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各主要中文媒体言论集 – (2020年03月22日)

东方日报(评论)

 

郑名烈:223政变给我们启示

223政变自发生以来,除了揭开了政治人物的面具外,与此同时,也让民众看到评论界存在那些顾左右而言他的文坛掮客和寄生者,还有专放马后炮的专家。调侃在社交网站出现情绪话语的民众归类为酸民者,其实也暴露了本身也是酸民的一份子。只会将国内政治危机揶揄为希盟的共业,却又提不出逻辑性观点和建设性意见者,显露的是对政治大局理解力的不足,以及缺乏对大马社会发展的前瞻性基本认识。

223政变固然是围绕着马哈迪、安华、阿兹敏和慕尤丁等前巫统领袖之间的博弈,但贵为国民一份子的华人也身处其中,尤其509大选华社是促成希盟上台执政最落力的群体,更应清楚在未来的日子要如何应对国家重大议题,以及选举到来时如何选择。

华人起关键少数作用

当然,追求的目标始终不能放弃,在参与这块土地的建设有绝对的贡献的任何群体,有责任为将来继续在这里生活的子民,留下建全的社会体制,以捍卫公正与民主的问政精神。

回顾历史,打从1969年大选后的历届大选,每逢选举513种族冲突事件就一直在华社里留下阴影,像紧箍咒般让许多华人真相信,不投国阵社会就会动荡。这种恐吓政治手段,与一些东亚国家当权者无不同,目的在于强化本身掌权的合理性。自那时候开始,华人社会有识之士无不对华人的政治前景苦思寻找出路。

印象最深的是在1982年的南大校友暨旅加学者詹文义教授提出“Balance Seat”慨念,即在马来社会出现两个敌对阵营时,华人可发挥关键少数的作用。1990年,为突破政治困境,两线制概念被提出,在巫统出现分裂时,董总主席林晃升带领下一批华教人士加入行动党促成两线制。

但选举结果却因巫裔和华裔选民始终不同步,国会差7席才打破国阵握有2/3优势,州议会方面行动党在槟州差3席才能执政。 1995年经济大好政治实施小开放政策,华裔选民大幅度回流国阵,行动党从高峰跌落谷底,在野党处于建国以来最低潮时期。

1999年因安华被逐出巫统的效应,当马来选民掀起政治海啸时,华社却受马华主打的“伊斯兰国课题”所蛊惑,马华在华社成功妖魔化和伊党合作的行动党,以狂风扫落叶的态势把后者打得落花流水,行动党两大巨头更在传统华人区惨遭滑铁卢。2004年在阿都拉新首相效应下,国阵拿下国会90.9%的议席,公正党输剩一席,差一点连安华的桥头堡峇东埔都保不住。

然而,2008年大选,在手机短讯和网络的出现,年轻选民勇于求新求变,国阵政府因贪腐与国家经济恶化激起城市马来选民的愤怒,导致过去国阵稳胜的许多混合选区均沦陷,在野党更破天荒地夺下槟城、吉打、霹雳、雪兰莪和吉兰丹等五个州的政权。这一次大选的结果被喻为308政治海啸,不仅马华惯用的513事件的恐吓神咒失效,同时也激发了华、印裔社会和在野党一起勾勒改朝换代的愿景。

在野党2013年大选虽然攻势猛烈,但国阵在柔佛、沙巴和砂拉越三州的基本盘仍未松动的情况下,改朝换代的终极目标依旧功亏一篑。 经过两届大选的努力,2018年在马哈迪的效应下,在野党获得三成马来票及九成五的非巫裔选票,终于推翻了执政61年的国阵政权。

然而,希盟政府是联合政府,改革力度经常受到内部以前巫统党员为主干的土团党的制肘,加上没有执政经验,终于逃不过内神外鬼的暗算,上台不足两年宣告垮台。

回顾华社自1969年发生513事件后国阵推行新经济政策以来,虽然面对许许多多不公平政策,但华社仍然坚韧地挺了过来。在223政变之前,已经历了2010年2月的霹雳州变天,1980年代沙巴州的政坛跳槽引发的乱象,以及无数次在野党议员跳槽国阵事件,仍然能够在政治发展洪流中找到新的契机。

了解底线巩固支持

即便是以巫统、前巫统和伊党为主干的国民联盟掌握了执政权,我们也需乐观地看待,一个没有华人的内阁是如何治理国家的。在没有内部不存在对立的情况下,新政府是如何看待华人社会的基本权益的?即便有那么一位华裔阁员的存在,又是如何履行华人期许的肩钜任务?即便会迎来最坏的时期,我们也要看看会坏到什么程度。

回溯过去60多年的政治发展变迁,华裔选民经历了多种尝试与挫折,但总能够找到增加谈判筹码发挥影响力的途径。纵然,华裔人口比例持续下降,但随着马来社会的分裂,自308大选后华裔选民在许多马来区成了关键少数,因而我们千万不能妄自菲薄忽视本身的影响力。

巫伊合作表面上固然会降低希盟的胜算,但土团党、巫统和伊党各怀鬼胎的合作模式仍未经过考验。同样的,希盟也存在许多不可忽视的缺失,例如公正党的派系互相倾轧,行动党的精英与草根之间的失调,以及诚信党基层耕耘不足等问题。在针对组阁权与敌营互相拉扯的同时,希盟领袖也不能忽视党务的操作与改善。

华裔选民无需对现有的结局感到绝望,反之,则要更精明地去辨识政局的发展状况,不随假新闻和文坛掮客的预设论点所左右。当然,我们选择巫裔的合作对象是有冒险的,要成功就必须承担风险,掌握了资源才能管理风险。但不做尝试永远没有翻身的机会。当合作伙伴变挂了,与其进行诸多无谓的情绪宣泄,不如把精力投入在巩固基层支持的工作上。

对华裔选民而言,经历了一甲子的投票活动,我们曾经失去些什么?不向当权者靠拢可能失去哪些东西?身为国内最大的纳税群体,我们应当已经明白立足这里的底限有哪些?在各种条件的限制下,有哪些东西是我们不能妥协的?我们在未来的日子还能够做些什么?

如果说1969年是重创期,1990年是尝试期,2008年是意外期,2018年是突破期,那么来届大选则是考验期。让投票率推高至九成以上,将对所要投选阵营的支持率再往上推,以一致性的投票模式来突出华人票的重要性,是此次政变短暂性的挫败后,大家必须积极努力的共同目标。

 

林春发:战胜疫情、马来西亚加油!——生命的阳光回音

我国政府宣布管控疫情政策后,不只国内议论纷纷,许多中国的伙伴、好友都传来了关切的讯息。

“春发,马来西亚的新冠疫情日渐严重,望您保重身体!马来西亚加油。”武汉伙伴曾宪林传来这段讯息。”

南海周南征老师百忙中传爱心:春发,看了讯息,听说已经“封国”,对您和同事们有无影响,口罩等够不够?一切需安全为重。

小善大爱公益的北京李建设也说:林大哥,从新闻上看到马来西亚“封国”啦。如果马来西亚那块儿有需要口罩的话,目前中国的产能已经上来了,我可以去组织出口的事情。马来西亚加油!

“马来西亚加油,马来西亚加油!”多么熟悉的字眼、多么给力的呼唤。

过去两个月,我们不断呼吁:武汉加油、中国加油、全球加油!现在,世界各地的朋友,也为我们加油!

元生40周年庆“耕耘四十、志在百载”在吉隆坡王岳海大礼堂举行,四百多名阳光人站在一起给力的会场,历历在目:“战胜疫情、武汉加油、全球加油!”

如今从中国传来,是生命中的回音。

想起一则生命回音故事:从前,有个小男孩和爸爸一起参加登山旅行。走着、走着,突然“噗”地一声,男孩不小心跌倒在地上,双手沾满了泥巴,小裤裤都湿透了。小男孩又痛又气,忍不住大吼一声:“哇!”这时,忽然在山谷的远方,传来一阵“哇!哇!哇!”的声音。

小男孩非常惊讶,以为有人恶作剧,就大声地朝着声音的方向问:“你是谁呀?”山谷中的声音回答:“你是谁呀?你是谁呀?你是谁呀?”

小男孩觉得自己受到屈辱,就问爸爸说:“爸,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是谁在跟我恶作剧啊?”爸爸一边拍拍儿子身上的泥,一边笑着跟男孩说:“这是山谷里的声音,叫作‘回音’。你知道吗?这些声音,其实就代表着‘生命’喔!”

存好心才有正面回报

“生命就是:你说的和做的每一件事情,都会回应到你身上。如果你要让这个世界充满爱,就要时常对着生命说:‘我爱你’;如果你要世界充满仇恨,就对生命说‘胆小鬼’。不管怎样,生命一定会回应你的,就看你怎么选择啰!”

小男孩听了爸爸的话,低头想了想,就挺起小小的胸膛,大声地对着山谷喊着:“我爱你!”果然,山谷远处立刻传来:“我爱你!我爱你!我爱你!我爱你!”

小男孩闭上眼睛,感受这一声声的“我爱你”。听!那是多么美妙的声音,那是小男孩对世界的爱,也是生命的回音。

是的,我们因为关爱,在疫情扩散至今,都用阳光的祈福、愿武汉早日康复。是的,我看到中国在战胜新冠肺疫情的同时,一批批专业的医护人员履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国际主义精神祟高情操,毅然来到疫情严重的伊朗、意大利……

反观一些西方政客及伪君子及一小撮“精美分子”(中国外交部长王毅用语),在中国受疫情侵袭的时候屡屡落井下石、幸灾乐祸、胡言乱语。

我永远相信:“如果你能够协助他人完成他们所期待的,那么你将得到你所期待的生命中的一切。” (You can have everything in life you want, if help enough others to get what they want.)

疫情在马来西亚扩散的时刻,愿如果大家明白生命的回音,口吐莲花、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立志做个光明磊落阳光人,生命必将得到正面的回报。

让我们高喊:阳光的马来西亚加油!战胜疫情!国泰民安!

 

云天恩:焦土之父的无奈

慕尤丁政府以“行动管制令”遏制新冠肺炎扩散虽是必要之举,却也意味着国民联盟将以国家经济为代价进行此次的政治冒险。换言之,此举形同“焦土政策”,故慕尤丁迟至本月16日晚上10时才宣布18日实行“管制令”,若他先有一番忐忑也是合情合理的,因为这将是一场豪赌。

许多评论人认为国民联盟政府可以挺过下届大选,并蝉联执政。尽管国民联盟有短命政权的隐忧,但是新内阁阵容却可平衡各方的利益,并深得“民心”。如今,面对已溃不成军的希盟,若将来无任何超自然或戏剧性因素,估计国民联盟可以挺得住。

新行动介入(Novus Actus Interveniens,简称NAI)是法学术语,即一些意外事物突然介入,从而改写了某案的因果链。当下国民联盟政府最大的难题就是疫情恶化,以至于政府必须祭出“管制令”以遏制疫情扩散。当今国盟政权须面对的NAI,就是自3月初以来急速扩散的第二波新冠肺炎疫情。当然此拙见并非笔者幸灾乐祸,而是此疫情最终可能导致的结果与国民联盟的管制威信和政权的群众基础有关。

此次疫情考验国民联盟的政治意志和管制威信,然而,经过多天的行动管制,笔者认为国民联盟政府最大的挑战已经初见端倪,除了常见的盟党间的暗斗外,还有脆弱的管制威信,这将为未来国民联盟的走向埋下伏笔。

尽管国民联盟政府已经尽力以管制令遏制疫情,但仍阻止不了封城前夕的返乡潮,这意味着乡村地区的传染风险可能会提高,故笔者悲观地认为,就算最终没有大量的死亡案例出现,也难保疫情扩散和医疗资源崩溃的风险会升高。

