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日报(评论)
林华国:不要把重点搞错
最近有一则新闻比较不起眼,但个人觉得关系重大,特别对我们华社而言,都应该给予关注,这就是董教总发出一份报告,道出为何华小学生人数不断下降。
很有趣的是,根据这份报告,从2002年至2022年,20年里我国的华小总数不减反增,一共增加了17间!但与此同时,微形华小比例也逼近50%了。
也就是说,华小总数是增加,但微型华小也不断增加,华小一直增建,但很多华小的学生人数却直线下降。董教总的报告指出,面对学生减少不仅是微型华小的问题,一些城市华小也因为社区人口老化、年轻华裔家庭往其他新兴发展区迁移,以及商业发展等因素而面对学生人数逐年减少的困境。另有一些新住宅区或华裔人口密集区,则面对华小不足的问题。
从报告中我们不难发现,其实马来西亚不缺华小,缺的是如何将学生人数已经大量减少的华小搬迁,这才是重中之重!
简单说,一些地区在60年前是人口密集区,因而这些地区的华小数量也可观,但随着时代发展,这些地区的人口不断流失,导致区内的多数华小人数也不断下滑,按理这些华小应该随着人口变迁而搬迁到新兴人口密集区,但因为各种原因导致这些华小无法搬迁,演变成人口不足百人甚至不足10人的微型华小。
就拿槟城来说,东北县尤其是市区一带,绝大多数华小是属于微型小学,学生人数少得可怜,位于东北县得部分华小本来就应该搬迁,而非在原地苟延残喘,这些地区在60年前是属于人口密集区,但现在大量人口已经搬迁到威省和槟岛西南区。尤其是威省增加了不少新兴人口密集地区,但当地华小数量非常不足。
最近一位友人当上一所学生人数约百人的华小董事长,而在这所学校不到5分钟车程范围内,至少有5所华小,而且都是微型或人数非常少的学校,我问这名友人刚刚上任董事长,有何发展大计,是否要翻新学校,来吸引更多学生?他说,长远来说,他希望把学校搬迁到威省地区。
我只能说,这位董事长很有远见,唯有跟着时代巨轮发展,才是华小的出路,一直原地踏步,就算政府不关闭,自己也会承受不住而倒闭。
因此,当务之急不是增建华小,而是将不足学生的华小搬迁,不要把重点搞错。
www.orientaldaily.com
谢光量:沙比里任相生涯末路了吗?
就在第9任首相依斯迈沙比里庆祝任相满一周年的第3天,联邦法院驳回前首相纳吉的SRC国际公司案的终极上诉,即日入狱。纳吉入狱后,沙比里面对更大的提早大选压力。
据媒体透露,巫统主席阿末扎希在上周三主持的政治局会议中,向身为巫统副主席的沙比里提出4项要求,即开除联邦法院首席大法官东姑麦蒙、撤换总检察长依德鲁斯、向国家元首申请赦免纳吉和马上解散国会举行全国大选。
巫统政治局甚至下达最后通牒,要求沙比里即刻举行大选,否则就开除他的党职和党籍。
以上的4个要求只需满足一个条件方可马上落实,即“必须在首相的建议下”,因此解散国会的要求才是“法庭帮”的“最终目标”,以便在选举后重新洗牌,选出亲“法庭帮”的新首相。
假如沙比里没有遵循党的指示,巫统“法庭帮”有什么途径可以马上触发全国大选?
巫统“法庭帮”可以祭出党纪,把沙比里逐出巫统,接着宣布退出联合政府,沙比里政府失去多数支持。假设巫统的剧本真的走到这一步,沙比里的任相生涯是否走到末路了吗?
