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各主要中文媒体言论集 – (2020年04月26日)

东方日报(评论)

林德宜:攻击中国的幕后黑手

新冠疫情带来的其中一个现象就是疫情政治化。这现象对普通民众来说并不容易察觉,因为他们每天通过媒体关注到的是,直接与他们健康和社会经济问题有关的新闻。

但是,对于敏锐的观察者而言,新冠疫情危机让政府以及相关单位,不管是国内或国际层面上,提供了一个有利于其政治利益的时机。当下,一些西方国家的政府和媒体就利用新冠疫情,攻击中国和中国人,以捞取政治利益。

这情况并不足为奇。实际上,基于以下几个原因,这反而是预料中事。

首先,西方国家的政府,特别是七国集团(G7)的政府及其一些非西方盟国,特别是日本,将中国视为对其在全球体系,经济和国际关系的主导地位带来威胁。

特朗普曾赞赏中国

其次,随着中国崛起为全球工业和制造业主力,加上其日益强大的军事力量,也令西方国家有所警戒,尤其是美国。尽管美国还是世界第一强国,但由于无力压制中国日益增长的全球影响力,过去十年来美国在全球政治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也受到削弱。

第三,中美之间不断扩大的经济和贸易失衡,以及某程度上,中国和一些欧元区国家也有类似的经贸失衡,这引起了这些社会的仇外情绪和民族主义的崛起。尤其随着政治人物和游说集团相互竞争,通过煽动舆论对抗“外敌”来提高本身声望时,与中国的贸易冲突课题也逐成为日常新闻的焦点。

在新冠疫情中,追击中国者中,最显著的就是美国总统特朗普。但许多人不知道的是,特朗普在新冠病毒于中国武汉爆发时,对中国所做的努力是非常支持和认可的。

当西方许多媒体谴责中国政府为遏制新冠疫情扩散,以“严酷,严苛和令人无法接受”的手段,对武汉市实施“封城”时,特朗普在1月24日的一则推文中,赞扬中国和习主席的努力:“中国一直在努力遏制新冠病毒传播。美国高度赞赏他们的努力和透明度。一切都会顺利的。我特别要代表美国人民感谢习主席!”

接着,在2月7日的新闻上,特朗普说:“昨晚,我与(中国)习近平主席进行了很好的交谈,我们谈论了──主要是关于新冠病毒。他们非常努力在克服这疫情,我认为他们做得很专业。他们与世界保持着联系—世界组织,也包括(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我们正在合作,世界卫生组织正与他们合作,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也与他们合作。昨晚我与习主席进行了一场很好的交谈。这是一个艰难的处境。我认为他们做得很好。”

在2月29日的新冠病毒工作队新闻发布会上,特朗普说,“中国似乎正在取得巨大进展。他们的(感染)人数下降了……我认为我们与中国的关系非常好。我们刚刚达成了一项重大(贸易)协议。我们正与中国进行另一项贸易协议谈判,这是非常重大的。我们一直在紧密合作。在新冠疫情上,他们一直在与我们交流,我们也一直在与他们沟通。”

实际上,美国著名的政治新闻网站Politico,就整理了一份清单,详细列出今年初,特朗普公开赞扬中国防疫努力的列表。有兴趣了解特朗普早前正面肯定,中国为遏制新冠疫情所做的努力的读者,可浏览相关文章〈在新冠疫情防疫上,特朗普称赞了中国15次〉。

由赞转贬归咎责任

可是,当特朗普清楚了解新冠病毒与普通流感病毒不一样,并且担心这将影响到他在11月总统选举中的连任机会时,特朗普及其支持者改变了方向,对中国和中国政府在疫情防控上的称赞,几乎一夜之间转变了。

第一个现象是,特朗普在3月19日的每日新闻发布会上决定使用“中国病毒”一词代替公认的新冠病毒(COVID-19)的缩写,从而将美国因疫情扩散,而导致的公共卫生危机和经济损失责任归咎于中国。

尽管,特朗普把美国疫情扩散及影响的责任,推卸给另一个国家,但他使用“中国病毒”一词,立即激起了对亚裔人的反感和仇恨,他不得不迅速撤回有关的字眼。

如今,特朗普的战略是更全面的,要将中国作为此次疫情扩散的替罪羊。该策略的主要手段就是编制大规模的虚假讯息和不实消息,目的是定调,谁应被归咎于导致此次的危机,谁应对这场给美国带来前所未有的人口伤亡和社会经济损失的危机,负上责任。

1月21日,美国确认了第一宗的新冠病例。三个月后,即4月18日,据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冠状病毒资源中心称,美国被感染的人数已超过75万人,而死亡人数也接近4万,是世界首位。

对于美国应对新冠疫情的缓慢、无能、笨拙和管理不善,特朗普总统负有最终责任,而不是中国。大多数美国人和世界上多数国家都知道这一点。遗憾的是,依然有人在特朗普每日新闻发布会上,没有看到“国王新衣”,没看到国王赤裸裸游行的丑剧。

 

(《攻击中国的幕后黑手》原文:Covid 19: Who’s Behind China Bashing )

Covid 19: Who’s Behind China Bashing

One key outcome of the covid 19 pandemic is its politicization. This development is not readily visible to the ordinary public because of the immediate health and socio-economic concerns that appear in the news media on a daily basis.

However it is clear to astute observers that the pandemic crisis provides governments, and other stake players at the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levels an opportunity to take advantage of it for their political interests.

Today the Covid 19 issue is being used by some western governments and the western media generally to score political points against China and the Chinese.

This is not surprising. In fact it is to be expected for several reasons.

Firstly, western governments especially those in G7 and some of their non-western allies notably Japan see China as a threat to their dominance of the global system, economy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Secondly,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 as a global industrial and manufacturing force together with its increasing military power has caused alarm bells to ring. These alarm bells have been activated especially in the United States. Although the US has been the number one world power, the last decade has seen its dominant role in global politics and economy undermined by its inability to match the growing Chinese influence and presence all over the world.

Thirdly, the widening economic and trade imbalance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and to a lesser extent that also found between China and some Eurozone countries, has given rise to xenophobic and nationalist concerns. The trade conflict with China has increasingly come to dominate everyday news with political leaders and lobbies vying with each other to increase their popularity by fanning public opinion against an external enemy..

Trump as China Basher Chief

The most prominent amongst the China bashers arising from the pandemic has been President Trump of the United States. What’s not known to many is that Trump’s initial response to China’s efforts following the virus outbreak in Wuhan was very supportive and encouraging.

In a tweet on 24 January when many in the western mass media had condemned the “harsh, draconian and unacceptable” efforts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 to lockdown the Wuhan city population to contain the pandemic outbreak, Trump hailed China and President Xi in the following terms:

“China has been working very hard to contain the Coronavirus. The United States greatly appreciates their efforts and transparency. It will all work out well. In particular, on behalf of the American People, I want to thank President Xi!”

In press remarks on 7 February he said:”Late last night, I had a very good talk with President Xi, and we talked about — mostly about the coronavirus. They’re working really hard, and I think they are doing a very professional job. They’re in touch with World — the World — World Organization. CDC also. We’re working together. But World Health is working with them. CDC is working with them. I had a great conversation last night with President Xi. It’s a tough situation. I think they’re doing a very good job.”

On Feb. 29 during a Coronavirus Task Force press conference he said“China seems to be making tremendous progress. Their numbers are way down. … I think our relationship with China is very good. We just did a big trade deal. We’re starting on another trade deal with China — a very big one. And we’ve been working very closely. They’ve been talking to our people, we’ve been talking to their people, having to do with the virus.”

A prominent US policy platform, Politico, has, in fact, compiled a list of times that Trump publicly praised China for its efforts to prevent the spread of the pandemic in the early months of 2020.

Readers interested in finding out about Trump’s early positive assessment of China’s efforts to contain the pandemic spread can find it in the article “15 times Trump praised China as coronavirus was spreading across the globe “ (see www.politico.com)

Almost overnight after singing praises of China and the Chinese government, once it became clear to Trump that Covid 19 was not like any ordinary influenza virus, and amidst concern that it would cost him his reelection in the coming November presidential polls, Trump and his supporters have changed direction.

The first sign of this was when Trump in his daily press conference on 19 March decided to use the term ”Chinese virus” in place of the accepted shorthand for the COVID-19 virus so as to put the blame on China for the rapidly rising health and economic virus toll in the US.

However while blame could be easily targeted at another country, his use of the term “Chinese virus” immediately inflamed antipathy and hatred against Asians and he had to quickly backtrack from use of that term.

In its place now is a more comprehensive strategy aimed at targeting China as the scapegoat in the pandemic. A major part of this strategy is the orchestration of a massive disinformation and misinformation campaign aimed at re-writing who is to be blamed for the severity of the crisis and who are responsible for its unprecedented human and socio-economic toll in the US.

The first covid 19 case was confirmed in the United States on 21 January. Three months later by 18 April, according to the John Hopkins Coronavirus Resource Center over three quarters of a million Americans have been stricken by the virus and the nation is the first in the world in terms of  deaths with close to 40,000 deaths.

It is President Trump who has ultimate responsibility for the slow, ineffective, bungling and mismanaged response to covid 19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 China. The majority of Americans and most of the rest of the world know this. It is a pity that there are some who do not see the Emperor parading  around with no clothes during his daily press conference.
www.orientaldaily.com

林春发:你在忙什么?——生活中的阳光反思

“你在忙什么?”新冠肺炎管控期间,面子书上收到友人捎来的问候。

我在疫情行管令过去的30多个日子里,每天STAY AT HOME。这是四十年多来第一次刻骨铭心的体验。

想起习惯领域创办人恩师游伯龙教授说过:“你的家人、亲朋好友、上司下属……天上星星、月亮、身边的花草树木都不属于你的,除非你肯放下足够的时间去欣赏和关心他们。”

“被迫”锁在家里,我没有丝毫苦闷和失落。因为阳光转念,老天让我们在这一段时间“闲下来”是要历炼自己内观、反省,调整重心后重新出发。我们应该要珍惜并很自律地看待自己“闲下来”的日子,那怕是60天、90天或更久。(我告诉自己和家人:学习自我隔离、学习“孤独”,磨练自己,自我增值。)

首先,与公司伙伴们一起规划未来六个月的现金流,各造安排好任务与紧密讨论危机中的良机。此外,每周一晨会、周三周五读书会、集团高级会议、中国后市场会议等固定会议。疫情中让公司上下更频繁沟通,已经习惯了线上讨论分享,感觉颇多的创新。过去几周很欣慰公司上下在会议中都自动自发投入热忱,或许这是咱们40年的企业文化吧。

锻练身体 温故知新

疫情管控在家,可以做的事很多,有几点和大家报告分享:

1 .好好休息、锻练身体:我争取每天睡眠时间增多一个半小时(过去一晚睡三、四小时,睡眠质量不好);坚持早上60至90分钟的慢动作随性运动,有太极十八式、八段锦、甩手、大阳光等(过去要上班只能运动20、30分钟)。

2.每日充电,复习所学:每天几乎前后8个小时留在楼下的“书房”,阅报、线上会议、静思、写文章、仔细翻阅元生《耕耘四十、志在百载》里的文章;重新复习清华大学和中山大学所上过的课程摘要;回味曾经出版过的三本书:(1)《转念、让生命更丰盛》、(2)《分享——跨越人生的维度》(北京海洋出版社)、(3)《是谁,让你闲不下来》,特别是第三本书,恰好今天的疫情行管令让我们不得不迫着自己闲下来了。

我自言自语:是疫情让我闲下来!