败给国人劣根性

政府就表示,在管制令首日就有近四成民众无视禁令,是政府管制威信扫地的先兆,管制令的动机虽好,但在大马文化劣根面前完全失灵。然而,若认为慕尤丁败给了新冠肺炎,确实对他有失公允,反之,慕尤丁极可能败在大马人那要不得的乡愁里。

疫情的结果或许将重组一国的人口结构和数量,但是笔者并不低估大马人的奴性和文化劣根,故国民联盟或类似的政权仍有执政的机会,而大马人的文化劣根,尤其爱热闹的本性和要不得的乡愁,即使未来面对其它致命传染病,也会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或许慕尤丁原先的设想是焦土之后会有春天,先遏制疫情,再复苏经济。然而,自新冠肺炎从大城堡清真寺的传染链开始扩散,到四成大马人无视禁令群聚、跨州走动,此疫情极可能演变成启示录式的浩劫。即使是配合禁令的民众,也难保14天后能如期复工、复课。

最重要的是,慕尤丁和他的财长即使有三头六臂,也难以在短期之内缔造经济奇迹,换言之,“焦土之父”,他当定了,却也是在此群众基础之上的必然结果。

 

张孝仪:先抛开一切 防疫最重要

从武汉封城以来,新冠疫情扩散蔓延全球,更重要的是我国也因大城堡清真寺万人聚会把疫情推上了令人担忧的状况。因为防疫重点不再是旅游史而是预防各州的感染人数继续增长。当确诊病例暴增并在数日内沦为东南亚最严重疫区时,医疗专家就联署发表文告呼吁政府考虑锁国。网民也渐渐加入这场呼吁锁国的声浪里,也有民众呼吁政府向中国取经,一度质疑我国的防疫能力,迅速地从探讨锁国的话题变成了人民对新内阁的问责。民众认为疫情加重的原因是因为政府的防疫工作不足。

朝野须放下政治议程

在原本就不受希盟支持者欢迎的新内阁执政下,加上未见掌管宗教事务的首相署部长拿督祖基菲里采取周五祈祷的禁令,更让这话题演变成种族间的分歧。尤其是在多数的确诊病例都是宗教集会的出席者时,更把这争论推向了非穆斯林和穆斯林之间的对立。

不少网民在社交媒体上,斥责穆斯林为何在疫情加剧下依然去清真寺进行周五祈祷,不懂得防疫甚至枉顾疫情对其他人的生命威胁,尽管其他宗教的信徒原本也继续举办各自的宗教活动,很多华人也打算照旧在清明节期间去扫墓。

更令人懊恼的是,一些社交媒体的政治群组也来凑热闹,惟恐天下不乱地把有关帖文翻译截图发布到亲穆斯林派的政治群组中。因此,迎来了族群间的对立。这种靠煽动种族课题的政客还真的不会错过任何一个能为自己拉票的时刻,而枉顾疫情带给国家的危机。

此外,更令人心寒的是中央政府在17日召开新冠肺炎防疫会议上没邀请在野党州属领导参与。出现最多确诊病例但非国盟州属的雪州及沙巴遭排除在外。笔者认为这种行为是可耻的,在疫情加重时刻,不管是否国盟州属政府都应该放下各自的政治议程,一起对抗疫情的恶化。

然而,在野党也没必要在防疫期间自夸之前执政期间成功防守病毒入侵。并调侃中央政府在政权动荡期间让新冠病毒乘虚而入,忽略了遏制有机会让病毒传开的大型活动。笔者希望各议员们记着这不是玩弄政治的时刻,而是齐心防疫的时刻。毕竟,人民不可能单靠自己或社区的援助来防疫,人民需要政府的制度及整个社会的秩序来完成防疫。

讯息矛盾民众混淆

庆幸的是,中央政府没忘了防疫的行动,就在人民的期盼下,首相慕尤丁在星期一时宣布实行“行动管制令”以防疫情再度恶化。这项行动管制援引1988年传染病防范与管制法令(Akta Pencegahan dan Pengawalan Penyakit Berjangkit 1988)及1967年警察法令。为期14天的行动管制令在还没实行前就有网民在社交网路上疯传,炒作焦虑情绪搞得人心惶惶,甚至有的民众误以为是“封城”的政令。

毕竟,“封城”和“行动管制令”有所不同,但满“网”飞的讯息还是敌不过民众的恐慌。民众在还没宣布管制令时就开始大量采购日常用品,甚至计划逃离这国度。误以为这政令会把大家困在各自的社区不能外出,日常用品会缺货、公共交通会停止等。即使首相在宣布政令时强调公共交通不会停止运作,超市、巴刹及杂货店依然可以营运,但民众依然疯狂大量囤货。

结果,那些没办法大量囤货的家庭及行动不便的老人家买不到需用品。人们无视人挤人的超市会增加群集感染的危险性,也忘了赶在政令实行前“回乡”也存在将病毒四处散播的可能。疫情蔓延的当下考验政府的同时也考验了我国民众的素养。

笔者认同政府在转达这行动管制令讯息里的不足,同时也没有一个能与人民对话的环节来解释民众对这项政令的疑问。加上,一直U转的“通行令”政策搞得人民不禁怀疑政府是否有能力来实行这项政令。要知道政府的每项决定下的连锁效应。混乱的指令让人民及商家们看得一头雾水,不晓得在这14天内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因此,在行动管制令第一天,首相再次强调人民在这限令期间务必要遵守的就是减少外出,留在家里以免引起第三波疫情。

防疫成功需人民配合

笔者认为在这非常时刻是需要人民多配合,少抱怨的时期。毕竟这是马来西亚第一次实行此类的政令,难免需要磨合的时间。正是在这新的常态下,身为人民的我们需要学习如何适应,同时也是政府学习如何有效地传达正确的讯息,减少混淆及让民众质疑的时刻。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的各新闻网络媒体也为人民提供简单易懂的讯息,以帮助民众理解这项行动管制令。

一些社区居民组织也开始为社区服务,随时给予老弱妇孺提供买日常用品的服务;也有的人士开始为那些靠日薪度日的家庭提供援助。

没人会希望这疫情蔓延下去,但要确保这项行动管制令成功防止疫情扩散,还真的需要国民的配合。政府及国民间的合作需要动起来,人民需暂时抛开对执政党联盟的政治成见,政治从业者也应该以防疫为主,把各自的政治议程抛开,为我国实行有效的防疫政策,在这关键的防疫时刻齐心合力地防疫。

 


光华日报(言论)

 

新官苦战恶灵恶灵/文:董恪宁

2019年12月杪出版那一份《经济学人》中文版主题是〈全球大趋势〉(台北:天下;2019)。提及马来西亚的篇章,开笔说明“希望联盟联合政府面临辣手的领导权移转,现任首相马哈迪将于7月满95岁,亦是全球最年长的政府领导者”。

文章说:“(马哈迪)他曾承诺让位给联盟最大党的领导者安华,但也有可能试图保住权力。反对势力国民阵线陷入混乱,不会带来太多挑战。经济方面,政府多聚焦平衡收支,以及向低收入家庭提供辅助。”(页82-83)

现在重读,确实无限嘘唏。安华仕途的坎坷,恍如康熙王朝的废太子胤礽之一生:二立二废。韬光养晦20年,2018年大选使出洪荒之力,眼看就要到手的大位,安华最终还是差了那一小步,回到1998年的原点。

政局如此,国务怎么运转?2018年12月的平安夜,时任财政部长的林冠英宣布,唯有国际原油平均价格跌破每桶50美元的水平,政府才会着手修订2019年度财政预算案。尽管如此,这个标准是否将会用在处理2020年的规划呢?

2020年的预算案中,政府是以每桶60美元的原油价格指引预算。到了3月18日,油价甚至一度跌至每桶20.37美元。油价既然遽跌,国油收益仅有预期总值的三分之一;国库总体收入,必然因此大减,如何应对?

细读MIDF 研究的报告当能体会,蹊跷犹多:一旦原油价格掉至每桶 35 美元,RON95 的国内售价,则可能低至每公升 RM1.32。现在呢?可惜,新任的财政部长有何头绪,至今还没明白的指示和说明。

偏偏此时新冠肺炎病毒逞凶肆虐,变本加厉;不论振兴经济之配套是否有所助益,但是,补贴和资助的钱从何处来呢?严峻的疫情,一再测试了领导的能力,也处处考验行政的机制。

身处变化比计划还快的年代,这个国家的下一里路,显得茫茫。那么,面向新冠这个恶灵恶灵,2020的新官最终撑得了多久?不说别的,仅是严禁30万人往返柔新两地所造成连锁反应,确实头烧了。

如何解决?前思后想,国防部高级部长依斯迈沙比里建议:只要新加坡提供住宿,政府将允马劳继续赴新工作。纵然两人可以共房,可是,一夜之间,怎么在这个小岛找到15万个大小房间应急呢?

这样一道你答不了的提问,所反映的正是这些年月,尽管马来西亚的国家机器运作确实比下有余,何以总是比上不足;乃至洋人要婉转客气地说:“还有极大进步空间。”

说是这样,经年累月,领教了n次的朝令夕改,接受《星报》专访,前副卫生总监洛曼哈也坦然指出,诸如行动之管制,好意虽佳;唯未经深思,不但执行不力,而且制造恐慌。巴生河流域随之大流动,恐怕因此加剧疫情。

面向这些,国盟政府有何头绪?为了应对口罩严重短缺,贸消部长亚历山宣布,3月19日起,零售顶价将从一片80仙,调涨至2令吉。然则,价格2倍半的遽增,一切问题随之纾解吗?

关键时刻,卫生部长阿汉峇峇接受第一国营电视台访问,随之发表惊世的杀菌秘方,声称温水可以清除新冠病毒;同时提出病源来自大陆,中国因此有责为国际社会灭疫云云(Adham berkata China mempunyai tanggungjawab sosial untuk membantu negara-negara lain yang mendapat kesan Covid-19 kerana virus itu ‘dieksport’ dari sana)。

添乱如此,可见2020确然是个恶灵恶灵,肆无忌惮,嚣张跋扈。难怪应声的评论,读之触目惊心,往往鲜有半句好话。除了反反复复的不断U转,全球如何辨识这个史称的黄金之国?说实在话,我们都不好意思缅怀风光。

国盟政府的组成,是时候,或者不是时候。不论2020年杪新编的《经济学人》年度特辑,将有什么评估,大家看在眼里,分数想必都已打好了:一旦新冠病毒消减,大选的日期应该也差不多了。大马不哭,选民加油!

 

行动党要民选首都市长/文:菁草

记得22个月前大马变天之后不及一周,民主行动党的一位领袖就宣布新政府会在大约200天之内在吉隆坡举行选举,选出史上第1位吉隆坡民选市长。

这项宣布着实使许多浸淫在509变天狂热氛围中的吉隆坡选民的欢乐程度进一步跃升;其中有人兴高彩烈地说:“我们终于可以用手上一票选出市长了!” 接著有人说:“吉隆坡华人居多,选出的市长一定是华人,好像印尼的“阿学” 一样!” 更有人引伸说:“这个市长非来自民主行动党莫属!”

的确,我国首都及其他城镇在上世纪60年代中废除地方议会选举以后都没有民选市长或镇长,如今能恢复民选,人民莫不称好。

对民主行动党来说,这更是实现了该党长期来所公开要求的其中一项政改。

变天之前的漫长岁月里,该党领袖经常在社团宴会上对“没有民选市长” 的事大肆鞭挞,认为这己违反民主精神,剥夺选民基本人权,是必须改之革之的。

此外,该党的大会也曾针对此事严正地通过相关提案,其中一次就出现在今天重温的这则吉隆坡直辖区行动党在1997年10月19日召开年度大会的新闻里。这件23年前的旧事,必然钩起人们的一些回忆。

报道说出席该会议的民行党代表通过的提案包括:“促请国阵政府履行1970年阿迪那哈班报告书的建议,恢复全国各地方议会选举,并率先在吉隆坡实行市长及市议会民选制。”

诡吊的是,民行党等4党组成的希盟政府不但没有在变天后的大约200天之内让吉隆坡市民选出史上第1位吉隆坡民选市长;民行党领袖也没再提民选市长的事了。如今希盟下了台,民行会不会又弹起促请新政府“率先在吉隆坡实行市长及市议会民选制” 的旧调呢?

