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各主要中文媒体言论集 – (2020年03月24日)

 

东方日报(评论)

 

林建荣:公共卫生的防卫战

新冠肺炎会在中国,甚至全球如此大规模的扩散,其中一个原因在于病毒的隐匿性很强,这使到疫情开始初期,许多国家及单位掉以轻心,使到防控难度加大。

目前所知新冠病毒的潜伏期,可长达14天,而在这潜伏期中病毒依然有传播能力,同时一些患者早期只有轻微症状,甚至毫无症状,如果没进行检测,是无法区别出来的。

依据过去人们对抗传染病的经历,行动管制、隔离、封城甚至锁国,的确是能在短时期内,有效及全面的地隔离患者继续把疾病传播出去,但其前提在于,患者的人数不大,加上当局快速的梳理及追踪患者的接触经历,才能将涉及人士进行检测、隔离和治疗,进而控制病毒的传播。

但以马来西亚第二波的案情来看,其中最大的感染群,大城堡集会的感染群,已超出当局追踪及控制的能力,加上新冠肺炎潜在的无症状或轻症状感染特征,行动管制是无法在短期内收到效果的。因此,一些人就建议应把行动管制期延长,至到疫情受控制或缓和下来。

然而,这样的防控方法,如大范围限制人口流动、推迟开学开工、禁止外来人口等措施,是无法长期持续的。因为,这不只是被动的防范,其成本也非常大,不只会破坏社会的运转,不管是经济或文化层面,更对国家的正常运作造成影响。近期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除了是市场对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扩散担忧外,也反映了疫情对经济停摆的冲击。

实际上,一些学者就曾建议,在疫苗开发前,可考虑一些国家应对流感流行时的“分级管理”,即对不同城市及不同地区的疫情,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譬如病例集中暴发的城市或地区,采取较为严厉的措施,如封城,但对病例较少或无的地区,可以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应对措施,以及重新启动社会运转的时间表,而不必造成民众的恐慌。

这次的疫情也让我们重新思考,公共卫生的普及,比如生病佩戴口罩、勤洗手、咳嗽和打喷嚏的礼节等,能否长期和常态化?总而言之,防疫不只是个人卫生及保健问题,更是一场公共卫生的防卫战。

 

杨善勇:只能做到第二名了

入阁之光,虽然难得;唯受委教育部副部长,则是处处惊悚步步惊心。难得的是,建国之初,香港大学留学的朱运兴遇强越强,结合华教三机构之力,调动部门的资源,踏踏实实地做出斐然的成绩。

经历1969年的分水岭,三头马车的联盟好景不再。马华公会只能屈身国阵的大家庭,和n党一起分享权力。既不当家,亦不当权,身处此境,教育部的副部长,确实是个苦差了。

政策既定,政令不变,标准作业都确立,仅剩细节,可以略为缝缝补补。但是,沉疴宿疾,始终只是兜兜转转。结果,历届朝廷总结年度业绩,总是同一番结论:窠臼依旧,桎梏不改。

随便一提,一匹布长的拉拉扯扯,全在这里,也在那里:华教的蓝图、华小的增建、华校的拨款、校舍的管理、建筑的维修、课标的设计、师训的课程、师资的培训、独中的发展、统考的认同、拉曼的补助……

面向这些,继往开来的名单之中,另一个难得的人选,是大学经济系院长出身的冯镇安博士所行。华小搬迁的方案,记得正是出自他的任内。华教前辈一般认同,冯博士秉持学者之风,做事认真;捆绑层层叠叠之下,他仍然使尽洪荒之力。

然则,恐怕任谁也比不上上一任的张念群。在任虽然不及两年,这一位希盟的朝官给自己打分,自诩为“史上最佳教育部副部长”。如今虽然半路被下车,这段经典评价必然永垂不朽。

可是,这么一来,对接任的马华署理总会长马汉顺医生而言,为难之极,乃至开工之日个人脸书发了中文帖也挨轰。这么被搞,不论马医生在他的任期里,怎么夙夜孜孜,宵旰忧勤地做给你看,他的KPI恐怕只能排在张念群之后的第二名了。

 

林华国:新冠肺炎是面照妖镜

新冠肺炎肆虐,让我们看尽人性百态,特别是自私的一面。

例如,有孕妇刻意隐瞒她的家人曾经参加大城堡集会,结果导致帮她接生的医院要关闭消毒,而帮她接生的医生和医护人员也可能随时被感染,看到这样的新闻,除了愤怒还能做什么?

再来,报道称,有疑似病患居然逃离医院,最后,才说是误会,只是出外去祈祷而已。问题是,这名仁兄已经是疑似病患,如果真的是新冠肺炎病患,他这样跑出去祈祷是否有接触其他人群?如果是,这是否提高了感染其他人的风险?

以上是小市民自私的一面,看看我们的官老爷,一个没有民意基础的政府成立后,第一步就是向希盟的国会议员开刀,砍断了希盟国会议员的拨款,这包括了首相慕尤丁自家议员的拨款,连敦马的浮罗交怡国会选区也不能幸免。

砍断在野党国会选区的拨款,你对付的不是敌对议员,而是国会选区内的人民。

在全民都力抗新冠肺炎的时候,我国的政客还在权斗,而将所有抗疫的责任全交给卫生总监拿督诺希山?让他一个人去扛,然后你们继续权斗?自私自利的一面,显露无疑。

怪不得不少网民都说:中国有锺南山,大马有“诺希山”,政客忙权斗的时候,幸好还有你稳住大家的军心。

如果大家还有印象,疫情开始爆发期间,我国在开头控制得蛮好,而卫生部的两名正副部长的表现也受到好评,不幸的,转折点就在“喜来登政变”的那两个星期,事情就这样的急转直下。

看到朋友在脸书说:疫情期间,只有两位大人物的记者会能让他安心,一位是前卫生部长祖基菲里医生,另一位是当今最红的诺希山医生。

搞到今时今日的田地,都因为“自私”所造成,从小市民的自私到官老爷的自私,个个都只想到自己,根本不去理会别人死活。

郑庭河:国族认同有如“新宗教”

在中世纪,也许除了东亚(特别是提倡宗教融合的中国)人们不是那么享有宗教自由。当时虽说一些君权和神权国家之中并非无宗教少数,但其人往往无法享有同等的“国民”地位,比如欧洲的犹太人,即便可以保留犹太信仰,但往往受到歧视,一旦遇到动乱还经常沦为替罪羔羊。

尤其在政教合一的神权国家之中,即便容许异教徒存在,但其人的遭遇可谓相当严苛,乃至动辄被视为公开或潜在的“外人”、“内奸”、“叛徒”之类。平安无事时期固然受尽排挤、隔离、拘束,一旦局势紧张、冲突爆发,异教徒可能还会被当作内在威胁而惨遭直接扫荡,包括囚禁、驱逐,甚至屠杀。

所以,不得不感谢人类社会自18世纪以来的逐步世俗化,导致国际主流格局和趋势中,宗教认同和建构之权力已尽量被框限在个人、社区,或最多社群之范围内,大大减少了其所能激化和固化的人际紧张及矛盾。

热衷重建神权

当然,世俗化也多少导致宗教的影响力受挫,包括某些人以为的“正面”影响,比如对道德原则的认知和信念。惟事实上,世俗化社会的道德操守和秩序是否比神权社会更糟,诚难以说准。这就如人们常爱说“人心不古”,好像古人比较善良、正义、纯真那般,然若对历史稍多认识,就会发现古代实际上充斥不少——若非更多的暴力、贪婪、自私、虚假等行为。

至于古代的神权社会是否比今天更“和平”、“公正”、“仁爱”,人们只要自己去追溯历史就会明了。只可惜今天的某些人就是懒于、钝于或惧于自己求知、自己思考,只会等待别人喂之予所谓“权威”的知识。

总之,到了今天,虽说不是没有一些宗教人士热衷于重建神权,包括高举“本教徒”和“异教徒”之别,试图把其渗入既有世俗体制之中,但情况还未至于失控(希望人们够醒觉,能及时遏止)。

惟无论如何,虽说宗教已局部“退烧”,不再让人们有机会借之严异己、边界之防,不再动辄拿宗教信仰和认同来质疑、检视、审判一个人之“忠诚度”,但现代社会一大萦绕不散的问题就是过于膨胀的国族和国家主义,以至某些人耽于追逐、执着、放大国族认同,甚至视之有如集体的“新宗教”,丝毫不准有“动摇”或“模糊”的迹象。

国族认同渐淡化

职是之故,不奇怪有些人总爱时刻监督自己的“同国”,一发现有“不忠”的蛛丝马迹即刻口诛笔伐,不逊于古人之提防和讨伐异教徒。对于其人而言,痛斥如此“不忠”是绝对正确和正当的,所以才理直气壮、义正辞严。

坦白说,今天在某些社会,国族认同早已渐渐淡化(也可说是某种“世俗化”),就算国家体制仍非常相干,乃至仍是国际关系中的主导性角色,但人们同时也更重视个人相对于国族的主体性,包括其思想、情感、欲望等方面的权利和表达自由(当然在不侵害他人权利的前提下)。

只是对于那些没有了宗教可以仰仗,但还有国族和国家可以用来寻求某种“正统”、抚慰某种“信仰”、竖立某种“权威”的人士,“个人”当然不是什么东西。

 

谢坤笠:防疫病毒,防备假消息

自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以来,资讯媒体的讯息量爆炸,各类真假新闻、防疫资讯、意识形态宣传的消息充斥。尽管国家防疫单位尝试辟谣,但假新闻、假消息仍不断出现在社交媒体版页,人民在无法分辨是假消息的情况下进行分享散播。

以当今资讯发达的时代,不实消息散播速度加快,以讹传讹,谣言四起,甚至引起恐慌,内容还包含假的防疫措施。因此我们需懂得识读各种新闻消息,取得正确的消息,避免散播假消息。

官方公布的资讯在传染疾病发生时极为重要,因为官方掌握第一手资讯,除非得到官方授权,否则其他非官方发布的消息都有可能存在虚假的成分。在互联网发达的时代,获取官方资讯的方式比以往简单。今马来西亚卫生部对疫情不时进行新闻线上直播,疫情资讯亦只需到卫生部官方网站即可查询。

此外,亦可以从报社获得疫情资讯。各传统报社因应时代转变,在社交媒体设置专页,将最新资讯公布在社交媒体,惟须注意社交媒体中混杂着传统新闻社以外的“内容农场”,以及“自媒体”。当接收到这些资讯时,应理性应对,避免被误导。

避免成为谣言散播者

内容农场以耸动的标题吸引点阅,且经常扭曲或虚构消息,又常为政治舆论制造“风向”从中牟利,混淆视听。许多误信内容农场者将不实资讯转发在社交媒体平台,假新闻即由此流传。相较于内容农场,自媒体是传统报社以外的资讯来源,由民间独立人士或团体制作,但须留意自媒体种类繁多,且其消息来源未知,难以分辨真假。

辨识新闻源头十分重要,在社交媒体看到任何人分享的新闻时,应先确认新闻来源,因为任何人都有可能被假新闻迷惑。最好的识读方式即是进行消息对比,例如:再搜寻其他大报社的报导,或是直接查询官方网站。今天马来西亚疫情恶化,人民更应分辨新闻真伪,避免被不实消息影响判断,更不应人云亦云。

今天互联网资讯发达,人人手上一台智慧型手机,且多配有脸书、Line、微信、Whatsapp等社交通讯软体,透过这些软体获得各式各样的消息已成为常态。正因如此,谣言散播的速度比起没有网络的时代快上好几倍,只要一则短讯就能让几千公里以外的地方获得消息。所以想要避免成为谣言散播者,就不该有任何分享动作。一个谣言之所以能够传开,离不开的关键因素就是:“有人正在说”。

