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壮美广西建设新局面 (人民日报 特篇)

guang'xi

奋力开创壮美广西建设新局面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 鹿心社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 陈 武

《 人民日报 》( 2019年08月05日 09 版)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广西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砥砺奋进,从贫困落后走向繁荣振兴,从偏远封闭走向开放前沿,从温饱不足走向全面小康。壮乡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谱写了祖国南疆繁荣稳定的壮美华章。

站在新起点、踏上新征程,广西各族人民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守初心、持恒心、强信心,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扩大开放、担当实干,加快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

 

沧桑巨变七十载,八桂大地换新颜。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广西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砥砺奋进,从贫困落后走向繁荣振兴,从偏远封闭走向开放前沿,从温饱不足走向全面小康,全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人均生产总值、外贸进出口总额分别由1950年的9.4亿元、0.67亿元、51元和428万美元提高到2018年的20352亿元、2790亿元、41498元和623亿美元,壮乡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谱写了祖国南疆繁荣稳定的壮美华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心系广西发展、情系广西人民,赋予广西“三大定位”新使命,提出“五个扎实”新要求,去年12月又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题词,要求“建设壮美广西 共圆复兴梦想”,为新时代广西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把“建设壮美广西 共圆复兴梦想”作为新时代广西发展的总目标总要求,把落实“三大定位”新使命和“五个扎实”新要求作为广西改革发展的主线,加快推动开放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

走活开放发展这一盘棋,广西发展潜力和后劲进一步释放。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广西发展的潜力在开放,后劲也在开放,有条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的谆谆教诲,全面实施开放带动战略,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构建“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连续成功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加快推进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中国—东盟信息港等重大项目和重大标志性工程。中国和马来西亚“两国双园”开创了国际合作新模式,中国—东盟开放合作“南宁渠道”影响力越来越大。牢牢把握新时代中央大力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历史机遇,加快推进以广西北部湾港为陆海交汇门户的西部陆海新通道、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等新的重大平台建设,大力打造开放型经济体系,努力在“一带一路”和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打好精准脱贫这一硬仗,全区各族人民生活明显改善。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扎实推进民生建设和脱贫攻坚”的重要指示,精准实施扶持生产发展等“八个一批”,推进特色产业富民等“十大行动”,全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2015年底的452万减少到2018年底的151万,贫困发生率从10.8%降至3.7%。认真抓好民生改善工作、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统筹推进边境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脱贫攻坚、维护稳定、民族团结等工作,各族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18年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2436元和12435元,是1958年的175倍和210倍。

落实协调发展这一要求,沿海沿江沿边三大区域齐头并进。统筹推进沿海、沿江、沿边区域协调发展,构建“龙头带动、区带支撑、特色鲜明、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新格局。充分释放“海”的潜力,建优建强北部湾经济区,2018年经济区经济总量占全区的48%,龙头带动作用不断增强。着力激发“江”的活力,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提升做实珠江—西江经济带,2018年沿江7市经济总量达12166亿元,逐步成为全区经济发展新增长极。努力做足“边”的文章,深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加快打造沿边经济带,推动边境地区繁荣发展、和谐稳定、长治久安。

激活改革创新这一动力,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明显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统筹推进1400多项重大改革措施,行政审批、商事制度、财税体制、降本减负、国资国企等一批重大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农村金融改革“田东模式”成为全国先进典型,跨境人民币结算总量稳居西部省份前列。开展科技创新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发明专利授权量和拥有量增长率多年居全国前列,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800家,助推培育形成电子信息、汽车等10个千亿元工业产业。

发挥好生态环境这一优势,山清水秀生态美的金字招牌更加亮丽。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的嘱托,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18年空气质量优良率91.6%,植被生态质量和植被生态改善程度居全国首位,森林覆盖率、生物多样性丰富度排全国前列。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服务业,2012年至2018年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24.1%,打造国家级循环经济品牌30多个,生态环境优势加快转化为发展优势。

抓好党的建设这一根本保障,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更大战略性成果。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统筹推进各领域党建工作,打造基层党组织“星级化”管理、党员积分管理等特色工作品牌,涌现出时代楷模黄文秀等一批先进典型。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打造忠诚干净担当、堪当建设壮美广西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深入贯彻党章党规党纪,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大力整治“四风”及其新表现,严惩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保持反腐败斗争高压态势,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为建设壮美广西提供坚强保证。