 

行动管治令下的思绪/文:黄泉安

实施全国行动管治令前后几天,我勤于槟城与雪兰莪街坊走动观察,把一切看在眼里,心中难免有些感触,信手拈来向大家倾诉一下。

一、军警联手监督全国行动管治令,是祸是福?

我国新冠病疫确诊人数超逾1000人,是东南亚最高记录,截至3月20日,死亡人数也增至3名,但感染峰值仍遥遥无期。

我国疫情恶化的演进程序与意大利情况相似,病毒随着海陆空人潮高速传染,政府当机立断,3月18日开始实施全国行动管治令,今天晋入第5天。今日起,军队也出营协助警方厉行国家安全理事会的议决,务求尽快踩平病疫茁长曲线,确保抗疫成功。

记得,最后一次的全国性行动管控是1969年513流血事件的戒严令,当时我还在初中一念书,记忆犹新。当年封国封城首当其冲的灾区是雪隆、槟州、霹雳和柔佛,灾黎死因不是病毒而是刀枪子弹,离今已是51年。过后马来西亚是太平天国,未再经历行动管控所逼的必须纪律,这次肯定很多人会觉得烦躁不安。

要知道,现在国家大难临头,抗疫的事匹夫有责,应该留在家里免做累人误己的傻事,家中前线医务人员的工作负担。当然,我们更加不想此时水深火热,还有前朝政客袖手旁观,甚至还要出来极尽挖苦奚落当朝之能事。

积极做法,大家应该抛开政治成见,同心协力,共渡时艰才对。

二、新冠病毒,究竟是怎样在我国蔓延开来?

我国自2月中旬即已侦查到新冠病疫确诊病例,从2月19至2月27日,确诊人数仍停留于22人水平,称为第一波。3月1日,国库机构高层证实也受感染,被列为第26号病人,与第33号病人同被列为主要感染群,被视为第二波。

3月9日,确诊人数开始破百,数据揭露新簇的感染群是源自巴生谷大城堡伊斯兰教堂万人大集会参与者,这项宣教大集会是在3月1日结束,14天潜伏期未毕,确诊病例已经高攀。截至3月20日,确诊人数高达1030人,出院者87人,大城堡感染群高达624人,等于感染群总数的60.58%。

恐怖的是,大城堡宣教大集会约有1万5000人参与,包括海外穆斯林及罗兴亚难民,至今仍有大约4000参加者仍未现身验诊,生死未卜。表面上,自3月19日起。大城堡感染群快将度过潜伏期而新确诊病例开始缓和,但雪兰莪、霹雳及吉打新病例趋势仍盛,登嘉楼确诊人数也在3月20日倍增,新冠病毒是否已在我国落地变种,这些未知数仍待专家出来揭秘解密。

当然,希望大家也不要听取现任卫生部长阿汉峇峇在车大炮,说什么喝温水即能排除新冠病毒的假消息。这个卫生部长半路出家,滥竽充数,只是为了抢镜头争曝光的小丑。

三、国盟政府是生不逢时,但国民安危更重要。

诚然,新冠病疫直线攀升阶段,正值朝野政党政权炙热落得一周无政府状态时刻(2月23日马哈迪辞首相职、29日最高元首推举慕尤丁担任新首相)。国盟政府就是如此这般在政治操守备受谴责的氛围上台,被人唱为“没有蜜月期的后门政府”。

慕尤丁洽也时运不济,3月1日宣誓为新首相、9日公布新内阁成员、11日各部长宣誓就职、18日全国实施行动管治令、20日确诊人数破百、22日军警联手封路封城,短短三周即已历经折磨和沧桑考验。

比起希盟前政府能在疫情恶化前提早下台,亦能侥幸直接避开处理病疫危机的负担,现在能够坐壁上观说尽风凉话,但在职权范围里,希盟现已自陷投闲置散的劣势,你奈我何?

因此,从另一角度来看,新冠病疫是天赐予国盟转移视线的稀有良缘,若能及时纠正内阁部长及机制抗疫的鄙陋,振兴国家经济重回正轨,趁势加分,一旦成功就能笑到最后!

四、看到人民狂购食品吨货,我为低收入的街坊暗中淌泪。

我不想说但我还是要说,16日晚上慕尤丁电视直播,宣布将要实施全国行动管治令,给予人民准备“后事”的空间只剩36小时,我们不是中国武汉,哪些人民最苦?

行动管治令在月中开始实施,对B40“月光族”是压力山大,他们家庭的生命供应线能顶得住吗?

当我走进葛尼广场及百丽宫广场专卖舶来品的超市,揽货狂购者都是外国人和本地华人。当我走入Mydin、Giant和Tesco超市时,所见的人群就比较马来西亚化,看见这里马来同胞的购货篮和推车,令人分有所思,也很伤心。

在这些比较通俗化的超市,马来同胞的购货推车是油、糖、炼奶、美禄咖啡、面粉、快熟面和孩子小食,若有买米都是小包装,罐头沙丁鱼也买不了。你会看到,他们抢购的杂货粮食最多只能耐几天,不像大群到葛尼货百丽宫广场扫货的华人,像在家里开店。

等到收银处,他们是用现款付钱,很少用到信用卡,这说明什么?还有,那些日薪制的打工人士,情况又怎样?

回家路上,我跟家人说,如果这场行动管治令没在4月间结束,B40族群的现金流会更吃力。人民裤带没有钱,政府国库也没有余钱振兴经济,多元社会会乱吗?国家会乱吗?

目前,我还没有答案,答案还在空中飘荡。

 

勿因恐惧助长疫情

恐惧会影响一个人的判断,让一个人做出有违常理的行为,这是因为多数人都会反射性地保护自己,所以自然会想办法让自己脱离恐惧。然而,这种自我保护的行为根本就是害人害己的,很可能导致其他人成为代罪羔羊,无辜受到不必要的伤害,所以当一个人的行为危害到他人的时候,就必须被阻止,以避免对他人造成更大的伤害。

新冠肺炎至今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流行病,中国在熬过漫长的抗疫过程后,终于迎来了疫情的缓和。不过,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境外地区却不断地蔓延着,并导致各国的卫生和经济方面带来非常严重的破坏。疫情之所以会严重扩散,其中一个主要的因素就是人们的恐惧。很多人都会因为恐惧而想要逃离疫区,可是却没有顾虑到本身是否受到感染,也不会去想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导致疫情扩散。有些人甚至在发现症状时,会因为恐惧而隐瞒本身的病情,因为他们害怕被隔离,害怕被视为异类。

日前,卫生总监诺希山就揭露,截至周五,已有12名卫生部职员和3名私人卫生人员确诊感染新冠肺炎,其中一人目前在加护病房接受治疗,需要呼吸仪器辅助。所以他促请公众及患者,必须诚实交待行程记录史及曾亲密接触的人士,更不能隐瞒任何关于症状的讯息,因为这将会让站在前线的卫生人员遇上感染的风险。他也强调,不透露或隐藏讯息是属于犯罪行为,并叮嘱民众帮帮前线人员,也帮帮自己,请留在家里。

恐惧当然是人之常情,可是负责任及有理智的人都知道逃避是无法解决问题的。如果有症状的话,唯一的解决方案是去治疗,躲起来并不会自动痊愈,结果不止是死亡,而且还会连累其他接触过的人,包括自己最亲爱的家人。其他人更应该在这个管制期间留在家里,而不是在外出时把不戴口罩的原因归咎于买不到口罩。口罩问题至今无法解决的确是施政上的不足,但如果连口罩这最基本的保障都没了,民众还是赌气出门,这就说明了民众还是对疫情的严重性不够敏感。民众必须负起本身的责任,配合政府当局的措施,只有这样才能要把疫情的伤害减到最低。

 

中国经验可助西方抗疫【香港评论】/文: 李秀恒

踏入3个月,内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出现缓和,但多个城市连续几日录得零确诊个案,重灾区湖北省的新增确诊个案也有所下降,日渐走低。据钟南山估计,内地疫情可望在6月份结束。

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字显示,截至本月14日,全球已有约13万2500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其中欧洲与内部地相比较,新冠状病毒于欧美等国家扩散的情况就令人忧虑。世卫总干事谭德塞形容,目前欧洲已经成为新冠状病毒疫情的“震央”,报告确诊的病例和死亡人数,都超过了中国。考虑到全球已有超过一百个国家和地区出现确诊新冠状病毒个案,世卫于3月11日将发生疫情上升为最高级的“全球大流行”级别,普遍超过平均水平须采取紧急,果断的措施来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

笔者认为,在全球一体化的大环境下,各国已建立了十分紧密的人员联系网络,面对疫情来袭,没有一个国家和地区可以独善其身,现时全球需要放下成见和分歧,齐心合作,才能尽快控制疫情。中国打击病毒的经验及措施,已经证明能有效地阻止制疫病情扩散,因此值得全球各国学习。同时,特区政府亦要因应疫情出现的变化,及时采取相对应的政策调整,加强防范病毒从海外“输入”。

轻视疫情埋下祸根

实际上,学习中国抗疫措施已不是第一次被引用。早在一个多月前,世卫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艾尔沃德率领专家组在中国完成考察后就曾表示,中国的方法被证明是成功的,值得借镜,全球各国亦要立即就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作好准备。其后,当欧洲确诊个案于3月初出现上升时,艾尔沃德再次表示,中国的抗疫方式可以被制,有中国的经验,其他国家不必再从零开始;英国医学期刊《柳叶刀》亦发表评论,指出中国的抗疫经验值得各国学习。

当艾尔沃德在2月鼓励世界要学习中国的抗疫方法时,马上就有西方记者对他的建议提出质疑,认为中国的抗疫方法在西方国家行不通,且暗示有违民主理念。但是当各国确诊个案急升,以及许多高官名人相继确诊后,欧洲各国才急忙仿效中国,推出封关锁国等紧急措施,试图阻止病毒扩散。

助意抗疫利人利己

其中,欧洲重灾区意大利实施史上最严格的国家封闭城措施,禁止一切公众集结活动及夜生活。惟有超过两万宗的确诊个案及大量重症患者,已令当地的医疗系统濒临崩溃;更无奈的是,法国,德国,德国和西班牙等欧盟国家亦因本国也开始爆发疫情,均自顾不暇,无法向意大利做出支援。就在这个水深火热的时刻,疫情刚稍缓的中国,即第一时间向意大利预防手术,派遣专家组及提供数以十吨计的抗疫物资,飞赴彼邦,助意抗疫。这两个单一问题,亦体现出中国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担当。

实际上,意大利位处欧洲交通要道,与欧盟各国的人员往来接近,位置也与被称为“九省通衢”的武汉相似;同时意大利还是欧盟本地中西方经贸和文化交流的中心,有大批华人在当地生活。因此,中国驰援意大利,实际上与保护华人生命安全,以及切断病毒于欧洲主要传播链无异。事实上,早于2月底,中国外交部部长于国内疫情出现缓解和恶化时,已分别与韩国,日本,意大利,伊朗等国的外长通电话,表达了愿意援助,共同抗疫的心意。

在得到中国援助后,意大利外长迪马约拍片感谢中国于危难时刻补充援手,助解燃眉之急。相信经此一役,国际社会对中国所提出的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必定有新的体会,对未来国际局势的发展影响深远,甚至成为一个拐点。