有些消息要传递的,除了是准确的消息,背后也带有某些意图。对一般民众而言要想避免被其背后的目的影响非常困难,但不是没有办法应对。在取得任何消息时,应保持警惕,不直接做判断,因为有可能是片面的,还有许多内容被隐藏。同时散布消息者的言词会带有自身的情绪,影响消息接收者,这点非常需要注意。保持理性,人家说什么都不要轻易相信,先听听就好。

在充斥着假消息的时代,我们必须懂得如何排除假消息,且避免成为假消息散播者。接收新消息时,需经多方确认,确定真实可靠,且不轻易分享未知来源的消息。病毒很可怕,唯恐天下不乱的人很可恶。所以我们应齐心协力,防疫病毒,防役假消息。

 

陈锦松:轻佻面对疫情之危机

新冠肺炎的肆虐,成为当前公共卫生的一大挑战。最早传来的讯息,被认为是中国人吃野味造成的,暗喻是动物向人类的“反扑”。

专家指来自于中国武汉市华南海鲜批发市场内的野生动物,可能是最初病毒的携带、传播者。该市场售卖多种野生动物包括蛇、野兔等。1月23日,中国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石正丽团队指武汉新型冠状病毒与一种蝙蝠中的冠状病毒的序列一致性高达96%,给病毒源头提供了有力线索。

目前普遍承认12月8日此日期是发现疫情的起点,疫情在12月下旬基本已出现相当程度的蔓延,12月30日眼科医生李文亮发出警讯,结果被警方训诫,有8名医生也同时被“警告”及“封嘴”。被喻为“吹哨人”的李医生后来不幸感染新冠肺炎,医治无效,于2月6日逝世。

现在新冠肺炎的恶化,世界大面积受到波及,病毒的起源突然成为责任追究的对象。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推特上称,美国军方可能将新型冠状病毒带到了中国武汉,结果此讯息被广传,致引发掀然大波。而赵作为官方机构的代表,是否掌握了确凿的证据才发言,还是基于中美博弈采取先发制人的姿态?

一些中国网民在社交媒体上言之凿凿指美国去年10月来武汉参加世界军运会时把病毒带到武汉。目前确实有许多人相信这个“讯息”是“可靠”的,甚至认为美国针对中国的生化战争隐然成型。

一项由中国研究团队发表的文章称,第一位被诊断出感染新冠肺炎的日期其实是早在去年12月1日。而且,该病例与武汉华南海鲜市场“没有关联”。这个理据为新冠肺炎的“零号病人”下了注脚。目前怎样找出这位“零号病人”顿成为解开谜团的重要线索。零号病人也称为“索引病例”(index case),是个医学术语,意指疫情扩散时被病毒或细菌等感染的第一人。中国传染学家钟南山的一句话更加强美国阴谋的论述,他说:新冠病毒爆发在中国,但病源不一定在中国。

当这个讯息发布后,我们隐然看到不少网民的愤慨,认为美国对中国一向不怀好意,贸易大战方兴未艾时,美国到中国“放毒”是完全可信的。不少人本来对中国早前隐瞒疫情的不满很快就转为对中国的同情,一些网友大量转发这项对美国指控的讯息,但大家似乎没有问是否有足够的“确凿证据”来佐证?

美国总统特朗普当然也不是省油的灯, 他刻意挑明新冠肺炎就是“中国病毒”,以反击中国外交部对美军的指控。中美两国外交的博弈,看来疫情也不放过。特朗普在记者追问时表示,“中国病毒”一词无涉种族歧视,并批评中国没有及早发出疫情警示,导致今天成为全球的灾难。

锁国遏制疫情恶化

截至3月22日的统计,全球新冠肺炎的确诊病例达到30万3189例,全球死亡病例达到1万2950例。马来西亚的情况也未见好转,截至3月22日确诊病例达到1306例子,死亡病例有10起,接下来的数周,疫情是否继续飙升,令人担忧。

政府下重手,采取锁国的政策,目的是要遏制疫情的进一步恶化。首相宣布的“行动管制令”,许多市民没有感受到政府准备牺牲经济来控制疫情的决心,甚至完全没有会被感染的恐惧心理。结果政令一出,开始头几天,路上的交通也没有显得平静,民众还是驱车出来办事、游荡或闲逛,以致政府必须出动军队来“阻吓”。许多人对疫情的轻佻态度,其实给我国疫情的防控造成难题。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萨蒙(Shaman)表示,在多数发达国家,可能无症状感染者比确诊阳性的人数多出五到十倍。法国巴斯德医学院认为,大约30-60%的感染人群属于这种无症状者的情况,以致“他们继续正常生活、工作、乘坐公共交通”。我国民众无视政府行动管制令,也不了解新冠肺炎是可以在毫无症状下传播,以致各个大楼进口处测体温的动作还是无法有效阻断疫情。

法国3月19日累计确诊1万995例,该国卫生部重申法国人必须绝对遵守禁令,如果每个人都减少接触,就会有许多人躲过感染,这是一个并不复杂的计算题。目前法国人对新冠疫情的认识严重不足,以致总统马克龙指责不少法国人无视禁令,照样成群结队外出公园、市场,其实回头看马来西亚的民众,似乎情况也是如此。

日前媒体就报导一位医生在槟城公园跑步,竟然还与警察争执“为何不能外出运动”,就是有一些民众不把“管制令”当一回事。令人怀疑,是否要政府祭出“戒严令”,民众才会意识到“问题严重”?科学家公认,新冠病毒主要通过呼吸系统和人体直接接触的渠道感染,患者咳嗽时射到空中的飞沫,会近距离感染另外的人。这也就是为什么当局劝告人们互相至少保持一米以上的距离,但看到菜市场的人潮涌动,贴身排队,就知道他们根本没有“安全距离”的概念。

疫情如此严峻,防疫的攻防战是艰难的,如果市民仍然对政令视若无睹,毫无警戒心态,我们只有准备为此付出更大更惨痛的代价。

 


 

光华日报(言论)

 

可悲的听天由命论/文:琦琦

新官废言,新冠肺炎,新上任的妇女和家庭副部长茜蒂再拉在推特表示,新型冠状病毒的死亡率可能是1%或在别的情况可能是100%,时间来的时候人会死,人始终会死,即使感染病毒且不幸死亡,也是阿拉的恩典,生死就听天由命吧!她的口出狂言是有心还是无意,此言一出已经震撼大众民心,引起很大的争议,大家愤怒也遗憾一个身为部长级的知识分子竟然说出如此没有素质的言论,网民就这听天由命课题愤愤不平,纷纷在社交网留言痛斥这位副部长,骂她一点知识都没有,还是下台吧!别拖累人民,在这病毒水深火热时期,部长叫人听天由命,而不是鼓励人民积极抗疫,难道这就是救国的方针?

全球人都在恐惧新冠病毒,令人啼笑皆非的马来西亚部长说,死亡率只有1%,不必惊慌,今天她叫人听天由命,也有人说,她的言论并没有错,只是我国目前这病例有增无减的情况,她作为一位国家部长,理应呼吁或建议如何一起抵抗这疫情,可是,民众就是不满她的听天由命论,大家认为她失言了也没有即刻道歉,这样就是鼓励人民不需要做更多的防范抗疫,间接在鼓励大家可以继续踊跃出席穆斯林各种不同类型的大集会,反正死了就叫着殉教,照样可以上天堂。

这个副部长一开始上任当官就意气风发,在大难当前,她不关注新冠肺炎疫情,反而讨论马航空姐制服,直批现有的空姐制服太诱人暴露,有待她深入研究更换,日前又说要重新检讨童婚限制,有意将女童合法嫁人的年龄调回9岁,真是可悲的马来西亚,如此的素质也可以成为部长,难道要全民一起来陪葬?

此时此刻,我们人民只能呼吁新政府快换掉无能的部长吧!

 

自求多福的14天/文:范伟启

大马实施14天行动管制令,民众受促待在家防疫。有人需要在家上班,也有人只在家休息,无所事事,有更长时间滑手机,接触更多的资讯。

至于这些资讯是真是假,网民看了是受益或受惊,大家只能自求多福了。

从希望联盟政府忽然倒台,到国民联盟政府走马上任,接着爆发新冠肺炎疫情,不断有网媒和网民制造并转发假消息,带风向玩起责怪游戏。

而且,网络流言蜚语愈演愈烈,甚至出现歧视性的极端言论,惨不忍睹,特别是在精神紧绷的抗疫期,模糊了全民应该齐心抗疫的焦点。

其实,网民不应放任“不能只有我知道”的想法,随意转发未经证实的消息,但要如何查证这些消息?

建议网民可以查证:谁是消息发布者或作者?他是否有相关专业?他从哪里获得讯息?什么时候公布的消息?来自怎样的媒体?这些媒体是否有自身利益?

假消息泛滥的原因之一是官方的反应迟缓,导致人们不知所措,宁可轻信网传消息,却不信任政府,而引发社会乱象,例如超市抢购潮。

慕尤丁周一(16日)晚间宣布全国行动管制令之前,当天下午已传出非官方消息。由于缺乏详情,加上慕尤丁将宣布时间推迟至夜晚,难免引起民众不安,纷纷涌入霸市、超市、杂货店和便利店抢购必需品。

事实上,供应必需品的零售业者,可在行动管制令14天期间继续开店营业。

谣言止于智者,我们在行动管制期间,不仅要断开传染风险,也要断绝网络假消息,做个身心健康的好公民。政府也须负上责任,迅速且透明化处理危机,才可有效说服人民冷静应对。

 

COVID-19危害健康,也扼杀经济/文:黄志毅

COVID-19新型冠状病毒不仅是身为马来西亚人的我们,也是全球人类得面对的一大挫折。如今,我们要如何相互的扶持,让彼此生存下来是非常重要的。同时,这也是时候让我们看到有多少人对这世间所发生的事故一无所知,以及它考验我们的耐心,如何面对今次的危机。

我并没有要写这疫情如何威胁我们的健康,因为我不是健康专家。我也不会建议人们喝温水来预防COVID-19。但,我只能说,多喝水对我们整体的健康有益。

然而,身为一名商人,一位大马国民以及全球的公民,我预见,这疫情除了危害我们的健康,其影响甚至更远、更大。

当下,我们面对的问题是经济。其实,在我国和他国政府宣布行动管制令或下令封城之前,我们就已经看到市场生意下滑。外出的人已减少,这意味着业务交易少了,较小的现金流量和较慢的经济成长。

当我国宣布行动管制令后,我国经济几乎停滞了,没有现金流动,只有食品、杂货、一般必需品和医疗行业尚可继续运作。尽管管制令已推行,但情况还是一团糟,这会提高感染病毒的程度,让国内疫情陷入更危险的情况。

在这期间,我们不被允许外出旅游和度假,旅游业因此而暂停作业。航空公司、巴士、德士、导游、旅游景点、精品店等相关领域都得暂停营业和服务。

我们必须待在家,既是说我们将减少驱车外出,进而减少使用汽油。试想想,我国主要资源来自石油,而这情况将对我国经济生态系统造成怎么样的连锁性影响呢?在这期间没有人买新车,就连修车厂也受影响。

我们不能如常的购物因为商场停止营业。所有不是售卖生活必须品的商店如服饰、手表、玩具、文具、科技产品及其他更多的领域都受影响,不能如常操作营业。当然,这只是冰山一角。其影响甚至会导致人们失业,因为有多少业者能在毫无收入的情况下支撑到最后。

另外,人民的无知也是一场灾难。

没有采取必要预防措施以减少病毒传播的人;感到不适,可能被感染而又不去做检测的人;尽管受感染的受害者增加,但仍参与大型活动的人们,如正当疫情恶化时,仍然有成千上万的人参加了Stereophonics,威尔士乐队在英国举行的音乐会。

人们甚至在社交媒体和其他管道分享有关COVID-19的一些传言和未经证实的资讯,包括受感染的人和受影响的地方,这些不真实的信息只会给人们带来不必要的恐惧。更甚的是,卫生部长,也是一名医生竟然发表未经验证,说是可以预防和治愈新冠肺炎的言论。

一个相信是副部长的推特户口,写着死于COVID-19可能性是1%,而随时离世的可能性是100%。一名副部长不是应该在这时候关爱人民吗?

