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纽约时报》没有刊登的文章:中美这七年

《纽约时报》中美这七年

美国《纽约时报》刊登了著名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的一篇题为“中美这七年”的文章,非常值得每位中国人认真阅读,好好思索……以下为文章内容:

当我坐在中国场馆的座位上,欣赏中国演员的精彩演出时,我不由得回想起过去这七年中美两国的不同经历:

中国一直在忙于建设更好的体育馆、地铁、机场、道路以及公园……;而我们一直在建造更好的金属探测器、悍马军车和无人驾驶侦察机……忙着对付“基地”组织和恐怖分子。差距就这样拉开了……

你可以比较一下纽约肮脏陈旧的拉瓜地亚机场和上海造型优美的国际机场。当你驱车前往曼哈顿时,你会发现一路上的基础设施有多么破败不堪。再体验一下上海时速高达220英里的磁悬浮列车,它应用的是电磁推进技术,而不是普通的钢轮和轨道,眨眼工夫,你已经抵达上海市区。然后扪心自问:究竟是谁生活在第三世界国家?

我认为,作为一个现代国家,中国接受了现代国家主权和人权的主要观念。但中华文明的种种特质又使它与众不同。

【人口】中国发展模式的一个特点就是:学习+创新+巨大人口产生的规模效应+影响中国和世界。许多境外企业投资中国都有一个口号,只要能在中国做到第一,就能做到世界第一。这个趋势随着中国的崛起正在开始扩大到越来越多的领域,如旅游、航空、影视、体育、教育、新能源、现代化模式、高铁等。

【疆域】我们一些人比较羡慕小国寡民的生活,实际上小国有小国的困难。小国经不起风浪,而大国遇到风浪,回旋余地大得多。

智利是相对发达的发展中国家,但2010年一场大地震,GDP就跌掉一大块,整个经济可能两年内都喘不过气,而中国即使遇到汶川大地震这么大的天灾,整个国家经济纹丝不动。

对于绝大多数国家来说,产业升级往往意味着产业迁移到外国,而中国在自己内部就可以进行大规模的产业梯度转移,这就延长了中国制造业的生命周期。

【文化】过去三十多年的中西文化碰撞,没有使多数中国人丧失文化自信。中国人今天的孔子热、老子热、诵经热、书画热、茶道热、旧宅热、文物热、中医热、养生热等,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中国人本文化衍生出来的餐饮文化、养生文化、休闲文化也是其他文化所难以比拟的。中国任何地方的街头餐馆都能做出三四十种菜,而在美国绝大多数的餐馆只有汉堡包加土豆条,能有三四个菜就不错了。欧洲餐馆的菜肴要丰富一些,但也很少超过七八个品种。

我们有些人总是担心中国人缺少宗教情怀。其实只要稍微熟悉一点世界历史的人就知道,人类历史上宗教冲突导致了无数的战争,光是基督教各个教派之间以及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之间的冲突就有上千年的历史,造成了无数生命遭杀戮的人间悲剧。所以,我们的老百姓不一定信教。

【经济】中国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学,严格讲不是“市场经济学”,而是“人本经济学”。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上,一个政府如果不能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不能处理好大灾大难,就会失去民心的支持,失去“天命”,最终被人民推翻。

【政党】中国今天的政党是历史上统一的儒家执政集团传统的延续,而不是代表不同利益群体进行互相竞争的西方政党。西方不少人只认同多党竞争产生的政权合法性,这是十分浅薄的政治观念。

我曾遇到美国学者质疑中国政权的合法性,我问他为什么不首先质疑一下他自己国家的合法性:你占了别人的土地,通过殖民、移民、灭绝印第安人,才形成了今天的美国。我请他给我解释这样的国家合法性和正当性在哪里?最后他只能跟我说,这是历史。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用中国“选贤任能”的理念来质疑西方政·权合法性的来源呢?小布什执政八年给美国带来了经济衰退,给伊拉克带来了灭顶之灾,给世界带来了金融海啸,就是一个例子。

