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中文媒体言论集 – (2020年11月05日)

东方日报(评论)

谢诗坚:马智礼告别马哈迪

马智礼宣布退出斗士党,表面上看来不过是小事一桩,不值得大惊小怪,而且他已经不是昔日的教育部长,退不退党与大局无关。但是如果我们往深一层思考,就不难发现事出有因,而且是对敦马权威的挑战。

到底马智礼会加入哪个阵营?目前还不明朗。有人猜测他会倒向支持安华,但这不是他的第一选择,而是次要的选择。除非安华拿足筹码成功变天,不然倾向他的人还有些犹豫不决的。因此,他最大的可能性是倾向慕尤丁,以增加这个摇摆不定的政府的稳定性。

不要小看这一票,如果能再加上赛沙迪(青年党)的支持,原有114票支持的慕尤丁,就即会增加多两席到116席。比起希盟未达半数(总数是222)的议席是难有作为的。如果马智礼在此紧要关头走第一步,就意味着政府有信心可以通过财政预算案。

表态无党无派

即使马智礼一时之间表态无党无派,但他支持通过预算案(不论直接或间接的)是有其重要的意义。反之,马哈迪却在失去政权短短8个月后,离他而去转投慕尤丁的大有人在,包括过档土团党的原巫统议员也是间接“回家”了。

原本马哈迪在大选过后就不断地拉拢巫统国州议员跳槽,结果也真的拉到13名议员而凑成26名议员。其后,马哈迪又飞象过河,到沙巴招兵买马。其中一人就是现任沙巴首席部长哈芝芝,他是在509大选后从巫统跳进土团党的。如果马哈迪未失政权,他还是会招到更多的巫统议员加入土团党。他的目的一清二楚,就是用土团党取代巫统。

但马哈迪有数名巫统领袖是他不收的,比如前首相纳吉、前副首相阿末扎希及总秘书东姑安南等。马哈迪的雄心或说野心,就是要一手“埋葬”巫统,以警示马来人或后来的支持者不得脱轨和出轨,否则后果自负。

但更令马哈迪意想不到的是,他的失误是先辞土团党会长,而后给慕尤丁一个取而代之的机会。这一下子,土团党可以说是马哈迪所创,却变成慕尤丁和阿兹敏的“新天地”(阿兹敏脱离公正党时,顺便带走10名议员)。这样一来,土团党从26名议员增加到36名,与巫统所剩下的39名国会议员不相上下(巫统在大选后胜存54席,未想不少人成政治青蛙,议席也相对减少了)。

因此,慕尤丁抓住巫统、伊党与砂拉越政党联盟,基本上勉强稳住阵脚。但这时,慕尤丁最重要的还是多挖几名议员支持就可较安心过关。这就是为什么,马智礼及赛沙迪成为慕尤丁必须争取的对象。

可怜的是,原本有5名国会议员跟随的马哈迪,其领导的斗士党,不但注册证尚未到手,而且连折两员大将,这对要卷土重来当第三次首相的马哈迪是极其挫折的;甚至可以说是“回头无岸”。

马哈迪在今年2月失去相位后,他已经让许多人感到大失所望。本来是改朝换代的,结果变成“换人不换代”,所有的希望都成了泡影。在失落之后,马哈迪想再寻求第三春,那是过于一厢情愿的。如果他的斗士党再有人退出的话,很可能就变成“父子党”,成不了大气候。

敦马不想安华任相

几乎每个人都知道,马哈迪不论怎样变和怎样顺应希盟的需求,他始终不想把相位让给安华。这两人之间的恩恩怨怨也没有人说得清楚。当我们看到马哈迪宁可失去政权(今年二月的喜来登政变),也不要让位给安华,让人不明究里。为何他对于原是他的接班人的安华有这么大的仇恨?

不过,安华也不是省油的灯。他在9月沙巴州选期间,公开宣布已获得多数人支持,可取代慕尤丁出任首相。可谁也真没有想到,国家元首召见安华后,一切都没变,但有要求安华出示名单,以证明这些人是支持他的。随之,国家元首也表态,希望“家和万事兴”;尤其是疫情严重的当儿,大家要以和为贵。

对此,慕尤丁在不久前,也欲通过颁布紧急法令来解决其面对的困境,因为他认为没有大权在握,他也难有大作为。例如,财长有接见希盟代表,但却谈不出一个结果,彼此仍在争议对选区和议员的公平拨款。马哈迪说得更绝,要先看过预算案,才来决定要不要支持。

国盟权力分配不均

其实今天的局面不是希盟内讧,而是国盟中的权力分配不均。本来败选的巫统,通过国盟起死回生,成为国盟政府中最强有力的支柱。

从希盟演变到国盟已经是很怪的政治乱象,现在又变成被打败的巫统比任何时候说话更大声。也因为在朝的政党各执一词;在野的政党各有议程,期望朝野政党团结合作,也是个梦想。反正斗来斗去,都是巫统现在与过去的领袖在斗,让他们斗到筋疲力尽时,局面也许就会明朗而出现新趋势。

至此,又突然间想起马哈迪在下台前所说的话,他要组成没有党派,只看人才的大联合政府。一旦没有政党竞争,而是任由首相说了算,那么组织政党推行民主选举是为了啥?简直是匪夷所思!
www.orientaldaily.com

 

杨善勇:未来副首相,可组同学会

政局瞬变,一日千里;昨夜星辰昨夜风,心有灵犀未必通。阿兹敏本是内阁四个资深部长之首,几乎就是预期的副揆;但是,既经巫统施压摊牌,眼下的行情,大不如前。

《东方日报》记者侯显佳报道,目前盛传巫统三名领袖,名列副首相名单:署理主席莫哈末哈山、副主席依斯迈沙比里,以及刚刚上任国阵总财政兼森布隆国会议员希山慕丁。

三人之中,希山贵为首相胡申翁之子,顶戴名门,极可能出线。唯新闻出街,希山慕丁一再否认,自己曾经力争老二,拱手谦称一切遵从本党决定。若是这样,只剩下两个选项。

论党内排名,哈山自然占据优势;可是,尽管地位仅在一人之下,哈山偏不是国会议员。这么说来,沙比里该是唯一人选了。然则江湖随之传出,WhatsApp平台出现“Tan Sri Annuar4TPM”群组,力挺联邦直辖区部长安努亚慕沙为副首相。

听到这里,当事人的安努亚慕沙第一时间跳出来澄清,本身与群组没有干系。外人自作多情的那一番好意,他不但没有心领,而且赶在退群之前,要求管理员立马解散小集团。

此外,早前亦有小道消息传出,党主席阿末扎希,甚至党元老姑里,也可能是随时插队的黑马。这么一算,至少六人都在排队待选。阿兹敏离开他觊觎已久的这一道风光之门,似乎越来越远了。

可是,届临大选,盟党如何分配议席,谁也说不准。何况,政治的艺术千变万化。按照刘镇东预言,土伊或将联手,围剿巫统;则首相任命,副手配额,也得交由他们定夺。这么一来,卸任和未来副首相一旦组成同学会,哈迪也是一份子了。
www.orientaldaily.com

 

陈海德:“宏愿团队”凋落时

随着巫统决定支持国盟政府,许多地毯下的秘密已浮上台面,更出乎预料的是,建议支持安华的巫统领导人之一,竟然是前首相纳吉,比巫统主席扎希的支持信件还令人吃惊。

而坊间不少人都在议论纳吉是否真心或假意,其实根本无从理解马来政治的复杂性。正如国大公共关系教授卡蒂尼阿布所言,马来文化没有明确的反对者敌我界限,而更有趣的是,这些仇敌都曾系出一家。

1993年安华在巫统党选领导巫青团少壮派组成“宏愿团队”(Team Wawasan)挑战党元老,安华本身竞署理主席不战而胜,其余团队成员如纳吉和慕尤丁当选副主席,另一名副主席则是淡出政坛的前雪州大臣泰益,当年被誉为巫统的新希望团队。这个团队即便因安华被革除党籍,直到马哈迪下野也没有多大改变,纳吉和慕尤丁的双剑合璧笑到了最后,直到因一马公司丑闻反目成仇为止。

如果循着党内升官图发展,没有掉队和笑到最后的都如愿当了首相,当然慕尤丁是蝉过别枝才当上的。此外还有后继居上的,如扎希和希山慕丁等,都被预测是未来的首相人选,而扎希当年是安华的嫡系。所以当风声传出安华意图和巫统建立关系时,马来民间就开始议论著“宏愿团队”的归队,大团结泯恩仇。

但无论怎么看也不足以成事,安华与纳吉合作是为了推倒慕尤丁政府,而慕尤丁也不甘示弱,其有希山慕丁、凯里的支持,而种种迹象也显示了非主流派希山慕丁的野心,好比与遭安华排挤的前公正党署理主席阿兹敏和土团党领袖集结,借安华夺相为反对基石,策动了多方的谋反,即政变推翻希盟政府。

不过,即便巫统重归政府,巫统主流派仍和慕尤丁不咬弦,也看不爽土团党这些叛徒,若说和安华的合作,是权宜之计和真诚之意也不为过,惟后果是巫统必定走向分裂。

巫统可能开始分裂

从巫统意图谋反又U转支持国盟政府的举动看来,除了与行动党合作的意见相抵外,内部派系也可能开始趋于恶化和分裂,纳吉和扎希无法掌握甚至说服多数议员跳槽,目前看来巫统即便有意,也成不了政变。安华千盼万盼、眼见就快到手的相位,就这么地飞走了,自此之后除非再有奇迹出现,否则安华自2月政变后能当上相位的机率基本为零,即便此时此刻得以闪电大选,机会也微乎其微。

既然巫统的谈判筹码是副首相职,那么谁来当副首相就成了巫统党内的一大考验,巫统内部是否能达致共识也是一项难题。巫统虽无法担任首相,副首相职是一种妥协,也是巫统目前官阶最高者,若巫统得以再度夺权,此副首相则是未来的首相人选的可能性很高。

以党职高低而论,主席扎希是第一、署理莫哈末哈山居次,还有三名副主席依次为国防部长依斯迈沙比里、马哈兹尔和柔州务大臣卡立诺丁。慕尤丁摆明已以官司缠身拒绝扎希,而其所支持的希山慕丁则会招惹多数者不满,若按名单人选,依斯迈沙比里会是不二人选。