3.浏览网页,吸取能量:每天也在面子书上吸取阳光文献视频,例如:下午享受(我国知名口琴家)张雅诰大哥每天面子书口琴吹奏分享;(税务专家)孔令龙兄和多位专家就疫情给中小企业冲击找方法和解决人们的问题;好兄弟胡瑞连传来中医中药对新冠病毒的冶疫、还有值得学习的课程及学习抖音;听陈嘉荣小弟面子书解答及阳光开解听众各种各类问题;友弟小妹在文冬老乡配合朝麟小弟弟口琴/手风琴互动唱歌;郑秉吉兄与多位成功人士分享高效7个习惯迎向新常态……

陶冶性情 阖家共聚

4 .欣赏佳作,陶冶性情:真的很感恩多位友人传来好文章、视频,供静下来慢慢欣赏、思考,让我长知识,让我因为内容触动内心深处。比如:音乐传递生命的力量,CCTV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冯家妹和陈果毅、日本记录电影《人生果实》等。

5.寄情花草,认识生态:这期间更多时间留意家的花草树木。当人智学的儿子川阳老师除了让孙儿们下手参与锯木、钻制木马、木屋,也前后“接生”三只美丽的蝴蝶,让几个孙儿和我们大人亲自看到蝴蝶生长的过程。

6.阁家共聚,学习谅解:闲下来时,检查家里的门锁、电与灯等是否须要更新确保安全,也为每个房间的抱枕、被单等接受免费的阳光烈日“消毒”。这期间亲身真正体会一家人早晚一起的生活。过去女儿江岩和两个孙儿周末才回来,现在和她弟弟川阳一家四口(两个宝贝儿子)也都回来了,所以行管令的几十个日子家里咱家加上四个孙儿可真热闹了。

大人也一样,彼此如何相处,小孩骂架、打架,各自家长如何应付,感受如何?这段日子真的很考验大家的容忍与谅解;如何共建快乐温暖家庭,并不简单。

新冠肺炎冲击全人类未来的生活,人们必将要持续地进行一个常态化的抗疫。我们务必做好充裕的准备,面对新常态,做最好的自己,阳光前进。所谓临危创机运,奋发终有成,就是这个道理。
www.orientaldaily.com

李仕强:行管令后未知的未来

首相慕尤丁在斋月献词中宣布行管令将进入第四期,也明示可能再度延长。虽没直接道出理由,不难猜想此决策的主要考量是担心开斋节前后的大规模人群移动。

从实施到现在政府采用“软着陆”的方式分阶延长管控,单从病例数据看此举显然奏效。可惜至今仍未见政府铺出行管令退场机制。在国家无明确的政策方向的情况下,许多人民其实期待新增病例清零后,生活可大致恢复正常或进入“新常态”。

人类和病毒共存

目前全世界对终结疫情大流行的共识是通过研发疫苗,或找到药物可有效抑制新冠病毒治疗其引发的病症。疫苗研发快则半年内,大规模生产则需18个月或更久。即使首批疫苗产出了,在全球医药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接下来的难题是资源战——如何鉴定谁应优先获得疫苗。若疫情继续延烧,这将对医疗体系造成很大的负担。药物虽可抑制病情恶化或可能精准杀毒而保命免伤害,但无法阻止病毒传染。所以在可预见的未来,人类将需要与病毒共存。

另外一个全球专家的共识是通过保持社交距离来阻断病毒的传播,拉平疫情曲线。因此,所有正受疫情肆虐的国家都宁愿牺牲国家经济来落实各种不同程度的行动管制,而这方式在某程度上也证明奏效。若各国解禁了,现实中如何保持每个人都能拥有从自身往外延伸1平方米的社交距离空间?一旦搭公交上班,剪头发,甚至是进行一般社交活动便立即破功,尤其人口密集的地方,空间更是一种奢侈。因此,何时和如何开放社会空间是全世界正讨论的课题。

从国家的角度来看,行管令该何时松绑这难题,相信政府权衡了抗疫公卫措施(包括医疗体系能否负荷病患需求增加的压力),和经济市场之间的利害关系,并从中取得平衡。

振兴配套只是止痛剂

经济活动主要依赖消费市场。消费者有能力消费,商家才有收入,生产商有市场需求才能继续生产。需求量减少将导致劳工被迫降薪或被裁退,劳动市场的人若可支配收入减少,消费市场将出现疲弱,最终可导致经济生态链断裂。这是限制人群移动需付上的经济代价。

目前无论希盟或国盟政府推出的经济振兴配套,短期内可让人民和企业有个喘息的空间——从直接注入援助金给个人和企业增加可支配现金,到暂缓缴还贷款6个月,甚至提供企业低息贷款,但这些都只是短期刺激经济市场的措施,如同给市场一帖止痛药。

现实中,人民因目前拥有多馀的可支配现金,消费暂时可维持在一定的水平,所以市场尚算活跃。但也可能因消费者信心增加导致通膨。这止痛药失效后,代价会更高。

科技弥补部分空缺

生活在行管令下,网络和科技的发达弥补了部分空缺,人们通过视讯会议和通讯软件的便利解决了部分工作和社交的需求,工业自动化减少人手的操作,AI及大数据则可大幅度提高生产力。目前网络流行的说法是,新冠疫情驱使了企业数码化转型,似乎这已变成一个万灵丹,只要懂得运用科技便可度过疫情难关。无可否认这的确是一个趋势,可是我们的劳动经济准备好了吗?

若以技能归类大马的1500多万就业人口,约70%的劳动人口从事中等和低技能工作。一旦企业数码化,许多低技能、低生产的劳工,会因原有的岗位被科技取代,来不急转型就面临淘汰。简单说,期待复工的劳工们,回到工作岗位时,那个岗位还在不在?以上都是很多人正面对的不确定未来。再言,大量企业智能自动化将不论高低技术岗位带来零工时合约制,届时如何拆这弹?

对抗新冠疫情就像玩打地鼠,除非把地鼠从游戏机中挖掉,否则游戏永远打不完,仅能地鼠冒出头来就用力敲下去。疫情亦如此,除非全世界人类可群体免疫,否则人类将继续和病毒共存,这也是为何开始有人探讨间接性的封锁方案(on-off lockdown)。

面对着这等重量级危机,人民会把期望托付和投射在方向明确的领导者身上。虽然我国在政府和卫生部技术官僚的领军下成功将疫情控制,但至今未有明确的退场机制或经济复苏计划,打开电视除了每日疫情和行管令的例常汇报之外了无新意,人民仍因不确定的未来而感困惑和不安。

即便政府实施实验性的政策,如搭公交必须先预订以控制人潮、规定企业落实工作轮班制等,前提是社会必须前进,而不是停留在无限期没有伸缩性的封锁。届时经济疲软将不是最大的问题,反而我们必须面对更多的社会问题衍生。

这时候的国家领导更应透明公布所有疫情有关的资讯,并清楚告知人民如何一起长期抗疫,让人民可预想和准备行管后,与病毒共存的未来。
www.orientaldaily.com

冯振豪:台湾媒体何以泛滥失控?

3月末,台湾东森台时评人李正皓在“关键时刻”评论大马行动限制令中,经一番加盐添醋,竟把大马的抗疫情形描绘成“路有冻死骨”的场面,此事一出掀起一阵哗然,台马网民隔海交锋,李正皓也在诸多压力之下三次公开致歉。惟事情并未因此了结,随后少康战情室的“丢脸论”,以及东森新闻直播摆乌龙,让禁闭家中大马人深感不解。

虽说很多马来西亚人愤怒之馀也对台湾媒体的专业度感到纳闷,以笔者在台就学的经验及观察研究的结果,这一连串的台媒乱象(包括509后三立新闻台将大马选战解读为亲中与仇中之争的闹剧)实非偶发事件。

大学毕业后,笔者返家乡于独中任职,期间专责编制校园新闻。当在台湾的硕士班开课后,也参加一个专以报导校园新闻的社团,受邀参加一场由媒体名人主持的培训营,并要求新兵们写一篇新闻稿练墨水。

不顾专业取悦市场

我按照吩咐写一篇新闻稿交差,内容大致就当天培训营的流程报导,还有述及部分的讲者经验谈。结果当局说我的稿不够吸睛也没新鲜感,然后给我看一则由主办方写的新闻稿参考,稍看顿时大吃一惊:内文竟不是传达培训课程本身,而是陈述某知名记者在伊拉克战场的战地经历,立标也完全失焦,严格地说是选择粉饰特定内容兑换点阅。

显然,即便是栽培社会栋梁的学术殿堂,似不看重报导专业与还原事实,而是教导学生如何取悦市场,也算是让我略感台媒素质下滑的原因所在。

若从政治角度来看,上世纪八九零年代台湾逐步进入民主化,言论自由于解严后百花齐放,整个台湾社会趋向高度竞争之势,媒体也从传达资讯的传统角色转为互相竞争的外援,各家报章、网媒、电台附带浓郁的党派立场,常出现同一则新闻,因不同立标而掀起不同的风向。

久之,报导失焦、造假新闻、恶意抹黑已成常态,尤其在网络发达的当代,充当第四权的媒体同时身兼神化或矮化从政者的工作,而从政者须依照媒体逻辑型塑形象,以期达到催票或攻防的目标,是故,媒体便骑劫政治,即学界所言的政治媒介化。而政府也进退维谷,一方面政党是既得利益者,另一方面容易背负压制言论空间的抨击,致使局面持续恶化。

到了2018年九合一选举暨全民公投,当时媒体报导失衡,假新闻无处不在,仇恨情绪弥漫社会,结果选出众多凭口拉票的代议士(一度代表国民党竞逐总统的高雄市长韩国瑜便是最好例子),一向善打选战的民进党则大落败。当然,一说是中共套用俄国分裂乌克兰的克里米亚模式,藉选前的台媒大鸣放,启动网军产制假消息来场沙盘推演,搅乱台湾政局。即便中共网军干预的说法成立,那也是台媒乱国预设前提在先,为敌人敞开有机可乘的大门。

是故2020年总统大选时,台人吸取了2018年的教训,加上香港的反送中效应,让蔡英文以高票稳打稳扎地连任,也否决了躁动情绪的韩国瑜。选后,台湾政府开始意识打击假新闻的必要性,其中,严法对付散播关于新冠疫情的不实资讯尤为落力。

从校园新闻报导失焦开始,到蓝绿阵营藉媒体舆论带风向直到祸国殃民,不惜博取视阅率而哗众取宠,让原本的意外误报发展到刻意添乱,致使不实言论成为现今台湾社会的病态之一。而从台湾的案例也给马来西亚人一个警讯:放任不负责任的资讯横行,任由触动敏感线的言论畅行,后果就是把国家带向危机乃至离析。
www.orientaldaily.com

涂仲仪:病毒不长眼,勿掉以轻心

周末的战况汇报开始之前,诺将军的神色看来有少许的沉重。今天会有捷报吗?

我暂时卖个小关子。

回首看看这第三阶段的行动管制,过去的十天,诺将军给我们传来九个捷报。出院人数在过去的十天比确诊病例多了481宗。比起第一阶段的行动管制时,这数据是负1,605宗。

真的,听丁爷的话,jangan ke sana ke sini。

好了,今天传的也是捷报。今天的比数是99比51。出院人数又来到65.5%的新高。留院隔离和治疗的确诊病例创下1,882宗的新低。

目前,在加护病房和需要呼吸辅助器的病人各别为36和16位。和昨天比较,有稍微的更好转。今天的两宗死亡病例,两位逝者皆为国民,并患有高血压和心脏病,享年62岁。两位死者也都入院留医了一个月左右。

新冠状蔓延至今,总共夺走了98条宝贵的人命。愿逝者安息!

