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日报(评论)
郑禺:狂热支持只会害人害己
前首相纳吉入狱后,出现了许多声援他的粉丝。一个人能够在陷入低潮时依然有许多人愿意站在他这边,这看上去是好事,但这份狂热支持对于社会来说未必是好事。
纳吉被捕入狱是因为他做了不该做的决策,也令我国的经济出现严重问题,可以说咎由自取。虽然他在任时也推动过不少良好政策,造福过不少百姓,在下台后陷入官司时,他也没有停止为民发声,但这些比起他所犯下的错误来说,并不算什么,他必需为曾犯下的错偿还。但他的粉丝依然在不断叫嚣,为其辩护。
在历史上,也有一些政治人物在一筹莫展时,就靠嘴巴煽动支持者起来行动,以达成某些目的。有时候他们挑起事端的理由是很空洞的,但他们会以个人的魅力或手段,来争取支持,达成目标。一些领袖的粉丝在自己的偶像入狱后,可能会做出诸如发出威胁声明等方式期望扭转局势,但这种不理性的行为只会令人反感。
另有部分粉丝只是把他们的理想投射到偶像身上,但偶像和他们的粉丝毕竟是不同人,一旦偶像做出和他们形象不符行为,就会引发部分粉丝杯葛,严重一点还会令偶像的前途就此断送。
在一年多前,也有一位不认可全国大选成绩的总统──特朗普,不断发布煽动性言论,最后引发了支持者们闯入美国政治枢纽─美国国会,令美国声誉受损。但即使发生了这样的事件,也不能逆转特朗普下台的命运,而且还令其仕途变得更加困难,许多粉丝也因此陷入认同危机。
狂热支持
因此,一个人即使有着一堆狂热的粉丝,并不是好事,毕竟偶像和粉丝们并不是一个个体,而是一群不一样的人,他们有时合流,有时冲突,有时决裂,偶像并没法控制他们的去留,甚至可能还会被粉丝们拖后腿。粉丝一面倒狂热支持的行为也不是好事,因为有些偶像未必值得你去吹捧,支持。
所以,有许多宗教并不支持崇拜偶像,可能就是因为要杜绝人们盲目崇拜的现象。可是,狂热崇拜者会不惜一切地对偶像崇拜,哪怕他们的偶像是神,他们也还是在崇拜偶像,他们还是把自己的理想投射到偶像身上,并用暴力行为等方式来展现他们的狂热。但这些行为并不是他们的神想要的,也不符合他们所信仰的教义。要崇拜偶像,支持偶像,必需要理性,要不逾越教义所赋予的本分,世俗所信奉的普世价值地敬仰偶像,荣耀偶像。
所以粉丝们再怎样崇拜偶像,也要学会尊重世俗和法律。粉丝们可以继续努力,但不能付诸暴力,否则这将毁了社会。粉丝要学会分辨是非,不要只是崇拜偶像,而是要认识偶像,不要被偶像的话愚弄,做个理性而不逾越本分的粉丝吧!