打持久战港须部署

另方面,对于作为国际航空枢纽的香港而言,目前疫情已经由第一阶段的内地输入,以及第二阶段的本地传播,且正向为第三阶段的海外输入。因此,特区政府在加强对高风险的国家和地区实施强制检疫措施,强化围堵策略的同时,又要储备更多防疫物资,作好抗疫持久战的准备。因为目前全球已有超过一百个国家及地区出现了确诊在疫苗和特效药物出现前,政府如能预先做好持久战的部署,可给予市民和医护人员更多的信心。

香港经贸商会会长李秀恒

 


南洋商报(言论)

 

我的名字不叫王专科/陈福星

“生命诚可贵,自由价更高”,这句话,有时对有时错。

才几个月前,香港的愤怒青年一窝蜂走上街头,喊着自由民主的伟大口号,对迎面而来的催泪弹毫不畏惧,不怕死的精神吓死人。

可不多久,2019冠状病毒病(下称19王爷)悄悄来袭,哎哟喂!愤青立马躲得远远的,原来的敢死队忽然间全不见了。

我不是刻意挖苦,也知道死有轻如鸿毛,重如泰山,香港愤青总算有脑,懂得对19王爷这位不速之客敬而远之。

马来西亚人大致上也都有脑,但有个人的脑却……,这个人据称姓王,名叫王专科。

政府实施行动管控指令,王专科却不听首相的话,好好留在家中,还趴趴走,独自到公园跑步,结果遭到执法人员劝阻。

王专科理直气壮、大条道理,说跑步可以强身健体,而且独自跑步干卿何事?还说管控令不是戒严,执法单位应该做的,不是胡乱执法,而是加派人手监管到公园运动的人数。

你看看、你看看,如果你不懂得什么是自以为是,那么王专科就是一个最佳示范。

增加执法人员看顾公园?太平盛世倒没话说,可现如今是举国上下跟19王爷生死决斗的严峻时刻,叫官员到公园执法,稍微有脑的人都知道,那简直是人力物力的大浪费。

休息是为了走更远的路。14天管控期就好好留在家中,一人一个大道理往外跑,到头来要是19王爷继续作威作福,管控期恐怕就得加码,到时你我都是输家。

人生不能假设,也无法重来。4月1日愚人节之前,就乖乖留在家中,别假设19王爷找不上你。记住生命没有take two!

让我们在家中守到4月1日,然后告诉全世界,我们的名字不叫王专科,马来西亚人不是没有脑的愚人。

 

人类大浩劫 全球应互助/林煌达

自今年初中国武汉爆发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以来,截至目前为止,全球已有超过161个国家和地区发现确诊病例,确诊人数逾27万人,造成近1万2000人死亡。

如今,中国境内的疫情基本上已暂时受控,驰援湖北的1万2000名医疗人员也已陆续撤离;反观世界各地的疫情却越发告急,感染及死亡人数也不断攀升,极有可能将引发一场死伤无数的人类浩劫。

有不少民众认为,中国在疫情爆发之后,在治疫方案、医疗体制等有许多可参考之处,特别是在倾全国之力建设了雷神山、火神山这两家重症隔离病院遏制疫情扩张,以及针对救治轻度患者打造了方舱医院,更是各国政府值得借鉴。

为了阻止冠病迅速扩散,多国政府亦相继推出了封城政策,在短期内减少贸易、限制旅行等活动,并通过区域性的隔离,防止传染性病毒的传播,这对控制疫情可谓至关重要。

在冠病肆虐以来,全球约有5亿人的日常生活受影响;对此,也有不少人将日渐加剧的疫情归咎于全球化的发展,并认为阻止类似病毒爆发的方法即是筑起围墙,全面实施“去全球化”,减低被传染的风险。

然而,若是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除了通过严守自身与病毒之间的界限,以及保持肢体上的隔离之外,我们是否更应打破思想上的孤立,通力合作,而且据实公开所有与疫情相关的资讯,共同寻求治病良方,以解决“本位主义”上的不足呢?

中国国父孙中山说过“社会国家者,互助之体也;道德仁义者,互助之用也。人类顺此原则则昌,不顺此原则则亡”。由此可见,人类社会的进步在于携手互助,尤其在当前面对来势汹汹的冠病,世界各国又岂有不共同合作防疫的道理?

生死与共,消弭浩劫

这场疫情不仅为世界带来了灾难性的全球浩劫,也间接地加剧了每个国家与生命个体之间的不团结及不信任。我们必须了解,病毒不会选择性地只为中国人、意大利人、伊朗人或是马来西亚人带来危害,而是会毫不留情地夺走地球上每一个人的性命。

眼下人类正困于与新冠病毒的战役之中,殊不知人心才是这场斗争的真正战场。纵观历史,人类其实不曾真正战胜病毒,庆幸的是,至今尚未被病毒所灭;更多时候,人类是通过习得的医学知识,亡羊补牢般地采取一些补救及预防的措施。

携手抗疫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然而,却碍于国情不同、政见不一,而在抗疫行动上存有分歧,没能共同努力保全人类的生存安全;此外,人类在民族与宗教上的差异及文化习俗,譬如印尼、孟加拉、马来西亚等地的宗教祈祷大会,也让全球的防疫工作更显困难。

值得赞赏的是,中国首批抗疫物资于日前送抵大马,及时地为我国伸出友谊之手,让大马政府及全体人民感激不已。这种互助关怀的合作心态与行动,诚然是当前的国际社会中,在防疫期间理应持有的立场和态度。

因此,在全球人类生死与共之际,世界各国也应通过更紧密的合作全面抗疫,以纾缓病毒蔓延全球的恶况,抗击新冠病毒乃至日后可能产生突变的病原体,切勿因己身的无知,或贪图一时之利而让病毒有机可乘,甚至赢下最后的胜利。

 

确诊破千 为何可能是“好事”?/周若鹏

尽管多玛斯·佩约非医疗专家而是工程师,他以数据和逻辑分析疫情,还是十分有理。

我在上一篇文章借用他的计算模式预测,认为我国确诊数字将会破千。他找出确诊病例和真实病例(患病而未呈报者)之间的关系,是大约8倍,以我写作时的250宗确诊病例来算,过千是必然。

他也试算出死亡病例和真实病例的关系。原文很长,我简单来说:以1%死亡率来计算,从感染病毒到死亡平均17日,病例翻倍约6日,那么,每宗死亡病例表示背后还可能有800位病人;目前我国有3宗死亡病例,也就是说真实染病者为大约2400,而目前确诊的是1030。难道我们的确诊病例将会突破2000?好可怕?不,那也可能是“好事”。

佩约不是病毒专家,他只是数学还不错。你不能不面对现实,每一个病人确诊之间真不知接触了多少人,民间还有未确诊的真实病例。这本来是很可怕的,但我们的非后门政府做了一件好事,那就是限制行动。

首相慕尤丁宣布行动管制后,确是引起一些乱象,比如超市疯狂扫货、商家不知开门不开门等等;政府也没顾虑到商家无法营业,难以缴付租金;有些员工没有薪金,生活艰难。不过,你要明白,政府才上台几个星期,椅子还没坐暖,部门间未协调顺畅是可理解的;重点是,新内阁能果敢实行这项严重影响民生和经济的行动限制措施,至少不让我更失望,因为若不把疫情控制好,后果肯定更严重。

继续找出真实病例

要对付病毒,只有让它不再传播。如果佩约的计算正确,民间若真的还有大约1300名患者,他们肯定会逐渐变成确诊病例,数字就必然会破2000。我们不必害怕,要关注的是:每日新病例数字如何?从3月15日的190宗新高以后,逐渐下降,20日稍稍反弹到130宗。只要没再突然飙高,就表示传播受控,继续把那千余真实病例找出来就好,破两千以后就止住。就事论事,非后门政府可记一功。

佩约不是生物专家,他的文章广传,点击率4000万。他的真实身分写得很清楚,没有扮专家,他的理论就算有争议,也肯定说服许多人限制行动的重要性。我们那理应是专家的非后门卫生部长说什么来了?

宅在家总比住院好啊!/郭碧融

3月17日,行动管控令实施的前一天,我早上8时许去巴刹买菜,结果被眼前的情景吓着!巴刹人群攒动,无论是菜、鱼或肉几乎被抢光。当我在菜摊前伫立时,身旁的老妇频频说,“太夸张了!我真的不会跟人抢菜啊!”我又何尝不是呢!

我无奈的对老妇说:“这比华人新年还要恐怖。”老妇说:“这是华人、马来人和印度人的新年。”哗!这样的形容太贴切了、太有画面了!家庭主妇的观察力可不是盖的呢!

其实在前一天,“封城”的消息已甚嚣尘上,以致很多民众感到恐慌,深怕“封城”后无法出门购买物品,于是开始前往超级市场或迷你市场抢购物品,其中一样最深欢迎的用品是厕纸,甚至有人一次过购买10包。

遗憾的是,民众并不愿意等待确实的消息,反而在看到疯狂的购物潮后,深怕自己迟一步将无法买到食品,于是加入抢购及囤积货品的行列,其中就有人一次过购买数百令吉的猪肉;他们已忘记,本身的行径无形中导致他人无法获得必需品。

是晚(17日),首相丹斯里慕尤丁宣布实施行动管控令,就有阐明售卖日常必需品的地方,如杂货店、巴刹、便利店等可照常营业。

还出外闲逛购物

3月18日,行动管控令实施的第一天,我也是在清晨8点多去巴刹买菜,又再被眼前的情景吓着,竟然有安娣及安哥坐在小贩中心吃早餐,而且还是几个人排排坐,面带笑容一面喝茶一面聊天,完全没有准备口罩!

首相办公厅已经表明,餐厅依旧可以营业并开放送餐服务,但民众不被允许进入餐馆内用餐;砂拉越警察总监拿督艾迪就提醒民众,不要在咖啡店或餐厅内用餐,而所有的食肆也应遵守条例,否则将会被警方逮捕。

更夸张的是,在槟城亚依淡巴刹,民众完全无视行动管控令的存在,依旧如往常般出外闲逛购物,结果劳动警方通过巡逻车的扩音器播报,呼吁民众赶快回家。

3月19日,行动管控令实施的第二天,我在清晨7点多去巴刹买菜,结果又是惊讶万分,竟然有数名安哥坐在庙前聊天!

我国的疫情已日趋严重,每天新增的病例都超过100宗。截至3月20日,累计的病例已高达900宗。遗憾的是,许多民众并不觉事态严重,抱持侥幸及事不关己的心态,认为病毒不会找上自己,继续社交群聚的生活。

眼看民众冥顽不灵,于是首相发出第二次声明,苦口婆心地劝告民众好好待在家里陪伴家人,否则若疫情加重,不排除延长行动管控令的期限;此外,警察展开路检行动,确保民众不随意出门;国防部长也宣布,将于3月22日开始出动军队,确保人民遵守政府发布的行动管控令。

我们不妨用另外一个角度进行思考。其实,能够宅在家何尝不是一件好事,这证明自己没有受到病毒感染。倘若执意出外不幸受到感染,届时连家也回不了,而被迫住在冷冰冰的医院里与病毒作战,这才是要命啊!