在这第三阶段的行动管制阶段里,虽然捷报频频,但诺将军仍心存忧虑。有报告显示,一部分绿区的民众开始松懈下来。诺将军语重心长的恳求民众别掉以轻心。病毒不长眼,我们千万别前功尽弃。

战役的时间线拉长了,众战士会否精疲力竭,这也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一部份被锁在城里的马国民也似乎越来越急躁。毕竟,餐桌上的面包是我们马国民集体的忧虑。病毒的后面是面包。抗疫的路上马国民到底有多大的决心和毅力呢?

都说了,我们拿经济赌人命。有些泱泱大国则是用人命赌经济。他们看似豪赌,也仿佛是谈笑用兵。人命和面包之间,不是每个人都有着一样的普世价值观的。

回过头来说,国有国情、民有民意。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实力和底蕴不够,我们稳扎稳打、一步一脚印。一杯温水都炸开了锅的我们,绝对经不起特朗普注射漂白剂疯狂和折腾。

马国民啊!我早已把命运托付了给诺将军和众战士。我始终觉得马国的战士要比特朗普靠谱。

继续守在家里的同时,且让我们看看丁爷和他的文臣有什么锦囊妙计,为我们桌上的面包给力!

作者为蒙纳斯大学大马分院药剂系资深讲师
www.orientaldaily.com


光华日报(言论)

渔船和渔夫/文:五月天

天佑大马,如果疫情顺利结束…政府必须提供的已非经济振兴计划,而是拯救计划!挺得过吗? 要顶住!

世界经济的“雪崩” , 让能源(石油) ,金融,服务业,工业及出口领域必走向低迷。而宽松的贷款政策(比如降息),各方面推动商业的津贴及一些支持提振国内消费的拯救配套已成为救市必备需求!(比如地产及建筑业97%交易都可在国内完成 ,实体世界中也是范围最广泛的商业领域)毕竟, 实体商业在马来西亚国内依然占据大多数!数码犹如远水如何救得到近火?

近期疫情严重的欧美国家,民间都存在一项争议甚至已经上街抗议,是病死还是饿死? 疫情放缓的中国也在严厉监管及控制下,提倡尽快恢复民生。

如果拿企业比喻做渔船,普通百姓比喻做渔夫, 若有一天渔船都不见了,渔夫还会有饱饭吃吗?

某商会刚刚在前几天作出一项民调。探讨行动管制令对商家的影响。分析如下:

1. 商家面对严重的现金不足的问题。37%的商家不足维持一个月,46%只能维持二至三个月,另外13%能持4-6个月。仅4%能支持超过六个月。

2. 大多数商家认为我国经济至少要六个月后才能复苏,(48%)3-6个月(28%)这意味着共76% 认为经济短期内不能复苏。

3. 政府指示银行贷款给中小企业,48%有申请,而52%则没有申请。

挺得过吗?要顶住!
www.kwongwah.com

MIDA报告 & 数据马杀鸡/文:黄泉安

大马投资发展局(MIDA)是国际贸易与工业部属下的重要部门,专司负责接洽与协调登陆我国境内的外来直接投资(FDI)及国内直接投资(DDI)数额,每季度与常年结账都会汇报制造业、服务业与关键领域的总投资额,是探测我国每年经济成长的其中一种温度计。

MIDA也是协调源自国内外直接投资所涉及的制造业奖掖细节的主要部门,它在国内各州设有分局,负责协调与实践各项已被批准的国内外投资计划;此外,也特派专员分布驻扎在我国设于各大贸易伙伴国的外交使节馆,负责国际企业直接投资我国的前期勘探与后期落实的重要衔接工作。

2008年以来,每当MIDA发布每季度与常年汇报时,雪兰莪与槟城州政府神经线特别敏感,都会抓拿MIDA数据大加阐释和解读,然后再以各自的战略视角,重述各州政府引资成功的壮烈记录,往自己脸上贴金。

4月20日,MIDA发布2019常年汇报,重点是尽管面对多重外来挑战,我国去年所批准的制造业、服务业和原产业的投资额高达2079亿令吉,比2018年增长1.7%。(请点击MIDA网页 bit.ly/3ayuvW1)

2019年,全球外来直接投资(FDI)普遍下跌,但我国仍有强劲的本土竞争力,总投资额中,国内直接投资(DDI)占60.4%或1255亿令吉,而外来直接投资(FDI)则只占39.6%或824亿令吉。

去年国内直接投资(DDI)超越外来直接投资(FDI)高达20百分点,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讯号,切记切记。

在制造业、服务业及原产业三类外来直接投资项目中,美国、中国和日本共贡献66.3%,分别为268亿令吉、157亿令吉和121亿令吉。

经济学者早已提醒我们,此刻冠病疫灾仍值峰期,将在欧美及亚太地区引起经济衰退,每个国家都自顾不暇,预料今年度的外来直接投资将是艰巨的挑战。因此,我国经济必须巧用善用去年总达1255亿令吉的国内直接投资滚动力,来扶持大马经济和永续性投资活动。

再深一层浏览数据大纲,去年2079亿令吉总投资额,主要分类如下:


MIDA常年报告也做如下评语:

一、全国5个获批投资总额最高的州属,分别是雪兰莪(478亿令吉)、槟城(337亿令吉)、柔佛(244亿令吉)、吉隆坡联邦直辖区(216亿令吉)吉打(147亿令吉)。

二、若以制造业投资额分类,各州引资数额如下:是雪兰莪(170亿令吉)、槟州(169亿令吉)、柔佛(115亿令吉)、吉打(115亿令吉)及霹雳(66亿令吉)。

三、服务业是国家经济增长的梁柱,原产业只占总投资额的3.4%,去年原产业贡献下跌,只取得70亿令吉投资额。

现在,且看雪槟两个希盟州属,是怎样解读MIDA的官方数据与汇报。

一、雪兰莪:发言人是行政议员邓章钦,媒介是文告。他表示,雪州在2019年招商引资的竞争中,获得“双料”冠军,使雪州继续成为马来西亚最具吸引力及最受投资者青睐的投资目的地。

他说,雪州于2019年在获批准的总投资方面(478亿令吉)高居榜首,比排名第二的州属(槟城)超出141亿令吉之多。此外,在制造业方面,雪州取得的获批准项目共达170亿令吉,比雪州2018年所取得的25年来‘最高’纪录(189亿令吉)稍低一点。

二、槟城州:发言人是首席部长曹观友,媒介是脸书直播。他显然有意避开邓章钦引资总额的视角,只捡制造业来发挥,总投资额则高达169亿令吉,外来直接投资总额150亿令吉,认定是全国之冠。但他也间接承认,槟州制造业所引进的国内直接投资额,仅得19亿令吉。

这是雪州邓章钦、槟州曹观友讲话的不同重点,前者是侧重强调国际经济衰退周期,国内直接投资绝对是扶持本土经济的战略性因素。

反观槟州政府思维,看来过分侧重外来直接投资而养成好逸恶劳心态,也许,州政府智库槟城学院必须开始检讨,为何本土直接投资家对槟州缺乏兴趣(或缺乏信心),反而是外来直接投资对槟州比较雄心勃勃。

无论如何,曹观友认为槟州制造业的外来直接投资项目(166项)及投资额达150亿令吉、本地及外国投资共169亿令吉,此二数额皆为槟州史上最高,弦外之音,是比林冠英首长时代更威风。

我想要提醒曹观友但曹观友本身未向槟州子民公布的一个要点。去年槟州制造业外来直接投资150亿令吉总额当中,有100亿令吉(即制造业外来直接投资总额的66.67%)是来自单一美国厂商(暂隐其名)作为扩充原厂计划的投资。

俗语有说,如果把所有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意外风险肯定偏高,更何况不是所有MIDA批准的制造业直接投资项目,都能依照原定计划与时间表来落实。资料显示,从投资项目定案、税务奖掖批准到计划落实的紊长价值链过程中,往往会发生计划中途生或腰斩的意外事件,风险率高达25%。

2017年槟城早有先例,由于亚太区投资环境发生巨变,硬碟厂商Seagate决定终止在威省巴都加湾的建厂计划,同时脱售16.4公顷场地,原定要营造的就业机会也一笔勾销。

最后结论,官方数据可靠和可信吗?英谚有句话 “谎言,该死的谎言和统计数据!” (Lies, Damn Lies and Statistics!),因为统计数据的下游是分析与解读工作,有心人可以任意筛选任何统计数据,加以 “按摩”,把数据肌肉随着潜议程完全扭曲。这种亵渎统计学的专才,我们叫做 “数据马杀鸡”。明白了吗?

www.kwongwah.com

一言既出,被笑三天?/文:董恪宁

旅游部长南希说建议本土旅游,显然搞不清楚状况,忽视遵照卫生部的苦心劝告,3C之处,敬而远之:人多地方(Crowded Places)、密闭空间(Confined Spaces)以及私密细语(Close Conversation)。

手上确实没有几张好牌,慕尤丁仓促组阁所面对的困窘,和当初希盟的马哈迪医生的处境,相差无几。民主行动党全国政治教育主任刘镇东的〈慕尤丁的后疫情困境〉,也这么说。

刘镇东之见,证据确凿,慕尤丁的内阁成员,大多名不见经传,容易被人遗忘,甚至沦为笑柄,深受人们痛恨。

当中,卫生部长阿汉峇峇,是全国公认的笑料,诚属慕尤丁政府的负资产:每当他在媒体现身,“政府就会被嘲讽整整3天”。

卫生部长当然不是仅有一个。意思意思的部长扮扫街、面面相觑的小叮当撒娇、不知所云的大专抖音赛,皆是如此。但是,尽管前科纷沓而至,有碍观瞻的博君一粲,继续排队演出,没有止息。

旅游部长南希苏克里接受《马新社》电视台专访,主张旅游业者,重建攻略,新托路线,增加项目,正是另一个传世的经典佐证。为了加强说服力,南希举了一个例子,建议开斋节期间打造亲子家乡游云云。

部长所言,显然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的。缘由所在,乃是新冠肺炎逞凶肆虐,疫情造成百业停顿,市场一片满目疮痍,诸国纷纷封锁各自的边界。如此这般,岂有迢迢千里到访的国际游客?

那么,怎么办呢?灵光一闪,有了,南希说:本地旅行社应该转为聚焦本土旅游,放眼经营国内市场,重新设计旅游路线。然则,南希显然搞不清楚状况,忽视非常时期的生活方式和作业标准。

遵照卫生部的苦心劝告,3C之处,敬而远之:人多地方(Crowded Places)、密闭空间(Confined Spaces)以及私密细语(Close Conversation)。既然这样,怎么可能游山玩水?

何况,国库拮据,公司倒闭,企业裁员,家家户户捉襟见肘,钱不够用。应对日常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也显得狼狈,往往不得不寅吃卯粮。处境这样,纵然有心放松情绪,谁还有一大笔的闲钱四处散心?

南希难道没有听说,自1965年创办,云顶集团的管理层首次减薪?南希难道没有读及,负债逾50亿澳元的澳洲维珍航空,宣告破产?南希难道一无所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估计,170个国家的经济可能萎缩?

