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各主要中文媒体言论集 – (2020年04月28日)

东方日报(评论)

郭碧融:线上演唱会是出路

4月17日晚上,我在下班后特地提早吃晚餐,为的就是赶上台湾歌手刘若英的线上演唱会。毕竟,已经被关在家里近1个月的时间,能在线上免费观赏喜爱的歌手唱歌,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

刘若英确实没有让人失望,即使是线上演唱会,也具有正式演唱会的规格,包括场地设在一间旧戏院内、有乐队伴奏、有完整的团队,不像其他线上演唱会般仅有简单的乐器伴奏,或在歌手的家中进行。

世界各国正面临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每个人的生活难免受到影响,而刘若英的演唱会选曲均包含鼓励、陪伴、希望的意义,再加上她间中分享的心情故事,让人倍感温暖。

刘若英的演唱会何尝不是开拓了一个新的模式。在我们的认知里,演唱会就是要购买门票去到现场观看歌手演出。但疫情当前,歌手不可能举办现场演唱会,却也不能完全停止所有活动,否则只能坐以待毙。

娱乐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链,也一样承受疫情的冲击,比如香港规模最庞大的乐器及音响器材经销商之一通利琴行,就因今年所有演唱会被迫取消,再加上娱乐事业停滞不前,于是遣散工程部的21名灯光师和音响师。多年与他们合作的香港歌手许冠杰,除了自掏腰包协助这些员工,也举行线上演唱会为他们筹款,同时为医护人员与香港人打气。

艰难时局中寻找出路

每一个行业都必须在艰难的时局中寻找出路,线上演唱会深具发展潜能,除了有助于保持歌手的知名度,也可以为娱乐事业的将来发展铺路,单单是许冠杰的演唱会就吸引255万人观看,室内体育馆怎么可能一次过容纳这么多人呢?

当人们逐渐习惯线上演唱会的模式,并不排除日后会有售卖电子票的可能性。即使娱乐公司不售票,也可以从流量、广告商、赞助商等方面赚取收入。

线上演唱会并非新鲜事,中国歌手李宇春于2016年举行的“野蛮生长”北京演唱会就进行了网络直播。该演唱会的直播票价是人民币18元/11令吉,吸引超过560万名歌迷同步观看,收入仍很可观。

网络直播的票价远比现场入门票便宜,所以必将吸引那些无法亲临现场、无法负担入门票的粉丝。此外,歌手能在线上演唱会上与歌迷互动,即刻回应歌迷的要求,这无疑是一个卖点。

新冠病毒已经为社会带来新常态,最为明显的是加速网络作业的发展,所以娱乐业者也必须看准趋势,积极推动线上演唱会,既能扩大观众人数,又能增加歌手的影响力,何乐而不为呢!
www.orientaldaily.com

郑庭河:邪教的定义

在人类历史上,其实宗教这一块向来就是缤纷多彩、五花八门,着实符合人类本有的创造力和多变性。易言之,宗教世界一直不断有新演变、新发明、新趋向,包括诞生各种新宗教或教派。如此创造力的迸发,有时候固然对人类的进化大有帮助,或至少无伤大雅,有时候则未必,如所谓“邪教”,就有可能对社会造成各种破坏。

然而,诚如“正”和“邪”往往在具体个案上未必那么容易厘清和定义,何谓“邪教”,有时候也的确不容易说清楚。乃至实际上,今天世上流行的几大所谓“正统”宗教或教派,在诞生初期,还被各地政府和民间普遍视为“邪教”呢!这些当初的“邪教”,有些在掌权者极力铲除之下早早灭绝,有些转入地下勉强维持,部分则不屈不挠、默默耕耘,最终得以重见天日,乃至后来还成功坐上正统之位。

世界观和价值观封闭

今人读历史,总会有点“事后孔明”,大论今天的正统宗教自然截然不是邪教,以前被迫害仅属“历史错误”,乃至指控那些迫害者才是“邪恶”的。然有时候所谓正邪,往往因涉及一时一地之世界观和价值观所规定的标准,于是就导致掌权者从当时所谓“正当”、“主流”、“传统”的角度宣判了某些新宗教或教派是有害的,进而大加打压。若处在当时社会,恐怕大多数人都会认可有关打压,觉得是“为民除害”也。

讽刺的是:一些成功晋身正统的宗教,过了一段时间后,尤其在与世俗政权合作乃至结合之下,也开始从本身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出发,任意宣判其他新宗教或教派为邪教,有者甚至还加以相当残酷的迫害。而当时的广大民众,基于对主流教会的无条件信任、顺从,或对传统的惯性因循,也纷纷参与谴责、追剿。然没想到,辗转过了几个世纪,某些被正统宗教企图赶尽杀绝的宗教和教派,几经挣扎,竟然也渐渐晋身合法,乃至正统地位。

简言之,人类虽聪明,惟多少还是有一定的局限,在某种主流讯息、观念、心态、信仰等的影响之下,有时候就会被一时一地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紧紧封闭,再从中主观定义正邪,导致一些新宗教和教派难免会遭殃。当然,除了观念问题,有时候对新宗教和教派的打压,实际上也不过是政界和教界掌权者赤裸裸的“资源竞争”行为,即根本不管对错,反正只要出现竞争者,就尽可能先阻碍、排挤、除掉对方,免得资源被抢夺或分薄。

在今天社会,若人们自觉已相对“文明”了的话,那对邪教的定义,就不能再囿于既定的封闭、单元之世界观和价值观,更不能任由掌权者凭其喜好而强行宣判。

人们应当从个别宗教或教派是否会对特定个人或群体造成足以构成“违法行为”的具体伤害(包括肉体、精神、经济等方面)的角度来定义邪教。换言之,建基于普世价值的世俗道德及法律,才是审判宗教之正邪的正当标准,诚不能受个别宗教的自家观念或利益所影响。
www.orientaldaily.com

林华国:收留难民须看时机和能力

先说一个故事吧,小明生长在一个小康之家,虽然他们不算大富大贵,但一家人都很有爱心,每每当亲朋戚友有难时,过来他们家投靠,他们从来拒绝,抱着能帮多少就多少的态度帮助所有前来投靠的亲朋戚友。

大家都说他们一家是大爱之家,认识他们的人无不赞扬他们的善举。

但最近,小明父亲因为公司要裁员所以失业了,一家之主顿时失去了收入,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小明的好几位家庭成员感染了不明病毒正在接受治疗和休养,就在这个时候突然又有3位落难亲戚到他们家门前求助,希望小明一家可以收留他们。问题是,现在小明一家已经自身难保了,因此拒绝收留这3名亲戚。

能力办不到勿逞强

消息传开后,朋友圈都在痛骂小明一家无情,亲戚有难来投靠,却遭到他们无情的拒绝。可是,在这之前,小明一家前前后后曾收留了15名有难的亲戚了,现在是因为父亲失业失去收入,加上家里有人染病,自身难保情况下才不能收留,却被骂成“无情”。

以上故事纯属杜撰,但对比跟最近发生的罗兴亚难民事件,是不是有雷同?根据记录我国过去几年,一共收留了15万名罗兴亚难民,全世界多个国家都不愿意收留他们,大马是少数愿意收留的国家。

但现在,大马的情况就和我上面描述的小明一家一样,因为疫情导致经济严重败退,再来,新冠肺炎确诊人数也达5千多人,而行动管制令也不懂几时才结束,我国正面对一场国人也难以想像的灾难,这样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为难我国政府去收留难民?因为自顾不暇而决定不收留了,还要被谴责“违背人道主义”?