然而,庆幸的是我们还有一位能干的卫生部总监诺希山阿都拉(Noor Hisham Abdullah)。截至目前,他已经以其专业,冷静的态度,以理据的处理此事。

同时,我们也看到善心人士携手协助贫困和残疾的人士获得日常必需品。大马人相互的提醒,要保持安全,待在家里并尽可能传递积极的讯息。

现在不是时候争论谁在领导政府,谁是叛徒,或者谁在推翻谁。每个人都应该一起努力,在医务人员的协助下遏止COVID-19进一步的传播,让受感染者痊愈得以回家。

然而,当今政府则得为这事后做好准备,如计划如何降低这疫情的爆发对我国经济造成的损失。是现在,而不是等到那时候才计划。

 

师资的心脏,亟待被舒张/文:董恪宁

华校的教学,追溯上来,已有两百年光景。然则,沉疴宿疾,兜兜转转;师资所需,也不例外:窠臼依旧,桎梏不改,每年届临开学之日,必有同样的景观再现这里那里。

耐人寻味的是,相较现在,参照柯嘉逊博士新著《马来西亚华教两百年奋斗史》(加影:董总;2019)笔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的华校师资似乎还说得过去:“有些华文中学甚至开办师范课程,以加强当地华小师资的阵容。”(页31)

然则,《1954年教育白皮书》的提出,逆转一切。柯博士在书里援引历史档案说:“当局也致函所有华校,说明从1955年开始,所有已接受了1953年新薪金建议书的学校,若多聘教师或增设教室,政府将不会再给予任何薪金补贴。”(页55)

此后的那些一言难尽的磨蹭逶迤,我们都反反复复一再地听说了。柯嘉逊博士在本书的〈导言〉乃言,随着非华族学生逐年增加,不但华小的不足变本加厉,“华文学校大闹师资荒”,越是严重。

经历509的改朝换代,“民主、公义、多元、平等”也仍然只是纸上谈兵。柯博士笔下的记录,醍醐灌顶:“即使希望联盟政府在2018年上台后,仍然无法保障母语教育的地位。”

柯嘉逊博士说:“希盟宣言虽然表明承认统考文凭,但至今仍未兑现竞选承诺。所有华小学额爆满已久,尽管人口成长、需求激增,政府却不批准增建新的华小。此外,华小还长期面对师资短缺问题。(页 12-13)

不仅这样,有的时候,往往我们还听到华小师资足够,甚至过剩的不可思议。这道小三程度的应用题,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对照现实的写真,大家想必理解,演绎的流程之中,恐怕存有层层叠叠的疏漏,乃至造成不可收拾的严重错误。

出席吉打董联会主办的“我要当老师”那一场说明会,州教育局华校督学戴佩君如今报告:2020年起,截至2024年,州内89所华小预期将有285名老师陆陆续续届临退休年龄。

所有的统计都一一存放在档案里:60岁下车的老师,共有41人;如果算计申请提早离职的老师,估计总数接近60名之多。再往前推,每年都有逾50人离开职场:2021年,50名;2022年,57名;2023年,53名以及2024年,84名。

那么,未来n年的师资培训,是否已经未雨绸缪?尽管系统所载的条目卷帙浩繁,连篇累牍,资料钜细靡遗;诡异的是,我们鲜少看到完整画面。最后舒展在华社眼前的,总是挂一漏万的零星记录。

即便那样,从中大家必可发现,学校师资的加加减减,其实是算得出来的。既然这样,要是有心纾解逶迤n年的歹戏,只要由此细心总计,自可找到今后需要赶紧栽培的老师总数。

吉打本州的变化可以这样逐步确定,半岛乃至对岸大城小镇的需求,自然也是如此这般,逐一点算,自可知道一个虽不中,亦不远的数目。可是,提呈朝廷的奏章,为何从来没有准确而精确地算出实际数额?

匪夷所思的是,部门的朝官,多是经验丰富之士,难道完全不曾有所一丝的觉察?年年月月,魑魅魍魉不变,以讹传讹继续,满目疮痍,有的一如既往,有的深陷泥沼;一言难尽。

眼见招收统考师范的前路阻塞,教育部副部长马汉顺医生一经上任,加急动手修补,随之为两岸的独中生亮起一盏绿灯。但愿柯博士的《马来西亚华教两百年奋斗史》再版之日,华教的心脏舒张,皆已运作正常。

 

善用科技打防疫战

我国无人机终于出动参与防疫工作了!

继国防部调动军队协助警方执行行动管制令后,大马武装部队丹斯里阿芬迪布昂指出,军警也将出动无人机执行监控任务,确保不听劝的10%人可以安份留在家中。

他指出,除了出动军警现有的无人机,目前也已向私人机构商讨借用,相信无人机出动,可以让行管令执行效率大大提升。

目前我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不只是每天都以3位数的数字,死亡人数也每天都有出现,至23日中午累积已经有11人不幸因此病逝。

中国在实行社区封闭式管理时也出动的无人机执行工作,除了监控人民是否到处乱跑,中国无人机还可以鉴定没有戴口罩的外出人士,进行喷洒消毒丶作体温监测等工作。

我国在这方面也有必要善用更多高科技协助抗疫,特别是在医疗支援方面。

但是除了新高科技的使用,政府也要善用基本的通讯技术,做好政府部门之间的通沟,执行行管令单位层层指令的有效传达,还有医疗、防疫和日常用品等资源调控与分配,避免到这个关键时刻,还出现沟通失灵、说法混乱的问题。

政府在18日执行行动管制令,尽管至23日已经进入第6天,不只是还有人民不听劝还跑出门,政府的指令也还不少引起混淆。

政府一边收窄巴刹、食肆、超市、修车等行业的作业,另一方面却又突然批准更多电子厂复工;一边有官员叫没有必要不需戴口罩,一边又有地方政府、路检军警要外出的人一定要戴口罩;政府说口罩没缺货,但是市场上却还是买不到,这些混乱情况都应该通过良好的沟通与调配来加以避免。

防疫需要人民一起建立起有效的防线,资讯不能有效传达将让防疫战陷入混乱。

 

【讲真港真】疫情令我们看清的东西/文:灵子

“一定要封锁与内地连接的全部渠道”、“不拒绝大陆人来港,香港一定会有小区爆发”、“大陆所有的政策都无法有效防止病毒传播”、“武汉就在上海旁边,疫情一定会波及中国整个金融业”、“只免‘五保一金’支援不大,也无助抗疫”……这是笔者在新冠病毒疫情刚刚爆发时听到香港部分所谓的KOL(Key Opinion Leader,网络意见领袖)及“黄丝”时事评论员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现在再让我们再看看新冠病毒疫情全球大爆发后,这些人又有说了些什么。“要相信欧美等国的政策”、“外国专家的‘集体免疫’方法有理论支持”、“欧美的防疫政策十分高明”、“现时封关无效,不能禁飞航班”、“全面切断与国际联系不现实亦不可能”……

为何同样是在对抗病毒疫情,会得到两种截然不同的评论呢?难道这就是这些所谓KOL和时事评论员经常强调的“客观”、“公正”和“持平”吗?一场疫症真的令我们看清了很多东西及虚伪的嘴脸。其实,在这批人的心中只有一个标准——“凡是中国之事,都要口诛笔伐;凡是欧美之事,必定为正确”,因为这样才能令他们的利益最大化。

所以,我们才会看到以为武汉在上海之旁(不知道还隔了个安徽省)的人在评论著中国金融、不识“五险一金”(不是KOL口中的“五保一金”)的人在谈中国的政策无效,以及对中国封关有效对欧美封关无效等等,荒唐可笑且无事实根据的言论。就连世界卫生组织多次强调,新冠病毒疫情是人类的疾病,命名及处理疫情时要避免歧视,亦遭到这些人的谩骂和抹黑。

要知道,世卫是联合国专门机构之一,在全球150个国家设有办事处及7000多名工作人员,其中更不乏医疗领域的专家级人员,一向都是国际社会对抗全球性疾病的权威机构。那些自以为学贯中西却分不清冠状病毒是DNA还是RNA病毒的KOL却质疑世卫的判断,实在有蚍蜉撼树之感。

事实上,这批人的行为亦反映出小部分受西方社会偏见思想影响的人,常常自以为是地存在着“优越感”,认为自己所谓的西方思想“高人一等”,而部分欧美种族主义分子亦有类似的想法。可悲的是,当疫情在全球蔓延后,类似的种族主义思想亦出现了蔓延的现象。从一国元首到各国高官政要以种族歧视言论评论病毒来源,到部分欧美民众袭击黄种人及统一称呼亚裔族群为“病毒”等事例都可以看出,比病毒更可怕的种族优越感及种族主义思想正在悄悄蔓延。若不及时阻止,随时令整个国际社会的发展倒退至殖民主义时期。

须知道,新冠病毒covid-19不是中国人、亚洲人独有的病,亦不是针对美国人、欧洲人的病,而是全人类都会感染的病。同时,病毒也只会感染接触到的人类,不会区分接触者是来自哪里、有什么政治立场和是什么肤色。在这个时候若还不齐心抗疫,反而利用疫症制造歧视,是很不道德的行为。目前全球已有许多人为对抗病毒而牺牲,有许多人正在第一线上奋战,亦有很多人正在承受着疫情所带来的痛苦。作为“命运共同体”,此刻各国应该抛开政治和文化上的分歧,团结起来共同战疫,为全人类奋战,使全人类共享安宁。

 


 

中国报(言论)

 

 

艾虔:防疫不外乎人情

尽管官方已实施严格的行动管制,然而,新冠肺炎疫情看似并未趋缓,近来每日确诊人数都超过百人,且出现11个死亡案例。民众难免忧心忡忡,担心自己和亲友不慎染上新冠肺炎。行动管制限制人民日常活动,仅核准必要的工商业有限度营运,对国计民生伤害极大。惟首相早已暗示,或将延长行动管制。

新冠肺炎考验各国的政府。大马初始多为境外输入,尚能控制。谁知突然急转直下,由于某宗教集会导致爆发社区传播,以致疫情一发不可收拾。之前官方、民间掉以轻心,不知群聚的危险性,谁知一个破口便全国沦陷,如今不得不亡羊补牢。

抗役复杂、专业,官方须寻求公卫、医疗专业人才谘询,制定科学、合宜的防疫政策,不该放任内阁成员随心所欲发表意见,否则不但干扰防疫,且严重打击政府威信。

由于目前国际尚未出现可靠的疫苗、药物,降低传播是减少大规模感染的有效方式,所以疫情严重的国家纷纷封城、封国,这是没办法中的办法,人民必须接受配合,静待疫情趋缓。

然而抗役是漫长的马拉松,不是跑百米。将民众长期关在家里不太好,没病都会闷出病。官方或可考虑开放单人慢跑、运动,以及家长带小孩,一大一小外出活动筋骨,甚至开放有限度溜狗。

适度放宽个人行动

多数人民居住空间未必宽广,全家被迫整日相处,毫无喘息,加上大家都心情不好,稍有嫌隙或将引发争吵。为了人民身心健康,官方不妨开放人民有限度的散步、运动。适度晒太阳、运动,确实能增强个人的免疫力,再说,情绪平稳也是很重要的。

 