中国历史合法性的最大特点就是“选贤任能”的政治传统和“民心向背”的治国。

中国政治文化中的“全国一盘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等理念,其他文化无法产生。我曾和印度学者一起探讨中国模式,他们说从表面看,中国是中央集权,但中国每一项改革实际上都有很强的地方特色,互相竞争又互相补充,所以中国体制要比印度的体制更有活力。

他们学习了西方,已经建立了强大的现代政府体系,但同时又拥有自己独特的政治文化资源,两者的结合使中国更容易克服今天困扰西方民主制度的民粹主义、短视主义、法条主义等问题。

【政治】西方许多人也想当然地认为随着中国中产阶层的壮大,中国也会接受西方对抗性政治模式。但他们今天也发现,今天的中国中产阶层似乎比其他任何阶层都更珍惜中国的政治稳定。他们了解西方“民主化”已经给许多国家带来混乱动荡,了解自己辛辛苦苦的财富积累得益于中国三十多年的政治稳定。

坦率地说,中国今天所展现出来的一切,绝对不是“先进”和“落后”、“民主”和“专制”、“高人权”和“低人权”这些过分简约甚至简陋的概念可以概括的。

思考:
这就是美国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写的“中美这七年”的文章。非常值得每一个中国人认真看一看,好好思索一下……

一个理性的美国人把中美两国七年的发展情况及对民生、民权、民主各自处理,自治给本国带来的实际变化,及给世界带来的影响及后果。不同的文化传承给迥异的施政体制所带来的不同的发展结局,托马斯言简意赅的小结,发人深省。中国人,中华民族的每一份子都应珍惜这一中华民族复兴的宝贵时代。这是我们这一代人最大的荣幸。

转自:水木然 ; 和君商学


真相

 

文中写道:“美国《纽约时报》著名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写过一篇文章。题为“中美这七年”,刊登在当年9月10日的《纽约时报》上。”

文中写道:“他【本博主注:指托马斯】写道:当我坐在中国场馆的座位上,欣赏上数千名中国舞蹈演员、鼓手、歌手以及踩着高跷的杂技演员魔幻般的精彩演出时,我不由得回想起过去这七年中美两国的不同经历:

中国一直在忙于各种场会的各种工作,而我们忙着对付“基地”组织(恐怖分子);他们一直在建设更好的体育馆、地铁、机场、道路以及公园,而我们一直在建造更好的金属探测器、悍马军车和无人驾驶侦察机 ……

……,……,

……,……。

我看了以后,就用Google查了一下这位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Thomas L. Friedman)在美国《纽约时报》的文章。

发现那是该专栏著者在《纽约时报》题为“A Biblical Seven Years”的文章。发表在2008年8月26日,是他在北京奥运期间的文章。

看了前面的几段,大体还是可以的,基本上是按着原文翻译或大意是差不多的,虽然有些地方可以商榷。

但是到了“而不是普通的钢轮和轨道,眨眼工夫,你已经抵达上海市区。然后扪心自问:究竟是谁生活在第三世界国家?”以后,根本就不是原来的文章了。

但是,这样的写法和安排,绝大部分读者都会认为是托马斯的同一篇文章.  

这样做,会有意思吗?

现在我把这些文章转载在此,让读者们自己评判。

******************************************

G20:美国《纽约时报》竟这样评论中国,值得每一个中国人深思!