站在新起点、踏上新征程,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守初心、持恒心、强信心,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扩大开放、担当实干,加快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

我们将坚定不移守初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始终坚守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确保富民兴桂事业发展的正确政治方向。

我们将坚定不移持恒心,坚持以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聚焦落实“三大定位”新使命和“五个扎实”新要求,大力推进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开放再扩大、创新再提速,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把习近平总书记为广西擘画的宏伟蓝图变为生动现实。

我们将坚定不移强信心,坚持以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凝心聚力,教育引导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传承百色起义精神等红色基因,自觉践行“担当为要、实干为本、发展为重、奋斗为荣”理念,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展现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加快建设繁荣富裕、开放创新、团结和谐、美丽幸福的壮美广西,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广西力量。

 

 

全面小康 一个不能少

行走壮乡,总能看到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增收后的笑脸。

“从以前的1000棒扩大到现在的2500棒,一年的利润有2万多元。” 晒出种植凤尾菇的账单,贺州市钟山县燕塘镇合群村村民张壮图喜笑颜开。贺州市投入产业奖补资金2亿元,促进食用菌、茶叶等特色产业发展,去年全市特色产业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覆盖率达84.8%。

“家有几亩桑,脱贫奔小康。”在隆林各族自治县者浪乡么窝村,自治区政协办公厅派驻么窝村的第一书记申卫华引导村民种桑养蚕。“我们新建桑园250多亩,覆盖了尚未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7户108人,送技术上门,并争取帮扶资金建设了3座标准大蚕房,供贫困户免费使用。”

“去年收入2万多元,今年有望突破3万元。”么窝村贫困户熊克林以前外出务工,如今在家种桑养蚕,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心气也越来越高,“不光要脱贫,还要致富!”

脱贫攻坚,产业扶贫是治本之策。广西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因地制宜,狠抓特色产业,激发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

——产业扶贫,规划先行。

近年来,广西制定县级“5+2”、村级“3+1”特色产业规划,加快发展特色扶贫产业,培育出百色芒果、南宁香蕉、融安金桔、天峨珍珠李、上林山水牛、巴马香猪等一批在国内具有知名度的特色产业,增强“造血”功能。截至2018年底,广西106个有扶贫任务的县,“5+2”特色产业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约113万户,覆盖率达80%以上;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0.5%。

盛夏时节,在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川山镇,1.2万亩油茶长势喜人,村民们正忙着在地里除草。2018年初,环江划出1.2万亩地创建万亩现代特色林业核心示范园区,覆盖1.8万建档立卡贫困户。目前,环江县的特色扶贫产业已实现“乡乡有示范园、村村有示范点”,贫困户“5+2”特色产业覆盖率达92.1%。

——产业扶贫,能人带路。

博白县江宁镇长江村养羊协会党支部书记刘入源,不仅自己靠养羊致富,还帮助不少乡亲发“羊财”。江宁镇六佳村的贫困户谢玉军就是受益者之一。3年前,谢玉军跟刘入源学习饲养山羊技术,如今已发展种羊100多只。“已有370多户贫困户加入我们的养羊大军,1500多人成功脱贫。”在刘入源带动下,博白县共有17个乡镇29个贫困村600多户农户养殖山羊,每户年均增收2万元以上。

——产业扶贫,产销对接。

猕猴桃、有机大米、刺梨汁……在乐业县,各类名优特产在电商平台上亮相,不断销往全国各地。如今,广西33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部纳入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通过电商平台销售的贫困地区产品价值达30多亿元。

“靖西是中国绣球的重要产地。去年以来,我们扶贫车间通过电商平台销往世界各地的绣球有20万个,总销售额达300万元。”靖西市绣蕴坊扶贫车间总经理刘昌磊介绍,他们收购绣娘的半成品再进行加工包装,带动农村绣娘就业增收。目前,广西已认定就业扶贫车间1950家,吸纳2.17万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