宪法并没有条文禁止无党籍议员出任首相,所以即便沙比里被开除,也不会使他失去相位。原定在这一两个星期内即将宪报生效的反跳槽法,即便巫统开除沙比里,在反跳槽法的豁免条款下,被开除党籍的沙比里并不会丧失议员资格。
目前巫统有38位国会议员,当中有20位出任正副部长。假设巫统宣布退出联合政府,看来也未必得到38位议员的一致同意。
沙比里可以召开国会会议,提呈对首相的信任动议。在沙比里和希盟签署《转型与政治稳定谅解备忘录》的框架内,沙比里将会得到巫统20位议员,国盟47位议员,砂沙联盟27议员以及希盟90位议员的支持,以过半的优势继续出任首相。
虽然巫统总秘书阿末玛斯兰等多名巫统领袖随后否认有关政治局的报道,但不满依斯迈的情绪渐渐升温,因此不能排除这个可能性。
扎希在纳吉入狱后于脸书指出,“我们之间不会互相背叛,我们懂谁是真正的敌人和朋友”。这似乎暗示着沙比里背叛了他们。此外,媒体引述消息人士说,一些巫统领袖不满沙比里没有“插手”纳吉的法庭案件。
原定在10月26日召开的下一次国会下议院已提前在10月3日开会,10月7日提呈预算案。看来巫统“法庭帮”离解散议会的目标更进一步了。
沙比里多次“忤逆”在先,随后若屈服于“法庭帮”并解散议会,恐怕无法再度任相。从政治局的要求看来,预料新上任的巫统首相第一件事就是秋后算账,重演1988年的司法危机。
www.orientaldaily.com
林卓锋:“耳边风”造就市场系统性波动率趋升
还记得我上周在本栏内特别提醒各位要留意26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讲话吗?而上周本栏的题目清楚写明“别跟美联储对抗”,而在前周的本栏内也明确表示,美股接近8周的反弹要结束,不知道各位读者是否能顺利逃过一劫呢?
周五在鲍威尔发表言论前,美国7月份个人开支平减指数(PCE)公布为按年升6.3%,比6月份稍微下跌0.5%;内核PCE从4.8%回落到4.6%。就像我之前所说,消费物价按理该缓缓下降,但比起官方2%的目标还有一倍多的距离,故此对加息步伐并不会有影响。
对于鲍威尔在全球央行年会发表的言论便是市场的重点。在此我总结讲话的要点,第一,7月份的通胀虽然有所放缓,但数据并不足以让美联储相信通胀就确定保持在下行趋势当中,需要时间去判断通胀是否会有趋势性回落的迹象。预期需要恢复价格稳定需要一段时间,而且需要“有力地”使用央行的工具才能达到效果。非常有可能在一段时间内都需要采取限制性政策,意味着不会在短期内降息。
第二,鲍威尔强调目前劳动力市场势头非常强劲,借鉴历史告诫不可以过早放松政策。因此,在紧缩的大背景之下,就业环境很可能将会有所疲软,这将会给家庭带来一些痛苦,但这些都是降低通胀必须要发生的代价,假如无法恢复价格稳定将会带来更大痛苦。
换句话说,假如高通胀的情况持续的越长,失控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美联储宁可不手软。
第三,他认为2.25%-2.5%是长期的中性利率,但绝对不是美联储停止或暂停行动的位置。因为目前首要的任务是把通胀降至2%的目标,而美联储委员会成员在6月的预测显示,到2023年底,联邦基金利率中值应该略低于4%,而此将会在9月的会议上更新预测,并且9月的加息规模将取决于“整体”的数据。
以上的三个重点,其实在我过去三个月的所有文章都曾提及过。我甚至以“彻底破坏财富效应”来形容美联储的态度。
其实在就业方面,美国目前的失业率是三几十年以来的低位,而从芝加哥联储行长埃文斯的表态来推断,美联署可以接受失业率上升至4.25%的话,这是完全足够给予美联储很大的加息空间。而我在几期前本栏内更提及,整个紧缩政策的周期有可能让美国的失业率达到5%之后才回升。
此外需要留意的是,鲍威尔明确在讲话中提到美联储不作前瞻性指引,还记得我半年前在本栏说过,美联储正尝试挽回对市场预期的主导能力吗?