无论如何,“宏愿团队”已走完最后一哩路,昨日黄花也难再有第二春,老马、纳吉、慕尤丁,甚至乎安华也罢,仅此也是最后一次了。
www.orientaldaily.com

 

黎翰辉:美国总统选举太疯狂

美国总统选举大戏隆重上演,面子书从11月4日凌晨开始被选情预测洗版。如果在去年“反送中”事件同情民主派的,今天肯定支持特朗普。至于那些支持建制派,认同“反送中”事件乃美国中情局杰作的,也不可能会支持拜登。

自美国于1999年误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后,尽管中美官方并未因此交恶,唯民间却散发仇美的情绪。尤其2001年美国世贸大厦遭遇恐袭时,当时一军旅作家乔良针对不对等战争所著作“超限战”,竟在民间大卖且颇受欢迎。

同年2001年底,中国正式加入联合国世贸组织,开始确立世界工厂的地位,更在短时间内崛起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不过,要继续保持经济成长优势其实不易,尤其在中国的一线城市的消费指数,生活素质也已今非昔比。

2010年左右,世界工厂的基本劳动工资,已随着国家经济表现作出调整。如果大家还记得,当时就发生某台资工厂不断传出连环自杀事件,所以为改善生活压力,调整薪金和待遇也就必然,不少外资为此开始逐渐往国外搬迁。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开始放弃高污染工业,原是世界稀土主要供应链,在放弃稀土生产工业后,许多稀土企业开始撤到国外,尤其往东南亚搬迁。当世界工厂宣布,要走向高端科技工业,这也为中美贸易战埋下伏笔。

对于精英阶层或受益集团来说,把制造业和生产线移回国内,在缺乏廉价劳工的情况下无疑是加剧生产成本。为此特朗普的经济主张较为中产阶级受落,因为在经济工业全球化,美国政府很少关注中小企业和中产阶级的困境。

美国白人有大部分都属于中产阶级,他们或许不向往赚钱或发大财,但对于日常生活一份安稳的工作却迫切需要。如果把工业生产线转移回美国本土,无疑是让中产阶层的家庭受惠,不过,这一目标已被新冠肺炎疫情给破坏。

很多人对美国历史、文化不大熟悉,如果把美国定义为资本主义帝国,其实有些妄断。美国从科技领域到大财阀集团,那些一直在主导美国发展走向的大人物,不一定是美国人,那长期鼓吹对抗美帝的言论,其实究竟要对抗谁?

美国总统选举已如火如荼进行中,特朗普和拜登阵营互相宣布自己票数领先。部分州属更传出紧急状态和暂停算票的谣言。

最后,无论特朗普胜选或拜登突围而出,美国往后的10年国策走向基本不会有变数。美国精英阶层所垂涎的不过是中国庞大的经济市场,然而当经济泡沫被刺穿后,不单是两大经济体系受创,世界经济也会因此遭遇漫长的余震。
www.orientaldaily.com

 

郑秉吉:黑天鹅和灰犀牛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袭击全球,它以全所未有的速度横扫各国,在短短几个月内让大家措手不及,很多商家无法如常营业,业绩下滑,哀鸿遍野。有人说这是黑天鹅效应,更正确的说法是灰犀牛事件。

在欧洲人到澳洲之前,他们只见过白色的天鹅,所以他们曾以“黑色天鹅”来形容不可能存在的事物。一直到了18世纪,欧洲人登陆澳洲大陆时才发现黑天鹅其实是存在的。所以黑天鹅效应是指极其罕见,极不可能发生,但却又发生的重大事件,例如911事件、东亚海啸等。

灰犀牛事件是美国学者米歇尔渥克(Michele Wucker)于2013年所提出的论述。她说:如果你在草原上发现有一群灰犀牛朝你跑来,但是你以为犀牛身体笨重、行动缓慢,并不当一回事,结果等到它们快跑到你的面前,你才惊觉为何犀牛跑得那么快,这时候想要躲避却为时已晚。

在过去所发生的众多危机中,在爆发前都有明显的先兆,但是人们总是抱着侥幸,甚至傲慢的态度去对待这些征兆,一直到危机爆发后才懊悔。

瘟疫病毒在人类历史上曾发生多次,已有先例,如:发生在14世纪的黑死病、20世纪初的西班牙流感和2002年的非典型肺炎(SARS)等。

比尔盖兹在2015年的TED Talk演说中就以瘟疫为主题,他说,世人并没有做好防疫工作。他又说,人类面临的最大风险不是核战争,而是可能威胁数百万人类的传染病毒。

不紧急所以不处理

新冠疫情爆发后,美国有一些人聚集上街示威,这些无知的美国人高举抗议牌子,反对当地政府宣布的居家令,甚至齐声高喊“逮捕比尔盖兹”,他们认为这场瘟疫是比尔盖兹制造出来的阴谋。不戴口罩防疫的这群人其实曝露在极大的风险中,如今美国多处确诊的人数高居不下,应该责怪的是比尔盖兹还是他们自己?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可以防患和重要的事,大家即使知道其重要,但是因为不紧急,所以并没有去处理,一直到事情变得紧急时才后悔莫及,就如健康检查、日常保健、人际关系、安排接班人、拟定遗嘱和后备资金的准备。

在畅销书《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作者柯维(Stephen Covey)指出,最好的时间管理就是把注意力放在重要但是不紧急的任务,只有如此我们才不会陷入时间不够用,每天必须救火的高压状态中。

最坏的还在后头

大环境的起落固然会影响大多数的业者,但是为何有些业者却在逆势中成长?这与企业领导人和团队的素质有关。平时如果经常注重员工培训、加强组织的凝聚力、做好防患工作,一旦危机爆发,这些企业能马上启动危机应变措施,因而能处变不惊。这场疫情风暴是最好的照妖镜,它清楚让你的公司弱点像被显微镜放大,无法逃遁。

了解黑天鹅和灰犀牛的概念能协助我们做好准备,防患未来。这场疫情让很多没做好准备的人们被打击得焦头烂额。这是很痛苦的教训,大家都为疏忽而付出巨大的代价。

有人说这是最坏的时代,然而,疫情尚未结束,对于没做好功课的人来说,最坏的时刻还在后头。
www.orientaldaily.com

 

丘淑霖:疫情下的隔离孤独

日前,大约20户家庭的50名成员,乘坐游艇到柔佛海峡边界,与滞留在新加坡的亲人隔海见面。在兀兰滨海公园也有多名越堤族,靠着围栏呼叫着船上的家人。他们举起告示牌、利用望远镜寻找彼此的踪影,不愿错过那短暂的“相聚”。场面温馨感动,亦叫人心疼鼻酸。有网民质疑,现在通讯科技发达,使用视讯联系不就行了吗?更有人批评,当中有商业动机,甚至是在上演一出戏码。

这项活动确实是由商业集团发起的。能“团聚”分隔已久的家庭,何尝不是一桩美事?尤其是资源丰富的大企业,要推动任何项目,肯定比起个人的能力来得大,无论是金钱上的援助、物资上的捐赠,或是诸如此类的活动。就算他们从这次的活动收获了一些宣传也不为过。

我国被新冠肺炎疫情笼罩已超过八个月。从过去人类面对瘟疫而隔离,到近期针对新冠肺炎发布的科学研究报告,都证明人们因为社交隔离,多少面临一些心理变化,如:焦虑、忧郁、孤独等。心理专家建议,人们可以善用电子科技与亲友保持联系。长辈们起初对于操作这些新技术措手不及,但使用几次之后也开始发现它的乐趣。年轻人更不用说了。无论是开放式的直播,或封闭式的线上小聚,都成了人们在疫情期间与外界联系的出口。不过,这是长远之计吗?

人毕竟是社会性动物,社交是人天生的本能需求。外向者偏好热闹,但内向者也有社交需求,只不过方式不同,比如较个人的接触。多频密地隔着屏幕对话,也无法完全取代人与人的面对面交流。不难明白,为什么即使科技发达,这些分隔马新两地的家庭,依然不嫌麻烦地相应了这项活动,即便可能只看到对岸蚂蚁般大小的人头。

抽象却真实存在

行管令初期,对于发掘线上作业的新鲜感,与亲友在线交流的互动性,多少已经降温,无法完全满足心理需求。身为Z世代的外甥,比我更懂得网络科技。疫情之前也已经长时间挂在网上。可是我却发现,他最近在家里上网课时抓头哭泣。虽然技术操作方面完全没有难题,但是学校关闭后,长期待在家里没有社交,造成他焦躁不安,但底下其实就是隔离孤独。

隔离孤独感,既抽像飘渺又真实存在。随着我国第三波疫情来袭,原本逐渐放宽的措施再次收紧。数个地区进入强化行管令(EMCO),人们足不出户。即便其他州属施行有条件行管令(CMCO)或复原行管令(RMCO),居家办公、避开人群、保持距离已成了常态。除了与病毒共存,也需要与不同程度的社交隔离孤独相处。多关照自己和身边人的状态,适时关心彼此与抒发心中的感受,甚至寻求专业辅导的协助。
www.orientaldaily.com

 


中国报(评论)

张一文:选得好不如干得好

今天是11月5日,一个平凡的周四,也可以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历史已经有所证明。

1996年11月5日,骆家辉以58%的得票率当选美国华盛顿州第21任州长,成为美国首位华裔州长。华盛顿州在美国不是一个很显赫的行政区,但是骆家辉的当选与执政8年,却令全世界的华人津津乐道。毕竟亚裔尤其是华人在美国,没有形成强大的政治派系。少数族裔能够为政一方,实在难能可贵。

2011年8月,骆家辉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华裔驻华大使。他出使中国,回到他祖父、父亲、母亲及妻子娘家人的出生地工作,一度让中国的媒体与网民兴奋不已。不过,他轻车简从的低调,给中国官员上了非常不痛快的一课。相对于中国浓厚的官僚文化,骆家辉的西式政治与亲民作风,被中国的官媒抨击为“作秀”,说是美国的“新殖民主义”、“文化殖民主义”的体现,云云。这多少也令骆家辉胜任而不愉快。果然,没干多久,2013年11月,骆家辉发表声明,宣布辞职。

