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液化”懒人包10重点告诉你

有鉴于年初台南受到强震侵袭造成严重灾害伤亡,让外界注意到国内土地资讯不够公开的问题,台北市政府10日公布“土壤液化潜势图查询”,资料精细程度高于经济部3月时公布的版本,一查之下发现台北市主要人潮聚集地如忠孝东路、信义路沿线周边,都在中、高潜势区。

台北市政府所公布的“土壤液化潜势图”查询网站,是透过市府工务局营建钻探的资料库以及中央地质调查所工程地质探勘的资料库,搜集各公共工程以及可信赖的的私有钻探资料。经过精细筛选后,选出了3060孔进行潜势评估,评估方式与中央地质调查所方法一致,但钻孔数量较多、资料较精细准确。

据系统查询资料显示,台北市有26.1%属于中、高度液化潜势区域,包含市府、信义区、台北市长柯文哲上下班路线、总统府以及总统蔡英文位于大安区敦化南路二段的私宅等。

土壤液化10点问与答:


Q1.什么是土壤液化?

土壤液化是因为“砂质土壤”结合“高地下水位”的状况,遇到一定强度的地震摇晃,导致类似砂质颗粒浮在水中的现象,因而使砂质土壤失去承载建筑物重量的力量,造成建筑物下陷或倾斜。

 

Q2.土壤液化通常会在什么地点出现?

基于砂质土壤与地下水是构成土壤液化的其中两项要件,故土壤液化较容易出现在河川下游的冲积平原及砂质海岸。

 

Q3.土壤可能液化的基地能盖房子吗?

以目前的工程技术,已经可以处理土壤液化的问题。例如国道一号滨江街路段,早年也是土壤液化可能发生的区域,经过改善后液化问题已经解决。

 

Q4.对位于液化潜势地区建物,要如何进行改良?

如果建物有两、三层(或更多层)的地下室,或基础是采用基桩型的设计,基本上都不需要再做改良。其他形式的建物如果必须进行改良,可能的方式包括设法降低当地地下水位,或是以较佳的土质置换原有的砂质土壤。适合实际建物个案的改良方式,应该寻求专业人士的协助。

 

Q5.假使我住在低度风险(绿色区域)的土壤液化潜势区,我该怎么办?

可预见的未来期间应可以不必太顾虑液化风险。

 

Q6.假使我住在中度风险(黄色区域)的土壤液化潜势区,我该怎么办?

中短期内应无太多的风险顾虑,可以配合地方政府较精细的调查工作与结果,再决定后续措施。

 

Q7.假使我住在高度风险(红色区域)的土壤液化潜势区,我该怎么办?

建筑物位于高度土壤液化潜势区内请勿过度担心,民众可利用自主检查表先初步检核,并向地方政府查阅建物的原始设计资料寻求土壤液化工作站谘询,有需要再委托专业技师进行专业诊断。在行政院政策与经费支持下,地方政府很快会对高风险区域进行进一步的调查(中级精度)。民众应等待调查结果,进一步确认建筑物是否处于高风险区。如为属实,地方政府会再进行区域性或社区性的改善计划。

 

Q8.有可以自己进行土壤液化潜势检测或改善的方法吗?

如欲自行进行瞭解或改善,可以运用自行检核工具做初步检核,并向地方政府查阅建物的原始设计资料,寻求配套措施所提供的专业谘商意见。建议除非建物座落在土壤液化的高风险区,否则无须耗费人力时间进行。

 

Q9.政府对于我家土壤液化问题的改善,有什么措施?

行政院会支持地方政府先针对高风险区进行进一步的地质调查与改善规划。此外,也开放一些自行检测工具,与专业谘询的管道。

 

Q10.政府是否鼓励地方政府计划以外自行进行单栋建筑的改善措施?

由于土壤液化是地区性或社区性的问题,单一建物单点解决的方式效果有限。即使自家建物透过改善而得以在地震引致的土壤液化中幸存,邻栋建物与基地仍可能崩塌下陷而殃及自家建物。因此地方政府对于区域性风险的掌控与改善才是最重要的措施。

 


 

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制作的“土壤液化潜势查询系统”,今(14)日中午正式上线,首波公开台北市、新北市、新竹县市、宜兰县、台南市、高雄市、屏东县等8县市图资。民众进入地调所网站(www.moeacgs.gov.tw),然后点选土壤液化潜势查询系统,输入地址,即可了解区域土壤液化潜势。

地调所强调,这次公开的“土壤液化潜势图”,是以震度5~6级地震所做的评估,为全国性、大范围的图资,主要作为国土规划及都市计划参考,并不代表个别建筑物地下土壤的真实情况。地调所呼吁民众参考经济部制作的各式懒人包及问与答,正确解读查询结果。
内政部营建署也推出了各项配套措施,包括问答集、自主检查表、谘询服务申请书、各县市及大地技师公会谘询服务窗口等,协助解决民众疑虑。