收留难民也要看时机和能力,如果能力办不到,就不应该逞强,现在真的不是时候。毕竟,人道主义不能当饭吃,国难(新冠疫情)当前,政府应该确保自己的人民人人有饭吃才对,如果自己都顾不好自己,如何顾别人?
www.orientaldaily.com

杨善勇:防疫靠纪律,相爱有分寸

应对新冠肺炎引爆的第三次世界大战,中国、香港、台湾、新加坡、日本和韩国所行,都算是模范生。各国各地皆秉持同一的纪律:不但百姓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秩序,一如既往;公司和单位的作业,也继续操作。

不同的是,促成这套的纪律,背后是大相迳庭之战略。中国的纪律,是来自严峻的管制。虽然按照民主的圭臬,政府的指令,相对苛刻;唯身在病毒逞凶肆虐的战争时刻,所有的条例显得无懈可击。

港台的纪律,则是来自经验。毕竟,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SARS)的代价实在太大了。汲取了17年前苦涩的经验,前线的抗疫系统,步步为营。未雨绸缪的防疫机制,也一早在关口启动,守住第一道关键防线。

新加坡的纪律,一是戒备小题大做,一是执法森严。为了确保人和人的距离,个别的超市和商场似乎参考《西游记》里孙悟空画圈的护卫,预留标准格子,间隔位置,各自站好,不要踩过界限,出格犯规。唯因移工宿舍,破了戒。

日本和韩国,纪律接近病态。两地的百姓,皆是全球曾经领教过的群居动物:集体的方式,集体的行为。一声令下,大家一一遵照既定的程序,鲜少愿意试图打破既定的规范。

是的,纪律正是关键词。欧美的国度,向来松散;因为崇尚民权,个人的自由为大;行政的颁布,因此有所忌惮。欧盟组成,盟国之间的流动任你行;执法的尺度,越是艰难。

倒是芬兰的教育成功,公共和个人卫生,学前班开始嘱咐。那个晚上闲聊听到同事提起,他代父母采办杂货,送到家门口,彼此相隔安全距离讲几句话。那不是冷漠,是相爱的分寸。他们严守法律,非常时期犹是。
www.orientaldaily.com

陈锦松:直面疫情下的生与死

生命无常在此次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得到验证。截至4月27日全球感染人数超过290万,死亡人数20余万,数字说明了药物技术与人类抗体在与病毒的斗争中败下阵来。

死亡看似那么遥远,又是那么靠近。逝者在难以预知及痛楚的悲情中就这样离开人世,甚至与亲人见最后一面的道别也是奢侈的,这种生离死别的撕裂,莫此为甚。

人类一直认为我们可以战胜大自然,人定胜天成为人类征服自然力量的一种自信与骄傲,也暴露极大的无知。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对野生动物的杀戮,人类历史从未停止。空气被污染、滥垦无节制、水源被破坏,发展经济成为人类满足欲望的最高座右铭,为了财富积累,为了生活便利,环境必须让路。

新冠病毒的降临,不动声色,让人类见证我们智慧的远远不足。我们的医学成就非凡,但对于新冠病毒的认知超乎我们的想像、分析与判断,面对病毒我们只有束手无策,面对死亡我们只有沉默,把人类暂时关进“笼子里”(房子)是我们唯有的选择。

新冠病毒把人类正常生活打得人仰马翻,把全球经济击得溃不成军,而它的“凶狠”是六亲不认,不论是达官贵人,还是贩夫走卒,无人能幸免。

疫苗研发正在世界的科研与医学界开跑,但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的是时间与注入人体实验证明,而可怕的是不断攀升的疫情与死亡人数似乎预告着我们没有的正是“时间”,我们在与时间赛跑,病毒变异也没有放慢脚步。无疑的,医学界在加速探索、研究、验证攻克病毒的疫苗,但过程中新冠病毒却一再的出现变种,人类智慧正与病毒的狡猾交锋,目前能做的,或许只有等待,等待彼此角力的成败。

台湾胸腔科医师苏一峰指新型冠状病毒太过狡猾,可在体内长时间存活,恐怕到时候疫苗开发出来后,效果也不显著。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指,当前最大风险是无症状感染者。这类患者有较强的免疫能力,可以在感染病毒后14天内不发病,病毒在其体内存在时间超过三周,具有传染的可能性。他们如果没有被及时发现和隔离,就存在社区传播的隐患。德国医生与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指:“无症状者是新型冠状病毒潜在传播者,提醒我们要重新评估疫情的传染机制。”

病毒狡猾得难以捉摸

无症状感染的特征,使得防疫的努力面对左支右绌,而原本核酸检测呈阴性反应的会再度检测时突然变成阳性,医学界对此都充满困惑、矛盾与无奈。在病毒面前,我们才认识病毒狡猾得难以捉摸?

病毒从何而来,将从何而去?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中国的武汉成为疫情的爆发地,湖北的旅客早在一月就被不少国家限制入境。疫情开始阶段,一般都接受武汉的华南海鲜市场是重要源头,这里存在大量野生动物的交易,先由动物传人是基本论调,武汉出现大面积的感染,因此得名“武汉肺炎”。

后来演变到美国与中国互呛对方,拒不承认自己就是“元凶”。

到底病毒源头、制造、传播者是谁?中国剑指是美军去年年底到武汉时把病毒带来的,美国唯有反击这是嫁祸,后网传中国武汉病毒实验室被怀疑是始作俑者?

美国总统特朗普索性把新冠病毒称之为“中国病毒”,以示反击。世界卫生组织指望病毒不应以地区或国家来命名,避免污名化,看来难以说服所有国家。

新冠病毒的肆虐,全球近200多个国家沦陷。疫情最惨重的国家,竟然是号称最进步与科技遥遥领先的美国,美国截至4月27日确诊人数近98万,死亡人数逾5.5万。科技再强在病毒面前还得俯首称臣。美国已跨步到外太空探索宇宙的奥秘,甚至已进入火星探测中,或许我们身边最奥秘的不是外太空而是身边的病毒。宇宙之大,病毒之小,我们都所知有限,人类还敢自夸自大吗?

为了控制疫情,世界各国不得不采取各种非常手段,一起阻断疫情的继续蔓延。当病毒变成人传人的时候,此疫情必然是比动物染病更棘手。动物界的猪瘟、鸡瘟、以及疯牛症,我们可以一个时间内毁掉数千百万的禽类,但人类与禽类不同,但面对死亡却是一致的。

疫情期间,工厂停摆,学校停课,商业活动停歇,酒吧狂欢不再,机场停机坪尽是飞机,稀落的车辆在路上行驶,人人居家隔离,人与人保持安全距离。但生活还要继续,流落街头的穷苦人家为三餐没有着落而愁容满面,处境堪怜。看到社会慈善团体与义工奔走分发食物的感人场景,令人动容。

社会的温情,人性的光辉,永远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

政府防疫的施政能力面对一场大考,有些国家剑及履及,有条不紊,成绩斐然,台湾成为模范生,新加坡早前是模范生后来失守,群居一个屋檐下的20余万外劳,成为新加坡防疫的破口,一发不可收拾,短短一周飙升到上万确诊病例,令人震惊。

疫情的肆虐,生命无常、生死难料。不论是远方还是近邻,人与人之间能否彼此同舟共济,国与国之间能否逃离尔虞我诈,同时认清节制物欲与环境维护的重要?我们共同的敌人是病毒,人类得先要战胜我们的心魔,让互助、共荣、协作、扶弱成为我们共同的价值。认清人类是一个共同体,而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www.orientaldaily.com

林建荣:疫情下的苟且红利

在新冠疫情冲击及网络经济加速普及化下,不只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方式,也在牵动许多行业的变迁。因此,当下各国政府在防疫的同时,也在积极部署及关注,疫情后的经济冲击,并采取各种对应措施,重启及振兴经济,避免在战胜新冠病毒之际,却败在另一场经济风暴中,引发社会的动荡不安。

譬如,我国政府就宣布了总额高达2500亿令吉的“关心人们振兴经济配套”,以纾缓各领域面对的困境,并让全国人民受益。当然这些政策和措施,能有多大的成效,目前还言之过早。尤其,面对着连年赤字的财库,在税收大减,开支大增的公共财政压力下,还能承受多少新的债务?

短期而言,挑战在于如何确保经济领域逐步恢复运作的当儿,又不会引发新一轮的疫情爆发;如何在市场不振中,协助个人、企业度过未来数个月甚至更长一段时间的经济寒冬?长期而言,政府还有何财政政策或产业政策,拉动消费和投资的引擎,进而刺激经济增长?