过去这段时间,明显看到美联储的预期管理还是依然彻底失败,归根究底市场的流动性实在太泛滥。所以在经济和通胀高度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估计美联储还是“少说多做”为上策。
当然,没有了前瞻指引,也意味着高波动将会成为市场的新常态。其实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市场的波动率便长时间处于低水平,这也拜央行的前瞻指引和预期引导策略。但是当全球大部分央行都选择不作出前瞻指引的话,这一转变将会让整个市场的波动率有系统性的上升。既然央妈讲话你不听话,甚至跟央妈对着干,那就别怪央妈做一些市场认为出人意表的事情咯!
最后,我本栏7月18日“注意性命攸关的量缩”为题一文内提到过,在此不厌烦再次提醒读者,不要过度关注加息幅度,更不用关注究竟是加50还是75基点,那是毫无意义的,因为你已经知道终点是大约4%。
利息只是价格因素,而我认为更重要的是美联储对市场内流动性的“缩量”才是致命伤。建议读者多关注逆回购Reverse Repo Operation变量的情况,此数字在2021年第一季度开始便从约200亿美元左右增加到目前的约2兆美元的水平,可想而知市场泛滥的流动性有多夸张。难怪市场对央妈的警告是“耳边风”。
www.orientaldaily.com
曾昭智:职业道德
日前一位好友母亲仙逝,享年九十有馀,算是上寿往生了。然而在灵堂上,却见好友心情悲伤郁闷,慰问之下始知其母病逝于医院中。原来老人家往生前在最后的医疗过程中,孝顺的友人带着老人家向三名专科医生求助,希望能倾全力治好母亲的病。前两位大夫检验了老人家的状况,结论都是一致的,即老人家许多器官经已衰竭,年寿已至,家属宜做好心理准备。
失望之馀,友人再向第三位专科医师寻求协助,不料该医生的诊断非但令人心碎,更让友人自责不已。因为医生告诉他:你们现在才来找我为时已晚。倘若早来的话,兴许你母亲还有得救。言下之意,拖延找他已误了医疗的黄金时期。母亲去世之后,这医生的话令他久久无法释怀,似乎责怪着自己,母亲的病逝,皆因他拖延找那位医生所造成。
这事件,令我想起读过的一篇文章来。台湾著名学者蒋勋先生,在他一本著作“南朝岁月”里,提到一个小故事,即 :教导蒋勋先生“书画品鉴”科目的教授、前台北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曾负责将北京清宫文物南迁、而后押运至台湾的庄严教授曾告诉他们,书画大师张大千先生乃一代书画仿伪高手。有一次某人拿了一幅高价收购回来的石涛大师作品,让张大千先生鉴定。张大千先生一眼便看出,该赝品乃出自于自己之手。二话不说,张大师立马赞道:真迹、真品!并提笔加了题跋验证。
就有同学问庄严老师道:那我们学“书画品鉴”这门学科来干嘛?庄严老师耐人寻味的回道:你心里知道是真是假,但可以不说吗?