崇左市江州区统筹谋划蔗糖产业转型与产业扶贫,将脱贫攻坚融入甘蔗种植、加工、综合利用的全过程,形成“全产业链”。“甘蔗卖到糖厂,蔗尾留作种子,蔗叶卖给饲料厂。”江州区驮卢镇那模村村民卢明善说,一根甘蔗“两头甜”,上个榨季收入增加了5000元。

“县有扶贫支柱产业,村有扶贫主导产业,户有增收致富项目。”八桂大地,全新的扶贫产业格局构建成形,更多的笑容正在贫困群众脸上绽放。

 

抓实教育扶贫

“学校帮我申请了助学金,还联系好心人‘结对子’,每月资助800元。”巴马瑶族自治县东山乡中心小学五年级学生黄凤东不再担心上不起学了。

2015年底,广西通过入户调查,共确认634万贫困人口。为减轻贫困户子女读书负担,广西已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从学前教育到高中阶段全免学杂(保教)费,并将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全部纳入国家助学金资助范围。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有效途径之一。实施教育扶贫,对困难学生的资助是关键一环。”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教育局局长郑志咏说。

近3年来,环江每年都为考入大学的学生组织捐资助学慈善晚会,目前共募集到400多万元善款,为1000多名贫困家庭学生解了燃眉之急。

广西111个县区构建起助学贷款网络。2008年至2018年底,承担相关任务的国开行广西分行累计发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165.71亿元,受益贫困学生103.65万人。

田林县浪平镇香维村罗泽德一家2015年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这些年,教育资助和社会捐助让两个孩子继续学业没了后顾之忧。如今,女儿大学毕业当了医生,儿子也考上了大学。

2016年以来,广西共投入资金140.78亿元,用于改善贫困地区办学条件。盛夏时节,走进三江侗族自治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江川小学,校园干净整洁,教学秩序井然。“我们学校的学生都是易地扶贫搬迁户的孩子,学校采取有效措施为孩子们提供舒适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江川小学校长廖校华说。

 

建立健康扶贫长效机制

德保县燕峒乡那布村贫困群众邓美吉到县人民医院治病,共花费18819.5元,借助“一站式”医疗结算平台,出院当天一次性享受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健康医疗保险、医疗救助以及财政兜底补助等共16937.6元,报销比例达90%。

德保县人民医院收费组组长李丹丹介绍,贫困户办理出院时只需拿上帮扶手册、户口簿或身份证、新农合证原件以及当年参保的发票,就能办完所有手续。

为帮助贫困户脱贫,广西打出了健康扶贫“组合拳”。

“从2018年起,我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基本医保个人缴费部分,财政补助已全面落实。”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廖品琥说,广西在抓好“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的基础上,着力建立有效解决因病致贫的长效机制。

今年上半年,广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率达97%,享受各类政策住院实际报销比例达90%,门诊特殊慢性病实际报销比例达80%。2016年以来,广西共有95.25万贫困患者得到诊疗服务,救治率96.92%。

全区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现已基本实现“一站式”结算,贫困人口“先诊疗后付费”,只需缴纳住院费用的10%就可出院,剩余医疗费用由有关部门按规定与定点医疗机构结算。

截至今年6月,广西因病致贫、返贫的贫困户数已从2016年底的18.52万户减少至10.46万户,下降了43.52%。

 

挪出穷窝摘穷帽

“以前住在大石山区,住的是木瓦房,生活入不敷出。”田林县浪平镇弄陀村村民谭刚团下定决心,搬到县城的集中安置点。

“平时在县城打零工,月收入2000多元。妻子开了个小卖部,月收入也有2000元左右,易地搬迁搬出了新生活。”谭刚团说。

安居与乐业并重、搬迁与脱贫同步,广西着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三个聚焦”。聚焦“搬得出”,要求安置点选址交通便利,让百姓乐意搬迁;聚焦“稳得住”,要求配套设施完善,公共服务齐全,让百姓乐享安居;聚焦“能致富”,要求提供就业帮扶,建立扶贫车间,让百姓生计有着落。

截至今年6月底,广西累计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0余万人,搬迁入住率达98.7%,搬迁贫困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或就地就近就业23.31万人。

