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日报》总编辑陈利良指出,东方早在2013年就开始随时代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准备,包括在电子媒体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因此今天在转型的时候,仍具备一定的基础。面子书专页目前有超过170万粉丝,网站每月浏览量也达到5000万次,约有500万读者浏览,而电子广告收入亦不错,每月收入有超过6位数。管如此,当报馆转型为网媒时,也是相当不容易做出的决定,并且竞争也更为激烈。为此,他强调,《东方》全面转型后,要做出属于自己的路线及名片来圈粉。
其实,《东方》在3年前就已尝试不同的视频创作,而去年也有开创《东方云talk》线上论坛节目,如今每晚7时30分也会有播报新闻的节目。陈利良表示,尽管阅听人与受众的阅读习惯会有变化,但新闻资讯却仍然是人人皆需要的,只是平台与形式会有所变化。目前可见的是,纵然进军网媒或自媒体的门槛低,但是真正做得好或长期有盈利的自媒体却不多,因此全面进军网媒更具挑战性。
纸媒与传统媒体有不同的做法,传统媒体有其独特性;欧美传统媒体在做转型的过程中,一般会裁掉7成的员工,而且把所有的新闻都当成是一个产品精准面对目标群体。经验固然重要,但有时候也是一种包袱,因传统媒体及新媒体的载体不同,一些处理新闻的做法也有所不同,尤其是处理新闻的速度与方式。
此外,在进军网络媒体后,流量固然非常重要,但作为负责任及传统媒体转型的专业新闻资讯网媒,不能被流量牵著走,而是要取得一个平衡。新媒体看重数据分析,因此新媒体从业员需读懂数据,从中精准地判断新闻要点。
在报馆转型后,需要做更多这一方面的数据分析研究。从东方网过去的数据来分析,很受欢迎及流量很高的新闻往往是传统纸媒里的“小新闻”,包括有温度的社区小故事。有些看起来是“无关痛痒”的小新闻,可能只会放报纸版面的趣闻一角,但转阅量却很高。为此,《东方》转型网媒过程要去拿捏的正是新闻取角;虽然流量很重要,但也不用一昧迎合市场,否则将与内容农场没有什么差别。
广告大幅度下跌 印刷成本高逼转型
《东方日报》总编辑陈利良说,《东方》创报18年来一路走来相当艰辛,新冠肺炎爆发后,纸版报纸的广告是大幅度下跌,而众所周知,每一份报纸的印刷成本很高,必须依赖广告来补贴。在去年疫情爆发后,纸媒的广告至少下跌了六成,而每家报馆都面对类似大幅度下跌的情况。疫情持续迄今仍未艾,谁也无法预测疫情及经济的大环境在年末会否好转,但眼见投入印刷及运输的资金越来越大,因此需要考虑未来的规划。当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蜡烛两头烧,因此做出了转型网媒的大方向。
除了纸张及运输成本日益高涨的问题,面对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代理卖报纸的问题。随著时代的不同,越来越多人不愿意当代理及派报员,因为必须很早起身,赚得却不多,一份报纸只能赚取10或20仙,一天可能才赚那三、五十令吉,对现代的人来说是相当吃力不讨好的工作。
目前有很多派报员都是外劳,而早在70、80年代仍有很多学生早上会去派报纸来赚零用钱,但如今的父母及孩子都不愿意去做这份工作,因派报实际是一份有难度的工,因有些地址相当难找,必须熟悉有关地区,因此难以替代,同时必须坚持及风雨不改去派,相当难找别人替代。
成本和时效性绊倒传统纸媒
《东方日报》总编辑陈利良指出,传统纸质媒体目前面对两个坎难以跨过去,即时效性及成本问题。在资讯爆炸的时代,今日的大事当下就炸开了锅,网络直播及报道满天飞,第二天的报纸的“新闻”就变成明日黄花。由于纸张日益涨价,印刷成本的高涨,在经济考量下,几乎所有的报纸都在缩版,而且也不在重大新闻发生的时候,推出“号外”。传统媒体目前要请记者及编辑都有点艰难,因有兴趣当记者或媒体的人都会首选新媒体,因认为较有前途及发挥空间大。排版编辑也越来越难请到人,而他们也需要兼顾下标题,因此亦需要一些专业技巧。
随著科技发达与互联网普及化,传统纸媒变得有所限制,因此可见每家报馆都在缩版同时也积极经营网络媒体。
此外,纸媒的人手分工细化,从采访、排版、美术、发行、印刷、运输到代理的过程至少需要涉及10个不同的部门。在转型成网媒后,《东方》关闭了印刷厂,同时也废除了电子报。
从传统媒体走到网媒,其实也是有一道坎,就是如何保留传统媒体的专业优势,但却跟得上新媒体的游戏规则,这也是决定转型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需要做出自己的名片与风格。
【请继续支持我们,推荐下载东方日报APP】
IOS:odn.my/ios
Google Play:odn.my/android
HUAWEI AppGallery:odn.my/app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