政绩突出得到拥护

在骆家辉当选州长的同一天,1996年11月5日,克林顿再掌白宫,当选为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之后竞选连任成功的第一位民主党总统。尽管“拉链门”(克林顿与白宫实习生莫妮卡·莱温斯基之间的绯闻)一度让克林顿颜面尽失,但是他凭借干出来的政绩,躲过了弹劾,还算顺利地完成了任期。

以美国为样板的“民选政府”一直是世界各国民主化浪潮的楷模。不过选得好,不如干得好。一些“权不为民所授”的政府或政府首脑,因为政绩突出,一样得到拥护,这也是事实。

近日,就有智库调查表明,尽管国民联盟被贴上“后门政府”标签,慕尤丁也不是民选首相,但仍有55%的马来西亚人认为,国盟政府是国家的救星,政府首脑慕尤丁自然也值得信赖。尤其是面对新冠病毒的肆虐,政府果断出台了不少利好政策与救急措施,使得相比于欧美,大马的疫情掌控得还算不错。弱势首相遭遇强势疫情,却干得有口皆碑,这对慕尤丁而言不能不说是“天助我也”。这多少犹如日本侵华战争,助益了中共的合法化并强势崛起一样。

继续推进和平民主

中共政权从枪杆子里而来,并非民选政府。中国现在的选举制度也是走过场,人民的代议士即“人大代表”的产生,基本上与选民选票关系不大。不过,执政党干得还算不错,特别是最近四十年来,中国的经济改革,带给了老百姓切身的生活好处。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解决了温饱问题,并进入小康状态。在这种看得见的成功背后,官僚主义与虚假民主似乎日益变得不足挂齿,特别是在中国的年轻世代看来,经济比政治更重要。今年以来的冠病疫情,中国通过铁腕控制,其局面明显好过欧美。这些事实可能都可以证明:选得好不如干得好。

美国的新一轮大选已经硝烟散去。其实谁当选,对大马并不重要。只要干得好,能够继续推进世界尤其是亚洲的和平与民主,担负起超级大国应尽的国际义务,管他总统何许人也。事实上,有一个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的美国做朋友,这符合我们的国家利益。
www.chinapress.com

 

潘有文:让公积金解燃眉之急

前首相纳吉建议,2021年预算案允许国人由公积金第一户头,一次性提出最多1万令吉纾困;经济专家则认为,这不适合,因为可能影响会员退休后的经济状况。

根据公积局的数据显示,我国多达71%公积金会员的储蓄额低于5万令吉。 由此来看,动用公积金存款确非上策。

然而,非常时刻往往需要非常做法,毕竟,有些人的生活经济状况,已到了火烧眉毛地步。

需有良好规划

让民众提出公积金第一户头存款,适当与否,大家所见不同。 对于因疫情而经济拮据者,可能这种方法是及时雨,解燃眉之急;对经济能力尚可者而言,或许就会觉得,不该动用这笔钱。

政府应考虑允许公积金会员提取第一户头的存款应急,但需要有良好规划,以免遭滥用而变得没有意义。

首先,政府应以公积金会员存款比例,以M40或B40群体划分可用的金额。例如,中等收入或公积金存款超过一定数额者,可领取五千至上万令吉;低收入者或存款未达门槛者,只可领取三至五千令吉,以免影响他们退休后的经济状况。

再者,就是不应允许一次性提取存款,而需分成3至6个月分阶段取出,以免会员无节制花完提出的款项,如此才能真正协助经济陷困者。

减轻经济负担

在希盟政府倒台前,当时也基于国内经济低靡,允许公积局会员每月提取为期一年,每月500令吉公积金存款。 此举于今年四五月开始后,恰逢国家实施行动管制令,相信在某程度上已协助一些人减轻经济负担。

如今,第三波疫情爆发,可能有更多人陷困,政府除了推动“国家关怀援助金2.0”,以有限的金额协助人民,若允许公积金会员动用存款自救,也属无奈之举。

疫情严峻,不少大马中低收入民众,生活捉襟见肘,政府的援助也始终有限,或许他们只能动用自己的公积金“储蓄”自救,以渡过眼前难关。

如此一来,疫情之后,他们才有能力为自己的退休日子先赚更多钱,否则连现在都过不去了,还谈什么未来和退休后的生活呢?
www.chinapress.com

 

黄华敏:别花那RM1000冤枉钱

高级政务部长(国防部)依斯迈沙比里天天上报上电视,天天汇报相同、只是数目不同的防疫违规事件。他应该意识到民众已开始厌烦他天天在记者会讲同样的事件:公共场所没佩戴口罩、没有保持人身安全距离、没有扫描MySejahtera二维码、业者超时营业没遵守SOP等等。他说他也烦,因为每天都有人触犯同样的违例事件,不汇报的话,人民就说他们没有工作。唉,如今真是人人有苦自知。

新冠肺炎疫情对所有人的经济,影响至深。最近有一项民调,35岁以下的年轻人,如果单靠储蓄度日,有6成人的存款撑不过3个月。人人缺钱哪!

艰辛人民的“贡献”

由于抵触防疫条例而发出的RM1000罚单满天飞,在此艰难时刻,这RM1000是多么好用啊!较早前,依斯迈沙比里汇报,有480人因各种违规行为而接获罚单。480人总共被罚48万令吉冤枉钱,只是一天,政府的“罚款收入”就有48万,且是来自如今生活艰辛人民的“贡献”。

人人喊钱不够用,可是不明白为何还是有人做出招致被罚的举动。明知实施CMCO的地区,娱乐中心被禁,依然有人到偷偷营业的夜店喝酒作乐,结果全部被罚。大山脚26名男女非法聚赌违反SOP,各接获RM1000罚单。不能闷在家而给出奇葩理由外出、伪造管制令通行证被罚;多少可用来养家活口的钱就这样飞走了。警方甚至促请民众好好防疫,别继续接罚单。

费时费神又徒生气

人民愤愤不平政府只许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但是又奈何?部长和高官到公共场所没佩戴口罩却没事,人民抗议政府对待官和民的双重标准,但又有何计可施?原产业部长凯鲁丁违反居家隔离却能全身而退,如今依然乐逍遥的巡视选区、跟民交谈、到杂货店买东西,都没有佩戴口罩,露出恶心的洋洋得意嘴脸。其坏榜样竟然还获得国会议员聂阿都支持,说他在不拥挤情况下未戴口罩,是正确的举措。

有如此的所谓国家领袖,我们还是省点力气,不要再作比较,好好顾好自己的钱包,虽说接到罚单可上诉,可那是费时费神又徒生气的事。总之,少出外,出外时不管何时何地都遵守SOP,就算只是买报纸面包打包等一会儿工夫的事,都要扫描MySejahtera或留下出入登记,不要冤枉贡献那RM1000。而当然,最重要是协助卫生部切断新冠肺炎病毒传染链,因为第三波疫情已经很严重,难以追踪病毒源头。就如那位被调派到前线的女牙医所说的,前线人员看到了疫情的实况,但马来西亚人还没看到他们所看到的。
www.chinapress.com

 

林荣国:钟筱玲命案的省思

大马留台生钟筱玲遇害案,在亚洲华人世界引起极大回响,可惜网络上的讨论,大都聚焦在“嫌犯应以一命偿一命”,以及“台湾是个不安全的地方”这2个议题。

第二个议题,明显在网上被人刻意带风向,但其实世界上每个地方,每一天都有罪案发生,也都有人成为罪案受害者,甚至丧命,因此不值得大家聚焦讨论。

至于一条生命被夺走,是不是应该以杀人者的命来偿还,这是司法、立法体系应该讨论的层面,当然,公民社会也应参与讨论,结合大部分人的意见,授意立法者放宽或拉紧死刑相关条例。

死者已逝,尽管再多事后的补救工作,也换不回钟家父母的宝贝女儿,但善后及检讨工作还是需全力以赴,否则就真的浪费一条宝贵的生命。

避免下一个悲剧

罪案在哪里都能发生,绝对不是如一些人所说的“不去台湾就没事”,民众真正要提高警觉的,以及父母要教会孩子的,应是防范罪案,不给犯罪者可趁之机。

教训虽然是事后得知,但学习得好可以避免下一个悲剧发生,如钟筱玲案件,若她当时不走那条漆黑昏暗的道路,是否就能逃过一劫?又或是察觉天色已晚,请朋友陪她一起走?又或者可以使用交通工具?

现在说这些并非“马后炮”,而是希望做老师、做父母的,能够为其他孩子们作沙盘推演,危险并不会不防范就不可能降临,但孩子们要学会保护自己,不给犯罪者伤害自己的机会。

钟筱玲的悲剧,可能会随着时间流逝而被人们所遗忘,但事件带给世界的教训绝不能仅停留于此,否则下一个悲剧还可能发生,受害者可能是你的孩子。
www.chinapress.com

 

 

刘美莎:人民及中小企业需要“及时雨”

2021年的财政预算案是慕尤丁祭出紧急状态失败后,万众瞩目的重头戏,也可说是大马史上最值得关注的预算案。

冠病疫情引发重重危机,企业倒闭、人民被减薪被裁员、国家经济萎缩等。 2021年财政预算案挑战大,需要“救疫情、救经济、救人民”三管齐下, 才能为人民和企业带来及时雨。

我国有90%商户是中小企业,而这些中小企一旦出现大规模经营困难,就会冲击国家经济、引发就业问题以及影响民生。受到疫情冲击,很多的中小企业快要撑不住了,有些甚至已关门停业。

解燃眉之急

根据国家银行数据,75% 大马人的储蓄不足1000令吉,再加上疫情来袭,影响了人民的收入,人民面对减薪失业、财务陷入困境、以及手停口停没钱开饭的窘境。

而希盟向国盟政府提出的2021年团结财政预算案6大建议的其中一项,是国盟拨款64亿令吉将暂缓偿还贷款计划延长至明年3月31日,以让中小企和人民,有松动的钱可以周转,一解燃眉之急。

所有银行自今年4月1日开始,自动暂缓个人和中小企业的贷款6个月直到9月30日结束,银行自10月已经恢复企业和个人的分期付款。

眼见第3波疫情爆发、失业人士逼近百万、经济不见起色、没有恢复的迹象、企业的现金流和人民的储蓄已经见底。目前的企业和人民已经活在最糟糕和最苦的时期,政府正需要在这个时候延长暂缓偿还贷款计划纾困。