好一句“可以不说吗”。这则故事,带出了一个大道理:就是人世间,有许多事情不一定要说得太白的。甚至有时候,为了某方面的善意考量,还得讲一讲所谓的白色谎言以应对当下不同的局面。张大千明知该收藏者手中的仿作乃出自于自己之手,他大可告知对方实际情况。然而大师选择的是善意掩盖事实,成全了花巨资收购该作品者的心里愿望。倘若他说出了真话,对这收藏者以及既成定局的事实而言,又会有何正面影响呢?答案是没有。比起收藏者开心的带着张大千“验证”后的作品离开,以及带着失望的心情铩羽而归,何者较为正面而厚道?所谓大师风范,由此可见一斑,这就与所谓的专业道德不太相关了。最近看着一些有关中国清朝秘史的短片中,也有许多类似的案例。其中大多“不说实情”,不外是为了顾全朝廷大局、或给予皇帝及领导颜面,甚至是明哲保身以免遭到杀身之祸等因素。这是一种生活上的智慧与谋略,也可以说是一种立身处世之道。
回到原话题,倘若友人带着病危的母亲找第三位医生时,即便该医生分析结果后证实是“为时已晚”的话,他若能安慰友人,而不是说那些刺心切骨、令孝子及家属难过自责一辈子的无谓直言(我倒觉得该医生多少有点“马后炮”、踩着其他医生来炫耀自己),那不就是一种功德无量的医德了吗?大凡专业人士在于事无补、并在道德准绳的衡量下,心里知道某不可逆的事实真相却不明说,那可是一种得饶人处且饶人的功德与善业,它能让人们安慰而不自责。该医生或可对友人这么说,同意前面两位医师所诊断,若再进一步积极治疗,对九十馀岁病危老人家而言,成数不高却会是一种折磨,家属就别再继续为她治疗了,要有心理准备才是。
该医生若能如此婉转,友人今日大概也不会自责至此,这可是功德无量之事。
www.orientaldaily.com
星洲日报(言路)
王丽琴.马华的第二春
来临的第15届全国大选,是马华盼求重振威望的选举。虽然未确定全国大选将在何时进行,但马华已启动大选机制,以应对国会随时解散。
8月12日至8月14日,马华在总部举办了一连3天的“马华选区协调员培训营”,让潜在候选人浮上台面。不过,这是一项非常低调的培训营,不公开让媒体采访。
低调的原因是各州未向中央提呈候选人名单,出席的协调员也未必是准候选人,马华领导人还在观望,视察整个局势进展,如果大肆报道,担心会为出席者制造一个假希望。
同时,马华也非常看重这一次的大选,无论是选择候选人或选举策略,都是东山再起的部署。今次,马华除了要守住原本的2个国会议席,也圈定10个重点国会选区。
尽管马华在来届大选的胜算比上届大选高,但马华的胜选机会绝大多数都是在混合选区,至于华人居多的选区,特别是华裔选民超过50%以上的国州选区,对马华来说还是非常具挑战性。
每当提起马华,有些华裔选民会表现反感,有些选民则会抛出疑问:我们还需要马华吗?
想当年马华是代表华社的强大华基政党,在1995年大选,马华赢得30个国会议席、1999年拿下29席、2004年赢得31席。
在2004年至2008年,马华拥有4名部长、9名副部长及4名政务次长,那段日子也是马华最鼎盛的时期。
不过,马华在2008年大选遭遇挫败,只赢得15个国席及32个州议席。2013年大选,马华参选37个国席只赢得7席,90个州议席只赢得11席,因而被嘲讽为“7-11便利店”。
马华无法获得华裔支持,绝大部分原因是选民认为马华当家不当权,在面对盟党涉及贪污风波时默不吭声,马华也被指无法为华社争取利益。
马华经历惨败后履行了不入阁的承诺,以此强调华裔在政府代表权的重要性,然而马华却在2018年大选,再度经历另一场政治大海啸,仅赢得一个国席及2个州议席。
509大选是马华创党至今最可悲的一次,马华前总会长廖中莱更在文冬国会选区败下阵来,成为首名在大选失利的总会长。
马华遭遇如此重大的挫败,再也没有和巫统谈判的筹码,只能一味地附庸于巫统。就连惨败以后,也坚决不退出国阵。
我原以为马华也会仿效民政党走上同一条路,殊不知,马华的坚韧意志比我想像中更强。