www.orientaldaily.com
黄瑞泰:别让不合时宜制度继续存在
前几天有一位校友因为其学弟妹代表学校参与校外学术比赛时,没有遵照学校的服装仪容规定而被学校训导处召见一事在网络上发表了一篇声援的文章,而文章在社交媒体上发表后,短短的一两天时间就获得了一千多次的转发记录。
文章中这位校友为学弟妹抱屈,认为学校没有看到学弟妹的努力和获奖成绩,竟然只看到他们的头发、袜子不合规定,还没有表扬他们为校争光之前,竟然先谴责他们的仪容,而网上对于这件事的讨论风向就是学校过于保守,管理思维过于迂腐。
对于这件事,在学校校友群、关心华文教育的朋友等圈子引起广泛讨论,大家不外乎都认同那篇文章的论调,比起为校争光的荣耀,学校为何要更重视不合时宜的仪容规范?既然相关的仪容规范已经不符合今天的时空脉络,何必为难这些辛辛苦苦为校争光的优秀孩子?对于这样讨论,我是认为过于简单化整件事,其实这件事需要从两个方向来讨论。
首先是这群孩子代表学校参与校际的学术竞赛,背负的是学校的声誉,学校对这种代表学校到校外参加活动的同学有相较严格要求并没有不合理,如果顶着学校代表的身份在外面没有顾及自身的形象,并且作出有违学校规范的行为,看在眼里的社会大众不一定会谴责这些孩子,但肯定会觉得这所学校的教育不怎么样,所以学校在这方面的规范是有其必要。
毕竟大家在评价学生行为表现的同时,也会对学校有所评论,所以学校对于所有代表学校的学生有更高的行为标准要求是有其必要性,即使是国家代表队参与国际赛事也有服装仪容规范,所以相关文章带出一种学校没有肯定表扬得奖学生,反而先来问责的意思,让这个部分的焦点被转移,甚至被无视,这是我个人不认同的部分。
学校的仪容规范是否符合今天的时空背景,那些行之有年的头发长度要求、发饰标准规范、袜子样式和长度规定等是否仍然有其执行的必要?这是第二个层面的问题,而这个问题是绝对可以讨论,但绝对不是从这种将自己塑造成受害者,学校是恶势力的方式来谈。
尊重每个学生差异
我个人也认同这些不考虑每个人的体型、喜好和生活习惯的划一标准规范在今天的社会文化脉络下并不符合时宜,尤其是素养导向的学校教育倡议下,学校单向的要求学生配合学校划一的规范已经不符合时代需求,今天的脉络是学生需要尊重学校和场合,学校、师长也该尊重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比起学生的纯粹服从,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明白和清楚自己为什么做这样的选择,并且尊重他们的选择。
其实我们都知道在现实的社会中,一个人喜欢穿什么服装、头发想染什么颜色、想留长发还是短发是一个选择,并没有好坏对错之分,只要能够打理的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懂得在什么场合要做什么调整和配合就好,既然如此,那学校更应该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而不是一昧毫无条件的配合不是吗?
对于相关文章引起的广大效应,也证明了不管是校友、家长还是一般大众,社会上有庞大的群体是不认同这些已经不合时宜的规范标准,那为什么这种强迫服从的标准仍然可以继续存在?或许就是我们的中学生不够叛逆,太乖了,也不懂得组织起来勇敢与学校体制对话,只能够借助网上的效应来宣泄心中不满,那所谓不合时宜的制度就会继续存在,不会改变。
www.orientaldaily.com
黄金祥:英女王死了,要不要哀悼?
英女王走了,你会向她献花致敬吗?你认为大马等前英殖民地国家,应该降半旗以示哀悼吗?
或者,你认为英国过去到处侵占他国领土与财富,女王是王室的最高代表,那么,一个海盗世家的女主人死了,有什么值得哀悼的?
这么说似乎对英女王大不敬,甚至有点犯天下之大不韪。君不见全球各地的英国领事馆前,都是长长的人龙,排队吊唁?
即使在前英殖民地香港,也有不少民众在烈日下排队数小时,向女王遗像鞠躬致意。甚至有港青一身黑衣下跪献花,哭成泪人,如丧考妣。
还有人痛斥港政府没有下半旗,是对前宗主国的“忘恩负义”。此立论之奇特,犹如奴隶后代对昔日主人的剥削“感恩戴德”,其脑洞之大开,叹为观止。
BBC中文借机炒作有关新闻,指这是港人以“恋殖”情怀(眷恋前殖民宗主国)来针对《国安法》的政治表态。