曾庆和:14天做了什么

行动管制14天,除了出外打包吃的喝的,长时间都是留在家里活动。也庆幸自己的工作比较静态,执笔于手,人在画架前便可以画到天荒地老,不出门一点都不觉得是问题。

人家说,美学可以陶冶性情,我觉得美学可贵之处,更在于允许一个人完完全全地放松,然后整颗心静下来,透过各种色彩的光影去感受美好,放下俗事的纠缠。印象派大师莫内莫不如此,眼睛快要看不见了,还一刀一刀去把油彩填满画布。在他那个阶段,已经名成利就,没必要那么费劲地作画,我偏执地认定他求的纯粹是一种作画时的宁静和忘我,忘了失去的太太,忘了自己的病情和忘了人生还剩余多少时间。莫内那时候的创作已经不在乎留下什么荣耀,他不过是想藉助美学力量去重现过去一幕幕的动人美景,和藉助美学闻见荷花的一池青莲。

不作画的时间,也找旧书来读。读得最勤的,叫《飘》,小学时代读过,重温仿佛如昨。记忆最深的是书的最终章,跟几个同学讨论,结果骂架收场,有人不满,有人喜欢作者的开放式结局。我属于后者。往事不可追,向前看有什么不好?女主角坚韧的性格,和她钢铁般的意志,或重新和男主角再爱一次,一点也不奇怪。

今日美国已经写不出这种书,也出不了这种奇女子。极多的是大女人,以为独游一遍欧洲就找到了自我。虽然可能也敢爱敢恨,常常伸长中指,和把“F”字开头的粗口用的出神入化,但她们永远不会是郝思佳。不会是郝思佳那种对生活对爱情的态度。

大家加油

重新再看这本书,先是一阵静默,接着难免伤感。过去一同争辩结局的同学,一些已经先自己一步上路了、很难没有感悟,我也垂垂老去。

这把年纪,对于一些人与事,或许就不该那么愤怒,但一天还可以在报章写几个字,还是会死守一个原则:有屁就放。视我为异类也没什么,不管谁人执政,我都会固执地当一个永远的反对党。

独是这场行动管制,我不反对。也不会选择哭丧着脸来过,学一学郝思佳吧,每一天都是新一天,要深信明天会更好。大家一起加油!

 

李枝聪:不怕和太怕,都一样可怕

文冬专职通讯员

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人类的各种活动亦因而大幅下降,在政府行动管制令生效的期间,平日繁华喧嚣的都市难得清静,亦让不少朝九晚五的上班族获得“喘息”机会。

大马抗疫之路已走了逾月,起初一路顺风,后来荆棘满途,面对国内各州疫情和确证病例的增加,政府往后的工作又应如何部署?

继希盟在最初禁湖北武汉人的入境,到现在国盟自我封关的防疫措施,前者主要是筛检入境访客,后者则是减少社交接触,除了涉及基本服务的领域,一概人等受促待在家里,生活素质急剧下降。

当然在齐心抗疫的大原则下,一切是那么理所当然,自由和娱乐显得微不足道,在抗疫为先的前提下,政策制定的措施必定难以满足所有人,尤其是市民对政府的各项措施有很大不满(包括口罩的供应、行动管制令过严等)。

笔者认为,实行政策最关键的一点,是所有措施尤其在限制市民自由、权利方面,都应该合乎发展进程,并在提供充分教育和资讯的前提下,给予市民机会,除非局势失控,否则当以劝谕为主,避免过硬立法或强制执法(冥顽不灵者除外)。

相信科学为本

具体而言,要理性面对可能长期存在的疫情,应符合以下几个原则:(一)科学与理性抗疫、(二)尊重个人基本权利,不散播仇恨和假消息、(三)以民为本,兼顾抗疫以外的其他需要、(四)提供足够口罩、(五)定下全国统一的管制制度,定时针对疫情情况作出调整或放宽。

病疫当前,不怕和太怕,都一样可怕;正如卫生专家预测,肺炎疫情不会近期消失,唯人民的生活仍要继续,国人既不能掉以轻心,更不要陷入不必要的恐慌,社会必须排除政治和各种非理性的歧视和仇恨情绪,适当取舍。

大马正处在抗疫战争最前?,我们没有掉以轻心的“本钱”,最后还是那句──相信科学为本,抗疫要有医学根据,忘掉喝温水就能防病毒的鬼话吧!

 

周若鹏:扫货之必然

在首相宣布行动限制前,许多人已经开始囤货了。难道大官们生活在太高的地方,看不到民情吗?怎没想到在宣布限制以后,会引发另一波扫货潮呢?行动限制本意要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接触,这下反而变成几百个集会。但认真想想,很难怪的,内阁里做决定的那一群男人,有几个亲自负责买材米油盐?

我也是男人,一开始时也觉得行动限制的设计没大问题,超市、药店照常营业,人民还是能随时购物。如果人是理性的,就会知道此时抢购对大家没好处,排队耗时,而且危险,倒不如分开购买,轻松安全,让超市有空间补货。可是,人不是理性的,我们非常受情绪左右,这情绪有特别的科学学名。

全部人都来抢

你有没有试过因为知道次日汽油起价一毛钱,甘愿前一晚在油站排队半小时?假设你的油缸是40公升,那么你能节省4令吉;就算你是个社会新鲜人,你每小时的时间也至少值10令吉;明明亏本,为什么还要排队?

我们都被两种诱因“迷惑”,一是利益,能省钱就是一种利益;另一诱因,是时限,时限引发“供应有限”的感觉,啊便宜的汽油过了午夜就没了,快抢!这和商场限时大减价促销,道理是一样。这情绪的学名,最早由新加坡专家订定,叫kiasu,但我们当然不屑用新加坡的科学名词,况且我们的情况又稍有不同,于是本国专家给了它新的学名。

上一辈人经历1969年戒严,知道可怕;这一辈人没经历过行动限制,也一样觉得可怕。面对未知,我们感觉无助,眼前唯一可掌握的事情,就是囤积粮食、日用品。如果你是单身寡佬,每日消耗物资不多,这种不安还不严重;但如果你照顾一家人,有老有少,你的不安将倍增。不止行动受“限制”了,因为其他人可能已在抢购,供应量也受“限制”了,不安再提升十倍,能不去抢购吗?当天的回乡潮也一样,这些人本来也许没特别想回乡,但政府把回乡“限制”成稀有特权时,全部人都来抢。那么,该怎么做呢?

购物时保持距离

《国家地理》曾有一个叫《人群控管》的节目,由美国作家丹尼.乒克主持,尝试设计各类实验改变人类行为。比方说他为行人交通灯增设游戏机,减少行人闯红灯;把速限告示牌改造成抽奖游戏,鼓励司机不超速等等。如此换个角度来思考,政府要减少人民回乡,最好的办法也许是在行动管制期间,过路费起价5倍。(节省多少警力啊!)

日用品当然不能这样乱起价,我也没什么新点子,因为目前面对的恐惧实在太大,很难阻止大家扫货。如果政府了解人民的心理和行为,首相宣布行动限制时,至少再多花一两分钟劝导大家购物时保持距离,也算功德无量了。因为我们不理性,我们受情绪左右,这种情绪本国专家定名为kiasi。

 

刘树佳:本土词义应收入词典

在马来西亚华语中,有小部分的教育类词语含本土义,其词义跟普通话和台湾的国语不相同。

“教长”是个未收入《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以下简称《现汉》)的名词。普通话中的“教长”是宗教类词语,指的是宗教的教务首领。他可以是天主教特定高阶神职人员,也可以是主持伊斯兰清真寺教务的阿訇。在马来西亚华语中,它却是个教育类词语,指的是教育部长。笔者发现,大马华文使用者称伊斯兰教长为“宗教司”或“祈祷司”,却不使用“教长”这个词。

另有数个跟学校有关的词语也含本土义。在台湾,国中(“国民中学”的简称)指的是初级中学(初中),即台湾九年国民义务教育的一部分。台湾的国中生相当于大陆的初中生。在马来西亚,“国中”虽然也由“国民中学”缩略而成,但它除初中(中一到中三)外,也包括高中(中四到中六)。“国中生”指的是国民中学的初中生或高中生。

实际词义不相同

根据《现汉》,“华中”是指中国长江中游湖北、湖南一带。在新加坡,“华中”是指华侨中学和华侨初级学院(参见《全球华语大词典》,649页)。在我国,“华中”是“国民型华文中学”的简称,指的是接受政府建议“改制”的民办华文中学。换言之,它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华语中属于教育类词语。

有趣的是,“微小”本是形容词,而在马来西亚华语中,这个实词除了是形容词,也是名词,它指的是学生人数少于150人的微型小学或微型华小。另外,汉语中的“独中”可以是个短语,譬如“他一人独中4球”。在我国,“独中”则是“华文独立中学”的简称。

在中国大陆,“公考”是指公务员考试,分为国考和省考。马来西亚华文报章中的“公考”指的是公共考试(peperiksaan awam),其中包括小六检定考试、教育文凭考试和高级教育文凭考试。此词虽在两地都跟考试有关,但其实际词义却不相同。另一方面,“语文”泛指语言和文字、语言和文学。在中国大陆,“语文考试”中的“语文”仅限于普通话。在我国,“语文”指的是各种语言,其中包括华文、马来文、英文和泰米尔文。同样的,马来西亚的“国文”也异于台湾的“国文”。这是由于国情不同所致。

词语是社会一面镜子

在其他国家,“预备班”可以是幼儿园预备班、中小学预备班,也可以是学院或大学预备班。在我国,预备班仅指中学预备班,即国民型小学六年级毕业生入读初中一之前的班级。换言之,此词义在马来西亚华语中已被“窄化”。
普通话中的“董总”指的是姓董的总理、总裁或总经理。在马来西亚,“董总”是“马来西亚华校董事联合会总会”的简称,指的是华文教育组织。此外,在普通话中,“家教”是“家庭教育”和“家庭教师”的简称。在我国,这个名词除了具备以上词义外,它也是“家长与教师”的简称,譬如“家教协会”指的是家长与教师协会。港澳等地则称之为“家教会”。

笔者发现,近乎所有以上词义尚未被收入《全球华语大词典》(2016)。词语是社会的一面镜子,而词义是词的内容。以上教育类词语在马来西亚华文报章中的使用频率颇高。因此,若是这些词义能够被收入该词典,或多或少能帮助外国读者更好地理解大马华文报章中使用以上词语的句子。

 

戴志强:别害到所有人不能出门

14天行动管制令进入第6天,大部分国人都遵守指示乖乖留在家里,没必要就不出门,以保护自己和挚爱家人的生命健康。

但新闻报导显示,不少冥顽不灵的民众无聊出门趴趴走,到邻居家串门子说三道四,甚至在家门外开生日派对邀请邻里聚餐。曾任部长的资深国会议员郭素沁日前到公寓楼上的单位接受初识朋友的传统推拿治疗,完全不了解Stay at home的涵意。

藉口千奇百怪

警队设路障盘查出门民众,得到千奇百怪的藉口,有人午夜出门找食物、有人闷慌了出来兜兜风、到处拍摄“空城照”留念,还有人胆敢组团租巴士到外州一日游。

事实上,有一小半国民列入必须出门的关键服务行列,主要是食品供应链、熟食、零售业和送餐员等,确保民众三餐不缺;还有医务人员、交通运输、通讯、卫生服务、银行、能源水务等领域。

部分平民也有必须出门的理由,我在管制令首3天先后访问10名使用电召车服务的市民,当中多人的原因合情合理:

1.一名没有车的青年陪同年迈母亲到国家心脏中心复诊取药;
2.一对老夫妇的必需品用罄,到超市购买两周份量的食物和日用品回家闭关;
3.一名游子到银行汇款给家乡的老父,以应付生活费和医药费;
4.平日搭乘公交上下班的银行职员不敢搭轻快铁,只好天天召车来回;
5.一名颈部动手术的老伯从医院搭车返回人民组屋;
6.一对受困私人医院的外国人到购物中心买日用品;
7.一名外劳到妇产中心接回刚分娩的妻子;
8.一名便利店女职员下班回家。