大马禁片《菠萝蜜》/谭咏康

很幸运的,在台湾数度看了大马的禁片,让自己更认识原生的彼岸;而《菠萝蜜》在2020/1/3第一天上映后,我也就迫不及待地前往观看。

看完后,总有一种虚无缥缈的感觉如影随形,我说不上那究竟是失落、沮丧,抑或是乡愁。

我在预告片里看到的尽是乡愁,导演应该想要探讨乡愁吧?每当在异地听到大马来的游客聊天,在大选时与其他陌生的大马人看开票,听到国歌,甚至听到印尼人说起印尼话,也都会勾起那梦魂萦绕的土地所带来的记忆。

电影里有一句很经典的对白“你不用逃了,逃到哪里都是一样的”,嗯!对于我们这群在异地生存的人们来说,逃到哪里都是乡愁。

或许电影想探讨的是歧视?电影中有一个让大家很有共鸣的一幕,也就是身为大马留学生的男主角在宿舍里煮东西吃,被宿舍管理员责骂“你们那一房的人都这样”;而那一房里的都是大马人。过去我们也曾经历歧视。还记得有一次我们海外留学生开宣导会时,宿舍管理员站在台上说“你们收敛一点,每次回来宿舍讲话都超大声说一些我们听不懂的话”。

也就几个月前,我在某处办事时出示了居留证,该单位的人轻蔑的说“噢!你是外劳噢”。嗯!虽然在医院里我是医生,但脱下白袍后,我与其他从东南亚来挣饭吃的蓝领一样,带着挥之不去的乡愁,而面对的都是偏见、不理解,甚至是歧视。

逃到哪里尽是惆怅

影片中穿插了描写很多马共的镜头。我想,大部分马来西亚华人多少都与新村有关系;每逢过年过节,大部分人都还是会回到那称为“新村”的地方团圆。然而,有关新村的议题总被噤声,过往我们上一代的先烈帮我们争取独立的历史总被抹掉。这么多年来,人们被驱逐,从大马到世界各地,在母国不被认可、接纳,在异地亦是如此,这些复杂的心情也被放入电影中作了探讨。颠沛流离,或许就是电影想要探讨的议题。

一个不被接纳的异乡人,在异地求生的过程中,处处勾起了乡愁,那种心境就像浮萍一样,逃到哪里都尽是颠沛流离所带来的惆怅。

很庆幸自己身处台湾,也能看到这样的一部关于大马的电影;很讽刺的是,我只有在台湾,才能看到这样的一部关于大马的电影。

 

 


中国报(评论)

 

吴德英:新官上任神经火

新冠肺炎可控制,新官废言才可怕。

新政府上台,恰逢病毒蔓延时,新冠考验新官,有料没料,一一现形。人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岂料,笨官上任神经火,胡乱点燃,贻笑大方,让人民看得满肚火。

第一号神经火,首推妇女、家庭及社会发展部副部长西蒂再拉。肺炎大爆发,她也废言连篇,指该部门将探讨空姐制服,以符伊斯兰教义。

火星来的新官?没看到航空业一片哀嚎?疫情肆虐,数以万计空服员被逼拿无薪假,更面临裁员危机,随时丢饭碗,她却在这非常时期紧盯空姐制服,指过于暴露,看不顺眼,大做文章,同情心何在?

发表一些虚幻名词

她更有意检讨前朝的禁童婚政策,有如此妇女、家庭及社会发展部副部长,国家之福?妇女地位大提升?孩童权益有保障?家庭伦理获维护?社会发展欣欣向荣?

以为她没注意时事?原来她对新冠肺炎也很有看法,当国人正努力抗疫,她却发表“听天由命”论,奇葩建议遭炮轰,急忙关推特账号。

妇女部应当爱心满溢?疫情当前,该部关爱热线竟停止两周,cuti-cuti Malaysia (小编注:“大马假期”)去了,在公众责问之下才恢复服务。国难当假期?部长丽娜哈伦到底清楚她的职责吗?

高教部长诺莱妮也是奇葩奇才,大学停课,却发出学生管理规定,让学生留在校园或返乡,结果,高等学府纷纷清空校园,引发学生返乡潮,加剧病毒传播风险。之后,再宣布学生必须留在宿舍不得返乡,已经太迟。

另,新任卫生部长阿汉峇峇,像是新闻播报员,见他在念准备好的数据:新增确诊多少人、累计多少宗、治愈多少人。发表一连串的“初始发现阶段、初步预防阶段、后期遏止阶段、缓疫阶段”等虚幻名词。人民要你拿出真本事抗疫,不是毫不实际的抛书包,让人感觉还在蜜月阶段。他向民众示范戴口罩,却被网民指戴法不正确,教导人民戴口罩自己在新闻发布会却不戴,哪门子的抗疫示范?堂堂卫长,疫情大爆发时期,本应扮演总指挥官角色,献策筹谋,处理危机,不是沦为播报员或示范员的咖哩菲。

我们都有资格当部长

疫情严峻,全国战疫,官民须一条心,暂时放下不同政见,不分朝野党派,一起打赢这场仗。但,政府召集的抗疫会议,这么大件事,却没邀请5个在野党州属的大臣首长出席,这奇葩安排,令人感觉在野党州属的人民被漠视,难道把他们当外星人?不需保护?

谁的主意?政府首席秘书祖基自认是他的疏忽,身为最高级公务员,在没有首相慕尤丁的指示下,胆敢自把自为排除在野党州属?慕尤丁口口声声说要当全民首相,祖基岂非在倒米,叫首相难堪,该当何罪?

首相慕尤丁为他的天才精英阁员辩护,指新人没当官经验,请各界给机会学习。后门上台,就要比前朝做得更好,疫情当前,没实习期也没蜜月期呀!

新官神经火固然惹人恼火,但更多新任部长高官,却在这国难时期神隐,噤若寒蝉,影都不见。

小学生阿里和阿娇看了,兴致勃勃喊道:“这种水准也可入阁,看来我们都有资格当部长啦!”

 

戴志强:口罩新顶价逼死前线穷人–向站在前线的穷人致敬

中午到住家附近的便利店买面包,付款时虽与柜台的马来小妹保持1公尺社交距离,但清楚看到她只戴着薄薄一层毫无防疫作用的廉价口罩,也没有手套,顿时令人不禁眼睛一酸。她每天要面对数以百计的顾客、点算许多钞票,其风险不问而知。

原本想问她到底这是老板提供的口罩、或是她只能自备廉价口罩,但想到自己也买不到口罩而开不了口。趁她找回零钱时,双手接过并鞠躬致谢,也想藉此向所有前线人员聊表敬意。

更心酸的是,看到一张地方小警官接受记者访问的照片,他戴着的口罩竟然也是薄薄一层。全国太多警员出动执勤,口罩必须每天更换一次至数次,恐怕政府无法及时和全面供应。

实施行动管制令之后仍要每天出门、站在关键领域前线服务的人有很多,包括医务人员、军警、公务员、新闻从业员、银行职员、清道夫等等,部分人可以获得政府或雇主提供口罩与洗手液。

还有很多中下层包括饮食摊贩员工、德士或电召车司机、运输业司机等,与人们的生活习习相关,缺一不可,但他们的口罩得自己想办法找,否则只能包着一块布上阵,自我安慰。

一般民众已数周买不到口罩,少部分人以高价私下买到,原本顶价每个80仙或每盒50个40令吉的3层式医用口罩,被炒高到80至200令吉以上一盒还是有人抢着要。非常时期,穷人连开饭都成问题,还买得起口罩吗?

穷人孩子没资格戴口罩

当我们在家里渡过14天沉闷无聊的管制期,这些人冒着染疫风险打拼站岗,确保全民三餐和基本生活供应不缺,讽刺的是,政府无法确保他们获得足够的防护,最基本的口罩都无法免费提供给前线人员。

更令人绝望的是,政府竟然宣布把能够防范病毒的3层式口罩顶价,一口气调高至每个2令吉或每盒100令吉,涨幅达150%,比黑市价不逞多让,逼死买不起的穷人家。

唯一庆幸的是,一层式口罩维持每个15仙或一盒7令吉的原价,至少有戴就不会被别人嘲笑或责骂,心里比较好受。穷人的孩子没资格戴口罩,只能包上一块布,生死由命。

日前看到一则温情图文,一名女车主经过执法路障,发现警员没戴口罩,送上半盒口罩给警员。这种好人好事,但愿能比病毒更快一步散播下去,因为前线有太多人须要各种形式的援助,民间有太多人手停口停。

在这段日子里,如果你发现邻近的穷人濒临断炊,可以把家里过剩又不能存放太久的粮食送过去;厕纸多到一年用不完,可以问问邻居有没有需要;邻家的独居老人好几天没声息,最好赶紧报警。全民共同防疫,还须要民众之间互相关心和守护社区。

别指望政府会派免费口罩,用大起价的方式来“解决”口罩短缺的问题,这种高官可能缺了一两个重要器官:缺了脑或心肝,只会用肺来说话。

 

勿趴趴走求你们了

为了让国人共同配合防疫,国内医护人员坚守防疫前线时,也特地抽出时间,手持“请你留在家”字句的手写板,对国人作出最简单的防疫要求,我们没有可能,也没有理由做不到。

为减缓新冠肺炎疫情扩散,世界各国都在落实紧急状态、封城或限制活动令,我国也一样,落实了全国行动管制令,以限制人潮的移动。

自私害人害己
但还是有一些不自爱及自私人士,仍然无视疫情的严重性,不配合限制令,仍然四处走动;这种自私行为,不仅增加自己受到感染的风险,也为其他人带来病毒的威胁。

国内的疫情仍然未稳定下来,而且最近个案急遽增加,让大家很紧绷,确诊病例每增加一宗,就意味着会给予前线的医疗人员增加负担,如果病例持续的上升,就会使得前线医务人员体力透支,也会使得医疗体系崩溃,这绝对是我们不愿看到的画面。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在这个非常时期,从检测、确诊到处理疑似病患等等,这些大量的工作,恐怕早已经使得全国各地医护人员的体力和心理压力,超过负荷,这尚不包括平时医院仍必须忙碌应付的各种病患。

医护人员辛勤的站在第一线,对抗疫情和抢救病患,他们的付出,我们无以回报,但是最基本能够做到的事情,就是不要在这关键时期趴趴走,待在家中,是给予他们最大的回报。

感恩医护人员
身在第一线的医护人员,成为防疫作战的关键人物,他们为了民众,医疗人员会坚守岗位共同抗疫和抢救病患,但身为一般民众可以做的,就是尽量不要去公众场合,坚守在家防疫。

”待在家、少出门”这个最基本的防疫措施,应该成为全民共识,只要民众少去公共场合,减少出门,疫情就得到控制,这就是最好的防疫对策。

 

咬文:干干的饭

全马对抗新冠肺炎大作战,行动管制期间大家都吃住家菜,老婆开心可以展现厨艺,这本来是好事,但想到老婆的黑暗料理,老夫不禁深锁眉头,暗叫不妙。

“亲爱的,你看看这个合你胃口吗?等下晚餐我煮这道吧。”老婆拿着食谱大声地宣布。

老夫接过食谱一看,照片的食物卖相一流,看了马上有饿意,这道菜肴的名称是“台式肉燥饭”。

肉燥?

“有什么好奇怪,难道你没有吃过肉燥饭吗?”老婆狠狠白了老夫一眼。

说实在的,老夫真的没有吃过所谓的肉“燥”饭。因为“燥”的意思是“热、缺少水分”。其实应该是“臊”才对,“臊”指的是剁细的肉,我们常说的台湾卤肉饭,其实就是肉臊饭。

如果把“臊”写成“燥”,那这碗缺少水分的干饭,是要如何吞得下啊?

陈耐成:万众一心抗病毒

非常时期克非常,保住健康第一忙,
不为孤单心慌张,不怕孤独守空房。

疫病让人心惶惶,必须谨慎做预防,
别等疫病来拜访,趁早远离拥挤场!

懂得自爱是好样,也替家人多想想,
封国就像在打仗,要靠全民来共扛!

卫生环保不能忘,同心协力保健康,
全球正闹疫病慌,再不团结就凄凉!

未雨绸缪最稳当,不怕雨来无法挡,
懂得治本是良方,挡住细菌在发狂!

户外活动暂搁放,宗教集会不开讲,
现今唯一的信仰,就是保持人无恙。

不管瘟疫有多强,世人总得要抵抗,
求神拜佛不表扬,神佛皆在人心肠!