可是,看得属下这些朝廷命官的拖棚歹戏,身为首相,慕尤丁能够怎样?刘镇东点出了为难之处,在于慕尤丁必须设法与每一成员和平共存。不管他心中有多不满,他眼下也没有办法开除任何一个。

不但这样,光天化日之下,内阁里的任何一个党,内阁外的随便一人,都能轻易指指点点,向他施压。前不久巫统主席阿末扎希公开要求慕尤丁委沙巴的巫统领袖以官职,清晰地反映了土团党尴尬的行情。

手上确实没有几张好牌,甭说慕尤丁,马哈迪医生当初,也没有小改组内阁的条件。教育部长马智礼博士半路(被)下车,也只好劳驾前首相自己操刀。慕尤丁和马哈迪医生一样,也只好将就将就。

结果,这个国家的沉疴宿疾,仍然一如既往,兜兜转转。部长的任用,亦不例外。所考虑的,不一定是选贤与能,而是分赠朋党。

那么,类似当年水稻专家何乃健先生被令在屋顶实验种稻的咄咄怪事,以后想必也自然还有。
www.kwongwah.com

一日国会的争议

在抗疫期间的一日国会是利是弊?朝野党众各有说词也见仁见智,然而倘若能让朝野代议士针对病毒危机发表建设性意见,即使是限时的线上议会,相信更可减少不绝于耳的噪音,也更符合议会问责与监督的民主精神。

再度改朝换代后的首次国会已定在5月18日举行,基于处在新冠肺炎的抗疫阶段,极可能迎来历史上最短的国会会议,也极可能像各州州议会一般,在国家元首致御词开幕后即无限期休会。

由于未有空间让朝野政党国会议员参与辩论,近期出现了不少的噪音,特别是从在朝变成在野的希望联盟,各种建议与非议的声音此起彼落。

前首相敦马哈迪医生认为,518召开一天的国会,对国家健康课题方面是明智的决定,但在政治层面上对反对党不利。

他强调若政府不让国会进行辩论,将会发生许多伤害人民利益与破坏国家的事件。

公正党主席安华在会见首相慕尤丁前后多次强调一日国会的弊端,他甚至建议通过两天线上国会或是特别国会专题探讨新冠肺炎的问题,也可限制国会议员发言的人数,重要是让朝野共同讨论关于疫情的大课题。

行动党资深领袖林吉祥则非议政府在处理冠病危机方面比英国好,却不敢针对病毒危机召开线上的特别会议,反观英国已召开100分钟的“虚拟”会议。

隆雪华堂妇女组更特别举行线上座谈会,邀请名家专题剖析国会背后的政治博弈。

目前国内的几个州属已先后召开州立法议会,巧的是,在抗疫期间及行管令下的议会都是历史上最短的议会。

国民联盟在今年3月的特别情况下入主布城,这段期间也是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期间,成功组阁之后即迎来至今已进入第三波的行动管制令。

基于国会必须在限定的6个月内举行,否则将视为自动解散,首相慕尤丁已择定在518召开国会,但在疫情笼罩下极可能是一天的国会。

这是新政府上台后的第一个国会,因此原本无可厚非的一天国会便出现了不少的噪音,当中也不乏具建设性的意见,即召开一天的实体国会另加若干日期专题讨论疫情的“虚拟”国会,让朝野有参与辩论的空间。

在抗疫期间的一日国会是利是弊?朝野党众各有说词也见仁见智,然而倘若能让朝野代议士针对病毒危机发表建设性意见,即使是限时的线上议会,相信更可减少不绝于耳的噪音,也更符合议会问责与监督的民主精神。
www.kwongwah.com


星洲日报(言路)

郑丁贤.大马不是罗兴亚家园

上星期,一艘载满罗兴亚人,准备登陆大马的船只,被大马海巡拦截。海军提供粮食补给之后,下令它折返。

在我看来,海军保护了我国的疆域,做法也是仁至义尽。70年代马哈迪任副首相时,曾经指示shoot(射杀)犯境的越南船民;在国际齐声抗议之下,他改口说是shoo(一般上用于赶走鸟兽的嘘声)。

如今做法显然文明许多。

但是,还是有反对声音。国际“正义”之士纷纷指责大马做法不人道,国内一些非政府组织摇旗呐喊声援,希盟领袖安华说应该收留给予温饱,律师公会甚至指政府违反了联合国《禁止酷刑和其他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公约》。

然而,目前是大马和冠病苦战时刻。社会资源匮乏,人民自顾不暇,自家穷苦人民已经照顾不了,要庇护罗兴亚人实是力所不逮;加上十几万滞留大马的罗兴亚人卫生水平恶质,群体配合度低落,成为大马防疫的地雷阵。

很多大马人醒悟,罗兴亚人并不是同宗兄弟,也不是随时可以上门黐餐蹭饭的亲朋戚友。舆论方向一转,人们支持政府这一次硬了起来,告诉罗兴亚人,大马不是你们的家园,大马并不欢迎你们。

大马移民政策之严重失衡,边防之松懈,加上主流社会对同宗教之兄弟情怀,几年来,造成大马成为罗兴亚人的乐园。如果不改变,假以时日,大马可能成为罗兴亚人的家园。

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有事实和数字根据。

罗兴亚人的家乡──缅甸的若开邦,原本有100到130万罗兴亚人;在内外交迫促成的外逃浪潮之后,如今当地只剩下大约40万罗兴亚人。

其他数十万人去了哪儿?

一大部分回到他们的故土──孟加拉国,数目不详,因为他们融入了孟加拉当地的罗兴亚族群。

另一部分去了沙地阿拉伯,大约有19万人。早在缅甸政府排挤行动之前,就已经有大批罗兴亚人以朝圣、旅游、劳工身分进入富裕的沙地;而沙地以全球穆斯林领袖自居,曾经慷慨的收容罗兴亚人。

接下来就是马来西亚,大概有15万到20万罗兴亚人。

想要外逃的罗兴亚人,选择有限。孟加拉太穷;沙地阿拉伯已经关闭大门,而且开始驱逐他们;欧美澳纽太远到不了(而且口惠而实不至,高谈罗兴亚人权,谴责缅甸政府,但从未真正协助罗兴亚人,也不接受罗兴亚难民)。

只有马来西亚,只要有本事入境,几乎是来者不拒,过半可以获得正式难民身分,每天领35令吉救济金,衣食住行到子女教育都不缺;即使没有难民身分,也容易生存,吉隆坡士拉央批发市场一带,已经是小若开邦。

同样穆斯林占多数的东南亚,印尼只有约1000个罗兴亚人,而地理位置更接近的泰国,只有5000人。

大马正式版本的“大马第二家园计划”(MM2H),合格申请者必须有数十万令吉流动资产,每月有海外收入,健康证明等等条件,才有资格申请。迄今也只接受了约5万人,且列明不能成为公民。

但是,罗兴亚人无须任何资产和收入,也不用健康证明,就能够以大马作为第二家园,且保证基本生活无忧。

缅甸不会接受遣返这些罗兴亚人,放眼全球,也没有第三个国家愿意收留他们;看来,他们会永远留在大马。

趋势之下,现有缅甸若开邦的40万罗兴亚人,以及孟加拉百万罗兴亚人,也会大举通过海陆来到;假以时日,大马会成为罗兴亚第一家园,乃至惟一的家园。

马来西亚准备好了吗?我们的社会资源应付得了吗?我们有谨慎评估后遗症吗?

当然。我们对人权和人道主义要有一定的承担;但是,人权和人道标准,不是用一把铁尺来衡量;人权和人道的实践,也不是大开国门,来者不拒。

部分罗兴亚人遭到缅甸政府和民间组织压迫驱逐是事实,但是,也有很多出走的不是政治难民,而是经济非法移民。

大马警方屡次破获走私罗兴亚人口组织,蛇头收取高达每人1万5000令吉,通过泰国内陆和海陆,把罗兴亚人送进大马。这明显是假难民之名义,行移民之实。

而缅甸若开邦的局势逐渐稳定,驱逐迫害事件减少改善,应该是罗兴亚人重建家园的时候,而不是另谋发展,易地而居。

而滞留本地的罗兴亚人无法自力更生,只要去一趟士拉央的小若开邦,行乞和游民举目可见。他们的生活方式也异于寻常,很多房东收回出租单位时,发现屋内遍地垃圾与粪便,家具损坏和遗失,墙瓦天花板残破,几乎晕倒。

这绝对不是种族歧视,而是文化差异,不能勉强。

要解决罗兴亚人的问题,维护他们的人权和安全,应该是协助他们和缅甸当局和解,化解他们和缅甸其他族群的矛盾,让他们在缅甸安居乐业,生活下去。行有余力,则通过国际合作提供经济和技术援助,而不是把他们的问题转化成马来西亚人的问题。

作者 : 郑丁贤 星洲日报 2020-04-26
www.sinchew.com

郑钦亮.要报名医院旅游团吗?

一人行,一口罩,一米距,一瓶液。
这是我们目前的“四一”保健口诀。
常为之,可保下半生健康活跃。
不聚餐,不集会,不碰头,不搓脸。
这是我们目前的“四不”保命警戒。
常为之,可保全家人免受毒害。
留在家!留在家!留在家!如果你不想在监狱或医院过夜。

全世界人类生命的新常态已经改变至此,政府守护国力的新指示也是如此。

然而,依然出现与国策不同调的番薯大官标新立异,语如弱智。

比如旅游、艺术及文化部长南希苏克里建议旅游业者重新规划路线和项目,在开斋节期间打造亲子家乡游,一家大小可租巴士参观家乡景点。

她说,如今很多国家都封锁边界,通行不方便,大马旅游业者应该要转为聚焦本土旅游和国内市场,重新设计这类旅游路线,打造出独特和有创造力的国内旅游,这种概念也是国际正在探讨的。

我想,真要听部长的话去冒险招收勇士团员的业者,我看还得在最后几天的行程加上附送医院三天二夜游,景点是检测中心,睡的是病床,有团员中标的话就让他继续免费住下去如何?真是的。

明明疫情依然吃紧;明明全民都还在过着“四一”和“四不”的行管令生活;明明政府还只是停留在研究如何让滞留学校和家乡的无课学子与游子,如何能更安全的回到他们的住家与工作居住地;明明山哥都还在皱眉头报告疫情,不建议放行,旅游部长却在鼓励民众去旅行寻找病毒上身,不知安的什么心。

首相大人你到底知道你选的部长在干什么吗?知道吗?知道吗?知道吗?(重要的问题问三次)

在部长尚未对她的要命建议提供更进一步的说明之前,民众已经在网络上把她骂翻,这是她该当之罪。

好吧,就算是建议让国内绿区的民众可去绿区的景点旅游,最起码也该提出哪个绿区有好玩景点或有什么独特与有创造力的旅游行程才是,不是说好心为老百姓提供散散心的建议,就是有脑的为民服务。

再说,现在大半旅游业者半生不死,所有景区更犹如鬼域,人们手上现金短缺,更不知未来几个月的日子过不过得下去,部长如此出位创新建议,只能说明她搞不清楚状况,完全不接地气。

部长说担心旅游巴士业者目前处于无运营状态,加上国内有数万名导游,所以她才思考如何制造生存机会给他们。

可是部长跑调了,好像是不在政府与老百姓的抗疫团队之中,她思考出来的建议,只会让担心的人更担心。

其实,连国防部高级部长依斯迈沙比利说研究将滞留在公立及私立大学和大专校园及在校园外住宿将近一个月的约10万名学生,从下周一(4月27日)起分批返回各自的家乡的措施,也是有违“四一”和“四不”的行管令生活宗旨的。

除非从车子卫生、司机状况、学生和目的地等,都是“一绿到底”的安全达标,回去工作地的游子也获得同等规格的处理的话,这样子花我们的纳税钱去保送他们,就算他们回家了也没有起到任何控制疫情和启动经济的贡献,我也安心和甘心。

作者 : 郑钦亮 星洲日报 2020-04-25
www.sinchew.com

张吉安.疫情下,大马外劳新加坡客工“该死”?