有两名民众的理由较牵强:1.一名商人完成善后工作,召车到南湖镇巴士总站准备回乡与家人团聚;2.一名女子到妈妈的家中吃午饭后,返回另一个住宅区的住家,晚上还要再来用餐。

以上的调查不能反映所有人的情况,但相信出门者大多数有急事,只有少数人漫不经心。

随时害了他人生命

值勤警员从开始的好言相劝,直到失去耐心破口大骂,这不是好事。协助执行管制令的国防卫队司令在首日汇报指出,全国仍有10%或300万人没有遵守管制令,主要是4个因素:不明白、不在意、心存侥幸,以及乡区人认为新冠病毒只是“城市病”。

执法队伍别无他法,加强管制力度并封锁各主要道路,包括南北大道部分收费站、槟威大桥和部分城镇出入要道,无法出示通行证或给予合理原因的车主必须打道回府,不得前进。

如果仍有10%的人继续不守法,政府一旦全面封锁交通,将连累真正有需要的人不能出门或延误行程,甚至有病患者未能及时获得治疗。

社会的贫富悬殊、观念相异与人性善恶,在这场瘟疫之前赤裸裸暴露眼前。小部分人的不在意和无知,随时害了他人的生命。

 

甄子曰专栏:来生比今世重要

今年好像过了好长好长,实则发生太多太多事,一切不过是错觉,才来到3月。

大瘟疫中,控制不了疫情,人类就要被控制。

过去,我们谈生活,学习选择生活;当下,我们求生存,只能被生活选择。

这段报忧难报喜的日子,大家一同学习面对坏消息。

早期的“大陆疯情”──自私、无同理心、没同情心……,在本土上映。

大城堡万人集会上演的是藏匿、偷跑、谎报……,还有,相信“来生比今世重要”的信徒,比瘟疫还要横行。

病毒在全球大流行,中国稳住了,但境外移入开始多于境内感染;特朗普从不怕到怕怕,全世界替他担心受怕;欧洲人爱把任性当自由,反应慢三拍,日常已从“I see you”沦为“ICU”,封城早已封不及,也不管用了。

紧急状态此起彼落,延长再延长。你锁我也锁,抗疫典范如台湾和新加坡先后加锁。开始有航空公司史无前例地客运喊停,运货不运人。面对看不到的敌人,加多几把锁,方为上策。

恃疫行凶

朋友宅在家,追剧名单之一,是一部改编自同名漫画的美国连续剧《行尸走肉》(The Walking Dead),追到一半,不禁感叹“这就是现在这个世界的写照”。

剧中有许多经典对白,“我们总以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却不知不觉已到尽头”、“愤怒会让你变愚蠢,而愚蠢会害死你自己”。

那些坚持来生比今世重要的人,从卫生习惯到思想偏差,何止分分钟害死自己,还连累人陪葬,简直恃疫行凶,罪加一等!

 

陈圆凤:幸好还有诺希山

虽然我们没有钟南山,没有雷神山,没有火神山,也没有小汤山;幸好,我们还有拿督诺希山!

因为冠病肆虐,我们记住了卫生总监诺希山的名字,这可能是我们许多人,唯一一次,也是第一次记住一位卫生总监,还认清了他的样子,那带着忧虑、疲倦,还苦口婆心的脸。

如果人民此刻可以投选,诺希山会被推举为卫生部长,至于真正的卫生部长,该干什么呢?我们也不知道,估计,他也不知道。我们记不住新政府卫生部长的名字,我们记得前朝的祖基菲里。

可怜的诺希山,身为一位公务员,他很悲催的在职业生涯上,面对连番变故,居然曾经在无政府状态下,一肩扛起抗疫工作;好不容等到卫生部长上任了,情况却变得更糟糕,逼不得已,他还得站在最前线。

人民会比出高低

每一场记者会上,他都那么平稳的讲话,公布吓人的疫情数字,对每一个问题详细解答,逻辑清晰,没有前后矛盾,表现出对业务的熟练。从他的发言就可以看出,他是很努力工作的,掌握全面的情况,对自己有严格的要求。

诺希山也打破了马来西亚人对公务员工作态度的观感,老天爷,他三更半夜都在工作。我特意关注了他的面子书,他凌晨还在面子书上发文公布疫情,这么勤劳,这么认真,有什么事情做不好呢?

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诺希山在每一场记者会上的工作表现,通过媒体的面子书直播,第一时间就展现在人民面前。人民忍不住会做出比较,一比,就比出高低来!所以,别说人民是情绪化的,也别说人民被反对党煽动,人民懂得欣赏诺希山的专业与勤政,也懂得某些部长的幼稚。

除了诺希山,我们还要向前线的医务人员致敬!医生护士都是高危行业。平时,我们总是肆意批评政府医院的服务,但是,这一次,我们要严肃的向医院的所有工作人员致敬!是他们放下一切守在前线,没有他们,如果单靠内阁,我们早就倒下了!

不要天马行空

同时,我们也要向执勤的军警人员致敬,他们冒着被传染的危险,抵上家人的健康和幸福去维持公共秩序,遗憾的是很多人乱造谣,还不肯呆在家里。拜托大家,这个时候别那么野蛮,替别人想一想,限制行动是要限制疫情传播,呆着别动,别给病毒有乘虚而入的机会。

抗疫为重,这个时候,也不想批评政府,只希望在岗位上的人,都能以拿督诺希山为榜样,踏踏实实,认认真真的做事;讲话要经过大脑,部署要计划周详,发言前要掌握整体完整透明的信息,以数据和现实说话。不要天马行空,说话态度也请谦虚些,别摆出一副官威十足,颐指气使的样子。

我倒是想建议,卫生部就以诺希山为发言人,其他人都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好好工作,免得说错话破坏人民抗疫的情绪。

 


 

南洋商报(评论)

 

 

疫情肆虐下的自由/陈俊安

国盟政府雷厉风行的“行动管控令”已经进行多天,果效如何?能否把疫情压下?还是个未知数。

但首相却表白,有40%国民不遵守此管控令,他们涌往超市抢购物品、他们驾车回乡、他们也群体集聚,丝毫不把“管控令”放在眼里。更有甚者,在公园关闭时,仍然往那里跑步,结果被警员截住,还振振有词为自己辩护。

在疫情肆虐下,这40%人们的行为,被标签为“自私自利”!而一些人却为自己辩护:“我们有活动的自由。”

何以人们如此滥用“自由”呢?

根据维基百科的自由定义。“自由是哲学的概念,意即可以自我支配,凭借意志而行动。”

自由但不危害旁人

然而,第4条提及“自律意义下的自由。”第7条说,“不干涉别人的私生活,只要不危害旁人就不应当禁止。”法国大革命期间,更为自由下了一个准确的定义:“既有权做一切无害他人任何事情。”

根据这个准则,我们来检视上述人们的行为。涌往超市购物的人,有权,但有无危害他人呢?答案是“可能成为传播疫病者”。借管控令期间驾车回家乡,与家人团聚,有无“危害他人”呢?答案是“可能成为传播疫病者”。

至于群集喝酒、打麻将、出游者,毋庸置疑,更是“可能成为传播疫病者”了!唯独自一人往公园跑步者,一为了健康、二没有感染别人的风险,何以被截停盘查?

过度执法形成奴役

让我们再深入阐述自由的定义:“自由是由宪法或基本法所保障的一种权利或自由权,包括政府在内的任何人都不可以起诉或以莫须有罪名拘捕扣留任何人。”

也许政府可以辩解,“在非常时期,如疫病传染,可以强制执行禁制令。”——但行动禁制令过度执法,就形成了奴役,如逮捕、重刑、暴力对付。

40%“崇尚自由”者,需要的是疏导、劝解、教育,而不是警棍、怒骂,恐吓,我们这里不是极权国家!

民主政体,就应当依循民主规范而行。

 

敦马太高估自己/黄子

随着慕尤丁的70人正副部长出炉,在阵营内没当上正副部长,也还有很多官位或肥缺,可以分给一众大小喽啰。

因此,敦马哈迪医生阵营那签约百多条好汉,立刻有人良禽择木而栖,化为蝉,过别枝了。

别忘了5·09之前,希盟头头不也是有个约,敦马两年后交棒给安华吗?倘若敦马守约,根本就不会有今日下场了。敦马根本不把一纸协约放在眼里,又怎能期望那百多条好汉把不值一钱的签名当一回事呢?

如今希盟再怎么同心同德,再拱敦马,也上不了马,推倒国民联盟,当其第九任首相了。

几十年来,被人前呼后拥,呼风唤雨,吒叱风云惯了。这回马失前蹄,灰头灰脑,一再埋怨这个怪罪那个。怪慕尤丁背叛、阿兹敏有自己的议程,安华太急着当首相又临阵倒戈等。

每个集团都有李逵

阿兹敏和慕尤丁搞的喜来登行动,绝不是临时起义,而是前后筹划了一年有余,高潮即当天诸侯会师都门,各党开会,敦马和老慕的铁杆们临阵意见不合,才搞到喜来登庆功宴未竟其功。

敦马并非特别清白或有什么道德高点,敦马不过要再等;另一点是由他一人选他要的人,而让各党组阁。

敦马太高估自己,以为一辞职,老慕和阿兹敏就没戏唱,做鸟兽散。可是,诸侯大军已会师,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慕尤丁阿兹敏唯有与巫伊及GPS完婚,才杀出一条血路。

别忘了每个集团都有李逵:“你的皇帝姓宋,我的哥哥也姓宋,你做得皇帝,偏我哥哥做不得皇帝。”

敦马怪安华的马仔,一年多来三十多次叫嚣,不断逼他交棒下台。安华的李逵们为何一年多喊了三十多次?问题出在老马。

打从一开始,铁了心,不准备履约,不断重覆虚空的承诺,讲来讲去,全是虚的,没有一个确定的时间点,不断引发安华马仔不安,如今倒果为因。同时又像星宿老怪,吸纳巫统叛徒,壮大土团;故意抬举阿兹敏,壮大其势力对抗牵制安华,这能叫安华马仔心安吗?问题还不是首相只有敦马做得,安华做不得?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他没算到统治者临门一脚,让老慕做了。

已经高龄94了,不劳而获的土著团结党名誉主席,就能再翻盘,重做首相吗?除非冠病真能相助。

 

火箭路怎样走/罗汉洲

有些网友说,民主行动党在未来10年无望翻身。我看过于言重吧。

5·09大选成绩揭晓后,行动党在华社欢欣鼓舞与期待中登上执政台,但不到一年,华社对行动党就开始感到失望,再往后,失望与愤怒兼而有之,责备声四起,网友们用不客气的话斥责行动党,华社的态度何以那么快就转变?概而言之,有两个原因。

首先就是华人觉得它办事不力,软弱无能,空有42个席位却一味退让,只会向华社说“给我更多时间”、“如今的经济能力办不到”。但那些无关经济能力的事却也办不到,华社岂能不失望?