行动管制令下,虽加速了网络经济或电子商务的普及,但也有一些企业商家,如酒店业者,因无法营运而被淘汰出局。从企业的层面言,这样变动快速的时代下,未来会有更多的不确定性,也会有更多的可能,但在企业、商家转换新“赛道”,追求新“模式”之际,却勿忘了商业的本质,万变不离其宗,就是满足消费者的真实需求。

社会的基本需求方向,是没有多大改变的,更好、更安全、更有品质的产品和服务,是人的基本追求。

因此,不管是哪一种行业,即使是在红海的市场,夕阳的产业,只要本身产品或服务,依然能满足到用户的需求,其就有苟且的空间。

在我国,基于缺乏人口、技术红利下,相对于创新,对许多中小型企业而言,更易做到的就是利用网络的技术和力量,在追求流量及营业额之际,也应更用心的去体察和满足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众多“苟且者”中脱颖而出。这就是所谓的“苟且红利”。
www.orientaldaily.com


光华日报(言论)

自由与自律/文:邱丽芳

政府再次延长行动管制令。身为良好市民,我们必须遵守规则,少出门、常戴口罩、常洗手、与人保持距离。但随着时间一久,有些人会开始焦虑、坐立不安,感觉到失去自由,生活变得枯燥、没有意义。

每个人都渴望自由,但自由不是绝对的,也没有不受限制的自由,每一种自由都有条件。对西方自由主义者而言,限制行动的自由就是在侵犯人权。为了捍卫自由,他们会不顾生命的安危,坚决示威反对到底。在疫情这个时候,追求自由行走,却不考虑“自由”适用的范围,一点也不理智和文明。以中国为例,他们并不是不自由而是“自律”,懂得爱惜生命,保护自己和身边人的安危;不像西方社会强调自由,实际上是以“个人主义”为优先,无视防疫措施,抱着一意孤行、我行我素,这是对生命漠视的态度。

西方媒体一直灌输中国大陆是个“专制”的国家,惟有“民主”才是真正尊重人民的自由和平等。但有自由就不可能有平等。西方就是有钱就拥有更多的自由,有钱就是皇帝。整个医疗系统就是私有化,有钱就有得保险,没钱就得自保。有件事非常诡异,就是美国养老院里的死亡人数离奇般飙升;面对医疗短缺,他们也强调只能把呼吸机让给年轻人。在人命关天时刻丧失良心道德,这绝对不是民主的作风。

其实,抗疫胜利的关键在于凝聚民众“协调”的力量,而不是互相抵制和煽动情绪。反观中国大陆的“集权机制”,实施的防疫模式能促成官民同舟共济、齐心合力对抗病毒;而美国的“分权制度”就在防疫措施上出现了严重分歧,不能达成协调。举个例子,特朗普要实施“居家令”,但却遭一些州属拒绝;要求一些州属放开管制恢复经济,但也遭到抵制。可见往哪个方向前进的防疫措施,取决于一个制度的伸缩性,创造了什么样的条件,促使民众互相合作协调。

根据德国《明镜》周刊说道,“中国人若想消灭这次新型冠状病毒,需要的药房既不是什么西药幼苗,也不是中医草药,而是自由和民主。”我想基于事实应该说成,“西方人若想消灭新型冠状病毒,需要的不是伪自由和假民主,而是从人性主义的自律和协调。”
www.kwongwah.com

诺希山会否狡兔死、走狗烹?/文:黄子豪

在对抗新冠肺炎疫情中,卫生部最高领导人- 部长就不断发表似是而非的言论,两位副部长则人影也没有看到。因此坐着技术官僚第一把交椅的卫生部总监诺希山就杠起了一线责任。自行动管制令落实至今,诺希山成为了全民英雄,甚至连生日都变成了“华诞”全民同敬贺。但是,也有不少人猜测,到底诺希山会否因为锋芒毕露而遭人嫉,并在疫情过后被秋后算账。

那诺希山会否被狡兔死、走狗烹呢?毕竟慕尤丁的内阁成立至今,已经让政府首席秘书、部门秘书长为政治人物背上不少黑锅,成为代罪羔羊。无论如何,诺希山不同于政委官员通过政治委任攀上这个位子,而是遵循公务员序列从基层一步一步往上升迁。从国立大学(UKM)毕业至今,诺希山历任顾问医生、政府医院部门总监到卫生部副总监、总监。今天,诺希山已经晋升到公共服务核心人员第二级(Turus II),基本上已经升无可升。未来,除非他升迁为公共服务局总监,才能更上一层楼获得公共服务核心人员第一级(Turus I)这个只保留给总检察长、联邦法院首席法官、财政部秘书长和皇家教授的公务员阶级。

此外,诺希山今年已经是57岁,距离公务员强制退休年龄的58岁也只有一年。就算政府以合约形式继续聘请他担任要职,最多也可能延续多一、两年。在以上因素交集之下,部长实在没有必要把一个战功累累、民望高企的技术官僚撤换。如果部长执意以这种野蛮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尊严,除了显示他严重缺少政治智慧,同时后也会寒了卫生部上上下下的心,进而影响抗疫部署。因此,就算卫生部长脑羞成怒想要撤换总监,只怕首相也会过问此事。

对抗新冠疫情,将会是全人类的持久战。在这个过程中,政治人物和技术官僚必须各司其职。技术官僚负责制定保健医疗相关的政策,确保医疗服务、医院硬体设施可以负荷疫情。至于政治人物,由于通常没有第一线的专业知识,因此应该负责财政政策,如拨款、薪酬、特别津贴等在他们能力范围内可以做好的事情。正如我们尊贵的卫生部长,与其纠结于各种治理疫情的前线部署,倒不如专注在这个关键时刻把付给医院前线人员的薪酬和特别津贴付款制度简单化、加速化,让第一线的战士可以安心为全民作战。

如果卫生部长可以聪明的定位自己,那么打赢这场战后,战功肯定会有他的份。至于这个时候,请自重,不要把你难看的吃相显示给全民看。
www.kwongwah.com

放下歧见 为退场做准备/文:林瑞木

疫情肆虐,容不下尔虞我诈,更容不下无理抹黑以达至个人的议程。

随着首相宣布我国将进入第四阶段的行动管制,这告诉我们虽然在政府果断及努力之下疫情稍受控制,但情况还是相当的考验,我们还没有达到零病例目标,国内多个地方还是满江红,稍微不留神将让国人之前所付出的努力付之东流。

在过去行动管制令期间,失去了中央政权的反对党如获至宝,又开始的活跃起来,虽然口水战向来在政治上无可避免,政府所做的决定也可能无法达到所有人的认可,可是在前所未有的疫情肆虐期,我想在口水战的力量应该大大减少,甚至说大家必须同心协力地卯足全力去为国家和人民带来一些贡献。

疫情肆虐的源头是否由谁来担起责任,都是言之过早,也不应该在当下的情况究责,反之应该同心协力地把疫情给控制住。而身为政治工作者,应该响应此举,配合政府的努力,统合资源来协助社会上因为疫情而受影响的弱势群体。

在疫情肆虐期间,每一项的帮助或辅助都是国家对人民所提供的关怀,不应该成为个人的政治秀。人民目前最需要的是获得各方援助来渡过难关,无论是中央或州政府,朝野政党,只要有利于民,都会获得支持,人民也会看在眼里铭记于心。

在这期间,如果为了谁该给多一点,甚至在媒体上抹黑攻击,这又能为国家人民贡献什么。乍看之下,这些做法跟防止疫情肆虐不沾关系,可是却能引起愤愤不平的情绪,而导致在疫情肆虐期间,大家无法同心协力而是以互相挖苦的方式在消耗人民的福祉,最后伤痕累累的就是小老百姓,何不少点政治斗争,多点互相配合来协助弱势群体达至温饱。

其实,我国真正的难关还在后头,疫情过后百业萧条,经济能否即时复苏将是我国最大的挑战,身为人民代议士高官显要们不妨花多点时间,集思广益,如何在防御过后为国家打造有利经济发展的方向才是重点。

中国可以成为我国的前车之鉴,虽然把疫情压住了,但经济却回不了疫前的冲劲,首相也多次强调,我国的发展方向及人民的生活方式必需重新改变,要激活我国经济,政治稳定将是重要因素。

因此官员们应该把目标放在管制令过后,如何拟定退场计划重启我国经济的动力,别让过去建立起来的经济垮掉,这才是当务之急。
www.kwongwah.com

前有疫情,后有战情/文:董恪宁

这个首相,说来非常苦命;上任之前,一波三折,好不容易,摆平万障,宣誓就位,随之碰到病毒逞凶肆虐,所酿成的第三次世界大战。新冠肺炎,和新官废言一起交加,乱成一团,蜜月他一天都没。

行管令下,南中国海两岸满目疮痍,市场寂静一片,股市噤若寒蝉。尽管ddi.sutd.edu.sg的AI机器推算,这个国家的疫情,可能会在5月5日告一个段落。可是,摆在慕尤丁眼前的,是一场场悬念重重的战役。

四月杪接受国家电视台、寰宇电视、第三电视台及马新社电视直播的联合专访,慕尤丁显然感受了未来的曲曲折折了。既然社交距离,在家办公是个今后的标准流程,网络的需求必然一日千里。可是,藕断丝连的网路服务,是否追得上这个落差?