马华从当初选择不退出国阵,直到丹绒比艾国席补选、马六甲和柔佛州选,马华犹如“打不死的小强”,总是可以找到生存的方式。如今的马华似乎开始走出最低谷的时期,正在努力往上攀登。
如果当年马华选择退出国阵,相信今天的马华将沦为一个毫无作为的小党,没有联盟作为后盾的马华将处于孤掌难鸣的境地。
马华经过三届大选惨败的痛苦教训,从当初最鼎盛时期,走向溃败,到今天重振旗鼓。这段旅程,不长也不短,但马华领导层应该谨记一点:“过去再辉煌也只是过去,现在再落魄也不是未来”。
经过了政党轮替之后,许多新政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马华也不再是唯一能为华裔争取权益的政党。无论是在朝或在野的马华,其表现有目共睹。
马华依然可以继续秉持中庸路线,反对一切伤害华社及挑战华教的举动,但不能继续留恋想当年的辉煌战绩,更不能重蹈当年的覆辙,再度辜负华社的委托。
不过,更重要的是,马华不能再与华社脱节,这样才有重生的机会。
第15届全国大选,是历经重挫的马华渴望迎来第二春的长征。这一次,马华能走多远,胥视他们是否真的从失败中学习,或是真正走入华社,贴近华社。
www.sinchew.com
邱琲钧.将我的老板还给我
暂且不说人数比例的多寡,反正随着前首相纳吉的入狱,国内还真有两票人的情绪沸腾起来。
觉得纳吉罪有应得的一票人,都在下判后的的第一时间“奔走相告”,再相邀吃喝,面对面庆祝。而觉得纳吉罚不当罪的另一票人,耍的花样则比较多,他们不只是在网上哀嚎,还聚集在国家王宫前,声援他们的“老板”;还有一个则单枪匹马跑到联邦法院要替纳吉“伸张正义”。
先说那些聚集在国家王宫外的纳吉支持者吧。当他们在等待向元首提交备忘录,请愿特赦纳吉的时候,高喊了一个很不妥的口号,即“将我的老板还给我!”,彷佛是跟王宫要人似的。
再说那个孤身闯法院的纳吉支持者。当他在联邦法院外高谈阔论,进行one man show的时候,天上忽然响起一个闷雷。只见受了惊吓的他,紧张地抬眼望一下天,马上悻悻然挪动脚步,退到内侧去。看到这个新闻视频的人,无一为那好巧不巧的雷声,和他的怂样发出笑声。在法院维持秩序的警察,不应该让这个无名小卒在法院外撒野,应该在第一时间把他带离现场。
纳吉的入狱,使他在民间的铁杆粉丝纷纷浮出水面,他们都在第一时间发起拯救他的行动,包括众多的巫统党员。
另一方面,净选盟也发起联署行动。联署的目的,是希望国家元首听到人民的心声不会特赦纳吉。在短短三天内,这个联署行动就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突破了10万。
虽然,特赦与不特赦纳吉,这两股力量目前处于白热化的较劲之中,但它对很多人来说,已经不太重要。因为无论怎样,纳吉的入狱事件,的确让那些曾经对马来西亚司法失去信心的人们,开始对马来西亚的司法,再次燃起了希望。
www.sinchew.com
张立德.Bossku入狱了,扎希急了,老慕笑了
上星期六举行的巫统主席汇报大会犹如声援纳吉大会,出席者对司法毫不留情的批评,是非常不明智的行为,形同藐视法庭,不但帮不了Bossku,更进一步损害巫统的形象。
纳吉入狱后,有两个途径可以让他恢复自由,一是向联邦法院申请司法检讨,二是向元首申请特赦。
但是,他未必会像他的支持者想要那般,在短时间内就王者归来。
支持者必须明白,即使他们的“老板”获得特赦,也得耗上几年时间。至于司法检讨,申请的门槛也很高。
恕我有话直说,SRC案花了那么长的时间审讯,中间不断有状况,一再的拖延,到了联邦法院,首席大法官更被针对。上诉失败后,不消一阵子就获得特赦,会让对司法独立重新燃起希望的民众不满。
纳吉支持者可以有他们的诉求和情绪,但是其他支持“司法正义”民众的意见更应得到尊重。
国家元首和特赦委员会应该会将民间的反应和情绪纳入特赦考量。但目前纳吉还有4宗案件在法庭审讯中,现在就谈特赦会不会操之过急?