救人救己除业障,世界大同有希望,
远离人潮的框框,不让细菌再成长!

 


星洲日报(言路)

 

郑丁贤.那40%的人们

行动管制期间,网上流传一名人士和地方执法人员在槟城一个公园的争执。

这位仁兄没有理会公园关闭的告示,进入公园运动;执法人员发现之后,劝告他离开。执法人员表示目前是行动管制期间,而且公园关闭,所以不能逗留。仁兄坚称行动管制令不是隔离令,他出来活动并没有违法;而且公园不应该关闭,因为站在健康角度,运动可以加强免疫力,抵抗病毒。双方一来一往,僵持不下。站在执法人员的立场,他们是在执行任务,于法有据,自然不能撒手不管。

而该仁兄也有自己的立场。法律上,他认为没有抵触法令;道理上,他是基于健康防疫(后来发现他还是一名心脏专科医生);精神上,他在捍卫个人自由。

我的看法是,这名医生的行为和态度,其实反映了行动管制下许多人的共同性。这名医生并不是极少数,也不是特别个案,其实,背后还有很多民众抱持这种态度。

国防部长说,行动管制令实施之后,只有60%的民众配合,换句话说,有40%是不配合的。譬如,管制前后出现回乡人潮,管制后有人呼朋唤友大搞聚餐,有人挤着抢购商品,有人继续群体祈祷和膜拜。他们是40%的一部分。40%在比例上是少数,不过,以人数计算,肯定不少,那是上千万人之计啊!

在中国,人们称这批人是刁民。我看到网上流传的中国视频,一些不配合封城行动的人,以及卫生习惯不符合规范的市民(例如不戴口罩),遭到公安逮捕,甚至被公安和民间的卫生队殴打。

我当然反对使用如此暴力的手段,但是,从中看出,即使在中国如此奉行强制集体主义的国家,也有少部分人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

而大马的行动管制,何以有40%这么高的不配合度?(当然,40%应该是一个初步观察和估计,而且,这个比率而随着社会压力和疫情的恶化而降低。不过,即使低于40%,也是行动管制和疫情的重大挑战。)

我想,一方面是人性的自利取向,另一方面则是社会崇尚个人自由使然。

坚持要到公园,或者到市场抢购,都是自利的行为。这并非异常,人类原本就是自利的物种,资本主义也是出自人性寻求自利而诞生的制度。

但是,过度的自利,就成为自私;而自私行为可能会伤害社会群体的生活,特别是在瘟疫蔓延的非常时期。

譬如,这名医生因健康理由而去公园运动,似乎无可厚非。但是,在这个时期,如果每一个人都为了健康而去公园,那么,公园就可能成为一个冠病的感染区。同样的,去超级市场购买必需品是为了生存需要,但是,大家一窝蜂的进行抢购,不但增加感染风险,也造成市场供需不平衡,一些人买了太多东西,另一些人买不到需要的东西。

推波助澜的是,大马社会向来享有很高的个人自由度(个人自由不等同民主),只要不违法,什么事都可以做;即使是违法,但因为执法程度偏低,还是可以做(吸毒、走私烟、非法万字,乃至网络霸凌等)。

个人自由的对照面就是社会群体规范。当人们习惯了高度个人自由,他们就难以适应群体生活的需要。一旦发生某种状况需要而加强社会控制,就会有很多人抗拒和反弹。

结论是,自利行为和个人自由主义都是人性和社会的重要构成部分;但是,在社会面对危机时,就必须减少和放下自利和个人主义。

冠病的威胁,超越了国界,超越文化宗教,也超越个人;它已经是一个公共安全的课题,而公共安全,是每一个人的安全的总和。

这是一个非常时期,集体利益超越个人私利,公共安全大过个人自由。自由诚可贵,安全价更高;每一个人都要作出一些牺牲,每一个人都要给予配合。只有大家都安全了,自己才会安全,只有大家都让出一些自由,才能换来整体的自由。

 

郑钦亮.汽油便宜过口罩,谁敢乱跑

当马来西亚一公升的汽油价格便宜过一片薄如纸皮的口罩时,人们没有欢呼出门游车河,没有开车去隔一条街的嘛嘛档喝拉茶,甚至没有开车出去添满油箱的勇气,怕那手握的油泵有冠状病毒。

这个时候,人们更想要买的是顶价2令吉的保命口罩,保命口罩,保命口罩,不是一公升卖1.44令吉的95便宜汽油。

都锁国封城军警要设路障限制国民上街了,就算汽油免费添油有礼物,也得等我买到口罩、鸡蛋、蔬菜、水果和肉再说,反正都限制上街,就算要出门添油买生活用品,也得戴口罩不是吗?

政府有心解决口罩货源问题的话,不要说商家称成本高就调高顶价就当作解决问题了,等到商家进口原料到生产到供应市场,已经是猴年马月,那时候我们短缺的怕是床位和呼吸器了。

官员可以开玩笑说是中国出口病毒,我们不会有什么特别反应,但您可不可以暗地里或以任何方式都好要求中国供应适合的口罩,而且以最快的时间寄来马来西亚。

中国目前的好转,已经可以把重灾期间加建的口罩厂、防护服厂和各种防疫用品厂的产量,转移到供应给全世界。

马来西亚是中国的好朋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要只是以外交形式接受一点必需品给我们英勇的医护人员而已,那些必须出门的朋友,必须面对人流的朋友,必须操作基本设备以让国人生活作息正常的朋友,都在面对口罩短缺有钱买不到的问题。

流浪街头者,更需要政府罩一罩,也请别说人们留在家就不必戴口罩,就可以减轻对口罩需求的压力,理论上没错,但这么想这么做就是不大对。

说起防护服,看我国的医务勇士那么单薄的装备,真令人担心,现在有24名医护人员受到感染了,在抗疫战中最需要这些勇士的时候,口罩先留给他们是没错,但是还得加上中国医务人员那种“太空服”才更有保障,政府能不能赶快向中国要几千套过来?

中国前天就报告了,他们向全国加派的4万2000名医务人员,就因为有做足这些太空衣防备,最后他们是“零确诊”的安全回家与家人团聚。

说起限制活动甚至升级到军人协助了,人们每天都在网络上看到警察去巴刹、饮食中心、公车和公路警告和劝人回家的视频,有些警员是很客气。

效果是什么?效果就是人们越来越紧张,感觉是戒备越来越严了,于是更多人想冒险出去买更多食品了,然后又一大堆人们隔一公尺排长龙和货品被抢光的照片充斥网络……

既然是口罩需求无法应付,行动管制也阻止不了人群聚集,现在军人也打算上街协助了,不妨把焦点锁在生活必需品的供应链和疏散人群上,家里也得加护体弱的老人和小孩。

停止公共交通服务,如此符合一车一人减少公众上街的管制政策,减少人群接触。

停止巴刹,停止购物商场,停止排队,集中食物和必需品供应中心,只接受团购,由现成的军与警维持秩序,前提是政府须设立好电子平台供以社区团体定购食物和必需品,然后由现有的载送食物摩哆大队服务。

像中国那样的安排就是了,如果我们缺乏爱国爱民的义工,就善用守卫家园的军与警吧,请他们化身更亲切的人民兵,而非严肃着脸到处巡。

 

刘正洲.供给冲击带给大马的机遇

近期民众的注意力少不了几个焦点,从国内政治动荡到冠状病毒疾病( Covid-19)所造成的经济风险规模和其政策辩论,而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OECD)已警告,持续性的供应链中断,可能让已疲弱的全球经济成长减半,至仅仅1.5%。

由于担忧冠病扩散(死亡病例已超越2003年SARS),加上韩国和意大利突增的死亡病例,让投资者进一步受到惊吓,导致全球股市大跌,包括美国道琼指数和标普500指数大幅修正。

作为对应,全球各国政府和央行都提出振兴经济措施,以回应美联储自全球金融危机后,最大幅度的紧急降息。

因应金融条件日趋险峻和全球经济面对下行风险,大马国行也再度降息,将隔夜政策利率下调至10年新低。

这是国行今年第二度降息,且是在政府宣布协助旅游业和提高家庭可支配收入的200亿令吉振兴经济配套后公布,类似宣布料可提高消费者信心,并减少雇主任意削减开支决定。

然而,消费导向的增长模式可能无法长期持续,因为它掩盖了政府部门和和私人界放缓投资,对经济所带来的影响。大马的高家庭债务在区域中居首,目前也不清楚私人消费,是否有足够的弹性,来吸收供应链冲击的风险,即因工程订单下降,并可能导致大规模裁员。

在国内政策辩论中需要进一步强调的是,我们需要迫切体会到全球生产生态系统的供应冲击,会因为冠病的迅速传播,而可能进一步延长。不仅是中国,包括欧洲和东亚,制造业停工都会造成全球供应短缺,迫使厂商以更快速度减少库存。

锁国和针对外劳的旅游限制,也将造成劳动力供应暂时短缺。这意味着,资源紧缩人人追,经商成本会上升。

供应链冲击一事,唤回民众对1970年代石油危机的记忆,当时油价节节攀升,失业率居高不下,经济产能不足,而政府积极推动的成长,被央行的紧缩货币政策所取代。

但截至目前,供应链冲击没伴随高通货膨胀,决策者推出振兴经济措施,也不会加剧现有价格问题。相反,低迷的价格反映出人们需求下降,和普遍性的悲观与担忧,这可能比简单地增加支出更难解决。

要增强全球供应链的弹性,仍然需要做很多工作。那些可能过于依赖中国供应链生态系统的跨国公司,如今已采取措施,将其生产线从中国转移到新的地点,尤其是东盟地区。日本建筑设备制造商小松(Komatsu)和冷气制造商大金(Daikin),正在考虑将零件生产业务,分别转移到越南和大马。

这是继之前中美贸易战升级后,第二波的贸易转移。企业负责人还学会了在生产成本效率和供应链弹性之间,寻求平衡。这也意味着,这些新外资的接受国,会见到本地员工和供应商的关系不断加深,这都将成为技术转移和产业价值链升级的基础。

大马是一些全球制造业巨头的基地,它可利用这波贸易转移获得更多优势。但是,政府政策因持续的政治不确定性,而受到损害。外国投资者也在密切关注政治发展,如果停止体制改革,或采取更多保护主义措施,他们可能就会放弃投资大马。

经济自由化和鼓励竞争的论点已广为人知,但实际上,促进包容性和经济成长的改革议程,仍被部分人视为零和游戏。尽管重建人与官方机构的信任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但新政府仍然有责任尝试经济改革,否则日后将比面对全球供应链冲击,带来更深远的影响。

(作者是民主及经济事务研究中心(IDEAS)经济组经理)

 

吴恒灿.百粲之马中疫记(一)

2020年3月16号,星期一,晴。

今天,我很早就起身,在清晨6:23的时候,我马上写一封短讯给我国某一国家领导人,告诉他必须要采取强硬的措施,来抑制冠状病毒疾病在马来西亚的蔓延,包括像中国武汉一样,采取封城行动,让人民在一段时间居家不要外出,这个短讯很快被他收到了。

昨晚睡得不好,主要原因是看到在2月27日至3月1日期间,1万4500人出席吉隆坡大城堡清真寺举行的万人伊斯兰传教士集会,已经有很多出席者确诊新冠肺炎。可是,这几天来,多州的宗教司还认为疫情可控可防,继续在全国各地淸真寺内举行祈祷宗教活动。我的孩子告诉我,他非常纳闷,在电视看到某州的宗教司受访时,根本不知道有多少人确诊,还说这是小事,没有什么大不了,不必紧张,祈祷聚会旧常举行。他的谈话,引起全社会十分担忧。

还好,在当天晚上10点,首相慕尤丁通过全国广播,正式宣布马来西亚历史上首次的限制行动禁令,从后天18号开始至3月31日,行动管制令有6重点如下:

1.禁止公众群聚活动; 2.宗教场所商店关闭; 3.禁止外国游客入境; 4.国民回国自行隔离; 5.全国学校必须关闭; 6.所有公司机构停运

虽然,马来西亚采取的行动没有中国武汉封城之雷厉风行,但是,至少统一的各州宗教司先前各自为政的现象。

今天新增病例125宗,累计病例553宗,是我囯突然连续暴增第二天,昨天最多共新增病例190例,患者大多与万人集会有关。

我居住的雪隆区,就占了一半的病例,马上感觉到病毒正向我方包围进攻。

无论如何,有了史无前列的强制居家禁令,今晚,应该会睡的安稳一点。

恰恰是这个时候,中国传来好消息,该国新増病例基本上控制好了。

根据报道,截至3月16日,中国新型冠状病毒确诊病例累计80881例。中国卫生部门称新增新型冠状病毒确诊病例21例,其中20例来自境外。

看,20例是输入,中国国内只有1例。

中国已经降下最低,马来西亚逐渐爬高。

 

何宜贤.我观北京地铁

6年前的7月,邮差叔叔亲手递来大学录取通知书,信封里头装着各种文件和一本入学手册。翻开入学手册,里头夹着一张北京市地铁线路图。密密麻麻的地铁线路,一些名字也曾在书本上认识。作为另一个国度的北京,我只能通过这张线路图以及一切的想象,初步拼凑它的图像。

抵达北京后,开学季与忙碌的日程相互交织。冲着对这座城市的好奇,周末的空闲时间安排参观了天安门、故宫、天坛、颐和园等著名景区。只需乘搭北京地铁,基本上都能前往这些旅游景区。当时,西苑和北京动物园的大市集还在,大伙儿也时常在那儿购买不少价廉物美的日常用品。依稀记得,各位在回程的地铁上提着大包小包的“战利品”,不时会吸引其他人的目光。北京的地铁,成为我们留学生活的一部分。

时间久了,北京不再让我感到陌生,搭乘地铁也已习以为常。一次在地铁上的对话,打开我对北京地铁另一道探索之门。

那个周末,一次与时间赛跑的地铁路途中偶遇一名之前在课上认识的教授。从交谈中了解到,他平时都乘搭地铁往返学校和住家,便捷的地铁成为他选择以地铁出行的主要原因。高峰期间的地铁,每一分钟就有一趟班车,其余时间则是每六分钟到八分钟一趟。教授也提到其中一条途径天通苑和回龙观的线路,在上下班高峰期间可以看到壮观的“人口大迁徙”。上网查询后得知,这两个地区单常住人口就已近90万,是吉隆坡(大约180万)人口的一半。他们住在北京市中轴线以北的地区,所途经的地铁线与北京其余20条地铁相连。与其余经常乘搭地铁的百姓们一样,地铁成为了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北京地铁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一部分,它影响了与其紧密联系的社会,赋予一个地方一种新的生态。它也改变了人的生活习惯和态度,为地方发展机遇带来生机。

原本一块人烟稀少的地方,却因为一条新地铁线的开通和车站的设立,改变了当地的容貌。地铁的进站口外摆放着一列列的共享单车,方便搭乘地铁的乘客用于短距离出行;附近无人问津的公寓单位,需求也开始紧张起来;社区、学校、餐厅等等各种设施如雨后春笋般林立;路上的车也开始增加,也看到有越来越多送外卖的电动车,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最近中国所兴起的“共享经济”、“地铁经济”,北京地铁也是重要的参与者。

北京地铁与政治、经济、历史、社会之间有着紧密联系,具体可以举出一些例子。一、北京地铁与社会流动的关系,我建议各位可以在上下班高峰期亲身前往并感受十三号线和昌平线交接的西二旗站、十号线和八号线交接的西土城站、十号线与五号线交接的惠新西街南口站。这三个站,你会看到住在五环外的上班族在同个时间段大批涌进二环内乃至城市的中心谋生。为生活打拼前,他们也得先锻炼如何与人潮在水泄不通的车厢内“相处”。

二、北京地铁与历史的关系,其中建议各位亲身体验尤其东单站途径天安门站到西单站的一号线和二号线。北京地铁一号线是中国第一条城市地铁,也在冷战时期发挥防御功能,与国际历史大背景紧密相连。环状的二号地铁线,其所途经的地方正是围起老北京城的城墙范围。北京城的发展史和扩展,二号线可以作为其中一个参考点。

三、北京地铁与政治、经济的关系,我推荐十号线的草桥站和即将于明年启动衔接环球影城(Universal Studio)的七号线东延线。草桥站是前往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机场快线的始发站。作为一个链接乘客年吞吐量可达到一亿的国际航空枢纽,这个地铁站周边今后的经济发展,也会因大兴机场而带来一些转变。至于七号线东延线,除了令大家所期待的环球影城,另外一个重要的观察点则是该影城所位处的通州区。这片位于北京市的东南角一隅定位为北京市的“副中心”,是扮演舒缓北京市区发展局限和延伸北京城发展功能的重要地区。受政策定位影响下的七号线,它的周边发展相信会与其他原先地铁的周边市容有所不同。

此时此刻的北京地表下,一条又一条的新地铁建设工程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两年后新路线开通,其地表上的每一寸土地将开始酝酿着新一轮的发展契机。北京与社会,因地铁在向前迈进。有关地铁的北京故事也在不断地书写,在历史中留下印记。

 

江迅.疫情照片:“同沐夕阳下”和“清流读书哥”

夕阳西下,阳光撒向武汉大地,湖北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援鄂医疗队的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医生刘凯,护送卧床年老患者做CT扫描回病房途中,无意中询问老先生,要不要看一眼落日夕阳?老先生点点头,“有一个月没看到太阳了”。于是刘凯停下脚步站在四轮推床旁,陪老先生一起感受早春3月的夕阳,欣赏了一次久违的落日。老人手指夕阳,医生驻足眺望。他们身后的志愿者抢拍了这一刻,于是,有了这令人动容的一幕。老先生87岁,冠状病毒病重患者;刘凯27岁,从医才不久。他俩相距一甲子。夕阳下,读者看不到他俩的面部表情,两个医患背影共同诉说着:夕阳背后的明天。

据说,这位长者曾是乐团小提琴手,刚入医院时病情危重、心情低落,几乎对所有人都不理不睬,还拒接家人电话,是医疗队为他提供了所有生活必需品,而今状况日渐好转,心情好的时候他还躺在病床上吟歌。刘凯来到武汉后白天黑夜都在病区,也很少见到太阳,他也为金色夕阳动容。

一张“落日余晖下”的照片发上网,旋即刷屏。同沐夕阳,守望相助。余晖下的身影,温暖了所有人。有网民说,这是2020年早春最治愈的画面,一抹夕阳让疲惫不堪的灵魂瞬间被“治愈”。这幅相携沐夕阳的照片背后,是无数人的情感共鸣。若干年后,人们终会记得,曾有一次特殊日子的落日让人潸然泪下。

一张照片,一个故事。因为真实,因为动人。抓拍动人瞬间,照片是最好的真相。记得有一年在北京采访全国两会期间,跟着北京一位女摄影师去上访村拍摄采访外地闯京的上访户,至今我还记住她说的那段话:照片的震撼力和持久力,拥有直击人心的力量。摄影不只是拍照,是关乎生命的哲学。照片,存下了当时,也存下了未来。照片存在着,经久不衰着,凝聚在一方纸片里的记忆,是结晶,也是摄影者想要的永恒。

那是另一张难忘的照片。也是肺炎疫情下在网络疯传的照片。

武汉方舱医院投入使用当天,疫情肆虐,兵荒马乱。一位感染冠状病毒病的年轻人,身为第一批患者,在上千人的开放病房里躺在病床上静静读书。这正是“读”攻“毒”的最佳写照。网友对他肃然起敬,唤他“清流读书哥”。年轻人39岁,从武汉大学博士毕业后去美国深造,正在大学教书。这次回武汉探父母,疫情中一家人中招。低调的他说,读书纯粹是出于兴趣爱好。网民旋即扒出他手里捧的书是《政治秩序的起源:从前人类时代到法国大革命》。一本小众书也由此走红,一时成为畅销书。书作者日裔美籍政治思想家法兰西斯·福山也转发了这条新闻,“清流读书哥”就这样飘洋过海,潇潇洒洒“走向世界”了。经20多天治疗,“读书哥”终于康复出舱,由社区对接安排到隔离点,继续观察14天。出院后他实践承诺,在隔离期间照顾一同出院的一位15岁小病友。这位小病友一家4口中招染上冠状病毒病,外婆去世,妈妈和外公仍在方舱医院治疗,他出院后无人照料,于是与“读书哥”相伴。

在灾祸疾病面前,读书这一行为给人的内心注入力量。读的是一本书,展示的却是一种生活状态。能静下心来阅读,也是一种幸运。防控疫情,活动空间束缚,人们难免会产生焦虑和不安,何以解压?“读书哥”给出的直观答案就是:阅读。

 

川岛真.习近平访日延期和日中关系

2020年3月5日,日本政府正式宣布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日延期,中国政府也在同一天的外交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中日双方一致认为,必须确保习近平主席对日本的国事访问在最适宜的时机、环境和氛围下实现并取得圆满成功。经协商,中日双方将就访问时机保持密切沟通”,承认了延期。

很有意思的是,同一天,日本政府决定暂时停止面向中国发放赴日签证,并将已经发放的签证无效化,而且决定对来自中国的入境者采取两周的隔离措施。因为持中国护照者不允无签证赴日,所以事实上,中国人从中国到日本的旅行基本上受到全面限制。该措施将从3月9日到3月尾实施。

以前,日本政府只对在湖北省和浙江省的一部分地区滞留过的人实施入境限制。这一举措一下子扩大到了中国全境。在习近平主席访日延期的当天发表了这一消息,也如实地说明了日本因习近平访日的关系,无法限制中国人入境,为中国考量的事实。也就是本来想限制中国人入境日本,因为习近平访日的缘由无法采取此措施。相反,中国政府就算习近平访日,也已经实施了对日本人入境中国的限制措施,并未对日本有所考量。如此看来,日本就算助长了新型肺炎的蔓延,最大限度地为来访重要“客人”做出了考量,而中国政府注重的是防止疫情在国内的蔓延以及恢复政权的威信。

伴随习近平访日日程延期,延期到什么时候成为话题。中国国内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日程依然未定,两会不开习主席的访日也很困难。另外,由于作为国宾来日,配合日本天皇的日程也很重要。天皇预计5月上旬访问英国。6月上旬,中国有天安门事件的纪念日,之后安倍总理必须参加在美国举办的G7峰会。7月7日是卢沟桥事件的纪念日,从同月24日到9月上旬有奥运会和残奥会。在中国也要开北戴河会议。11月在沙地阿拉伯有G20峰会,日中首脑之间也将举行会谈。这样的话,虽然4月下半月、5月下半月有合适的日程,但是考虑到冠状病毒病带来的伤害状况,最佳候补日程应该是10月1日中国国庆节前后的时间,例如有日中邦交正常化纪念日的9月末,国庆节的连休之后的10月上中旬等。

 

陈绍安‧抗疫,不要等到来不及!(大北马言论)

接下来,要靠脸书过日子了。

脸书有个已在瑞士落脚的朋友说,瑞士只允特定人士戴口罩;完全不可带口罩,除非生病的人,或有流感的人,或是已感染者。年轻老少皆如此,诊所医生护士、超市、药剂店、物理治疗、老人院、学校等一律没人戴口罩,手套也没有。

她说,在瑞士也只有医院护理人员,三月初过后才开始戴口罩。

好奇,搜一搜谷哥有说,瑞士政府3月16日就已宣布进入“紧急”状态,民众需严格遵守接触距离、卫生消毒等措施,明确规定人人有义务保障医疗系统正常运行。

限戴口罩,看来是要优先照顾真正有需要者,尤其确保医疗人员受保护,等如保护医疗系统可正常运作。

问那个瑞士朋友:会担心吗?她回:平常心面对。她说,尽量做好保护措施如洗手,人与人距离一米半,不社交,如没必要不会去有人群的地方,偶尔去空旷公园走走,不乘搭公交车,朋友见面不握手,改以脚踢方式或招手等。

她说,所有100人以上集会都取消了,餐馆只能容纳最多50人,餐桌也都已强制一米半距离,室内活动大部分取消了。托儿所至中学五月才开课,其他学校关闭至四月初。很多公司开始采取网上开会,不聚餐等措施。

她相信,只要人与人少接触,下个月一切会变好。

可以理解,每一个国家都在根据本身环境,设定自己的应对方案,只是在想只允特定人等戴口罩措举,真是因为口罩非常短缺吗?或是真要先保障优先人等有口罩?