身为政府的首长,觉察作业的改变,首相深知瓶颈所在。他立马指出,不但政府服务数码化必须全面推行,教育和商业也该积极采用,促成人民尽快适应新常态,从中受惠。

尽管这样,话锋一转,慕尤丁也认可目前的处境,离开理想还有一段大距离。电子政府系统的通行,只介于30至40%。换句话说,尚有六、七成还需建设。慕尤丁因此指示相关部门加速处理,追上进度。

当然,深一层想,问题所在,也许还不是这些,而是新启动的一系列数码服务,是否可信而可靠?反之,类似前不久贸工线上申请的尖叫哀嚎,必然严重影响政权的声誉。

设想乡区的网线,可以在短期建立据点,培训乡民,当是要务。社会既然开始逐步转型,诚如首相点出,农夫和渔民,也许可以借用科技的方便推销。但是,网购之道,背后还有错综复杂的链带,需要政府和商人助力,才能完善地一一完成订单。

思虑这些,等着慕尤丁和他的团队处理的,还有一匹布长的任务。韬光养晦接近两个月了,这些内阁的要员,是否做好准备,开始使尽洪荒之力,纾解兜兜转转的沉疴宿疾?

说到这点,首相确实体会选民心照不宣的那些想法。访问中,他因而耐人寻味地说:人民以为部长没有做工,事实上,部长正在默默耕耘,虽然过去两个月他们无薪可支。

然则,无薪可支,不是意味部长可以肆无忌惮地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幸的是,不少L牌的朝廷命官,偏偏一再给慕尤丁添乱;随口一出,博君一粲的经典名句,甚至急速广传天下,连累了国盟的公信。

一旦生活逐步回复,别说默默耕耘,那些经济援助和福利配套,恐怕也不足满足各个群体。首相坦言,他的首要考量是,不会有人就此停职,失去工作;最终造成过去60年辛苦建立的经济基础,毁于一旦。

苦心如此,新闻所报,全是一则则纷沓而至的坏消息。仅是酒店,陆续停业的已有怡保帝苑、太子、近打河畔、红土坎玛丽娜岛以及VHM集团旗下位在槟城的爵士、木蔻山度假村和Penaga酒店。

一没有钱,人心思乱,盗贼蜂起;社会的问题,必然随之浮现。纵然远虑不提,眼下的那一天国会,将会如何,真不好说。想到这些,由此可见,前有疫情,后有战情;这个首相,确实苦命得和马哈迪医生完全不一样:再拖下去,大选也快了。
www.kwongwah.com

制定适当的“疫情退场策略”

辛苦了这些日子,终于让我们看到非常积极、令人鼓舞的成效。我国新冠肺炎的新确诊病例一直都保持在两位数,顿时让大家信心大增,若这情况持续,5月初要达到单位数的机率非常高!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全球经济,更影响每个人的生活,很多低收入家庭的开支和生活节奏都乱了方寸。首相丹斯里慕尤丁早前在接受媒体访问时有提到,自从行动限制令生效后,国家每天损失24亿令吉收入。政府财政空间有限,料难以扩大经济干预,若行动管制令继续延长,可能带来更大的冲击。

疫情给世界各国带来的巨大不确定性,为经济带来重大下行风险,世界银行在其《宏观贫困展望》报告中有提到,我国1600万名就业人士当中,逾40%并不在现有的就业保护网之中。有消息说,在截至5月12日之后,行管令可能会再度延长,以确保完全中断传染链。无论真假,就如诺希山说的;尽管我们还没赢得这场战争,但我们也没有输掉这场战争。这场战还在打着。

确诊病列持续保持在两位数,让大家看到国内各行业重启的曙光,只是,政府会如何解管、怎样解管,都必须慎重行事。一旦做出错误的评断和决定,很可能前功尽弃。该策略必须确保能充分地遏制新冠病毒,因为在疫苗还没有研发出来前,病毒似乎不会被消灭。探讨退场策略不可以操之过急,应循序推进,以便重新启动经济引擎,让生活尽可能恢复正常。

有鉴于此,政府若要拟定最佳的退场策略,应该与各个经济领域进行讨论和磋商,共同探讨最佳退场策略,透明化的与国民分享政府分阶段解除行动管制令的计划。退场策略是一项软着陆,引领我们朝向另一个抗疫阶段,须在继续防堵疫情、及提振经济之间取舍,找到适当的“疫情退场策略”。

未来1年或1年半之内,或许就会有疫苗,我们可以利用疫苗防疫。但在这之前,绝对必须保持社交距离。或许不需要停止所有活动,只要过半的民众减少50%社交接触,就能有限度地继续日常生活,只是要稍微设限,过着所谓“半正常”的生活。

对于民众而言,即使是行管令解除了,我们暂时还不能马上回到过去的生活。世界卫生组织预测疫情持续到明年,我们必须接受和学习适应新常态、新的生活模式和社交方式。心态必须调整,以准备适应行管令退场后的生活。
www.kwongwah.com


 

星洲日报(言路)

韩咏梅.面对疫情新加坡太自信了吗?

新学年的第一场测验考得还不错,受到表扬,年中考突然考砸了,怎么办?

正如在念书时一样,老师们眼里的模范生如果在考试时摔了一跤,身边一些同学会关心问候;给予鼓励;一些同学会以你为反面教材确保自己不会重蹈覆辙;一些同学会觉得你向来骄傲,现在找到机会对你冷嘲热讽。

这样的事情,很熟悉吧?即使不是模范生,也看过模范生考砸过。

与2019新冠病毒疾病的战役,就像一场全世界参与的考试,不同的是,大家用的不是统一考卷,每个地方的国情与条件不同,处理方式自然不同,但是最后的答案必须是一样的,那就是疫情控制下来,最终零病例。

新加坡在第一场测验中曾经漂亮过关,我在上两篇专栏中引述过中国媒体评论新加坡像个低调的学霸,人家看你没怎么用力,其实做了很多。

一个多月来,我们面对另一波的疫情,这里面除了社区感染,还有严重的客工宿舍密集感染问题。这次疫情的复杂程度很大,它一方面是一个公共卫生领域的传染病问题,一方面是国家经济和人力结构的问题,同时它又折射出我们社会中思想与价值观的差异问题,以及政府管理与沟通的问题。

这些问题,不论从哪一个层面都可以看到许多检讨空间,除了国内讨论,还有许多来自国际,特别是本区域内的讨论与批评。

刚过去的星期五,马来西亚《星洲日报》的副执行总编辑郑丁贤在一篇文章“Cheng Hu搞砸了,怎么办?”中提出他认为新加坡这次抗疫的三个缺口:一、自信过高,却不接地气的精英政府;二、太过依赖Cheng Hu(政府)的人民;三、习惯安逸,缺乏危机意识的社会。

郑丁贤和我是同行也是朋友,他向来关注新加坡课题,我们也有交流过,这篇文章的一些观点我是认同的,他从旁观者的角度提出了对我们的一些观察,借此专栏要和他商榷的是论述过程的问题,因为他的大观察虽然我并不反对,但是如果得到结论的资料不正确,那会影响结论的可靠。

关于新加坡太自信,我们每天在新闻线上跑,我不能认同。人家说我们“佛系防疫”,这是很大的误解。知道今天一些人还在纠结新加坡起初为什么不鼓励戴口罩的问题,世界卫生组织以及很多国际上的医生都已经说了,戴口罩在疫情没有全面暴发前,作用不大。而且,经过这几个月的口罩风波,大家都知道新加坡在今年初,当各地囤积口罩时,新加坡的来源遭到阻断,只能用积极理性的方式来考量口罩的使用。

我也尝试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全民戴口罩真的能有效阻断病毒,那些生产和囤积口罩的国家和地区,早该是零病例,习惯戴口罩的日本更不会暴发另一轮疫情。

至于检测,我认为也不是担心浪费,是因为冠病病毒很狡猾,一些受感染者一次检测可能是阴性,之后可能会转阳性,而且今天是阴性,不表示明天不会受感染。

新加坡是不是太自信?我认为恰恰相反,这次应该检讨的可能是不够自信的问题,以致信息不明确。在一些条例推出时,大概是为了不让人们觉得政府太强硬,所以用了“吁请”(urge)、“建议”(advice)等字眼,原意是要诉诸人们的理性,自己判断自己做主。

实际上人们虽然喜欢自由,但未必愿意为自由负起责任。这方面我有深刻的体验。每天晚上我总会花一些时间看看我们社交媒体平台上的留言,回答一些读者私信的问题。他们都是一些单纯和守法的读者,几乎每天都有人问这么做可不可以,那么做可不可以。

比如有人问:“我可以陪太太到医院做检查吗?”我用常识告诉他当局吁请大家不要一起出门,但是特殊的情况下情有可原。读者就追问:“如果我中了罚单,怎么办?”