德保县在安置点设立了党群服务中心、就业创业服务中心,让搬迁群众享受一系列的社区公共服务。德保县还在安置点建设扶贫车间,截至目前通过后续扶持就业群众达2083人。

“考试过关颁发证书,并推荐工作。”安置点工作人员韦新华说,今年已举办技能培训27次,参加群众1294人。

博白县城东新区安置点的贫困户许基敏一家原本居住在沙陂镇一个偏远山村。2017年搬迁后,不仅环境变好,孩子们入学难的问题也解决了,许基敏还在县城找到了工作,“生活完全变了样。”

人民日报 》( 2019年08月05日 11 版)

潜力在开放 后劲在开放

广西发展的潜力在开放,后劲也在开放。

八桂大地,开放热潮涌动,充分释放“海”的潜力,着力激发“江”的活力,努力做足“边”的文章,精心擦亮“会”的名片,全面实施开放带动战略,走活开放发展一盘棋。

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连接“一带一路”建设,建优北部湾经济区,携手东盟“一湾相挽十一国”,广西加快构建“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昔日相对封闭的边陲一隅,如今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热土。

 

释放海的潜力  建设陆海新通道

7月15日上午,一批进口冷冻巴沙鱼货柜在重庆开箱。这些货柜自越南胡志明港经海运到中国广西钦州港,然后转铁路运输到重庆。

“这是陆海新通道首次进口冷冻海运原箱货柜,节约时间20天以上,在运输路径、物流成本、口岸通关、中转效率上有明显优势。”承运商双核供应链管理(重庆)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

时间回到2017年,一条纵贯我国西部、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国际贸易物流大通道——“西部陆海新通道”开始运行。广西,正是这条新通道的重要交汇点。

这是广西开放发展的重大机遇。背靠大西南,毗邻粤港澳,面向东南亚,广西立足独特区位,正加快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支点,成为“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作为中国和新加坡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部陆海新通道北接中国广袤内地,南连东盟及南亚等地,为广西走活开放发展一盘棋落下关键一子。

“它将使中国大部分区域与东南亚、欧亚大陆、非洲等相连接,大大提高货物的通行速度。”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说。

“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常态化运行的首趟班列,就是从这里出发的。”在钦州港东站,站长黄光辉自豪地说,陆海新通道班列、班轮由此实现了规模化、常态化运行,让来自世界各地的货物在这里中转。

截至目前,北部湾港至西部内地已开行8条线路的铁海联运班列,如今平均每天开行2.5列。北部湾港已开通外贸航线24条,实现东盟主要港口全覆盖,并开通至南非的外贸远洋集装箱航线。2018年,北部湾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90万标箱,其中通过陆海新通道抵港的集装箱约5.78万标箱。

推进以北部湾港为陆海交汇门户的陆海新通道建设,广西不遗余力。

加强区域合作,改善基础设施。2019年1月,重庆、广西、贵州、甘肃与青海、云南、新疆、宁夏签署合作备忘录;今年5月16日,陕西正式加入,通道区域合作扩大到西部九省区市。中新南宁国际物流园等项目正加快建设。

推进通关便利化,降低物流成本。广西出台《关于优化通关环境畅通陆海新通道的若干措施》,力推快速通关。2018年12月,广西口岸进口、出口整体通关时间较2017年分别压缩60.58%、89.48%;广西沿海铁路集装箱运价降幅达20%。

强化钦州、防城港、北海三处港区分工协作、协同发展。整合后的北部湾港快速崛起为亿吨大港。目前已实现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多个港口通航,成为我国西南中南地区重要的出海口和我国对东盟海上贸易的重要口岸。在陆海新通道的带动下,2019年第一季度,北部湾港完成货物吞吐量4410.66万吨,同比增长14.01%。

占尽地利的广西,正获得越来越多的来自陆海新通道建设的回馈。以港口为龙头,涵盖广西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玉林、崇左6市的北部湾经济区,全力参与陆海新通道建设,已形成了广西85%的外贸总量。

广西捷递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几经权衡,将办公地点选在凭祥。作为陆海新通道的重要陆路口岸,凭祥日均出入境车辆超1000辆。“货物运输由空运改为陆运,运输成本下降了六成。”总经理助理张智慧说,早上运来的电子产品,晚上就可以送到越南客户手上。