2016-09-07 财经记者联盟

美国《纽约时报》著名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写过一篇文章。题为“中美这七年”,刊登在当年9月10日的《纽约时报》上。

他写道:当我坐在中国场馆的座位上,欣赏上数千名中国舞蹈演员、鼓手、歌手以及踩着高跷的杂技演员魔幻般的精彩演出时,我不由得回想起过去这七年中美两国的不同经历:

中国一直在忙于各种场会的各种工作,而我们忙着对付“基地”组织(恐怖分子);他们一直在建设更好的体育馆、地铁、机场、道路以及公园,而我们一直在建造更好的金属探测器、悍马军车和无人驾驶侦察机……

差异已经开始显现。

你可以比较一下纽约肮脏陈旧的拉瓜地亚机场和上海造型优美的国际机场。当你驱车前往曼哈顿时,你会发现一路上的基础设施有多么破败不堪。再体验一下上海时速高达220英里的磁悬浮列车,它应用的是电磁推进技术,而不是普通的钢轮和轨道,眨眼工夫,你已经抵达上海市区。然后扪心自问:究竟是谁生活在第三世界国家?

【博主注:该处以后,就不是托马斯的同一文章了。托马斯在同一文章里紧接着写道:“是的,如果你驱车前往北京城外,一小时之后,中国极其穷困的第三世界的一面就会展现在你面前。…”】

我认为,作为一个现代国家,中国接受了现代国家主权和人权的主要观念。但中华文明的种种特质又使它与众不同。

【博主注:这样的继续,没有对比原英文文章的读者是看不出实际上这里开始已经不是托马斯的文章了。本博主也查不到到底是谁的文字了。呵呵。不知道哪个厉害的读者能把这段话和以下的文字找出真正的原著者。】

人口,中国发展模式的一个特点就是:学习+创新+巨大人口产生的规模效应+影响中国和世界。许多境外企业投资中国都有一个口号,只要能在中国做到第一,就能做到世界第一。这个趋势随着中国的崛起正在开始扩大到越来越多的领域,如旅游、航空、影视、体育、教育、新能源、现代化模式、高铁等。

…………  而进化了300多年的现代经济学也正在失效,纵观当今世界经济,彷佛一片泥潭,说明世界发展的奇点临近了,一场大变革就在眼前,眼下的世界彷佛当年的法国大革命,而中国即将成为下一轮世界潮流的弄潮儿!

来源:水木然

×××××××××××××××××××××××××××××××××××××××

托马斯原文的比较靠谱的译文

中美这七年的沧桑巨变

托马斯·弗里德曼

导读:这是8年前托马斯弗里德曼为纽约时报写的一篇专栏文章。那时奥巴马还正在竞争美国总统。8年过去了,奥巴马又快离任了,可美国的问题还是那些问题。如今,巴西奥运会也即将开幕。多方对照一下,回过头来再看看这篇文章是不是觉得挺有意思的?

弗里德曼是美国知名专栏作家,也是曾经风靡一时的《世界是平的》一书的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出席完北京奥运会气势恢弘的开幕式之后,数百名中国鼓手击打的阵阵鼓声依旧在我胸中振荡,我差点得出这样两条结论:“好家伙!这个国家所散发出的能量绝对无与伦比!其二,美国完蛋了!赶快教你的孩子学普通话吧!”

然而,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不要过分解读任何只持续了两周的事件。历史并不会因奥运而改变。这仅仅是历史的若干张快照而已——这是一个穿上节日盛装,供全世界观赏的国度。但是,奥运会所展示的中国是如此的强大——面对这样一个中国,正在经历大选的美国人需要认真反思

中国为这届奥运会建造了价值430亿美元的壮丽设施,开、闭幕仪式可谓盛况空前,这一切靠的绝不是发现石油的好运气。而是7年的国家投资、规划、集中国力、全国性动用以及辛勤工作的结晶。

7年……7年……哦,的确是这样。中国在2001年7月13日获得奥运会承办权——距离9·11事件发生仅仅2个月

当我坐在鸟巢的座位上,欣赏闭幕式上数千名中国舞蹈演员、鼓手、歌手以及踩着高跷的杂技演员魔幻般的精彩演出时,我不由得回想起过去这7年中美两国的不同经历:中国一直在忙于奥运会的准备工作;美国忙着对付基地组织;中国一直在建设更好的体育馆、地铁、机场、道路以及公园。而美国一直在建造更好的金属探测器、悍马军车和无人驾驶侦察机。