我是个新闻工作者,无法做出这方面的保障,因为一些政策确实不断改变。最后只能告诉他,如果他因为单纯陪太太到医院而收到罚单,再来告诉我们,我们看怎么帮他。

人们希望政府指令明确,不是因为新加坡人只懂服从,而是在这个呼吁大家同舟共济,团结一致的时候,政府自信地发出明确的指令,人们才好跟随。

在第一波疫情开始时,我们较从容地应对,当时策略上的说明也比较透彻。但是在面对第二波疫情时,因为病毒扩散的节奏太快,要压平客工群疫情的曲线,只能倾全城之力跟着疫情跑,看起来显得有点被动,这自然让人要问,为什么没有事先做好聚集式宿舍的预防工作?

提出疑问不是为了马后炮式地追究责任,而是在这个大难题面前,人们总是希望知道哪里出了漏洞,谦卑地去处理和弥补。但是政府在面对更困难的这一轮时,全情投入处理疫情的硬功夫上,不断说明自己做了什么,付出了什么,却少了人性化地向人民解说疫情的部分。

特别现在大家坐困家中,不少热心的人都想知道自己能够帮什么,如果累积的热情无处可用,加上信息不明确,难免产生更多的焦躁,这更不利于大家安定地对抗病毒的传播。

我们都知道面对病毒必须谦卑,但是向民众传达信息应该更自信。即使承受更多的不便,甚至不出门,如果是为了疫情,绝大部分理性的新加坡人都会接受。如果条例有很多解读空间,令人难以适从,再反过来指责大家不够配合,这反而显得没有把握。

不管政府是不是“搞砸了”,还是新加坡这张抗疫的考卷太难,还需要多一点时间慢慢破解,面对外来的批评其实都只是旁观者的意见。在新加坡的我们,不论这场战役多困难,我们只能不屈不挠地破解它,在这个时候,希望我们是真正从容自信地面对它。

作者 : 韩咏梅 星洲日报 2020-04-28
www.sinchew.com

张家威.疫情下的两大安全隐患

在过去的一周,除了围绕在冠病的课题之外,还发生了两件大事:两者均属国家大事,但不全都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近日,罗兴亚人议题再次重现在我们眼前,刺激着国人的神经。事缘缅甸罗兴亚人权组织主席扎法被指向政府提出一系列福利的要求,引起马来社群的强烈不满。尔后,社交媒体上充斥着许多反罗兴亚人的消息,也有许多网民分享与罗兴亚人互动的经历,但可见的是大多数都不外是不愉快、不满和充满仇视的内容。

邋遢不顾卫生、蛮横、骚扰妇孺、忘本、得寸进尺……这些,大概就是大多数国人对这个被联合国称为“遭受迫害最严重的少数群体”的刻板印象。

罗兴亚人身世悲惨,因历史渊源遭缅甸人排斥,以及因地缘政治因素受到邻国冷待。当初,我国政府以“穆斯林一家亲”接收大量罗兴亚人,此举备受友族赞许之余,还大大提升了我国在国际社会和穆斯林世界的形象。不过,为何此时许多友族的态度会呈一百八十度大转变、甚至抛出著名马来谚语“忙着为森林的猴子喂奶,却忘了家中挨饿的孩子”(无暇自顾)来抨击当局的善举呢?

撇开政治因素不谈,大马政府以人道主义名义接收他们,确实值得点赞。大马社会今次掀起的反罗兴亚情绪,多少与幕后势力推波助澜有关。只不过,当局也必须认清一个事实——接收容易融入难。我国拥有足够的设备去接待罗兴亚人,即使在物资方面,许多善心人士的捐助、非营利组织等民间团体和国际组织的资助,养活他们并非太难办到的事。只不过,要如何协助他们日后融入社会,难度明显增大。

欧美地区不乏引进难民或移民来解决劳力不足的问题。2016年的难民危机期间,单是德国就引进超过100万难民。除了安顿好他们,当局也致力于协助他们寻找生计,并提供教育和培训,冀望他们日后能自力更生之余,还能顺利融入社会。不过,并非所有国家都能面面俱到。看看意大利、法国、比利时和美国,一些难民无法融入社会后只能过着艰巨的生活,与同乡或同阶级人士聚合结集。久而久之,他们拥有自己的圈子,与当地主流社会隔绝,还衍生许多社会矛盾。如果搁置不理的话,日后必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定时炸弹。

罗兴亚问题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这是大马政府迫切解决的问题。与此同时,我们的海域也传出看似与我们日常生活无关痛痒、却又紧系国家核心利益的事件。

上周,美国与澳洲军舰抵达中国探勘船“海洋地质8”号所在地点附近,后者上周出现在大马国油公司一艘探勘船的活动范围附近,动机不明。实际上,这已并非中国船舰首次与区域国家的舰只传出对峙。其中越南和菲律宾的渔船更是吃尽苦头。

辽阔无际的南海,一直是各方势力角逐的一个主要地方,声索国家包括我国,一些邻国和中国。不过,各国在面对中国对整个南海提出主权声索反应不一:越南和菲律宾的反应最为激烈、印尼在位于南海的纳土纳群岛宣示主权尽显强硬姿态。至于我国则一如往常的被动,而民间的抗议声音响度也不大,甚至有国人在菲越与中国船只发生碰撞时,斥它们为亲美帝的走狗。

对于像东南亚国家般的小国而言,我们都必须警惕掉入选边站的陷阱,因为我们承担不起误判的风险。但在同一时间,我们必须明确的捍卫自己的核心利益和立场,即使实力再悬殊。越菲亲美之说并不存在,因为东南亚国家亲美的程度,恰恰取决于北京对我们的态度。

东盟对抗强权过去确实有一套,但随着各国利益分歧令东盟团结出现裂痕,如今即使是主权声索国,在碍于经济利益下也不想出面。另一个原因是,东盟国家眼下没有牢靠的B计划。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亚洲海事透明项目主任波林日前与媒体进行交流时谈到,东盟国家认为特朗普政府不太可靠,加上当下各国忙于应付疫情,让中国在南海找到为所欲为的缺口。

世界各国相继传出冠病疫情后,中国积极对各国输出物资,分享防疫经历,确实让人看到责任大国的影子。不过北京必须意识到一点:即使再多的雪中送炭、两国关系再友好,中方在南海的动作势必引起当地民众的愤怒。即便执政党无动于衷继续淡化问题,但经过反对党的炒作,必然引起民众反弹。简言之,只要中方在南海再有动作,再多的示好也无济于事。

在疫情下,罗兴亚人和南海争端议题显得微不足道。不过疫情过去后,它们终究会浮上水面,甚至可影响政局,届时势必对这个未受部分国人承认的国盟政府构成严峻的挑战。

作者 : 张家威 星洲日报 2020-04-28
www.sinchew.com

练珊恩.大学在疫情期间的角色

教育界人士常说,大学的最终目的和最大的功能是要服务社会,而其中最常被强调应该投入更多资金的部分,就是研究与发展。在疫情期间,我国的研究型公立大学,也可说是积极扮演了辅助卫生部落实执行方案的角色。

其中最显著的协助,就是在进行冠病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方面。在我国出现冠病确诊病例的初期到三月中,主要负责进行这项检测的单位是大马医药研究院、多所政府医院和公共卫生实验室。由于原本估计我国将在4月中达到疫情高峰,因此卫生部在前段时间不断致力于提升我国的冠病检测能力,并让多所大学的实验室也加入协助进行检测的行列。目前具备进行冠病检测能力的大学共有14所,虽然一开始碍于硬体设备和人力资源上的限制而显得缓慢,但是如今已渐入佳境,一所大学实验室平均每日可检验约100份样本。

除了要扩大具备进行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能力的实验室数量,如何提升每日所能进行的检测数量,并缩短检测结果出炉的时间,是目前的关键。以士拉央北区及吉隆坡批发公市周边地区的感染群为例,截至周日中午12时,当局共采集了逾1万份样本,而确诊病例只有55宗,相信还有很多的样本检测结果有待出炉。唯有尽快确定检测结果属阳性或阴性,才能及时切断感染链,否则到时候隆坡批发公市感染群所散播病毒的范围,就不止是至截稿为止的灵市美嘉花园巴刹和森州马口公市了。因此,大学的科研人员除了在检测行动上给予卫生部协助,尽快研发出能够加速检验的方案也是目前的关键。