毫无疑问,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生前严守君主立宪体制,虽然地位崇高,却从未越界干政。她严以律己,形象端庄尔雅,对王室尽责到最后一分钟,可谓全球皇族的典范。
然而,网络时代毕竟不再是盲目崇拜皇权或神权的十七、十八世纪,更不是“皇恩浩荡,唯王命是从”的年代。在世人一片缅怀与歌功颂德之中,也同时出现了不少反殖民、反封建皇权的声音。
连英国本土也发生民众抗议王室和君主制,而遭警方逮捕,引发钳制言论自由的争议。
甚至,曾有名人高调直呼,英国必须正视反省殖民历史的错误,否则无法向前迈进。这可不是我说的,而是英女王的孙子哈里王子说的。
缅怀英女王
在大马,同样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有些人至今仍认为,大马独立后,国家实行种族政策,把非土著打成二等公民,华人地位不升反降。反观英殖民时代,白人虽高高在上,至少本地各族一律平等,没有谁需要看谁的脸色。
同时,“幸好”有英殖民政府,给马来亚这个蛮荒之地,开发了许多矿产、园丘,建设了铁路、公路和港口等基建,更给国家的三权分立、法律制度等,打下重要基础。
另一边厢,也有人说,对前殖民政府的缅怀,是对英军残害及奴役大马子民历史的无知,亦是封建社会的奴性表现。情形就如一些台湾人,漠视日军杀害数十万当地人的史实,如今却认贼作父,视日本为“母国”,同样无知和自作贱。
当然,亦有评论表示,缅怀英女王,与支持殖民主义无关,纯粹是对一位“伟人”的致敬。再说,女王上位时,英国已实行君主立宪制,所有的内政或外交,都基本上与她无关,更说不上为过去的殖民历史负责。
不过,印度人可不这么想。有人做过统计,英国人过去从印度一共掠夺了45兆英镑(约235兆令吉)的财富,相等于今日英国2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女王皇冠上最大的那颗钻石,名为Koh-i-Noor(波斯语,意思是“光之山”),重达105.6克拉,价值无法估算,是真正的无价之宝,也是来自印度的“礼物”。多年来,印度一再要求英王室归还,却不得要领。
少了几颗钻石,英王室不会变穷,但如果女王生前把这颗带不走的钻石归还印度,会不会赢得更多的敬意和掌声?是不是更符合“伟人”身份?
事实上,大英博物馆展出的重点文物,无一不是当年英国从世界各地搜刮掳掠而来。唯有西方这种满口自由民主人权的所谓文明大国,才有足够厚的脸皮,把贼赃当家传宝贝公开展示。
最悲哀的是,居然有本地网民认为,必须感谢八国联军把大量中国文物抢走,否则这些珍贵遗产势必难逃文革浩劫。还说,圆明园是满清鞑子的产物,烧了不是帮汉人出一口气吗?
言下之意,好比有盗贼把你家杀光烧光,但将年幼的你带走,贩卖给富贵家庭;日后你长大成才,还必须庆幸当年盗贼把你从父母身边抢走,否则你极可能沦为乞丐。
这种奇葩言论,也和年前香港考题“日本侵华利多于弊”同出一辙,纯粹是反中人士被内心仇恨蒙蔽良知,而不惜扭曲三观,反黑为白。
要知道,日不落帝国最辉煌的那几百年,就是人类历史最惨绝人寰、最无人道、无人权的岁月。所有殖民地原住民不是被种族灭绝,就是被剥削奴役。海盗国把殖民地的财富搜刮一空,成就了自家的工业发展,以及日后的先进文明社会。
贪婪的西方
想像一下,英国绅士在黑奴细心打理的优美庭园,手里捧着以鸦片换购的中国青瓷茶杯,喝着印度茶奴种植的红茶,笑谈殖民国家的落后与愚昧,是不是一副挺有意思的画面?
无怪乎,至今仍有许多傲慢的盎格鲁萨克逊族,认为西方拯救了愚昧的世界,为人类文明作出“伟大贡献”。福克斯新闻主播卡尔逊,日前以近乎羞辱的语气,说“英国为印度带来现代文明”,即为一例。
也无怪乎,至今仍有许多前殖民地遗族,对旧主人心心念念,躯体虽然自由了,灵魂依然甘愿被奴役。
而现实是,除了极少数地区如新加坡和香港,几乎所有前西方殖民地,至今仍处于贫穷、落后及政治动乱的状态。这也是贪婪的西方国家,吸干了殖民地的血后,留给当地人的烂摊子。
这就不难理解,何以女王之死,引发不少非洲国家提出追算英殖民的旧账,也有牙买加、澳洲、加拿大等民众,呼吁撤除英王作为国家元首的象征,改为共和制。
如今,旧殖民时代虽已和英女王一同走入历史,西方白人对有色人种的殖民心态,却仍蠢蠢欲动活力四射。在新冷战思维,以及军事与科技霸权主义的扩张下,谁说这不是盎萨族“唯我独尊”的傲慢,以及对世界新一轮的殖民?