过去一周,新加坡疫情突变破万,成了东南亚确诊病例之首,新增人数皆源自处于底层群体的外籍客工,瞬间引发更多人开始关注和同理,客工长期居住在拥挤不堪、卫生恶劣的宿舍内。由于疫情急转所逼,原定“阻断措施”期限的5月4日,延长至6月1日,致使部分人在网络埋怨客工的“脏乱” 害惨了国人,让疫情一再陷入困局,更有不少大马网民越堤去帮腔,建议何不将客工送回自己的国家,一了百了?

疫情下,新加坡客工“该死”吗?

上世纪80年代初,当时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新加坡,正步入经济起飞的正轨,可惜国内的人口却赶不上人力资源的需求,于是政府引进大量外籍客工来填补劳力,人数迄今在总人口584万中占了140万人,是新加坡经济引擎开关的隐形翅膀。把话说开了,新加坡能享有今天的经济成就,客工的血汗劳力,功不可没。目前,全球疫情一发不可收拾,有专家形容这是一次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世纪灾难,难道客工就是这次的“淘汰者” ?

最近读到一名来自印度的女医生Jayshree Shukla,她在脸书上的一则贴文,这么写道:

“一个人能够保持社交距离,是一种特权,说明你家有足够的地方,能让你跟其他人隔离。一个人能够洗手也是特权,表示你所住的地方有自来水。能有洗手液也是特权,说明你有钱可以购买。一个人禁足不出门,也是一种特权,说明你有能力不出门工作还有饭吃。然而,防止新冠病毒传播的大部分方法,只适合一些发达国家。回到根本,这是由能够在全世界到处飞的富人在传播,最后害死的是数百万穷人的一场病症。有能力保持社交距离,禁足不出门的人,都应该理解自己所拥有的特权,因为很多印度国人,并没有这个权利。”

女医生的这一段文字在全球网络陆续传开来,促使不少人在思考,疫情下,世界上根本没有所谓的平等和平权。而自认比外籍客工干净与高尚的 “网民”,是否笃定认为“适者生存”是免不了的生存法则?

网民一人一句的铿锵,足以将这些 “该死” 的客工逐出国土吗?庆幸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于4月10日和22日,接连两次在全国电视致词中,阐述了一番暖心语:

“请大家不要担心,我们正密切留意客工的生活情况,确保他们获得医疗和其他方面的照顾,同时也与他们的雇主合作,让他们能够继续拿到工资,并把钱汇给家人。他们离乡背井到新加坡打拼,辛勤工作只为家人能过上更好的生活。新加坡人能拥有优质的政府组屋、世界一流的机场和四通八达的地铁,他们有很大的功劳。如果您是客工的家人,并正在观看视频,我想对您说,我们非常感谢,您的儿子、父亲和丈夫对新加坡所作出的贡献。”

4月19日,网络流传一段视频,1名新加坡盛港综合医院的医生Dr. Muntasir Mannan Choudhury,在客工宿舍楼下拿着扩音器,用孟加拉语,叮咛客工们要照顾好个人卫生:

“冠状病毒病在全世界广泛传播,不幸的,它已进入你们的宿舍。可是,你们不必担心,我们会照顾大家的健康。你们要照顾好个人卫生,勤洗手、戴口罩、别串门到其他人的宿舍,只要遵守所有规则,将免受感染。过去,你们为新加坡建造了我们居住的建筑物、修建了我们走的道路,对新加坡有巨大的贡献,你们是我们其中一员,我们会照顾你们。”

顿然觉得病毒再怎么可怕也好,此刻至少该国医者和执政者的良心,能让无数漂泊在外的客工,暂时有个安心与安全的归宿。

疫情下,大马外劳也“该死”吗?

4月20日,我和MyCARE人道救援组织前往雪州一座兴建中的高级公寓建筑工地,该处约有140名本地和外籍劳工。过去一个月,没开工、没薪水,断粮食,而当地居民知道了,通过电话向外界求助救援。正当我们一行人抵达时,当地的工地华人管工闻风而至,赶紧联系了该工地的华人老板。电话中,老板急问怎么知道这里的情况?因为工地员工是不允许外出的;他说3周前有吩咐一辆菜车来这里兜售,但员工说没钱买菜;他说工地规定没开工,就没办法发薪,因为是根据日薪制的;他允许我们发物资,但是别跟外人说他们在挨饿。

发完物资,看见一个印尼籍妇女在晒着干粮,趋前问那是什么?她说,因为没钱买菜,前天就溜出去市内菜市场,捡起那些卖剩和开始发臭的鱼,由于工地没有冰箱,想办法将鱼肉洗干净,搅拌面粉制成鱼饼,比较完好的就拿来腌制咸鱼,至少晒干能储存很久,暂时解饥。像这样的工地,像如此的外劳,全马处处可见。

正当我和MyCARE,于4月初在网络发布“疫情伤城,谁在挨饿”的救援行动,援助对象除了列出本地社会底层群体,同时也将“外劳”列入名单之际,不少眼尖网民一看,逮住机会擦枪发炮,声声质问为何在此刻救助他们?排山倒海似的指责、仇视、辱骂、淹没了我们的视线。

我们的国家,和新加坡一样,平日所见的建筑、修路、服务行业等较为底层的劳力工作,大多数是由外劳撑起。而现在疫情来袭手停口停,他们也深受其害,难道我们即刻转头,将他们视而不见吗?

疫情伤城,生命可贵,人人平等。如果任何人,不想帮忙任何挨饿的人,也没关系,没有对错之分。在此,只是恳请“您”别在网络上,散播任何仇恨恶言,除非,“您”不是一个 “人”。

作者 : 张吉安 文章来源 : 星洲日报 2020-04-25
www.sinchew.com

陈日佳.发展后疫时代的医疗用品工业

下笔之际,首相宣布我国的防疫行动管制将会延长两星期。 在这一个星期,有人已经开始要求政府提出更清晰的退场机制。

这一场源自中国武汉的病疫不仅将改变我们未来的生活方式,也会改变很多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资源分配、国际间的科研合作与重新思考国家的经济策略。

不少病毒学家已经说明这个冠状病毒并不会像2003年同样源自中国的沙斯一样在短期内消失,因此必须做好这一年内都必须面对疫情重现的准备。自沙斯以后,各国已经提高了防疫和公共卫生措施,但是人算不如天算,这一次变本加厉的疫情势必会让各国日后更加强防疫措施。只要一天中国没有严格执行杜绝食用野味,世界各国仍必须面对从动物转移到人类的病毒的风险。

这一次的疫情不仅让各国了解自身医疗系统的利弊,也让许多国家痛思积极发展医疗用品工业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政府并没有积极注重或规划医疗用品工业。在此领域,我国在国际社会最有名气的仅是医学手套与避孕套。

早在沙斯时期,口罩已经证明了其保护鼻腔与肺部健康的重要性。东南亚每年7、8月面对烟霾也出现“一罩难求”的窘境。可惜各国并没有鼓励国内企业积极生产,相反的依赖来自中国的廉价供应。结果当今年2月武汉爆发疫情时,各国才来手忙脚乱四处寻找口罩。大年初一,香港市民甚至还要一大清早在药妆店外排长龙买口罩。但是在当时,口罩生产量占全球6成的中国已经自供不足,也开始封锁出口。我国华团更是排队向中国贡献口罩呢!

台湾解决口罩问题的应对方式值得我们学习。

当时,台湾工具暨零组件工业同业组成了”口罩国家队”,在短短40天内结合了机械、原料供应商和法人集团的精英远赴欧洲购买机械建置90条生产线,成功的把台湾的平均每天188万片生产量提高到1000万片。如今不仅可以把多余口罩捐献予有需要的欧美国家,甚至还协助美国、加拿大与德国设立口罩生产线。

可惜的是,22日,波兰航空一架直飞台北接收口罩和其他人道医疗用品的飞机竟然不被中国允许飞越领空而必须绕道。

在我国3月疫情爆发后,为何众多华社商会与华团没有向台湾学习建立国内的口罩生产线?

事实上,欧洲各国已经开始省思过度依赖进口医疗用品的恶果。英国、意大利和法国等已经有厂商获得政府资助与合作在国内生产口罩。

过去,口罩、医疗围裙等医疗易耗品都被视为低技产品,再加上欧美国家的人力成本高,一般上都是从低人力成本的国家进口。制造清洁剂由于使用大量化学剂和水,以及产生废料,因此经常在环保条规不甚严格的发展中国家生产。

经过此瘟疫,世界各国必定会改革公共卫生,现有的公开场合清洁作业程序也誓会更加严格。而随着人口增加,未来如果类似的事情再度发生,人类甚至有可能为争夺医药品与设备供应而冲突。

因此,我国政府不仅应该鼓励私人界考虑在本地投资设立生产线,也应该考虑设立医疗产品生产工业园吸引外国厂商进驻。对于现有的医疗产品企业,政府应该提供奖掖鼓励提高生产量,也应该要制定法律把医疗产品生产企业视为国家战略重要性的一部分。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本政府在5月间会开始实行《修订外汇法》,将与传染病相关的所有医疗配备与器材,还有呼吸辅助器等高级医疗设备列为涉及安全保障的特别重要行业,限制外资收购。

当然,以我国企业目前的科技与财政实力,无异是较难与大规模的国际大财团比较,但是别忘了这是培育储蓄国家医疗生产能力必走的崎岖路。国际贸工部可以协助初创企业了解外国品质标准,也协助国内医疗产业整合与互补优势。这让我国日后在面对类似的公共卫生问题时可以与国际社会合作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而不仅仅是个别产品的单打独斗。

我国的医疗手套与避孕套已在国际占有一席地位。政府应该顺势积极推动其他的医疗用品与易耗品工业,尤其是关注品质安全与欧美规格更为重要。如此一来,必能扩大国际医疗用品市场的占有率,在国际市场分得一杯羹。台湾所生产的医用易耗品、电子医疗器都能出口到欧美国家,每年最少赚取600亿新台币外汇。

最后也我国政府与企业切记,医疗用品是保护民众与救命,必须像欧美、台湾与日本一样以最高规格与标准制造。在管理、收藏与运输过程方面也必须要遵守最严格的操作标准,否则与谋财害命无异!