依托独特区位优势,钦州1000万吨炼油、惠科电子北海产业新城、钦州华谊新材料等一批重大项目先后在北部湾经济区落地。2018年,北部湾经济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860.94亿元,约占广西全区的48%。

 

激发江的活力  全面融入粤港澳

每周,巫小明都会坐动车往返广东与广西。“我专门从广东虎门来到广西梧州,在这里的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开办了一家科技公司。”

广西地处祖国西南,与广东毗邻,与港澳遥望。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进,广西抢抓机遇,积极向东融入。

“打造‘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广西以贺州、梧州、贵港、玉林等东部地市为重点,大力‘东融’,深化粤港澳桂合作,在交通互联互通、产业梯度转移等方面全方位推进。”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鹿心社说。

贵阳至广州高铁的开通,使贺州跨入高铁时代;梧州长洲船闸扩建工程、西江机场等一批粤桂互联互通大通道项目快速建设;贵港蒙圩军民合用机场、航空产业园加快建设……作为广西开展“东融”合作的最前沿,贺州、梧州、贵港等市近年来大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打通“东融”梗阻。

产业“东融”方兴未艾。贵港,是珠江—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我们将继续扩大在贵港的投资规模。”赛尔康(贵港)工业园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赛尔康(深圳)公司已经搬迁31条生产线到贵港,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年产值将达到40亿元以上。

贺州引进软微科技、小鹰700飞机总装、大皇蜂物流科技等一批电子及数字新兴产业;玉林2015年以来承接引进了8家加工贸易企业;梧州累计承接商贸物流、再生资源等东部产业转移项目3127个,投资额达2340亿元,其中60%以上来自粤港澳地区……

 

做足边的文章  口岸经济活起来

利用区位优势和东南亚水果资源,广西凭祥打造集水果贸易、加工、休闲为一体的中国(凭祥)东盟水果小镇。“凭祥口岸东盟水果进出口总量占全国一半以上。”凭祥市委书记、凭祥综合保税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王方红介绍。

广西充分发挥边境口岸门户、通道优势,打造陆地边境9个国家一类口岸和3个国家二类口岸,昔日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的沿边地区,如今已变成开发开放、国际合作的新高地。

近年来,中国—中南半岛跨境陆路运输规模不断扩大。铁路方面,开行了中越(南宁—河内)跨境直通班列,2018年共运行59班,实现每周1至2班常态化运行。公路方面,2018年,凭祥友谊关口岸跨境公路运输集装箱约35万标箱,增长90%以上。

运输规模扩大了,但随之出现“只有价值进出,没有价值溢出”的尴尬局面,区位优势如何转换为区位红利?

“做热通道,做实口岸,做强产业,变通道经济为口岸经济。”王方红给出答案。水果小镇正在凭祥拔地而起,众多加工企业陆续进驻。

大力推进边贸转型升级,实施“口岸+落地加工”“口岸+商贸物流”“口岸+专业市场”“口岸+边关旅游”等发展模式。2018年,凭祥外贸进出口总额达890.66亿元,比上年增长8.12%;边境小额贸易总额达574.63亿元,增长11%。

 

擦亮会的名片 “南宁渠道”更畅通

第十六届东博会将于今年9月在南宁举办,波兰将出任特邀合作伙伴。“这是欧洲国家首次出任东博会特邀合作伙伴。”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秘书长王雷说。

东博会永久落户南宁,自2004年至今已成功举办15届,共有79位中外领导人、3100多位部长级嘉宾出席,74.6万中外客商参展参会,由此形成了加强中国与东盟合作的独具特色的“南宁渠道”,也成为广西开放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

来自泰国的商人黄梅是东博会的“忠实粉丝”,已连续11年参会。她说,这些年来,东盟国家参展客商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泰国产品通过东博会进入中国市场。

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蓬勃发展。2018年,中国—东盟进出口贸易额5878.7亿美元;今年上半年,东盟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

“东博会为广西发展带来了政策、信息、项目、机制等多方面支持,使广西从西南边陲一跃成为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王雷介绍。

人民日报 》( 2019年08月05日 12 版)

 

生态优势金不换

 