差异已经开始显现。你可以比较一下纽约肮脏陈旧的拉瓜地机场和上海造型优美的国际机场。当你驱车前往曼哈顿时,你会发现一路上的基础设施有多么的破败不堪。再体验一下上海时速高达220英里的磁悬浮列车,它应用的是电磁推进技术,而不是普通的钢轮和轨道,眨眼工夫,你已经抵达上海市区。

然后抚心自问:究竟是谁生活在第三世界国家?

是的,如果你驱车前往北京城外,一小时之后,中国极其穷困的第三世界的一面就会展现在你面前。但是,你会发现这样一个崭新的事实:就技术发展水平而言,中国的富裕地区,特别是北京、上海以及大连这些城市的现代化地区,如今要比富裕的美国更加先进。高楼大厦的建筑风格更加有趣,无线网络技术更加尖端,道路和火车更加便捷美观。我再次重申,这一切并不是靠发现石油,而是通过充分发掘自身潜能得来的。

我知道区别所在:美国经历了9·11事件;中国没有。美国有真正意义上的敌人;而中国的敌人规模很小,并且大多数都在本国内部。美国必须应对 9·11事件,至少要消灭基地组织在阿富汗的基地,要投资打造更加紧密的国土安全体系。中国可以避免外国瓜葛。然而,试图在伊拉克建立民主制度是一场自我选择的战争,它不可能产生出与美国的巨大付出相匹配的成果。

然而,洞穴理论的首要规则就是,当你身处洞穴之中时,就不要再挖了。当你看到自2001年以来,中国以奥运会名义建设了如此多现代化的基础设施时,你也会发现,自2001年以来,美国以反恐战争的名义,推迟了如此多的基础设施建设。很显然,接下来这7年,美国需要致力于自身的国家建设。

美国需要尽快地终结伊拉克和阿富汗事务。当13万美军依旧在伊拉克驻守之际,伊拉克议会却在休假,这是何等荒唐!伊拉克人还在为是否进行国家建设争论不休,而美国却不能再拖延了。

如今,许多人建议巴拉克·奥巴马(BarackObama)要不择手段地与约翰·麦凯恩(JohnMcCain)竞争总统宝座,所谓以毒攻毒。这很有必要,但是仅仅这样做依然不够。

奥巴马能走到今天是因为,许多选民对他寄予厚望,认为他可以成为美国复兴的领袖。他们知道美国需要在国内进行国家建设——不是在伊拉克、不是在阿富汗、不是在格鲁吉亚,而是在美国。奥巴马不能丧失这一主题。

他不能让共和党将这次选举的主题确定为:谁足够坚强去对抗俄罗斯与本拉登。主题应该是:谁足够强大,足够专注,足够有创造力,谁能够将美国人团结起来为重建美国而努力。下任总统或许具备世界上所有的外交事务经验,但是如果美国的国力虚弱,这种经验将毫无用处,一文不名。

当奥巴马宣称这是“我们的”时刻,这是“我们的”时间之际,他说的要比他意识到的更加正确。美国的国家建设应该开始了。我绝不想告诉我的女儿们——我确信奥巴马也有相同的感受——他们必须去中国观看未来的世界是什么模样

***************************************************************************

原文:美国《纽约时报》AUG. 26,2008

A BiblicalSeven Years

Thomas L.Friedman

Beijing

After attending the spectacularclosing ceremony at the Beijing Olympics and feeling the vibrations fromhundreds of Chinese drummers pulsating in my own chest, I was tempted toconclude two things: “Holy mackerel, the energy coming out of this country isunrivaled.” And, two: “We are so cooked. Start teaching your kids Mandarin.”