作者 : 陈日佳 星洲日报 2020-04-26
www.sinchew.com

江迅.战疫纪录片:把镜头交给在场的武汉人

一部纪录片的开头,一位女士在阳台上查看自己种的菜苔,“都没长好”。影片结尾时,她开始摘下整整一把成熟的菜苔;年前的那场阴雨,在影片最后变成一片晴天,有人在阳光下哼唱“阳光总在风雨后”。这部纪录片是《手机里的武汉新年》,影片一经发布即获得惊人传播。在被眼泪淹没的评论区中,“真实”、“感人”成为高频词,有人评价它的影响力远甚于专业媒体的纪录。纪录片发布的那一天是4月2日。

可以说,对绝大多数观众而言,观看这部公益纪录片,是一种少见而独特的影像体验。该片由北京清华大学清影工作室创制,素材全部选自快手平台,集合了77位拍摄者的112条视频,经后期剪辑,最终形成时长18分钟的片子。影片主创用“一个UGC影像计划”来定位它。UGC模式指网民用户原创内容,参与视频创作,专业团队从以往的拍摄者变为“编辑者”,此举打破许多人心中对于“纪录片”的旧有认知,网民不再只是观众,而是成为互联网内容的生产者,这是一种体验式互联网服务。纪录片里呈现的镜头无疑时有晃动,不够完美,但这却是最真实的武汉战“疫”。

18分钟的UGC纪录片:把镜头交给在现场的武汉人。亲历者的个体视角,拉近距离后的感同身受。当个体与群体的视角结合在一起,历时性和共时性的细节便能融合交织。

由全民记录时代的瞬息,触动了纪录片导演秦晓宇,他和团队思考如何以纪录片方式去汇聚这些个体记忆。他们想起10年前英国导演凯文麦克唐纳和雷德利斯科特曾作过一次尝试,透过YouTube号召全球网民用镜头捕捉7月24日这一天的生活点滴,最终收到来自192个国家和地区网友拍摄的总数量近8万段、总时长达4500小时的短片,他们从中选取短片剪辑加工,制作纪录片《浮生一日》。由此启发,秦晓宇团队于2月初发布《余生一日》的拍摄计划,邀请全民拍摄2月9日这一天的疫情生活,最终吸引5000人参与拍摄,收到至少3000份素材。在疫情这个主题下,大部分记录者坦诚自己最隐匿的情绪、最私密的家庭空间,共同呈现“余生一日”的意义:生命中普通的一天,劫难中的一天,也是重生的一天。

正如秦晓宇坦言,每个人的记忆都是重要的,“纪录片主要是对当下正在发生的作一个真实记录,相比之后去记录回溯会更有震撼力”。灾难来临,并非如同惊雷般炸响在一片遥远的土地,而是在日常生活中的无数瞬间逐渐浸淫的。真实、日常、第一视角的个人记录,直接拉近了观众和疫区人距离,令人生发出“我也在现场”的感同身受。

每次大规模的传染疾病都会诞生一批优秀纪录片。1月23日武汉封城,导演张悦的第一反应是“应该去现场”。他在微信建新的工作群,多番周折,他和团队10天后抵达武汉拍摄《在武汉》,边拍边播,每周一集,2月26日《在武汉》在哔哩哔哩(B站)上线,连续推出7集,截至4月8日,总播放量达958万,获得网友投出的B站最高评分9.9分。由广东卫视频道策划的5集系列纪录片《2020,不可忘却的春季》,东方卫视播出的全景式纪录片《生命·方舱》,还有微纪录片《新·生》……

每个人的一生就像一部纪录片,你身在其中有些可控有些不可控。灾难面前更折射出人性光辉,此时比任何时刻更需要记录。

作者 : 江迅 星洲日报 2020-04-26
www.sinchew.com

安焕然.行动被管制,思想要自由

炎午下来,还是闷热的夜。抗疫行动管制令期间,何以消愁?不自觉哼起毛不易的歌:“一杯敬故乡 一杯敬远方。守着我的善良,催着我成长……”又想起1980年代初,中学时代华文课读过的鲁迅〈秋夜〉:“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那年,我的学校宽柔中学用的还是香港出版的《中华文选》)。

即使是行管期,绝对不是在放假,其实当老师的更忙了。居家线上教学中国通史课,终于上到了“中国现代史”单元,讲五四运动。该讲些什么重点呢? 此时此刻,行为都被管制了,但思想要自由啊!

我的大学和硕士时代是在台湾,读博士是在中国大陆,求学时代都感染过五四的遗风。只是两岸的五四很不一样。1980、 1990年代的台湾大学校园的五四精神,是异议者的推崇,偏向对言论自由、民主的追求,批判当权的专制独裁。但2006年我在中国大陆读博,那里的五四“思想教育”和推崇,主要还是爱国主义、民族主义,从救亡到要让中国勃起的五四。启蒙与救亡,两岸的五四,偏差很大。

至于大马华社呢?影响了谁呢?想了想,若说现在,大概就剩下那群“老左”吧!讲五四,他们一定要谈鲁迅。说也奇怪,这个鲁迅先生啊,从没来过新马,却在新马华社当年的“愤青”群中影响深远。只是他们的鲁迅是一个早已被左派“神圣化”的鲁迅。他们很会背诵鲁迅的经典文句,但更多的时候在他们的心目中,鲁迅是一个“战斗者”的形象。鲁迅的知识根底,当年的愤青不一定学到,但鲁迅骂人的“杂文”,他们奉为圭皋,总想学学鲁迅的骂人和那个对与自己立场不同的“不容人”的“傲气”。老实说,对我来说,这可能恰是鲁迅的短处啊!可这些人是乐此不疲的。

我爸年轻时是参与马华文学反黄运动的文青。家里有很多鲁迅的书。但对鲁迅的印象,还是1970年代,父亲不懂去哪里弄来的一幅复制的鲁迅书联:“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挂在我和我哥的睡房。一睡醒,就看到鲁迅的这几个字。小时候,我“跩跩”的,想来或许也是这么一回事吧!

后来,去台湾读书,接触当时思想“前卫”的学长,他们的五四不是这样的。要的是民主与自由。推荐我们阅读的是余英时、周策纵的书,以及后马克思主义很硬很硬的思想启蒙书。但说起鲁迅,他们还很羡慕我在中学时代就把《阿Q正传》、《呐喊》、《彷徨》给看了。毕竟这些书在我去留学前几年的台湾解严时期,在台湾还是“左派禁书”。

后来,我返马,进行田野调查和参与社团的文教活动。其实那些人脉广,又热心带我们到处跑的,很多是“老左”。有时听他们讲故事,还真有趣。就有这么一个前辈跟我讲了一个真实故事。他说年轻的时候,很贫苦,什么工都做过。可是生活还真是太苦了。有一次他生病了,躺在床上,看不到希望。后来不懂为什么,随兴拿起鲁迅的书来阅读。越读越有力量。全身充满了战斗的意志。不久,病就好了。

这可是真实的故事啊!谢谢你,那位从来没来过东南亚的鲁迅。

作者 : 安焕然 星洲日报 2020-04-26
www.sinchew.com

东姑阿比丁.坚守以打败冠病

斋戒月一开始通常会在多个层面上带来团结感,因为穆斯林开始斋戒、禁食和反省一个月。在家庭内部,第一晚包含了熟悉的仪式,一个标志着迈向开斋节庆典的节奏的变化。在广大的亲戚之间,开明派的成员停止参与派对活动,并加入了保守派的弟兄一同进行额外祈祷。

在社交圈子和专业团体中,团结来自非穆斯林,他们参与斋戒以获取健康所带来的好处和自律所带来的满足感。尽管持续生产(在某些情况下还在增长),但国家进入了一个更加沉淀的时期。在世界范围内,穆斯林共同体(ummah)能够体会到不同的传统可以与不同的文化身份在不同的政府制度和地域下愉快地共存。话虽这么说,即使在最好的时刻,也并非到处都充满希望,冲突、贫穷和歧视,让穆斯林无法实践其宗教活动。

如今,当然,这与正常年份相去甚远。行动管制令已经阻止了许多家庭一起分享他们的第一顿开斋晚餐,如今希望大多数家庭已经调整寻找食材和餐点的替代方式。有人会为了少了一顿开斋自助餐而感到遗憾,但我不是其中之一。(一名细心的读者指出,我每年一定会对这种社会现象表现出冷漠。)

在森美兰 ,伊斯兰宗教理事会明确指出,夜间祈祷(terawih )必须在家里进行,并禁止其他涉及团体的宗教活动。斋戒布施(Zakat Fitrah),一种捐助弱势穆斯林群体的斋戒活动,只能根据一家之主的能力来缴纳(每人7令吉),并且只能通过线上转账的方式,这是非常重大的,因为该捐助通常是亲自缴纳,且捐助者将握住收集捐款的负责人的手。

以我为例,神安池城内的皇家清真寺今年不会有燃放大炮以宣布斋戒月开始的传统活动。让人遗憾的是,我们也将无法看到最高统治者和王室成员出现在王城范围内的各大清真寺一同进行备受期待的开斋、夜间祈祷以及夜间祈祷后的聚餐活动(moreh)。我会想念这些小村子的许多特别经验。

此外,森美兰州政府重申,虽然禁止举办斋戒月市集,但允许举办电子斋戒月市集。只限餐饮业者准备杂锦粥(bubur lambuk ),而不是传统上大家来分工合作准备的方式。

尽管所有这些限制对于那些关注(并赞扬)当局和前线人员的努力的人来说并不感意外,但看到如此明确的限制仍然让人意外。为了帮助大家应付当前局势,宗教导师已经提出了许多建议,从实践到精神:尤其是要充分利用这个机会来平静思考并从《可兰经》和《圣训》中获得启发。

在大马的穆斯林很容易可以观察到所有这些事情,此外,这样做还可以让我们了解非穆斯林同胞(就在上周,穆斯林同情那些庆祝复活节、锡克光明节(Vaisakhi)、马来利雅人新年(Vishu)以及淡米尔新年(Puthandu)的人)。不幸的是,不是每个国家都这么做。

的确,我们很容易看到仇恨分子的视频(其中一些已在WhatsApp群组流传),这些视频使用粗鄙的语言针对种族和宗教团体,指责他们为制造和散播冠病的人。在美国,已经发生了许多广为人知的针对华裔的种族袭击事件,甚至还有针对中国政府的地缘政治(以及不断升级的总统竞选)──但对于某些团体来说,这也是攻击穆斯林的机会。让人惊讶的是,其中一个流传的视频来自英国,而该国的内阁高级职务是有着少数民族身影的地方(连首相本身都是奥斯曼帝国高级部长的后裔),而忽略了第一批受到病人感染冠病死亡的医生和护士,本身就是穆斯林的事实。同时,针对吉隆坡大城堡传教士集会故意散播冠病的指控,也加剧了印度的紧张局势。

早些时候,并非完全没有类似的指控,但是越来越多证据显示大马相对其他国家表现还算良好,且政府多方面的努力(包括隔离回国者)得到了多元种族的赞赏,试图分裂大马的举动也已经失败。尽管没有什么可以分散他的才能和专业精神,但我们那位受到国际公认的卫生总监是一名华裔穆斯林的事实,也同样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斋戒月快乐。

作者 : 东姑阿比丁 星洲日报 2020-04-26
www.sinchew.com

戴贤将.特朗普激怒了海外华人

海外华人,即居住在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以外的华人,不一定力挺中国,其中一部分向来亲西方,但美国总统特朗普把他们推到北京的怀里。

1882年美国国会通过的《排华法案》Chinese Exclusion Act 禁止华人进入美国,并宣布华人无资格获得美国公民身分。直到上世纪60年代,美国华裔还不能拥有土地和财产,而种族通婚法禁止其与白人通婚。

二战后,许多海外华人并无国籍,1970年代在美国从越南撤军之际,中国希望与东南亚邻国修复关系,而愿意帮东南亚诸国政府解决南洋华人的公民身分和归属的问题,但当时的中国并没有条件(文革之际人均GDP仅为130美元)迎接数以百万计归国华侨并使其融入国内社会,故决定对海外华人关闭入籍大门,且鼓励他们接受当地的公民身份。