以英女王的威望与睿智,在位70年亦无法脱下殖民霸权的历史包袱。如今英国面对半世纪以来最严峻的通膨与能源危机,而刚上任的特拉斯首相,被视为历来最烂的一位,除了跟在拜登屁股与中俄对着干,看不出她有什么能耐扭转乾坤,极可能又是一位短命首相。
在这般态势下继任的查尔斯三世,既无女王的魅力,更缺她那份坚毅与沉稳,以世人对他的了解,基本可断定新国王难以有何作为。
最终,在英国出现真正的“明君”,拥有足够的道德勇气和智慧、为过去暴行认错并忏悔之前,英王室唯有继续背负血腥的历史包袱。
至于,英国从日不落迅速走向日落,则已成定局。
就这一点,我诚心为英女王表达哀悼。呜呼哀哉,伏惟尚飨!
www.orientaldaily.com
郑名烈:亚依淡仍是个指标性选区
上届大选,行动党副秘书长刘镇东飞象过河向马华总会长魏家祥下战书,把原本没看头的一场选战掀起惊涛骇浪,虽然最终功败垂成,但却带动了整个柔佛的选情。
刘镇东素来以谋略见长,自505大选从槟城南下居銮,接者509移师亚依淡,都是一种精心策划的布局。个人输赢在其次,所属阵营整体的胜率才是最终目的。而刘的策略最终也奏效,希盟在柔佛州压垮国阵,不仅拿下柔佛州政权,还在26个国会议席夺得18席,把巫统打趴在地上,得柔佛者得天下这句话再次应验。
509大选后经历了223政变的冲击,短短几年三度换相,政治板块已经移动,但我们很难去判定马来社会的阶级分化去到什么程度。因此,来届大选希盟能否再次掀起反风仍是个未知数。
一个地方的反风起不起,有时还得看候选人够不够份量。509的反风是我国政治史上最强劲的一回。但223政变让部份希盟支持者失望,尤其是上届大选投选希盟的中间选民更对希盟的政治改革失去信心。因此,来届大选希盟要再掀反风,以割喉战的战略布局不仅给对手带来压力,也是一种牵制敌对阵营,同时带动己方作战士气的方法。
叛逃希盟的前公正党和土团党议员的选区,应是希盟要重点攻打的议席。另外,上一届仅以微差票数落败的选区,也应由重量级候选人披挂上阵,才能提高胜算。
刘镇东日前就指出希盟要重掌政权,亚罗牙也是焦点选区。不仅如此,即便是丹绒比艾、笨珍、金马仑、打巴,以及亚依淡,也是希盟要倾全力攻打的议席。虽然要胜出的难度不小,但如不抱着破釜沉舟的决心,怎会有奇迹出现?
1990年时任行动党副秘书长P巴都到和丰挑战国大党三美威鲁是经典例子。这一次,坊间传闻行动党白沙罗三届国会议员潘俭伟可能在来届大选南下亚依淡,直接向马华总会长魏家祥下战书。
潘俭伟是峇株人,若到峇属亚依淡上阵,也算是返回故里上阵,其声势应不亚于刘镇东,而且有助于拉抬隔邻的拉美士的声势。潘的南下,是走出安全区离开舒适圈的行动,个人成败与否已不重要,把所有为选战的准备做到最好,才有创造奇迹的可能。希盟需要祭出更多的割喉战,才能唤起选民对它的信心。
www.orientaldaily.com
星洲日报(言路)
missing
南洋商报(言论)
华人文化节的新视野/南洋社论
由华总主催,森华堂创立42年迄今第3度轮值主办的 “第37届全国华人文化节”,于9月16日的马来西亚日在森美兰芙蓉隆重揭幕。
这个筹划时间长,暖场活动最多,波澜壮阔的文化节盛筵,不仅加强华团组织的凝聚力,还引领民众一起图解华人文化的生命密码。
宁宜河上的火炬传递仪式,为“扎根、传承、开创、永续”掀开序幕;“民办文化物馆工作坊”的文化语境让人们探掘它蕴含的人文意涵。“传灯·汇萃”观摩会以灵动的艺术表演与“老芙蓉的故事”书画展的细密笔触组构成文化的交响乐。