工务局长彭振声以101为例,强调类似这种超高大楼都有经过严密设计,比较不会有受到土壤液化的影响;他表示,土壤液化是在地下20公尺左右发生,如果建物的地下连续壁是封闭型的,地震来的话水流动就不会那么严重,“土壤液化潜势情况不会使你的建筑物破裂,不会造成人命的伤亡,只会使你的生活不便,像是地层下陷的时候地下的水管、电线破裂。”

彭振声表示,如果民众有疑虑,可以用市府的懒人包做初评、细评、详评,若发现可能危及安全,可以透过市府进行液化诊断等,视严重程度判断是否要进行结构补强,“我想这没有什么值得忧虑的。”

“如果把感冒当成地震,液化就是流鼻水。”彭振声强调,土壤液化不是绝症,土壤液化的产生主要是因位于地下20米细土粒的孔隙水压平常是饱和的,地震后因摇动变得不稳定,才会引发土壤液化,“这不会自己产生”;且专家也提及,地震方向不一样,液化后遗症也会不一样。

“公开土壤液化区域是要让市民有知的权利。”彭振声表示,公开土壤液化潜不是要影响房地产,希望业者在都市规划或建筑设计,要依照建筑技术规则,“这就没有后遗症,更不会造成建筑物灾害。”


台湾地震频繁,继经济部公司全台土壤液化潜势区后,台北市也公布专属查询网站。不过,不少民众看了之后都十分担忧。为让民众更了解土壤液化,新北市政府今年在美浓地震后,也曾释出土壤液化的相关问题与解答,让民众不再对该议题有看没有懂。

首先,“土壤液化”指的是土壤因地震扰动,原本砂质土壤重新紧密排列造成其内的孔隙水压升高,导致土壤颗粒呈现类似漂浮在水上、如液态的状况,导致支撑力大幅下降;但要出现这些现象,地震要够大才会发生。

地震的强度越大、持续时间越长,也越容易发生液化现像,且波及的范围将更广、更严重。一般来说,震度在约6级时,将使颗粒较粗、或黏土含量较高的砂土发生液化;而随着振动时间的加长,孔隙水压也会不断上升,发生液化的地震持续时间,一般都大于15秒钟。

而发生液化现象后,支撑房屋的土壤失去承载力,因而导致房屋发生倾斜、地层下陷等,以及地板隆起、墙壁龟裂、房屋沈陷,甚至可能造成地下管线破裂或上浮等问题。

仅管如此,并不代表土壤液化潜势区就无法申请建筑,只要透过工程手段“提高土层紧密程度”,就可以减少地震发生时孔隙水压上升的情况;另外,缩短孔隙水压消散距离,也可以降低液化发生机率,常见的土壤改良工法有“土壤置换工法”、“砾石桩工法”、“夯实工法”、“挤压砂桩震动工法”等。

也就是说,只要有良好的施工品质、稳固强壮的地基,并依照该区的土让、土层状况设计合适的建物,就可以将液化的影响降到最低,避免房屋倒塌带来严重灾害。

此外,就算位在潜势区,也未必每一笔土地都是液化区。土层的形成是经过几万年的堆积,且是不均匀材质,是否会发生土让液化与地震的震源、震央、震度、震幅等息息相。

“土壤液化区”在地震发生前与一般土地无异,且大多在发生在地表下20公尺以内,因此无法在地震发生前以目视方式检视液化现象;但在地震发生后,可经过目视检视地面发生“涌水”、“喷砂”、“地面隆起”、“地板破裂”、“房屋沈陷”、“建物损坏”等现象,进行判断。惟液化土层深度与厚度及实际发生位置,须在土壤液化灾点邻近进行钻探,方能厘清,并进行后续液化再发潜势与影响程度评估。

台北市政府9月10日公布“土壤液化潜势图查询”,从图资来看,包括台北车站周边、信义区,市长柯文哲私宅地、总统府以及总统蔡英文在敦化南路二段的住家,都呈现红色高度液化潜势区;不过,地图也被发现以“粉红色区块”清楚标注出各军事营区,引发泄漏国家安全争议。对此,工务局表示,网页于11日凌晨1点将军事设施拿除。

工务局解释,土壤液化潜势图网页采用预设底图为开放街图(OSM)非本局制作,是在与资讯局开会讨论后,考量初期用量较大,而开放街图因没有流量限制优点,故建议使用本图。开放街图(OSM)是为全球性开放图资,类似Googlemap只要输入此网址(http://openstreetmap.tw/osmtw)即可使用查看。

为避免争议,工务局指出,网页于11日凌晨1点将军事设施拿除。液化网页除液化潜势图外,其余使用图资及讯息均为线上流通资讯,包含OSM图资都是在网路上可做使用。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