常受歧视的海外华人庆幸于中国崛起,他们不再是孤儿,而是富人的子弟。中国不是“亚洲病夫”,而是世界工厂和全球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其令人刮目相看的太空计划和其于许多领域占有的领先地位,包括太阳能电池板、核能发电、高速铁路、电动汽车(中国许多城市的公交车队全采用电动车)及移动支付等,更不用说挥霍无度的中国游客(2018年度各地花了1300亿美元)加上全球地产和基础设施的投资都提振了中国的威望。中国于2017年被世界银行列为中上收入国,中产阶级人口约4亿人,相当于欧洲和美国中产阶级的总和。

海外华人对特朗普对中国的攻击感到愤怒。他们看到美国存心阻挠和污蔑中国。贸易战争、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被捕、特朗把冠状病毒称为“中国病毒”和“武汉病毒”(瘟疫若始于耶路撒冷,美国政府敢称之为“耶路撒冷病毒”或“犹太病毒”吗?)让他们深信特朗普和白宫参谋乃白人优越主义反华煽动家。美国和欧洲的一波针对亚裔的种族主义攻击加深了当地华人的疏离感,并再度提醒他们,其在西方社会永远不被平等对待的命运。此时对中国的抨击产生了一股力挺中国的风潮。海外华人认为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在七国集团联合声明中欲加入“武汉病毒”的措辞遭到他国外长的反对显明了美国道德和领导力的衰落。在试图掌控叙述的过程中,华盛顿做得过火,将世界各地的华人更进一步地推入北京的怀抱,而特朗普可能将败于亚裔选民的手上。

特朗普反中的动机可能是希望把人们的注意力从他的政策失误上引开,从而增加其连任的机会,但其言论激起了针对亚裔美国人的暴力,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时,特朗普缓和了其排外情绪,呼吁美国人“保护我们的亚裔群体”,但为时已晚。亚裔美国人有2000多万,向来由于语言障碍和选民压制策略,他们的投票率偏低(49%对比白人的64%),但此次情况将有所不同,瘟疫将潜在的种族主义暴露出来,亚裔所看到的让他们感到震惊,则将成群结队地出来为家人的安全投票。

(戴贤将教授是英国皇家亚洲学会会员)

作者 : 戴贤将博士
文章来源 : 星洲日报 2020-04-26
www.sinchew.com

林敏萍.丹中教育梦

“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是丹中办学多年来所秉持的教育理念,这也是教育工作者的共同理想,愿意为之穷毕生之力奋斗与实践。以下将从如何落实“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来描绘丹中教育梦。

釜底抽薪:课程体系决定学校形态

由于地处偏远,丹中学生超过90%是住宿生,为全国独中独一无二的寄宿型学校。再加上受到东海岸社会与经济发展较缓慢的影响,教育资源相对匮乏,这导致丹中学生学习程度差异性甚大。丹中办学者,尤其在前校长吴建成掌校领导期间,为学生消弭学习差异、落实因材施教,可说是费尽心力,例如开办初中特辅教育、高中技职分流等。

但也因有了这样的教改基础,丹中如今才能做更大幅度的跨越,即从课程改革下手。课程是学校教育理念与目标的载体,课程变革是学校转型的关键,只有改变课程,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校。就如《独中教育蓝图》所疾呼,要贯彻课程领导,才能达到真正的教育改革。

丹中准备于2022学年起落实学分制,让学生“选课走班”,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不同的课程,达到规定学分即可毕业。教师们成为课程发展者,可以合作经营学科与专门教室。取消班级和班主任制度,改由级别、导师制取代等相应措施。

丹中课程基本上将分为三类:分层课程、分类课程与综合课程。分层课程主要是理科课程,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分类课程主要是人文学科课程,包括语文、历史、地理、体育、生活技能等。综合课程则主要有艺术类(如音乐、美术、戏剧等)、专题报告、社会实践或社区服务、校订课程、联课活动等等。

活水源头:丹中教育基地

时至今日,独中教育发展仍受办学经费不足所牵制,“有教无类”理念仅能靠奖助学金局部实现,丹中也不例外。有鉴于此,丹中提出设立“教育基地”作为永续经营的经济基础。

对于教育基地课程设置,丹中将以全校师生参与为基础,结合课堂所学知识与技能,善用吉兰丹各种多元丰富的人文与自然资源,客制化设计符合各地学生前来丹州学习人文与自然的体验与实践课程,相信此举一定能够吸引很多学校的师生报名付费参加。

教育基地的投入和收入不是教育之外,而是办教育和用教育智慧换来的,相信此项经济来源将一举两得,使丹中进入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与此同时,透过实际参与组织和策划,基地也将成为丹中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最佳试炼场域。此外,若成功实行,大量各地师生的到访,也将为本地经济注入一股新的力量。

谨以马云的“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共勉!

(作者是吉兰丹中华独立中学校长;本专栏由董总组稿)

作者 : 林敏萍 星洲日报 2020-04-26
www.sinchew.com

林劭忞.关于云授课优劣的体会与思考

今年2月中旬,原是北大的开学季。那时候的我们早已做好了返校迎接初春的准备,没想到却被这场疫情泼了桶冷水。当时,网课原只是一种临时的授课措施,然而谁也没料到,它竟成了本学期的主要授课方式。一开始对于网课,大家是即焦虑又兴奋,然而,两个月之后的今天,网课对于我们再也不是什么新鲜的快事。网课作为这一非常时期的必要手段,让我们这一代的学子有幸体会到之中的优劣。

学习环境的改变是我们最为猝不及防的。身边许多同学都抱怨道,在家上网课使他们缺乏学习动力,原因是家里缺少了学校所具备的学习氛围。在北大,图书馆和各大教学楼总是“人满为患”。能在北大找到一处空闲的教室或自习室,已是如获至宝。霎时间失去了原有的紧张的学习环境,我们学习起来总不如以往起劲儿,甚至逐渐培养起了拖延症。不妨换个角度想:这种时候,何尝不是让自己变得更自律的机会呢?这段期间,不仅是我们在家学习课堂知识的时候,同时也是学习如何在安逸的环境中保持学习兴致的机会。

“网课”,顾名思义,无“网”便无以成“课”。网课对于网络有很高的依赖性。一旦网络出现不稳定的情况,就有可能让师生其中一方,抑或学生中的其中一员在直播式课堂上“掉队”,从而影响了课堂的流畅性以及授课效率。这是一般的传统式课堂所不必面对的麻烦。此外,由于受教学环境条件所限,某些具有较高实践性以及现场性的课程受到的影响比一般的课程要大得多,比如理工科的实验课便面对了一定的挑战性,有的甚至已被迫推迟课程的开设。

北大流传着一句“完全人格,首在体育”的格言。即便是疫情肆虐期间,体育课并没有中断。这种“体育精神”是可嘉的,但是课上始终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现场的实践对体育课的师生来说是很重要的,然而疫情并不领情,使得体育课只能朝着理论方向发展。老师不但不能有效指导学生的动作协调,而且也难以保证学生参与视频教学的积极性。这种趋向对课程质量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另一方面,网课也有不少好处。第一,在时间上我们有了更大的自主性。对于某些录播视频教学课程,我们不再需要准时准点上课,而是可以通过课下自习课件等方式来学习课程内容。因此,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来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而不必像往常一样,在时间上被各种课程“绑架”。身为一个文科的学生,网课的这种自主学习方式让我越来越察觉到,并不是所有课程都有频繁在课堂上与老师会面的必要。至少对我来说,课下自习的效率远远高于课堂上死板的一对一讲授。

其次,一般上,大家在北大的日常作息无外乎是宿舍、教室、食堂、图书馆四点一线地奔波。虽说北大的占地面积只有清华的约三分之一大,但也不小。光是在短时间内转换课室、上下楼梯、抢占座位、穿梭于千人的食堂,就已经消耗了不少体力。每个课后的间隙,都仿佛一场又一场的赛跑。然而,在家上网课为我们减去了这些烦恼,从而也为我们蓄积了一定的体力,让我们能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这样一来也减少了我们犯困的频率。

同时,在学习环境方面又少了许多琐碎的干扰,如屡阵传来的咳嗽声、毫不客气的键盘打字声、地上若隐若现的痰、不知何处传来的汗臭味、旁人绞尽脑汁后发出的叹气等等。在家学习,我们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为自己打造专属的学习空间,将周遭的干扰因素降到最低。这样不仅能减少负面情绪,还能让自己更专注于眼前的事物,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场疫情,让人们逐渐意识到,网课的普及有可能成为未来教育的一种趋势。同时,这也能让人们反思以往一贯的授课模式和考核方法,从中找到能够兼顾传统与现代教育模式的切口。对于网课,我始终抱着一种珍惜的态度。疫情结束以后,若网课成为预期中的现实,那么我们这一代人便是见证并参与了未来教育模式的开端;若网课的普及与预期相反,那么也可以说是我们这一代人仅有的体验,何其有幸!

作者 : 林劭忞
文章来源 : 星洲日报 2020-04-26
www.sinchew.com


南洋商报(言论)

民主可以是毒药/陈福星

正当美国总统特朗普绞尽脑汁对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甩锅之际,中国重启经济的列车已缓缓开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开始在国内勤走动,谈经济、谈脱贫、谈一个也不能少的小康社会。

特朗普依旧夸夸其谈,口口声声美国将继续伟大,对国内呛他抗疫无力的声音充耳不闻,对走上街头抗议抗疫之辈则百般容忍。

最近有个来自印度的视频,3名顽皮少年无视禁足令到处趴趴走,结果给巡警强拉上载有一名看似患上冠病的救护车,吓得3人屁滚尿流。

另一个视频,加州一名妙龄女子满脸无辜地说:“要是没有自由,我宁愿死。”

哎哟喂!好一个“生命诚可贵,自由价更高”的伟大情操,只是啊!你要是把这名女子抛到印度的那一辆救护车,不晓得她还会不会如此无畏无惧?

民主之下,自由的定义可以很广阔,可一旦对别人的自由或生命构成威胁,所谓的自由就无关民主,充其量只是自私的自由。

加州少女的确有呼唤自由的权利,但如果她因为自由走动而染上冠病,再传染给他人,那么,她所要的这种的自由,是合情、合理、合法的吗?

答案不会是肯定的。

病毒没有国界

东方人当然反对加州少女滥用自由,然而,西方人的脑袋装的就是不一样的东西,他们之中,很多对居家令深痛恶绝,更有人大骂政府小题大做,刻意无限放大冠病的危险性。

没错,欧美国家能有今天的繁荣盛世,民主制度确实居功至伟,但足以对疫情形成严重影响的个人自由,这个时候若无法被有效节约,这些国家的政府和领袖全都罪不可恕。

眼下疫情紧绷不下,万一抗疫和民主形成对立,万丈深渊就在面前;而在没有国界的病毒面前,唇亡齿寒的岂止欧美,恐怕全球人类都难逃其害。

非常时期非常现象,民主看来并非治国的万灵丹,有时候可能是一颗毒药。

不必吹捧,英雄就是英雄/周若鹏

最近天天见到卫生总监诺希山医生。中国媒体把他捧成抗疫三大名医,我国人民无不赞扬他的贡献;诺希山的贡献毋庸置疑,但我认为大家觉得他特别了不起,很可能是因为我们同时看到阿汉峇峇医生。

一颗皮球滚过阿汉身边,你也会觉得皮球特别厉害,好厉害呀皮球不只会滚动,还能弹跳呢!在面簿歌颂皮球还不够,还要留意它何时生日,花大钱在报章刊登生日贺词。如果没有阿汉,皮球就是皮球,滚动是它的日常,你依旧十分欣赏皮球的,却也许不会像造神那般夸张。

向诺希山表达谢意完全没有问题,不过,任何好事做过了头,都会有点奇怪。比如说刚才那位外卖司机冒雨送餐给我,我很感激,对他说非常谢谢,外加小费也就得了——如果接着我熊抱他一下,问他住哪、何时生日,说到时候送礼篮去他家,顺便在他家周围拉横幅、贴海报表扬他,你猜他会报警吗?警察会关我进牢房,还是直接转给精神病院?