政府于3月18日颁布行动管制令,导致很多雇主的收入大受影响,相继裁退员工,很多人失业,失去生计。

减少失业率

为了鼓励雇主保留员工,政府在今年4月宣布为期3个月的工资补贴计划,这是很好的纾困措施。

希盟也提出建议,希望国盟政府拨款130亿令吉以延长公司薪资补贴计划至明年3月31日。国盟应设法降低疫情蔓延对中小企业的冲击,协助企业减轻负担以保留员工,同时也保住员工的饭碗,减少失业率。

希望国盟政府可以不分朝野,接受希盟提出的团结财政预算案的建议,精准发力,以纾缓各行各业的苦况,以及帮助人民度过难关。团结预算案可以让朝野共同合作,以稳定经济、保就业、准备做好后疫情的经济复苏工作。
www.chinapress.com

 


星洲日报(言路)

总编时间.华社不该成为政治孤儿

马来西亚在希盟政府倒台后,国内政局只能以一个“乱”字来形容;马来社会更四分五裂,没有一位政治人物能完成“马来人大团结”的使命。

但是,一场让许多人认为国盟政府气数已尽的“紧急状态”风暴,不只让慕尤丁得到至少4个月的喘气空间,还让不可能的“马来人大团结”开启合作新契机。

在王权主导和压阵下,本周开始的国会会议少了尔虞我诈的政治博奕。如果大家都听元首的话,2021年财政预算案可以顺利提呈和通过。慕尤丁也不须担心不信任动议。现在朝野一条心抗疫情,同时将振兴经济视为己任。至于何时还政于民再来见真章?据悉,只要冠病病例稳定维持在个位数,或者最迟明年二、三月就是全国大选的时候。

这批斗了好几个月的穆斯林兄弟,在元首劝喻下即使还想斗下去,现在都暂时乖乖听话。

马来社会一直在洗牌,今天可以是敌人,明天会变成同僚;你说他们都在为个人利益斗争,但回到权力中心就是土著和马来社会权益。

从马来人停火看回华人当前的情况,星洲日报专栏作者黄泉安兄一针见血点出华人的危机,他担心华社被政治主流边缘化,沦为政治孤儿的问题。我看了心有戚戚焉。

最近有位刚抵马的外交官问我,你支持马华或行动党?我答道:“我只支持能为华人做事、心在华社的人民代议士。”

华社在上届大选获得建国以来最多国、州议会代表,席位虽然大幅增加,但是,政治影响力并没相应提高。行动党作为拥有最多议席的政党,今天完全被排除在政治主流门外。

行动党在马来社会被污名化,完全拜敦马哈迪在巫统掌权22年来的长期抹黑所赐。这种族群对立的局面若没改善,对马来西亚肯定是个大灾难。

不幸的是,火箭当家那两年仍无法改变马来主流社会对该党的负面印象。

火箭要走得更远,必须要有聆听忠言与批评的气度,并且要多跟人做朋友,更别让朋友变成敌人。

想想看,一场政变,就让火箭突然间成为政治弃婴。这是多么残酷,可见人和有多重要。

砂州政党联盟公开说,谁都可以合作,只要不是行动党。巫统更不用说,只要不是安华和行动党,也是谁都可以合作。公正党领袖则对行动党“人在希盟,心在敦马哈迪”感到不是味道。

火箭若拥有更好的人和,以该党今天的政治势力(42席成为国内最大党),足够改变结局成为造王者。

华人在种族结构上已经是先天不足,我们跟其他种族尤其是马来人的人口比例在逐年拉开距离。

华人在这个国家的未来,取决于我们想不想搭上这部列车。

一些人对沙巴新政府完全没有华人代表没有感觉,只会愤怒的说:“我们不需要华人进内阁,中央有又怎样?还不是在卖华?”

华人还要失掉多少权益,才会在“卖华”声中醒觉过来。

我们以为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自此以后就会过着幸福美满的日子,结果朝野马来人一转身拥抱在一起,华人在一夜之间就被排除在权力中心之外。

当一个纯土著政府要实施不利华社的某个措施时,我们只有在生米煮成熟饭时才会知道,那时候即使喊到花儿也谢了,也无法挽回突然失去的权益。

火箭入主布城那两年最有本钱和敦马哈迪摊牌,争取华社权益,结果一片丹心照沟渠,人家还是土著至上。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还不是全民的终极目标,因为只要土著或马来人一日不拥抱此理念,这条路会走得既艰辛又容易激化种族对立与冲突。

翻开历史,马华、行动党和华文媒体是华社的铁三角。

马华在政府内部极力捍卫与争取,火箭在野不断施压,以及中文媒体作为华社喉舌所扮演的角色,成功联手捍卫华社权益,让我们的华文教育与文化得以保存下来。后来马华在野,火箭在朝,这层关系却突然间变了样。

我们不能把今天所拥有的一切,当着是理所当然的,这包括我们的中文名字、华文教育、能够在电台听到中文歌曲、能够舞狮舞龙,广告招牌能使用中文,以及进入本地大学等等。

当我们失去权利的时候,现在所享有的一切都有可能变质,或者轻易被拿走。举例来说,当华人失去房屋及地方政府部长职时,华人新村拨款与各种利益已变得稀少。

那段一起走过的历史可歌可泣,但是,已经没有太多人记得,也不会有人放在心上。华社权益经过两次大选每况愈下,华人还在自我感觉良好以及停留在谩骂的同温层。

经历惨败的马华如果要重新站出来,必须要有新的论述,新的作风,去说服华人你已经不一样了。马华不能靠火箭失分来得到华人的支持。即使火箭多么糟糕,不少华人还是无法说服自己,把票投给马华,这是马华须认清的事实。

除了马华和行动党,后安华时代的公正党新一代多元种族领袖们,能否继续坚持多元声音,改变没有未来的种族和神权政治版图也值得华社关注。

另一方面,华社千万别对伊斯兰党这只黄雀掉以轻心。伊党以神权治国的目标明确,成立伊斯兰神权国是该党的最终目标。该党可以不争朝夕,凭耐心等着收割的日子,坐收渔人之利。

伊党在跟火箭合作的那一年,甚至以福利国作为幌子骗取华社选票。巫统和伊党深信“全民共识”会获得马来主流社会强大支持,如今跟伊党同在一个屋檐下的马华,如果继续没获得华社支持,肯定无法抵挡接下来的挑战。

夹在缝中求生存的华人,是时候认清政治现实。

许多人都希望能有另外的选择,但是目前的选择并不多,不是马华就是火箭。在新选择出现之前,我们必须让这两个代表华社的政党一样强大,让他们互相牵制、竞争与表现,否则当整篮鸡蛋掉在地上时,我们将一无所有,风险太大。

华社不应继续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以免成为泉安兄口中的政治孤儿。

我们“只需在野,不需在朝”是一个危险的布局 。

此外,每当午夜梦回想到马来主流社会对华社与日俱增的误解与偏见,我的心中就不寒而栗。种族对立日愈尖锐和表面化,我不是在危言耸听,这是离开自身同温层始能看到的盲点。

这个国家迫切需要一股新的力量和勇气,让各族能摆脱旧有的历史包袱与苦难,否则即使此时此刻还政予民,同一批人还是会让问题回到原点。

作者 : 郭清江
文章来源 : 星洲日报 2020-11-04
www.sinchew.com

 

特朗普“王者归来”?还要等等

美国总统选举目前还在陆续开票中,截至大马时间下午5时美国媒体公布的结果,拜登在选举人票上以238:213票暂时领先特朗普,在剩下的87票中,拜登只要再取32票即可入主白宫。但本报逐州推算,特朗普可能以291:240票领先,但这些都不是最后结果,邮寄选票成了最后关键!

由于邮寄选票计算较为费时,例如摇摆州中的宾夕法尼亚、威斯康辛、北卡罗来纳、密西根等4州,可能会因邮寄选票改变结果,所以我们只能以目前数据,暂时推断特朗普赢了总统大选。

结果或许有些意外,但经事后诸葛分析,对手拜登假设输了,也输得不冤。

其一、对手拜登实力太弱,年纪大,缺乏个人魅力;在体力、口才、年龄上完全没有优势,对美国未来发展也端不出什么有建设性的牛肉,所以青、中年的游离票不会支持他。

其二、美国的民调机构再一次翻船,事先预测的6个摇摆州中,除了亚利桑纳州,拜登输掉了其他5州,包括民调领先5%~9%的宾夕法尼亚、密西根和威斯康辛,这3州丢了46张选举人票;再加上55波的佛罗里达和北卡罗莱纳的44张票;5州合计流失90张票,这足以让拜登白宫梦碎!但尚未完成计算的邮寄选票,仍有可能改变结局。

其三、拜登守土不成,民主党或希拉里长期经营的铁票州,也丢了几个。拿不下摇摆州,又丢了鐡票州,焉能不败?当年希拉里普选得票率以48.2%:46.1%领先,不敌特朗普,本届重蹈覆辙!

其四、拜登之子杭特拜登,在选前半个月爆发吸毒、性丑闻、在乌克兰秘密工作等等,即使是罗生门案,但对胶着的选情,肯定有负面影响!

回头来说说特朗普。如果他是最后赢家,原因如下:

其一、从选战开打以来,他一直是操弄媒体的高手。虽然美媒这回学乖了,持平报导,同样的版面大小,他相对拜登更懂得“创造话题”,玩出花样,不管好的坏的,都能吸引读者目光。拜登延用的还是天桥卖艺的老把式,选民在4年前就已经厌烦了。

其二、整场选战过程,特朗普充满活力,身边跟着美丽的梅兰妮亚;而拜登呢?他的老态清楚告诉选民他已经77岁,万一选上,4年后就81岁了,还能连任吗?游离的年轻选民很难说服自己支持他。

其三、美国新冠疫情肆虐,他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他再三强调病毒来自中国,且疫情在美国受到控制,反正信者恒信。美国民众似乎更担心封城锁国对经济及个人工作造成的影响,22万人因冠病死亡,也就占了人口的0.067%,在地广人稀的美国,感受不深,很多人只当成一场流感。

其四、种族暴动,无辜黑人被白人警察过当执法致死。在种族歧视严重的美国,白人不会把这件事太当一回事。义愤填膺的就只有那些被歧视的少数人,这些人选票不多,特朗普不会太在意。

其五、特朗普在2016年选前许下不少承诺,包括增加就业机会、“取回美国被他国剥削多年的利益”。打从一上任,就真的努力兑现。举凡退出全球他认为不需要的组织、强征中国甚至盟友的关税、打击华为5G及个别企业、下令美国企业回国设厂、降低失业率、防堵偷渡客……,有些事我们看来觉得离谱,但换位思考,这是美国人要的!