其次是口舌招尤,除了四处贬损人家的理财能力外,明知华人把他们捧上台,他们却反过来伤害华人,“不以华人自居” 是对华人当头淋一盆冷水,其他如什么回家照镜子啦、只三页(爪夷文) 就如世界末日啦、反对爪夷文的人是假民主分子、伪君子啦、我学了爪夷文更像马来西亚人啦、不理智啦等冲口而出,又责怪华文媒体,打压造福华人子弟的拉曼大学学院,导致政治上反马华的华人也站到马华这边,一起维护拉曼。

有风使尽帆若反感

这种有风使尽帆的态度使到华社对该党日益反感,岂不闻“伤人以言,甚于剑戟” 乎?以言伤人,危急时,人家不但不伸援手,还要多踩你一脚。

首相慕尤丁说:“假如我伤害了敦马哈迪医生,我愿向他道歉。”这种在行动上打败对手,语言上却让人一着是高明的政治手腕,值得学习。

那么行动党在来届大选还能得到华社拥护吗?有两个因素主宰着可能性。

首先,如果马华在下届大选前按华社要求争取到政府承认统考文凭,以及华小四年级的爪夷文课题由董事会作决定,马华就可“起死回生”,如果争取到关闭莱纳斯稀土厂、驱逐印度通缉犯查基尔,那更是锦上添花,大部分支持行动党的华人票就会转为支持马华,不过,这可能性微乎其微,所以行动党还是有机会。

须与敦马一刀两段

但行动党要再度赢得华人的支持,本身须大改革,首先必须与摧毁希盟政府的马哈迪一刀两段,不可和他有任何联系。

华人在5·09大选支持土团党候选人,第一是改朝换代心切,第二是误信林吉祥拍胸膛说敦马不再是以前单元化思想的马哈迪了。

岂知敦马一点都没有变,仍然是“原版”的敦马,华人对他已彻底失望,绝不能再接受他,他如今已是票房毒药,行动党如再和他结盟,必遭华人唾弃,陆兆福表示仍然拥戴敦马,那是不长进的思想。

再其次是,行动党必须“换血”,林吉祥父子在来届大选即使不愿退下,也须退居二线,不应再担任领军人物,何况他们在马来人的印象中也不讨好。

坦白说,华人对行动党的观感从欢迎迅速变为反感,其实是“对人不对事”,只是对行动党三几个领袖反感而已,只要这几个领袖退下,华人仍会回到行动党身边,这几个领袖如果真正爱党,他们应自动退下,千万别有“行动党不能没有我” 的念头。

因此,行动党必须在这3年找出新掌舵人,同时认真学习讲话的艺术,磨砺以须,以期再度登台时好做个有作为的政府。

 

挡开死神的屠刀/许世平

一些人将2019冠状病毒病视为流感,在行动管控期间趴趴走,还深入群聚腹地,洋洋得意地自拍。

目前疫情全球肆虐,还有十数万染病患者,特别是重症者正与死神万端艰险的搏斗。

其实,倒卧在病床上濒死经历是极恐怖残酷的;因为疫疾是无药可治的,濒死却是暴烈痛苦的,“像淹死一样”。

因为病毒侵袭肺部组织,黏液迷散,重症者会有呼吸衰歇,要靠高流氧,或无创呼吸机,最后还要气管插管及叶克膜施治。

严防死守在患者面前的医生,要用全部的知识与智慧,拼命挡住死神不断伸出来的屠刀。

竭力搀扶患者走出风雨

因为诊断复杂,它还需要结合流行病史,实验室检查,以及胸部影像学多个环节的综合分析;当大批病患潮涌般被送抵医院抢救时,还会有先抢救谁的伦理挣扎,那就是要用90%的资源救治90%可救治的病人,还是抢治最需要抢救的10%重症病患。

医护人员用最先进的医疗装备,在生死契阔的两座悬崖间,牵拉起细如发丝的钢丝,竭力搀扶着患者走出狂风暴雨。

要是你处理不好,染了病,还病危,治愈希望渺茫,然后一切结束,与你相濡以沫的妻子,只能在你的葬礼上流几滴眼泪,了却你们这辈子的缘分。

或是患者经历曲折的诊治之路,让医生将你从死神那里抢救出来,让你重返人间,也还要一段时间才能真正从暴烈的疫情中抚平创伤的情绪。

当然,你能给治愈,那还是可好的,你重新回到爱你的家人,还有妻子深情的拥抱。

有必要牺牲暂时自由

在中国,虽然境内疫情防控态势向好,持续多日出现零新增病例,然而,清零后也可能一时失察,又是一场星火燎原。

可是,在中国境外疫情却出现惊人暴涨态势,迄今全球164国家和地区有超过27万人染病,致死病例更飙升至万余人的骇人形势。

我们想说的是,在实施行动管控期间,最要警惕那些随意在外趴趴走的人,最好不要染病;想想层层防护的医护人员也会受到感染,就能知道病毒的狠毒凶险,为阻断疫情的传播链,牺牲暂时的自由是必要的,遵守行动管控或隔离限制的封锁,就是要迫使潜伏期长达14天的狡猾病毒无所遁形,只有及早发现致命病毒的踪影,及时隔离,才能挡开死神架在我们颈脖上的屠刀。

 

又盯上我们的公积金/南洋社论

2019冠状病毒病突然爆发,短短几个月已令整个世界停摆,人们的日常生活严重受到干扰,也开始重创各国经济活动。

目前阶段,疫情只处在“起手式”,各国已穷于应对,若疫情继续恶化,世界将会变得怎么样?

在对症下药的疫苗未研发出来之前,各国都在想方设法把瘟疫阻在门外,而激进的中国式断毒法,开始受到各国的采用。但这一剂是重药,杀毒法非常惨烈,经济增长也得赔送,以换取人命安全。

中国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复元能力快速,但不少国家的多年经济建没可能就此毁掉,甚至连世界第一强的美国,已被血洗。

北京大学经济学家曹和平就发出了警讯,如果不能说服人们重新开始花钱,需求冲击可能会蔓延到东亚,然后是欧洲和美国,世界可能会面临一场灾难。

世界原本就是一个共同体,在这波疫情下更为突显。而马来西亚,不幸已是东盟重灾区,抗疫不只需要动用大批银弹,还得做好准备防范国家经济走向寒冬。

政府一手战疫,另一手则要力保经济,这对慕政府是极大的挑战,一旦失手,政权可能再度易手。

慕政府延用希盟政府的200亿经济振兴配套,可是纵观疫情的严重性,这200亿可能如同泥牛入海,所以振兴配套将会在本月杪推出。

在这同时,国家经济理事会昨日也议决,从下月1日起展开i-Lestari措施,允许55岁以下的公积金会员可从第二户头的存款,每个月限制提出最多500令吉,长达12个月,以供疫情的紧急使用。

首相丹斯里慕尤丁在记者会上宣布,这项措施,预计可让1200万名公积金会员受惠,提款数额预计也会达到400亿令吉。

这项宣布,反映两个实况,一是国库斤两已不足;二是供人民退休的乳酪,又被人搬动。

在振兴配套1.0中,公积金的乳酪已先被搬动(自选减缴4%缴纳率)。可是,不到一个月,公积金又再次被打上注意。

在稳妥的理财规划中,这不是最佳的战疫经济方案,动用未来钱是走捷径方式。

因此,新政府与新财长,是否应再苦思其他的“钱路”,不要一直盯上公积金?

 


 

星洲日报(言路)

 

黄晓虹.别让冠病改变一切

行动管制令才第6天,就让很多人感叹生活起了很大的变化。

出外的时间没了,人生乐趣少了,待在家里的时候多了。

这时候是对一个家庭的考验,到底会增加亲情关系,还是把彼此的耐性给磨掉?双薪家庭常说工作忙碌没有时间好好相处,也许可以趁这个时候培养感情,加深亲情。在一起的时间多了,等于需要更多互相迁就互相配合,也是一种人生进修。

你会如何为这段日子增值呢?

可以为家人做一顿好饭。一家人找菜单,研究食谱,准备食材,分工合作,一个做饭,另个洗碗,各司其职。

做了几顿饭之后,如果要申诉太累太苦,那么想一下家里那位长期做饭的厨娘,一年365天为三餐劳碌苦恼,是不是应该说一声感谢?

太空闲吗?找些活儿干吧。可以和家人一起打扫屋子,收纳整理,做不到断舍离的,至少会可以让环境干净简化一些,可能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譬如寻找了很久的纪念品突然出现,翻看旧照片打开记忆的匣子,这时候最难得的是,身边多了可以分享酸甜苦辣回忆的听众。

一家大小玩百万富翁或益智游戏发出的笑声,对心肺是很好的运动。

我也趁着终于没有藉口出外的两天周休,把园艺整理起来,该活的给它们移到合理的地方,已经死的就入土为安,园艺恢复了生气,一天下来也流汗排毒,有益身心。

很多人常说没有时间看书,这个时候已经躺了好久的书是时候翻一翻,家里找不到好书的,可以上网看一些有益资讯,替人生增添一点芳香和内涵。

想要“颓废”一点也可以,全家人一起追连续剧,还怕找不到共同话题吗?

当然,没有人想永远过这种足不出户的日子,人与人之间也不能永远保持距离,如果我们不想这样宅男宅女过日子,就要严守剩余几天的禁令。

遗憾的是,仍然有少部分人民没有危机意识,把行动限制令当作耳边风,涌到街上彷佛参加购物嘉年华会。有的人还抱怨执法人员故意为难,觉得政府吃饱没有事做,干预人身自由,还出动军警吓唬人民。

乐天派的照样举行大吃会和野餐郊游,还有信徒排除万难举行集体祈祷会。

在前线冒着生命危险救人的医疗人员,看到这种情况都哽咽了。

就因为一些人的掉以轻心,让病毒找到了缺口;社会的歧视加上自私心态,确诊病人把自己隐藏起来,人民尤其是医务人员因为他们的不负责任,安全蒙上阴影。

我们在家里闷得发慌,为三餐不知要吃什么而苦恼,在医院抢救生命的医务人员,做足了防备,在住家门前扎营,甚至不敢回家,以免潜在病毒感染家人,然而一些人的忽视、疏忽,让所有人暴露在风险当中。

相信在病房里的每一个人,都曾经以为冠病病毒距离他们很远,感染冠病后才领略到病毒其实在身边,可能跟确诊病人打个照面,就被病毒盯上了,病毒比我们想象中更强更狠,几个防备松懈的国家疫情已经失控,缺乏的不止是口罩,还有棺材,我们还能够以为去趟巴刹人挤人,与隐形病人擦身而过,没什么大不了吗?

不想让病毒改变了生活,就只有改变态度。至少在限制行动令期间,不与外人接触,留在家里,切断病毒链,我们才有机会安心走出户外,不要让病毒有机会形成大海啸。

 

黄振威.记住,下一波疫情将是海啸

终于,我们看到当局拿出真正的手段来对付不合作和冷漠的大马人,以让他们待在家里,因为他们现在必须记住及认真看待这场致命病毒之战。你读着这篇文章时,军队已经派驻全国各地执行任务。

我们的军人肯定会增强警方和地方官员的努力,以加强行动管制令并确保其成功。

我们的军人最后一次上街是在50年前,即1969年5月13日的骚乱中,当时他们与警察志愿储备人员一起。

今天,我们正在与一个看不见的敌人作战,这个敌人如此微小,以至于很难看得出其威胁。然而,冠病让世界屈服,我们几乎没有看到疫苗。

奇怪的是,某部分人对全球紧急状态充耳不闻。坦白说,我受够了看到大马官员争吵的视频,这些官员只是在通过劝告人民待在室内来试图完成自己的工作。

是的,没有实施宵禁,当局是否可以阻止任何人在公共场所独自闲荡或跑步一直存在争议,但请不要与怀有善意的官员争论法律问题。

我们都知道大马人多么无纪律。我在全国各地的同事已经报道了够多的新闻,并分享了足够讯息,这只能显示我们当中有许多人仍然很无动于衷。

在槟城的一个案例中,在一家咖啡店外有一群老年人拒绝离去,并对许多针对他们的投诉感到不满。不出所料,多得智能手机,这让他们迅速在社交媒体上臭名远播。

然后,在槟城的美食中心和餐厅,再一次,顾客继续成群结队出来购买食物,并在等候打包时聚集在一起。砂拉越的情况也一样。

在八打灵再也的SS2菜市场,我看到家庭主妇在挑拣蔬菜和买鱼时彼此是如何有肢体接触。她们戴着口罩,这意味着她们了解病毒的危险,但彼此却挤在一起。

在其他地方,年轻人看起来漠不关心,他们继续在草场和球场游玩,完全不去理会他们可能会在这种情况下感染病毒。当当局阻止他们时,其中一些人变成了“loyar buruk”——那些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律师,但却主动提供,或诠释法律意见的人。然后,当他们试图展示自己的机灵时,他们盛气凌人地与官员发生激烈的争论。

