阶段继续共同生活、共同提升。”他们当爱成了往事时,就这样轻松愉快离婚了!这是近年来全球最富圏中第二起重磅离婚案。
他们两人的公开信说:“在经过了许多思考,以及对关系的诸多尝试之后,我们作出了结束婚姻的决定。在过去少年当中,我们抚养了3个出色的孩子,并且建立了一个覆盖全世界、让所有人都能够过上健康、丰富生活的基金会。我们仍然共享着基于上述信念的使命,并将继续在基金会中一起工作,但我们不再相信在人生未来的阶段还可以作为伴侣一起成长。”
他们有过甜蜜的爱情故事和甜蜜的生活,虽然他们一句也没有说出真正的原因,但当爱情一旦褪了色,爱情就成为往事,往亊只能回味,于是,他们和睦的离婚了。爱情成了往事的当然可真多,两年前全球首富,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与史考特也是宣布离婚。
当爱已成了往事,那么离婚也许就不那么痛了。真巧,新加坡政府社会及家庭发展部开始就如何更好地协助孩子、离婚人士及如何减少夫妻在离婚过程中对彼此的怨怼这三个课题,发布意见征询书,下一个月征询公众看法。政府正探讨未来是否让已达成离婚共识的夫妻,选择以更和睦的方式申办离婚。
当爱已成往事、无法挽回时,那彼此就不要怨怼,和睦办理离婚各走天涯,是一件愉快的事!
爱情是一件优美的事,古今中外及历史上多少爱情故事,华人民间流传的有:梁山伯与祝英台、陈三五娘、白蛇传等,名人的爱情故事如:徐悲鸿与蒋碧薇、徐志摩与陆小曼、张爱玲与胡兰成,萧红与萧军夜半歌声故事里的爱、哀、怨、不幸、遗憾等谁都说不清。
近人的台湾著名作家琼瑶,她的爱情和婚姻,据她在《我的故事》中自爆,也是痛苦、艾怨;恋爱、结婚、离婚、再恋爱、再结婚。爱情、婚姻就是人生一条曲折的道路!
在结束本文前,这里让我引述一个离婚人的话:“当初想离婚时,会担心孩子没有完整的家。但权衡利弊后,我觉的即使维持完整家庭,但相处不和谐情况越来越严重,最后也只会影响到孩子了”。所以,新加坡政府目前正就未来是否让已达成离婚共识的夫妻以更和睦方式申办离婚一事征求公众意见。那只能说,当爱已成往事,如何让离婚不那么痛!
www.kwongwah.com
中国报(评论)
许国伟:你想在病毒面前裸奔吗?
雪州美丹花园州议员三苏菲道斯一家五口确诊。
他的情况引起关注,是因为他已接种了两剂辉瑞疫苗,依然中招。
根据报道,他已在3月10日和31日接种了两剂辉瑞疫苗,没想到还是确诊,因此他想追问政府原由。
这问题不难回答,YB也无需追问政府,问任何一位医生就行。
冠病疫苗本来就不是万灵神丹,也早早说明效率不是100%。
像辉端疫苗,从所查资料显示,据研究报告其效率最高达95.8%,这也意味着还有4%的机率会染疫。
何况,每个人的体质不同,能产生的抗体也不同,效率也不同。更别说,个人接种疫苗后,有没有继续做好个人卫生,严守防疫SOP?
把风险降低
完成接种疫苗后依然染疫确诊的案例,不是YB而已。
就算是接种效率高的邻国新加坡,最近爆发的新感染群中确诊的,也不乏完成接种疫苗者。
说明白了,依然是人们对疫苗的认知及心态要摆正。
YB接种了疫苗还是中招的新闻一出,在朋友圈里就看到有人悲叹:打来做莫?打了还是中,打了还要担心副作用。
另外,早前从朋友圈也看到两个例子,一个完成接种两剂疫苗后说,接下来出门可以不用戴口罩了,就算遇到执法人员也不担心,因为自己有完成疫苗接种的证明。
另一位登记了阿斯利康疫苗接种,就扬言接种后可以出国玩了,因为可以拿到疫苗护照,又不用担心染疫了。
两位朋友开心说这番话时,也没预料到抗疫模范的越南、新加坡和台湾如今都遭遇疫情反弹,相信他们现在也没底气再说同样的话。
大家都知道,封城封锁的阻断措施,伤害太大,不是长久之计;更多人接种疫苗,达到社区免疫是目前各国努力的方向。
当然,要不要接种疫苗,依然是个人的权利和选择。
只是,在面对越来越严重的疫情,接种疫苗也会像口罩一样,形同最基本的自我保护,把感染和传播风险降低罢了。
就像中国媒体评论疫情的一句话:“不打疫苗如同在新冠面前裸奔!”
一针见血。
www.chinapress.com
叶志超:Crate & Barrel夫妻档 从小店做到大集团
谈起经营品牌,如何鉴定一个品牌成功与否?以每年发布的品牌价值排名为准?还是最容易让消费者想起的品牌?
答案可能都很主观,但是有温度的品牌,最叫人难以忘怀。“企动人心”今天要分享的企业故事,就是一个有温度的品牌--Crate & Barrel。
美国本土家居用品第一大品牌Crate & Barrel,由创办人Gordon Segal与妻子Carole Segal于1962年创立,至今已有59年历史。尽管Gordon Segal已完全脱售公司股份,但是两人白手起家的故事,至今依然是一段佳话。
1961年,新婚的Gordon与Carole到加勒比海度蜜月,在维尔京群岛逛了许多小店,发现很多带有北欧风格的装饰品很特别,价格也很合理。
于是Gordon Segal马上嗅出商机,告诉妻子要开设一家物美、价格合宜的家居用品店。夫妻俩的存款加上婚礼礼金仅有1万美元,于是他们向父亲借了7000美元,总共1万7000美元成了创业资金。两人在芝加哥老城区,租下一间面积158平方公尺的破旧厂房,把它化身为独特家居用品店,店名取名为Crate & Barrel(即箱和桶的意思)。
物美价廉 独特精髓
以简约北欧风格为主打,Gordon与Carole强调:“我们卖的不只是家具饰品,而是一种生活态度和想法。”
有别于其他家具公司,向特定厂商采购大量货品,Crate & Barrel走的是细致精品路线,在世界各地寻找独特又时尚的产品,并且执行严格的挑选标准。
就像Gordon Segal所说的:“我们不仅是商人,还是设计师和时尚买手”,尽管只是一间小商店,夫妻俩却用心经营成像一间艺术馆的层面。
“手选的温度”、打造温度购物氛围,及十分注重顾客服务,成为Crate & Barrel致胜的“3P”,那就是Product(产品,即优雅时尚的设计及价格合理)、Presentation(视觉力,即温馨购物氛围)及People(人,即店员提供的优质服务)。
品牌着重的就是延伸的附加价值,Crate & Barrel独特的销售主张(USP),让它成为一个让顾客感受到温暖与温度的品牌,而不仅仅是 “一间家具店”而已。在Gordon Segal的经营方针里面,只要专注做好以上三件事(3P),顾客自然就会走进店里,而不是硬绷绷地设下业绩目标,但却没有把最基本的事情做好。
巨擘登场 华丽退场
Crate & Barrel成为美国本土家居用品第一大品牌,更有美国“高档宜家”之称。在1998年,德国公司Otto集团宣布收购Crate & Barrel股权,双方协议好,Gordon Segal先出售公司三份之二股权,但他继续留任总裁职位,带领公司迈向全球化的通路时代。
本来已经实力雄厚的Crate & Barrel,遇上德国网络零售巨擘Otto集团,强强联手,必有火花!首先,Crate & Barrel从线下扩至线上,当许多零售商都未开启电子商务时,Crate & Barrel已经在Otto集团的指引下开拓网络营销业务。
除了市场及销售渠道的扩张,Crate & Barrel也朝向多元化,开设新品牌“CB2”,主攻年轻人市场,以丰富的色彩、前卫的设计和较低的价格,吸引年轻消费群体。
10年后,即2008年,Gordon Segal才把余下三份之一股权也出售给Otto集团,自己也退出管理层,写下完美句号。
www.chinapress.com
宋明家:中国疫苗好不好?