纳吉入狱后,最为紧张的莫过于同样有法庭案件的阿末扎希。我不会说下一个就会轮到阿末扎希。我们必须尊重扎希有辩护的权利,相信法官的判断及司法的独立性。
阿末扎希最近的动作频频,让人感觉他急了,尤其他一再用党主席身分向党副主席兼首相依斯迈施压,要首相遵从党意,提早大选的消息甚嚣尘上!
阿末扎希不断强调趁势大选,有利于巫统(国阵)大获全胜,他忘记了人民才是老板。他急于提前大选,予人观感是他想重获权力摆脱官司。
阿末扎希及巫统当权派不断施压提早大选,操之过急,而且开出的条件有干预司法之嫌,会引起反效果,小心顺了党意失民意。
上星期有传巫统政治局会议向依斯迈开出四大条件,否则会开除依斯迈的党籍,听起来匪夷所思!但巫统宣传主任沙里尔否认了。
传言指四大条件包括阿末扎希要依斯迈革除首席大法官和总检察长,这是非常严重的事。马哈迪当年革除最高法院院长敦沙烈阿巴斯,是大马司法最黑暗的一刻,当权派若真的有此想法,会让人们感到愤怒。
巫统最高理事卜艾甚至直言,让政敌委任的法官获得保留,将给予政敌有机会继续抹黑巫统。巫统人为了权位,宪法的崇高原则也可丢?
其实,即使依斯迈被开除党籍,并不会影响他的相位。只要依斯迈继续获得大多数国会议员支持,他依然可以在不必拥有党职的情况下继续担任首相。但是,被开除党籍,他的相位难免会有所动摇,这就得看他有多少能耐。
不过,当权派采取这样激烈的手段风险更大,除了让全民失望,巫统的内部分裂就会更白热化。依斯迈不会坐以待毙,他必会采取一些行动来挽救自己的地位。这时候,大概就可以看出,扎希和依斯迈,谁的势力更强大,谁更加有底气?
依斯迈如果要阻挡扎希动他的相位,他可以先发制人,诸如向元首建议颁布紧急状态,好让扎希无法得逞。只是,若落得如此鱼死网破的局面,相信会是两败俱伤,对谁都没有好处。
巫统若再分裂,会影响国阵的胜算,除了希盟会喜出望外,国盟就会更加开怀。
慕尤丁在同样于上星期六举行的国盟大会上就难掩他的喜悦之情。他说,当他知道扎希认为需要在今年展开全国大选,而不是明年(因为明年国阵可能会输)而感到心花怒放,因为这意味国阵并不是很强大。
慕尤丁也说有收到报告,指国阵的支持率真正不断下降。
不知道老慕的报告是从哪里得到的。无论如何,胸有成竹的慕尤丁,一再向巫统放话,已经随时准备好应付大选,姑且放马过来。
老慕更提醒依斯迈,要遵守协议,几时大选记得和国盟商议。
看得出,老慕是试图分化扎希和依斯迈,以坐享渔利。
国盟有信心,然而还得看选民对他们有没有信心。慕尤丁应该要向选民交代一下,他对于盟党伊斯兰党的领袖最近频频发表不利于种族和谐,不尊重大马多元精神的谈话,有什么看法?