山清水秀八桂美

“桂林山水甲天下”,这是壮乡儿女常挂在嘴边的话。对于广西的生态优势,他们分外自豪,也格外珍惜。

生态立区、生态惠民,“绿色接力棒”在八桂大地上不断传递,“山清水秀生态美”的金字招牌更加闪亮,“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画卷正变为现实。

保护与发展并重

“水洗厂一开工,烟囱往外冒黑烟,根本不敢开窗。”提起曾经的污染,玉林市福绵区福绵镇船埠村村民冯甲富心有余悸。

福绵区每天生产服装多达120万件。牛仔裤缝纫成型,要用水洗才能出厂,而这会造成大气和水污染。有的水洗厂为降低成本,将污水直接偷排到江中,把干净的南流江污染成了“黑水河”。

“见污治污,陷于被动,治标不治本。”福绵区委书记黄雕说,根治污染,唯有转变观念,绿色发展。

几番努力,福绵区投资建设节能环保产业园,对污水实行集中处置,“一个进水口,一个达标排水口,固废循环利用无废排。”

“全产业链升级式转移,24家水洗厂有15家搬迁到了产业园,未入园的被关停。”黄雕说,经历阵痛,产业更壮大。“一条扁担两头挑,一头挑着金山银山,一头挑着绿水青山。”绿色发展理念落地生根,不惟福绵一地。

近年来,广西组织实施生态经济十大重点工程,积极创建生态工业园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健康养生等生态产业、生态经济,不断探索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齐头并进的新路径。2012年至2018年,全区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24.1%。

碧海与红树林齐美

“这么多年,也没见对周围的红树林有影响呀!”在防城港市东兴镇竹山村,开了七八年海鲜餐馆的邓权接到拆除餐馆的通知时,起初很不理解。

“影响是缓慢的,一旦表现出来,得花大代价才能恢复。”保护区管理处工作人员耐心解释,餐馆污水影响红树林生长,垃圾更破坏了红树林的微生物链。

“红树林是我们的‘海洋卫士’,确实要保护好。”知晓利弊,权衡再三,邓权不再犹豫,同意拆除餐馆。

竹山村海边滩涂上的红树林,位于广西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近年来,防城港市恢复红树林生态湿地近千亩,红树林面积扩大到3330公顷。不只是防城港,整个北部湾,如今都在采取有效举措守护红树林。

海阔林密引鹭栖。2010年到2018年,广西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记录从187种上升到281种。全球极危鸟类勺嘴鹬、全球濒危鸟类小青脚鹬、黑脸琵鹭在保护区越冬,大量的珍稀鸟类来这里停留觅食。

“红树林可以检验我们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主任周浩郎说,广西沿海红树林数量不减反增,有效保护了近海海洋生态。2018年,广西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率为90.9%。

乡村与美丽同行

走进来宾市兴宾区凤凰镇桥等村,宽敞干净的马路、整洁有序的环境、绿意盎然的植被,还有一个个用“废弃物”打造出的“微花园”“微果园”,无不让人眼前一亮。

废弃的猪舍牛栏被拆除,荒地修整打理后变成了菜园,沟渠的淤泥垃圾被清理,乱搭乱建被整顿……截至今年6月底,广西共有1.8万多个村庄开展清理整顿工作,共清理建筑材料乱堆乱放2万多处、积存垃圾近12万吨。

乡村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基础。广西持续深入开展“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按照“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宜居乡村”“幸福乡村”目标,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成一大批基础设施和生态宜居项目,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12个村获评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587个村入选国家级“绿色村庄”。

绿色,已成壮美广西的底色。目前,广西共完成村屯绿化13.96万多个,其中自治区级绿化示范村屯1.46万多个,29个村被评为“全国生态文化村”。2018年,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62.37%,比1958年自治区成立时提高39.15个百分点。

“现在我们村比以前干净、整洁多了,住着舒服,不比城里差!”桥等村的覃桃养颇为自豪。

 

南宁 绿城碧波风光好

今年68岁的潘慧蓁,2014年搬进南宁市兴宁区沙江河畔的新房子,但刚一入住就后悔了。

“当时沙江河水又黑又臭,我家窗子正对着这个‘臭水沟’,根本不敢开窗,河边杂草丛生,蚊虫也多。”潘慧蓁说,听说市里要治理沙江河,忍了忍没搬走。

沙江河两侧多是“城中村”,垃圾四处堆放,水质污染严重。2016年,南宁市引入社会资本投资建设运营沙江河流域治理项目。当年底,项目开工建设;今年伊始,项目正式运营。