文章来源 : 星洲日报 2020-11-04
www.sinchew.com

 

张庆禄.阿爸何时拿出藤条?

国内冠病疫情日益严重,单日确诊病例数度破千,政府苦口婆心劝喻公众遵守防疫措施,戴好口罩,但却不断有人违例犯规。

这段期间,每天仍有数以百计的人士因违反标准作业程序(SOP)而受对付。在大多数人遵守SOP之际,还有相当数量人士未把SOP当一回事。

高官呼吁公众要认真遵守SOP,严肃看待疫情恶化,这话当然没错,但,问题是政府、部长与人民代议士是否有以身作则?

政府尤其是卫生部在抗疫上的贡献与付出,是不容质疑的,只是在某些时候,政府无法抓紧防疫原则,没有严厉对付违反者,以致引起非议。

原产业部长凯鲁丁因从土耳其返国未进行隔离而成为“红人”,饱受各方抨击,不过最终基于“技术理由”未受提控。然后,政府告诉民众,他们对于防疫是非常认真的,要求配合。

“经一堑长一智”并非放诸四海皆准的规律,凯鲁丁日前又因到社区探访民众和派送物资时没戴口罩,遭到批评。首相慕尤丁曾扬言,要拿出“阿爸藤条”对付违反SOP者,不过至今为止,还没有具体行动。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伊党万捷区国会议员聂阿都为凯鲁丁辩解时竟声称,凯鲁丁在人潮不拥挤的地方不戴口罩,没问题。没问题?真的没问题吗?

聂阿都身为在朝代议士,理应协助政府传达正确的防疫讯息,提高公众的防疫意识,如今却因护短,混淆视听。

民众是否可以依据凯鲁丁的做法、听从聂阿都的说法,在一些所谓“不拥挤”的空间,摘下口罩?几个人到公园散步,何来拥挤?偌大的街道,零星行人,戴啥口罩?如今商场人流稀少,是否符合聂阿都“不拥挤”之说,无须戴口罩?

一个是部长,一个是国会议员,他们的言行会对其他人产生影响。这对于塑造公共防疫意识,有害无利。更遗憾的是,政府没有及时采取行动,纠正不当言行。

春秋时期,孙武严格练兵斩宫嫔,反映他的认真与决心,现代社会,不必动刀动枪,只要拿出藤条,依法处罚即可。在建立防疫公共意识期间,任何的双重标准,都会制造混淆,引起不满,冲击政府威信。

卫生部与医护前线人员正卯足全力,对抗冠病;政府、部长与代议士也应承担责任,展示他们与民同在的抗疫决心。说起来很简单,政府须一视同仁对付违反SOP者,不允双重标准,不护短高官,以免传达错误讯息;部长要以身作则,遵守SOP;代议士应传达正确防疫资讯,切勿混淆视听。很简单吧。嗯…‥真的很简单?

作者 : 张庆禄
文章来源 : 星洲日报 2020-11-05
www.sinchew.com

 

黄子豪.攸关未来十年的财案

万众瞩目的年度财政预算案将在这个星期五呈上国会。虽然马来西亚第二、三季度的财政状况尚属稳定,但随着连续几波疫情的暴发,我国经济领域正面临着全面的挑战和压力,服务、基建、运输等相关经济领域的债务链条和就业已经面临临界点。这就如装满火药的仓库,任何外部不稳定的因素将点燃火药桶,并形成连锁性的经济衰退。

因此,明年度财政预算案可以说是事关马来西亚未来10年的经济前景。为什么这份财政预算案会那么关键呢?首先,疫情再次的爆发将会加速企业裁员的步伐,继而导致大面积的失业率。高失业率会连带影响国内的服务、消费领域。如果这两个领域扛不住,进而引发大规模的企业倒闭,那么整个市场的供应链就会从中断开,加剧大规模债务违约的风险。因此。这一次的预算案,保就业是首要关键,没有之一。保得住就业,就保得住消费、服务业。保得住这两个领域,就可以保住银行金融业。

此外,我国处在经济转型的转角处已经很多年。如何从中阶的产品出口国更进一步晋升为高端产品研发、出口国,对我国的经济而言是最大的答卷。自1980年代转型成为工业生产国,到1990年代成为东方的硅谷,马来西亚在进入21世纪过后在电子工业领域已经开始落后于泰国、印尼甚至越南。在中美贸易战当中溢出的电子工业,大多数都没有选择马来西亚作为他们新的落脚地。越南和印度反而成为他们的首选。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马来西亚可能连中端的制造业都将会流失。要摆脱这个难题,就必须从改革劳工政策下手,而冠病疫情恰恰给了我国这个良机。

长久以来,马来西亚的制造业,无论是低端的家具工厂,或者高端的电子工业,都长期依赖外劳作为劳工的主力。这一次疫情的边界封锁,其实给了厂家一个改革的良机,摆脱对外劳的依赖。政府可以通过宏观的财政政策,来鼓励商家落实这个更变,包括在财政预算案当中延续希盟政府去年的劳工政策:给予聘请本地劳工或者大学毕业生的厂家直接的财政补贴。比起扣税,这种现金补贴直接进入厂家户头,才能最大程度上激发厂家聘请本地人。

当然,更令人瞩目的是,这个财政预算案会否成为马来西亚历史上第一个被否决的财政预算案。诚然这个可能性依然存在,不过在过去的一周,财政部长已经伸出橄榄枝,和各个政党会面听取他们的意见。作为弱势国盟政府的财政部长,不得不说,东姑赛夫鲁的政治素人定位扶了慕尤丁一大把。你可以想象,如果财政部长依然是林冠英或者纳吉的话,这种跨党派的协商根本不可能成型。作为政治人物,纳吉和林冠英都必须谨守政治第一的原则。任何和反对党的协商都会被视为弱势领导。反而企业领导转换跑道的赛夫鲁就没有这个考量,反而可以放开身段和不同光谱的政治人物商谈。这算是国盟政府执政以来,唯一,和最大的亮点。

作者 : 黄子豪
文章来源 : 星洲日报 2020-11-05
www.sinchew.com

 

宋明家.向世界第59进言

“我仍在怀疑我上的是不是马来西亚排名第一的公立大学……迎新日的活动差不多每一个都提到(炫耀)马大是世界排名第59的大学,让我开始对马大教学系统有很高的期望和憧憬……”

这是友人转发的某马大脸书的贴文,内容主要投诉讲师们的低素质教学。

我没资格评论马大教授们的教学水平,虽然我认识的几位马大各族老师都是称职、尽责的好老师。

我也无法评论该贴文所说的种种“低水平”状况,毕竟我没有亲身经历马大新生所说的一切。

但有一点必须点出的谬误,就是把“世界大学排名59”和“教学素质”扯在一块。

这“世界59名”,来自《QS世界大学排名》;另两个广为人知的排行榜上,即《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THE)以及上海交通大学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马大排名分别是301-350和301-400名,其他排名也大致如此:《U.S. News & World Report Best Global Universities Rankings》排名205,以及《Center for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第409。

每个大学排行都有相互各异的指标和计算法,端看大学高层想专攻哪个排名;在我国,几乎所有大学都主攻QS,并以这作为大学本科生(undergraduate)科系的市场行销策略。

单拿QS排行指标来看,和教学水平“有点关系”的是“师生比例”(20%)。另一勉强可和“教学素质”扯上些许关联的是“学术声誉”(40%),但这项目是要求别间学校老师评估某校的“教学和研究”素质,非常不靠谱;比如我不是马大学生或老师,从来没有坐在讲堂里看他们教学,怎么可能客观打分?

我曾于2012、2013、2014、2016和2017年受邀为QS“学术声誉”作评估,(如果没有记错)我只回应了一次评估要求,就停止为它“免费服务”,原因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这主要归咎于问卷调查的格式。

“学术声誉”问卷主要问题大约是这样的:“请列出你认为在你的领域最优秀的10所国内大学和10所(或20所,忘了确切数字)国外大学”。

收集了据说数万笔数据后,QS把数据折算成占总分40%的“学术声誉”计分,比如马大今年得分74.1;至于到底怎么折算,外人也不知道。

但最严重的还是它主观的调查结果。教授们给予的答案,是当下脑海里跳出来的大学名字,这些名字为什么浮现,极可能是因为研究合作、媒体报道、个人遇见过的研究生等等因素,都和“教学”无关,更何况每个人经验都不一样,怎么可能客观得到一个指标分数?

QS系统上的排行指标分数计算,还有许多疑点。

2017年,为深入了解大学排名“声誉指标”计算法,我联络了QS某高级研究员;电邮在我、该研究员和他上司之间一来一往的三轮沟通后,当询及某些计算法(多少位接受调查的人把xx大学列为优秀大学?多少位回答问卷的人分别来自我国和国外区域?)的时候,他们以“无可奉告”为回复,通讯就此中断。

2017年过后,QS不再邀请我为声誉指标作评估;大家可自凭想象去揣测个中原因,但可以确定的是,我从此把“声誉指标”调查,列入“拒绝来往”客户名单里。

除了QS,我也曾受邀为THE声誉评量提供问卷反馈,发现该系统也存在类似问题。

鉴于这些种种可疑因素和经验,我们可以说:在QS系统里,可以稍微客观评量大学教学素质的,就只有“师生比例”。

马大在这指标得分82.1,是不错的表现。

但别忘了公立大学教授聘请过程里,有一个类似“固打制”的东西,在扯讲师整体素质的后腿。

也就是说,“师生比例”比例大,不见得就是“高教学素质”,人多不见得就是好办事 – 看看我国常年臃肿的内阁和公务人员庞然大军,再比较整体公务部门的办事文化和效率。

关于大学排名和教学素质的负向关联,网上也有其他研究可以参考,这包括美国Augusta University研究团队2018年3月在《PLoS ONE》期刊发表的论文、2017年4月英国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研究员《Higher Education》的文章、和英国独立调查机构Higher Education Policy Institute(HEPI)2016年12月的《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rankings: for good or ill》调查报告。

所以,马大本科生们,别再提“世界百大”了!这和你们只有少于20%(甚至0%)、微乎其微的关系,因为“世界百大”无法实际反映大学的“教学素质”。真的。

更重要的是,好好珍惜这难能可贵的“马大生”金字招牌,好好认真在课堂内外学习。

作者 : 宋明家
文章来源 : 星洲日报 2020-11-05
www.sinchew.com

 

周本兴.可教化非万灵丹

杀人偿命在古代是天经地义的事,这符合司法“一命还一命”(retribution)的精神。

大马女生在台湾遭性侵致亡,再次引起坊间广泛议论,几乎一面倒指责“台湾法律保护加害者”,“可教化”的说法(rehabilitation)此起彼落。

就有台湾议员在脸书斩钉截铁地说,嫌犯不会被判死刑。这一点似乎可从近年来的判决看出端倪,随机杀人者几乎没有被判重罪,轻者仅判监禁几年,重者则被判无期徒刑(郑捷案除外,他给枪毙了)。不要给“无期徒刑”的字眼误导,在牢中行为良好,出来后又是一条好汉!