还有《马来西亚华人及其历史:介于地方史与国家史之间》的“国际学术 研讨会”,文化学者应用新的文化话语去对文化意象作出兼具理性与感性的阐释和崭新的论述;全森12个站点的“百里文化火炬行”为各县市建构文化链的连结。“森临其境”的短视频比赛,以创新的传播渠道给大家掀开新的文化风景线。
文化节的各式活动形式与内容的规划,激励了民众一起参与到文化植根的工作。
特别在今日的网络时代,一般年轻人都患有文化缺氧症,对自己的传统文化储备与认识仍嫌匮乏,通过文化重建与联动,给年轻人思想给养,帮助培养健全的文化心理与自信。
对华族而言,以诗学的“传灯”吟唱,追求扎根于传统,更在培养一种更有前瞻性的现代意识,要以宽阔的视角、宽容的气度、重构的思维,去融通、联结、集成、交汇、融入,去铸造新马来西亚人的血肉。
在多元的马来西亚,加强对族群关系,群我关系的文化对话,是刻不容缓的文化建设工程,只有通过摈弃狭隘观念及政治的悖谬,才能促进族群间的共荣,价值思维的同构与增殖。
因此,持续迄今40年仍在层递推进的全国华人文化节,应该坚持一种以开放价值的体系去探寻世界意义,让文化人格的深度在历史与现代互动着,渗融着,转化着和新生着。
我们祈望全国华人文化节能引领各族摆脱政治的喧嚣与文化悖谬和泥沼,通过架设桥梁,尊重多元,创建融通,通过选择“倾听”的视角,对话交流,将平台延伸出去,扩大疆域,帮助社会完善与族群间的和谐关系,并以文化的新视野促进改变世界的动力。
不愿分手的伊斯兰党/陈圆凤
伊斯兰党就是那种“两情不悦”后,仍然不肯分手的情人,死缠烂打,一厢情愿,大有“我得不到你也不让别人得到你”那股狠劲,粘上这样的情人,恐怕是人生的噩梦,搞不好,还会闹出悲剧和惨剧。
巫统多位领袖都强调,在下届大选不会再跟伊党合作,首先是因为巫统认为自己实力很够,不必依靠伊党;第二是因为伊党自己一脚踏两船,还非要巫统接受土著团结党;第三巫统知道伊党是非回教徒选民的票房毒药。
总之,巫统已经明确表态要跟伊党分手,甚至说彼此已经分手。
伊党这边,使出“缠”的真本事,各级领袖都以回教徒大团结为理由,说伊党不会放弃跟巫统合作,就算巫统上层领袖不合作,他们也会跟个别领袖商讨。他们认为彼此的共同敌人是希望联盟,尤其他们很痛恨民主行动党,绝不可以再给希盟入主布城的机会。
一厢情愿自以为是
总而言之,巫统要分手,伊党不肯。伊党一厢情愿和自以为是的姿态,实在很难看,但是,这就是伊党。
我一直无法理解伊党领袖,他们讲的话跟所做的事情,是两套思维。他们说尊重非回教徒,会公平对待其他宗教信仰的人民。
但是,他们却要以回教徒的标准来制定政策,甚至认为非回教徒不能当部长,其他如禁酒,禁演唱会等等,就更让非回教徒无法接受。
伊党不论提出什么政策,都是不容反对的,反对他们的,就是反对回教。
除了回教,他们也提出“回教徒大团结”的主题,反对他们的,就是反对回教徒的大团结。现在,他们就是用这个口号来套巫统。
巫统被套牢了吗?应该没有,其实巫统在纳吉时代启动跟伊党的结盟关系,不过就是为了应付民意。
巫统领袖是政治玩家,他们知道世俗国家体制更适合马来西亚。从独立以来,国家走的就是这条路,拉拢伊党并不是为了实践伊党的神权治国理念,而是为了一时的政治利益。
“请神容易送神难”
但是,巫统现在也发现,要摆脱伊党真是不容易,华人说“请神容易送神难”,伊党的缠功也让巫统深以为烦。
伊党如果在保守的回教徒面前指责巫统破坏民族及宗教团结,这个罪名,还是有些破坏力的。
伊党领袖在提出任何看法或是政策时,即不考虑现代文明,也不考虑国家宪法,更不考虑非回教徒的看法,这样的政党,怎么跟人合作?
