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盟的“一国一制”受重创

《星洲日报》执行总编辑林瑞源在星洲的言路版一文《希盟等待末日降临》提及“希盟管理无方、重推种族政策、硬硬推行华社不要的爪夷文字单元、举行马来人尊严大会、庇护争议性传教士以及拖延承认统考等等,激起了民怨”,大致上将这几个因素概括希盟在丹绒比艾补选惨败主因。

何止输了一场补选

希盟是以1万5086票的相差输了补选,而且得票率只有26.7%非常难看。说到底,新政府的火箭党从华社的支持转变事出必有因,很大层面是触及了华社的底线:华人教育!尤其是在“爪夷文书法”课题、统考未被承认和拉曼课题,都旋绕着华人最关心的“下一代人教育议题”。

华人的底线是“无法再忍”的红线

希盟在丹绒比艾补选惨败,可说是咎由自取,自以为教育课题可以硬性要华社接受新的“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意识,接受爪夷文,注定是一场错误。因为华人保护母语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拒绝其他宗教的元素在小学课本上是理所当然的自然反应。虽然华社都认同“接受爪夷文书法不会真变成穆斯林”,但是华社也认为“不接受爪夷文书法也未必是反马来人或反国家”。

希盟政府狠砍拉曼拨款,从某种意义上说,等于是踩到了华社底线,华人重视的教育课题,从狭隘的角度出发,就是政府能给与“华人的教育”多少资源,有多少的拨款,而不管你属于任何政党。就如当初马华虽然与拉曼学院密密相关,但是并非所有拉曼学子都一定支持马华。

我想说的第二点,即使人民通过民主运动推翻了前朝政府,但是新政府还没有拿出最好的证明,当初走上街推翻前政府是对人民最好的选择。也就是说,大马华社究竟是要“民主自由,各党说各话”(希盟模式)还是要支持“稳定拼经济 领导安稳交棒”(国阵模式)仍是个未知数。除了当初的推翻贪污滥权之外,华社还是喜欢社会的稳定、华教的安心、良好的领导层协商模式。

希盟政府的治国理念需回归根本

另一个对于香港的看法:新一批民主新生代也告诉我们,不要当“中国胶”,要成为真正的“马来西亚”人,就要学习马来文化,尤其是在“爪夷文书法”课题上而大做文章。政府的论调无非告诉老百姓:要成为一个“马来西亚人”,就要“忘记”自己的祖辈身份,不可再怀念“祖国中国”,因为华人的祖国是马来西亚。

殊不知大马华人早已经欣然接受了马来文化; 而问题是在干嘛要放弃自己的“祖“辈”国 “家–中国,来证明自己爱(大马)国?一个是国籍上的祖国,一个是身上流着血脉相传的祖籍国,是一个种族基因的身份特色。看来,新政府的新一代领导误将“宗族”和“种族”概念混淆。

从另一个角度解读,阿拉伯和马来西亚有一定的“渊源”,穆斯林也必到麦加朝圣。因为片土地是马来人的,所以他们很开心,拥抱这篇新的祖国,再怀念他们的神圣地。马来西亚人也很爱国,不过听到很多“马来人的土地”言论,自然就少了那份爱国激情。所以都很热爱“东方”地区,包括日本、韩国、台湾,甚至热爱中国。有如首相偏爱日本。这其中没有所谓的爱不爱国。

其实,爱华文教育、爱马来西亚,和爱中国,甚至热爱世界各国,追崇韩流日剧等等,也不是坏的事。

大多数华人都向沉默,但不表示心里就认同新一代政府的“前卫想法”。华人的根和本,才是当初支持火箭上台的重要因素。反之,强逼华人要”接受马来化(被认为渐渐取代中华文化)、切割中国”这种大逆不道的主张,才是令华社最反感的事情,而长久默默忍受的忍耐,终有一天忍不住之下,就会用选票出手狠狠教训。

摆正位置 发展国家 促进团结

而希盟讲到要做到,若真要落实环保,就要向“稀土厂”说不!改头之后,不能换面,换了位子就换脑袋,民与官的界限变大,与精英分子脱节,与广泛老百姓脱轨,做起事情来比前朝还更前朝。

选民印象之中,除了博君一粲的天马行空,似乎谁也还没有留下任何惊叹之作,希盟依旧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大道至今依然收费,BRIM援助金缩减,而国家的经济好转,只是国会使用的一堆堆数据。人民不管你们内斗有多么“出色”,政治新闻版位如何如何,老百姓关心的还是“民以食为天”,接着就是生活与教育,看重华社的未来,更大程度在“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的格局上,达到公平与正义,平等的待遇,才能团结一致。

所以,请希盟政府新的治国意识形态必需摆好正确的政治意识,落实真正的“多元文化、百花齐放的马来西亚”,也成为国际上“多边主义、自由贸易、杜绝贪污、真正环保、尊敬各民族的生活方式(包括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个伟大国家。

张延友/评张嘴言/2019年11月22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