上周五,国防部长依斯迈说,人们越来越遵守该禁令,但仍然有人无视禁令在户外游戏、去游乐场、以及在餐厅吃饭。他说,不合群的大马人让正在全天候工作以遏制冠病爆发的医护前线人员的生活变的艰难。

拒绝隔离、要求不必要的检测、谎报旅游史、以及隐瞒他们接触过确诊患者——这些只是医护人员面对的部分荒谬和烦人的问题。

在维护个人自由的民主国家,对于实施部分封锁或行动限制令,一直都是当局非常挣扎的部分。大量逮捕那些违反规则的人是不可能的,对于这些无可救药的人来说,罚款又太轻了。

但是,请抛开我们的冷漠,让我们注意一下警告。

与中国这种使用激烈手段的地方不同。那里不戴口罩不守法的人会成为警察的目标。

大马只是落实两个星期的禁令来截断传播链。随着案件迅速增加,截止日期已经所剩不多。

上周,卫生总监诺希山表示,大马可能有出现第三波疫情的风险,并指出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后果会更严峻。他明确表示,绝不许失败,因这第三波疫情将像海啸一样大,如果我们还是一样保持无所谓的态度,情况会更糟。

我们已经有超过1000宗确诊病例,并且在过去几天内平均每天有100宗新确诊病例。

确诊病例的激增影响了我们医护人员的工作时间和极端工作条件。我们的前线一直是我们的英雄,但即使对他们来说,也有一个极限。

我们现在最担心的是现实。截至上周五,有15名医护人员确诊,其中12人来自卫生部,3人来自私人医院。12名卫生部官员中,有1人正在使用呼吸辅助器。

更糟糕的是,这些官员不得不追踪与大城堡清真寺传教活动有过亲密接触或曾经出席这项活动的人。

他们有1万6000人,你可以想像其灾难程度。清真寺的那些人已经成了最多确诊病例的单一群体。

现在,这只是一个理论,如果我们允许举办集会的话,这将导致这种病毒戏剧性和毁灭性的传播。

但是,当仍然有无知的外国神学家继续告诉信徒,他们应该敬畏上苍而不是病毒,以合理化举办集会的理由时,我们将无法取得任何进展。

现在,我们推翻了禁止大马人前往新加坡工作的决定。当然,来自新加坡和柔佛工人的压力肯定是巨大的。

希望我们不会看到有大批人潮挤在柔佛移民局柜台,这可能会引发第三波疫情。

让我们记住诺希山的警告——大家必须遵守禁令,因为下一波疫情将是海啸。

 

练珊恩.向诺希山们敬礼

有人建议我能写写卫生总监诺希山,那就尝试写写吧。以我对他的印象,他就是个直截了当,不拐弯抹角的人。

因为工作需要,在我国开始有一些冠病确诊病例时,就跟他有了几次讯息上的接触。当问及病患的最新情况时,他会把能说的告诉你,但是当你越过他的底线,他会直接告诉你:“够了,不能再问了!”

当问及网传的消息是否属实时,若能回答,他会告诉你真假,在他无法回答时,他会告诉你等首相宣布或者等记者会吧。当想确认患者身分时,他会告诉你,若我透露,若你报道,就是违反法令,可以被告上庭。

当我国正上演政治斗争的那段时间,或许是担心媒体焦点全部都是政治,他风雨不改地讯息记者当日文告,让媒体掌握及时消息,让人民知道有关单位仍谨守岗位,为我国防范冠病把关。

换政府之后,相信卫生部内部也经历一段过渡时期,或者说是阵痛期。那时候,刚上任的卫长正面对第二波疫情的爆发,他积极全国趴趴走,除了在布城卫生部,也亲临冠病医治指定医院、监控撤侨国人的汝来恩斯德镇高等教育领袖学院等。突然的新人事新作风,以及瞬间爆发的疫情,让跟着部长采访的记者们很是担心。

那个时候,诺希山未有跟随在侧。新卫长的首场记者会,正是大城堡清真寺群染事件的开端,大批媒体除了关注新上任的部长将如何处理,更着急于这场出现冠病确诊病例的万人集会,将为全国带来怎样的影响,以及当局会采取怎样的手段遏止传染链。

在那场新闻发布会上,记者有源源不绝的问题。一般上,若记者有很多疑问,其中一种可能是对事件本身有很多疑问,而另一种可能,则是发言人所给予的回复,使人产生更多疑问。尤其当发言人未搞清楚情况,如在混淆“群染”和“零星感染”的概念下发言,就会使听者一头雾水,越说越乱,也越听越乱。

面对排山倒海的提问,若能得到发言人的正面回应,将有助消除疑虑,这也是诺希山被媒体视为“定海神针”的原因。面对问题,他认真聆听,并且正面回答。这里所指的“认真聆听”,是指他能听出记者提出的问题的重点,而非如其他有政治色彩的正副部长,有时会把记者的问题,听作是挖洞给他们跳的陷阱题。

就如卫长在电视访问中,提出“多喝温水,有助消除病毒”,引起专业人士抨击之后,诺希山受询及此番言论时,也正面地以自己的专业来回答。这样的执行者,是我国发展所需要的,而事实上,我国政府内也有很多这些人才,才会使我国在政治动荡时,维持正常运作。政治人物可来可去,我们感谢这些最清楚实情细节、坚守岗位的执行者。

 

社论.前线医护员,挺住!

冠状病毒病疫情日趋严重,口罩及防护装备(PPE)的供应也备受关注。政府须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各种有效管道,确保有足够的口罩及防护装备,应付严峻的疫情。尤其是前线医务人员更是必须获得足够的防护装备,以减少受感染的风险。

冠病疫情爆发后,坊间掀起一股抢购口罩潮,几乎淹没药剂行。在这一窝蜂的抢购下,口罩供不应求,出现短缺现象。虽然政府宣称采取行动,确保口罩供应充足,但许多地方仍“一罩难求”。贸消部日前提高口罩顶价至2令吉,以鼓励进口,解决口罩短缺问题,但由于顶价调幅太大而引起民怨,更糟糕的是,民众至今还是难以在市面上买到口罩。

口罩短缺的问题必须尽快解决。首相慕尤丁已指示贸消部长与生产商进行商讨,以确保口罩供应充足、价格合理。接下来,希望市场会有足够的口罩供应,满足各方需求。

民众抢购口罩的行为,是可以理解的,不过在关注坊间需求之余,当局更需要确保前线医务人员获得充足的口罩与防护装备。毕竟,前线医务人员比一般民众更需要口罩与防护装备来保障他们的安全和健康。

一般民众可以留在家中,避免与人群接触,以减少感染风险,可是前线医务人员却必须直接面对冠病。当他们冒着风险,顶着压力,为人民在前线奋勇抗疫时,国家不能忽略他们的安全与需求。

由于疫情恶化,患者剧增,医疗资源日益吃紧,口罩与防护装备短缺,前线医务人员的需求与安全必须优先受考量。卫生总监诺希山已促请人们,除非有需要,否则请不要戴口罩,因为口罩及防护装备必须保留给前线医护人员使用。民众须把这一番劝告听进耳里。

早前已有19名卫生部医务人员及5名私人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确诊感染冠病,星期一(23日)又传来安顺中央医院有医务人员确诊的消息,假如医务人员没有足够的防护,他们必然会面临更高的感染风险。医务人员是我们对抗冠病的一道重要防线,一旦失守,医疗系统崩溃,后果不堪设想。

前线医务人员正在打一场艰辛的抗疫战,他们置身于风险之中,应该优先获得分配口罩与防护设备。在抗疫战中,当局要尽最大的努力,不让前线医务人员倒下去。

 

叶静薇.严惩违令者

当30岁产妇隐瞒自己与冠状病毒病确诊病人同住,直至生产后出现发烧症状才告知实情的新闻刊出后,许多人都深感愤怒,为何非得让其他人暴露在病毒风险之中。在那之后,事件中麻醉师发布的贴文指为此担心家属健康更令人心酸。为民众走在最前线的医护人员,却一再因为部分人的自私而面对更高风险。

我回想不久前从一名议员助理口中了解到的事。他说,根据他们掌握的讯息,地方上有两组人出席了大城堡清真寺伊斯兰教传教士大集会。刚开始时,部分人士不愿意接受检验,后来经过许多人的劝说后才愿意接受检验,但却不知道是不是所有人都已经接受检测。

行动管制令第二天,有人在网上投诉看到不少人在公园晨运。第三天,我去了数个公园,发现确实有约10人在公园晨运,也在许多地方看到民众坐在一起聊天,朋友也传来一些工厂偷偷开工的图片。再看看疫情已经严峻令人心惊的意大利,却还是有人出外散步聚餐,不把冠状病毒病当一回事的,大有人在。

从以上种种可以发现,在这社会里,固执、自私、莫名其妙者多不胜数。大家说破了嘴,他们却依旧故我,不把自己和家人的安危当一回事,更对自己会造成的社区风险无动于衷。而这,并不局限于特定群体,槟城的王医生就是其中一个例子。

既然那么多人不听劝不守法,不顾危险执意过着以往的日常,为了自身的安全,我们有必要当个吹哨者,不管是违法的个人或厂家,都应向有关当局作出投报。有些人因为彼此相识,或会心存“别多事,他日才好相见”或“别理他人事”的观念,但在这非常时刻应该修正为“他不为大众想,我就要举报他”的想法,保障全民安全。

其实,在有关当局找寻出席大集会者的当儿,若所有知情者都能够勇于当个举报者,相信此刻的情况会较为理想,毕竟潜在风险者越是拖迟一日检验且在外自由活动,社区就面对越高的风险。

我们这些正常的平凡人,都希望两周的行动管制令能够收得成效,疫情得以控制下来。政府也必须采取更强硬的行动对付违法者,例如隐瞒实情的产妇必须受到严惩,以儆效尤,不能只限于口头谴责。此时已经迈入行动管制令第二周,苦口婆心相劝的方式该放一边,别再客气了。

 

何启斌.乐观面对“病毒经济”?

面对2019冠状病毒病的全球肆虐,我们可以用以下的态度和角度来看,才能比较全面的了解经济和金融的走势:病毒检验的速度和广泛性;个别研究机构和政府对病毒的医药应变;个别政府对经济金融震荡的反应和措施。如何应用在大马的个别情况呢?从这几个角度来看我们或许可以比较乐观。

华尔街分析师Greg Ip的看法是:中国和韩国的成功已经是全球的模式。因此世界各国的反应应当以这两个模式作为参考。世卫的看法是:“病毒可以被控制”。由此我们可以分析如下:

一、病毒检验。除了韩国的快速检验成功控制疫情,日本也已经创造10分钟的快速检验方法。剩下的问题是个别国家是否可以极快速和最广泛的检验?韩国的成功就是在检验。今天日本成功控制扩散也是在于检验。英国美国等就是迟了几步。马新算来也快速。中国的经济则迅速复苏。

二、疫苗已经正在被实验中。法国已经成功采用爱滋病药和疟疾药物。中国已经成功广泛的采用Gilead的抗爱滋病药,日本Fuji的Avigen也被证明有效。现在只待美国FDA批准,许多有效药物即刻可以被广泛采用来阻止病毒的伤害和经济破坏。

三、除了中国解放军的疫苗实验,美国Moderna也开始人体实验。德国的CureVac就要在4月做人体实验。这些都是很有成功机会的疫苗,因此在12个月内,世界不会陷入“末日期”。经济也不会因此崩盘!