许多人觉得中国科兴疫苗使用传统科技研发而成,所以比较靠谱;家族的老人家,还有社交媒体上的长者,也有好多说要等政府已购买的科兴疫苗。
前阵子政府宣布让年长者(60岁以上)先接种阿斯利康疫苗,但却因“血栓疑云”不断扩大,导致许多老人家很失望,部长凯里说有约八千人因此取消接种预约,某新闻报道还用了“说好的科兴疫苗呢?”标题,突显长者们对这些中国疫苗的期待。
既然许多长者们很期待中国疫苗,那我们就来看看一些研究数据,比较几个我国民众比较熟悉、已经或可能引进的5款新冠疫苗。这里我们比较关注疫苗的保护率和对年长者的受测试人数:
(1)科兴Sinovac(51.7%-94%保护率):59岁以上受试者百分比为5.1%(巴西数据,632/12396)
(2)国药Sinopharm(78.1%保护率):59岁以上百分比3.3%(546/16671)
(3)辉瑞(95%保护率):55岁以上百分比42.2%(15921/37706)
(4)阿斯利康(62%-90%保护率):55岁以上百分比12.2%(1418/11636))
(5)Moderna(94%保护率): 64岁以上百分比25.3%(7135/28207)
(注1:更详细的资料请参考文末列出的五份学术报告)
先说科兴灭活疫苗,它的三期临床试验在世界各地展开,结果显示土耳其、印尼和巴西三国的疫苗保护率分别为91.2%(受试者90%为民众)、65.3%和50.7%(只限医护人员)。印尼对逾12万8000名医护人员的正式接种成果也在上周公布,显示能防止有症状感染的有效率为94%。巴西的研究数据虽然刚好超越WHO(世界卫生组织)预设的最低标准50%,对60岁和以上的受试者的保护率也是约51.1%,但同时有年长受试者数量不足的问题(只占5.1%)。
解决心中不安疑虑
国药灭活疫苗在中国有逾100万接种者(截至2月份),据WHO在4月29日发布的报告
《Evidence Assessment: Sinopharm/BBIBP COVID-19 vaccine》,此疫苗使用中国、埃及、巴林、约旦和阿联酋等国的三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保护率结果是78.1%,但对共生病症(comorbidity,亦即还没接种前就已有的疾病)、孕妇和年长者的测试相对少(占受试者3.3%),是WHO科学家的担忧之处。
以年长者的受试者百分比来看,科兴(5.1%)和国药疫苗(3.3%)的试验比辉瑞
(42.2%)、阿斯利康(12.2%)、Moderna(25.3%)三款疫苗都低很多;这两款中国疫苗的有效性也稍低。另一堪虑点,就是巴西数据显示科兴疫苗无法压平该国感染数字,目前不清楚其原因,但怀疑是抗体维持不久的关系。
简言之,科兴和国药都有年长受试者不足的问题,因此在科学上无法确定对老人的守护力功能。
虽说数据未必能代表一切,但使用严谨科学方法研究得出的数据,却可供政府领导和民众参考,至少让我们有个依据,以做出政策施行的选择和决定,和解决人们心中的不安和疑虑,而不是盲目的凭感觉和情绪做抉择。
比如以上提到的科兴疫苗的缺陷,虽然在科学上(尤其对年长者的数据)是稍有不足,但在疫情日愈严重、全球疫苗短缺的窘境下,我们没有其他更好选择,只能接受任何已经被世卫组织(WHO)批准的任何疫苗,包括中国疫苗,尽快接种一尽自身公民责任,同时乖乖待在家,戴好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然后祈祷尽快达到群体免疫。
注1:疫苗学术报告如下所示:
(1)科兴:巴西Instituto Butantan研究团队于2021年4月上载未经正式发表的预印本论文:https://papers.ssrn.com/sol3/papers.cfm?abstract_id=3822780;
(2)国药:WHO于2021年4月发表的《Evidence Assessment: Sinopharm/BBIBP COVID-19vaccine》:https://cdn.who.int/media/docs/default-
source/immunization/sage/2021/april/2_sage29apr2021_critical-
evidence_sinopharm.pdf;
(3)阿斯利康:英国University of Oxford科学家2021年1月的《The Lancet》论文: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20)32661-1/fulltext;
(4)辉瑞:辉瑞和各大学团队2020年12月《The New EnglandJournal of Medicine》的论文: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2034577;(5)Moderna;Moderna和各大学团队2021年2月的《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论文
: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2035389)]
www.chinapress.com
林中虎:观友不察,英名受损
观友观友,观察朋友,长辈取名之初,大概盼你,小心择友;冠英冠英,那是冠绝群伦、英明神武。无奈现时落得误交损友、英名受损。
曹观友寻疫苗若渴,眼见砂雪2州获准自购疫苗,不禁重提旧事,指某私人公司欲捐献200万剂科兴疫苗给槟城,却被联邦政府拒绝。
落得自爆下场
如此“委屈”遭遇,足以激发民愤,再加上前首长声色俱厉“加持”,一时间,被刻薄刁难的画面都出来了──都什么情况了,中央还耍政治手段?
记者会上,有人突破盲点。问到曹观友,他承认,拒批乃是科兴疫苗被批准在马使用前之事。咦,今昔有别,若一概而论,不就有心忽悠?
被记者打脸小事,隔天被凯里狠刮到脸肿肿,那才难堪贴地。所谓捐疫苗,原来是可疑人士,以假公司所设骗局,首长着了道儿,还不自知。
首长当然不会是骗局同谋。但见猎心喜,观人不察,以为天掉馅饼,轻率疏忽,难辞其咎。前首长跟车太贴,急着冲锋,翻车也是咎由自取。
凯里不出声多时,一出手就连消带打,把耍政治手段之责难,原句奉还对手;也建立自己谨慎认真的英明形象,孰优孰劣,高下立见。
这次事件的启发:一,要带眼识人,莫见便宜就捡;二,不要跟车太贴,人捡便宜自己也冲着去抢,三,开战前要做好攻防准备,如果不能知彼,也要知己;不知彼也不知己,还没伤敌,先落得自爆下场。
www.chinapress.com
刘彦运:政府抗疫应双管齐下
我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连日来节节上升,5月19日,单日新增确诊病例打破纪录,直接跳过“5字头”,一举攀升至6075宗,也是首次单日突破6000宗病例。全国累计确诊病例达到48万5496宗。
其中最严重的是雪兰莪州,5月19日单日新增2251宗,第二高的是柔佛州699宗,吉隆坡排第三,共660宗。而单日死亡病例最近也屡创新高,根据5月18日的数据,单日高达47宗死亡病例。
我国新冠肺炎病例最近一个月来,几乎都是“有上没下”,而且确诊病例越来越多,感染群也越来越多。最让人担忧的是,如今很明显的,新冠肺炎病毒已经入侵社区,涉及社区的感染群越来越多,社区的死亡病例也一再出现,令人忧虑。
应向台湾学习
政府虽然一再启动行动管制令(MCO),甚至宣布全国多个州实施MCO3.0至6月7日,但是,很显然的,MCO在对抗疫情方面并没有明显奏效。确诊病例还是有增无减,甚至屡创新高,导致多个州属的隔离中心及医院已经爆满,加护病房的使用率也达到饱和点。
政府今次实施的MCO无法有效的减缓疫情,主要是人民无法自律,加上政府实施MCO方面,没有增强监督的力度。举例来说,今次的MCO,唯一真正让人能够感受到“MCO氛围”的场所,就是咖啡店、餐馆及酒楼“没有椅子”,无法堂食;然后就是学校关闭,没有上实体课,以及警方路障增加。此外,其它领域几乎都是“马照跑,舞照跳”,早市及夜市照样进行,购物广场照样有人,只是比平时人潮少一些。
另一方面,我国人民的自律也是一个问题。最近台湾的确诊病例也开始增加,台湾的民众在政府还没有宣布实施MCO时,已经有网民号召“自动封城”,自发留在家中,不要外出。而台湾民众一直以来不管是伤风咳嗽,还是感染任何疾病,都有自动自发戴口罩的习惯。今次在应对疫情方面,台湾民众也显示了高度的自律精神,这点确实是我国人民需要学习的。
会要人命的
反观我国民众,一小撮被令隔离的人士,还有人无法遵守标准作业程序,使用“各种方式”在外面溜达。
最近民间开始有呼声,要求政府全面实施MCO,将疫情控制下来。但是财政部长拿督斯里东姑扎夫鲁却认为,不应重启全面MCO,以免让我国的经济领域再度停滞,影响整体经济表现。
政府在抗疫方面应该果断实施双关齐下的策略,一方面果敢的实施全面MCO,再度封城,先把疫情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再将经济搞起来;另一方面,政府应该加速接种疫苗的速度,必要时中央政府应该下放权力,让各州政府自行采购疫苗,加速疫苗接种速度,达到全民免疫的目标。
经济再怎么停滞,未必会伤及人命,但是新冠肺炎疫情如果无法控制下来,却是会要人命的!
www.chinapress.com
欧国辉:疫苗接种工作须加速
我国疫苗接种情况,从半年前人人担心会有副作用,不敢报名接种,演变成今日争先恐后要去接种,牵起了一股“疫苗热”。
当上个月政府宣布民众可以上网报名自愿接种阿斯利康(AstraZeneca)疫苗时,民众还是抱持观望态度,因为据闻在欧洲发现AZ接种后引发血栓,还有不知哪里传来一大堆没有根据的短讯和谣言,说打了疫苗会半身不遂等,令人裹足不前。
但当人民看到,身边不少人陆续接种了阿斯利康,而我国的每日确诊病例又升到4千、6千以上,死亡人数也增加,知道病毒已在身边,自己再不打疫苗,感染冠病的几率远远超过接种疫苗引发的后遗症。
人民自求多福
之前还有人把自己当成医生或专家般,分析美国、英国和中国的疫苗的好坏,说如果有选择,他会选某某品牌的疫苗来接种,现在如果把任何疫苗放在眼前,相信大部分的人都会说:打了才算。
在不少的疫苗接种中心,每日闻风而至,等待多余疫苗的民众,从开始时的数十人,一星期后的今天,有成百上千人到现场碰运气,虽然当局多次解释并没有多出来的疫苗,但人们还是情愿等下去,可见目前已到了“一苗难求”的局面。
政党领袖多次埋怨政府的接种工作进行得缓慢,离开政府的接种目标还很远,由反对党执政的雪州与槟州政府也等不及中央政府的疫苗分配,打算自行购买疫苗给州内人民。
消息一传开,雪州的应用程式已开始接受私人公司报名,以让它们自掏荷包为职员接种,但是会不会等到雪州政府安排到了疫苗,中央的疫苗也同时到位,到时又如何取舍?