星期三,我们就要庆祝独立65周年。有人说纳吉入狱是国庆的最佳礼物,赋予国庆特别的意义。当然纳吉的支持者不会同意。他们认为国家因此失去一个好领袖。
我总认为,国庆的意义不是由一个政治人物的功过来定义。
政治人物可来可去,国家是永恒存在。国庆更大的意义在于,国家的尊严和民主体制应得到维护,多元的价值获得宏扬,司法正义获得伸张!
www.sinchew.com
*张晋玮.从成长史看大马的迷思*
大马从一个英国殖民地,变成了一个民主国家。在它的成长史中,人们对它的认识加深了,但同时也引来了许多对它的迷思。
1957年前,马来亚是英国的殖民地,拥有丰富的天然资源。该地域出产锡矿与橡胶,它的锡矿出口一度占了全球总额的一半。在食物方面,马来人除了以耕种为生,大海也是他们的食物来源之一。他们过着经济独立、自供自足的生活。
为了开发工业,英国人需要更多劳动力,但马来人却没有参与的意愿,因此英国人引进外劳,而前首相敦马发表的“马来人懒惰”论,引来了大马第一个迷信。
据《懒惰土著的迷思》一书,有关原住民懒惰的迷思,针对的不仅是马来亚人。作者看过一位德国人的文章,叙述菲律宾人常用竹子造木筏,躺下放松,暗示他们好逸恶劳。
马哈迪在《马来人的困境》一书里,强调马来人需要帮助。久而久之,这迷思演变成了“华人很有钱”和“马来人不自立”等言论。
但实际上,“马来人懒惰”论仅是殖民主义者留下的主观观点,至于政治人物把它当口头禅一事,背后有企图合理化种族主义议程的嫌疑。这一个迷思没有事实的根据,它值得被质疑。
1969年是大马发展史的一个转折点,大马发生了种族冲突事件。在五一三事件后,政府推出了“新经济政策”(New Economic Policy),里面包含了专门维护土著利益的议程,目的为了确保土著达到特定的财富目标。自此以后,种族纷争成为了一个敏感问题。
尤其对于少数民族,他们被长辈敦促要谨慎说话,避免发表反对政府的言论。在选举方面,不少人把“换政府”与“社会暴动”挂钩。就这样,“换政府冲击社会稳定”成为大马民间的第二个迷思。
直到2018年,大马成功改朝换代,2020年,发生了喜来登政变,政府再次被替换。一年多后,首相再换人。大马政坛风云不断,但很幸运的是,社会没有发生暴动,“换政府冲击社会稳定”的迷思不攻自破。
1970-2000年间,大马经济高速增长。尤其在80年代,大马被称为亚洲四小虎之一。有者把这归功于“新经济政策”的“维护土著利益”议程。
财长在《星洲日报》发表文章,指要让国家繁荣,必先让占主导地位的族群得到繁荣。但若观察一下发达国家,据彭博社指出,美国亚裔的收入近年来超越了白人,它的经济仍然强劲;澳洲在1900年代告别了“白澳政策”,引进外来移民,经济从此突飞猛进。
两者的经济政策从来不会因族群的人数多,而特别关注单一族群的利益。对于国家繁荣与单一种族挂钩,外国的情况不支持这一个说法,从这一个角度看,充其量,它仅是大马社会的另一个迷思。
2000年,大马的民主之路进入了一个新的篇章。副首相安华在90年代末被革职后,其支持者发动“烈火莫熄”社会运动,以此宣泄对执政党的不满。在往后的日子,民众见证了其他大型社会运动的崛起。其中,净选盟大集会获万人响应。这些运动加强了人民的民主意识,为国家开拓更民主之路。
到了2018年,执政了60年的国阵败选,结束了一党独大的政局。2020年喜来登政变后,民选政府被“后门”政府取代,国阵重回执政宝座,对于民选政府的支持者,这一切仿佛又回到了原点。
近日,前首相因SRC案被判入狱,有人表现得漠不关心,说此事不会改善民生问题,有人认为他将获得特赦,一切打回原点。其实我认为,“大马回到原点”也是一个迷思。
纳吉入狱固然不能改善民生问题,获特赦与否也不是重点。重点是,大马人见证了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一刻,这是杜绝腐败,迈向司法独立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原文:南洋商报言论)
www.sinche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