从金融的角度来看,2008年、2001年、1998年、1987年、1930年等年份发生的危机都足以参考。这几天股市崩盘多次熔断的情况看来,是极度恶劣的形势,全球似乎进入“末日”。大部分基金资金都涌向“钱”:美元。连美国的债券和黄金都被抛弃。债券的“利差”极大。企业债券大有崩盘的形势和威胁。简言之,全球的金融比之2009年那样,随时都有崩盘可能。2009年还有G20大国来互相“护持”和“调整”。这次几乎都各自为政自己顾自己。表面看来极度威胁如1929年后的“贸易壁垒”。世界上现在各大国的应变措施如下:

1. 欧元区的央行 (ECB) 已经“改弦易撤”,现在他们制造和注入几万亿欧元来“买市”或“Buy any thing”不管是国家债务或股票。因此意大利或德国银行都不会崩盘。这个才是最策略性的步骤。2009年危机所以被延展就是不能够“Buy anything”

2. 美国总统也建议买企业股票和债券。他们需要修改联邦储备局法令(Federal Reserve Act) ,来扩大拯救范围如欧洲央行。单单这个动作就可以挽救正在下沉的许多企业如航空业、运输业等等。美国银行保险公司都稳定,充满流动性,不像2009年那样崩盘。

3. 实际上,中国日本等早早就实施了以上的措施才能挽许多大企业。海航和恒丰等都是先例。中国地方政府担保接近1万亿美元。日本的7大巨头如三井、三菱等都已经被日本银行给控制。所以说,欧盟美国实施“Buy Anything”,全球的金融就将要稳定。尽管股债和其他资产都还有震荡如2009注资后长达8个月后才稳定。

以上的讨论,看来很简单,事实也如此。只是一些阴谋家不断在制造“美元系统崩盘”,“美欧金融破产”,才搞到人心惶惶,不知所措。大马的情况尚可以,肯定的说我们不会有金融崩盘危机,理由在于“局部资金管制”和充沛的储备金。从2015年国际油价崩盘以来,储备金从1350亿美元直泻到930亿,今天还能稳住在1030亿。我们的贸易不断盈余。来玩账项一样都盈余。因此这场的危机在于“股市”。令吉也并未直泻如1998年或2008年和2016年那样。如2009我们不需美国的“SWAP”(美元掉汇)协助。今天我们也不需要。新加坡、日本和韩国都采用SWAP。2009年我们在美国QE后3星期探底,6个月后就已经大力反弹!现在情况可能有别。不应太久吧!不过全球经济(包括大马)衰退几乎已成定局!

 

张家威.中美错失交好良机

2016年特朗普上台,掀开了两大超强分庭抗礼的局面。

早在他入主白宫前,中国一直是他在竞选活动上的炮灰:操纵货币、不公平贸易行为、夺走国人工作岗位。果不其然,中美贸易战一触即发,即使双方在去年达成和解,但考虑到华府依旧由特朗普当家,而中国拒绝美方提出的根本性改革要求,双方永久停战的机率几乎为零。就在专家们预测中美贸易摩擦如何收场时,半途却杀出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这个程咬金,直接令这场看似无可避免的贸易纠纷瞬间冷静下来,确实是这场人间浩劫不可多得的正面影响。

疫情大敌当前,中美双方不仅各自找到一个台阶下,更是令双方重拾旧好的契机。然而,他们搞砸了。

今年春节,湖北武汉疫情告急,当时国内医疗专家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毫无头绪,惟断然拒绝美国专家的援助,还抨击美国制造恐慌,根本没有对中国疫情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至于嘴炮大师特朗普一方面不时宣称自己和习近平的友好关系,一方面又做出破坏关系的行为,包括硬将冠病称作“中国病毒”。另据美媒报道,有白宫官员甚至私下取功夫(Kung Fu)谐音叫“功夫流感”(Kung-Flu),行径极其幼稚。目前可见,双方在病毒传播、处理方式、讯息公开度等事宜互相指责,陷入外交口水战,令两国已然严峻的外交关系雪上加霜。

笔者曾思考,中美是否存在重拾旧好的可能性。除了难以弥合的意识形态之差距,两国拥有太大、太多的战略利益冲突,无论是硬实力(军事),或是经济、科技、影响力、教育文化等软实力,双方长期处于明争暗斗的局面。值得一提的是,两国领导人有着天壤之别的作风:一位处事低调、内敛、神秘……一言概之就是沉稳得可怕;另一位则是集急性、高调、火爆、好斗一身的政治奇葩,但也因不按理出牌使得己方在谈判期间处于较有利的地位。

一般上,要两个不咬弦的敌对阵营合作,双方就必须有着共同利益,而诸如恐怖主义、天灾、能源安全、经济安全、粮食安全等均可视作双方可携手合作的领域。但由于中美在共同利益仍存在竞争,以此作为中美关系的续命符恐不太实际。既然利益行不通,那共同威胁或可行。比如地球忽然冒出一股强大的势力,且具有修正主义特性;又或者外星人入侵,两国被迫合作以确保人类种族延续。但这一切似乎有些天马行空。

今次的疫情,有那么一刹那让笔者看到“危机既是转机”的机遇。双方可撇开政治分歧和利益角力,站在人道主义上共同化解这场危机,并肩负起大国责任协助其他国家打赢这场防疫战。

顺带一提的是,中国疫情近期趋好,在防疫抗疫方面可谓“经验老道”,加上各地已逐步复工,经济大引擎蓄势待发。至于特朗普,他带有恶意的去称“中国病毒”,显然是想“提醒”国人责任不在于他,并趁机转移国人视线,掩盖疫情早期病毒检测滞后导致美国现今沦为重疫区的责任,以避免选情受到冲击。但倘若华府执意在围绕冠病的口水战继续纠缠下去,受害者绝对是美国民众,而几乎可手到擒来的总统连任战届时将充满变数。

今次疫情是人类的百年浩劫,却也是促使中美交好数载难得的历史机遇。然而根深蒂固的零和思维,令两国矛盾难以弥合。要重现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情景,除非外星人真的入侵地球,否则这种场景注定只能是电影情节。

 

骆宇欣.冠病乱象

网络上流传一个段子,说是在2050年的时候,有个老人颤巍巍地打开了最后一包厕纸,如释重负地对孙子说:“明天,你可以去买厕纸了,我们终于用完你太公在2020年囤的厕纸……”

迷因界(meme)也因为冠状病毒所引发的社会乱象创造了“covidiot”这个潮词。望文生义就是由CoViD-19所引发的痴疑行为。词义有一、不遵守社交距离或居家指令的顽固分子;二、疫情引发的失序哄抢物资或疯抢厕纸行为。

疯抢厕纸,在马来西亚并不成为问题。因为早在外国疯抢的时候,我们就已经知道厕纸和口罩原料不一样,不会因为加强制造口罩而导致厕纸缺货。其二,我国厕所普遍上都有个小水管、小喷头,方便大家方便后清洗,很是方便。

行动管制令前夜,不顾群聚感染病毒的风险,在超市里疯狂拥挤抢购物资,才真的令人傻眼,也看得出国人平时“很好命”。城市里的小家庭或单身人士,基本不开伙,各类外食方便,再加上24小时都有的快餐店和嘛嘛档随时供应热腾腾的食物,已经形成家里不存粮的习惯。此外,雪隆区还有很多营业到凌晨三四点的火锅、点心、煮炒、麻辣烫烧烤等等,外食选择太多,才会因为行动管制而慌了阵脚。

在全城抢买物资米粮之际,留下的几乎都是空荡荡的货架,这对于一些无法大量囤积粮食日用品在家的收入有限者,或者年老体弱无法独力购买搬运大量物资回家的群体,是不公平且无奈的。于是,一些连锁超市就特意提早开店,特定时段让乐龄人士有机会在不受干扰的环境下购买食物与日用品。也有热心人趁这14天的行动限制期,在网络上标记临近的独居老人或清寒家庭,为他们送物资、打包食物,雪中送炭。

马来西亚算是得天独厚的“幸运”国家。老一辈的缺粮断粮窘境只留在戒严时期,年轻代毫无记忆,也难以有危机意识。就算17年前的SARS时期,也因为政府在最初期就禁止疫区国家及拥有相关旅游史的旅客入境而幸免。而今国人只是在承受前任不作为的苦果而已。

首相中午讲话,除了加码拨款医疗界和各州对抗疫病,也告诉人民可以每个月从公积金户头提取500令吉来渡过一年的危机。很多人都在谩骂为何不是政府拨款救济。为何不救?钱必须花在更重要的领域,比如医疗,比如对抗整个经济寒冬。允许国人提取公积金只是迫不得已的救急方式,能不用,当然是最好,万一真的要用,那也是无奈。

危难当前,大家都在吃着同一锅饭,往里面吐口水扔砂石并不会显得自己特别高尚。

 

温思拯.行动管制令期间的反思

今天是行动管制令的第七天,疫情一发不可收拾。之前笔者看到其他国家沦陷时,觉得可怕和怜悯身在其中的人。然而,当病毒来到,我们都只能被关在家里等候时,我深深的感觉到无助。这样的经验反映着末日来临的境况,让我们看到自己的渺小和软弱。

无论贫富,没有人可以幸免病毒的攻击。我们看到许多的名流和国家领导在病毒前也都是凡人,没能幸免。无论您愿意花多少钱购买,却一罩难求。口罩,洗手液和厕纸顿时成为一种新的货币。面对经济萧条和裁员的危机让很多人活在恐慌之中,只盼望这一切的不顺利可以尽快过去回到从前安稳的生活。

许多在新加坡工作的朋友感到特别唐突,进留两难。不彻夜赶回去新加坡,害怕失去生计,赶回去的朋友却心里牵挂在对岸的家人。许多在航空,旅游和服务的业者已经面对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很可能毁掉他们毕生的心血。很多即将结婚的伴侣也无奈的展延他们的计划。

当我们昔日所享有的自由被套上行动管制令后,我们才发现到以往简单的自由现已变成一种奢侈,如吃饱饭后可以在公园散步与享受凉风美景。然而,我们应该为以往我们不在乎的人事物因时间放慢而被放大感恩。行动管制令“逼”我们放下工作和放慢脚步,给了我们很多安静与自我审查的时间来看待自己与生活。

从前因工作忙碌的人,他们的孩子们一定会因为行动管制令而感到无比的兴奋。笔者同事的孩子就兴奋的跳起来说“Yeah,妈妈可以在家陪我玩了”!反之,从前面对“蓝色星期一” 忧郁的朋友应该会很期待解禁后回去上班的那天,领悟到自由的可贵。所谓工作有时,休息有时,这段“长假”让我们更明白工作的意义和珍惜工作的机会。

看到疫情肆虐夺走全球多人性命,身心的健康更显得宝贵。从前因生活奔忙的人们可以好好的利用这段时间来重思和规划人生,重新设置生活的优先次序为疫情后做好准备重新出发。禁令十四天说长不太长,说短也不短。笔者鼓励各位读者好好利用这段难得的时间好好自我反思与提升,如读一本新的书或学习新的事物。时间是每个人拥有最基本的资产,所以请不要让这段时间白白流过。

无疑的,我们活在一个非常混乱不安的时代,但我们的精神和情感健康决定我们生活的品质。我们可以选择如何使用我们有限的精力来回应周遭所发生的每一件事情,我们可以选择在风浪中惊慌埋怨或保持沉着积极。您的选择是什么呢?

回到疫情,笔者认为使用行动管制策略来长期控制疫情是不可持续的,因为这对经济和社会运作的影响是灾难性的。引述BBC的报道说“既是患病人数开始在接下来的数个月内下降,我们仍然离疫情完全结束还很遥远”。冠病的疫苗可能在一年到一年半内投产,那可以比较有效的阻止疫情再次大爆发。然而,要到达人体的自然免疫至少还需要等两年的时间。

爱丁堡大学传染病流行病学的Woolhouse教授表示“改变我们的生活习惯是最有效的方法减低传染率”。有鉴于此,我们必须要习惯当下的“新常态”继续的与病毒抗争。如保持个人卫生,常洗手,若有症状就戴口罩,与人保持距离等的“新常态”。您做好准备长期抗疫了吗?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