去做更有意义的事

诺希山是英雄,全民都知道了,不明白花钱刊登生日贺词究竟成就了什么。当然,那些人爱怎么花钱是他们的自由,我只是在想,总有某些更有意义的事情值得用钱吧?比如那些因为疫情失业挨饿的人,或者也不一定要和疫情有关,许多慈善团体长期需要资金营运。

我联想起自家公司办了十余年的校园文学奖,最终因为缺乏经费赞助而无限期暂停,所需数额也不算太大,应该不够刊登生日贺词。

前线人员都是英雄

我有一些在医院工作的朋友,也和诺希山一样在这期间忙透了,他们也是英雄。有一位朋友感冒发烧了,开始疑神疑鬼,回想自己接触过谁,有没有哪一刻疏忽了没做好防护。前线人员此时承受的压力,不是我们这些外人能想象的吧?我们天天看到诺希山,诺希山报告的是全体前线人员的抗疫进度,不是他一个人的事。

中国媒体特别点名表扬“外国”履行职责的公务员,是何居心?那些人为什么要跟着唱和,把焦点聚集在诺希山一人?是有所意图还是心盲眼瞎?看不到所有人为抗疫所共同付出的努力和牺牲?

那些刊登贺词的人,应该从今天开始每天为每一位生日的前线人员刊登贺词,一直到疫情结束为止;贺词如果还有空位,记得要加阿汉峇峇的照片,就能显得前线人员更伟大了。
www.enanyang.my/news/20200426/%e4%b8%8d%e5%bf%85%e5%90%b9%e6%8d%a7%e8%8b%b1%e9%9b%84%e5%b0%b1%e6%98%af%e8%8b%b1%e9%9b%84%e5%91%a8%e8%8b%a5%e9%b9%8f/

美国,别让世人看笑话了!/夏庭

2019冠状病毒病引来的疫情,虽然凶猛且致命,但仍然是可控的,中国大陆、港澳台、越南,乃至于韩国的例子,足以证明;我国虽间中出了一些险情,令国人捏了一把冷汗,还好迄今为止疫情基本受控。

一些国家或地区虽很努力却仍然出状况,多半是某些方面有所疏漏,以致此狡猾无比的病毒有机可乘。那些不及格的国家则多半是被自己的傲慢自大甚至偏见所害,其中竟多半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

美国又得了一个世界第一,成为这波疫情“震中的震中”,只不过这个“第一”谁都不想要!中国遭新冠病毒猛袭的最艰难时刻,美国商务部长罗斯冷血地说:“这将有助于加速就业机会回流到北美。”纽约州州长和意大利外长也曾说这是亚洲人或黄种人才会得的病;相信当初有这种想法的西方人包括国家领袖不在少数。

情报系统1月已汇报

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超强,她有最强大的军队和武器、最强劲的经济、最绵密和无孔不入的情报系统、最高超的医疗水平、最好的政治体制(至少他们自以为如此),而且影视大片中救苦救难护佑全球的超人英雄层出不穷……按理说,美国对付冠病疫情的能力应该比中国强上十倍有余,绝不可能让病毒在其境内嚣张肆虐,不料其实际表现竟如此不济,这简直太令人大跌眼镜了。

关于冠病的凶险和难防,有美媒揭露美国的情报系统在今年1月初甚至更早已向特朗普总统汇报;特朗普的得力助手白宫贸易顾问纳瓦罗在1月29日提呈的预警备忘录中也提及冠病的严重性,说病毒可能致死50万美国人,2月3日再加码警告说冠病可能导致200万美国人死亡;到了4月初,特朗普居然说他不知道有这样的备忘录。

莫非白宫除了特朗普,其他的都是摆设?

1月24日,中国武汉封城的第二天,特朗普发推文大赞中国“一直努力在遏制冠病,美国非常感谢他们的努力和透明化。一切都会顺利进行。我要代表美国人民感谢习近平主席”。1月29日再推文说“刚刚收到我们伟大机构关于冠病的简报,我们正在与中国紧密合作……我们有比世界任何地方都优秀的专家”。不料到自己境内疫情蔓延并一发不可收拾后,他的态度竟作180度转变,除了不断污名化中国,还拼命把责任推给世卫组织和中国,堂堂世界唯一超强的最高领袖如此善于变脸和言而无信,他难道毫不顾及自己国家的颜面?

特朗普关于疫情的一连串谎话、昏话、空话、大话、漂亮话、前后自相矛盾的蠢话以及他公然羞辱记者和媒体的丑话和狠话等等,有兴趣者弹指之间即可找到,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互相索赔”大混战

在特朗普的推波助澜下,美国的仇亚特别是仇华氛围日益浓烈,美国有些个人、机构、组织及州属开始兴讼要求中国赔偿,这也是够奇葩的!

明明是自己的中央和各州政府在防控新冠病毒方面疏忽大意不作为、反应迟缓、互相扯皮及应对政策混乱不堪,造成疫情在本土大扩散,他们居然把矛头对准别人!莫怪我心生疑窦:莫非他们有意反应迟缓而任由疫情发展?反正可以向中国索赔,死人越多损失越大索赔就越多。(他们丢不丢脸,我不晓得,只知道这特大的人血馒头还真敢吃!)

这一波疫情造成全球大混乱,美国带头搞索赔,一些国家也许陆续跟进,中国必全力反击,看来,另一场“互相索赔”大混乱正在成形。

无可否认,美国在某些方面的确很伟大,不过,当今的美国在这个刚刚建议向冠病患者体内注射消毒剂的超级奇葩总统统领下,其内外矛盾必将日益激化,其荒诞不经越来越使美国沦为世人的笑柄。

(稿酬捐南洋报业基金【江湖救急】筹款活动)

金正恩健康影响区域稳定/一愚

世界各国正为了冠病疫情焦头烂额,CNN突然报道朝鲜最高领袖金正恩因心血管手术而命危。当然,这可能是欧美情报机构的惯技,一旦无法掌握专制国家领袖的动静,便宣称其命危,再以之后各国的媒体报道,研判该国最新的政经情势。

疫情仍在全球肆虐,而金正恩的健康仍是国际重大新闻,可知这个问题有多严重。4月15日是朝鲜太阳节,为开国之君金日成(亦是金正恩祖父)诞辰,照理金正恩必须出席;谁知朝鲜公开的太阳节相关新闻影片,不见金正恩和他妹妹金与正的身影,于是金正恩的健康情况,成为国际关心的议题。

金正恩未亲自出面辟谣

CNN报道之后,朝鲜媒体未痛责美国媒体造谣,惟金正恩至今未亲自出面辟谣,显然其中必有隐情;幸而卫星未发现朝鲜军队出现不寻常移动,看来不论有何秘辛,朝鲜的政经局势目前尚称稳定。

民主国家由选举决定政权归属,规则明确,即使遭遇政党轮替,政权大致仍能和平移转,所以,民主国家无所谓接不接班,毕竟政治人物上台下台都由人民决定,并非遵循少数领袖的意志;不过,专制国家由于权力运作机制不明,一旦领袖去世,其他人为了夺权上位的斗争,很可能引爆社会动荡。

所以,专制国家领袖易主,几乎都潜藏很大的危机,甚至祸延邻近地区,难怪金正恩的健康备受国际媒体关注。

朝鲜拥有核子武器,尽管数量不多,大约有二三十枚弹头,但已有足够的威慑作用;倘若金正恩无法视事,朝鲜的核子武器由谁控管,会不会发生意料之外的状况?朝鲜的政治局势,直接影响东北亚区域稳定,牵动韩国、日本、美国、中国、俄罗斯多国的利益,彼此的利害纠葛相当复杂。

大马应做好准备

如今疫情未歇,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邻国并不希望朝鲜此时出状况。然而,尽管金正恩正当盛年,但去年多次的公开露面,走几步路就喘,健康看似比他年长许多的普丁、特朗普、文在寅等人都差;早有医生怀疑金正恩可能罹患严重的心脏衰竭,假使需要手术治疗,并不让人意外。

金正恩的健康乍看与大马无关,不过,万一东北亚秩序不稳定,恐怕连带影响南海的国际局势。国际关系向来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如今防疫固然是大马的要务,但官方也得跟进东北亚局势,并做好应有的准备。

手停口停 百姓怎办?/杨村镇

首相慕尤丁在4月22日晚上宣布管控令再延长两周,即从4月29日至5月12日;自从3月18日开始实施管控令以来,目前正进入第三个阶段。

2019冠状病毒病席卷全球,我国也受波及,迄今为止,确诊病人超过5600例,死亡人数超过90;政府为了遏制疫病蔓延,避免更多国人被感染,在病情未完全受控制前,不会取消管控令,国人明白,政府此举是要确保疫病受到控制,为了国民健康着想。

不过,在多次延长管控令的同时,政府也必须关注及了解国人的情状及需求,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工厂及小贩小商的困扰;有许多业者在这非常时期停止作业,许多中下层人士因为没有工作,也没有收入,陷入手停口停的窘境。

政府虽然推行多项资助计划,但是,面对通货膨胀、百物涨价的今天,这些援助金或津贴只是杯水车薪,根本难弥补千万户庞大的家庭开销。

当管控令在实施之前,我国经济已每下愈况,国外投资者裹步;之后,政局动荡不安,经济继续萎靡不振,商家、厂家、老百姓齐齐叫苦。

申请援助金繁琐复杂

今天,政府为国人安全着想,继续延长管控令无可厚非,但是须有一套完善重振经济复苏计划,真诚推行扶植计划,不是为难申请者;许多申请援助金及申请复工的申请者投诉,申请过程繁琐复杂、严峻苛刻,导致广大申请者知难而退。

国盟政府上台不久,面对波浪式的疫病冲击下,官大人的治理方针,给百姓感觉是杂乱无章,既缺乏协调,又与民脱节。有人悲叹,长此下去,民不聊生!

政府再延长管控期,许多人仍可承担生活开支,这些人多数是公务员。我国约160万公务员,工资由政府发出,不需担忧没有薪金,不用担心失业;另外,国内又有数十万已退休的公务员,每月也可领取一半工资,依然可生活下去。

可是,国内大多数的华裔,不是持着金饭碗的公务员,没有任何的优势,没有侥幸,每个人要奔波劳碌,要排除万难,才能养活一家大小。

现在,这些人都在管控令下苦苦挣扎,停业的失业的,一样苦不堪言,有者向亲友求助,有者借贷无门,生活在凄风苦雨中。

如果继续停业失业,负面的连锁反应此起彼落,届寸,人间悲剧或会不断上演。

想问一声:上层都知道民间这些疾苦吗?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