而槟州的“私人公司被拒捐献疫苗”风波,科学工艺部长凯里揭露,那根本是间不存在的公司。早前向中央施压的槟州政府,一定要为此作出交代,为何会相信一间有问题的公司?不然会水洗不清。
一年前疫情严重的美国和英国,两国过半人民女今已接种疫苗,令其疫情明显受到控制,慢慢走向群体免疫佳境,经济复苏指日可待。我国的接种速度远不及预期,政府举棋不定,多次MCO都抗疫无效,人民只好自求多福。
www.chinapress.com
潘有文:封锁、援助、救命,刻不容缓
新冠肺炎确诊病例首破6000,达到6075宗,宣告四不像的行动管制令2.0彻底失败。正在进行的3.0也不容乐观,唯有恢复像1.0般的严管,我们或许才有一线生机!
前首相纳吉认为政府不应该再等,应直接全面封锁国家2个星期,并继续为人民提供协助、暂缓贷款、推出i-Lestari 2.0和i-Sinar 2.0。就当前情况来看,此建议看似目前最有效协助人民的方法。
长痛不如短痛
政府早于1月份推行MCO 2.0后,已在犹豫不决,是否于2月初实行全面封锁,纳吉就指无需再等,应即刻实行。当时可以看到还有不少网民不表赞成。然而,此次纳吉再度发出同样呼吁,却有许多网民认同,可见疫情或病毒已在人民心中成魔,也赞成封之禁之,方才有效。
MCO 1.0的成效显而易见,虽然重伤经济,但成功压平疫情曲线。如今疫情再肆虐,在我国的疫苗接种速度缓慢,也可能面对疫苗供应未及时的情况下,锁国14天,甚至21天,也是无奈之举。
在MCO 1.0时,当时纳吉就建议让人民提出公积金第一户头10%存款, 以解经济重伤之后的燃眉之急。政府先是半推半就,设下许多提款条件,但最终还是基于民间压力,从了纳吉的建议。
人民不是不懂公积金为养老之用,但在严格封锁抗疫之下,企业与个人皆陷困,政府的援助也始终有限,此下下之策反而是人民的及时雨。
如今,疫情再度加重,累计病例已快冲破50万大关,政府应该当机立断,再实行MCO 1.0式的封锁,长痛不如短痛,先压下疫情,再来收拾残局。
国盟政府从当初抗疫不俗的表现,到接二连三优柔寡断的决策,以致疫情反覆,再到如今病例创新高,看来已没有其他更好抗疫手段。
纳吉下台之后,以其过去的治国和当财长的经验,提出的建议,从救急角度而言应该可行,政府不应为了面子而拖延,毕竟救命如救火,比面子重要!
www.chinapress.com
甄子曰专栏:以巴扯火Part 3
以色列要攻打大马,虽是路边社消息危言耸听吓唬人,但想想巴国,再想想大马,还是会怕。
哈马斯用的是三流火箭弹,以色列是一级炮弹,不过,以军再强,还是有弱点,最怕哈马斯的地道战术。
当年,越共以“地道暗战”让美军阵脚大乱,哈马斯也有这本事,熟知暗战策略攻之不备。
2006年,巴国民兵通过800公尺秘密地道,越过以巴边界展开突击,杀了两名以国士兵,绑走19岁下士夏利特。
哈马斯开出“1人换1千”的条件,用一个夏利特交换以色列监狱内逾千名巴国人,当中包括被判无期徒刑的女炸弹客。
以国对哈马斯发动攻击,大军进入加萨走廊,特务和线民四处搜查夏利特的下落,数十名巴勒斯坦的部长和议员被捕,还轰炸总理办公室,结果无功而返,最后通过谈判换俘。
前后被关了5年的夏利特,成了以色列困境的象征,也成了巴国挑衅以国的遥控器,每隔一段时间就发布夏利特的视频。
犹太法典说,救一人等于救一世界,以国政府最终交出1027人换1人,告诉世人:以色列人的命比较值钱。
以1换千,显示以色列重视自家人性命,加上现有武装能力有限,炮弹飞不到这么远,而且没有美国允许或合作,以色列不可能来袭,大马人可藉此自我安慰,少担一份心。
除非有人烦恼不够,大可垫高枕头想想,如何挖地道保命。(完结篇)
www.chinapress.com
星洲日报(言路)
郑丁贤.7千近了,1万还会远吗?
冠病确诊数6806,全国人心惶惶;7千近了,1万还会远吗?
未来几天,将是关键;如果R0传染率不跌,日传万例的厄运将会降临。
为什么短短两天内,确诊数从4千多宗,跳过5字,直接冲6,接近7千?
而且,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原本是病例集中在雪州和吉隆坡,而今已经扩散各州,全国开花?
开斋节感染群,是直接因素。
虽然开斋节之前,已经下达禁止跨州跨县令,但是,大马民众脑袋转弯的程度,远远超过执法单位的速度;人们利用各种信件和借口,从大道和老鼠道,自由无碍的窜走全国。
于是,病毒跟着回乡的人们,进入乡村和小镇;病毒传开之后,又跟着人们的回程,带入城市更多的病毒。
而留在城里的居民,既然不能在家里开放门户,大家就换个方式,约好亲友,一家大小到购物商场聚会;反正政府没有限制商场人流,商场本身更加无任欢迎。
一些所谓的名流,马来社会称他们为Klaster Kayangan,更加大胆的则视禁令为无物,呼朋唤友的到自家豪宅,然后在脸书宣扬显耀。
从演艺圈红到企业界的妮罗法,三番几次违反行管令,包括假借公务名堂,到浮罗交怡度蜜月,到森州汝莱购买名贵地毯,这一次又被捉到在豪宅群聚庆祝。
对于这类钱多得罚不完的“名流”,罚款已经无法让他们遵守防疫规定。此外,也有不懂得收歛的高官,一再的在灰色地带游走,做了最坏的示范。
大马疫情遽增的曲线,和印度类似;大马政府和民间对疫情的态度,也和印度彷佛。
疫情接近失控,或是已经失控,但是,不管是联邦政府,或是州政府,都没有神经中枢,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
直到前天(19日),主导雪州防疫的茜蒂玛丽亚,以及前卫长祖基菲里,还宣称雪兰莪的疫情不严重,医疗系统还可以承担,因此不主张封锁。
而隔了几个小时,雪州大臣阿米鲁丁却说,雪州政府不反对全面封锁。
如果一个团队内部对疫情有各自的见解,决策莫衷一是,人民该听谁的?
来到联邦政府,以经济为导向的阵营,和以卫生为主导的团队,对防疫的力度各有坚持。等到最高当局拍板定案,决策未必准确,通常也已经太迟。
譬如,MCO 3.0的落实,误了先机,而且修修补补,效果不彰;而这一次是否要落实全面封锁,也还举棋不定。
政府担心全面封锁会让经济大伤元气,而且,经过几轮的经济补贴和振兴配套,财政资源捉襟见肘,银行也不愿再次提供暂缓还款计划(Moratorium)。
但是,如果不落实全面封锁,疫情可能上万,届时医疗系统崩溃,一发不可收拾,民心和经济一起沉沦。
作者 : 郑丁贤
文章来源 : 星洲日报 2021-05-20
www.sinchew.com
疫情严峻,我们是否需要一剂“猛药”?