法国也一样。有个已落脚法国的朋友说,她跟孩子沟通抗疫问题,谈到究竟应该先救小孩、壮年还是老人家,大人小孩各有说法,这肯定要难倒防疫医护员。这个朋友一家人的结论是;决定放弃老人家……这样的决定,当着聊天讨论疫情,倒很容易说出口,但是家里要有老人家中招,说要放弃,谈何容易啊?

以上国家出现的,都是医疗系统已崩坍或近崩坍,包括口罩也都已无法应市的状况,但也比决定宣布任由病毒扩散,以求得个所谓“集体防疫力”的英国好多了。

这些从马来西亚移居海外的,目前都已在西欧各国落脚的,一直都还在跟进马来西亚的行动管制令,他们都觉得留在马来西亚的,都比他们安全多了,缺口罩但非完全争不到,医疗系统至今也都还处在可控范围内,只是一些国民似乎都还没有意识到真正的风险,都还喜笑怒骂这个政策不行、那个措施不对,孰不知一旦落入西欧各国那等想阻不能、想控不得的劣境,恐怕后悔都已来不及。

那个在瑞士落脚的朋友,过后又贴私讯补充:这里和你分享,本地医疗传家昨晚上电视,访谈间直陈目前最紧张莫过于呼吸器,欧洲大部分国家开始面对呼吸器供应不足,意大利是完全缺乏了,所以死亡人数会那么多、那么快,而这个呼吸器据说在瑞士生产,本地感染者数量一直上升,政府应该会干预生产商出口……

这个朋友不是专家,也没有新闻学的求真概念,听起来一些内容当需过滤。但是,明显听得出她人在瑞士,心在大马,都希望家乡父母不要固执,大家好好合作去加强抗疫力度,勿搞到情况真的恶化,医疗系统真的崩坍,那时就真要听天由命,无人可救了。

她每一句话,似乎都在提醒家乡父老;瑞士市面上的口罩,已经给政府拦下来,市场口罩都得卖回给政府,以保留给全国医护人员。

看回马来西亚,现在口罩难求,但也非完全没有;现在实施行动管制令,但也非完全不可动;现在疫情严峻,但也还不至于完全控不到……

确是,自冠状病毒病疫情暴发之后,数以万计资讯早已灌入人脑,但是相距万里无人认为这事态关己,还在肆无忌惮的聚众活动,包括伊朗等伊斯兰世界暴发疫情之后,政府仍不阻万人祈祷大会。结果,现在所有远在天边的,全都近在眼前了,一些国人竟然都还不懂得自律,都还无视行管令。

这类国人,何其无知,何其无耻啊!

 

刘必强‧ 抗疫日记DAY04/派军队执行管制令?

★ DAY04/3月21日/使用口罩:2

急了,又是买买买……

今早是被手机的铃声吵醒的,因为探子(其实是朋友啦……)怕买不到猪肉,她说她凌晨4时已去肉摊了。

我的妈呀!没吃猪肉会死吗?需要这么早去?她还告诉我,如果不够吃可以找她要。她到底买了多少?

如此情况,让我想起国家元首昨晚的直播,以及防长说军队22日开始要出来协助执行管制令的情况,猜想这是市场又掀一波购物潮的原因。急了,自己备的物资该是补一些新鲜食材,所以好像大妈附体般赶快起身,洗刷之后就冲去霸市及菜市场。

哇噻!才开门的霸市人山人海啊!过后去肉店,也一样人山人海!大妈们又是一轮买买买。如此说法,我也好像也变成大妈了。但是,这样出门,又耗掉2片口罩了!

比喻为过年 苦中作乐

把东西卖回来后做储存,然后搜出收在柜子深处的黑啤。正好买了肉,那就清掉农历新年剩下的东西,今天做猪狗饭。嘻嘻……很市井是不是?其实就是黑啤(以前黑啤的商标是一头黑狗,所以叫黑狗)焖五花腩,搭个白饭。

其实,从首相宣布实施行管令后,看到许多网友将14天管制期比喻为过农历新年,行管令前夕叫除夕夜、首日称大年初一。呵呵……这就是大马人的创意,苦中作乐呗。

行管令至今第四天,无所事事的网民秀今日吃什么的越来越多。有些是自己煮的,有些是老婆或老妈煮的,有些则是厨房初体验。所以,就有人开玩笑说:“平时妈妈在家煮满桌菜也不见赞一下,现在自己煮2颗蛋就好像很厉害这样。”

其实,艰难时期学会一门生存技巧,咋说都是好事。但是,有些网友家庭从行管令生效前夕至今,天天如同在吃年夜饭一样,有些甚至还吃起火锅来,到底是想怎样?看来,这就是那些大妈到霸市、菜市抢肉菜的原因了。

大鱼大肉恐吃出健康问题

14天的行管令,虽然家人天天在家,但是我觉得不需要天天都大鱼大肉。天天的丰盛年夜饭,会不会到头来防过了病毒,却因为14天的大吃大喝,而吃出什么健康问题?

或许,你会觉得我的嘴巴臭。但是,我也是想提醒大家,在这个艰难时期,需要的是大家正面看待,健康生活,可以学我,一菜一饭,也能解决一天两餐了。最重要营养均衡,才能长期抗战啊!

DAY04感言:防疫第一招,控制餐饮,唯有营养均衡才能提升免疫力!

 

萧靖恩.生而为马来西亚人,各自精彩?(大柔佛评论)

政权转移前的最后一场补选,笔者在采访其中一场竞选讲座上听见这一席话:“我们无法选择生而为什么种族,是上苍决定了我们为华人、马来人、印度人,那不是我们自己可以选择的,但也因为这样才让我们组成多元种族的社会。”

这番话是出自伊党署理主席拿督端依布拉欣之口,当时的场面聚集了数以千计的巫裔,也是一场配合丹绒比艾补选而选在当地举办的全国穆斯林团结集会。

撇开其中或许有政治议程不谈,也不看这是出自人们口中所谓的“偏激政党”领袖说的话,的确,就像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生在富裕或贫穷家庭一样,也无法选择自己生而为什么种族。

多元种族和睦共处在同一片国土上,这是我国在表面上予人的印象,看似光鲜亮丽,却因多年来经过政客的玩弄与炒作,各族内心深处对彼此的偏见,依然根深蒂固,这也是单一族群国家无法想象的政治局面。

经常在不同族群的社交媒体贴文底下,可看见南辕北辙的留言方向,笔者就看过巫裔网民留言指在他们眼里以华裔为主的行动党,掌控时任希盟政府的大权,惟另一边厢,华裔网民则指以巫裔为主的土团党,进一步是指敦马,才是操控整个内阁之手;如此各骂各的。

每每内阁经历大洗牌,我们习惯性优先关注的是以哪个种族、哪个政党的议员居多,不讳言连媒体也以种族比例分配为分析焦点,吸引读者的眼球及讨论兴致,但这也再再显示了我国无法脱离种族政治的窘境。

值得关注的是,在种族政治架构里,也离不开为了取得特定或大部分族群的支持,而推出各种“讨好政策”来抓住人心,导致其他小族群被晾在一旁被冷落,看似可有可无,令人不禁在想,难道生而为少数族群,错了吗?

来到了今天,还有所谓的宗教政治,依然如山洞内的野兽,持续咬牙切齿地徘徊着,等待适当的时机张大口扑向猎物,诚如近来又再掀起口水战的“穆斯林空姐制服须符合伊斯兰教义”及“是否该禁童婚”等课题。

然而,你以为同一族群里,就不会发生理念及看法不一的状况吗?为了在部长及副部长职分配中占尽先机,联合组成新政府的国盟里,也已开始出现互相撕咬的情况,成员党之间暗流汹涌逐渐浮上台面,彼此因权力支配不均一事,而互看对方不顺眼。

纵观我国政治局势,就像在观赏一套看似日新月异的科幻片,却也无限循环上演似曾相似的剧情,从种族、宗教走到同族群之间的权力斗争,真正“为国为民”的人民代议士,又有多少?

多元种族社会,可以是优势,也可以是绊脚石,而我国又待何时才能走出这些枷锁,在同一片天空下,各自也共同地绽放绚丽?

 

傅盛发:别说你无所谓(砂拉越评论)

熟悉的面孔确诊感染冠病,让人感觉这疫情无处不在。人们不仅要面对受感染的恐惧,还要面对许许多多疫情以外的事,比如生活作息,工作方式的改变,还有人与人的相处模式。

这场前所未有的考验远远还未到结束的时候,但许多人已经开始感到身心疲惫。

按专家说法,现在关键时期应尽量少接触,避免传染。但许多职业,尤其是肩负抗疫职责的前线人员,还是得照常守在岗位上。他们除了担心自己与家人,还要面对陌生人的无理对待,比如行动管制令第一天,执法人员在街边遇到若无其事摆卖的小贩,上前劝告他收摊回家,怎么小贩大叔回呛一句:“染病也是我的事,关你什么事?”

执法人员没料到有这一招,顿时语塞。类似情况发生在全国各地,从休闲公园至小贩中心都有,网上还流传数名警察围观两名户外下棋的大叔,大叔一脸悠哉,没把警察当作一回事。

也有自私的雇主担心生产力下降,或不放心雇员在家作业,叫人如常到办公室上班。

抗疫当前,最怕遇到不愿合作及不懂变通的人。有人摆出一副无所谓的态度,觉得疾病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这种抱着侥幸心态的人,就是抗疫前线所谓的猪队友。

与医护人员和警察一样,记者也是前线工作者。由于工作需求,每天需接触不同的人,到不同的地方,面对比其他人高的感染风险。比如冠病确诊者曾出席的场合,记者可能也有受邀采访,不经意与确诊者接触。

记者肩负传递资讯使命,要确保手写新闻无误,不断留意流传假新闻,及时给予纠正澄清,还要快速交稿,让读者第一时间掌握消息。在行动管制令时期,大部分人呆在家中时,记者还是如常工作,履行工作职责之余,还要防病毒,这对记者来说是严峻的挑战。

甚至有记者还需要在医院等高风险地区留守,追踪最新消息。

最近有新闻从业员协会要求减少召开新闻发布会,尽可能发布文告,或通过电视直播及录制视频方式发布消息,减少记者流动量,减低感染风险。但有些大人物根本不懂变通,在限制管制时期还大费周章召开新闻发布会,叫一大班记者,挤在同一个空间内。

有些新闻发布会短短几分钟就结束,助理匆匆分发文告给记者,里面内容和新闻发布会一模一样,叫记者像遇到难搞大叔般,极度无言。

他们或许觉得无所谓,但抗疫应该是认真严肃的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有自己的责任。

若想继续活着,别说你无所谓。

(星洲日报.砂拉越.情怀大地.作者:傅盛发)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