台湾司法,好听的是判决“人性化”,有佛心,只要搬出可教化之说,几乎都可以逃过死刑;难听的说一句,是“恐龙法官”,多倾向于从加害者的处境设想,而毫无设想受害者当时的痛苦以及家属失去孩子的心酸和苦楚。

可教化不是万灵药,当死者苦苦哀求加害者放她一马时,嫌凶可曾在一霎那之间狼心未灭,良心发现?

贵为民主强国的美国某些州属如今已经恢复死刑,台湾还要废死,这似乎有违民意,让人跳脚。没有死刑的阻吓,司法已经如此轻判,倘若废死,不堪设想!

希盟执政时,也曾建议废死,搞到自己灰头土脸,狼狈不堪,不得民心。

我国动漫少女小甜甜之案,之前也被废死之建议所累,死者母亲大喊不公,后来希盟倒台了,废死之建议,如今也不了了之。此案也一波三折,从谋杀控状修改为误杀。

话说回来,虽然台湾议员说嫌凶有精神病,因此锺姓父母难讨回死刑公道,不过也有精神科专家反驳性犯罪不属于精神病。也就意味着,嫌凶不可以此来脱罪。

几乎每一个国家都有一套的刑事罪责和抗辩的理由。而司法只是最后的一道防线,罪和罚是否一致,司法要扮演好她的角色,免得让人诟病,失去信心。

我想,当初若第一个受害者向台湾警方第一时间立案,加强巡逻,在有关地区装上天眼,或者还有一线生机。

而如今“台湾最美的风景是人”之说,开始变质成为如今的“犯罪天堂”,台湾蔡英文总统出面也向我国人民道歉,然后呢?

我们只要看到司法公正也看起来是公正,才能平复人民的怒火。

作者 : 周本兴
文章来源 : 星洲日报 2020-11-05
www.sinchew.com

 

丁杰隆.仔细检视财案每一项开销

国会议员的职责,主要有三。第一,参与联邦法令的制定或修订。第二,看管国家账本,审阅政府财政预算案,确保政府可持续运作。第三,监督政府政策,改善政府施政方针。

随着马来西亚正在面临第三波冠病疫情和经济衰退双重冲击下,政府即将提呈的2021年财政预算案尤为关键。

作为国会议员,除了理应比过往更加勤劳且准时出席国会,在参与预算案辩论环节时,更应遵从国家元首苏丹阿都拉陛下谕令,仔细检视政府每一项开销,以确保政府的每一分钱都是花在刀口上,透明且问责。

回顾历史,晚近十年的财政预算案,政府的行政开销和发展开销出现严重失衡。例如,在去年提呈的2020年财政预算案中,政府总开销为2970亿令吉,其中行政开销占2410亿令吉或81.1%,而发展开销仅占560亿令吉或18.9%。

在当前急需振兴经济、保住百姓就业机会,以及对抗冠病疫情的前提下,政府的行政开销应该收窄,以增加或至少维持发展开销占总开销的比例。如果政府的行政开销在疫情期间不减反增,无法做到节流,与民共同进退,国会议员则应查出原因。

政府可以如何省钱?第一,由于疫情关系,公务员分批在家工作可能会延续明年,以及随着办公和对外开放服务时间的调整,办公室的日常开销如加班费、纸张印刷和水电费应该有所下降。

第二,大部分的官方节庆、大小会议、公开活动乃至国内外赛事,预计将会取消、展延、转为线上或缩小规模,因此得以减少活动策划、公关宣传和礼节开销。在2020年,马来西亚就取消了大马旅游年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论坛的举办。

此外,公务员无需出国,以及跨州出差机会减少,也节省了出差和开会津贴。要知道在国阵执政时期,内阁成员出国公干,都涉及过千万乃至过亿令吉的惊人开销,更何况慕尤丁现在拥有的是我国史上第二大内阁。

第三,国阵执政时期,在各部门预算上常出现模糊且没有说明细节的拨款项目。国会议员有责任把关,确保不出现在财政预算案,就算出现,也应该严厉拷问。

在议会厅外,国会议员也应持续施压并追问各部门今年因为疫情关系及行动管制令而没有使用之拨款流向,不能让之不正确使用导致白白流失。例如,在去年的财政预算案中,政府就曾拨出11亿令吉予旅游、艺术及文化部推动2020大马旅游年。

这些剩余拨款,应该马上转为卫生部和相关部门对抗冠病疫情之资源,特别是用于沙巴州和国内其他偏乡地区,如增加医护人员和前线志工津贴、增加医院设备和医药器材采购、增加前线人员防护装备,以及优化“加强行动管制令”(EMCO)地区的物流和粮食供给。

作者 : 丁杰隆
文章来源 : 星洲日报 2020-11-05
www.sinchew.com

 

廖济伟.马新开放取决国人自律

柔佛新山县日前冠病病例从黄转红,教育部即宣布新山县内学校停课,家长们一阵哀嚎,小孩子们则手舞足蹈,形成强烈对比。

隔岸的新加坡,则传来了连续4天无社区病例,很多人还寄望今年年底或明年初双边开放,激活新山经济,冠病却突然杀个措手不及,待在新加坡的越堤族,能否在农历新年归家,机会越来越渺茫,回家的路也越来越远。

身在新加坡的大马子民,不只归家无期,也承受着新加坡的高消费,一个小小的房间,换算马币已经可以租下新山一整栋双层排楼,这还不包括一日三餐,如果是老烟枪们,还要省着点抽,奉劝把烟戒了,照顾好健康,把钱寄回老家,这样的日子不知会维持多久,省着点用以防不备之需。

近期就发生了一宗留在新加坡的大马客工,上一秒还在和同事聊公事,下一秒就心脏病发倒在宿舍,据了解死者早出晚归的工作,省吃俭用的寄钱回家给4名子女,家中失去唯一的经济支柱,闻者心酸,而这样的悲剧也不时的发生,却没有办法扭转这样的命运。

马新悲歌唱不完,而大马第三波疫情爆发却是人为因素所造成,沙巴州选及前往沙巴旅游归来,将病毒从东马带回西马,而所谓人为因素,即是能以控管、自律来控制疫情,马新双边能否早日开放,还有赖于国人的自律抵御冠病,方能快速的压平曲线。

复原期行管令(RMCO)将会在今年12月31日结束,政府已经在探讨是否需要继续,还是加强管制,相信会在近期宣布,原本已经开始习惯了新常态,却因病例的反复,大家的心情也高高低低,每天等待傍晚6时卫生部的宣布,大家的口头禅都变成了今天多少宗了,柔佛又多少宗了,听完后都一阵阵的叹气。

马新双边开放,很大程度视冠病病例高低而决定,如果柔州病例继续居高不下,想要在明年初双边开通非常不易,想必很多新山或柔州各地的朋友,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亲朋戚友在新加坡工作,而柔佛州经济特别是新山很大程度依赖新加坡人前来消费,如双边能早日开放,柔佛人更应当自律严守防疫SOP;新加坡防疫已经开始成功,接下来就看柔佛人了。

作者 : 廖济伟
文章来源 : 星洲日报 2020-11-05
www.sinchew.com

 

利亮时.探讨台湾的侨生政策

台湾的侨生政策,并不是一个新议题,但是大马和台湾当局,都必须认真看待这个议题。台湾的侨生政策已经推行超过半个世纪,起初固然与冷战有着些许的关系,而在1980年代台湾经济起飞之时,台湾的侨生政策就进入了另一个阶段。不管当初台湾的侨生政策形成是基于何种的因素,但是台湾的大专院校愿意接受当时华文高中的学生到来升学,确实让1960年代的华文教育注入一支救命的强心针。

1960年代,我国的华文教育在政府的改制政策下,面对极大的挑战,但是不接受改制的华文中学,其前景可以用凄风惨雨来形容之。台湾的大专教育愿意接纳华校高中生赴台升学,确实让华文中学的未来发展露出一丝曙光。这种密切的关系维持到了现在,但是台湾的侨生政策,缺乏积极和主动性。在两蒋时代(蒋介石和蒋经国主政时代),台湾的政治体系和政治思想,主要都是承继中国传统的思想体系。侨生政策从原本冷战的政治需要,到后来的帮助海外的华人,其都是立足于“天朝大国”的思维模式当中,完全忽略了台湾社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或者台湾未来的全球的布局。

我国的华人子弟从1960年代至今,在台湾升学后,有一小部分人因为工作、婚姻等等因素,最后选择落户在台湾。由于护色、文化、语言都没有跟台湾社会有差异,因此我们的华人子弟迅速融入台湾的社会里头,超过半个世纪都没有引起台湾政府和社会任何注视的目光。1960年代至1980年代,台湾的人口结构还是相当年轻,大学不缺学生,工作领域没有很缺人力,因此台湾政府根本没有对侨生政策,有任何的重视或改革,仍是用上邦大国的姿态来推动侨生政策。