为了控制冠病疫情,政府从5月12日开始实施MCO 3.0,奈何落实至今,未见成效,疫情持续恶化,单日确诊病例更是连续两天突破六千大关,创下新高,教人担忧。
MCO 3.0效果不彰,疫情扩散,全面封城或重施MCO 1.0,成了另一个可能的选项。事实上,随着疫情进一步恶化,医疗体系承受重压,政府必须根据疫情变化,迅速调整策略,而不是一味处于“挨打”状况。
目前,我国的医疗体系仍未崩溃,还撑得住,但问题是能撑多久?基于冠病确诊及死亡病例高居不下,双溪毛糯医院资源吃紧,需要引入货柜箱式停尸间;被充作冠病低风险隔离及治疗中心(PKRC)的沙登农业博览馆人满为患,连停车场也放病床,作为临时隔离中心。情势已非常严峻,政府不能等到医疗体系崩溃才作出反应。
MCO 3.0虽然是到6月7日才结束,但不必等到彼时才论其成败,从这星期的疫情发展,就可以“盖棺定论”──它无法复制MCO 1.0的成功。
相较于原版MCO,MCO 2.0和3.0的“药力不足”,不够严紧,因而无法把感染曲线压平。当然,原版MCO的“猛烈药效”,也有副作用,对经济造成冲击。相形之下,MCO 2.0和3.0对经济的杀伤力较小,惟与此同时,抗疫的功效就相对弱。
摆在眼前的问题是,我们是否需要一剂“猛药”?
“是否全面封城,再来一回MCO 1.0”已成热议焦点,有者赞成亦有人反对。
前首相马哈迪认为,基于国内冠病疫情严峻,政府应该限制人们在自己的家中,但必须提供食物给他们。全国公共及民事职工总会(CUEPACS)则促请政府在全国实行至少为期21天的原版MCO。
另一方面,多个商业组织则持反对意见,认为此举将重创经济。当中,大马中小型企业公会指出,若政府实施全面封锁,将严重影响国家经济的复苏,因为目前已有约40%中小型企业面临困境。
实施原版MCO必然会冲击经济,这是事实,然而目前的局势已经不容政府拖拖拉拉,在生计与生命之间徘徊,试图兼得鱼与熊掌。如今的单日确诊病例已逼近七千大关,政府再不果断采取更严厉措施,更待何时?难道要等单日确诊病例突破九千大关才来行动?
政府当然不能完全弃经济于不顾,可是如此拖拉下去,不汤不水的MCO,又如何能促进经济发展?能兼得鱼与熊掌,最好不过,但疫情之下,岂有如此便宜之事?要长痛或短痛,政府是时候作决定了。
文章来源 : 星洲日报 2021-05-20
www.sinchew.com
韩应基.为什么要继续反莱纳斯─兼答陈日佳
2012年绿色运动风起云涌,全国上下众多正义之士、环保分子及各阶层、各民族人民都热烈参与其中,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能与广大民众一同参与这历史性的绿色运动是最有意义和价值的。为何历经10年后,依然要反对莱纳斯?关键在于莱纳斯稀土废料处理的核心问题至今未有合理的、保障人民安全的解决方案。但就莱纳斯稀土废料的处理——就地掩埋,是广大民众坚决反对的,正如陈日佳君所言“一旦管理不善,必定酿成环境大祸,甚至闹出人命”,(文见2021年5月16日星洲日报《星期天广场》《你还在反莱纳斯吗?》)想必这也是您反对莱纳斯的初衷吧!笔者也不否认稀土提炼对高科技产品功能性的提升,科技发展所获得的丰厚经济效益,以及外国投资项目对推动国家经济的潜力,但是不能为了牟取某方面经济利益,而罔顾子孙后代的健康。
关于陈日佳君谈及“莱纳斯2012年于关丹开始营运……”在他的文章中,完全忽略了在莱纳斯厂囤积如山大约五十八万吨的放射性稀土废料的威力,一味地在讲述稀土厂带给我们社会诸多效益,孰不知轻视“本质”的问题,脱离了实际的情况,会给国家及社会带来巨大伤害,如等到发生事故后再来反对,就像马来谚语所言“Nasi sudah jadi bubur”。悔之晚矣!
值得审视的问题是,既然莱纳斯具备了生产及提炼的技术,为何还要不计成本,千里迢迢从澳洲把稀土原石,运来我国关丹提炼?是否在澳洲资本家的眼里,马来西亚人命“不值钱”?我们若寄望莱纳斯能“大发慈悲”,利用提炼稀土的高端技术来推动大马经济,我们也未免太过天真了。由于稀土提炼是属于高危行业,若没有制定好一个严苛的监管条例,而贸然运作,其所造成的环境破坏,必将是一大灾难,赚再多的钱也弥补不了环境安全的损失。推动绿色发展理念,是人类最基本和珍贵的需求,再高的商业利益,也换不回绿色生态环境。
关于要求把莱纳斯稀土废料运出国外的问题,澳洲政府已发表声明,绝对不会让稀土废料入关,若让他把稀土废料留下掩埋,将是红泥山埋毒槽历史事件的翻版,就在大马的土地上又多装置了一枚“计时炸弹”,如80年代轰动全国的红泥山亚洲稀土厂抗议事件,已设立在霹雳州甲板的永久埋毒槽,给当地居民带来挥之不去的梦魇!(当年的永久埋毒槽由三菱公司管理,当期限到后,现已由霹雳州政府管控。)因泄露事故,而须紧急进行第二次的修正埋毒槽工程,尽管负责掌控及监管的原子能执照局,发300年的准证,但是稀土废料的辐射是属于永久性祸害的,我们必须警示这个问题。
陈日佳君文中也谈到,在希盟执政时期,任科艺部长的杨美盈任部长时也没即刻关闭莱纳斯。有关方面曾喋喋不休地述说,如要关闭莱纳斯依据投资条款,必须支付巨额赔偿(具体数目不详),事实上,杨美盈曾公开扬言,关丹莱纳斯稀土厂的废料必须运出国,否则不会颁发生产准证,但她这番话,最终抵不过老马的压力而低头(据行动党刘镇东著书所言,老马曾动员开除杨美盈)。由于中国严控稀土出口,导致美国、日本等工业大国的高端产品面临危机。马来西亚作为一个小国,面对大国的政治博弈,我们又如何自处呢?这是我们必须深思的问题。
至于“听过有关中国人抗议该国的稀土加工处理、环保等问题吗?”不妨去了解有“中国稀土之都”美称的包头市,“敢不敢喝当地的水?”已成为当地人接待客人时的一句口头禅。当地的水不适合饮用,土地不能耕种,空气质量低下,地下水源的毒素导致牛羊猪等动物的死亡,当地居民也染上诸如癌症、肺炎、肝病等,早已被列为特别严重污染的地区,不适合人类生存,这一切都是中国发展稀土工业所付出的沉重代价,难道我们关丹人民还要步之后尘吗?霹雳州红泥山亚洲稀土厂事件,还不足以给我们历史的教训吗?
这里引述研究中国稀土30年的严纯华教授的话语(他曾于2012年6月23日接受星洲日报的专访),他提醒马来西亚,中国在过去数十年,在开采和提炼稀土工业中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并得到了三个教训,一、造成环境污染;二、水源污染;三、辐射,他并坦承在过去几十年,中国在采矿过程中,忽略了生态环境的保护,也没有考虑到放射性元素对于人体的危害,他同时披露中国环境保护部,已颁发了全世界最苛刻的《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反观我国行政效率低下,法律漏洞百出,官僚体系松散,又如何让人民建立信心?
虽然2012年的“绿色运动”没成功促使莱纳斯厂的关闭,这是众多参与绿色运动人士心里永远的痛,但无可否认的是,它成功迫使政治人物正视环境安全的问题,与此同时,也促进了我国人民的绿色觉醒。虽然过程中有人掉队,但不妨碍绿色运动的前进,诚如我们霹雳红泥山的标语“我们一定要绿!”始终旗帜鲜明,绿色运动始终后继有人!