项目工程师赵卫萍介绍,治理项目总投资约20亿元,主要包括河道整治、截污、生态、沿岸景观、海绵城市建设、信息监控、污水净化厂建设7项内容。“哪一步都不容易!”赵卫萍说,为了让水质变得更好,河道创新设计了生态堰和湿地叠塘,让河水流淌如同“下楼梯”,净化水体同时营造景观,一举两得。

沙江河是竹排江的上游支流。像竹排江这样的城市内河,南宁共有18条,其中很多河段都曾是黑臭水体。近年来,南宁按照“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活水保质、长制久清”的总体思路,全流域、全要素推进黑臭水体治理。

建立水环境治理指挥部,组建专家队伍;新建、改扩建污水处理厂,改造排水管网,增强污水处理能力;以雷霆手段排查整治污染源;加强对重点河段补水……前不久,南宁入围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

“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自2015年以来,南宁市组织开展海绵城市试点建设,截至目前实际完成投资111.47亿元,开工319项海绵城市建设相关工程。

南湖之滨,夜跑的人们畅快淋漓;青秀山上,散步的市民心旷神怡……生态环境好了,老百姓的幸福感增强了,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画卷呈现眼前。

“当初没搬走是对的,现在沙江河变美了,儿媳妇说要把阳台的窗户改成落地窗,方便欣赏景色!”潘慧蓁一脸笑容。

 

桂林 漓江山水美如画

全家搬离祖辈5代人居住的伏龙洲,今年66岁的黄岗并不后悔。

伏龙洲位于桂林市叠彩区,是漓江中一个洲岛,原有居民23户、137人,多为渔民。黄岗曾和许多邻居一样,在岛上经营鱼餐馆,一年收入10多万元,日子过得不错。

那为啥要搬呢?

“为了保护漓江。”黄岗说,岛上的鱼餐馆搭建杂乱,生活污水、餐饮污水污染漓江,有的鱼餐馆甚至就开在城市饮水的取水口附近,岛上水土流失情况也越来越严重。

近年来,桂林先后投入近70亿元,推进漓江综合治理与生态保护工程,打出“组合拳”:整治漓江污染源、整治采石场、整治漓江住家船、游船提档改造……几年的治理,让桂林山水更显山青水碧。2018年,桂林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1.23%,城市污水处理率近100%,漓江干流水质达标率保持在100%。

如今,漓江风景名胜区18家采石场全部关停,136万平方米山体实施生态复绿;漓江城市段161艘住家船民全部迁移上岸;漓江干流游览排筏从5000余张压缩至1210张,并实行公司化运营,结束了漓江排筏无序经营状况;强化漓江流域农村环境综合治理,142万余人受益。

去年,桂林市启动了伏龙洲生态修复项目建设,包括污水整治、岸线修复、居民搬迁等内容。叠彩区提供异地安置和货币补偿两种搬迁方案,让离岛居民自愿选择,并提供免费的就业培训。黄岗一家住进了城里的新房子,岛上居民也都得到妥善安置。

生态是底色,文化是特色,融合是路径。桂林以保护漓江为基础,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修复逍遥楼、东西巷等古建筑,保护靖江王府等历史遗迹。环境好了,风景美了,八方来客络绎不绝,2018年桂林接待游客量首次超过1亿人次。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唐代诗人韩愈笔下的桂林山水,历经千年,依然绿意流淌,魅力无限。

人民日报 》( 2019年08月05日 13 版)

 

开放前沿气象新

靠海,北部湾相挽十一国;有江,西江东联粤港澳;沿边,8县市与越南接壤。

广西,这个山歌嘹亮、美不胜收的地方,曾经贫困闭塞,如今崛起为西部开放新高地。“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雏形已现,八桂大地精彩纷呈。

连续15年成功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加快推进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中国—东盟信息港等重大项目和重大标志性工程……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南宁渠道”影响力越来越大。

以北部湾港为陆海交汇门户的西部陆海新通道,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一个个重大平台建设进展迅速,开放型经济体系茁壮成长。

发展的潜力在开放,后劲也在开放。站在新起点,踏上新征程,广西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高质量发展的前景更加广阔。

开放引领,壮乡壮哉!