最近这十年左右,由于人口老化、出生率严重下降,导致学校面临学生短缺、青壮人口的减少,这已经对台湾的发展造成了负面的影响。然而,在教育方面,各大学只是希望透过侨生政策,以及外籍生政策来填补学生不足的缺口,而我国成为招生的重要市场。各大学都知道我国是侨外生来源的重要市场,因此大家都在经营这个区块,但是各大学并没有提出更积极的思维。政府机关方面,只是照顾和用防弊的观念来管理这些侨外生,也没有从国家发展的大战略来看侨外生政策所带来的助益。

台湾与新加坡同为亚洲四小龙,然而在21世纪的今天,新加坡吸引不少外来的人才进入,而台湾面临人才外流的窘境,为什么两个地方有如此歧异的发展呢?对于许多在新加坡留学的非新加坡籍大专生而言,不少人在即将毕业之时皆会收到移民当局的信函,信中表示只要他们毕业后在当地找到工作,他们就有资格申请该国的永久居留。新加坡政府灵活性的移民政策,让许多在新加坡深造的外国人,成功被留在该国贡献一己之长,这些政策都是可供借镜的。台湾的教育以高素质及低廉的收费著称,实行了超过半世纪的侨生政策,以及后来的外籍生政策,都把许多外国的学子吸纳进台湾的教育系统内。这些年轻学子在大学或研究所的学习,未来都可能成为台湾发展的生力军。然而台湾政府在移民政策的开放方面,十分的有限,这往往会把自己培育的人才,供手让给其他国家,这对于台湾未来的竞争力无疑是一大伤害。

台湾的移民署,基本上是属于“防守”性质的机关,其没有新加坡移民厅的主动和积极,更不会在揽才上扮演任何的角色,因此其机关的层次不够高。更甚的是,台湾的政府部门从来就没有把移民政策,视为一个重要的政策,并由一个部门来进行一站式的服务,反而是各部会都有涉及,让一个外来者在跑行政流程上疲于奔命。近日的不幸事件,固然让台湾政府正视治安的问题,另一方面,政府应该重视侨外生政策,在培才的同时,要制定如何揽才,以让人才留在台湾,并且充实台湾社会的青壮人口。如果台湾继续用大国的思维来推行各项政策,无法大胆的推动移民政策,包括如何揽才等等,以让人才和其家人一齐融入台湾社会,这样台湾的体制和人口危机只会更快的到来。

作者 : 利亮时
文章来源 : 星洲日报 2020-11-04
www.sinchew.com

 


南洋商报(言论)

 

砂难躲疫情州选/南洋社论

正当冠病确诊病例高居不下之际,国内原本剑拔弩张的政治氛围出现降温迹象。

这一边厢,巫统改变一贯的暧昧态度,表示将全力支持2021年财政预算案;另一边厢,砂拉越首席部长拿督巴丁宜阿邦佐哈里则一改口风,声称砂州选举其实并不急于一时。

当下的冠病确诊病例在3位数和4位数之间游走,情况会否恶化,此刻还不好说;只不过,就算不能同舟共济,政客们这个时候愿意放下一己之私,人民可是额手称庆。

对于巫统“最后一刻”表明态度支持预算案和砂州首长愿意“挪后”州选举,全民应该感谢国家元首苏丹阿都拉的“及时雨”,也庆幸陛下要政客将抗击疫情列为首要政治议程的劝诫,获得各方人马的尊重。

然而,政坛还嗅不到长治久安的味道,朝野双方都没说出口的停火“共识”能维持多久,又有谁说得准?

无论怎样,政治人物不会从此偃旗息鼓,而砂州选举不管疫情如何,都必须最迟明年中举行,这是躲不开的事实;在局势瞬息万变,“行情”有起有落的政治现实下,想必阿邦佐哈里总不会选择在最后一分钟才宣布解散州议会。

换言之,砂州选举极可能在半年内举行,而对5年一度的州选举来说,6个月的备战时间根本不算长,因此,朝野政党现在开始未雨绸缪、厉兵秣马,绝对是正常现象。

基于政治的敏感神经异常脆弱,加上政客一些不理智的情绪也不难被点燃,阿邦佐哈里或砂拉越政党联盟(GPS)再次改变主意,而“提早”州选举的可能性不可说不存在;此情况一旦出现,冠病疫情的影响力将由大变小,甚至不再成为考量因素。

为了避开最坏的情形,让疫情尽速消退到最低程度,是目前唯一可行之道。

 

重温华教史前瞻未来/陈友信

认识柯嘉逊博士,记得是1979年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学生活动上。他当时是挺有个性的才子。其悦耳磁性的嗓音,加上在舞台上弹吉他唱着爱尔兰民歌,谦和又深富亲和力的台风令人耳目一新。

至于下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则是他在八十年代初与著名学者詹德拉在Aliran期刊上就母语教育交手笔战,听说他是纯英文教育出身,却又内对母语教育理念深入浅出论述一番,确实令我这热爱中华文化者惊喜。

他返国后结识了林晃升、沈慕羽等华教前辈,对他进一步决定于1985年投身华教运动起着关键性推动力。他先在董总辅导处服务,在争取美英等国大学承认统考为入校资格开疆辟土,经多届统考生在各大学的卓越学术表现,以至如今统考文凭俨然成了全球最受承认的中文版大学预科文凭。过后在十五华团初创华社资料研究中心时,他和陈庆年联手接下管理重担。

1987年10月,他不幸于茅草行动受囹圄之灾,离开监狱后,在民权起义风潮中加入行动党,做了一届国会议员(1990-1995),在政坛施展身手。

因新院风波受伤太重

在新纪元学院创办后,他受重托当第三任院长。他于2000年新纪元学院上任后,对树立并落实其创校理念“校园自主·学术自由·学生自治”立下汗马功劳。然而在2008年,柯院长不幸涉及“新纪元风波”。当时华教元老建议,并在新纪元董事会和院方双方认可下,成立“四人调解小组”,笔者为成员之一。

经过一个多月研讨及双方交流,有两件事与院方无法达到共识:(一)是否准许学院系主任及行政主任自动列席理事会会议;(二)柯院长2009年的续约问题,结果“调解小组”无功而返。

其实对“院长续约”问题,“调解小组”成员们也意见分歧,赞同与反对续约者各一位,而我与另一位则认为基于柯院长并无纪律错误,但因一方面已与学院董事会有纠纷,却又需时完成巩固3+0课程,结束其工作及顺利移交,因而向董事会建议让他延长聘约一年的折中解决方案(院长是三年一聘)。

其实沈慕羽也发出公开函呼吁让柯院长多留一年,和气收场达双赢。最终因柯院长被影射“理财不清”,而遭受不被续约的结局,导致他于2009年入禀法庭力求洗清罪名,至2016年才达致所谓的“庭外和解”。然而对方公开宣称仅“表示遗憾而非道歉”,倒令局外人无从理解这“庭外和解”的原则。

在八十年代初,我国华教运动的主要论述都以中文书写,缺乏完整记录的英文版“华教论述”,以向非华社介绍传奇性的我国华教斗争历程。柯嘉逊在1985年出版《马来西亚华教奋斗史》,正填补了社会的需求,尤其是受英文教育者、友族人士、国内外学者等。此书行文严谨,思路清晰,至今出了五版,称为洛阳纸贵也不为过。

当然,要称为史书(作者谦称是简史),就得决定有所写有所不写,更应包含历史进程,知性论述,除适段的检讨总结,更有展望未来的着笔。以嘉逊投身华教运动之久,又兼有高深学养,我们对他有此期望也不为过。

10年内斗亲痛仇快

如今重印新版,他能抽空再写九十年代后的华教史两篇,确也展示其用心之深。可能因其于“新纪元事件”后受伤害太重,亲尝了华教运动民粹分子的无理取闹与污蔑,加上自己后期已没亲身参与华教运动,而对一些课题仅是数笔带过,如对新纪元风波的评论、爪夷文书法艺术、关中案件等近期发生的华教课题。

柯嘉逊在华教运动既亲身体会华社对母语教育的执着信念,当然也因此运动曾走上民粹化恶质化的歧途而身受其害。华教10年内斗,消耗了华社民众对华教的热情,损害了华教运动接班人的培育,同室操戈,令亲者痛仇者快。

柯嘉逊对此历程反思其因果关系,挖掘剖析华教运动潜在的弱点,进而勾划出因应新时代新挑战的华教共识及建塑华教共同体,从华教理念及教育素质,到拟定华教运动的同盟伙伴(改制华中,国中华文班/华文学会,师院校的华文师资班,大专院校的中文系等)的职责任务及定位,再加上与其他坚持母语教育的友族团体的互动支援关系。这些都是柯院长熟悉又热衷的课题,肯定可为重振华教运动的风采增加动力。

处于转型关口的华教运动,既要传承优良的运动传统及理念,又得前瞻未来,为培育学子应付未来的挑战。在我国新格局下,华教工作者都需具备化被动为主动,突围而出的干劲。

华文教育要在国家认同的共识下提升国文水准,要在与国际接轨的趋势中追求更广泛更系统化国际认证,要在文明交流族群互动中推动国民交融及社区活动,更要在科技大潮中确保独中毕业生能兼顾科技能力及人文素质。

总之,要从国际教育改革大趋势中取经充电,从动态角度洞察华校教改的焦点,并坚持教育改革精准思维,与时俱进。

当然话说回来,我是通过这序文,表达了我对嘉逊的另一层期望,以他的学者学养及社会使命感,肯定不会因在华教路途摔了一跤而沉默下去。他至今依然活跃于民主人权工作,但华教运动依然需要你,Dr. Kua。

(本文是作者为柯嘉逊新书《马来西亚华教两百年奋斗史》所作之序文,由董总出版。董总与林连玉基金将于2020年11月8日举行新书推介暨线上讲座。)

 

斗士党已弱不禁风/杨村镇

政坛元老马哈迪医生心碎了!由老人家一手创立的斗士党还不到3个月,仅拥有5名国会议员,其中一名深受马哈迪器重的新邦令金区国会议员马智礼博士,日前宣布退出斗士党,使到这个仍未获正式注册的小党雪上加霜。

最叫人难以置信的是,斗士党5名国会议员:马哈迪、慕克力、阿米鲁丁、马智礼、沙鲁丁在10月15日还联函致国会,提呈不信任首相慕尤丁的动议,不料两星期之后,马智礼在11月2日宣布退党,其中退党因素是他厌倦政客权力斗争行径。