作者 : 韩应基
文章来源 : 星洲日报 2021-05-21
www.sinchew.com
廖济伟.无止境的黑洞
被誉为防疫模范生新加坡和台湾,近期也相续传出疫情拉警报,狡猾的病毒躲过重重关卡,依旧潜入社区,引发一连串感染群,上述两国当机立断,直接收紧防疫措施,禁止娱乐场所营业、健身房、大型活动等等,新加坡更直接宣布禁止堂食和居家办公一个月,显示出抗疫的决心。
冠病疫情还没爆发前,一般的台湾民众的卫生常识一向来都不差,感冒时都会主动戴口罩出门,不会随处吐痰或喷鼻涕,因此在疫情拉起警报时,民众自主性的减少出门,连办公区的车辆都直接减少许多,无需当局立下种种条规,民众防范意识高,网络上因此出现不少嘲讽图,如“病毒动起来,台北静下来;病毒动起来,大马High起来”,令不少大马人看了都汗颜,自愧不如。
至于新加坡,虽然病例还不至于回到去年外劳宿舍爆发感染群时那么严重,但新加坡当局严正以待,除了设下了与新加坡的阻断措施(CB)近乎严厉的条规,甚至修正法令在小贩中心用餐后须自行收拾碗碟和不能留下纸巾及菜骨,初犯警告,屡犯可被罚最高2000新币(折合马币6000令吉),相反的我国虽然落实MCO,却没有MCO的严厉,民众还是想尽办法的聚会,还是有人利用跨州信四处趴趴走,街上还是有大批车辆川行,很网民都大叹MCO3.0跟有没有MCO没差,倒不如自己发起MCO更好。
当人民的自律性不高,法治就必须更加严厉,一旦我国人民无法像台湾民众般自律,就必须像新加坡当局严厉执法,而不是依旧吊儿郎当的还在过节的氛围,每天看着确诊病例不断攀升,人民看到的确诊数字已经无感,就算今日去到每日七八千宗,依旧有人到处群聚、罔顾他人安危四处奔走,最终拖垮的是医疗体系、坚守岗位的警务人员、奉公守法的民众,以及处在阵痛的经济。
长痛不如短痛,首相和财长不断跟我们诉说国家赔不起全面停工带来的经济损失,却忘记了长痛所带来的后遗症,最折磨人的不是直接取人性命,而是要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而最可怕的是自以为置于死地而后生,却一而再的轮回MCO,如同身在十八层地狱,不断的重蹈覆辙,无止尽的黑洞。
作者 : 廖济伟
文章来源 : 星洲日报 2021-05-21
www.sinchew.com
利亮时.冠病对人类的考验
我国在一个星期多前进入了MCO 3.0,而台湾也在5月19日全台停课,进行了半封锁的状态。冠病从2019年底至今,已经肆虐全世界超过一年半以上的时间,整个疫情似乎没有停歇的状况。冠病的燃烧,真的是病毒的厉害吗?还是我们人类的问题呢?笔者这一年多来的观察,发现冠病在全世界大流行,主要在于人类不团结、轻视病毒所带来的伤害。由于部分人类的愚昧、自大、还有考虑经济、族群的因素,而让许多人民的健康赔上去,这是值得吗?
笔者这里列举几个案例来分析之,让大家可以看到问题之所在。我国在第一阶段的封城,算是成功抑制病毒的扩散。然而,政府无法有决心的贯彻防疫新生活的所有规定,再加上部分人民不愿意改变原来的生活形态,最终让疫情一直在扩散。我们的财政部长东姑赛夫鲁认为MCO 2.0达到减冠病的目标,而且无损经济的成长。个人实在看不透财政部长的数字从哪里来?这位在庙堂之上的大员,是否要下来看看人民现在有多苦,有多少家庭面临经济的压力,有许多受薪阶级正忧心饭碗不保。我们的财政部长不断的谈今年经济成长6-7.5%,我们已经听了许多回,这是政府在自我安慰吗?还是在麻醉人民?这种成长数字是如何计算,政府可否据实公告,让我们老百姓可以清楚明了,如此亮丽的经济成长,为何我们一点感觉都没有呢?我们的政府有把民之所欲放在心上?
2021年5月19日冠病确诊数字来到6075,试问这是代表政府防疫成功的数字?人民心中是无数的问号,而政府经济力量不够,没有本钱牺牲经济来进行更有效的防疫,只好采取这种宽松的另类MCO,还要一直在粉饰太平,这根本无助防疫的行动。诚如前述,冠病正是考验我们人类的自制能力、政府的防疫决心,以及如何公平公正去推动所有的防疫措施。我们部分的人民和政府依然采取以前的方式,族群与宗教还是成为他们心中的一把尺,而病毒不会有差别待遇,也不会独厚某个族群,其是无孔不入,公平公正的对待缺乏谨慎、律己的人类。
其实从新加坡去年面对冠病初期,由于担心经济受损,并对冠病的传染影响尚未完全了解而没有像SARS时的严阵以待,冠病就迅速进入社区,最后新加坡政府只好采取严格的封锁政策。有了上次经验,最近冠病又在新加坡逐步开放边境下,再度入侵社区,而新加坡政府立马就采取严格的防疫措施(新加坡人民已经有32%施打疫苗),务求阻断冠病在社区的传染。
台湾方面,类似新加坡当内部冠病确诊几乎绝迹之时,为了拼经济而开始放松各种防疫政策。冠病就是在考验我们,当我们一放松,其就迅速突破防线进入社区。台湾当局在面对冠病,就一度犹豫是否要收紧各项政策,这稍一迟疑就让冠病在台湾许多县市出现确诊病例,如今的封锁就在亡羊补牢。台湾能否在这次成功把疫情控制下来,这要看政府的决心以及人民的配合度。
我国、新加坡与台湾都在面对新一波的冠病疫情,目前我国平均每天的确诊人数约五千人之数,新加坡在三十人左右,而台湾则在两百人上下。5月底至6月初,能成功抑制冠病的蔓延,代表防疫措施的奏效,以及人民的高度配合。我们不妨拭目以待,何种的防疫措施是成功的,而失败控制疫情的地区,我们也不妨去审视其防疫的政策。我们若仍然不知如何推动严格和“公平公正”的防疫措施,我们就会让冠病不断在教训我们,愿为政者清楚人民的苦楚,切莫不断把人民推向冠病的深渊。
作者 : 利亮时
文章来源 : 星洲日报 2021-05-21
www.sinchew.com
玛丽安莫达.Makcik Kiah,你还好吗?
就在一年多前,慕尤丁提出了总额约2500亿令吉的关怀人民经济振兴配套(Prihatin),以减轻国人的负担。
为了说明普遍大马人将从政府处获得的援助,他使用了一个名为“Makcik Kiah ”的虚构妇女,以讲述她在6个月内将获得的积累现金援助和节省优惠。
容我帮读者回顾一下,慕尤丁口中的Makcik Kiah是卖炸香蕉的小贩,住在政府廉价组屋。她的丈夫是一名退休公务员,当Grab电召车司机赚外快。他们的女儿向国家高等教育基金(PTPTN)贷款。他们的单身儿子与他们同住。
在现实中,Makcik Kiah处境很糟。她没有任何积蓄,也没有钱来偿还任何债务,如房租、汽车贷款、电费或女儿的学生贷款。
在关怀人民经济振兴配套中,这些贷款会被暂缓6个月。它们并不是被免除。那么,当她被迫恢复供款的时候,会发生什么事?Makcik Kiah并没有节省4464令吉。暂缓偿还贷款不能被称为节省。
在行管令期间,Makcik Kiah无法售卖炸香蕉。她无法赚钱,她的丈夫,Grab电召车司机也处于同样的境地。
由于无法还债,Makcik Kiah最终将陷入更深的债务。像她这样的小贩,想知道是否有针对作为国家经济支柱的中小型企业(SME)所推出的振兴配套。
尽管不能像往常一样做生意,但商家仍然不得不缴付租金和服务费用。许多人被迫结业并裁退员工。业者和雇员都有贷款和家庭,如教育贷款。
愤怒的不仅仅是小贩。绿色身分证持有者和无国籍人士没有资格获得国家援助。一位绿色身分证持有人说:“就政府而言,我们并不存在。所以我们怎么能申请国家援助?”
这些人中有许多是私生子或双亲是文盲的孩子。他们不知道他们的孩子在出生后必须进行登记。
许多经营流动厨房的朋友承认,越来越多的人使用他们的服务,这样他们至少可以每天吃上一顿像样的饭。一名流动厨房的使用者说:“去年,我有一份体面的工作,但当疫情恶化时,我的老板结业并裁退了他的员工。”
“我没有钱买食物,我忘不了社交媒体上的照片,即国会议员在吃着龙虾,而在国会外,国人正在挨饿。”
“一些朋友从非政府组织处获得物资援助,以养活他们的家人。我们正在受苦。”
小商贩们也对是否能够复业的政策反复无常而感到愤怒。在小贩的施压下,政府说斋戒月市集可以开到凌晨2点。在几乎没有考虑的情况下放宽限制,导致感染率再次飙升。
当政策再次改变,他们被告知不能开档时,小贩感到非常愤怒。许多人要求政府赔偿被浪费的食物。他们说,缺乏良好的沟通让人感到很难适应又困惑。
缺乏信息和延迟学校开学的宣布,激怒了许多家长和教师。此外,大马人对疫苗接种工作的缓慢感到震惊。
其他人对缺乏管理疫情的一致计划感到愤怒。部长树立的坏榜样让人们越来越不愿意遵守标准作业程序。由于这一波疫情没有得到认真看待,感染和死亡人数都在上升。关于冷冻集装箱用来充作临时停尸房的报道引起了人们的恐慌。
失业、儿童未来的不确定性,以及传染性更强的变种病毒,都是令人担忧的原因。
Makcik Kiah笑不出来,而政府做了什么来解决她的恐惧?
作者 : 玛丽安莫达(Mariam Mokhtar)
文章来源 : 星洲日报 2021-05-21
www.sinchew.com
吴健南.封城不如封嘴!