人民日报 》( 2019年08月05日 14 版)


广西桂林市临桂区:脱贫攻坚步铿锵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临桂区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因地制宜开展扶贫工作,强化责任担当,狠抓工作落实,以贫困群众增收为核心,摸清贫困之根、号准贫困之脉、下好脱贫之方。如今的临桂区,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居环境不断优化,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精准扶贫工作稳步推进。

精准发力 形成脱贫攻坚“拳头效应”

临桂区严格落实自治区“五级书记”抓扶贫的要求,坚持按照区委书记主体责任、乡镇书记领导责任、第一书记和村党支部书记具体责任,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在临桂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下设13个专责小组,建立各部门脱贫攻坚责任清单和任务清单,将部门职能和行业资源进一步聚焦到脱贫攻坚上。临桂区委、区政府与11个乡镇签订脱贫攻坚责任状,明确乡镇党委书记是乡镇脱贫攻坚实施第一责任人,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挂点贫困村,明确第一书记、村党支部书记为贫困村脱贫攻坚具体责任人,负责各项扶贫政策具体实施,层层压实责任,做到精准施策、精准脱贫,形成扶贫攻坚“拳头效应”。
与此同时,临桂区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力度,2018年上级拨付临桂区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为5239.04万元,本级财政扶贫资金安排4509万元,预算安排增量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量的10.29%,比2017年实际支出增加26%。

 

 因地制宜 发展特色产业增强造血功能

2019年6月,临桂区五通镇4个贫困村扶贫车间挂牌,涉及茶叶种植加工、肉类加工等产业,为贫困户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创造了平台。在已建成的8个扶贫车间基础上,临桂区计划从返乡农民工、农村创业能手、乡镇知名企业家等多角度入手,确保扶贫车间创建有量、有质,能为贫困户提供订单服务,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就业。
确保南边山镇永平、茶洞镇仁义两个深度贫困村于2020年顺利脱贫摘帽,临桂区在加大两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发展金桔、罗汉果“一村一品”产业的基础上,依托山村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发展旅游产业,既带动农产品销售又增加服务业收入,仁义村委的慈洞村被定为“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
临桂区突出农业产业在扶贫开发中的核心地位,激励建档立卡贫困户自主发展扶贫产业,推进区“5+2”、村“3+1”特色产业发展。2018年,临桂区全年发放“以奖代补”产业帮扶资金944.3万元。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大力培育种养特色产业,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布局。打造特色林下经济产业带,基本建成宛田瑶族乡平水、柳厄及五通镇蓬莱3个贫困村白芨、灵芝种植基地以及宛田瑶族乡平水村林药灵芝种植扶贫项目。
为了解决贫困户发展产业资金困难的问题,临桂区加大产业扶贫金融支持力度,增加投入100万元风险补偿金拨付到平台公司,由临桂农村商业银行向授信贫困户发放小额扶贫贷款1000万元。

 

 保障民生 贫困户尽享改革发展成果

教育精准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有效方式。在中庸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穴田村的泗林村自发成立的励志会奖励金新筹措资金17.8万元,这一针对本村大学新生的奖励计划,有效帮助寒门学子顺利入学。类似这样的关注贫困家庭学子的奖励计划在穴田村共有3个,2018年奖励10人。社会力量积极活跃,政府层面稳步推进,在农村群众特别是贫困户中形成重教、重学的风尚。2018年,临桂区雨露计划累计补助983人,补助资金总额179.65万元。
安居方能乐业,临桂区稳固住房专责小组以完成全区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及脱贫攻坚住房安全有保障为目标,全力推进危房改造暨稳固住房工作,不断提升贫困村住房稳固率。
为了改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临桂区全力推进贫困户一站式结算服务。2018年政府给予全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补助405.29万元。此外,临桂区着力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政策,确保贫困户参保率达到100%,贫困村农村居民参保率达到98%以上。

数据来源:桂林市临桂区委宣传部

人民日报 》( 2019年08月16日 07 版)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