在个别大学方面,马来亚大学近期研发出“冠病症状监测系统”(CoSMoS),有效缩短医护人员每日必须拨电或上门跟进在家自我隔离者的时间。我国目前有大批被置于隔离观察令下的民众,包括曾与确诊患者有过密切接触,但是没有出现冠病症状的人士,即受调查病例(PUI)或受观察病例(PUS)。一些被指派每日跟进这些人士身体健康状况的医护人员,若以传统方式,必须每日拨电或上门去跟进情况,但是马大所研发的“冠病症状监测系统”,能让疑似患者每日自行输入症状到系统内,以便医护人员从系统中查看病患情况,再鉴定需要进一步跟进或登门拜访的患者。然而,新开发的系统不可能没有疏漏,例如这无法确保每名疑似患者都准时或正确地汇报,但是这些能以其他灵活方式进行辅助与改善。必须给予肯定的是,马大研究团队的这项研发,无疑减少了相关医护人员的每日工作量与工作负担。

另外,玛拉工艺大学团队则在改善医护人员采集民众样本的程序上做出贡献。他们开发了“冠状病毒流动检测仪原型”,让医护人员能在与可能携带病毒的民众在完全被隔开的情况下采集样本,将病毒传染的风险降至最低,也有助减少医护人员个人防护服的使用。这无疑能给予医护人员更多保障,因为医护人员也是平凡人,每日在前线与可能携带病毒的民众近距离接触,即使在密不透风的个人防护服的保护下,仍会担心被传染的可能。虽然此检测仪原型仍在等待卫生部的批准,而且目前只有被放置在玛拉工艺大学双溪毛糯医院的一所检测仪原型,未能被广泛使用,但是仍要对这些大学所采取的积极行动表示赞赏。

大学是国家与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培训室”,虽然平时政府给予研究型大学大笔拨款未必能及时看见成果,但是在这段抗疫的非常期间,却使许多人意识到投资在研究与发展领域的重要性。大学不该是象牙塔,不该与社会保持太大的距离,因此期望大学各领域的知识分子,尽管在疫情结束之后,仍能利用所学与研发能力,来改善人民的生活,并促进社会发展。

作者 : 练珊恩 星洲日报 2020-04-28
www.sinchew.com

严孟达.把他们都丢到沙漠去?

一名孟加拉劳工在个人脸书上贴文,代表孟加拉劳工向新加坡政府所做的一切表达感激之情。他说,他们即使在自己的国家,也不会得到同样的照顾。

新加坡高调应对客工疫情,不惜投入资源和人力,有如战时的总动员。有哪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府会这样干?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其他地方,当地人民的反应又会是如何?

根据西方媒体最近的报道,当卡达尔封城的时候,数万外来劳工被集中到一个地方。沙地阿拉伯的公司叫外劳留在家里,并停止发薪水给他们。在科威特,一名女演员在电视上公开嚷嚷,把外劳丢到沙漠里。

6个富裕的海湾国家里的外来工人超过800万,一半以上是蓝领工人,大多数来自印度。他们现在的处境,犹如自生自灭,政府和雇主都不管他们,他们也回不了家,因为空路已经封锁。他们自己的国家事实上也不想让他们回去,但海湾国家也不让他们一直滞留在当地,如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便以切断劳务关系为威胁,要求巴基斯坦派专机去把他们的工人接回去。

在这些报道中,完全没有提到中东国家给外劳任何冠病检查和医疗。没有人知道,海湾区的外劳大军中有多少人受到感染,对此,这些国家根本不在乎。所以,他们的数据无法完全反映真实的情况。

他们若要管的话,不得了,哪来足够的试剂盒?测试出来又怎么样,要负责医治他们吗?有限的资源肯定先用在自己国民身上,最“务实”的政策就是鸵鸟政策,眼不见为净。

至今为止,我们还未看到有哪个国家,像新加坡这样为外劳群体积极进行检查、医疗、隔离和重新安置;他们的薪水没有因为停工而中断,政府为他们管吃管住还管wifi。

邻国马来西亚的一个隐忧是,100万外劳(很多是来自印度尼西亚的非法劳工)化整为零,散布在多个城乡里。马国自3月18日实施行动限制以来,这些外劳便手停口停,断了薪水也断了粮,不少人三餐靠鸡蛋和快熟面,也付不起房租,很多人平时就住在工地上的临时陋屋中。印尼的最大回教组织在马来西亚的分会,近日来不断接到印尼劳工的求助。马国政府没有能力去为外劳进行大规模的检查,外劳群体是抗疫战中的一颗定时炸弹。

相对而言,新加坡的客工情况容易掌握,二三十万客工住在哪里,政府一清二楚,因此才能积极为他们检测。

李显龙总理在周二的第四次全国演说中,再次重申政府会像照顾新加坡人一样照顾客工,政府会与雇主合作,确保客工都能顺利领到薪水并寄回家。

客工没有投票权,李总理对客工的温情喊话,有这个必要吗?社会上似乎没有人质问政府为何对客工这么好照顾,许多民间组织还向外劳伸出援助之手。

我国几乎倾举国之力应付客工宿舍的疫情,客工群体本身不能视之为理所当然。一名孟加拉劳工在个人面簿上贴文,代表孟加拉劳工向新加坡政府所做的一切表达感激之情。他说,他们即使在自己的国家,也不会得到同样的照顾。

孟加拉一份英文报纸“Dhaka Tribune”(《达卡论坛报》)几天前在一则报道中,引述孟加拉驻新加坡最高专员拉曼的话说,在新加坡的冠病病例中,三份之一是孟加拉劳工。他指出,新加坡正给他们治疗,还称许新加坡的治疗是“世界级”。他很清楚新加坡对客工所做的一切,特别对该报记者指出客工都照样领薪水;专员公署密切与新加坡各部门联系,并提醒本地孟加拉人守法守纪。

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一些西方媒体对新加坡很不客气,如路透社,最近发表了一篇炮轰新加坡忽视客工福利的文章,说新加坡政府甚至在疫情初期发口罩时,并没有把外国工人考虑在内。说新加坡人从外国回来时,被隔离在五星级酒店,而客工则是被隔离在卫生情况恶劣的宿舍里。

令人惊奇的是,一个美国的华人网站的新闻播报频道也鹦鹉学舌,女主播大义凛然地,以西方人权卫士的口气,批评新加坡的客工疫情问题。他们的视线还是停留在本地客工宿舍的居住环境恶劣和低工资,说新加坡以种族偏见对待这些来自贫穷国家的员工。冠病疫情暴发后,没有给客工应有的防范,导致冠病在客工群体中扩散。这名女主播还把问题上升到人权的层次,批评新加坡不准许客工的家人来新同住,不准许客工与本地人结婚,就因为他们没有选票。

这些虚情假意的偏颇言论不值得一驳,对大多数国家而言,面对瘟疫时,把外劳送回老家去,肯定是最直接省事的做法。

然而,新加坡从公共卫生和人道主义角度,也有感于客工多年来对新加坡建设的贡献,为客工进行大规模的检测,这也是客工病例数据暴增,甚至成为东南亚之冠的原因之一。

眼下我们必须准备在疫情中折腾一段时日;保持身心健康,才是王道。阻断措施若是如期在6月1日结束,我最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理个发。

作者 : 严孟达 星洲日报 2020-04-28
www.sinchew.com

温思拯.教育部面对解封后的新常态挑战

很多大学经过一个多月的长假都纷纷迎来新的学期,这与以往截然不同的新学期。因为线上互动教学已成为新常态,身为讲师的笔者也战战兢兢的为新学期预备。虽然面对很多的挑战,但有些学府已经决定把这整个学期的以虚拟教室教学。为人父母除了担心家里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外,就是为孩子们的学习操心。虽然在4月15日教育部高级部长莫哈末拉兹宣布,该部门复课的决定会以学生的健康为首要考量,但却没有发表清楚的应对方案。

莫哈末拉兹说政府会采用分阶段复课措施,首先让公共考试班的学生复课,即大马教育文凭考试(SPM)、大马技职文凭(SVM)、大马高级学校文凭(STPM)、大马高级宗教文凭(STAM)以及与国际考试同等资格的考生先开学。但另一方面,卫生总监诺希山透露即使行管令结束后,我们也不会马上的回复到如往常一般的生活。卫生部已经在探讨“退场策略”以预备“软着陆”来让人民适应疫情后的新常态。

如此,有两大点是我们需要关注的事项:

第一,如果教育部采用分阶段复课措施,那么意味着家长们有必要预先为还没开课的孩子做出适当的安排。若父母都是打工一族,那么他们就要预早安排孩子们的托管。或者教育部可以考虑效仿新加坡的做法,让双亲工作的孩子回到学校。若教育部没有为家长们提供周全的方案,父母们一定会忙得焦头烂耳。在经济的压力下和复工后堆积如山的工作下,家长们必定无所适从。试问,他们怎么可能安心的打拼事业呢?