这样一来,这个分裂自土团党的斗士党,仅剩4名国会议员,使原已弱不禁风的斗士党更脆弱。

马智礼是在希盟土团党时代,被时任首相马哈迪委为教育部长,成为大马史上最年轻的教育部长。

如今马智礼也离开斗士党,离开了马哈迪,专注他个人的政治理想和发展。

迄今,斗士党只拥有4名国会议员及几名州议员,势单力薄,对创党人马哈迪可是一个沉重打击。

马哈迪在领导希盟政府时,力阻安华上位及大打种族牌,为多元的希盟政府埋下一个随时引爆的炸弹。他的固执,也毁掉他的政治前途。

当他不理后果,突然宣布辞去首相职,同时也不接受元首的挽留,希盟政府即刻倒台,马哈迪的亲信慕尤丁联合巫统和伊斯兰党,组织国盟政府,取代马哈迪的首相职位。

马来政党眼花缭乱

马哈迪在8月12日成立斗士党,从一开始,政坛人士就不看好斗士党。

今天,马来社会已四分五裂,马来人政党太多了,除了巫统、伊斯兰党、公正党、国家诚信党外,还有土著团结党,现在又加上斗士党、Muda,令人眼花缭乱,难以抉择。

而斗士党给人的印象,是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只凭一个自以为是且好玩弄权术的老人家掌舵,这个小党不会有前途,会被马来社会拒绝。

一些国人甚至认为一旦举行大选,如果斗士党孤军作战,将会全军覆没,即使马哈迪再次披甲上阵,也一样败北。

在马来选区中,保守的马来选民认为只有巫统、伊斯兰党是代表马来人,巫统为捍卫马来人地位和政治权益而斗争,而伊党则为维护回教教义而斗争,只有一小部分马来人支持公正党和诚信党。

弱肉强食,处在民族至极宗教至上狭缝的斗士党,根本难找到立足点。

马哈迪率员离开土团党,组织斗士党之前,赛沙迪不愿加入斗士党,现在马智礼退出斗士党,马哈迪失去两名年轻领袖的支持,对马哈迪个人及准备在政坛上大展拳脚的斗士党,都是极大的打击。

尽管斗士党宣称不会为此而影响政治斗争目标,不会打击斗士党的士气,但是现实的是,斗士党已士气消沉。

斗士党成立迄今,都是雷声大雨点小。一般相信,面对强大国盟政府及由巫统与伊斯兰党组成全民共识的挑战,斗士党完全起不了作用。加上在野的希盟,尤是公正党及诚信党也不让步,马哈迪翻身乏力。

有人认为大选后,创党人马哈迪或与斗士党一起消失。

 

国盟胜在政策不政治化/东之盈

人民开始觉得国盟治国的能力胜过希盟,而对国盟另眼相看,也是对首相慕尤丁的一种民间信任。

民调显示,国盟治理国家比希盟好,绝对不是无的放矢,而是有根据的。

有人说若是希盟继续执政,面对疫情肆虐,可能让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反对党国会议员,甚至是来自国阵国会议员准备在国会投首相不信任票,对身为脆弱政府的国盟首相的确相当尴尬。

国会议员玩弄政治,但首相却以民为先,结果被人民所认同,并在民间传开对首相好感的言论。首相不断强调注重疫情,把政治课题搁置一旁,这让人民感觉到首相的热忱。

国盟与希盟处理课题的确有差距,最重要的是,国盟不必对宣言负责,而希盟却因为无法实践承诺而失去诚信。

国盟上台时没有许下承诺,也没通过任何政策来搞政治,因此不会引起人民反弹。

没鞭挞希盟政策

由于慕尤丁脱离了希盟,所成立的国盟继续推行前政府的政策,也没有引起希盟的异议。政府没有对希盟的政策鞭挞,而是“默默耕耘”,虽可能不同意希盟的做法,但却是让人民感觉到政府的努力。

由于国盟政府上台就面对严重的疫情侵袭,所采取的行动获得人民的支持。多数人民都能体恤政府的应对措施,也能了解政府的难处,大有共同面对疫情的团结精神,这是国盟政府努力的成果。

政府及首相能够“忧国忧民”,其官员像卫生总监诺希山医生所做出的牺牲,都多少感动到人民。

由于疫情肆虐,造成许多政治活动都无法展开,以往马哈迪医生时代召开马来人团结大会,使到其他种族感到希盟政府太极端。如今的国盟,没有推行类似集会,反而让社会变得相当宁静。

国盟领袖如财政部长来自非政党人物,也是促成国盟不像希盟那样,时常以揶揄反对党来捞取政治利益。

银行家财长务实

希盟时代时常针对性的“挖掘”前朝政府的弊端,也时常指责国家因为被“盗贼”管治快破产的言论,让外国投资者缺乏安全感,而对来我国投资却步。

如今这位银行家财长采取务实政策,对执政党或反对党一视同仁,接纳他们提呈的财政预算案建议,是难能可贵的。

两任财长有两个“款”,一个时常针对政敌开炮,一个海纳百川,这就有很大的不同,而人民就对国盟产生了好感。

首相的外交政策也是平和政治局势的良政,慕尤丁与中国、印度及美国等领袖保持良好的外交关系。这样的友善外交提升贸易量,棕油价格立刻飙升,是有一定的理由的。

财政预算案是新任财长表演其经济专长的时候,深信他能聆听人民及政治领袖的意见,集思广益,共同渡过难关。只要政策能让人民解燃眉之急,财长必然功不可没。

人民会比较喜欢不搞政治的财政部长,太注重政治反而弄巧反拙,无法关注及推动国家的财务发展。

 

台湾“很安全”的想法/潘荣德

日前,我国一名24岁留台生在台湾被杀害引发哗然及跶伐,残酷的画面再次震惊大马和台湾社会。

实际上,这起事件再一次敲响了台湾警钟、当地民众更是人心惶惶,而我国在籍的留台生也难拂心头阴影。

讽刺的是,台湾相关单位等到东窗事发后,才火速地维修往返校园与宿舍那一段失修已久的小径路灯。当地学生感慨道出“用一条人命才能照亮的路,真的很悲哀”,这一切的一切也造成嫌凶有机可乘,把魔爪伸向未谙世事的新生。

一年2女客死台湾

随着案情逐步曝光后,里面的细节更让两地民众怒不可遏。遇害的大马女大生在台南长荣大学附近遇害,遭陌生男子以绳索勒颈强拉上车,死后遗体被遗弃在高雄市阿莲山区。这也是继今年初我国一名25岁女子于台北遭残杀分尸案后,再次让国人对台湾的安全幡悟警醒。

短短一年内,我国两位负笈台湾的大好女青年客死异乡,令人不胜唏嘘之余,谁又该负起责任?

绝不判死刑的说法,让饱受丧女之痛的锺父抛下此生不再踏入台湾的谈话。

试问,一位大好青年即在毕业之际,就这样香消玉殒,其双亲内心如何悲恸?

据悉,死者家属的一命换一命诉求并不容易成功,主要是精神科医师判定嫌犯有“特殊性偏好症”,也就是说他有病,因此在台湾是绝对不会处以死刑。

翻开曾经在台湾轰动一时的割童喉、小灯泡、斩母头、分尸案、捷运砍人等案件,司法正义受到检视。民众言之凿凿指台湾司法只会保护杀人犯、台湾司法不正义等讨伐声浪更是触及大众的神经。

在外加强防范意识

也许,死刑是这起事件最好的解决途径,但显而易见的是,在背后却隐藏了台湾民众早已长期生活在高压力及紧绷的状态,以及当务之急该如何有效加强教育及辅导等工作。

我本人曾受邀在台湾多次演讲,也一直有“台湾很安全”的想法,就因为大家都觉得台湾犯罪率低,因此在意识形态上疏于防范,也不会加以提防。

然而,这一连串被残杀的事件已让大家觉得只要身在外,就务必做好安全措施,加强防范意识,并不能总觉得一些地方很安全而掉以轻心。

无可否认,不难发现我们身边实在有太多的安全漏洞亟需社会多方共同补上。

无可否认,每次读到这样的新闻,社会情绪都颇为复杂及沉重。倘若此事件只是让大学校方、嫌犯家属以及有关政府单位出面道歉就不了了之,那将来该如何保障我国目前这1万7000名留台生的安全?

 

MCO能免则免/南洋社论

国内疫情继沙巴州选举之后所出现的反弹,已让实施中的复苏管控令(RMCO)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有了悬念;而首相丹斯里慕尤丁在国盟政府公布第一份财政预算案前夕,指政府或将施行接近于行动管控令(MCO)的防疫措施,更令许多人忐忑不安。

就疫情并不吃紧,尤其是绿区居民而言,这个时候推行类似MCO的行动约束,对他们来说非但不公平,且对百废待兴的经济市场,也只会有害无利。

行动管控令现有多个“版本”,除了MCO和RMCO,还有有条件管控令(CMCO)、加强管控令(EMCO)和针对性加强管控令(TEMCO),这些管控令之间的差别,相信不会有太多人分得一清二楚。

不管是何种形式的管控令,人民的生活一旦遭遇“麻烦”或生计受到影响,怨声四起是必然反应,这一点,国盟政府在“更新”RMCO之前必须从长计议,决不可仓促行之。

另一方面,国盟政府将于6日(周五)提呈的2021年财政预算案,预料将会是一项“疫情预算案”,也是在疫情之下深受打击一族,投以万分关注的预算案。

对好些人来说,眼下这个非常时期,再美的预算案都比不上一份可解燃眉之急的经济方案,因此,国盟政府初试啼声的预算案,万万不可犯下画饼充饥的错误。

一个人活在世上,三餐温饱固然是最基本的要求,除此之外,个人生活自由的权利也不可或缺。冠病来袭之初,大马人民一般上都接受政府为切断病毒传染链而推行MCO,对之后疫情渐渐好转而推出的CMCO和RMCO,人民的接受度也颇高。

然而,暂缓还贷的6个月“蜜月期”如今已结束,在随之而来的车贷、房贷和其他种种压力下,如果人身自由又重新受到进一步约束,相信不满情绪必将高涨。

总而言之,若政府非实施类似MCO的全国性管控令不可,则在经济这个元素之余,人民的心理因素也必须考虑在内。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