他们说要竞选80个国会议席,这怎么跟土团党协商,又怎么跟巫统协商。
所谓协商就是,伊党想要的你就得给,不然就是破坏团结,这种合作关系是合作?还不如说是绑架?
丹斯里慕尤丁也是无可奈何要跟伊党合作,如果有更好的选择,他绝不会选伊党。
当然,慕尤丁也是自作自受;伊党已经尝到做中央部长的滋味,怎么肯让步呢?
下届大选,只要能让伊党受挫,我觉得就是最大的收获。这个政党,实在让人难以忍受。
再以“全民财长”忽悠华社/章龙炎
民主行动党主席林冠英重提在2018年,对媒体有关华裔受委为财政部长的感想的回答。
当时他的回答是“我不以华人自居,我把自己看作是马来西亚人”。
上个星期,他说他当时强调的非是专属单一种族的华裔财长丶印裔财长或巫裔财长,而是能代表全马来西亚人民的马来西亚人财长,却被有心人指责他反华。
可是,他在2018年“不以华人自居”,有强烈的“去华化”意味,与现在的讲法有很大出入。
林冠英有这样的转变,当然是全国大选就在拐角处,不能爽爽就说“我不以华人自居”。现在不只要以华人自居,还要重施故伎,口沫横飞,摇身一变成为华人的“英雄”,而不是有些人口中的“反华”。
其实,指林冠英“反华”,对他是十分不公平的。他要的是“去华”。
我相信,很多华裔同胞,同时可以“马来西亚华人”和“马来西亚人”为荣而不觉的会有什唐突,当然也不会觉得身分认同错乱。其他族群也是如此。这是我国多元族群社会宝贵的地方。
偏偏就有像林冠英这样的人不知所谓的“不以华人自居”。难道他以身为华人为耻,切割唯恐不及?
再说了,能不能成为“全民财长”与“不以华人自居”(或者不以马来人、印度人自居)没有必然关系。敦陈修信当年不需“去华”,也获得东姑阿都拉曼和敦拉萨的尊重敬畏。
同样的,口讲不以华人自居,难道就真的不以大马华人的角度看问题,包括挑拨华人情绪、争取他们的选票、有的新闻文告不三语齐发吗?华人也是选民,难道不是“全民”的组成部分,为何还特地的欺压当时的拉曼大学学院(陈修信时代的政治妥协产物)?
联邦部长代表的是政府,也就是全国人民。自然的,“全民财长”(除了那些管特定宗教和事务的部长)不言自明,若无法以全民福祉为己任,是失责。
此外,我看当时也不会有人天真或者极端到将他视为专属某个族群的财长,只为特定族群服务。
即使他的党同志陆兆福、郭素沁等也没有特别说“不以华人自居”。就记忆所及,在他之前的华裔部长,也没有表白“不以华人自居”。所以,当时林冠英“不以华人自居”是画蛇添足之外,难免会让人怀疑他有谄媚的心态。
我国不是个成熟的民主国家,诚实非上策,会计师专业资格有争议之际仍有赏。
敦马哈迪医生对林冠英“另眼相看”,委任他当财长。读者如果要讽刺“Malaysia Boleh”,请别遗漏这个事实。
有的经济学家也太那个了,认为马哈迪才是“实权财长”。如此,林冠英的“全民财长”原来是虚有其名!我倒是希望这么说:“林冠英太伟大了,不愿让华人丢脸,因此不以华人自居”,可事实是林冠英重提旧事,只不过是要忽悠华人。
华人的“十个不要”/王介英
经过4年多“你争我斗”的折腾,大马“变天”再“变天”,一届就换了3位首相。
上届大选完成“改朝换代”伟业的希望联盟如今已由4党变成3党,其他的阵营也出现有退有进,分崩离析,“板块重新拼凑”的现象。最新涌现的政治联盟是敦马哈迪医生刚组建的“祖国行动阵线”。
第15届大选华人情归何方,没有人能给一个切确的答案,一切要看未来几个月政局如何变化。不过,许多人相信上届95%华裔选民“票投希盟”的历史应该不会重演。
华裔对希盟支持率跌
日前,公正党副主席郑立慷表示,原本支持希盟的华裔“铁粉”已因“失望”而变成“中间选民”;时事评论员罗汉洲也认为华裔对希盟的支持率已急速下降。