第二,政府应该早早推出“疫情后”的标准作业指南以防止疫情解封后在校园,补习中心和日托爆发。即使是分阶段复课,一个年纪也可能是几百个学生,所以教育部应尽快给校方和利益相关者(食堂与校车业者等)迎接校园新常态的“入场策略”。除了禁止集会、保持社交距离,勤洗手和测量体温外,试问学校,补习中心和日托要如何预备新的操作模式?政府可以提供怎么样的帮助以预备各方可以快快的重回轨道?若方向没定,就会引起混淆与争议。若政府只提供方向却没有提供实际和实用的方法和援助,就会让人民感到压力和彷徨无助。

如在保持安全社交距离的前提下,校车的人数如何安排?学校是否应该调整学生的休息时间以减低群聚?课程是否有必要做出调整以其它的科目或形式取代现有的体育课与各类的校园活动与比赛?此外,教育部是否准备好借此机会转型嵌入网上教学为全国中小学新的教育模式?此外,教育部除了预备学生在新的制度下学习,教育部也需要为父母提供相关的资讯与培训来支持孩子在家中的学习。教育部是否准备好开启这新的旅程?

有鉴于此,各样不明确的因素会导致各方人心惶惶,也会直接的影响复课后的学习。笔者认为教育部应尽快地收集各地各方的意见以预大家有个“软着陆”来迎接校园的新常态。行管令结束后经济必定受到重挫,家庭纠纷包括亲子关系问题和离婚率也会增加,如果政府没有预备好帮助人民进入新的生活,解封后的烂摊子必定会对国家与社会造成长远的负面影响。

作者 : 温思拯 星洲日报 2020-04-28
www.sinchew.com


南洋商报(言论)

抗疫成果,勿论输赢/陈俊安

全球各国正摩拳擦掌,积极抗衡冠病疫情。但抗疫成效常被人拿来作比较,慢半拍啦、佛系啦、黄金标准啦、优等生,劣等生啦!

马、新两国在地缘上很靠近,难免被人拿来比较。最近新加坡疫情告急,确诊人数飙升,破1万2000例,排名东南亚第一。于是给评论者抓到痛点,列举新加坡在防疫工作上的三宗罪。

第一宗:过度自信,不接地气的政府。
第二宗罪:人民太过依赖政府。政府讲不用戴口罩,人们如常过日子,疫情严重时,才来听政府的。
第三宗罪:习惯安逸,缺乏危机意识。

仅12人死亡

阻断措施实行的前一晚,夜店纷纷延长营业,狂欢庆祝,第二阶段阻断措施加强版,连泡泡茶店也禁止营业,人们却一窝蜂排队买泡泡茶,满足口腹之欲。

没错,在防疫工作上的前阶段,新加坡的确有点“佛系”,照常上班、上学、搭地铁、出国旅行、聚会,也不必戴口罩。疫情恶化后才采取阻断措施,海关限制、强制戴口罩、学校停课、工厂关闭,宗教聚会暂停,非必要商店与公共设施也关闭等。

但评论者细数了三宗罪之后,可有留意到一个数字?就是尽管确诊人数超过1万2000人,死亡人数只有区区12人!这是个极低的数字,若抗疫工作归纳为两大重点,控制感染人数、救活感染者,那么新加坡总算不是个劣等生?

新国关照外劳

另一点,尽管目前外劳感染人数偏高,但他们都得到及时的医疗与妥善的照顾。被隔离的外劳可得到免费食物、雇主必须照常发薪水、政府取消抗疫期间的人头税。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也温情喊话,感谢他们对该国建设的贡献。

新加坡并没有出现“封城”后患者仆倒街头无人理会、医院走廊堆尸、患者家属被粗暴拖离居处、发信息者被失踪被逮捕的情况。

抗疫战争难道是以被确诊的人数多寡为成败么?难道是以没有危机意识为成败么?难道是以太过相信政府为成败么?难道是以过度自信或少林派武当派为成败么?

疫情过后,全世界的民众将会为各自国家的抗疫成果打分,到时再论新加坡是成是败吧!

武汉预言了历史/蔡元评

武汉爆发第一宗冠状病毒病之后,疫情蔓延,随即成为全球镁光灯的第一扫描目标、全球最抢眼的城市。民粹政客见机立即甩锅,指武汉是罪魁,要求赔偿;有理性的人相信科学,认为事原有待求证。

在截稿日,全球确诊280万例,死亡19万。病毒在蔓延。

也许因为政治理由,世界卫生组织定名为Covid-19 的冠状病毒可能成为永远的悬案。不论结果如何,武汉记录了历史,也预言了历史。

老活说以史为鉴。“鉴”是古代的铜镜,原句为: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简言之,过去的事情如一片明镜,映照了未来的方向。而武汉不但记下了历史,照亮了百态,更进一步演化成为一个节奏,一个生活的段落。换言之,武汉稍息一会,从原地站起来,给中国救难和社会秩序体现了成功的方式,也同时给全球描绘了一张高效的蓝图。

唤起集体价值观

更鲜明的,是从医护人员的高格礼遇上,唤起了民众集体的价值观,给中国未来的社会风气,奠定了高格的剧本。本文称之为“武汉预言了历史”!

历史如流水,不及时的推动,不断的注入新动力,沉缅过去,它会枯竭。翻看人类历史,许多古文明禁不起考验,不出几百年,就在沉睡中陨落。

武汉不沉沦,抓紧了节奏,在风雨中破蛹而出。首先,武汉以科技开路,灵活的运用大数据,通过手机监控,成功的把病毒堵住。接着,通过对医护人员的高端礼遇和表扬,把灾难升华为正能量,给社会注入大量的善良、“我们同在”与“古道热肠”的种子。

传媒不断的以视频传播各地赶赴武汉医护人员的动态。奉献、爱心、信心,触动了每个人的心弦;恐惧、焦虑,在武汉“千万人一条心“的氛围中稀释。

最可敬最可爱的人

在一线岗位救难是生和死的一线距离。武汉病发初期,几十位医护人员因感染或过劳殉职,其中不乏院长和著名医生。疫情早期,湖北超过3000名医护人员被感染,40%在医院感染,60%在社区,均为湖北当地的医护人员,而且大多是非传染科医生。

前车之鉴,死亡,对陆续而来的4.26万支援人员是必然的恐惧,但没人退缩。视频传播了老父老母,年幼子女相送的悲与壮。杜甫《兵车行》:“车麟麟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的古代出征场景再现今日的武汉!

支援队由医护、管理、预防三类人员组成,包括呼吸科、感染疾病科、重症科和医院管理科;其中年轻女子居多。疫情面前,她们穿着厚重的三级防护隔离服,长时间超额工作,在防护隔离下,汗水蒸发成水珠打在防护面罩上;摘下面罩时,脸上深度的凹痕成为美丽和善良的象征。在这场生死的战役中,医护人员成为中国最光亮的群体,传媒称他们为疫情防控战的逆行者、白衣天使,并毫不吝啬的冠以“中国人民最可敬、最可爱的人”称号。

体现民族强大力量

千里迢迢来救难的医护人员功成返乡时,当局以战士的最高礼仪迎送。挥别武汉时,汉警快骑队员在前方开道,沿路警民“立正敬礼”,全线绿灯放行,车辆全程不停留。飞机落地时,机场以机身“披彩虹过水门”的最高礼仪迎接。家乡人为去时无畏,归来无恙的子弟举行隆重的凯旋仪式;同样的,警车开道,铁骑护卫,道路两旁,欢迎的人群手举国旗和欢迎横幅,向“新时代最可爱的人”致敬。

家对临危受命的医护人员提供了相应的物质与精神回馈,对不幸殉职的授予烈士尊称。

在遥远的马来西亚,不落人后的医护人员勤奋的站在一线奉献,死神面前,一些人不幸牺牲,付出了年轻的生命。在一个出现重症的小镇上,天热脱水,疲惫不堪,前来救援的女护士唱着《Gemuruh Jiwa (雷霆之魂)》的歌给大家鼓舞打气。天籁之音,情动大地!