随着最新大马单日确诊病例首次突破6千大关后,看来距离卫生总监诺希山早前根据传染病动力学模型(SEIR)推算图所作的即将于6月增至单日8千病例预测已非常接近。
面对这种每日确诊病例没有最高,只有更高的恐怖趋势,乃至国内各中央医院加护病房床位已纷纷濒临爆满的失控局势,难免的,民间开始冒起再度封城的呼声。
尤其在当前疫情最严重的雪州,连早前不认同封城的该州大臣阿米鲁丁,如今也放软立场,声称倘若联邦政府或国安会决定在该州进行封州严厉措施,该州政府也不会反对。
如何封城或封州?简单而言即是回到去年3月18日所落实的行管令1.0模式,禁止关键领域以外任何跨县、经济和社交活动的进行,确保人民在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家中。
可行吗?
记得我于当时行管令1.0期间曾在本栏写过一篇《不怕病死,只怕饿死!》的文章,认为全面封锁经济的有关举措代价太大。
财长东姑赛夫鲁早前也透露,去年行管令1.0期间导致大马平均每日损失24亿令吉,第2季国内生产总值(GDP)萎缩超过17%,还有失业率多达5.3%或涉及超过82万人,乃1980年代原产业危机以来最高。
而从另一个更接地气角度而言,倘若当局要再度落实有关全面封锁行管令,则必需将心比心从人民也要养家糊口的角度着想,尤其确保国库拥有足够本钱再度推行各项经济援助配套,包括全面津贴雇主、雇员,乃至失业大军所蒙受的生意运作和收入损失。
对抗疫情和打拼经济,是否真的让我们陷入两难和如此难以平衡?我在这方面的感慨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无可否认,面对类似波及全球的新冠流行病毒,很多方面的确是我们所难以掌控的。但另一方面由于此疫情已在国内肆虐至少超过1年光景,而且间中过程犹如坐过山车般有高低起伏。那么在疫情趋向缓和期间,我们是否有把握时间未雨绸缪为这场长期战役做好更周全准备?
而在这方面,我认为大马司法单位还是个不错典范。除了早于大约10年前即打下线上入禀法庭文件(E-filling System)的基础系统,自去年行管令1.0开始则更上一层楼进化至更完善的线上过堂(E-Review)、聆审(E-Hearing)、审讯(E-Trial)乃至下判设备。虽然还是难免有零星被耽误个案,但至少整体案件进展不会受到疫情的太大冲击。
但令人失望的,大部分政府单位在这超过1年抗疫期间都没有在进行线上转型方面作出显著努力和改善,有者甚至陷入严重冬眠。就以各州土地局为例,至今还是无法效仿法庭、税收局等设立一套涉及土地转让事务的线上入禀系统。每回颁布行管令,则第一时间缩减人手慢条斯理要求我们通过电邮预约到柜台通过人手入禀文件,严重拖慢整个产业市场进度。
更严重的,针对隶属土地局底下的微型遗产局 (Small Estate Department),我更接到许多同行投诉指已通过人手入禀申请超过1年都没有任何回音,对那些欲认领本身亲属遗产的国民构成重大利益偏差。
若跟一些跨国或外国公司比较,大马在这方面更是相形见绌。当前者已拥有一套非常先进内部线上设施,确保旗下员工即便在家中也可完全接驳办公室电脑资讯进行正常作业。大马公共服务领域却依然继续要求旗下公务员于行管令期间待在家中把平时在办公室工作几乎搁置一旁。
其实一旦把类似的国内线上如宽频等设施架设好,除了经济领域以外,其它重要领域包括教育不也受惠?例如与其每逢疫情吃紧,即忙着争论是否该关闭学校。我们更迫切的做法理应是效仿一些私立学校设立线下、线上同步混合(Hybrid)制上课系统,给予相关学生家长选择权根据本身能力和需求,决定是否要让孩子们上传统实体课或在家中通过线上上课。
是的,比起封城,我认为目前大马更迫切需要的就是一些在类似乱局里依然在这方面诚恳为国家未来发展和人民福祉乃至宝贵性命多做实事,少说废话的务实国家领导人。
不是吗?目前的疫情已够乱了,民间更是民不聊生。为何有些堂堂州级领导人竟然还有闲情在还没有做好基本尽职调查(due diligence)情况下,即在这个非常复杂、专业、关乎全体国民宝贵性命的国际疫苗采购议题方面,进行完全不负责任的廉价政治炒作,乃至造成许多宝贵社会资源的重叠和浪费?
当然联邦政府也别沾沾自喜或对有关希盟所领导的州政府过失过度调侃。反之应该尽速检讨现有过于僵化和官僚的全国疫苗接种运动并作出改善,以及多跟有关州政府进行相关的沟通、商讨,乃至相互学习。例如雪州政府当前所提供予其州民的免费冠病检测惠民措施,其实就非常值得联邦政府效仿并扩展至全国各地以减轻许多中下层人民的经济负担。
其实想深一层,联邦和一些州政府在这项议题的争论根本是多余的。追根究底大马目前所面对的接种疫苗进展缓慢问题,根本不在我们本身的掌控范围。主要反而是来自国外少数疫苗生产商所面对的生产线运作和供过于求现实大环境问题。
反之在这行管令3.0期间,联邦政府该在本身能力范围内虚心聆听各州政府回馈,并与时并进制定一些更合适和符合人民切身需要的经济援助配套,包括统一和降低国内的冠病病毒检测费用,以及缩小范围针对一些因为员工确诊,或被列为近距离接触者而导致无法正常运作的企业,还有因家人确诊而陷入经济困境的相关中低下层人士或家庭,给予各项合理的补贴或援助。
作者 : 吴健南
文章来源 : 星洲日报 2021-05-21
www.sinchew.com
傅文耀.做好心理准备长期抗疫
前一阵子身在法国的朋友,上传了他们城市解封,人们纷纷出外踏青的照片,孩子们在草地上奔跑、放风筝,看起来让人心生羡慕。
两个月前,法国进入了第三次封城,学校照常上课,所有售卖非日常生活用品店皆得关闭,当时候英国变种病毒株快速在当地传播,一天新增病例更是高达3.5万宗。
尽管法国解封,但截至星期三该国的新增病例仍是高达1万9000多宗,累计确诊病例高达600万,占人口约8%左右,累计死亡人数高达10万人。
法国政府在确诊人数仍处于5位数当儿,依旧决定解封,相信这是当地政府也是在寻找生计和生命之间的平衡,还有顾及人们的心理健康等因素。
抗疫表现最好的台湾,最近也面临极大的压力,主要是当地政府缩短了航空从业者的隔离时间以及防疫旅馆监督上出现疏漏。
台湾人过了一年舒适的生活,当地政府在疫苗和快筛都没有准备好,现在也准备面对和大马人一样可怕的处境了。加上当地人口年龄老化,地狭人稠,疫情爆发速度十分快。
回头关注大马,我国新增病例突破6000多宗,大家都在批评政府为何不落实更为严格的行动管制,甚至民事职总也发文告施压政府应该落实如去年般严格的行动管制。
问题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更严格管制也意味着,政府需要拨放更多资源用于援助人民,但国库空虚,政府去哪儿找钱来支援全国上下人民的消费。
如果我国真的落实全面性封锁,到时候失业人数攀升至100万人,每人一个月津贴1000令吉,就需要10亿令吉,一年需要到120亿令吉来援助这些失业人士。
那些仍保住工作的白领或许可以很大声说他们不介意牺牲自己的自由,但对于基层人民来说,更严格封锁也意味着他们将挨饿和更糟糕的居住环境。
个人认为,在不完全封锁下还是能起到一定作用,尽管无法快速将比例降至零,但还是可以为医护人员争取一点时间,让活跃病例降低。
疫苗才是解决冠病疫情的最终答案,那些嘴上骂政府为何不更严格封锁的人们,登记疫苗接种了吗?还是在等更多人接种后,确保自己不是白老鼠后才愿意登记呢?