据笔者长期的观察,华人的“投票考量”有“十大不要”:
(一)不要“神权国”,
(二)不要“一族独大”的政党,
(三)不要“贪腐滥权”,
(四)不要“政治青蛙”,
(五)不要在“贪污根源”上“甩锅”非回教徒、非土著的政党,
(六)不要“无情无义”,对自己出身、成长的“母党”口诛笔伐、赶尽杀绝的叛逆政客,
(七)不要实事不干,整天口花花挑拨离间,煽风点火的投机政客,
(八)不要好“斗嘴”、“斗气”、“斗法”的“斗鸡型”政治人物,
(九)不要乱开不能兑现的“空头支票”,拿“承认统考”忽悠选民,“消费华社”的政党,
(十)不要得势就“盛气凌人”,不听民意,“横行霸道”的政党。
但如果华人不要在政坛上被边缘化,以致成为“政治孤儿”,那只能听取那句老掉牙的“规劝”:“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这一届大选应该没有人再号召我们高唱“月亮代表我的心”,也没有人还敢再次站出来为马哈迪“漂白”,更不会有人高喊“骑马杀鸡”的口号!但不知这一届最引人注目的战歌“主旋律”会是什么?
无论如何,摆在我们眼前的政治阵营,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瑕疵,没有一个十全十美,我们别无选择只能从中挑一个来投,即使全是“烂苹果”也要选一个(罗汉洲语)。
看来看去,比较有作为,缺点没有那么“致命”的恐怕只有3个:国阵、希盟、国盟!那就从中选一个来投吧!
(作者为马大中文系前讲师、拉曼大学中文系前助理教授)
安华与叛徒的爱与恨/林恩霆
人民公正党主席拿督斯里安华直捣黄龙,亲自去到前爱将拿督斯里阿兹敏的鹅麦国会选区去,扬言准备在来届全国大选中瞄准“叛徒”的选区,借此惩罚背叛公正党者。
背叛公正党者故然可恨,但安华必须做到言行一致,断不能这里喊背叛公正党者为“叛徒”,却那里敞开双手迎接其他背叛所属政党的议员。
公正党在议员变节的立场上,存在着因利益而保持着有所不同的立场。
2008年大选后,安华所主张的9·16变天,也就是要求国阵议员背叛所属政党及时任首相敦阿都拉,转而支持他出任首相。
不仅如此,当时的49名国阵后座议员飞往台湾考察时,安华委派了蔡添强、赛夫丁、傅芝雅和黄洁冰“追到”台湾去当说客。
蔡添强归国后,强调有信心大部分的国阵议员会支持安华,甚至退出国阵,加入当时的民联。如斯的政治举动,虽然最终没有成功,但也开启了我国政治青蛙“大举”跳槽可行性的先例。
再来,便是马六甲州选,这不过是去年的事情而已。
马六甲州政府垮台,全因4名议员变节所引起,其中两位还是国阵巫统议员,但安华却将这4位变节议员奉为英雄,还为他们辩解,甚至委派其中两位代表希盟上阵州选。这岂不是口喊打青蛙,那边却接受青蛙吗?
政治原则自相矛盾
或许没有多少人注意到这一点,毕竟这个政党在马来半岛政治中,的确是微不足道的。
2018年大选后,国阵中央政府垮台,国阵成员党中首个宣布退出国阵,并转向支持希盟,那就是在国阵旗帜下当选国会议员的民统(UPKO)党魁马迪奥斯(Wilfred Madius Tangau)。
阿兹敏即是公正党的叛徒,那么这位已经加入希盟大家庭的马迪奥斯不也是国阵叛徒了呗?因为他可是领着国阵主席签署候选人委任状上阵的国阵候选人,当选后就落跑的作为,其实与阿兹敏等人没差。
然而,安华一边厢大骂阿兹敏是叛徒,另一边则敞开双手,笑脸迎人地欢迎马迪奥斯的加入,这就是公正党和希盟等人所坚持的政治原则自相矛盾的地方,甚至可说是标准放两边,利益摆中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