冠状病毒使中国重创,但风雨压境时,中国人知道起死回生的道理;当局领导民众弘扬善道,展现初心,以国家英雄的荣誉充盈医护人员。无畏、勇气、扶危救困,给民族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历史记录了武汉,也给中国的愿景,提出了预言!

医者仁心仁术,医德无疆!向马来西亚和中国的英雄敬礼!

当罗兴亚遇上泥菩萨/林煌达

近日,诸多国内外的人权组织强烈指责马来西亚阻止罗兴亚难民船靠岸举措,并炮轰我国政府置这些在海上漂泊的难民不顾,对他们的生命构成威胁。

一直以来,马来西亚都对罗兴亚难民十分宽容,且是为之提供最多援助的国家之一。然而,处于全球草木皆兵的抗疫时期,一旦国内聚集过多的外来难民,将使得我国匮乏保障国民福利的资源。

截至目前,我国已收容逾15万名罗兴亚难民,数量已远远超过一般国家的负荷。在早年国阵执政的时期,巫统甚至与伊斯兰党联办声援罗兴亚人的大集会,敦促缅甸政府停止对罗兴亚人的打压,可见我国在关注和维护罗兴亚人的人权上已是仁至义尽。

巫裔社群反弹更大

疫情当前,保护国民的生命和健康是我国政府的首要考量。如今,在病毒感染和丧失经济能力的巨大压力下,每个国民都无可避免地陷入“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的绝境,尤其对于那些自顾不暇的贫困人家,更是如此。

自我国执行行动管控令以来,普遍上对罗兴亚人更有同理心的巫裔社群,此次却在罗兴亚难民的课题上,比华社表现得更为激动及抗拒;除了滥用联合国难民署所发出的难民证,国人也担忧罗兴亚人会趁机通过不法手段,协助同胞偷渡来马。

日前,即有不少巫裔网民在首相丹斯里慕尤丁和前首相纳吉的面簿专页上留言,恳请政府将罗兴亚难民驱逐出境。

根据大马人道关怀组织(MyCARE)的研究指出,马来社群近期捐助给罗兴亚难民的募款及物资,也比捐给巴勒斯坦和叙利亚的难民来得更低。

事实上,在让东盟各国头疼不已的罗兴亚难民课题上,马来西亚并不是唯一需要履行国际义务的国家,也没必要全然接受这个在国际社会中的烫手山芋。

此外,为了防止2019冠状病毒病的扩散与扫除国民的忧虑,除了封锁边界及沿海地区之外,我国政府也须规定大马境内的罗兴亚人严守法律,以免为国人带来许多不必要的族群纷争与社会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许多在国内外标榜着“共同承担责任”、“拯救政治难民”等虚伪论调的“正义之士”,只管挥洒他们那无处安放的同情心及泛滥的怜悯之心,在高谈罗兴亚人权、谴责各国政府冷血无情的同时,却从未收留一名罗兴亚难民,亦不曾为他们提供丝毫实际援助。

大马不是难民之家

作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马来西亚不应是罗兴亚人逃难的避风港,也不是罗兴亚人的第二个家或福利国度,更不是一个可随意进出的“无掩鸡笼”。

我们必须知道的是,马来西亚或可出于人道主义,在遣返罗兴亚难民的过程给予适应的补给与援助,可却万万不能将之视为理所当然的“天职”。

在全球抗疫期间,各国政府在拒绝罗兴亚难民入境的立场上,可谓没有妥协的余地,自然也没有余力照顾这些来自海外的“宾客”。因此,不管如何遭受世界人权组织的谩骂,我国政府也不能因一念之仁,为罗兴亚难民再度敞开方便之门。

倘若此次马来西亚大发慈悲为罗兴亚人放行,无疑将成为一个打破国家边境缺口的恶例,且释出“大马可无条件接纳罗兴亚难民”的信号,并让更多对马来西亚趋之若鹜的罗兴亚人“慕名”携同家眷涌来我国,继而带来无法预想的严重后果。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江振鸿

随着政府于第三阶段行动管控令期内放宽批准更多的行业复工,近日来路上开始出现了自行动管控令展开以来,难得一见的上班车龙。

有人开始对此说三道四,非议政府批准这些行业复工。这些人,如果不是家财万贯,就是前世做了好事,这世当了富二三代,再不然则是手握铁饭碗的公务员,国内外经济环境再不好,也风吹不动。

但是,谁能了解那些家无隔夜粮、手停口停的日薪族及自雇人士的苦?谁能明白那些流动资金有限的小本商家及中小型企业的痛?还有目前朝不知夕月薪一族之忧?

诚如一些专家所言,我们正处于与冠病疫情对抗的战争。在一场战争中,粮草是对战争胜负有着决定性的重要作用,因此古人有所谓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之说。因此,我国在这场对抗冠病的战争中,如果胜负尚未分,我们的“粮草”(即经济)却已先断,岂有军心士气以长期对抗?

如果经济活动长期不被放行,恐怕不少人会先断粮。

我想,要求复工的企业,其雇主并非如一些人所指的贪得无厌、草菅人命,置员工安危于不顾。他们要的,其实只不过是能够让企业坚持下去,以保住员工饭碗。

复工确保薪金有着落

那些小本经营的企业,因管控令突然实施,令他们措手不及,来不及把手上大量的货源及生产原料脱手,加剧了原本就不充裕的资金周转。因此,让这些企业复工,将可让他们把货源及生产原料出货转换成资金,方能支撑下去,并让其员工的薪金有着落。

那些大企业资金固然雄厚,订单排满,但若长期停工无法生产出货,违约赔钱尚在其次,订单及客户从此转去其他国家,例如已全面解封的中国,那才是问题所在。

更何况这些企业申请复工时必须符合一连串防范措施条件。这些防范条件都将使到企业的营运成本倍增。因此,如果不是经济情况严峻,锱珠必较的企业商家们,恐怕也不会要求于这段时期复工吧。

所以,让已有了适当防疫措施的企业复工,以恢复经济元气,那又何妨?

“蒙古大夫”力战疫情/南洋社论

有什么样水准的选民,就有什么样水准的总统。这一回,似乎应验在世界第一超强美国身上。

一场全球大流行疫病,如同世界级战争,也考核了各国领导及政府的统治及应战实力。

股神巴菲特有句投资名言:“海水退潮后,就知道谁没穿裤子游泳。”这次疫情,也让美国总统特朗普被扯掉了脸皮。

当年在打总统选战时,以乱棍击退强敌的特朗普,竟在冠病叩门时,以狂妄、偏执及迷信姿势迎战,使到美国错失防疫黄金期,也使到整个国家沦为世界冠病重灾区,实是悲剧。

当病毒在美国传播之初,他看似淡定应对,多次扬言疫病将会“神奇消失”,如同为神棍背书,无法让人信服,更显示他不重视科学防治。

很快的,在美国中门大开下,冠病势如破竹,而特朗普则在潮水退后,一再自曝其短。

除了之前他一再扬言自己高度了解冠病之外,还自以为是的大力提倡、医治疟疾的“神药”羟氯喹,后来证明亳无疗效,不敢再提。

虽然一再闯祸,特朗普的惊世抗疫言论依然没停止,最近更狂的包括建议“消毒剂注射人体秒杀病毒”、在人体注入强光等等。

对任何有科学常识者来说,这是多可笑的说法,而这一切,是出自世界第一超强总统之口。

特朗普的“神论”,激起千层浪,让美国舆论震翻了台。尽管他较后一再自圆其说,不过,美国卫生防疫部门和消毒剂厂商担心祸延无辜,连忙向公众澄清,唯恐有民众服了消毒剂要杀病毒而被抬着进医院。

虽然白宫过后替他甩了锅,特朗普还是成了看热闹者眼中的“蒙古大夫”。

特朗普急着推荐他的抗疫“药方”,舆论指这与此人性格有关,病急乱投医,另一个则他太过重经济、太重连任而不重人命。

冠病已造成5万多美国人死亡,也开始摧毁美国经济,而“蒙古大夫”则继续出其怪招,甚至利用疫情分化世界、海盗式索赔、不加入抗疫大队等,令各国对这拥核超级大国心惊胆战。

会在何时,美国将翻转猪肚,勒索世界?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