再好的封锁也无法抵挡病毒常态化和传染力,因为身处全球化时代的我们,不可能永远都不与其他国家来往。尽快登记疫苗注射以及调整生活形态,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如果你现在还付得起房租,还能在家工作,就请你不要说什么政府无能,为何不全面封锁,因为工地工人、制造业以及零售业等行业,是不可能在家上班的。如果一刀切让经济完全停摆,我相信国家会陷入更大混乱。
应对冠病我们只能以无比耐心,什么长痛不如短痛全面封锁,我认为这是不可行的,做好心理准备长期抗战,才是正确的做法。
作者 : 傅文耀
文章来源 : 星洲日报 2021-05-21
www.sinchew.com
蔡镇燊.丽娜哈仑和政治人物名人化
清朝乾隆皇帝除了是世上在位最久的君王之一,其一大成就是娶了富察氏当皇后,她和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位皇后都不同:节俭(头戴鲜花而非昂贵珠宝)、谦逊(对奴仆和其他妃妾都有爱心和公平对待),是史上最为人宽厚的皇后。即便是300年后,许多人仍在传颂富察皇后传奇。
有一次,一名仆人在准备富察皇后的墨宝时,问主人在写什么,富察皇后指是其宫殿库存变卖的账目表。
该名仆人问为何要售卖库存,皇后说:“历代来宫殿累积不少艺品,已下令公开拍卖,所得金银捐给善堂救助孤儿。”
仆人再问,“捐款不应是朝廷支出吗?”另一名有经验的仆人就解释:“皇后建议朝廷设善堂救济贫困人士,但朝廷回应指国库虚空,最后皇后自行接手变卖库存,减少不必要开支,以设善堂,外人皆不知其善举。”
“但外有传言指皇后中饱私囊,皇后的声誉受损、被人造谣中伤。”
仆人再问,救济贫困是善举,为何不欲人知?皇后站起来走向仆人,“位高权重者,助人也是当务之急,竭尽所能伸援手是应该的,若行善又四处张扬,非真良善。”
皇后最后写了一行字,定义所谓完美生活:“善欲人见,不是真善。”
我想要用富察皇后的故事,和妇女部长丽娜哈仑扮Foodpanda送餐员的短片做对比,后者显示我国不断名人化的政治文化。
要成为一名名人,丽娜哈仑知道出名很重要,人民看到您做的事情,比您为人民做的事更重要。
因此,为了小小善举,丽娜哈仑做了这些事:一个故事大纲(在疫情期间协助孩子外送礼物给母亲)、剧本、演员、服装(Foodpanda送餐员制服)、道具(摩托车、头盔、电脑)、摄影机、化妆、灯光、麦克风、工作人员、假装惊喜、夸张的叫声及太戏剧化的眼泪、眼泪及眼泪。
剧情听起来耳熟能详。开斋节期间在家和子女视频通话的父母,伤心不能一家团聚,然后镜头转到一名身穿粉红和灰色制服的女性,骑着摩托到这对父母家,准备献上孩子们准备的意外惊喜,而接到礼物的父母差点落泪,频频感谢该名Foodpanda女送餐员。
视频最后一幕是重点,就像女超人一样,她拿下口罩,我们看到送餐员是当今国家的救世主,妇女、家庭和社会发展部长丽娜哈仑。
丽娜哈仑并非孤身一人。她是我国不断崛起政治人物文化的一部分,他们带着大镜头记录悲惨的故事,而主角不可避免地是政治人物。
潜在动机是显而易见的:找到可使人们在社交媒体上按“赞”、“留言”和“分享”的故事。内容务必要悲伤、戏剧化、英勇些,最要紧是一定要传遍网路。
这对社会而言是不健康的,原因是它降低了善举本身的意义。不管穷人有多悲惨,最终焦点仍是政治人物的牺牲,最终受益者是政治人物,而非穷人。
这是因为所有善举,最终都是别有用心,为了增加政治人物的公众形象。您应将他/她视为救世主和英雄,这也就是为何故事主题一定要很悲惨、绝望和悲剧,它们只是塑造品牌和行销的工具─三部曲是事前准备、高潮和解决方案。
一个政府部门关注媒体效果而非政策的话,那该部门就会变成摄影棚;而政治人物的主要关注点,是她在镜头前看起来不错,而非讲话的内容;及照片的解析度,比政策方向重点更为重要。
平淡和无聊─但重要非凡的政治人物工作,如今可被搁置一旁。没有时间再详读内阁会议内容、准备国会和委员会咨询、解决难题、和利益相关者协商、咨询专家、研究分析、撰稿、筹建和训练团队。
当一个人社会媒体粉丝页上的“赞”,比上周多35%时,谁需要做上述工作?
在看到其他名人政治人物崛起后,其他政治人物想要模仿。在他们看来,政治实际上是一场民众喜好度竞赛。
但事实并非如此。 几乎没有证据表明,将政治视为娱乐活动、政治人物视为名人,会使民众更参与政治。成为政治人物的初衷已被遗忘。
因为善欲人见,不是真善,你同意吗?
作者 : 蔡镇燊
文章来源 : 星洲日报 2021-05-21
www.sinchew.com
南洋商报(言论)
止血关头,“灾难”咫尺/南洋社论
抗疫与经济哪个重要?都重要!
孰轻孰重?财长东姑扎夫鲁以马来谚语“marahkan nyamuk,kelambu dibakar”(因小失大)来形容,我国切勿为了抗疫,牺牲经济增长及弱势群体。
政府与财长的标准一目了然。
今天,包括警方与业界皆认同收紧SOP也不可全面封锁经济活动。所以, 一直以来,政府和财长的立场非常坚定,至今保证又保证,说明再说明:即使最坏情况,也不全面封锁经济。
但,毫无尽头的管控,一而再,再而三,长此下去,不病死也会穷死,民生经济必渐消耗殆尽。
MCO 1.0以来,疫情并没减缓,反而一再重燃,一波高于一波,一次比一次严重,新确诊不减反增,并且长期维持高位。
政府不全面封锁经济的底牌是,无能力封锁,也封锁不来,并避免人民手停口停。
财长一再重申,两次MCO都成功降低确诊病例,MCO 2.0是在不影响经济增长下达到目标。言犹在耳,周四确诊再创新高,达6806宗。
政府说的是经济和增长目标,但抗疫防疫不断失败,是以来到MCO 3.0,没有最高,只有更高新确诊。
诚然,全球从第一波冠病疫情汲取经验后,与大马一样只收紧标准作业程序(SOP)及限制社会活动,并没全面封锁经济。
但,大马疫情反反复复,如今近乎失控边缘。
让人忧心的是,MCO 3.0再不成功会否成仁,以致无策可施,经济抗疫双输,一蹶不振。
听来夸张,但人民从不来不缺国内政治慢火煮青蛙的新体验旧记忆。
管控令3.0以来,新确诊一直4位数徘徊,3、4、5千之间。
大马人口3200万,迄至周四,累积确诊49万2302宗,确诊率1.5%。中招几率比中万字彩票还高。总死亡2099宗。
这次管控令,若像MCO 1.0般全面封锁经济活动,预计国内失业者会达100万人及影响约280万名非正式领域员工的收入,国家经济也将无法如期复苏。
首相慕尤丁指出 ,大马只要停业一天,将损失24亿令吉,而国库剩余也不多了。
2021年财政预算案总开销3225亿令吉,创历史新高。试算算我们已实施了多少天限行令,经济受影响严重到何程度?
MCO 2.0期间,今年1月经济负增长3.5%,2月负3.6%,今年首季国内生产总值仅萎缩0.5%,去年第4季萎缩3.4%。管控令与封锁经济,其影响、代价及后果非常明显。
为免经济下行,政府取消全面封锁经济,将每日亏损从24亿降低至3亿令吉。
MCO 3.0还没结束,等着未来结账,若还有4.0,方方面面必将崩盘,离“灾难”必也不远矣!
这必须是最后一次的管控令,而且已到止血关头,否则天佑大马,而天佑还得自救,别无他法。
我们需要怎样的政府?/王介英
经历过“变天再变天”、“U转再U转”那一连串无奈又失望的折腾之后,选民从此既怕了“许诺不兑现”的“权术当道”模式,也对“一人说了算”的“独裁专政”模式不敢恭维;他们既不要“政治青蛙趴趴走”的样板,更不要“手脚不干净”的贪腐政权。因此,在饱受“冠病蹂躏”、历尽“抗疫劫波”的艰辛苦难后,普罗大众似乎如梦初醒,不约而同、痛定思痛地问:“我们到底需要一个怎样的政府?”
重视“肃贪”的评论员P.古纳斯加兰说,“换政府是肃贪关键”;重视“有效抗疫”的人则对政府SOP一再U转感到不满说,“协调失能,U转乱国”;此外有人要寻求“稳定的政权”,有人要营造“去除种族主义、宗教主义”以达成“政府照顾全民”的梦想。还有人什么都不要,只要“既能有效抗疫,又能救经济”的政权。
总之,“一遭被蛇咬,十年怕草绳”,对政权的要求也就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抛弃极端主义
达祖丁教授在《“这个”大马已死》的评论中语重心长地说:“现在是时候抛弃我们旧有的偏执的和极端主义的马来西亚概念,重新设计一种新的政治、新的人民和新的国家(模式),在那里,所有公民都互相依赖,所有国人都互相尊重和爱护,作为一个谦卑的生命,没有人比其他人更优秀,我们都需要彼此。尘归尘,土归土,在地平线上闪耀着新希望的曙光,一个所有人的新马来西亚。”
依笔者看,达祖丁教授心目中的“新马来西亚”概念,是一个各族人民抛弃过去一直存在的种族偏执与极端思维的多元、中庸、包容的马来西亚。在这里全民互相尊重、互相爱护,人人平等、人人互相依赖,没有人被遗忘、没有人被排除在外的一个“命运共同体”。
但在这个“第15届大选”到来的前夕,谣言满天飞,敦马预测这一届大选没有任何一个阵营能赢得过半议席,必须在选后拉拢拼凑足够的议席以组织政府。阿末扎希博士虽斩钉截铁说,大选不会与土团党合作,但对选后会不会与其他政党合作持开放态度。
于是,大选过后巫统与希盟合作被视为一种可能,巫统与火箭手拉手也由“不可能”变成“可能”。
总之,之前信誓旦旦的“不与贪腐者合作”的声明,可能变成了一句胡说八道的“空话”,为了“重返布城”,庄严的声明可以“当垃圾回收”,骂了人家几十年的“死敌”可以在一夜之间变成sayang sayang的“闺蜜”!如果这样的事都可以做,还奢谈什么“政治原则”、什么“从政理想”?