However, I’ve learned over the years not to over-interpret any two-week event. Olympics don’t change history.They are mere snapshots — a country posing in its Sunday bests for all the world to see. But, as snapshots go, the one China presented through theOlympics was enormously powerful — and it’s one that Americans need to reflect upon this election season.

China did not build the magnificent $43 billion infrastructure for these games, or put on the unparalleled opening and closing ceremonies, simply by the dumb luck of discovering oil. No, it was the culmination of seven years of national investment, planning, concentrated state power, national mobilization and hardwork.

Seven years … Seven years …Oh, that’s right. China was awarded these Olympic Games on July 13, 2001 — just two months before 9/11.

As I sat in my seat at the Bird’sNest, watching thousands of Chinese dancers, drummers, singers and acrobats on stilts perform their magic at the closing ceremony, I couldn’t help but reflect on how China and America have spent the last seven years: China has been preparing for the Olympics; we’ve been preparing for Al Qaeda. They’ve been building better stadiums, subways, airports, roads and parks. And we’ve been building better metal detectors, armored Humvees and pilotless drones.

The difference is starting to show. Just compare arriving at La Guardia’s dumpy terminal in New York City and driving through the crumbling infrastructure into Manhattan with arriving atShanghai’s sleek airport and taking the 220-mile-per-hour magnetic levitation train, which uses electromagnetic propulsion instead of steel wheels and tracks, to get to town in a blink.

Then ask yourself: Who is living in the third world country?

Yes, if you drive an hour out ofBeijing, you meet the vast dirt-poor third world of China. But here’s what’snew: The rich parts of China, the modern parts of Beijing or Shanghai orDalian, are now more state of the art than rich America. The buildings are architecturally more interesting, the wireless networks more sophisticated, the roads and trains more efficient and nicer. And, I repeat, they did not get all this by discovering oil. They got it by digging inside themselves.

I realize the differences: We were attacked on 9/11; they were not. We have real enemies; theirs are small and mostly domestic. We had to respond to 9/11 at least by eliminating the Al Qaeda base in Afghanistan and investing in tighter homeland security. They could avoid foreign entanglements. Trying to build democracy in Iraq, though, which I supported, was a war of choice and is unlikely to ever produce anything equal to its huge price tag.

But the first rule of holes is that when you’re in one, stop digging. When you see how much modern infrastructure has been built in China since 2001, under the banner of the Olympics, and you see how much infrastructure has been postponed in America since 2001, under the banner of the war on terrorism, it’s clear that the next seven years need to be devoted to nation-building in America.

We need to finish our business inIraq and Afghanistan as quickly as possible, which is why it is a travesty that the Iraqi Parliament has gone on vacation while 130,000 U.S. troops are standing guard. We can no longer afford to postpone our nation-building whileIraqis squabble over whether to do theirs.

A lot of people are now advisingBarack Obama to get dirty with John McCain. Sure, fight fire with fire. That’s necessary, but it is not sufficient.

Obama got this far because many voters projected onto him that he could be the leader of an American renewal.They know we need nation-building at home now — not in Iraq, not inAfghanistan, not in Georgia, but in America. Obama cannot lose that theme.

He cannot let Republicans make this election about who is tough enough to stand up to Russia or bin Laden. I thas to be about who is strong enough, focused enough, creative enough and unifying enough to get Americans to rebuild America. The next president can have all the foreign affairs experience in the world, but it will be useless,utterly useless, if we, as a country, are weak.

Obama is more right than he knows when he proclaims that this is “our” moment, this is “our” time. But it is our time to get back to work on the only home we have, our time for nation-building in America. I never want to tell my girls — and I’m sure Obama feels the same about his — that they have to go to China to see the future.

Original Text from New York Times/纽约时报原文


我不知道这篇文章为何被“移花接木”,谎称是来自美国纽约时报的文章,这也太扯了。

其实文章内容是非常棒的,不过出处就要谨慎处理。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