看来,来届大选即使换了政府,“稳定政权”、“廉洁零贪污”的理想恐怕依然遥不可及。至于,大选后大家能不能抛弃种族偏执与极端思维,能不能各族互相尊重、互相爱护,就要看组成执政大联盟的成员党的大佬们能不能“抛开私心”,“以国为先,以民为重”了?
当然还有人要求各族人民团结一致,通过“教育改革”与展开“新的发展计划”去追求“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数码化经贸发展”以迎接“先进国”时代的到来。
G7草蜢撩鸡公/罗汉洲
本月初在伦敦举行的七大工业国集团外长会议(G7)在美国导演下,变成威胁中国的结盟会议。他们说中国是霸凌者、破坏世界规矩,破坏世界秩序。
几乎在同一天,七国相继要派遣军舰闯入南中国海。
美国始终不肯签署世界海洋公约,却以海上执法者自居,这是横行霸道,其他6国跟随美国挑衅中国,万一发生冲突,那可就是客家人讲的“草蜢撩鸡公”,自取灭亡之道。
此外,七国集团又促请世界卫生组织邀请台湾参与月尾举行的世卫组织会议,但世卫组织拒绝了七国的建议,因为台湾参与会议的问题由194个会员国决定,不是由美国,也不是G7决定,自诩最发达,最富有的G7自讨没趣。
于是我想起杨洁篪主任和王毅外长的话:
美国不代表世界、美国的意见不能代表世界、世界的事不是美国说了算。
世界规矩、秩序不再由美国单独诠释,美国的霸主地位已日薄西山乎?
诬蔑中国人没民主
美国和它的随从G7一直诬蔑中国人民没有民主、人权、自由。
好吧,我们姑且假设中国人没有西方式的民主、人权、自由吧,但这又关G7什么事?中国可没有干涉你们的民主自由,你们凭什么来干涉中国呢,只要中国人民认为自己生活得幸福就等于中国人满意中国的民主、人权及自由了,美国无权横加干涉,美国政客及记者挂在口边的“我很担心中国……”这句话根本就是狗抓老鼠,中国人根本就不需你们担心。
本月初,加拿大约克大学教授加里吴在《华盛顿邮报》发表由他率领的调查团调查结果,98%中国公民信任政府;去年10月,纽约市立大学联合西班牙巴塞罗那全球健康研究所对19个国家民众对国家应对疫情的满意度,结果是中国排第一,美国排第9;哈佛大学同样在去年指出93%中国人民满意政府,中国人民对政府的满意度遥遥领先所有的“民主选举”国家,“民主国家”选出的政府往往在登台半年內,人民满意度跌破50%几乎是肯定的事(菅义伟内阁支持率已降到37%),但人民已后悔莫及,无可挽回。
中国人过得幸不幸福?全国人大报告,中国人年弃170亿公斤食物,170亿公斤食物是什么概念?应该是足以供任何一个欧洲国家全年食用吧。欧美扬言抵制新疆棉的服装鞋子,最大市场在中国,证明中国人丰衣足食。
五一长假,由于不能出国,但仍有6.5亿、近半中国人在国内旅游。别看轻国内旅游的消费,从云南飞去北京需3个小时,贵州飞去山东需4个小时,哈尔滨飞去乌鲁木齐需6个小时;但伦敦飞去巴黎只需1个小时,飞去意大利2个小时,又可见中国人消费力强大、自由。
往年有1亿中国人出国旅游,没有人逃亡。直到目前,没有任何“民主国家”的政府能好像中国政府般赢得九成以上、十多亿公民的拥戴,证明中国政府最优秀,所推行的制度也最适合中国,G7集团別班门弄斧。
疫情严重 接种要快/杨村镇
我国的冠状病毒病几乎到了无孔不入地步,近日确诊者人数甚至破6000,死亡人数也节节上升,此时此刻,闻疫色变!
然而,到了这么严重地步,政府仍然没有采取有效措施,缓和当前疫情或全面控制疫情。
每日,卫生总监诺希山医生如家常便饭在下午时分通过记者会或文告宣布国内当日最新疫情进展。其它方面如要如何控制疫情、如何减少死亡人数的方案等,没有太多的描述。
以前,当诺希山为每日疫情进展作出宣布时,国人都凝神屏气听其报告。可是现时的情况相反,大多数的国人听到麻木。因为国人知道疫情愈来愈严重,政府已失去控制的能力。
没完善应对方案
实施紧急状态及管控令后,若然政府没有一个完善应对冠病疫情的方案,或政府落实某些政策后,因为部门不协调,或因某方面施压又改变,所有实施的条例犹如虚设、前功尽废。
国人目睹国家自实施管控令以来,时而三日一小变,时而十日一大变,叫国人不知何去何从。
中央政府与州不协调,州政府又与地方脱节,朝令夕改,如何不叫国人怨声载道?
如今,疫情快崩溃,这段时间,不幸因冠病死亡的国人,维持在双位数之间。这几天,死亡者竟然超过了40人,这些数字令人怵目惊心!
很多国人进行接种疫苗登记,国内许多地方,出现国人排队前往固定的地点接受疫苗施打的人潮。
可是,问题也来了。既然疫情这么严峻,在人人等待注射疫苗之际,一些登记已经两个月的国人,迄今仍然未接获通知,当局的解释,是疫苗不足及人手问题。即使轮到接受接种时刻,有些登记者因为交通问题,或因家庭因素,须自我设法前往逾十公里的地点,才可完成首剂的疫苗施打。不要忘记,两周之后,人们还须解决交通问题,前往同一个地点接受第二剂的疫苗注射。
为早日战胜疫病,我国政府不应拖延时间。为了国人性命安全,政府应与时间赛跑,一秒都不能延迟,政府必须迅速订购更多的疫苗,为更多苦候中的国人施打,而绝不是像今天这种慢半拍的样子,拖泥带水,导致冠病病例,在这段日子以来居高不下。
拖泥带水的MCO最伤国/潘政麟
2021年5月20日,马来西亚一共新增6806宗确诊病例,再一次刷新了纪录。
居高不下的确诊数目,惨不忍睹的经济也让我们思考马来西亚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和思考。
马来西亚正在进行疫苗的注射。但跟国外比起来,马来西亚的注射进展慢了许多。疫苗虽然能够降低人们确诊的几率,但不能保证我们不会得病。这也是我们需要谨慎的地方。
切莫因为注射了,就觉得不需要戴口罩。
我们也可以预测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需要佩戴口罩来进行各种的活动。防疫措施,或许会是几年的时间,成为一个拉锯战。
长痛不如短痛
第一次MCO的管制是最严的。第二次与第三次的MCO只能说越来越松散。
长痛不如短痛。政府或许是考量了经济的因素,不想执行严厉的管制。但如果长期来看,断断续续的MCO或许对于国家伤害最严重。
最坏的情况则是确诊人数居高不下,经济也一塌糊涂,两头不到岸。
第三次的MCO也让经济蒙上了许多的阴影。
封城确实能够阻断一些病毒的传播。但政府持续的封城,经济该怎样呢?人民的饭碗谁来保证呢?虽然政府都有在封城时期发放援助金给人民,力度相比以往也小了许多。但长久下去,不是个办法。
国库空虚,经济崩溃,再封城下去我们恐怕需要面临健康与经济的二选一抉择了。
人们对于防疫措施的松懈也是一个主因。自从疫情在马来西亚爆发并且造成肆虐后,至今已经过了一年两个月。长时间的防疫让人们对于病毒的防范都出现了松懈的迹象。而病毒就借由人们的松懈,酿成大爆发。
可以预见,与病毒的战争短期不会结束。这期间的松懈只会让马来西亚的确诊人数进一步的上升,进而成为东南亚最严重的的区域。
可以看到,马来西亚的疫情已经渐渐失去了控制。国家或许也没有多少工具能够防范病毒的传播了。
我们也在面临着选择。政府的表现虽然不满意,但确实尽力为马来西亚人服务了。
希望接下来的日子马来西亚能够有个稳定的政局。否则,马来西亚将要面对疫情肆虐,经济崩溃与政局不稳的艰难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